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美国外贸管理模式的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楠[1](2020)在《试述冷战后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手段及其特点》文中认为民主输出战略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初,基于“美国例外论”、“天定命运”使命观、自由主义思想等思想渊源,其在北美大陆扩张时就直接在新占据的领土上移植现有的政治制度。冷战时期,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迅速在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民主制度,并巩固西欧国家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扩大西方民主阵营,同时对第三世界横加干涉,推动这些国家政治转型,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以意识形态领域为重要战场全力对抗苏联,并直接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可以说,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有着很长的历史,该战略伴随着美国的发展,贯穿于整个美国外交史。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基于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全球推广美式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了民主输出战略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实施力度,打着“推广民主”的旗号在全球范围内对20余个国家进行干涉。美国在实施民主输出战略时,以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国际开发署、国家民主基金会等官方和非官方机构为主要渠道和路径,综合运用军事打击、外交施压、经济制裁、“颜色革命”等硬干渉手段和公共外交、对外援助等软干涉手段。在战略执行过程中,美国受到民主输出对象国的实力、国内政治、同大国的关系以及美国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面对不同民主输出对象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采取了不同的干涉手段。本文总结概括了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思想渊源、发展历史、现实活动、实施路径、具体手段、影响因素,并通过选取乌克兰和缅甸等在国家实力、政治制度等方面截然不同的两个案例进行综合研判,认为民主输出对象国同大国的关系是美国对其实施民主输出战略时选择具体手段的最重要因素。通过掌握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具体手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中国及早做出判断和应对,既能够防止美国在中国推动政治变革、维护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也能够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受到美国的干涉,避免“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过程中受到影响。
崔艳英[2](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李思晨[3](2020)在《十三行时期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形象解构 ——基于英国随行记录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人们正处于视觉性文化异常繁荣的时代,现代人从清晨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就被各式各样的图像包围,故有学者称当今社会已进入图像时代。伴随着图像时代而来的还有史学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变化,“图像转向”的要旨正是意识到图像作为史料并发挥文献证据价值,从而拓展史学视野与研究范围。十三行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贸易、文化交流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十三行图像资料是研究十三行的重要史料,本研究整理了原着绘本、编撰绘本、展览画册三类十三行时期图像绘本,归纳了画师画作、随行记录画、外销画画品、器物画作四类十三行时期图像类型。综合考量画本意义、画像内容、文字史料等因素,选取了《帝国掠影:英国访华使团画笔下的清代中国》、《大清帝国城市印象——19世纪英国铜版画》两本画册进行研究。依据图像绘本的内容和性质,以及中国形象的解构指标,将画册图像分为风景画、肖像画和风俗画三类。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图像学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以及图像分析、新文化史观、东方主义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风景画展示了中国秀丽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风景的地域认知,对港口城市的特别关注等特点,从态度上看,西方人认为中国风景散发迷人魅力。肖像画展示了中国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反映了明显的等级差异,特殊的吸烟爱好等特点,从态度上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物暴露诸多缺点。风俗画展示了中国多样的风习文化,呈现了“创新”与“落后”并存的劳动文化;贫富差距悬殊、嗜赌娼妓的休闲文化;态度包容、儒家正统、多教并存、等级森严、封建迷信的习俗文化;适度宽宏、男尊女卑、野蛮处置、皇权至上的刑罚文化,从态度上看,中西观念冲突明显。在图像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形象的解构。从文本广度和文本深度两个方面总结图像文本的特征,运用新文化史观分析西方视角态度变化和中国形象逆转的原因,运用东方主义分析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本质。总的来看,图像文本所呈现的十三行时期中国形象,既是对中国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记录和反映,也是中西跨文化传播观念差异的展现,更是西方自身文化形态的折射。
刘玲[4](2020)在《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均购买力的增强、互联网的普及、第三方支付软件及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出口跨境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贸易模式。它比传统贸易更高效、更便捷,冲破了国家之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业务的一条重要途径。未来跨境电商有望取代传统贸易市场,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形式。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16年的一家小规模商贸企业,主要从事女性运动服装跨境出口电商业务。这些年,虽然跨境出口电商市场巨大,但不断有新竞争者涌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加上公司自身存在一定缺陷,使得公司的发展受到阻碍。鉴于以上原因,分析公司如何根据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企业优势、劣势来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整理了相关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研究了公司目前跨境电商业务主要存在的问题,如公司销售量增长缓慢、利润持续下滑、产品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高、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等,并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再分析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公司所处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跨境电商行业环境;再从公司人力资源、物流资源、资金资源、组织结构、采购供应链管理能力、渠道营销能力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公司的内部环境;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公司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具有拥有多个优质跨境电商店铺的优势,还具有优质的货源及物流资源的地理位置优势。但也存在缺乏核心竞争产品、品牌缺失、缺乏专业的跨境电商团队、过度依赖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等劣势。公司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目标市场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网购的普及、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支付渠道的健全、国内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为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同行业激烈的竞争、品牌缺失等问题又制约了公司的发展。经过综合分析,公司面临的机遇要大于面临的威胁,公司内部劣势略大于内部优势。本文将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扭转型战略为主、增长型战略为辅的混合发展战略来达成发展目标。在WO战略中,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将通过加强选品、开发核心竞争产品来解决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的问题;通过注册品牌来弥补品牌的缺失的问题;通过搭建专业的跨境电商团队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通过关闭部分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店铺、搭建自己的外贸站来解决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在SO战略中,将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保留高质量的店铺,为公司后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源、资金、物流、营销、预案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陈业斌[5](2020)在《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经济地位逐步提高,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司空见惯。