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对职高语文新教材的几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明[1](2021)在《基于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
张经纬[2](2021)在《史学视域中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杨正文[3](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建立健全教学教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开展。《应用文写作》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就业、步入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必备的能力。本论文在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及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展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进行了有益探索。各项研究表明,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版式设计老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就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严重脱节,《应用文写作》课程也存在教学方式传统,评价单一等诸多问题。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开发符合中职学生实际需要且具备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具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确立主要的研究内容,明确当前研究的方向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对本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释,明确界定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应用文写作的概念,选择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第三部分为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KMGD职业高级中学现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包括教师教的现状、学生学的现状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以此获得对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和教材的全面认识,从而进一步探究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为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设计与构想。首先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元素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的人员、方法、程序和原则,确立了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的目标,进而对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模块构建,尝试初步编写,编写出了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项目模块体例。第五部分针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具体实践进行反思和讨论,对开发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试用与完善,给出建议。就《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使用,要采取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适时对活态化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进行综合评价,使得开发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获得长足发展和拥有持久的生命力。第六部分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客观分析已取得的研究结果,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在构建活态化的校本教材上没有止境,需要在实践中持续补充、探索和完善,搭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平台,建立校本教材信息管理平台和资源库。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打算,开发《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配套实训教程练习册。
王力涵[4](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注释作为教材助读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包含了字词解释、阐明句意、文章背景解读等诸多内容。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还是学生理解文章所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而文言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常见文体之一,其注释不仅能为学生阅读文章提供必要的帮助,还能使他们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由此可见,注释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阅读文献资料时却发现,作为现行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关于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笔者结合训诂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教材注释的编写和使用做出贡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共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简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编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篇目分布。然后,采用分类归纳法,结合训诂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从解释篇题等六个方面对注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的三个特点。第二章,从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三个方面阐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所存在的问题。在准确性方面,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两种方法,将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与《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进行一一比较,找出了与工具书含义不符的注释,并将其分为注音缺乏准确性和释义缺乏准确性两类。在系统性方面,通过综观整套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并采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归纳出了部分文言文注释在系统性方面存在当注未注、重复作注、前后注释不一致、前不注而后注四个问题。在规范性方面,整套教材的文言文注释都存在注释术语不规范和注释内容的格式不规范两个问题。最后,在分析完注释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又从三个方面探究了注释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教材编者、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教材编写上,主要是从充分了解初中生的文言学习水平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教师教学上,则从备课时对文言文注释进行认真研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最后,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三个方面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注释给予了相应的建议。
陈雪兰[5](2018)在《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是职高的必修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职高语文教学是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职高语文教材主要由单元导读、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构成。阅读与欣赏主要以文学作品教学为主,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文体,是培养职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包罗万象,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以及人类自身,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集理解、认识、运用语言和文字于一体。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感悟与传递的过程。因此,文学作品教学在职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致力于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当前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教材和课标为依据,根据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职高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的文学作品教学实践,提出职高文学作品教学原则及其切实可行的具体教学策略。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深入挖掘文学作品教学的依据;第三部分:从课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梳理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阐述职高文学作品的教学原则;第五部分:基于理论的挖掘和现状的分析,结合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提出职高文学作品教学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当然关于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提到的这些是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必须根据具体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实际情况恰当的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李丹阳[6](2016)在《大陆与台湾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材“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基于教材、课程标准、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际教学情景的“课程重构”。教师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仅是使教材内容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过程,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台湾和大陆的初中历史教师的教材“二次开发”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访谈教师和问卷调查学生来揭示其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情况和品质特点。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台湾X老师和大陆Y老师的教材“二次开发”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方面着重点不同;台湾X老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较大陆Y老师做得更好;台湾X老师更注重发挥学生在教材“二次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大陆的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活动提出改进策略: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加深理解;转变课程理念,形成良好的教材观;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深化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的理解;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增列注脚,避免教师误解;鼓励教师以团队合作方式,协同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卓成业[7](2013)在《顺应信息时代 改革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剧增,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因此,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是每个职高语文老师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张淑荣[8](2012)在《伊旗职业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编写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语文作为职业高中的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对职高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实用的校本教材,对于确立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化、高效化和实用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力求通过对我校现行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探索到一条更好地编写职业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道路。本论文主要运用了调查分析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伊旗职业高中学生和老师的调查研究,结合语文教学论和校本教材编写的相关理论,分析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本教材编写的方案和具体构想。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职高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不足。职高语文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文件精神来编写的,笔者在抽样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校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在编写目标、教材体系、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本部分将重点指出我校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在古诗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这些缺失对症下药地编写一套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校本教材,使之成为现有教材的必要补充。第二部分:职高语文校本教材之古诗文诵读教材编写的理由。这部分主要分析职业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加强古诗文诵读教学并开发古诗文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职业高中语文校本教材之古诗文教材的编写。本人参与了我校语文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教材的编写实践,这一部分具体阐述我校这套古诗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原则、主要特点和编排体例以及教材内容和配套的教学大纲。
