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

一、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如[1](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小学为例》文中提出线上教学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教育形式,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共克时疫期间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任务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出现了大规模的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作为拥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具有百年历史的语文教育,既是富有民族特色,记载历史长河无限精彩的载体,也是学习所有学科知识的基础,更是以育人为核心,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母语学科。然而,由“线下”到“线上”,不是简单的把传统线下语文教学复制粘贴到线上,它是教育新的变革,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因此,本文参考已有的国内外线上教学的相关研究并结合个人的教育实习,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为主和访谈法为辅的研究方法,尝试对小学语文线上教学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究。本研究共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线上教学的研究现状,确认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二章从辨析线上教学的相关概念,了解不同角度下的线上教学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等进行概述;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样本学校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现状,主要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版调查问卷,从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学习氛围等五维度展开了解,辅助访谈语文学科主任了解线上教学背后的全局运转;第四章通过分析样本学校的调查数据,多角度确定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第五章结合实际调查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多维度剖析概括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六章根据原因对提升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效益和育人之道提出有效建议;最后一章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展望。研究发现,语文线上教学的共享性、跨时空性、重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使抽象化语言文字转化为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人文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受到情感熏陶和感受独特的育人之道,也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线上教学之路而不断砥砺前行,乘风破浪。但大规模语文线上教学作为新生事物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本论文旨在为小学一线教师开展语文线上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以期学生们拥有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做国之栋梁。

格格日勒[2](2021)在《小学蒙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以通辽地区A蒙古族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古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独有的马背文化,是蒙古族草原儿女情感、智慧、精神、价值的结晶,所以全国各地人民将内蒙古人民称为“草原儿女”。而这独有的草原文化由蒙古语言文字记录相传至今。在传承和延续草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蒙语文教学作为蒙古族草原文化传承延续的载体,是弘扬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保证。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蒙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陷入一定的困境。本研究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方法为辅,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高年段蒙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信息化视角探究当前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在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蒙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深入论证并分析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提出突破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面临困境的路径,进而不断提升蒙语文教学质量。本研究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小学蒙语文教学地位以及作用。第二部分,以内蒙古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高年段学生以及蒙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对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高年段蒙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第三部分,基于现状调查以及数据统计,总结出当前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例如,蒙语文教学中用汉语思维学习蒙语的倾向显着;蒙古族小学生对蒙语兴味索然;蒙语文语言技能的基础薄弱;小学蒙语文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度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困境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为,语言环境影响了蒙语的学习思维,学生认为蒙语实用性不高持有消极心理,教师和家长缺乏引导对蒙语书籍的阅读量不足,小学蒙语文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等。在此基础上,第五部分提出了突破蒙语文教学困境的实践路径。通过维护健康蒙语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读写能力,巩固蒙语语言基础;运用线上教学模式,开拓小学蒙语文教学新途径等,以期不断提升该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高年段学生的全面发展。

金雨琦[3](2020)在《美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以多媒体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推动“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承担重任,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差且缺乏对课程的认同感,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通过参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美育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构建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很好的破解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研究成果不同的之处在于,本研究侧重于从学生课堂情感体验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最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美育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设计模块融合美育的WPS演示单元进行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科学观察法,得出在美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教师结合美育的审美和立美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营造美感的氛围,让学生将美内化于心,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同时融合美育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将立美教育外化于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宝[5](2020)在《刍议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是学生在现代社会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课程。但目前的课程教学指导情况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现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做好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改进,避免学生在技能学习阶段受到束缚。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程明喜[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提出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李青青[7](2015)在《浅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文中指出在小学的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从现阶段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很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只有采取合理的对策和措施去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下文中就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作为切入点,浅要分析了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张俊峰[8](2014)在《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始了小学计算机教育,时至今日,一代一代的中小学生对计算机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熟练掌握,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做一简要探究。