因此,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对于我国家电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格力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何开展国际市场的开拓工作,特别是如何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开拓市场,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美国是全球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世界名牌云集,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的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购买力强。格力只有成功开拓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空调市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第一空调品牌。1998年,格力首次进入美国空调市场。2011年,格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格力电器美国分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经过8年的发展,格力在美国空调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随着美国空调市场上竞争程度的增加,作为美国空调市场的新进入者,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是格力在美国市场上参与竞争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格力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创阶段、发展阶段和创新阶段,格力依靠开拓进取的企业文化,凭借轻资产运营模式和类金融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格力不仅立足于国内市场,也在积极开拓海外空调市场。开拓海外空调市场并非易事,虽然格力在全球各大洲都设立了合作代理商,但目前格力在海外的发展程度仍然处于初期,与代理商的利益冲突也影响到了海外开拓进程。在海外空调市场中,美国空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格力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过程中,格力通过地理、气候、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选择目标市场,并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所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作为空调企业的领头人,格力在美国空调市场上既存在优势和机遇,也存在劣势和挑战。这就要求格力对美国空调市场进行总结,从研发、渠道、品牌、促销、人才、规避风险等角度作出相应的对策,不断改进。在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美国空调市场,格力面临众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希望格力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优势,缩小差距,实现美国空调市场的成功开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线品牌。
焦姣[6](2019)在《中国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研究 ——以AEO制度的实施为背景》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实现兼顾贸易安全和贸易便利的目标,世界海关组织(以下简称WCO)于2005年6月在布鲁塞尔通过了《全球贸易安全和便利标准框架SAFE》(以下简称《标准框架》),将海关与商界两者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伙伴关系”,并在其成员国中推行适用,提出伙伴关系实现的核心是建立国际化的企业信用认证体系(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即“经认证的经营者”,简称AEO)。2006年中国签署了《标准框架》,将中国海关和企业关系定位为合作伙伴关系,承诺在中国推行AEO制度。近年来通过实施信用管理办法,逐步实现AEO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本文从伙伴关系的内涵出发,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与企业关系理论视角,分析中国海关实施关企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回顾中国海关与企业关系发展历程,论证中国海关落实AEO制度受国际海关发展趋势和国内政策环境双重作用影响,分析介绍中国信用管理制度和欧盟及美国AEO制度的基本情况,对比差异所在,介绍我国信用管理制度实施状况,结合某直属海关的AEO制度实施成效,得出我国关企伙伴关系存在优惠措施实施受阻、企业参与度欠缺、通关便捷程度有待提高、协调员制度的实施缺乏宏观设计、关检合并后企业资质延续及互认问题有待解决等不足。并提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困境:优化机构设置,发挥各级海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优化便利措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优化人才管理,建立专家培养制度;优化口岸管理模式,加快完善口岸部门“单一窗口”建设。
卢凯鹏[7](2017)在《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近年来跨境零售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法律法规滞后,海关监管薄弱,新兴跨境零售电商普遍存在偷税漏税、商品走私和假冒伪劣等问题。如何解决跨境零售电子商务凸显的问题,保障其稳健发展,是海关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政府监管理论的角度,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为目标,在对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历史和现状作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监管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通过借鉴欧盟、美国、日本等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对策。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经历了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再到全产业链服务三个阶段,主要有B2B模式、B2C模式和C2C模式。伴随着全球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电商全球化,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逐年上升,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逐步扩大,正成为跨境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二,针对蓬勃兴起的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体系,海关采用了分类限量监管模式,但配套制度仍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三,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机制需要以协同治理机制为基础,在此治理机制中,海关扮演的角色即为中心主导角色。除此之外,工商局、税务局、检验检疫局、民航及邮政部门应当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构建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监管机制。其中,海关监管采取建立多层次监管制度、统一跨境零售电子商务行业技术标准以及整合各项业务的监管措施;工商部门协同监管应当采取建立有效诚信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部门间合作的监管思路;民航及邮政应当提升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监管有效性;检验检疫部门应当采取分类管理、全面布控查验、建立风险预警平台的措施。
郝璐[8](2017)在《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制度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管理和经营所采取的管理机构、管理权限分配、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组织形式、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一国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贸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不断完善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分不开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针对性的、不断变化的对外贸易制度。2016年,在面对全球经济缺乏复苏动力,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严峻的形式,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出口总额为36849.3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20974.4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5874.8亿美元。