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ELPHI控件编程中消息的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军[1](2015)在《Delphi中超级链接标签组件的研发》文中提出本文详细介绍了Windows中的支持标记语言的嵌入式超级链接的界面组件Syslink,Syslink是一个支持标记语言的、嵌入式、可点击超链接的界面窗口组件,提供比命令按钮更好的用户体验,在Windows的图形化界面中被广泛使用。Syslink能够显示文字描述,文本的全部内容或者部分内容显示下划线,类似超级链接,当下划线部分被点击后,能够触发响应的动作,如运行代码、打开网站等等,是一个很常用、实用的界面元素,由于可以不打断用户的视觉效果,类似网页超级链接,能够提供浸入式的用户体验。Syslink的支持标记语言,Syslink支持简约的超文本锚点标记,以及支持锚点的两个基本属性HREF和ID,HREF属性支持任意协议,如HTTP,FTP或者mailto。ID为可选的名称,每个锚点可以赋予一个名称,锚点名称在单个Syslink控件内必须唯一。对于每个锚点,Syslink会在内部自动生成一个序号,该序号从0开始,依据Syslink中定义的标记文本中的先后顺序依次给定,该序号可以在单个Syslink内访问对应的锚点。正是通过标记语言,Syslink实现了嵌入式超级链接的优秀用户体验。RAD是当前主流的开发方式,能够响应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实现开发的快速迭代,Delphi是当前流行的RAD开发平台。为支持RAD开发,Delphi采用了VCL体系,VCL拥有超过500个的系统组件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快速开发。在Delphi中,允许开发人员对VCL进行扩充,Delphi支持组件开发及对应的高级组件开发技术。当前在RAD开发平台Delphi中,对Syslink组件的采用的是结构化编程方法,使用极其不便,本文作者通过独立研究Syslink以及结合RAD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更优秀的使用方式:组件封装模式,并根据其思路,开发了一个通用的、可复用的组件模块TSyslink。根据Syslink的功能特点,作者结合现实情况,根据Windows的消息机制,结合Delphi的VCL组件封装机制,利用VCL的系统架构,详细论述了一个支持标记语言的嵌入式超级链接标签组件TSyslink的详细设计思路,并通过具体实践和实验,结合RAD开发工具Delphi,介绍如何完成具体编码实现,从而完成一个实用的超级链接标签组件TSyslink的研发;利用VCL的高级组件开发技术,我们针对TSyslink,开发了属性编辑器,方便开发人员编辑超链接标记语言,从而提高开发效率。本文最后演示了超级链接标签组件TSyslink的使用方法,完整演示了RAD开发的方法和思路,展示了TSyslink组件的优点,并提供了组件本身及示例程序全部源代码。
付亚臣[2](2012)在《基于Windows消息机制的VB编程题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网上在线考试系统逐渐取代了纸质考试模式,成为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主流。在现代化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的今天,主观题的自动评分也成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编程题的自动评分是解决无纸化考试模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目前,在程序设计语言考试中,现有的考试系统对主观性很强的编程题评分仍不完善。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了VB编程题评分的背景及意义,研究了该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并进行了实现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深入探讨研究了Windows API函数、DLL技术、Windows肖息机制和字符串匹配等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indows消息机制、静态评分与动态评分相结合的VB编程题评分的解决方案。静态评分即分析匹配学生程序文件的窗体信息、窗体中控件信息中的关键词和要点,根据相应的权值给出静态评分的成绩;动态评分即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程序的功能进行测试,将试题运行中所需的消息序列放在Hook钩子链表中,在评分时通过回放Hook钩子链表中的消息序列来驱动学生程序自动运行,根据运行结果给出得分。结合静态评分成绩和动态评分成绩给出总成绩,保证评分的合理性。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在线考试系统的VB编程题模块中,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评分结果的合理性。
刘智慧[3](2011)在《文件备份系统软件的规划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方式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要求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很多公司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PDM系统(产品数据管理)、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HRMS(人力资源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的不断投入,加快其建设过程,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作为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公司在考虑信息化方案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好信息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本文以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南铝)信息化的建设为背景,突出介绍了南铝COMMS等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强调信息数据备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以上南铝信息化系统数据的备份实际需求,本人提出了完全具备南铝自身特色的信息数据备份的解决方案,在Delphi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如何自行编写文件自动备份系统软件,来满足公司信息化数据备份的个性化需要。
