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出口信贷的障碍

克服出口信贷的障碍

一、迈过出口信贷这道坎(论文文献综述)

熊钰[1](2021)在《企业生产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金融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

刘守英,汪广龙[2](2021)在《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逻辑》文中提出长期经济绩效的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高增长,更取决于经济衰退的幅度和频率,后者由朝向权利开放的制度变迁中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和秩序稳定性决定。实现长期经济绩效的关键是:(1)通过国家的有效治理能力、对暴力资源的控制和对外责任制等政治制度变革,保证有序的租金再分配秩序;(2)通过市场准入规则和权利再配置、产权保护以及人际规则的非人格化等经济制度变革,保证新权利规则有利于经济进步和租金绩效改善;(3)通过持续的政治经济互动防止租金分配失衡和制度结构失衡带来的制度衰退。正是改革开放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阶段性互动调适,保障了中国经济从"体制转轨"到"高速增长"的跃迁。中国的"高速增长体制"不仅面临绩效困境,也面临秩序风险,要在新发展阶段保持持续的经济绩效,必须构建朝向权利开放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

李卓琦[3](2019)在《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些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无法解决,而使其现代化进程陷入停滞的一种状态和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脉络中深入思考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中国何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如何更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观点和思想主张。可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既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习近平关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中国为什么必须而且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二是关于中国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跨越以后怎么办的问题;三是关于研究习近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重大意义。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整体研究框架从问题剖析、理论阐释、解决路径、未来展望、重大意义五个层面具体展开。绪论主要阐明习近平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论述与基本观点,总结了习近平关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主要特点,阐明实施五大发展理念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并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分析与国际经验及其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说明。第一章阐述习近平对中国必须而且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判断和现实依据。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阶段的趋势性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新的战略目标。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传统增长方式转型困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失衡,但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备稳定的国家体制和治理体制,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动力,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这是我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从发展进程和发展要求看,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从发展大国走向发展强国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到第六章针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同矛盾和困境,全面深入地阐述并分析习近平关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国如何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基本思路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方式。一是关于通过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而解决发展质量不高和动力不足的思路和对策问题。二是关于通过推进协调发展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与对策问题。三是关于通过实行绿色发展来破解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思路和对策问题。四是关于通过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之路避免封闭僵化的思路和对策问题。五是关于通过共享发展以破解发展不公和贫富悬殊的思路和对策问题。第七章探讨了习近平关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继续发展以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路。主要分析未来30年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论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结语部分阐述了对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阐明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观点和思想主张,既是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科学指引,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途径。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与当前中国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在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一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顺利实现现代化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观点和思想主张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侯洁如[4](2018)在《节能是“第一能源”——专访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文中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中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投资机会主要在哪些方面?近日,《中国投资》记者专访了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

钟正生,夏天然[5](2018)在《负利率的使命完成了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2年7月丹麦首次推行负利率政策以来,全球已有五个经济体执行负利率政策。本文剖析了负利率的基本逻辑和负利率政策对汇率、出口、信贷和通胀等的影响。从长远视角来看负利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似乎正逐渐显现,但随着经济的复苏,笔者预计负利率政策终将退出。

崔琳[6](2017)在《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经济腾飞,GDP跃升至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一味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得一系列经济结构中的矛盾与问题逐步积累与显现,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目前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就是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化解过剩产能成为了中国经济关注的热点。2009年《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出台,我国的产能过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对产能过剩的严重性和急需解决的迫切性给予了肯定,并从整体上制定了解决产能过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16年工信部又制定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对产能过剩尤为严重的钢铁行业在去产能、调整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规划。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不断推进,逐渐走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其GDP也曾在经济蓬勃发展期间排名世界第二。作为我国的邻国和目前世界上的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在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我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有着众多相似点。深入研究日本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有助于为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提供经验借鉴。本文首先从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出发对日本产能过剩的背景进行了梳理,然后从政府、企业、国际市场需求等方面对日本产能过剩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日本针对本国产能过剩问题所作出的对策。文章的第一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日本产能过剩的研究现状,发掘出了其中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创新点和研究角度;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政府政策、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的角度对日本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四部分从产业政策、产能的国际转移和能源、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第五部分则着重对中日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一部分则针对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产能过剩,从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能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日本经验对中国化解产能过剩的启示。