尽管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以及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从制度层面上来看,有效的制度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合理的对外贸易制度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够缩小收益差距,极大的激发企业或个人从事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在新形势下平稳增长,提升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对外贸易制度这一主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工具,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现状、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进行深入探索,并借鉴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的经验,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进行创新。全文共分为6章。第1章,导论。主要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框架结构,指明了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外贸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指出其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分析。首先,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联系。其次,从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构成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再次,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即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以及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等。最后,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追求利益、过于依靠劳动力优势、国际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第4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实证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为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提供依据。第5章,国外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启示。首先,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分析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第6章,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及对策建议。首先,确定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包括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公平性、提高对外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促进网络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形成制度比较优势。其次,提出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包括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加快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制度、降低对外贸易交易费用、推动自由贸易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构建利用外资的新制度等。
黄伟新[9](2015)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特定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一国或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能够实现外贸平稳增长基础上,不断追求外贸结构优化,外贸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以及适应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方式和途径。随着地区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变化,适时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实现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新疆外贸已然处于中亚及周边国家这一传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区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缓慢的现实情境。加快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无疑成为促进新疆外贸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新疆在国家向西开放中战略地位的不二法门。本文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新疆外贸发展所处的特殊区情,就如何加快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从以下八个章节展开了详细讨论: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本研究的背景并指明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中指出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切入点,并对文章的逻辑结构、行文思路、研究内容进行安排,最后还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文章作出的贡献进行说明。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对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展开论述。第三章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现状。该章梳理了建国以来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历程及其实践成果,并分析了新形势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不足,从而总体上理清了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现状。第四章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从出口生产环节资源利用方式、国际市场开拓方式、国际市场竞争方式、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测评了金融危机以来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进程和各子系统的转变效果,从中指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探讨。第五章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分析。利用调查问卷收集得到的影响因素评价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二项分布logistic模型探寻当前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为下文找准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提供了有力依据。第六章国内外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成功经验的凝练概括,为明确新疆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取向和缕清转变思路提供了有益启示。第七章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目标取向和路径选择。从新疆区情出发,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取向和转变思路,据此建议采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驱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走出去”带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加速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四条可行路径。第八章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措施。为保障路径实施能够达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从科技支撑、制度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领四个方面提出了可以采取的保障措施。通过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之后,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纵观建国以来的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历经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向过渡经济体制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再向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三个历史转变阶段。历经六十多年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新疆外贸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表现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带来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而且在外贸结构方面,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序转换,对外贸易方式愈加多元,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越趋合理,对外贸易疆内区域布局加速调整。