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慢性病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桑丽云[1](2020)在《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应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但目前研究多关注患者院内安全,对患者出院安全关注寥寥。近年来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成为一个趋势,但住院日的缩短使得患者出院时尚处于恢复阶段,发生非计划再入院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如何在这种大形势下帮助患者顺利安全出院,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肝硬化为例,以国家政策为契机,基于达标理论,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探索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方案,旨在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保证患者出院安全,节约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本课题采用混合研究设计,通过现状调查了解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影响因素、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评估出院准备度的差异性;通过质性研究了解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感知;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基于达标理论的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出院准备方案的有效性。具体如下:1.现状调查(1)调查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并分析影响因素: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185名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其调查,并进行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比较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评估出院准备度的差异性并探索影响因素: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166名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版和家属版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分别从患者及其家属角度调查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比较两者评估结果的差异性,探索影响因素。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1月3月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5名肝硬化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并采用Colaizzi方法分析资料。3.方案构建以“达标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前期现状调查、质性研究以及文献研究,形成干预方案初稿,经过15名专家两轮咨询和预实验形成干预方案的终稿。4.实证研究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9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9)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n=50)实施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基于达标理论的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自我管理行为、疾病不确定感和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1)调查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并分析影响因素: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为(75.86±10.56),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状况、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出院指导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是其影响因素,能解释出院准备度分值总变异的67.4%。(2)比较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评估出院准备度的差异性并探索影响因素:患者自评(76.17±10.81)分,家属他评(80.71±9.67)分,两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次数、家属身份现况及是否与患者一起居住是两者评分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对15份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最终关于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感知析出4个主题:出院时矛盾心理、出院准备状态未知、出院后面临多种挑战和患者希望参与出院讨论。3.方案构建结果出院准备干预实施方案包括互动护理评估、护患共同制定达标目标、互动达标措施执行(干预时间、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人员)、效果评价,出院准备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整体评估、疾病知识储备、自我管理技能储备、照顾者指导和出院后可利用的资源。4.实证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干预组选取53例患者,3例脱落,其中因个人私事主动要求退出1例,不愿意继续参加研究2例;对照组选取51例患者,2例脱落,其中拒绝随访1例,因个人私事主动要求退出1例。最终本研究共纳入99例研究对象,干预组50例,对照组49例。(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和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和获得内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在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6.0%,低于对照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6.0%,而对照组高达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方案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降低患者疾病确定感和非计划再入院率,可为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陈燕[2](2018)在《老年高血压阴虚、阳虚体质辨识与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从文献角度了解中医体质的阴虚质、阳虚质其主要特征表现;2.结合高血压疾病与虚症的临床数据分析相关关联性;3.通过对以长沙市为主的医疗和老年机构的老年高血压人群的体质、症状特点研究,探究阴虚质、阳虚质与高血压的相关性;4.以此建立以高血压的阴虚/阳虚体质主要症状与证素的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阴虚、阳虚质二维构面简易辨识表,为社区老年人群、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阴虚、阳虚质高血压患者简易评估工具。5.以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干预点,构建中医健康教育内容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式。方法1.基于人体不同体质类型具有主要特征表现为假设,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文献,了解阴虚质、阳虚质主要的特征表现;2.