肖丕强[4](2010)在《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机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为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各大专院校均购置了大量的电子计算机,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机房,然而,众多高校在对所建机房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如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尚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式,在诸如教学软件与开放软件、教学与对外开放、大量的盗版软件的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冲突,这些问题和冲突的存在,不仅制约了计算机机房正常作用的发挥,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因此,在对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上,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急待解决!本人在江西大宇学院从事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本论文以江西大宇学院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模式为出发点,吸取其它院校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的优点和经验,经过认真研究和比较,提出并实现了一套新的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该系统可选择运行于四种工作模式,即刷卡帐号模式、单刷卡模式、帐号模式及预约模式,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多项管理功能,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做到了计算机机房无需人员看管,实现了交费上机者下机时的自动结账管理、学生上课用机时可按课表免费上机、机房对外开放时上机者刷卡自费上机等功能,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机房计算机的远程操作和管理,如开机、关机、断网、开网、屏幕监控录像等等。本文中的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采用Delphi7.0作开发工具,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了SQL Server 2000,机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型运用C/S多层结构模型实现,在管理系统的网络和数据传输上运用了UDP协议和TCP/IP协议。
谢裕敏[5](2009)在《Windows应用程序关键函数的逆向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逆向分析是用于分析闭源软件的重要方法。一种有效提高逆向分析效率的方法是实现对目标函数的快速有效定位。定位软件中存在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函数可以缩小逆向分析的范围,降低逆向分析的复杂度。论文对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函数定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总结了4种当前常见的定位方法,深入研究了Windows消息处理机制以及典型框架类程序的特征。针对逆向分析中函数定位的两种常见情况,提出了基于程序框架类特征的逆向定位技术。该技术首先利用静态分析,获取程序的结构信息与框架特征,并区分功能代码与框架代码;再通过动态分析中执行特征检测的方法,对目标函数中特殊的行为如特定网络活动、特定文件读写等进行检测,标识目标函数执行时所在的路径;最后通过路径比对算法实现函数定位。为了解决定位过程中获取目标程序基本信息的问题,论文通过研究IDA的反汇编机制编写了IDA插件实现目标程序静态信息的提取;在深入分析MFC框架的基础上完成了MFC框架的分析插件;设计了目标程序运行时基本块的动态获取算法。在研究了基于调试的执行路径跟踪与记录方法后,论文实现了一款基于以上技术的函数逆向定位辅助工具。该工具采用了图形化的路径显示技术并依据不同情况下目标程序的执行路径,实现了执行路径比对算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得目标函数的地址。最后,论文对该工具定位的效率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工具能对软件中的函数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对提高软件逆向分析的效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赵玉刚[6](2008)在《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装备的持续升级,军用车辆内部的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接口的不一致和协议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之间通信的难度。