而随着新疆外贸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国际市场开拓方式与竞争方式的多样化,新疆对外贸易竞争力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同时也拉动了地区经济较快增长并带来了社会效益的相应提高。不仅如此,单位出口价值能耗减少以及每单位地产品出口废水、固体废弃物减少使得对外贸易节能环保效益也逐步显现。第二,金融危机以来,新疆外贸发展环境风云变化,虽然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做出了积极调整,但是总体而言,对外贸易所涉及各环节现行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新要求,突出表现在外贸出口商品国内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外贸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方式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的选择局限性明显。第三,衡量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成效,可以对比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前后的优化程度加以描述和评价。总体来讲,金融危机以来的2008年到2010年是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起步探索阶段,之后的2011年到2013年是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调整适应阶段。然而这期间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仍旧处于较低层次之间转变,转变进程不仅缓慢而且稳定性不高,使得新疆当前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尚未发生质的转变。具体从出口商品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前后效果来看,新疆本地生产的出口产品其资源利用方式虽然有所尝试向更高水平作出转变,但其不仅没能够持续推进,而且还出现了急速倒退。从国际市场开拓方式转变趋势看,新疆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也是经历了2009年至2011年三年时间的调整适应阶段之后,新疆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已经日益多元化且正逐步趋于优化。从国际市场竞争方式转变前后效果看,新疆外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方式在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时期一直处于调整适应状态,不过这种微幅调整对新疆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从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的转变前后效果看,新疆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已经发生了积极转变,然而区域分工、产业分工以及企业分工三种方式转变的不稳定性使得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转变趋势并不稳定,也就反映出新疆外贸在促进国民收益增加的方式上尚未探寻出一条符合新疆本地特点的发展道路。第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尚未发生质的转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新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表现出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不足、城镇化水平滞后、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层次低且运转失衡等因素是决定了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缓慢的首要原因。其次,贸易发展理念中政府视贸易为推动GDP增长手段,企业追求做大做强而非做专做强的发展理念也是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再次,技术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也对新疆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五,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质量、资金供给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劳动力素质、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效果以及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需求状况等;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外贸行业竞争秩序、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则起到了负向阻碍作用。
黄安[10](2014)在《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危机中涅盘,转型中重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发展快速,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显着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对外贸易在彰显其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其影响的范围与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从国际上看,目前虽然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经济复苏乏力、形势复杂多变、隐忧风险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仍较大,外需尚未根本改善,贸易摩擦增多等;从国内看,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明显、发展方式粗放等矛盾突出。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转型时期。面对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际金融危机表面是对我国外贸增长速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外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外贸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以马克思的对外贸易理论为基础,对西方近现代的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及中国特色对外贸易理论的探索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把握。在理论溯源的基础上,对我国外贸体制演进、发展实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剖析。随后,论文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中国外贸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探索中国外贸如何转型时,论文分析研究了美国、日本等当今世界贸易强国的外贸发展模式。最后,本论文在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实际,借鉴世界贸易强国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探索了比较贴近实际、科学可行的路径选择,对我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提供了发展思路。
二、谈美国外贸管理模式的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美国外贸管理模式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试述冷战后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手段及其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一)民主输出战略是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途径 |
(二)防范美国民主输出战略对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三、概念的阐释及界定 |
(一)基本概念 |
(二)研究范围 |
四、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
(一)论文框架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发展历史和动因 |
第一节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发展历史 |
一、1977 年之前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情况 |
二、1977 年之后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情况 |
第二节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动因 |
一、民主输出战略的精神动因 |
二、民主输出战略的利益驱动 |
小结 |
第二章 冷战后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理论思想 |
一、民主和平论 |
二、软实力 |
三、新保守主义 |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政策实践 |
一、克林顿政府 |
二、小布什政府 |
三、奥巴马政府 |
小结 |
第三章 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实施途径分析 |
第一节 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 |
一、历史沿革 |
二、工作途径 |
第二节 国际开发署 |
一、历史沿革 |
二、组织架构 |
三、具体工作 |
第三节 国家民主基金会 |
一、历史沿革 |
二、职能作用 |
小结 |
第四章 冷战后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手段 |
第一节 “硬干渉”手段 |
一、军事打击 |
二、经济制裁 |
三、外交施压 |
四、“颜色革命” |
第二节 “软干涉”手段 |
一、对外援助 |
二、公共外交 |
小结 |
第五章 影响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手段的因素 |
第一节 民主输出对象国的实力因素 |
一、军事实力 |
二、经济实力 |