朱远来[9](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族地区正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和适应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功能,肩负起传播新观念、塑造培育现代化人的神圣责任、由此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教育发展问题。因为,发展民族教育是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大计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对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和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所选取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区有代表性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伊犁师范学院等所属不同办学类型和层次学校教育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哈萨克族教育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实背景,借助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为正确制定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规划提供明确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为当前哈萨克民族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最佳的教育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结论可为后继的研究以及教育政策的关怀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与咨询,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疆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动态、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在叙述新疆哈萨克族形成发展简史、经济社会及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哈萨克族教育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作用机制,从传统游牧经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定居及人口的国际迁移等方面对哈萨克族教育与其所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建议;第三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借鉴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有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哈萨克文化生态环境中宗教和民俗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分析了它们与哈萨克族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第四部分,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从新疆清末民初,盛世才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回顾了哈萨克族经堂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形成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五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回顾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牧区教育以及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第六部分,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详细描述了新疆哈萨克地区一个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对该县“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以来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了当前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第七部分,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通过对所选取的全国唯一的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和各类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伊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与现状的细致描述,结合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就伊犁师范学院如何实现弘扬与传承哈萨克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新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第八部分,结语。对照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哈萨克族现代教育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无一不与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疆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哈萨克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大力推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工程,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对缩小民、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和增强各族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抓好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把普及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作为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重镇的伊犁师范学院必须认真研判形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确立“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总体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区内,为区域基础教育服务,做优做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同时主动适应区域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学院从传统师范教育为主体向现代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重转型,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学院要继续运用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服务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要在传承与弘扬哈萨克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韦芳利[10](2021)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以广西东兰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伴生现象。乡村小规模学校独特的存在意义决定了对其进行标准化建设的价值所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易受忽视的边缘性群体,其标准化建设措施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进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由标准型学校向优质型学校转化的前提。通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初步达到很好的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从2011年起至今,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还在持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需求随之变化,陈旧的标准已不符合新时代的标准需求,那么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了解目前我们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现状如何、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何种新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促使其发展为优质型学校是我们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政策背景、现实反思以及时代要求三个出发点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并对前人所做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回顾,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同时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围绕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这条主线,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现存问题进行深究。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既是乡村小规模学校保留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的需要,更是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成就。本部分以广西东兰县六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为例,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解。笔者亲自走访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分别对六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为了能全面了解教师情况,作为访谈信息的补充,特意增加了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标准要求,主要从校园校舍、教学装备配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与德育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在标准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教学设备未能充分应用和及时补充、教师队伍的质量未能有效提升、教学与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实效。第五部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制度上的偏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乡村地域环境条件的限制、学校管理方式的不合理、家校合作治校意识的缺乏等原因造成。第六部分则是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对策。具体有以下措施:持续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制度建设;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力打破地域环境的限制;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加快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盟发展。最后,结语部分则是对整个研究进了总结。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一轮的困境,要求标准型学校向优质型学校方向努力,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从而构建“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符合新时代新标准的发展潮流。