基于体质与特定某些疾病发生有一定关联性(体质与好发疾病的关联),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虚证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探究高血压疾病临床表现与虚证表现的相关关系;3.基于前期研究基础,运用王琦的博士研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老年版(≥65岁)》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沙地区5所大型三甲医院与长沙、湘潭3家大型养老院等8家医疗与老年机构的老年高血压阴虚质、阳虚质患者,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卡方检验、频数统计等方法,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症状特点及阴虚质、阳虚质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等。4.基于前期高血压阴虚、阳虚质主要证素与主要症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法、专家论证法等,建立二维(高血压、阴虚/阳虚体质主要症状与证素)构面的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阴虚、阳虚质简易辨识表,并予以验证;5.应用前期研究高血压/阴虚质、阳虚质患者评估因素为危险因子,拟结合老年人群的生理机能、认知功能等特点,采用管理“二八”法则,构建突出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的健康教育“三厅两分层”内容模块,探讨关键要素置顶的健康教育模式,为社区实现老年高血压中医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结果1.现代中医关于阴虚质、阳虚质定义不一,但主要证素描述类同。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是老年高血压人群最常见的体质类型。而阴虚常见高频率证素主要是口燥咽干,脉象细弦或数,手足心热,体形瘦长,舌红少津少苔,少寐盗汗等;阳虚常见高频率证素是平素怕寒、手脚不温,喜欢温热饮食,舌淡红、微胖、质嫩、边有齿痕、苔润,脉略沉、迟而弱,面色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2.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头晕、口干、睡眠障碍、周身疼痛、乏力。虚证证症状依次为:头晕、口干、睡眠障碍、头痛、乏力、口苦、畏寒、大便异常。高血压病虚证者共同表现为“头晕、口干、睡眠障碍”。3.高血压偏颇体质中从低到高依次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其他体质相比,气虚质的出现频率显着高于其他体质频率,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的出现频率与除阳虚质外的其余体质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和质、痰湿质在不同性别的调研对象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女性,男性的平和质、痰湿质比例较高。偏颇体质类型受性别、患病年限影响;体质类型、性别、年龄可影响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人群的临床表现特点。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最常见表现为头晕;男性、女性在头晕、头痛、头重出现情况有差别,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人在食欲不振、周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出现情况上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患病年限患者高血压出现情况基本没有差别(P>0.05)。3.高血压症状出现频数按最高为头晕(216)、乏力(214),次第降序排列依次为胸闷(195)、心慌(191)、听力下降(177)。其中阴虚质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最常出现的高血压症状是乏力(66.06%)、阳虚质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出现的高血压症状是头晕(71.10%);最常见的阴虚质相关证素是嘴唇微干(80.73%)、其次依次为舌质红(74.31%)、口咽干燥(71.56%)等,最常见的阳虚质相关证素是平时怕冷(84.40%),仅次其后的是喜欢温热饮食(74.40%)、性格沉稳、安静(70%)。在本研究中,平和质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健忘的频率最高;阴虚质者、痰湿质者、气虚质者出现乏力的频率最高;阳虚质者、血瘀质者出现头晕的频率最高。4.对366位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相关数据分析,有19个阴虚证素与阴虚质具有相关性,其中有9个阴虚证素跟阴虚质之间的OR值大于2;有17个阳虚证素与阳虚质具有相关性,其中有9个阳虚证素与阳虚质之间的OR值大于2。以此赋分的简易辨识表以WTT为判别准则,返回原研究人群作Bayes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灵敏度为90.83%;特异度为97.67%,总符合率为95.63%。以《老年高血压阳虚质量化判定标准》判定的阳虚体质90人中,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9.28%,总符合率为95.35%,老年高血压阴虚、阳虚质简易辨识表具有一定可靠性。5.依据高血压/阴虚质、阳虚质患者危险因子,经德尔菲法构建的健康教育相关性知识内容,专家积极系数均在90%100%之间,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经教育干预前后分析,100%的病人认为不需要将全部内容告诉自己。48%病人的病人认为一次性告知4-5个条目比较合适,64.28%的病人自我评估能接受4条及以上的条目。老人接受简洁内容的教育形式,关键要素置顶教育能增加重点内容接受程度。
李雪亮[3](2016)在《面向健康医疗设计的参与式用户研究 ——以老年慢性病人群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设计学科的发展及其所面临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以发掘用户需求和提供设计支持为目的的用户研究越来越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被广泛讨论。传统设计学范畴内的用户研究借鉴社会学、统计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学科方法,围绕设计的经济性和可用性等展开研究,并以定量的数据分析作为后续设计活动的主要证据支持。这种研究方法关注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对用户的潜在需求和动机缺乏重视,同时对用户研究的成本和用户样本也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影响下,设计活动中用户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用户的行为模式和情感体验等也成为设计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参与式设计”从实践应用和过程创新的角度为用户参与设计过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与此同时,其他相关实践创新和话题探讨也逐渐确立了参与式理念在设计研究中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价值。“用户参与”作为一种理念上的共识普遍存在于诸多设计实践当中,但针对这一现象的理论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至今尚未建立完整和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本文提出了参与式用户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过程。通过研究基于参与式理念的设计研究的理论来源,确立其应用范畴和原则,总结和提炼实践应用中的方法和工具,探讨了在设计活动的早期引入用户参与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路径。