三、该因素对于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影响 |
第二节 民主输出对象国的政治因素 |
一、民主输出对象国是否实行竞争选举制度 |
二、民主输出对象国政府的执政能力 |
第三节 民主输出对象国的盟国因素 |
第四节 美国自身的因素 |
小结 |
第六章 以乌克兰为例分析美国民主输出战略 |
第一节 美国对乌克兰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实践 |
一、独立之初支持乌克兰政治转型 |
二、“橙色革命” |
三、乌克兰政变 |
第二节 影响美国对乌克兰实施民主输出战略手段的因素 |
一、乌克兰国内指标变化不明显 |
二、乌俄关系变化显着 |
小结 |
第七章 以缅甸为例分析美国民主输出战略 |
第一节 缅甸实现民主化进程之前 |
一、缅甸国内的局势状况 |
二、美国对缅甸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实践 |
第二节 缅甸实现民主化进程之后 |
一、缅甸国内的局势状况 |
二、美国对缅甸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实践 |
第三节 影响美国对缅甸实施民主输出战略手段的因素 |
小结 |
结论 |
一、大国关系是影响美国选择具体手段的最重要因素 |
二、对中国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
1.4 小结 |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
2.6 小结 |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
3.6 小结 |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
4.6 小结 |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
5.6 小结 |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
6.5 小结 |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
7.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十三行时期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形象解构 ——基于英国随行记录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基于图像的研究 |
二、基于十三行的研究 |
三、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
四、基于中国形象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
一、具体方法 |
二、理论框架 |
三、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十三行时期的图像范畴 |
第一节 十三行时期的图像绘本 |
一、原着绘本 |
二、编撰绘本 |
三、展览画册 |
第二节 十三行时期的图像类型 |
一、画师画作 |
二、随行记录画 |
三、外销画画品 |
四、器物画作 |
第三节 十三行图像中的中国形象 |
一、十三行图像呈现中国形象的优势 |
二、十三行图像呈现中国形象的路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十三行图像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选择研究文本 |
一、十三行图像的类别特征 |
二、十三行图像的研究文本 |
第二节 确定图像分类 |
一、图像分类的方法与设计 |
二、图像类别的定义与统计 |
第三节 制定分析框架 |
一、风景画分析方法 |
二、肖像画分析方法 |
三、风俗画分析方法 |
四、整体分析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风景:风景画视角下的风光景致 |
第一节 风景画的景致概貌 |
一、风景地点:“北京”至“港澳” |
二、风景类别:“自然”与“人文” |
三、风景内容:“多样”与“典型” |
第二节 风景画的景致特点 |
一、自然解读:展现秀丽风景 |
二、人文解读:呈现多样景观 |
第三节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风景 |
一、彰显地域特征 |
二、关注港口城市 |
三、散发迷人魅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人物:肖像画视角下的百态民生 |
第一节 肖像画的人物概貌 |
一、人物构图:“正面”与“全身” |
二、人物性别:“重男”与“轻女” |
三、人物身份:“皇帝”到“乞丐” |
四、人物配饰:“烟袋”与“烟杆” |
第二节 肖像画的人物特点 |
一、身份解读:展示各个阶层 |
二、女性解读:体现地位差异 |
三、配饰解读:显现特殊爱好 |
第三节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人物 |
一、表现社会等级 |
二、展现诸多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风习:风俗画视角下的风习文化 |
第一节 风俗画的风习概貌 |
一、风俗题材:四种类别 |
二、要素分析:内容多样 |
第二节 风俗画的风习特点 |
一、劳动解读:“创新”与“落后”并存 |
二、休闲解读:“富裕”与“贫困”对比 |
三、习俗解读:“礼仪”与“迷信”之争 |
四、刑罚解读:“宽宏”与“野蛮”同现 |
第三节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风习 |
一、洞察社会风俗 |
二、凸显观念冲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
第一节 图像分析:图像文本的中国形象表达 |
一、文本广度:增强中国形象的全面性 |
二、文本深度:展示中国形象的深刻性 |
第二节 新文化史观:西方中国形象的呈现与变化 |
一、形象呈现:“优越”与“糟糕”共存的中国形象 |
二、形象变化:“凝视”与“逆转”背后的原因发掘 |
第三节 东方主义: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形象的本质 |
一、西方文明的霸权 |
二、跨文化传播观念的对立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章 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
2.1 行业及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现状 |
2.2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2.3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
第3章 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
3.1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3.2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3.3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SWOT分析 |
第4章 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 |
4.1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
4.2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的选择 |
4.3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 |
4.4 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企业的经营模式 |
1.2.2 企业的国际化动因与参与方式 |
1.2.3 目标市场的选择 |
1.2.4 家电企业的国际化 |
1.2.5 格力的发展策略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格力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
2.1 格力的发展历程 |
2.1.1 初期的开创阶段 |
2.1.2 中期的发展阶段 |
2.1.3 后期的转型创造阶段 |
2.2 格力的发展现状 |
2.2.1 格力的发展状况 |
2.2.2 格力的重要地位 |
2.3 格力的发展特点 |
2.3.1 开拓进取的企业文化 |
2.3.2 轻资产运营模式 |
2.3.3 类金融发展模式 |
第3章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影响因素与策略 |
3.1 格力的海外空调市场开拓现状 |
3.1.1 海外空调市场的开拓理念 |
3.1.2 海外空调市场的主要布局 |
3.2 格力开拓海外空调市场的特点与困境 |
3.2.1 海外空调市场开拓的主要特点 |
3.2.2 海外空调市场开拓面临的困境 |
3.3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必要性 |
3.3.1 格力自身的国际化需要 |
3.3.2 美国空调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
3.4 格力细分美国目标市场的影响因素 |
3.4.1 地理位置的不同 |
3.4.2 南北气候的差异 |
3.4.3 族群文化的差别 |
3.4.4 收入层面的差距 |
3.4.5 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
3.4.6 购买者的季节性偏好 |
3.4.7 其他相关因素 |
3.5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策略选择 |
3.5.1 主营产品策略 |
3.5.2 灵活定价策略 |
3.5.3 合作代销策略 |
3.5.4 多维度促销策略 |
第4章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
4.1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优势 |
4.1.1 产品质量优良 |
4.1.2 自主掌握先进技术 |
4.1.3 完善的产业链 |
4.2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劣势 |
4.2.1 服务网点受限 |
4.2.2 销售网络狭窄 |
4.2.3 缺乏品牌知名度 |
4.2.4 本地销售人才匮乏 |
4.2.5 行业内竞争激烈 |
4.3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机遇 |
4.3.1 智能家居需求的扩大 |
4.3.2 5G技术的成熟与运用 |
4.4 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挑战 |
4.4.1 海外市场经验不足 |
4.4.2 中美贸易摩擦 |
4.4.3 临时性产能供应不足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
5.1 主要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加大智能家居研发力度 |
5.2.2 注重销售渠道的筛选与控制 |
5.2.3 逐步提升品牌形象 |
5.2.4 创新优化促销方式 |
5.2.5 完善本土化人才培养 |
5.2.6 规避贸易风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研究 ——以AEO制度的实施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论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内涵及独特性 |