如何实现不同接口的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并组建一个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的数据通信网络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的嵌入式车通控制器,是将ARM微控制器、网络技术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设计的多种接口可在不同接口的设备之间实现数据转换,并以双以太网接口组建环状以太网,作为主干网络,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论文在阐述了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思想、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了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在以LPC2378为主控芯片的硬件平台上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并建立了基于各个接口的功能任务。使用Delphi开发环境完成了配置界面、协议转换及文件收发等终端软件的编程。论文最后对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进行了测试,包括不同接口之间的数据转换和以太网接口的文件收发等,证明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能够正常工作,实现了预期的功能。本设计为实现军用车辆内部不同接口的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力[7](2008)在《间歇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造气炉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氨、氮肥、纯碱、炸药、城市煤气、机械加工、玻璃、陶瓷等行业。我国中、小氮肥造气工艺多数采用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炉,对间歇造气炉的优化控制直接影响到煤气的产量、质量及原料的消耗,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业内的高度重视。既能管理,操作又简单的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对化肥企业是很有吸引力的。为了迎合企业的需求,本文设计出一种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来代替原有的老式监控软件,以提高造气炉的监控水平,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本文针对煤化工间歇造气炉生产工艺流程,开发一套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该软件通过自定义的Z-F通信协议与造气炉下位机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利用主界面模拟现场运行环境,动态显示造气炉各类运行参数,并将一些参数以适当的形式(包括声音、图形、图像、曲线等方式)实时显示给用户,使用户可以更直观地监视炉况;同时,通过建立外部SQL数据库,实现大量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长久保存,并且方便操作人员查询数据;该软件设计有内嵌OPC服务器接口,可将自身系统运行数据快速有效地发送到客户端PC的组态软件中,不但成功地解决了本软件与其它设备软件之间的通信难题,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另外,该软件利用GSM通信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将造气炉的报警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管理人员的手机上,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这套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应用于内蒙古乌拉山化肥有限公司的造气生产过程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韩祺[8](2008)在《无线点菜系统基站及上位机软硬件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无线点菜系统作为餐饮服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旨在降低餐饮服务的人力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它向服务人员提供一种手持终端,以终端操作代替纸质记录和人力工作的方式受理客户的点餐要求,并通过无线将客户的要求提交到服务中心并迅速返回受理结果,避免服务生在餐台间与服务台之间的往返,在提高服务的受理的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概括地讲,无线点菜系统是为满足餐饮系统的点餐业务接口而量身定制的一套软硬件系统。无线点菜系统的硬件包括PC机、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为无线点餐业务提供最基本的设备支持;软件分为上位机软件、基站程序以及终端程序,它们分别运行于上述硬件之上,充分利用设备的性能指导点餐业务的具体实施和实现。无线点菜系统以基站为中心,数十台终端通过无线使用同一个频段与这台基站通信。终端受理的客户要求,先经由无线到达基站,再通过串口上达PC机;而业务受理的结果,则以相反的路径回送到终端。如何有效地设计硬件和软件,为上述信息交互的每个环节提供必要的支持,是本论文的要点和重点。本论文使用MSP430F123单片机作为基站的控制芯片,以TI低功耗无线收发器CC1100作为无线通信模块,使用通用的RS-232或RS-485标准实现基站与PC机之间的串口互联;同时,本论文也为数据的传输制定了相关的通信协议,并以轮询策略实现多终端对无线信道的复用,结合软件的编写,成功完成了无线点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曾统一[9](2008)在《气相色谱自动分析系统(色谱仪、自动进样仪和流量仪)控制软件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测试领域,用色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色谱技术具有快速、正确、高效的特点,故得到广泛地应用。近几年来的有关报道,反映了我国色谱理论研究和色谱应用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在制药工业、生物化学、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环保、农药、食品等领域,色谱技术已成为广泛使用的分离和分析手段之一。