郭修平[7](2016)在《粮食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问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一起,是“三农”问题的五大核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粮食安全涉及到生产、消费、流通和贸易的复杂系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中国经济与WTO规则的日益融合,主权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不确定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不断增多,粮食安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粮食贸易已逐渐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加之中国是当今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国,粮食贸易在确保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粮食安全作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国内外文献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如莱斯特.布朗、威廉.恩道尔、柴田明夫等。在此背景下,研究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粮食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需要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尤其是国内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作为考究,本文在粮食贸易的大前提下,通过理论分析、数据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的粮食供需和粮食进口贸易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意见。本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贸易角度探究我国当前粮食安全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共分为九大章节,分析内容总结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归纳,本文采用贸易视角来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并建立起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研究中国粮食贸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概括了我国粮食进出口现状以及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三章分析我国粮食需求现状,在需求方面着重研究了粮食需求总量、需求结构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粮食需求进行预测分析。第四章研究了中国粮食供给现状,分别从生产供给、进口供给、和仓储供给三方面展开分析,结合世界贸易环境分析了我国粮食供给面临的问题。第五章推测我国粮食自给率未来变化的合理区间,结合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波动情况,并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在考虑生存条件、营养条件、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粮食自给率的预测数值。第六章分析国内粮食生产的可供性情况,从国内粮食生产的影响要素入手,阐述了国内粮食生产的增产潜力和发展难题。第七章分析粮食贸易的可供性情况,结合国际粮食市场状况和中国粮食贸易现状,探求中国未来粮食进口的机遇和阻碍。第八章基于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考量,从生产、贸易和消费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的政策建议。第九章是对本文的归纳总结,进一步从粮食贸易角度规划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再次梳理本文的研究脉络,阐述文章整体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结论表明,粮食贸易已经成为调节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粮食贸易资源具有垄断性,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异明显,我国粮食不具备比较优势,贸易格局只进不出,粮食自给率将进一步下滑。我国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做好粮食安全工作布局:在生产方面注重生态保护,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在贸易方面优化进口结构,促进粮食贸易竞争力提高。本文认为,我国多年实施的粮食收储价格政策已出现明显负效应,目前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目标价格政策,改革国内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将粮价话语权交还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另外我国应在“北粮南运”格局下实现“北粮出口”,以玉米作为突破口,逐步打造我国粮食可进可出的合理局面,由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

马克·卡尼,钟帅[8](2013)在《跨越复苏道路上的关口》文中研究表明具体来讲,我们宣布在失业率降至7%之前,不会考虑加息,除非发生高通胀或者金融稳定性受到威胁引言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越来越坚实,人们的乐观情绪在不断高涨。这是大家都乐于看到的,也是鼓舞人心的。回顾过去的五年,不确定性的阴霾笼罩市场,经济增长乏力。这段时间内,英国经济复苏之慢是创纪录的——德国经济增长了2%,美国经济增长了5%,澳大利亚经济增长了13%,中国经济增长超过了50%。然而,英国经济却比五年前萎缩了3%。

秦援晋[9](2013)在《美国货币政策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文中指出一、美国金融研究的一个新动态在美国国内的金融研究界,近几年来,纯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正在降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同时正在提升;而在理论研究上,短期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同时文化视角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正在提升。作为这个研究趋势的重量级带头人物的,是保罗·克鲁格曼和罗伯特·希勒。这两位学者近十年来不断推出的畅销新着都在倡导一种金融的文化精神,即金融应该成为社会良性发展和国民共同福祉的促进力量,而不是仅仅为资本所有者的最大化利

涂山青[10](2013)在《2013年楼市须迈几道“坎”》文中研究指明房价高位盘整,稳中趋降,基本上不可能大涨大跌,三四线城市降价冲动大于一二线城市。今年房地产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真的还会延续2012的市场传奇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和理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间内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因素。个人认为,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重大利好,但不确定因素风险也在发酵。新的一年,行业征途上将要"翻山越岭",迈过几道坎。那么,2013年行业和企业需要迈过哪几道坎呢?