2.1.1 伙伴关系的一般特征 |
2.1.2 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内涵 |
2.2 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政府与企业关系 |
第3章 中国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现状分析 |
3.1 中国海关与企业之间关系发展历程 |
3.2 中国AEO制度的产生背景 |
3.2.1 WCO《标准框架》关于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制度设计要求 |
3.2.2 中国信用体系逐步建立 |
3.2.3 中国海关的政府职能转变 |
3.3 中国AEO制度的设计要求 |
3.3.1 AEO制度的国内法转化历程 |
3.3.2 海关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路径 |
3.4 海关信用管理工作实践成效——以石家庄海关为例 |
3.4.1 石家庄海关信用管理实施措施 |
3.4.2 石家庄海关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成效 |
3.4.3 石家庄海关的企业协调员管理办法实施情况 |
第4章 中国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中国AEO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优惠措施实施受阻 |
4.1.2 企业参与度欠缺 |
4.1.3 通关便捷程度有待提高 |
4.1.4 协调员制度由各直属海关制定落实措施 |
4.1.5 关检合并后双方企业资质延续及互认问题 |
4.2 中国AEO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4.2.1 法律层级不够,监管合力难以实现 |
4.2.2 认证措施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
4.2.3 管理措施有待优化及外部口岸管理条块冲突 |
4.2.4 协调员制度的实施缺乏宏观设计 |
4.2.5 有待设计关检业务融合后企业资质认定方案 |
第5章 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构建的国外实践经验借鉴 |
5.1 国外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经验介绍 |
5.1.1 欧盟的AEO认证制度 |
5.1.2 美国海关的“海关-商界反恐伙伴计划” |
5.2 国外海关实践经验对中国海关的借鉴意义 |
5.2.1 以企业需求为核心设计制度 |
5.2.2 合作计划逐步向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开放 |
5.2.3 其他机构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
5.2.4 认证专家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6章 完善中国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的路径 |
6.1 优化机构设置,发挥各级海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
6.1.1 优化海关机构设置 |
6.1.2 因地制宜,发挥各直属海关的创新能力 |
6.2 优化便利措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
6.2.1 扩大合作对象及合作范围 |
6.2.2 以企业为中心设计激励机制 |
6.3 优化人才管理,建立专家培养制度 |
6.3.1 建立认证中心,整合认证专家力量 |
6.3.2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海关认证 |
6.3.3 优化制度设计,发挥协调员的后续服务与监督作用 |
6.4 优化口岸管理模式,加快完善口岸部门“单一窗口”建设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跨境零售电商 |
1.3.2 跨境电子商务 |
1.3.3 海关监管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
2.1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兴起背景 |
2.1.1 全球经济危机成为行业转型助推剂 |
2.1.2 行业进入的门槛逐步降低 |
2.1.3 丰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企业转型 |
2.2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
2.2.1 跨境电子商务1.0 阶段(1999-2003 年) |
2.2.2 跨境电子商务2.0 阶段(2004-2012 年) |
2.2.3 跨境电子商务3.0 阶段(2013 年至今) |
2.3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
2.3.1 传统B2B模式 |
2.3.2 小宗B2B或 C2C |
2.3.3 独立B2C |
2.3.4 代运营 |
2.4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
2.5 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3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海关监管 |
3.1 跨境零售电商监管职能与机制 |
3.1.1 海关监管职能 |
3.1.2 分类限量控制监管 |
3.1.3 跨境电子商务立法监管 |
3.2 地区监管部门的监管实践——广州海关的试点探索 |
3.3 海关监管的必要性与主要模式 |
3.4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存在问题与挑战 |
3.4.1 信息公开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操作程序与信息不透明 |
3.4.2 企业备案门槛高,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
3.4.3 通关手续繁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
3.4.4 事后监管机制的缺失 |
3.4.5 监管口径不统一,过分强调管制与限制 |
3.4.6 海关监管力量单一,未形成长效协同治理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外海关对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监管经验 |
4.1 欧盟实施舱单提前申报规则ENS |
4.2 美国海关监管的合规管理制度 |
4.3 日本海关严格准入及身份确认监管制度 |
4.4 国外监管经验启示 |
5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海关监管机制设计 |
5.1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监管的部门协同 |
5.1.1 海关作为主导部门负责监管与征税职能 |
5.1.2 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食品安全及物品卫生检查 |
5.1.3 工商管理局负责营业资格的认定及信用考核 |
5.1.4 民航与邮政提供货运平台 |
5.1.5 境内电商平台作为社会力量对海关监管的支持 |
5.2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行业自律 |
5.3 建设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平台与信息公开 |
5.4 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技术与服务支撑 |
5.5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制度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
1.2.2 关于制度创新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
1.2.3 关于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
1.2.4 关于对外贸易制度创新路径及对策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框架结构 |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可能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对外贸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
2.1 制度变迁理论 |
2.1.1 制度 |
2.1.2 制度变迁 |
2.1.3 制度与对外贸易 |
2.2 产权理论 |
2.2.1 产权的内涵 |
2.2.2 产权的形式 |
2.2.3 产权的功能 |
2.2.4 产权与对外贸易 |
2.3 交易费用理论 |
2.3.1 交易费用的内涵 |
2.3.2 交易费用的形式 |
2.3.3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
2.3.4 交易费用与对外贸易 |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分析 |
3.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 |
3.1.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 |
3.1.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 |
3.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现状 |
3.2.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构成 |
3.2.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特点 |
3.3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
3.3.1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 |
3.3.2 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 |
3.3.3 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
3.3.4 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 |
3.3.5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 |
3.3.6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 |
3.3.7 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 |
3.4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过度追求利益 |
3.4.2 过于依靠劳动力优势 |
3.4.3 国际环境的变化 |