同时,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色谱分析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以重庆川仪的SC6000系列色谱仪,HTA300进样仪和流量仪为研究对象,确定其控制方案为反控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多串行端口通信技术,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测试仪器为基础,以开发操作简便、友好、可靠的反控计算机系统为目的进行了研究。以面向对象开发理论为基础,对系统进行的分析,从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模块化设计出发,利用面对对象开发工具Delphi,结合系统硬件的进行了开发。开发的反控系统能够实现对SC6000系列色谱仪,HTA300进样仪和流量仪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传送,系统工作可靠、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达到了企业的商用化要求。
黎若沙[10](2004)在《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各种检测设备(例如,轴承检测、出入库检测等)和监控装置在各机务段检修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台式或便携式装置在确保了列车运行安全同时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突出的问题是:这些检测设备只解决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没有解决数据的传输和管理。因此,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现场需要的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行数据传输、管理办法是将数据用转储器或IC卡人工转储,处理后将处理结果用书面报表的形式送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差;2.缺乏对操作员的管理;3.工作效率低;4.数据时效性差;5.通用性差。 本文依据郑州铁路局的具体要求,在对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SM短消息的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然后,依据整体设计方案,提出了系统软硬件设计原则,介绍了系统硬件的结构和实现方法。最后,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软件的构成和实现方法。在这部分中,研究了系统软件的设计原则;介绍了用户界面模块、通信服务模块和数据库模块;设计了系统软件外部接口。特别对系统实现中的三大关键技术:串口触发、关系数据库的应用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作了重点介绍。 通过对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试验室试验和现场使用,该系统符合郑州铁路局的要求,为解决机车检测数据的传输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二、DELPHI控件编程中消息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ELPHI控件编程中消息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Delphi中超级链接标签组件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课题背景 |
1.2.1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 |
1.2.2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 |
1.2.3 目前发展趋势 |
1.2.4 课题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RAD开发模式和Delphi开发工具介绍 |
2.1 RAD开发模式 |
2.2 Delphi开发工具 |
第三章 Delphi组件开发介绍 |
3.1 Windows消息机制 |
3.2 Delphi封装机制 |
3.3 VCL系统架构 |
3.4 属性编辑器 |
3.5 VCL控件开发的一般约定 |
3.6 控件包DPK |
3.7 控件的安装 |
3.8 控件的调试 |
第四章 Syslink组件介绍 |
4.1 关于Syslink |
4.2 Syslink标记语言 |
4.3 Syslink的消息 |
4.4 启用视觉特效 |
4.5 Syslink在Delphi中的一般用法 |
第五章 Delphi中Syslink组件的封装 |
5.1 TSyslink组件的设计 |
5.2 创建TSyslink组件 |
5.3 TSyslink相关源代码 |
5.3.1 Syslink组件源代码 |
5.3.2 Syslink属性编辑器源代码 |
5.3.3 Syslink组件包源代码 |
5.4 Syslink控件安装 |
5.5 TSyslink的应用 |
5.6 遗留问题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作者简历 |
第九章 致谢 |
(2)基于Windows消息机制的VB编程题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开发工具的选择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1 VB应用程序的分析 |
2.1.1 VB程序的总体框架 |
2.1.2 VB程序的工作方式 |
2.2 VB编程题自动评分系统设计思路 |
2.2.1 静态评分的分析 |
2.2.2 动态评分的分析 |
2.3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章 课题相关技术介绍 |
3.1 Windows API简介 |
3.1.1 Windows API分类 |
3.1.2 API Hook技术介绍 |
3.1.3 在VC++中调用Windows API函数 |
3.2 Windows消息和消息处理 |
3.2.1 Windows消息 |
3.2.2 Windows消息机制 |
3.2.3 句柄 |
3.2.4 消息的发送 |
3.3 DLL技术介绍 |
3.3.1 什么是DLL |
3.3.2 DLL优点 |
3.3.3 在VC中创建DLL |
3.4 回调函数 |