而在“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研究:面向中国慢性病人群的初探性用户研究”这一项目实践中,参与式的用户研究方法被用于发掘和定义老年慢性病人群在疾病管理和参与相关医疗服务时的行为模式和观点趋势,在获得一系列设计洞察和概念产出的同时,也验证了评估相关方法和工具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与式的研究方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医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相关领域内的用户研究和设计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张丽[4](2014)在《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服务利用与相关卫生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以来,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学者和民众日益关心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加重,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于我们能否减轻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负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内外学者对老龄化问题尤其是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所呈现的问题以及政府应对这些问题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同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发现,与城市老龄化相比,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不但更加严重,并且农村老年人口还面临更差的健康结果和健康获得条件。由此可见,关于农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情况进行研究是一个更具紧迫性的话题。本文将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进行实证分析,从健康视角讨论了农村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将有关农村老年人健康方面的政策需求整合到老年人卫生政策的框架之中,进而从福利制度供给、健康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老年人健康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属于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政策研究范畴,目的在于分析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总结农村老年人口健康与患病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现有的针对农村老人的卫生政策在满足其健康服务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卫生政策的构想。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几个部分的结构和布局:第一部分是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的回顾与梳理,通过对已有关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以及卫生政策相关研究的回顾,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现有实证研究(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普查或抽样调查以及针对部分地区的抽样调查)对中国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判断;二是已有实证研究当中关于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特征、影响因素特征的判断;三是对针对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相关政策内容的回顾和总结。第二部分是对实证数据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来自北京大学CHARLS数据的分析,通过实证数据对当前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与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做出基本判断。在实证数据分析部分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一是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不高,自评健康状况显示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和“不好”的比例较大;综合自理能力较差,ADL和IADL障碍率较高;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健康水平的群体内和地区性等社会性差异水平显着,主要表现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地区等因素上。二是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比农村一般人群更高,且医疗服务利用也比往年有所提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重要原因;农村老年人的直接医疗费用支出大大高于一般人群的平均水平;农村老年人对就诊机构的选择显示其对门诊就诊服务的利用更倾向于基层医疗机构。三是通过四部模型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老年人门诊就诊概率及费用支出、住院概率及费用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已有政策领域的总结与借鉴,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老年人卫生政策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对我国在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卫生政策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介绍,并总结中国老年人卫生政策的一些基本特征。二是对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相关卫生政策的梳理和总结,并着重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与挑战。三是按照对西方福利资本主义国家三种模式的划分,对瑞典、美国、德国以及日本四个国家的老年人卫生政策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对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卫生政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四是从理念、政策、组织方式三个方面归纳了西方老年人卫生政策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第四部分是在已有政策总结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进行系统性重构。主要提出以下政策设想和具体方略:一是以“健康老龄化”作为中国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发展的指导理念,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二是以普惠、保基本与可持续兼顾的老年人卫生政策体系为发展目标,通过政策促进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基本工作;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供给主体,通过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健康支持体系以及其他配套体系的完善来实现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实施的基本路径。
张发秀,陈方清[5](2000)在《老年慢性病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贾丽华,詹亚杰[6](2010)在《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横断面情况,为制定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和临床检查方法,对该医院的院内感染现患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当日该医院发生医院感染2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2.2%;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1.8%。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放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结论本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