3.4.4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
第4章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实证检验 |
4.1 理论综述与变量选择 |
4.1.1 理论综述 |
4.1.2 研究假设 |
4.2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
4.2.1 变量设置 |
4.2.2 样本的选取 |
4.2.3 多元回归数理模型构建与求解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1 对外贸易制度对贸易总量影响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
4.3.2 对外贸易制度对贸易地区影响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
4.3.3 对外贸易制度对主要贸易国影响的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
4.3.4 对外贸易制度对主要产品类别影响的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
4.4 结论 |
第5章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启示 |
5.1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 |
5.1.1 美国对外贸易制度 |
5.1.2 日本对外贸易制度 |
5.1.3 德国对外贸易制度 |
5.2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
5.2.1 美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
5.2.2 日本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
5.2.3 德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
第6章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及对策建议 |
6.1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 |
6.2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对策建议 |
6.2.1 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
6.2.2 加快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 |
6.2.3 健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制度 |
6.2.4 降低对外贸易交易费用 |
6.2.5 推动自由贸易区制度建设 |
6.2.6 建立有效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
6.2.7 构建利用外资的新制度 |
参考文献 |
(一)外文文献 |
(二)中文图书 |
(三)中文期刊 |
(四)学位论文 |
(五)报纸及电子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一、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已结项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关于对外贸易动因研究 |
(2)关于对外贸易效益研究 |
(3)关于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关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 |
(2)关于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 |
(3)关于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对外贸易 |
2.1.2 对外贸易发展 |
2.1.3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
2.1.4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内生增长理论 |
2.2.3 外贸转型升级理论 |
2.2.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三章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现状 |
3.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1949-1978) |
3.1.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1979-1991) |
3.1.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1992-至今) |
3.2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成果 |
3.2.1 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
3.2.2 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
3.2.3 对外贸易竞争力有所提升 |
3.2.4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贡献显着 |
3.2.5 对外贸易节能环保效益逐步显现 |
3.3 新形势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不足 |
3.3.1 出口商品国内生产环节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
3.3.2 外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式落后 |
3.3.3 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局限性明显 |
第四章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综合测评 |
4.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出口生产资源利用方式指标 |
(2)国际市场开拓方式指标 |
(3)国际市场竞争方式指标 |
(4)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指标 |
4.2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1 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4.2.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4.2.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2.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3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测评结果分析 |
4.3.1 总体效果评价 |
4.3.2 分项指标评价 |
(1)出口生产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分析 |
(2)国际市场开拓方式转变分析 |
(3)国际市场竞争方式转变分析 |
(4)外贸增进国民收益方式转变分析 |
4.4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4.4.1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缓慢 |
4.4.2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平稳性不高 |
4.4.3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所处层次偏低 |
4.4.4 外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式转变水平呈下降趋势 |
4.5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存在问题的成因透视 |
4.5.1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首要原因 |
4.5.2 贸易发展理念落后是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重要原因 |
4.5.3 技术创新乏力极大延缓了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 |
4.5.4 多重矛盾交织使得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
第五章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分析 |
5.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的甄选 |
5.1.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的甄选依据 |
(1)国外因素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
(2)国内因素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
5.1.2 影响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选择 |
5.2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2.1 研究方法 |
5.2.2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
(1)数据来源 |
(2)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
5.2.3 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 |
(1)因子分析 |
(2)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 |
第六章 国内外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 |
6.1 主要贸易强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经验 |
6.1.1 美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经验 |
(1)美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2)美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经验 |
6.1.2 德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经验 |
(1)德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2)德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经验 |