3.4.1 回调函数的实现 |
3.4.2 回调函数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
3.5 字符串匹配算法 |
3.5.1 KMP算法 |
3.5.2 Brute-Force算法 |
3.5.3 Levenshtein算法 |
第4章 VB编程题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VB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需求分析 |
4.1.2 系统的结构概述 |
4.2 VB编程题评分系统的设计方案 |
4.2.1 静态评分模块设计 |
4.2.2 动态评分模块设计 |
4.2.3 VB程序设计常见错误分类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3.2 数据库详细设计 |
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1 对学生程序控制的实现 |
4.3.2 获取当前窗体句柄的实现 |
4.3.3 获取窗体中控件的句柄的实现 |
4.3.4 VB编程题评分系统的界面实现 |
第5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实验方案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文件备份系统软件的规划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备份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开发工具与需求分析 |
2.1 开发语言和UML建模工具 |
2.1.1 开发语言 |
2.1.2 UML建模工具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信息数据的重要性 |
2.2.2 南铝信息化系统简介 |
第三章 数据备份技术的研究 |
3.1 硬件备份技术 |
3.2 软件备份技术 |
3.3 备份策略 |
3.4 备份模型 |
第四章 数据备份软件的算法研究 |
4.1 系统模型 |
4.1.1 UML简介和定义 |
4.1.2 UML基本模型 |
4.1.3 系统用例图 |
4.1.4 系统序列图 |
4.2 算法分析 |
4.2.1 参照分析 |
4.2.2 系统算法 |
第五章 文件备份系统软件 |
5.1 系统开发流程 |
5.2 系统主要代码 |
5.3 系统主要文件 |
5.4 系统配置 |
5.5 系统主要特点 |
5.6 系统界面截图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完成情况 |
附件一 主要源代码 |
(4)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机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机房管理系统现状 |
1.2.1 传统机房管理方式的弊端 |
1.2.2 目前机房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C/S 体系结构 |
2.1.1 C/S 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
2.1.2 C/S 结构模型 |
2.1.3 二层C/S 结构 |
2.1.4 三层C/S 结构 |
2.2 网络技术环境及技术 |
2.3 Delphi 编程语言介绍 |
2.3.1 Delphi 简介 |
2.3.2 Delphi 特点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机房现状 |
3.1.2 解决方案 |
3.2 系统总体框架分析与模块划分 |
3.3 系统数据库方案分析 |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库设计方法 |
4.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施 |
4.2.1 合理设计数据库 |
4.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3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4.3 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
4.3.1 Delphi7.0 中的数据库访问方法 |
4.3.2 系统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
第五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网络通讯 |
5.1.1 基于SOCKET 的网络通信 |
5.1.2 机房管理系统中的网络通信 |
5.2 计算机控制 |
5.2.1 系统控制技术介绍 |
5.2.2 屏幕锁定/解锁 |
5.2.3 控制启动、注销和关机 |
5.3 机器管理 |
5.3.1 文件传输 |
5.3.2 屏幕监视 |
5.3.3 信息系统广播 |
5.3.4 终止进程 |
5.4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4.1 机房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的实现 |
5.4.2 机房管理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5.4.3 系统部分功能实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继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Windows应用程序关键函数的逆向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逆向工程主要方法 |
1.3.2 常见定位方法分析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关键函数逆向定位技术研究 |
2.1 Windows 程序回顾与介绍 |
2.1.1 过程驱动的编程技术 |
2.1.2 事件驱动的编程技术 |
2.1.3 当前主流的Windows 程序 |
2.2 基于Windows 消息处理机制的定位分析 |
2.2.1 Windows 程序消息响应处理的一般结构 |
2.2.2 基于Windows 消息处理的定位分析 |
2.2.3 针对常规Windows 程序的定位方法 |
2.3 基于程序特征的定位分析 |
2.3.1 MFC 程序特点分析 |
2.3.2 Delphi/C++ Builder 程序的定位分析 |
2.3.3 DotNet 平台定位分析 |
2.3.4 其它一些框架程序的介绍与分析 |