杜景华[7](2009)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我院2006年-2008年收入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人的疾病种类,医院感染发生和相关因素,抗生素应用及感染控制情况等,并进行比较,评价我科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认识和明确N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控制的不足,寻求治疗和护理对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以病案室提供出院患者病例为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比较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疾病情况,医院感染率及相关因素。结果:1.NICU收治患者以脑血管病为主,占79.01%,且不同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及转归有明显不同。三年来住院患者年平均死亡率、医院感染率、住院日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年平均死亡率为21.78%,平均医院感染率为13.41 % ,医院感染的死亡率为20.69%。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与年龄、性别、疾病病种、季节、侵袭性操作、抑酸剂的预防应用、血清白蛋白水平、液体出入量等有关。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细菌培养菌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菌群的59.15%-62.94%,2008年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较前两年略有增高,三年来真菌感染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明显下降,而类白喉棒状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明显上升。4.近三年,一联用药比例逐年升高,联合用药比例逐年降低,使抗生素应用更合理化。抗生素应用主要集中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类)。但286例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中,仅有148例做药敏试验,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的仅为51.75%。结论: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以脑血管病为主,且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较多,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重点监控,尽量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预防医院感染措施、加强老年及重症患者基础护理及病房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要提高药敏试验比例,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周晓春,陈少华,范淑华,甘日宝,郑惠兰[8](2003)在《医院感染654例及病原菌监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为了解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人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以指导控制。方法 选择 2 0 0 2年医院感染 6 5 4例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按感染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 6 6 .37% ,其次为胃肠道占 16 .5 1%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患者免疫机能低下、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加大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力度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李亚丽,张旭环[9](1994)在《3043例出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我院是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103所医院之一,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发生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3043例出院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我院90年,91年两年的7月及11月,四个月出院的3043例病人的全部病历。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0](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二、老年慢性病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慢性病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慢性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 |
1.2 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情况需引起重视 |
1.3 肝硬化的流行病学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出院准备度研究现状 |
2.2 国内出院准备度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3.3 研究内容 |
4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4.1 操作性定义 |
4.2 理论依据 |
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现状调查 |
1 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2 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自评与家属他评的差异性分析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二部分 质性研究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感知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原则 |
2 研究结果 |
2.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
2.2 主题 |
3 讨论 |
3.1 缓解患者出院时的矛盾心理、准确评估患者出院准备状态 |
3.2 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出院后面临的挑战 |
3.3 支持患者参与出院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方案构建基于达标理论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干预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组建课题小组 |
1.2 文献回顾 |
1.3 专家咨询 |
1.4预实验 |
2 研究结果 |
2.1 干预方案初稿 |
2.2 专家咨询结果 |
2.3 干预方案终稿 |
3 讨论 |
3.1 方案的系统性 |
3.2 方案的科学性 |
3.3 构建的方案利于规范患者宣教内容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实施干预 |
