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内镜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洁[1](2021)在《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经过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出现复发的各种可能性因素。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ERCP取石术的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对该256例患者定期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以上。将复发的17例列为复发组,其余239例为非复发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胆道情况、结石情况、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上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56例患者,其中17例患者至少在术后六个月出现有症状的结石复发,复发的概率为6.6%。研究得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年龄、既往有过胆囊切除、胆总管最宽处直径、最大结石直径、结石数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将这些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过胆囊切除,最大结石直径,结石数量是ERCP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大,既往有过胆囊切除,胆总管直径较宽,结石直径大,数量多的患者一定要做好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术后预防,加强随访来减少术后结石的复发。
孙尚国[2](2021)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患及ERCP插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探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PAD)的流行病学、对胆道疾病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插管的影响,以及探究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近10年来在我院肝胆外科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970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史、影像资料以及ERCP诊治报告等材料,探究我院肝胆外科ERCP插管成功率、PAD对ERCP插管有无影响,及PA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无年龄及性别偏向。统计插管成功与失败的例数,计算ERCP插管成功率;按有无PAD分为PAD组和非PAD组,通过对性别、年龄、原发性结石还是继发性结石、有无胆管炎、有无胰腺炎、胆总管直径、结石直径及数量、是否插管成功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探究PAD的流行病学及与胆道疾病的影响;按照ERCP取石术6个月后,有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结石的发生,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通过对性别、年龄(60岁)、有无胆道手术史、结石大小及数量(2枚为界)、PAD有无、胆管炎有无、胆总管直径、单次住院行ERCP的次数(2次为界)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寻找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接着将P<0.05的统计观察值代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计算出P值、OR值、OR的95%置信区间上下限等统计学数值,最终找出影响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70例患者,成功插管912例,成功率94%,PAD组与非PAD组插管成功率相似,也为94%,但t检验后P>0.05;在男性患者中PAD发病率30.6%,高于女性患者22.1%,P<0.01;PAD促进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结石直径>1.0cm的发生(P<0.01),而与胰腺炎、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个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胰腺炎、胆道手术、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胆总管最大横径>1.5cm、结石个数2枚以上、结石最大横径>1.0cm(P<0.05)为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表明,胆管炎症、胆总管直径>1.5cm、胆道手术史、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及以上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OR的95%C.I.下限>1且P<0.05)。结论:PAD好发于老年患者,无性别偏向;PAD对ERCP成功胆管插管无影响;PA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结石直径>1.0cm有密切联系;胆管炎、胆总管直径>1.5cm、胆道手术、单次住院行ERCP次数≥2次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碧芳[3](2021)在《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首次行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后并发PEP(Post-ERCP Pancreatitis,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旨在高效评估PEP的发病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风险参考,优化临床决策,降低PEP的发生率。[研究方法]回顾2015年09月01日至2019年09月01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944例次,排除ERCP术前存在胰腺炎、非首次行ERCP、仅行引流操作、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最终纳入502名首次行ERCP胆总管取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实验室指标、ERCP操作记录等临床资料,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十二指肠乳头外观类型、插管方式、胆总管直径、操作术式、取石装置、胆总管结石相关因素(大小、性状、数量)等,根据资料类型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E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纳入的5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清除率达99.2%,年龄13岁-90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284例(56.6%),女性218例(43.4%);ERCP术后并发PEP 61例(12.2%),男性30例(49.2%),女性31例(50.8%),61例中轻症54例,中度重症5例,重症2例。在PEP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前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前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取石装置、导丝进入胰管、十二指肠乳头外观类型与PEP发生相关(p<0.05),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胆囊结石、既往胆囊切除史、术前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总管有无扩张、操作术式、结石大小及数量等因素与PEP的发生均无显着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γ-谷氨酰转移酶<250U/L、导丝进入胰管、2型乳头(小乳头)及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乳头)为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02名患者中2型乳头与3型乳头共188例,男性111例(59.0%),女性77例(41.0%),术后并发PEP有42例(22.3%),其中轻度37例,中度重症4例,重症1例;2型及3型乳头患者ERCP术后并发PEP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取石装置、操作术式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单独球囊导管取石、年龄<70岁为此两种类型乳头患者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表明在ERCP术前评估中,对于年龄<70岁、γ-谷氨酰转移酶<250U/L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充分告知PEP的发生风险,并及时实施术前干预措施防治PEP。2.在行ERCP操作时,需重点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外观并准确分型,若表现为2型乳头(小乳头)或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型)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者应提前预判,规范操作手法,减少尝试插管次数,对于存在插管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交专家处理或术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治PEP;且对于应用双导丝法插管或导丝进入胰管者,建议预防性置入胰管支架。3.对于2型乳头(小乳头)或3型乳头(突出或悬垂型)患者,行ERCP取石操作时,应选择恰当的取石装置,不建议单独球囊导管取石,可考虑网篮取石。