2.3.5 基于程序特征的定位分析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函数逆向定位的原理与定位工具的设计 |
3.1 基于程序框架类特征的逆向定位技术 |
3.2 逆向定位工具框架设计 |
3.2.1 总体框架功能分析 |
3.2.2 文件分析模块功能分析与结构设计 |
3.2.3 动态分析定位模块功能分析与结构设计 |
3.2.4 定位工具最终框架 |
3.3 逆向定位工具工作原理 |
3.3.1 关键函数定位工具基本原理 |
3.3.2 函数执行路径比对的原理 |
3.4 相关技术方法的研究 |
3.4.1 执行特征的划分与识别 |
3.4.2 框架类插件的版本自适应 |
3.4.3 执行路径比对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件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目标文件类型识别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1 功能描述 |
4.1.2 PE 文件加载 |
4.1.3 文件类型识别 |
4.2 程序静态信息提取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1 功能描述 |
4.2.2 模块设计 |
4.2.3 IDA 插件的实现 |
4.3 运行时基本块获取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功能描述 |
4.3.2 运行时基本块的获取 |
4.3.3 两种信息提取方法的比较 |
4.4 MFC 框架类插件设计与实现 |
4.4.1 功能描述 |
4.4.2 定位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动态调试定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 常用的动态分析技术 |
5.1.1 动态调试定位模块的设计目的 |
5.1.2 几种常见动态分析方法的比较 |
5.2 动态调试模块设计 |
5.2.1 多线程设计 |
5.2.2 调试功能封装 |
5.2.3 任务延迟完成 |
5.2.4 关键函数状态检测 |
5.3 路径显示与比对模块设计 |
5.3.1 执行路径信息存储 |
5.3.2 执行路径信息查找 |
5.3.3 执行路径图绘制 |
5.3.4 路径比对算法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函数定位工具性能测试 |
6.1 软件性能测试准备 |
6.1.1 测试环境 |
6.1.2 测试软件 |
6.2 通用程序定位过程 |
6.2.1 定位特点概述 |
6.2.2 定位步骤 |
6.2.3 扫雷游戏雷区信息定位 |
6.2.4 定位过程小结 |
6.3 MFC 程序定位过程 |
6.3.1 定位特点概述 |
6.3.2 MFC 程序定位步骤 |
6.3.3 迅雷登录函数定位 |
6.3.4 其他一些定位结果 |
6.3.5 MFC 定位过程小结 |
6.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6)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2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总体设计 |
2.1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的组成 |
2.2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的功能 |
2.3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相关通信协议 |
2.3.1 几种相关通信协议简介 |
2.3.2 不同通信协议之间转换的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3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硬件平台简介 |
3.1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硬件平台 |
3.1.1 主控芯片LPC2378 |
3.1.2 以太网交换机芯片RTL8305SC |
3.1.3 硬件TCP/IP协议栈芯片W3150A+ |
3.2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件设计开发环境 |
3.2.1 控制器软件设计开发环境ADS1.2 |
3.2.2 终端软件设计开发环境Delphi |
3.3 本章小结 |
4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
4.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
4.2.1 μC/OS-II简介 |
4.2.2 μC/OS-II任务管理与调度 |
4.2.3 μC/OS-II中断与时钟节拍 |
4.3 μC/OS-II在嵌入式车通控制器上的移植 |
4.3.1 μC/OS-II在LPC2378上移植的可行性 |
4.3.2 μC/OS-II在LPC2378上的移植 |
4.3.3 μC/OS-II移植后的测试 |
4.4 基于μC/OS-II的嵌入式车通控制器应用层程序设计 |
4.4.1 功能任务的划分 |
4.4.2 功能任务的优先级 |
4.4.3 功能任务的数据结构 |
4.4.4 与任务相关的中断服务函数 |
4.4.5 接口的接收与发送缓冲队列 |
4.4.6 主函数设计及应用举例 |
4.4.7 控制器软件总体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5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终端软件设计 |
5.1 TCP/IP协议栈与Socket编程 |
5.1.1 TCP/IP协议栈 |
5.1.2 Socket编程 |
5.2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终端配置界面设计 |
5.2.1 串口传输模式 |
5.2.2 Socket传输模式 |
5.2.3 终端配置界面 |
5.3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终端协议转换软件设计 |
5.3.1 串口与CAN之间转换 |
5.3.2 CAN与以太网之间转换 |
5.3.3 以太网与串口之间转换 |
5.4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终端文件收发软件设计 |
5.4.1 TCP方式文件收发软件设计 |
5.4.2 UDP方式文件收发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功能测试 |