1.4 研究工具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学方法 |
1.7 质量控制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
2.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 |
3 讨论 |
3.1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 |
3.2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
3.3 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可降低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率 |
4 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1 本研究的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老年高血压阴虚、阳虚体质辨识与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老龄化现状 |
1.1.2 慢性疾病及老年人慢性疾病现状 |
1.1.3 国家对老年慢病管理的相关政策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慢性病预防的健康管理 |
1.2.2 国内慢病管理模式 |
1.2.3 中医健康管理与体质调理 |
1.2.4 慢性疾病(高血压)、体质及二者相关性 |
1.2.5 我国老年健康教育模式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相关概念 |
1.5 创新与特色 |
2 阴虚、阳虚质的相关文献研究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 |
2.3.1 各医学家对阴虚质、阳虚质特征表现的描述 |
2.3.2 现代阴虚、阳虚质相关证素出现频率的统计 |
2.4 讨论 |
2.4.1 古代医家对阴虚、阳虚质的特征表现描述遵循了四诊部分要素 |
2.4.2 阴虚质、阳虚质的特征表现与现代医学机理阐述具有一致性 |
2.4.3 现代中医关于阴虚质、阳虚质定义不一,但主要证素描述类同 |
3 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虚证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
3.1 研究资料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4.1 高血压病虚证者共同表现为“头晕、口干、睡眠障碍” |
3.4.2 阴虚质、阳虚质与虚证及高血压的关系 |
3.4.3 阴虚、阳虚证在老年人高血压虚证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
4 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人群体质、症状分布与阴虚、阳虚质相关性研究 |
4.1 研究资料 |
4.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 |
4.3.1 一般资料 |
4.3.2 慢性疾病(高血压)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
4.3.3 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人群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
4.3.4 阴虚质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症状及阴虚证素特点分析 |
4.3.5 阳虚质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症状及阳虚证素特点分析 |
4.4 讨论 |
4.4.1 长沙地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医体质具有复杂性 |
4.4.2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 |
4.4.3 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老年高血压人群常见体质的原因分析 |
4.4.4 高血压老年患者出现症状特点分析 |
4.4.5 阴虚质、阳虚质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
4.4.6 阴虚质、阳虚质高血压老年人阴虚证素出现频数情况分析 |
5 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阴虚、阳虚质简易辨识表的构建 |
5.1 研究资料 |
5.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 |
5.3.1 高血压患者阴虚、阳虚质判定表赋分 |
5.3.1.1 阴虚、阳虚体质的相关分析 |
5.3.1.2 OR值计算与阴虚、阳虚质判定表确立 |
5.3.1.3 检验 |
5.3.2 简易辨识表中疾病与体质主要因素对辨识的影响率 |
5.3.2.1 一般情况 |
5.3.2.2 阳虚质老年患者高血压判断结果分析 |
5.3.2.3 阴虚质老年患者高血压判断结果分析 |
5.3.2.4 老年患者体质前三位证素与高血压前三位症状确定高血压结果分析 |
5.4 讨论 |
5.4.1 简易辨识表具有一定可靠性、科学性、实用性、便捷性 |
5.4.2 简易辨识表主要评价因子具有显着性 |
6 基于危险因素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 |
6.1 研究资料 |
6.2 研究方法 |
6.3 结果 |
6.3.1 专家的积极程度 |
6.3.2 专家基本情况 |
6.3.3 专家权威程度 |
6.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6.3.5 指标的修改与确定 |
6.3.6 干预前后分析 |
6.3.6.1 老年人记忆条目数的变化 |
6.3.6.2 干预前后在提醒的情况下老年人记忆条目数的变化 |
6.3.6.3 健康教育形式及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
6.3.6.4 关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内容 |
6.4 讨论 |
6.4.1 专家的代表性与积极程度 |
6.4.2 专家的权威程度与协调程度 |
6.4.3 关于干预前后老年人记忆情况的比较 |
6.4.4 健康教育形式及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
6.4.5 关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内容 |
7 结论 |
8 本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3)面向健康医疗设计的参与式用户研究 ——以老年慢性病人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解析 |
1.1.1 健康医疗设计 |
1.1.2 用户研究 |
1.1.3 参与式用户研究 |
1.2 研究背景 |
1.2.1 设计策略的转变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
1.2.2 发掘用户隐性需求的定性用户研究 |
1.2.3 健康医疗领域内设计问题的复杂性 |
1.3 研究现状 |
1.3.1 用户研究现状 |
1.3.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参与式设计 |
1.3.3 参与式设计研究现状 |
1.3.4 健康医疗设计发展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难点 |
1.6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用户研究及其在健康医疗设计中的应用 |
2.1 关于用户研究 |
2.2 用户分类和筛选 |
2.2.1 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 |
2.2.2 基于用户个性和心理特征 |
2.2.3 基于用户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
2.2.4 基于产品使用熟练程度和用户专业性 |
2.3 用户研究的过程和框架 |
2.3.1 以用户为中心的7层次开发设计 |
2.3.2 面向工业设计的用户研究“双漏斗”模型 |
2.3.3 基于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用户研究 |
2.4 用户研究的一般方法 |
2.4.1 观察法 |
2.4.2 访谈法 |
2.4.3 问卷法 |
2.4.4 焦点小组 |
2.4.5 人物角色法 |
2.4.6 情景分析法 |
2.5 用户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分析 |
2.5.1 用户研究的意义 |
2.5.2 用户研究的局限性 |