二、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1.2 特定时期落实“停课不停教”的必然选择
        1.1.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已有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5.1 对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5.2 聚焦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第2章 线上教学的相关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线上教学
        2.1.2 在线教育
        2.1.3 远程教育
    2.2 不同角度下的线上教学
        2.2.1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
        2.2.2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线上教学的区别
    2.3 线上教学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2.3.1 线上教学的特点
        2.3.2 线上教学的发展历程
    2.4 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沈河区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设计
        3.1.3 调查实施
    3.2 调查的数据与结论
        3.2.1 对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主导——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
        3.2.2 对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的主体——小学生的调查研究
        3.2.3 对小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
        3.2.4 对小学语文学科主任的访谈研究
第4章 沈河区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易于存在焦虑情绪
    4.2 教学设计没有依据学情和线上特点重构,教学重难点模糊
        4.2.1 语文线上教学备课资源的来源单一
        4.2.2 语文线上教学设计的调整程度较低
    4.3 部分教师语文学习情境创设流于形式,师生互动较为单一
    4.4 学生学习效果因人而异,课堂专注力与参与度低
    4.5 学生学习氛围缺乏创设,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5章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5.1 学校缺少对教师平台技能的系统培训,忽视心理疏导
    5.2 教师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在线教研缺乏深度和宽度
    5.3 教师课堂实施多单向传输,缺乏创新多样的互动形式
    5.4 教师无法实时监控学生学习状态,纪律无法把控
    5.5 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5.6 家长对陪伴学生学习重视度低,陪伴理念有误
第6章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效益的提升策略
    6.1 统筹规划:学校提供多样支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6.1.1 凝心聚力明确部门责任统全局
        6.1.2 系统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提素养
        6.1.3 对比分析选择恰当平台高效率
        6.1.4 情为先导实行激励机制增动力
    6.2 与时俱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线上教研的成果
        6.2.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破定势
        6.2.2 线上教研深耕细作笃前行
        6.2.3 线上教研集思广益助成长
    6.3 生动创新:教师设置生动语文情境,创新有效线上互动形式
        6.3.1 聚焦线上语文情境创设共互动
        6.3.2 创新线上有效互动形式重启发
    6.4 育人无声:教师挖掘线上语文育人潜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6.4.1 胸中有文,心中有育
        6.4.2 言之有物,阅读启智
        6.4.3 读中悟美,授之以渔
        6.4.4 师正其道,润生之心
    6.5 沉淀积累:教师课下及时反思,增强学生个性语文学习体验
        6.5.1 线上教学有始有终促反思
        6.5.2 个性语文学习体验拓思维
    6.6 端正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6.7 同心共育:建立家校共育机制,沟通正确陪伴理念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沈河区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教师)
附录 B 沈河区小学生语文线上学习情况调查(学生、家长)
附录 C 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学蒙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以通辽地区A蒙古族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四)概念界定
        1.蒙语文教学
        2.小学蒙语文教学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一、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现状调查
    (一)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基本情况
    (二)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时间及对象
        2.调查内容与目的
        3.调查方法及工具
    (三)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1.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生蒙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2.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生蒙语文学习情况问卷分析
    (四)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师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1.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老师教学情况问卷与访谈调查
        2.通辽市A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师教学情况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
    (五)调查结果
二、通辽市A小学蒙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用汉语思维学习蒙语文的倾向显着
    (二)蒙古族小学生的蒙语文学习兴趣度不高
    (三)蒙语文语言技能的基础薄弱
    (四)蒙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化程度不足
三、通辽市A小学蒙语文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对蒙语学习思维的冲击
        1.文化环境的弱化及蒙语语言环境的萎缩
        2.不良的课堂语言环境
        3.家庭对蒙语言教育的忽视
    (二)学生认为蒙语实用性不高,持有消极心理
        1.蒙语实用范围局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2.蒙语的使用性被弱化,产生“蒙语无用”心理
        3.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度不高
    (三)缺乏引导,学生对蒙语书籍的阅读量不足
        1.缺乏多元有效的教学资源及辅助材料
        2.家长对榜样作用的忽视
        3.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略阅读兴趣的培养
    (四)小学蒙语文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
        1.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陈旧
        2.教学信息化意识淡薄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佳
四、通辽市A小学蒙语文教学困境的突破路径
    (一)营造健康蒙语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思维
        1.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创设良好的蒙语课堂环境
        2.提高家长语言保护意识,建设良好的蒙语交流环境
    (二)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1.重视并兼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授
        2.适当展开或参加蒙语文相关实践活动
    (三)加强学生读写能力,巩固蒙语语言基础
        1.专攻蒙语文“读”“写”技能的培养
        2.正确把握蒙语文考试的针对性,确保与课标的一致性
    (四)运用线上教学模式,开拓小学蒙语文教学新途径
        1.共享小学蒙语文优质教学资源
        2.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路径
        3.促进蒙语文教师的课题申请与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内蒙古通辽市 A 蒙古族小学生蒙语文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 2 内蒙古通辽市 A 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 3 内蒙古通辽市 A 蒙古族小学蒙语文教师教学访谈提纲
致谢

(3)美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以多媒体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美育
        2.1.2 课堂教学质量
        2.1.3 信息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自我决定理论
第3章 美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3.1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课程设计基础
    3.2 多媒体设计模块教学内容分析
    3.3 小学生发展规律与知识基础分析
    3.4 美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原则
    3.5 美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多媒体设计模块教学大纲
    3.6 美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多媒体设计模块课程内容
        3.6.1 了解WPS演示软件——以牡丹江市地图为例
        3.6.2 添加自定义动画——以东宁市为例
        3.6.3 设置幻灯片背景及颜色——以绥芬河市为例
        3.6.4 添加声音和视频——以牡丹江市为例
        3.6.5 插入图片、图形、文本框——以宁安市为例
        3.6.6 制作流程图——以海林市为例
        3.6.7 设置动作按钮——以林口县为例
        3.6.8 插入图表和表格——以穆棱市为例
    3.7 美育视域下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策略
        3.7.1 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美育教学内容
        3.7.2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3.7.3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量表记录课堂教学效果
        3.7.4 多评价主体体现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第4章 以多媒体设计为例教学实践案例
    4.1 教学案例——“添加音乐——以牡丹江市为例”
    4.2 教学案例——“添加视频——以牡丹江市为例”
第5章 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5.2.1 实践前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5.2.2 实践后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5.3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量表及分析
    5.4 教学实践前后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刍议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优化的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的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
    (一)专业计算机教师数量不足
    (二)学校对计算机重视程度不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不契合
三、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举措
    (一)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地位
    (二)做好教师团队建设工作
    (三)实现教学模式与教训内容优化
四、结束语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二、课程设计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二、教师培训课程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学的视角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浅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二、小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学校对计算机教学不重视
    ( 二) 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缺失
    ( 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三、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 一) 明确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
    ( 二) 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 三) 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四、结 语