二、迈过出口信贷这道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迈过出口信贷这道坎(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奇迹”的经济解释:一个评论
三、权利开放中的政治经济互动与经济绩效
    (一)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二)朝向权利开放的政治经济逻辑:一个理论框架
        1. 制度变迁的起因:旧制度衰退与租金绩效困境。
        2. 通过政治制度变革形成租金再分配秩序。
        3. 通过经济制度变革建立提升经济绩效的权利规则。
        4. 通过持续变革防止权利开放中的制度衰退。
四、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学-朝向权利开放的改革如何可能
    (一)对总体性体制的改造与转轨
        1. 改革的历史起点:总体性体制的内生秩序困境。
        2. 为租金分配革命提供支撑的政治制度重塑。
        3. 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绩效改善。
    (二)“双轨制”并轨与高速增长体制打造
        1. 转轨体制陷入内生结构失衡与秩序困境。
        2. 保障改革开放不可逆的政治方位与制度架构。
        3. 进一步开放经济权利与高速增长模式的形成。
五、迈向权利开放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一)高速增长体制的秩序风险与绩效困境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建设
    (三)构建朝向权利开放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
六、基本结论

(3)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习近平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重要论述与基本观点
        (一)习近平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决策
    二、研究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思路的重大意义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意义与现状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三、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分析与国际经验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与原因
        (二)国际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四、若干重要概念说明
        (一)中等收入陷阱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现代化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全面小康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共同富裕
第一章 中国必须而且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阶段的趋势性变化
        (二)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目标
    二、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要前提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传统增长方式转型困难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
        (一)稳定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制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保障
        (二)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基础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动力
        (四)抵御风险的强大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信心保证
第二章 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低质的困境
    一、创新水平是关系能否“爬坡过坎”的根本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创新发展的实质是发展动能的根本性转换
        (三)创新发展是主导国家命运的一场深刻变革
    二、中国创新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三)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四)科技开放合作力度不够
    三、通过创新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
        (一)赶超创新:以“非对称”路径实现引领式发展
        (二)协同创新:以“政产学研用”模式构建高效创新体系
        (三)系统创新:以“两轮驱动”释放最大创新活力
        (四)开放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站位
第三章 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失衡的困境
    一、协调发展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关键
        (一)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
        (二)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补齐短板与激发潜力的统一
        (三)协调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撑
    二、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协调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三、通过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
        (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
第四章 绿色发展:跨越环境污染的困境
    一、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一)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二)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三)绿色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消耗增大
        (二)环境污染严重
        (三)生态破坏明显
    三、通过绿色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路径
        (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
        (三)用系统工程思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五章 开放发展:跨越封闭僵化的困境
    一、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开放发展的实质是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开放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全面开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世界经济增长复苏乏力
        (二)贸易霸凌主义严重威胁经济全球化
        (三)全球经济治理滞后
    三、通过开放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体制
        (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拓展发展新空间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
第六章 共享发展:跨越贫富悬殊的困境
    一、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一)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共享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
        (三)共享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和归宿
    二、我国共享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三)社会保障公平性不足
    三、通过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路径
        (一)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三)完善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继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未来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进入富有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进入和谐有序美好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三)进入两个文明并重发展的行稳致远阶段
        (四)进入发展地位跃升与世界强国地位确立阶段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发展阶段:开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进
        (一)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项部署
        (二)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
        (三)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结语 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重大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
    三、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伟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清单
致谢

(4)节能是“第一能源”——专访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论文提纲范文)

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
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短板”领域将成新的投资机会

(5)负利率的使命完成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负利率政策的汇率和出口效果
    丹麦:克朗币值稳定, 出口波动较大
    日本:日元升值, 出口市场回暖
    瑞士:瑞郎升值, 出口未见起色
负利率政策的信贷和通胀效果
    欧元区:作用有限
    日本:未见明显效应
负利率的潜在成本
正逐渐显现的负利率效应
负利率退出不可避免