6.1 串口与以太网数据转换测试 |
6.2 以太网与CAN数据转换测试 |
6.3 以太网接口文件收发测试 |
6.3.1 UDP方式文件收发测试 |
6.3.2 TCP方式文件收发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嵌入式车通控制器实物图 |
(7)间歇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氮肥企业造气生产的历史 |
1.2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1.3 课题综述 |
1.3.1 设计上位机监控软件的注意事项 |
1.3.2 作者对本课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
1.3.3 研究意义 |
第2章 造气炉制气工艺及其监控系统 |
2.1 造气炉制气工艺过程概述 |
2.1.1 气化反应原理 |
2.1.2 造气炉内燃料的分区 |
2.1.3 造气炉间歇制气工艺流程 |
2.2 ZF-4型造气炉监控系统介绍 |
2.2.1 系统的硬件组成 |
2.2.2 系统的软件组成 |
第3章 间歇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3.1 Delphi语言简介 |
3.1.1 IDE集成开发环境 |
3.1.2 Delphi的基本形式 |
3.1.3 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 |
3.2 监控软件的总体构成 |
3.3 监控软件主界面设计 |
3.4 Z-F协议通信模块设计 |
3.4.1 MSComm控件简介 |
3.4.2 Z-F协议命令(数据)帧格式 |
3.4.3 Z-F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
3.5 外部SQL数据库设计 |
3.5.1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优点 |
3.5.2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简介 |
3.5.3 数据源简介 |
3.5.4 使用ODBC设置SQL Server数据源 |
3.5.5 连接SQL数据库 |
3.5.6 向数据库的表中写数据 |
3.6 OPC服务器设计 |
3.6.1 DDE方式的数据交换 |
3.6.2 OPC方式的数据交换 |
3.6.3 OPC工具包 |
3.6.4 OPC服务器开发 |
3.7 GSM数据通信模块 |
3.7.1 GSM简介 |
3.7.2 发送短消息方案简介 |
3.7.3 短消息简介 |
3.7.4 短消息的AT指令 |
3.7.5 PDU编码分析 |
3.7.6 计算机与GSM无线模块通信 |
第4章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应用 |
第5章 结论 |
5.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5.2 该软件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无线点菜系统基站及上位机软硬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组成 |
1.3 无线局域网及SIM 频段概述 |
1.4 无线点菜系统概述 |
1.4.1 系统使用 |
1.4.2 系统特点 |
1.5 本论文的任务 |
第二章 系统整体构架 |
2.1 系统指标 |
2.2 系统方案 |
2.2.1 上位机PC |
2.2.2 基站 |
2.2.3 终端 |
2.3 通信系统构架 |
2.3.1 名词解释 |
2.3.2 无线管理软件主动发起的事件处理 |
2.3.3 终端主动发起的事件处理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PC 和基站部分 |
3.1.1 微控制器MSP430F123 |
3.1.2 无线收发器CC1100 模块 |
3.1.3 PC 和基站串口 |
3.1.3.1 串口、串口通信及串口协议 |
3.1.3.2 串口物理接口标准 |
3.1.3.3 PC 与基站的串口硬件连接 |
3.1.4 PC 和基站串口 |
3.1.5 电源管理电路 |
3.2 终端部分简介 |
3.2.1 微控制器MSP430F149 |
3.2.2 无线收发器CC1100 模块 |
3.2.3 Flash 存储器 |
3.2.4 键盘矩阵 |
3.2.5 TFT 彩屏显示模块 |
3.2.6 RFID 模块 |
第四章 数据通信协议 |
4.1 无线管理软件和终端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数据包结构 |
4.2 分包与组包 |
4.3 无线管理软件和终端应用软件之间各类业务的信息组织形式 |
4.3.1 通信测试 |
4.3.2 数据下载 |
4.3.3 信息交互 |
4.3.3.1 轮询(点名)信息 |
4.3.3.2 终端请求与基站回复 |
4.4 基站和上位机错误处理机制 |
4.5 无线管理软件和基站的数据协议简介 |
4.6 无线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之间的协议简介 |
第五章 基站程序设计 |
5.1 软件综述及其设计目标 |
5.2 基站程序的运行环境和主要功能 |
5.3 基站程序的模块设计 |
5.4 基站程序的开发工具 |
5.5 基站的启动和初始化 |
5.5.1 串口的初始化 |
5.5.1.1 串口规范的选择 |
5.5.1.2 串口微控制器初始化和UART 工作模式配置 |
5.5.2 无线模块的初始化 |
5.6 无线模块的使用 |
5.7 硬件测试 |
5.8 串口发送和接收 |
5.9 无线数据和串口数据的互相转换 |
5.9.1 串口接收和无线发送 |
5.9.2 无线接收和串口发送 |
5.10 基站软件总结及验收 |
第六章 上位机软件实现 |
6.1 上位机软件模块化设计 |
6.2 上位机软件运行环境和编程工具 |
6.2.1 Delphi 简介 |
6.2.2 Delphi 工程的组成 |
6.2.3 主要使用的Delphi 组件 |
6.2.3.1 可视化组件的使用 |
6.2.3.2 非可视化组件的使用 |
6.2.4 MSComm 控件 |
6.2.5 多线程应用 |
6.3 上位机串口控件的实现 |
6.4 上位机数据接收单元的实现 |
6.5 数据发送单元的设计 |
6.6 轮询控件的设计 |
6.7 主模块的设计 |
6.7.1 界面设计 |
6.7.2 上位机软件的启动 |
6.7.3 软件的初始化 |
6.7.4 窗体消息的接收 |
6.7.5 串口事件的处理 |
6.7.6 软件的终止 |