(8)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
二、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注意事项
三、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9)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哈萨克族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哈萨克教育的研究
    三、文献评价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新疆哈萨克族概况
    一、哈萨克族与哈萨克先民
    二、哈萨克族的人口与分布
    三、经济生活
第二节 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一、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二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一、文化与教育
    二、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第二节 宗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一、宗教的本质与教育
    二、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与教育
    三、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俗与教育
    一、民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哈萨克民俗的教育功能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年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兴起
    一、清末新疆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
    二、新疆哈萨克经文宗教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
第二节 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哈萨克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盛世才统治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
    二、盛世才统治时期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的新发展
    三、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三区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二、三区政府时期哈萨克族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特点、性质和任务
    二、哈萨克族教育的整顿与改造
    三、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五、民族语言文字与教材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
    三、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牧区教育
    四、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双语教育 第五章 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
第一节 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一、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近年来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证描述
    一、尼勒克县“两基”攻坚达标工作情况
    二、尼勒克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三、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三节 对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后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实背景
    二、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状
    三、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中尼勒克县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与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对尼勒克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五、尼勒克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六章 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
第一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二、伊犁师范学院最具办学特色的院系--人文学院发展现状扫描
第三节 连心牵手促发展—对伊犁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现状的考察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第四节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伊犁师范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今后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录辑要 附录2:尼勒克县学前双语幼儿园布局图 附录3:2011年秋季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免费教育教学用书发货结算专用表 附录4:“国培计划”初中数学02班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附录5:“国培计划”--网络课堂培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6: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以广西东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政策回顾: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背景
        2.时代要求: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3.现实反思: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挑战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1.乡村小规模学校
        2.学校标准化建设
        3.乡村教育
    (六)理论基础
        1.教育公平理论
        2.生态系统理论
        3.规模经济理论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保留与发展的需要
        1.有助于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
        2.有助于控辍保学推进教育公平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的需要
        1.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有助于学校办学效能的增进
    (三)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
        1.有助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有助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校园校舍建设状况
        1.校舍用地面积相对充足
        2.校舍建筑种类比较齐全
    (二)教学装备配备状况
        1.图书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2.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比较齐全
        3.教学仪器和器材配备较完整
    (三)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1.教师数量相对充足
        2.教师学历结构基本达标
        3.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四)教学与德育状况
        1.教学课程开设较全面
        2.德育工作受到了重视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校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1.校园占地面积利用率不高
        2.校舍建设闲置浪费且破旧
    (二)教学设备未能充分应用和及时补充
        1.教学装备使用率不高
        2.教学装备补充不及时
    (三)教师队伍质量未能有效提升
        1.优质师资力量薄弱
        2.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渺茫
    (四)教学与德育工作未能发挥实效
        1.教学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2.德育活动开展形式单一
四、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制度上的偏差
        1.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内容不完善
        2.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执行环境过于复杂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1.义务教育财政责任不明确
        2.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依旧不足
    (三)乡村地域条件的制约
        1.学校与乡村社区的共同体机制尚未建立
        2.乡村经济发展滞后与城镇化的冲击
    (四)学校管理方式的不合理
        1.乡镇中心校的隶属关系失衡
        2.校长自身领导力缺失
    (五)家校合作治校意识的缺乏
        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影响参与的积极性
        2.教师的家校合作治校意识有待提升
五、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持续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制度建设
        1.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内容
        2.严格把控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的执行环境
    (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明确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
        2.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全力打破乡村地域环境的限制
        1.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村社区互动共建
        2.利用乡村振兴机遇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不断优化乡村学校的管理方式
        1.乡镇中心校积极发挥“龙头模式”
        2.校长应有效提升自身领导能力
    (五)加快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盟发展
        1.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治校的正确认识
        2.发挥教师在家校合作治校中的引领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小学为例[D]. 陈彦如. 沈阳大学, 2021(09)
  • [2]小学蒙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以通辽地区A蒙古族小学为例[D]. 格格日勒.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美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以多媒体设计为例[D]. 金雨琦.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刍议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J]. 陈宝.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1)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7]浅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J]. 李青青.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5(01)
  • [8]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 张俊峰. 中小学电教(下), 2014(01)
  • [9]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 朱远来.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10]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以广西东兰县为例[D]. 韦芳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标签:;  ;  ;  ;  

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