贾楠[4](2021)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胆道支架术后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8例于我院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 implantation,PTBS)的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支架参数及术中情况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胰腺炎将患者分为胰腺炎组(n=51)和非胰腺炎组(n=19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有51例(20%)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男性比例、糖尿病、原发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支架跨越乳头放置、术前(3天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s)是术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42,95%CI:1.729-101.405;P=0.013;OR=2.113,95%CI:1.024-4.36;P=0.043);术前(3天内)使用抗生素是一个保护性因素(OR=0.466,95%CI:0.226-0.961;P=0.039)。结论:支架跨越十二指肠乳头放置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3天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增加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此外,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王芳[5](2021)在《治疗性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多数人习惯了高脂低纤维的生活方式,导致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CBDS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已经达到8%-18%,我国CBDS发病率也高达8%-10%。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CBDS取石的首选方法。但是ERCP取石相关的并发症仍困扰着广大临床内镜医师和病患。其中ERCP操作治疗后最多见的远期并发症是C BDS复发。近年来研究表明,CBDS复发率随着ERCP取石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现阶段报道CBDS的复发率约4%-26%。CBDS复发后需要再次取石治疗,给患者心身和经济均带来了巨大压力。关于CBDS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现阶段国内外虽然有很多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但是争议仍然很大。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CBDS病患经ERCP治疗后影响CBDS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将来病患ERCP取石术后制定预防CBDS复发的方案提供临床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纳入从2016年01月至2020年0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ERCP成功取石的229例CBDS患者。随访方式包括:查阅患者住院期间电子病例档案、门诊复诊记录或电话回访是否有CBDS复发以及再次复发时治疗情况。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合并疾病:患者性别、年龄、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史;胆道及结石情况:有无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胆囊状态(合并胆囊结石未切除胆囊、ERCP后切除胆囊、ERCP前切除胆囊、以及不合并胆囊结石且未切除胆囊)、术前胆囊炎/胆管炎、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ERCP相关: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 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 y balloon dilation,EP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 ge,ENBD)、机械碎石。所有患者随访观察至2021年2月,依据取石后CBDS复发与否,将患者划分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CBD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计纳入229名病患进行随访观察,平均年龄61.40±16.70岁,男性共计137名,占总体59.8%,女性共计92名,占总体40.2%。42名病患出现CBD S复发,结石复发率达到18.3%,平均复发时间15.31月,其中男性30名,占71.4%,女性12名,占28.6%,复发组平均年龄62.29±16.10岁。2、两组行χ2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糖尿病、术前胆囊炎/胆管炎、乙肝、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直径(≥13mm)、EST、胆总管结石数目(≥2枚)、胆总管结石大小(≥1cm)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OR=2.633,95%CI:1.113-6.227,P=0.028)、术前胆囊炎/胆管炎(OR=4.774,95%CI:1.881-12.115,P=0.001)、乙肝(OR=9.744,95%CI:1.960-48.441,P=0.005)、胆总管直径(OR=2.800,95%CI:1.068-7.343,P=0.036)、结石数目(OR=3.899,95%CI:1.637-9.289,P=0.002)、结石大小(OR=2.985,95%CI:1.074-8.301,P=0.036)是ERCP术后CBD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ERCP术后CBDS复发率达到18.3%,CBDS平均复发时间是15.31月,合并糖尿病、乙肝、术前胆囊炎/胆管炎、胆总管直径增宽(≥13mm)、胆总管结石多发(数目≥2枚)、胆总管结石直径≥1cm是ERCP术后CBD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毛立华,姚伟根,鲁鹏聪,章莎莎,胡稳[6](2020)在《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超声、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胰胆管成像在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疑似胆管结石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接受超声、多层螺旋CT、MR胰胆管成像检查, 以手术诊断结果为参照, 比较超声、多层螺旋CT、MR胰胆管成像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 分析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140例疑似胆管结石患者中, 10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胆管结石。以手术诊断结果为参照, MR胰胆管成像对胆管结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0%(97/100)、95.00%(38/40)、96.43%(135/140), 均高于超声检查的87.00%(87/100)、80.00%(32/40)、85.00%(119/140)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89.00%(89/100)、77.50%(31/40)、85.71%(120/140)(χ2=6.794、4.114、10.854, 4.916、5.165、9.882, 均P<0.05)。经一致性分析, MR胰胆管成像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 而超声、多层螺旋CT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结论在胆管结石诊断时, MR胰胆管成像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多层螺旋CT, 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可减少胆管结石的漏诊、误诊。