6.8 上位机软件总结及验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气相色谱自动分析系统(色谱仪、自动进样仪和流量仪)控制软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气相色谱分析系统综述 |
1.2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任务 |
2. 开发语言平台选择 |
2.1 前言 |
2.2 Delphi简介 |
2.3 Delphi的事件驱动机制 |
2.4 加速原型化 |
2.5 小结 |
3. 反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3.1 面向对象编程简介 |
3.2 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
3.3 软件设计的方法 |
3.4 系统的可靠性保障设计 |
4. 反控系统的框架方案设计 |
4.1 反控系统的功能确定 |
4.2 反控系统的相关通信协议 |
4.3 反控系统的硬件描述 |
4.4 反控系统的软件描述 |
4.5 反控系统的特点 |
5. 反控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其实现 |
5.1 反控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5.2 反控系统的试验流程 |
5.3 反控系统的设计要点 |
5.4 反控系统的菜单、界面设计及其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工作展望 |
6.1 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作者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9. 附录 |
11. 致谢 |
(10)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本课题重点研究内容与进展状况 |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研究 |
2.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2.1.1 GSM系统概述 |
2.1.2 GSM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 |
2.1.3 GSM提供的服务 |
2.2 GSM短消息技术 |
2.2.1 短消息服务的网络结构 |
2.2.2 短消息服务的分类 |
2.2.3 短消息服务的实现方式 |
2.2.4 短消息服务的吞吐量分析 |
第三章 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研究 |
3.1 系统方案 |
3.1.1 方案设计原则 |
3.1.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概述 |
3.1.3 基于GSM技术无线传输方案的确定及其优点 |
3.2 系统硬件功能描述 |
3.2.1 检测端硬件功能 |
3.2.2 服务器端硬件功能 |
3.3 系统软件功能描述 |
3.3.1 检测端软件功能 |
3.3.2 服务器端软件功能 |
第四章 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硬件系统 |
4.1 硬件设计原则 |
4.2 GSM模块的内部结构 |
4.3 GSM模块的性能 |
4.4 系统硬件结构 |
第五章 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软件系统 |
5.1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
5.1.1 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2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
5.1.3 数据库架构 |
5.1.4 软件分发 |
5.2 系统软件主要模块 |
5.2.1 用户界面模块 |
5.2.2 通信服务模块 |
5.2.3 数据库模块 |
5.3 软件外部接口设计 |
5.4 系统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
5.4.1 串口触发 |
5.4.2 关系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 |
5.4.3 检测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
5.5 系统软件实现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有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基完成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DELPHI控件编程中消息的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Delphi中超级链接标签组件的研发[D]. 杨军. 吉林大学, 2015(06)
- [2]基于Windows消息机制的VB编程题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付亚臣. 大连海事大学, 2012(01)
- [3]文件备份系统软件的规划与实现[D]. 刘智慧. 中南大学, 2011(01)
- [4]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机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肖丕强. 云南大学, 2010(05)
- [5]Windows应用程序关键函数的逆向定位技术研究[D]. 谢裕敏.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03)
- [6]嵌入式车通控制器软件设计[D]. 赵玉刚.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7]间歇造气炉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D]. 陈力. 厦门大学, 2008(08)
- [8]无线点菜系统基站及上位机软硬件研究与实现[D]. 韩祺. 天津大学, 2008(09)
- [9]气相色谱自动分析系统(色谱仪、自动进样仪和流量仪)控制软件研究与实现[D]. 曾统一. 西华大学, 2008(08)
- [10]机车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黎若沙. 中南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