2.6 健康医疗设计概况 |
2.6.1 设计介入健康医疗领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2.6.2 健康医疗设计的类型 |
2.6.3 利益相关者分析 |
2.6.4 健康医疗产品的生命周期 |
2.7 用户研究在健康医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2.7.1 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医疗设计 |
2.7.2 目标用户人群的特殊性 |
2.7.3 跨学科合作与设计管理 |
2.7.4 隐私与责任问题 |
第三章 基于参与式理念的用户研究 |
3.1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概念分析 |
3.1.1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理论来源 |
3.1.2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概念假设 |
3.1.3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意义 |
3.2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应用范畴 |
3.2.1 辅助产品开发模糊前期的需求定义 |
3.2.2 跨越文化差异的体验传达 |
3.2.3 面向未来产品使用的情景构建 |
3.3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原则 |
3.3.1 精确人群定位与用户筛选 |
3.3.2 用户作为设计协作者 |
3.3.3 定性数据的有效传达 |
3.4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
3.4.1 关注用户日常生活形态的文化探寻 |
3.4.2 特定问题语境下的行为方式研究 |
3.4.3 用户共同参与的设计过程 |
3.4.4 基于概念原型的用户评价与反馈 |
3.5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基本过程 |
3.5.1 用户定义 |
3.5.2 信息发掘 |
3.5.3 数据处理 |
3.5.4 概念转化 |
3.5.5 原型测试 |
第四章 面向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初探性用户研究 |
4.1 课题简介 |
4.1.1 项目背景 |
4.1.2 研究目标 |
4.1.3 目标人群 |
4.1.4 研究策略和方法 |
4.2 阶段调研 |
4.2.1 初步调研 |
4.2.2 实地调研 |
4.2.3 深入调研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1 建立用户档案 |
4.3.2 基于用户资料的定性分析 |
4.3.3 典型用户角色 |
4.3.4 设计洞察 |
4.4 概念转化 |
4.5 基于概念原型的初探性测试 |
4.6 项目总结 |
4.6.1 研究方法反思 |
4.6.2 未来展望 |
第五章 参与式用户研究方法的应用策略 |
5.1 参与式用户研究的过程分析与方法应用 |
5.2 用户定义阶段的应用策略 |
5.2.1 明确产品定位与研究计划 |
5.2.2 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构建 |
5.2.3 确定目标群体与用户筛选标准 |
5.3 信息发掘阶段的应用策略 |
5.3.1 建立信任基础 |
5.3.2 提供用户参与的机会和手段 |
5.4 数据处理阶段的应用策略 |
5.4.1 深入发掘用户信息 |
5.4.2 基于人物角色的信息传达和设计表达 |
5.4.3 从现象洞察到设计机会的价值提炼 |
5.5 概念转化阶段的应用策略 |
5.5.1 用户视角下的产品功能与场景构建 |
5.5.2 引入用户协作的共同创新过程 |
5.5.3 考虑科技、政策、市场方面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5.6 原型测试阶段的应用策略 |
5.6.1 平衡行业规范和用户体验的标准建立 |
5.6.2 基于用户反馈的设计迭代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课题的局限性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二: 用户调研阶段访谈框架 |
附录三: 用户档案 |
(4)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服务利用与相关卫生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标、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健康概念及其测量 |
二、健康的影响因素 |
三、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 |
四、卫生政策概念梳理 |
第二节 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实证与政策研究 |
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二、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
三、老年人健康促进的卫生政策研究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需要 |
第一节 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
一、样本人群的社会和人口学特征 |
二、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测量 |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四周患病情况 |
一、农村老年人四周患病率 |
二、农村老年人四周患病率年龄别差异 |
三、农村老年人四周患病率收入别差异 |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综合生活自理能力测量 |
一、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测量指标 |
二、农村老年人综合自理能力测量 |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 |
一、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分布情况 |
二、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
第五节 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需要基本特征 |
第四章 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基本状况 |
第一节 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
一、医疗服务需求的概念与特征 |
二、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状况 |
一、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概况 |
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状况 |
三、门诊、住院费用支出情况 |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基本特征 |
第五章 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
第一节 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一、模型选取 |
二、变量选择及定义 |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就诊和住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影响农村老年人和患者门诊就诊概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
二、影响农村老年患者门诊就诊费用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结果 |
三、影响农村老年人住院概率主要因素分析 |
四、影响农村老年人住院费用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结果 |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农村老年人门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二、农村老年人住院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老年人卫生政策:国内回顾与国际借鉴 |
第一节 中国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
一、中国老年人健康促进政策的类型与特征 |