(6)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章创新点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边际产业扩张论
    2.2 雁行模式理论
    2.3 国际分工理论
3 日本产能过剩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3.1 日本产能过剩的背景
        3.1.1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3.1.2 日本产能过剩的出现
    3.2 日本产能过剩的原因
        3.2.1 日本政府激进的经济政策
        3.2.2 石油危机重创日本第二产业
        3.2.3 日元升值导致出口锐减
4 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途径及政策
    4.1 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1.1 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4.1.2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过剩态势
    4.2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和技术研发,拓宽产能消化路径
        4.2.1 比较劣势企业进行产能的国际转移
        4.2.2 比较优势企业进行产能的全球化布局
        4.2.3 企业注重“杠铃式”发展,培养核心竞争力
    4.3 注重能源安全战略及环境保护
5 中日产能过剩原因的对比分析
    5.1 中国产能过剩的表现
        5.1.1 产能利用率低
        5.1.2 产能结构性过剩
        5.1.3 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5.2 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
        5.2.1 政府激进的经济政策引导
        5.2.2 重化工企业经营不善、退出困难
        5.2.3 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
    5.3 中日产能过剩原因的对比分析
6 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6.1 我国政府要做好“后勤”工作,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6.1.1 政府退居幕后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6.1.2 政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便利条件
    6.2 我国企业要加快对外投资,增强创新实力
        6.2.1 比较优势企业向大型跨国公司发展
        6.2.2 比较劣势企业拓展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
        6.2.3 企业要注重创新,严把质量关
    6.3 能源安全战略和环境保护
        6.3.1 确保能源供给的多样化
        6.3.2 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粮食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理论基础
    1.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粮食贸易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2.1 中国粮食贸易发展历程
    2.2 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分析
    2.3 中国粮食贸易政策的作用分析
    2.4 中国粮食贸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粮食需求分析
    3.1 中国粮食需求现状分析
    3.2 中国粮食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3 中国粮食需求预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粮食供给分析
    4.1 中国粮食生产供给分析
    4.2 中国粮食进口供给分析
    4.3 中国粮食储备供给分析
    4.4 全球商贸环境对中国粮食供给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与安全性分析
    5.1 粮食自给率概念及国别对比
    5.2 中国粮食自给率的波动分析
    5.3 粮食自给率与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4 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合理界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粮食生产可供性分析
    6.1 粮食生产资源可供性分析
    6.2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预测
    6.3 中国区域性生产能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粮食进口资源的可供性分析
    7.1 世界粮食贸易现状分析
    7.2 中国粮食净进口量预测分析
    7.3 中国粮食进口结构选择
    7.4 中国粮食进口区域选择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粮食安全政策选择
    8.1 中国粮食安全综合考量
    8.2 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政策建议
    8.3 改善中国粮食消费状况的政策建议
    8.4 保障中国粮食贸易安全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跨越复苏道路上的关口(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货币政策的前瞻指引
通胀回归目标水平是前瞻指引之中的应有之义
市场对于前瞻指引的反应
建立健康的银行系统
利用一切可用的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复苏
总结

(10)2013年楼市须迈几道“坎”(论文提纲范文)

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
不会放松的政策调控
库存压力
房价仍在高位运行
“反腐降房价”已成社会的一种强烈期待

四、迈过出口信贷这道坎(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生产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金融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D]. 熊钰.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2]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逻辑[J]. 刘守英,汪广龙. 学术月刊, 2021(01)
  • [3]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研究[D]. 李卓琦.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4]节能是“第一能源”——专访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J]. 侯洁如. 中国投资, 2018(11)
  • [5]负利率的使命完成了吗?[J]. 钟正生,夏天然. 清华金融评论, 2018(05)
  • [6]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D]. 崔琳. 河北经贸大学, 2017(02)
  • [7]粮食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郭修平.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8]跨越复苏道路上的关口[J]. 马克·卡尼,钟帅. 中国金融, 2013(22)
  • [9]美国货币政策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J]. 秦援晋. 金融发展评论, 2013(08)
  • [10]2013年楼市须迈几道“坎”[J]. 涂山青. 城市开发, 2013(02)

标签:;  ;  ;  ;  ;  

克服出口信贷的障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