冯树杰[7](2020)在《覆膜支架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45例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病例,探究覆膜支架应用于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行ERCP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分为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支架组(A组)、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无支架组(B组),收集两组术前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凝血功能、疾病类型、血常规,术后血红蛋白、呕血、黑便、引流管引流液情况,术后并发症(胰腺炎、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术后黄疸)发生率。使用SPSS Version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病历45例,A组(n=11,),B组(n=34,),男性24例,女性21例。其中,A组:男性5例(45.45%),年龄59±4.18岁,女性6例(54.55%),年龄64.17±11.44岁;B组:男性19例(55.88%),年龄59.47±11.76岁,女性15例(44.12%),年龄59.87±7.99岁。A组:年龄61.82±8.93岁,B组:年龄59.65±10.13岁(t=0.634,p=0.53,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凝血酶原、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12.26±1.05,B组12.09±0.98(P=0.65,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出血症状发生率,A组9.1%(黑便1例,鼻胆管引流见血性液体1例,血红蛋白下降>20g/L1例);B组11.76%(呕血2例,黑便4例,鼻胆管引流见血性液体4例),A组较B组术后出血症状发生率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A组较B组减少:术后3小时复查血红蛋白下降量:A组4.27±1.85,B组8.50±6.17(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小时复查血红蛋白下降量:A组5.82±4.45,B组10.18±6.53(P<0.05,有统计学意义)。4.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A组:术后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9.1%,术后感染9.1%,总发生率18.18%。B组:术后胰腺炎2.94%,术后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8.82%,术后感染2.94%,术后黄疸2.94%,总发生率17.64%。(对两组数据进行c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入覆膜支架对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具有一定效果,并且覆膜支架无明显增加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其他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覆膜支架是一种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有一定效果并且安全的方法。
郑静[8](2020)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1974年首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开展开启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的新篇章,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ERCP目前已经成为成人胆胰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成人胆胰疾病诊疗方面ERCP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儿童消化道尚处于发育阶段,细小柔嫩、管壁薄、管腔小及儿童耐受性差、配合度低、操作医师缺乏操作经验等特殊性,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1]。近年来随着ERCP操作技术的提高、儿童ERCP操作经验的积累、儿童消化内镜相关器械的完善,ERCP逐渐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仍然比较少,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因不同胆胰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慢性胰腺炎等)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诊治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于2013年01月~2020年01月因不同胆胰疾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然后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因、ERCP操作方法、诊治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患儿共行ERCP术38例次,行1例次ERCP者28例,行2例次ERCP者5例。失败4例,成功率89.47%。2.33例患儿ERCP诊断结果如下:单纯胆道疾病2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狭窄/扩张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例,疑似胆道蛔虫残体1例;单纯胰腺疾病7例,包括慢性胰腺炎3例(其中1例合并胰管结石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管结石、1例合并胰管狭窄),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分裂症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2例;胆胰合并疾病3例,包括胆源性胰腺炎2例(其中1例与胆管结石相关、1例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相关),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管结石1例。3.33例患儿共采用17种术式,29例(87.88%)患儿ERCP治疗顺利,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肝功能、淀粉酶等指标异常者也逐渐恢复正常。4.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6/38),包括高淀粉酶血症3例(7.89%),术后胰腺炎2例(5.26%),腹痛1例(2.63%),无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例患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1.在儿童胆胰疾病中,胆胰先天性解剖异常较多见,而恶性病变发病率较低。2.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应严格把握ERCP应用适应证。3.ERCP是儿童胆胰疾病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途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何雨婷[9](2020)在《改良盆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结石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胆肠吻合术(Choledochojejunostomy,CJ)是肝胆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是肝外胆道系统的常见的重建手术方式。但部分患者因梗阻性黄疸再次入院,常见原因为吻合口狭窄、胆管结石及吻合口肿瘤等[1]。针对良恶性吻合口狭窄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解除胆道梗阻,如球囊辅助小肠镜(balloon-assisted enteroscopy,BAE)下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2,3]、经皮经肝胆道镜探查(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4]、经瘘道或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途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至入引流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5]及胆肠吻合重建术等,但术中仍存在不能取尽结石或完全解决吻合口狭窄问题,术后胆管炎、胆管瘢痕狭窄及复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需多次手术治疗,使患者生存质量较差,针对该现象,如何降低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是肝胆外科医师面临的棘手的问题。陈孝平院士及其团队提出的盆式胆肠吻合术,因其吻合口大、胆瘘发生率低、手术简易等优势应用于高位胆管梗阻的胆道重建[6],故而本文探讨经过改良的盆式胆肠吻合术是否适用于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目的探讨改良盆式胆肠吻合术是否适用于治疗胆肠吻合后复发性结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胆肠吻合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胆管结石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患者行常规胆肠吻合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胆管结石(对照组),45例患者行改良盆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胆管结石(观察组)。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术前生化指标: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总胆红素分别为(20.50±52.30)μmol/L vs(35.50±73.90)μmol/L,直接胆红素(12.70±42.60)μmol/L vs(17.00±56.80)μmol/L,CA199(22.11±82.23)vs(30.98±236.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3,3.08,2.01,P<0.05),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53.00±73.50)vs(62.00±55.00)U/L,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37.70±54.00)vs(41.00±60.00)U/L,白细胞(8.29±5.89)vs(9.02±5.38)109/L,红细胞(3.90±0.80)vs(3.60±1.00)1012/L,Child-Pugh分级a级56例vs 36例,b级11例vs 9例,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36,0.75,0.44,2.49,2.01,χ2=0.23,P>0.05)。