6.1.3 日本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经验 |
(1)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2)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经验 |
6.2 国内相关省区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经验 |
6.2.1 广东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经验 |
(1)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2)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经验 |
6.2.2 浙江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经验 |
(1)浙江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2)浙江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经验 |
6.2.3 广西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经验 |
(1)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历程 |
(2)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经验 |
6.3 国内外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经验对新疆的启示 |
6.3.1 要认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是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过程 |
6.3.2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具有趋势性,要掌握其转变方向 |
6.3.3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路径并不唯一,要因地制宜 |
6.3.4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在尊重市场竞争规律同时,要合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
第七章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取向和路径设计 |
7.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取向 |
7.1.1 实现出口增长从过分依靠廉价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要素最优配置驱动转变 |
7.1.2 实现国际市场开拓和份额提高从机械型抢占向主动和主导型占有转变 |
7.1.3 实现外贸由追求数量扩张和高速增长向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 |
7.2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 |
7.2.1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7.2.2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以竞争优势培育为核心 |
7.2.3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以品牌塑造为主线 |
7.2.4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
7.2.5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 |
7.3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设计 |
7.3.1 路径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驱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1)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
(2)以开展产业差异化自主创新推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
7.3.2 路径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1)以进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基础 |
(2)以产业链建设强化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优势 |
7.3.3 路径三:推动企业“走出去”带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1)“走出去”带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选择与路径安排 |
(2)“走出去”带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选择与路径安排 |
7.3.4 路径四: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加速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1)参与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
(2)推进跨省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
第八章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措施 |
8.1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支撑 |
8.1.1 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保障 |
8.1.2 创新科技机构运作模式,以高质量科技产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8.2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 |
8.2.1 改革完善外贸政策,形成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支撑体系 |
8.2.2 加强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配合,凝聚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合力 |
8.3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 |
8.3.1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
8.3.2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商业性金融支持 |
8.4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人才引领 |
8.4.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人才发展支撑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8.4.2 重视人才引进与留用,引聚高层次人才引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10)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Contents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意义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理论溯源 |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论述 |
第二节 西方近现代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对外贸易理论的探索和发展 |
第二章 中国外贸体制演进和发展实践 |
第一节 中国外贸体制转型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发展的成功实践 |
第三节 我国外贸发展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
第一节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要求 |
第二节 践行“互联互通”等战略的迫切需要 |
第三节 继续发挥外贸对经济引擎作用的需要 |
第四节 科学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
第五章 世界贸易强国的外贸发展模式及借鉴 |
第一节 世界贸易强国的主要特征及其衡量指标 |
第二节 日、美世界贸易强国外贸发展模式探究 |
第三节 世界贸易强国发展经验对我国主要启示 |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路探索 |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
第二节 影响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谈美国外贸管理模式的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述冷战后美国实施民主输出战略的手段及其特点[D]. 刘嘉楠. 外交学院, 2020(08)
- [2]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 [3]十三行时期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形象解构 ——基于英国随行记录画的研究[D]. 李思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广州信立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刘玲. 吉林大学, 2020(08)
- [5]格力开拓美国空调市场的策略研究[D]. 陈业斌.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中国海关与企业伙伴关系研究 ——以AEO制度的实施为背景[D]. 焦姣.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跨境零售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机制研究[D]. 卢凯鹏.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D]. 郝璐. 吉林大学, 2017(09)
- [9]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 黄伟新. 石河子大学, 2015(12)
- [10]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D]. 黄安.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