周艳[9](2011)在《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职语文教学历来都是走在普高教学的后面,仅将语文教学大纲相较,中职教学大纲更显单薄。事实上,中职学校的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不能走普高教学的老路,中职学生的特性、中职学校的特点呼唤中职语文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有职高特色的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高中语文新大纲(修订)》的指引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职高课改的亮点,它给因循守旧的中职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开拓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领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但是目前许多实践活动课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指导方式单一、活动调控不力、活动收效甚微等不足之处,教师没有起到真正的主导者、督促者、引领者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运用相关理论,对本校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探讨了具体操作方法并付诸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丰富了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并促进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
钱春艳[10](2011)在《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常熟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和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由规模扩张转为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这就必须把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职教工作全局中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以来,各级政府和职业学校都高度重视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但更多关注的是专业技能课教师,而忽视了以语文教师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着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语文教育也是如此。”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法从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目的、意义、内涵等入手,重点考察了常熟市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总结了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明确语文教师在中职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要建立中职语文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要通过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要建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我对职高语文新教材的几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对职高语文新教材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3)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校本 |
三、校本课程 |
四、校本教材 |
五、校本教材开发 |
六、应用文写作 |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教师访谈 |
四、用人单位访谈 |
五、文本调查研究 |
第二节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使用存在问题分析 |
一、《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 |
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中的短期行为 |
三、《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上研究不够 |
四、评价主体单一,监管不到位 |
第三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
一、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 |
二、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
第四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设计与构想 |
第一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元素解读 |
一、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构成人员 |
二、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方法 |
三、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程序 |
四、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
第二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指导 |
四、KMGD职业高级中学办学定位 |
第三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二、具体目标 |
第四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与模块构建 |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选择设计 |
二、教材内容组织设计 |
三、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项目模块体例 |
第五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反思与讨论 |
第一节 教材的试用与建议 |
一、教材试用调整 |
二、教材的教学建议 |
第二节 考核与评价 |
一、对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的评价 |
二、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综合评价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总结及优势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未来与展望 |
一、构建活态化的校本教材 |
二、搭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平台 |
三、继续完善和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学生学习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相关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
附录4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教程》局部示意图 |
附件5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各项目编写意图说明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 |
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概况 |
2.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分布情况 |
2.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内容的分类 |
2.3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的特点 |
3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 |
3.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问题的几点建议 |
4.1 文言文注释在教材编写上的解决策略 |
4.2 文言文注释在教师教学上的解决策略 |
4.3 文言文注释在学生学习上的解决策略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促进职高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
1.2.2 有利于为职高文学作品教学提供建议和方法 |
1.2.3 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关于职高语文教学的研究 |
1.3.2 关于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特征 |
2.1 教学目的的特殊性 |
2.2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
3 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依据 |
3.1 文学作品教学的课标要求 |
3.2 文学作品教学的教材分析 |
3.3 文学作品教学的学情依据 |
4 职高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 教学目标偏离新课标要求 |
4.1.1 教学目标忽略语言感知 |
4.1.2 教学目标忽略情感体验 |
4.2 教学内容偏离教材 |
4.2.1 教学内容偏离教材选文特征 |
4.2.2 教学内容偏离教材单元要求 |
4.2.3 教学内容偏离课后练习任务 |
4.3 教学过程偏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
4.3.1 教学起点偏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
4.3.2 教学终点偏离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 |
4.3.3 教学方式偏离学生的认知特点 |
5 职高文学作品的教学原则 |
5.1 活动原则 |
5.2 趣味性原则 |
5.3 审美性原则 |
6 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改进策略 |
6.1 紧扣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
6.1.1 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
6.1.2 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
6.1.3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
6.1.4 丰富文学情感体验 |
6.2 紧扣教材,选择教学内容 |
6.2.1 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
6.2.2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
6.2.3 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
6.2.4 戏剧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
6.3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阅读兴趣 |
6.3.1 优化教学结构 |
6.3.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6.3.3 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大陆与台湾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历史教材的特点要求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
(二)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要求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
(四)台湾与大陆相同的历史背景使两者对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有可比性 |
(五)台湾教育改革措施影响台湾历史教学理念,可为大陆提供借鉴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材与历史教材 |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
(三)教材“二次开发”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台湾地区相关研究 |
(三)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历史学和历史教学论 |
(二)相关学习理论 |
三、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流程及评价标准 |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原则 |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流程 |
(三)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标准 |