二、中国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三、中国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的挑战与问题 |
第二节 国外老年人卫生政策回顾与总结 |
一、美国的老年卫生政策 |
二、瑞典的老年卫生政策 |
三、德国的老年卫生政策 |
四、日本的老年卫生政策 |
五、西方发达国家老年卫生政策的经验总结 |
第三节 国外老年人卫生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
一、充分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卫生政策的发展理念 |
二、针对具体国情制定具体的卫生政策 |
三、建立多元化的老年人卫生政策供给机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卫生政策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国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的理念、目标与路径 |
一、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面临的基本形势 |
二、“健康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的基本理念 |
三、发展目标:普惠、保基本与可持续兼顾的老年人卫生政策体系 |
四、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农村老年人卫生政策实施的基本路径 |
第二节 公共卫生政策 |
一、大力实施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 |
二、进一步强化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 |
三、应强化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的康复治疗 |
第三节 卫生服务政策 |
一、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
二、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
三、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服务体系 |
四、以公立医院为契机进一步办好县级公立医院 |
第四节 医疗保障政策 |
一、通过大病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二、发展长期护理保障 |
三、做好医疗救助工作 |
第五节 其他健康促进政策 |
一、通过收入再分配体系,夯实老年人健康的经济基础 |
二、充分重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支持工作 |
三、发展更加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2.2 医院感染分布情况 |
2.3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
3 讨论 |
(7)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正文 |
(一) 前言 |
(二) 对象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8)医院感染654例及病原菌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见表2。 |
2.3 高危人群、因素医院感染构成比:见表3。 |
2.4 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 |
3 讨论 |
(10)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1 高血压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2 冠心病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3 脑卒中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2.1 流行特征 |
1.2.2 疾病负担 |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3.1 COPD |
1.3.2 哮喘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4.1 流行特征 |
1.4.2 疾病负担 |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
2.1 心脑血管疾病 |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
2.2 糖尿病 |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2.4 恶性肿瘤 |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
3.1.1 流感疫苗 |
3.1.2 肺炎球菌疫苗 |
(1)PPV: |
(2)PCV: |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2.3 糖尿病患者 |
3.2.4 恶性肿瘤患者 |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3.3 糖尿病患者 |
3.3.4 恶性肿瘤患者 |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2.1 心脑血管疾病 |
4.2.2 糖尿病 |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2.4 恶性肿瘤 |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3.1 心脑血管疾病 |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3.3 糖尿病 |
4.3.4 恶性肿瘤 |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4.1 心脑血管疾病 |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4.3 糖尿病 |
4.4.4 恶性肿瘤 |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1.2 糖尿病患者 |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1.4 恶性肿瘤患者 |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2.2 糖尿病患者 |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2.4 恶性肿瘤患者 |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
6.1.1 流感疫苗 |
6.1.2 肺炎球菌疫苗 |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四、老年慢性病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D]. 桑丽云.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2]老年高血压阴虚、阳虚体质辨识与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 陈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面向健康医疗设计的参与式用户研究 ——以老年慢性病人群为例[D]. 李雪亮. 江南大学, 2016(02)
- [4]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服务利用与相关卫生政策研究[D]. 张丽. 南京大学, 2014(05)
- [5]老年慢性病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的调查报告[J]. 张发秀,陈方清. 四川医学, 2000(12)
- [6]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J]. 贾丽华,詹亚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02)
- [7]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研究[D]. 杜景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09(02)
- [8]医院感染654例及病原菌监测分析[J]. 周晓春,陈少华,范淑华,甘日宝,郑惠兰. 福建医药杂志, 2003(03)
- [9]3043例出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 李亚丽,张旭环. 邯郸医专学报, 1994(01)
- [10]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