(3)术中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00±150.00)ml vs(100.00±120.00)ml,手术时间(288.31 ±82.74)min vs(204.22±57.85)min,术中输血患者分别为20例vs 5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5.85,t=6.32,χ2=5.54,P<0.05)。肝脏切除患者分别为16例vs 9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4)术后疗效: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天总胆红素分别为(1.31±0.51)μmol/L vs(1.61±0.80)μmol/L,直接胆红素(11.70±21.20)μmol/L vs(26.70±44.70)μmol/L,术后入ICU患者9例vs 1例,术后住院时长(13.00±7.00)d vs(13.00±6.00)d,30天后再入院患者分别为31例vs 11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1.99,2.56,χ2=4.16,Z=2.84,χ2=6.18,P<0.05),切口感染患者8例vs2例,胆瘘患者9例vs 3例,结石残留15例vs 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1.28,1.79,P>0.05)。(5)随访情况: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0~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盆式胆肠吻合术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适用于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结石。
郝敬一[10](2020)在《茵陈蒿汤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插管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总结80例患者首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胆管插管操作,探讨茵陈蒿汤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减少胆管插管时间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入院接受首次ERCP治疗的8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是否使用茵陈蒿汤治疗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予以常规术前治疗;药物组加用茵陈蒿汤,于术前5天开始每日口服1次。两组患者ERCP术中胆管插管相关器械设备均相同。于ERCP术中记录两组患者的胆管插管操作参数:胆管插管时间、胆管插管次数、是否成功插管完成ERCP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胆管插管时间的不同,以及两组之间ERCP失败胆管插管、困难胆管插管、非困难胆管插管例数的不同,判断茵陈蒿汤对ERCP插管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组成功胆管插管41例,平均胆管插管时间(9.882±4.439)min,对照组成功胆管插管32例,平均胆管插管时间(15.566±7.1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平均插管(3.33±2.13)次,对照组平均插管(4.60±2.2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插管成功率97.6%(41/42),对照组插管成功率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失败胆管插管、困难胆管插管、非困难胆管插管比较采用Wlicoxon秩和检验,统计Mann-Whitney U=589.00,Wilcoxon=1492.00,Z=-2.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口服茵陈蒿汤有助于减少ERCP胆管插管时间和胆管插管次数。2.茵陈蒿汤有助于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
二、经内镜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内镜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C:综述 ERCP胆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及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患及ERCP插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 方法 |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 |
4.结果 |
4.1 ERCP 插管成功率及PAD对 ERCP 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
4.2 PAD发病率与性别的关系 |
4.3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
4.4 PAD 组和非PAD 组胆胰疾病的比较 |
4.5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 |
5.结论 |
6.讨论 |
7.总结 |
8.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文献复习 |
参考文献 |
(3)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PEP的单因素分析 |
3.2 PE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十二指肠乳头外观与PEP相关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恶性低位胆道梗阻胆道支架术后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过程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基本资料 |
3.2 危险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PTCD/PTBS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治疗性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对象来源 |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3 CBDS复发定义 |
2.1.4 随访 |
2.1.5 观察指标 |
2.2 手术器械 |
2.3 围手术期处理 |
2.3.1 术前准备 |
2.3.2 术中操作 |
2.3.3 术后处理 |
2.4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3.1 胆总管结石复发单因素分析 |
3.2 胆总管结石复发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症状胆总管结石诊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覆膜支架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图表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改良盆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结石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肠吻合术后再发胆道梗阻的诊疗现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茵陈蒿汤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插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ERCP胆管插管困难相关因素及辅助胆管插管技术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经内镜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王梦洁.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道疾患及ERCP插管的影响[D]. 孙尚国.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 吴碧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恶性低位胆道梗阻胆道支架术后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D]. 贾楠.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治疗性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D]. 王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 毛立华,姚伟根,鲁鹏聪,章莎莎,胡稳. 中国基层医药, 2020(21)
- [7]覆膜支架预防肝硬化合并胰胆管疾病患者ERCP术后出血效果研究[D]. 冯树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D]. 郑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9]改良盆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结石临床疗效分析[D]. 何雨婷. 郑州大学, 2020(02)
- [10]茵陈蒿汤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插管的影响[D]. 郝敬一.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