第二章 台湾X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个案分析 |
一、台湾X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流程 |
二、X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具体情况 |
(一)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
(二)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依据教师、学生和课纲的需求 |
(三)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处理 |
(四)X老师对教材内容的创生,挖掘了教材的深层内涵 |
(五)X老师的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是不断动态生成的过程 |
三、X老师进行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 |
(一)X老师重视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个人意义 |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
(三)因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的启发 |
(四)为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
四、对X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评价 |
第三章 大陆Y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个案分析 |
一、大陆Y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流程 |
二、X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具体情况 |
(一)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主体是教师 |
(二)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依据教师、学生和课纲的需求 |
(三)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处理 |
(四)Y老师对教材内容的创生,挖掘了教材的深层内涵 |
(五)Y老师的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是不断动态生成的过程 |
三、Y老师进行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 |
(一)Y老师实际教学中的需要 |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
(三)为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对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
四、对Y老师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评价 |
第四章 比较大陆和台湾教师的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活动 |
一、共性 |
(一)两者的教材“二次开发”都未能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两者的教材“二次开发”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深度学习的要求 |
(三)两者的教材“二次开发”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
二、不同 |
(一)两者的教材“二次开发”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方面着重点不同 |
(二)台湾X老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较大陆老师做得更好 |
(三)台湾X老师更注重发挥学生在教材“二次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
三、不同的原因 |
第五章 建议 |
一、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加深理解 |
二、转变课程理念,形成良好的教材观 |
三、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深化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的理解 |
四、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增列注脚,避免教师误解 |
五、鼓励教师以团队合作方式,协同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
六、及时更新教学资源网站,拓展历史教材“二次开发”途径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课堂实录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附录三:调查问卷 |
致谢 |
(7)顺应信息时代 改革职高语文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高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 |
1.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与运用信息的能力 |
2.培养学生再学习力 |
3.培养学生口语沟通与书面表达能力 |
二、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
1. 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
3.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
三、信息化时代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1.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
2.教学内容改革 |
3.教学方法改革 |
(8)伊旗职业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编写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职业高中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与不足 |
(一) 概念的界定 |
(二) 职业高中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 |
(三) 职业高中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的不足 |
二、 职高语文校本教材之古诗文诵读教材的编写理由 |
(一) 职业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 职业高中语文校本教材之古诗文诵读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三、 职业高中语文校本教材之古诗文教材的编写 |
(一) 本套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原则 |
(二) 本套校本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
(三) 本套校本教材编写的体例 |
(四) 本套校本教材的内容 |
(五) 配套的教学大纲 |
结语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
一、概念内涵 |
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阐述 |
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阐述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母语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综述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情境教学理论 |
第二节 过程属性理论 |
第三节 多元智能理论 |
第四节 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
第三章 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职业高中教育特点 |
第二节 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调查 |
第三节 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
第四章 职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
第一节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
第二节 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
第三节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第五章 职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
第一节 体现专业特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一、旅游类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二、美术类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三、文秘类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四、财经类专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第二节 开发校本课程 |
一、概念内涵 |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
三、案例及分析 |
第三节 文学社团 |
一、文学社团的特点 |
二、开展文学社团活动的效应 |
第四节 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策略 |
一、过程性评价 |
二、动态评价 |
三、个性化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本校一、二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2 “探寻魅力象山,争做金牌导游”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
附件3 像“NIKE”一样成长 |
附件4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附件5 风雨商帮路 |
致谢 |
(10)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常熟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理论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过程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2 对常熟市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调查方案设计 |
2.2 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
2.2.1 教育理念落后 |
2.2.2 专业知识匮乏 |
2.2.3 专业技能单一 |
2.2.4 职业倦怠严重 |
3 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3.1 社会因素 |
3.1.1 社会传统观念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偏颇 |
3.1.2 政策偏向导致对中职语文教师培养的忽视 |
3.1.3 就业导向性使中职语文课不受学生的重视 |
3.2 学校因素 |
3.2.1 生源素质差 |
3.2.2 课程边缘化 |
3.2.3 文化氛围淡 |
3.3 个人因素 |
3.3.1 中国传统文化消极思想的影响 |
3.3.2 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
3.3.3 缺少教学成就感 |
4 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明确语文教师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
4.1.1 人文思想的传递者 |
4.1.2 职业道德的培育者 |
4.1.3 应用能力的培养者 |
4.1.4 专业教学的奠基者 |
4.2 建立中职语文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 |
4.2.1 寻求政策支持,提供更多外出培训机会 |
4.2.2 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校本培训 |
4.3 通过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4.3.1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
4.3.2 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
4.3.3 模块化教学 |
4.3.4 分层教学 |
4.4 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
4.5 建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制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
4.6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读书写作发展自我 |
4.6.1 广泛阅读 |
4.6.2 教学后记 |
4.6.3 教育随笔 |
4.6.4 科研论文 |
4.6.5 下水作文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四、我对职高语文新教材的几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金明.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史学视域中的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D]. 张经纬.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D]. 杨正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D]. 王力涵. 西南大学, 2020(01)
- [5]职高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雪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3)
- [6]大陆与台湾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比较研究[D]. 李丹阳. 苏州大学, 2016(01)
- [7]顺应信息时代 改革职高语文课堂教学[J]. 卓成业.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06)
- [8]伊旗职业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编写实践研究[D]. 张淑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07)
- [9]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D]. 周艳. 杭州师范大学, 2011(01)
- [10]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以常熟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钱春艳. 苏州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