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统考阅读试题分析与阅读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硕[1](2020)在《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文秋芳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首次提出产出导向法(POA)这一概念。从那时起,这一教学理念就逐渐受到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产出导向法致力于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费时低效”等问题,实现课堂高效产出,并使学习成效最大化。这与当代高中生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成绩效果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并对其有效性开展研究。对比传统的精读教学,本研究重点关注产出导向法的促成环节能否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产出导向法中使用的驱动环节对应的是精读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而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对应精读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堂学习重点的环节)。具体研究围绕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展开:(1)相比精读教学,“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相比精读教学,“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决定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笔者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材料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和老师所提供的质性数据,同时对前后测试卷进行量化分析来证明学生的产出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最后,利用SPSS25.0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1班(实验班),采用POA教学法;2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时间为12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对产出导向法的认可度较高。通过试题测试表明实验班成绩更佳,对照班则无明显改变。这进一步说明,与常规的精读教学课相比,产出导向法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万强[2](2020)在《基于图式理论的新HSK五级篇章阅读试题分析及其答题技巧和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新HSK五级真题的篇章阅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套真题的篇章阅读部分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新HSK五级篇章阅读考察的重点与难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HSK五级的成绩。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将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研究的对象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第二章为图式理论与阅读研究简介。详细介绍了图式理论的概念、信息处理方式和类型,并介绍了阅读研究的发展及三种主要的阅读模型。第三章为新HSK五级篇章阅读之题材分析与图式理论在相应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本章首先统计分析了HSK五级篇章阅读的题材分布与归类,然后结合图式理论中的内容图式理论,给教师对考前阅读教学提出具体教学建议;再运用图式与认知策略,给考生在考试时提出相应的答题策略;最后就是考后要去巩固和完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第四章为新HSK五级篇章阅读之体裁分析与图式理论在相应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本章对新HSK五级篇章阅读的语料的体裁作了统计,分析如何帮助留学生建立和激活不同的形式图式,介绍了不同体裁的答题技巧。第五章为新HSK五级篇章阅读之命题题型分布与答题技巧。本章统计了新HSK五级篇章阅读命题题型的分布情况,对不同题型的答题策略给出具体的建议。第六章为结语,归纳本文的观点。
石晓瑜[3](2019)在《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路径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沿用传统填鸭式讲授法,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师过多主导课堂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实现、阅读重语言精读而轻语篇理解、学生缺乏阅读技能训练等问题。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近年高考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一体一核四层四翼”总体要求的提出,对高中英语教师传统的阅读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亟待改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通过图形直观表达人们的思维,使思维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和清晰化。基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旨在探索思维导图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法,选择笔者所任教的两个高一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整体上没有显着区别。研究时间前后跨度约为20个教学周。本实证研究包括前测、思维导图培训、实证研究和数据材料收集四个阶段。在实证研究阶段,学生共有约80课时英语课,阅读课约占32个课时,其中实验班的阅读课堂教学引入思维导图的课时数量占所有阅读课课时量的一半,即16个课时左右。实证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师生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实验法。实验结束后笔者及时收集并整理师生访谈实录、总结问卷调查数据并对比分析前后测成绩。通过研究发现,运用思维导图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帮助。思维导图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框架,也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同时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未来,思维导图可继续运用到英语阅读课堂中。
陈娜[4](2017)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江苏省M中学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必须通过英语阅读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因此,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教师组织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是英语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也是高中英语整体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进行了多年,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在实际的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地域、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有很多问题让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本文通过对一所农村高中进行调查,结合丰富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采用文献分析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深入阐述英语阅读教学内涵及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并对M中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农村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的解读使用、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学实施和课后的反思五个方面细化阅读教学全过程,探索解决该问题新的途径,提出适合农村高中阅读教学策略。文章最后一章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译林版)模块五第二单元为课例,在M中学对改进后的阅读教学策略加以实践。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基于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基础之上,应该从选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才能有效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希望通过该研究引起更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以此改进现有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农村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高中生综合阅读能力。
李芳[5](2017)在《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外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的发展,我国对反拨效应的研究也与日俱增。但主要是针对大规模英语测试,对中考英语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中考阅读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更少。而在中考英语测试中,英语阅读所占分值较大,其反拨作用不容小觑。所以本文旨在研究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本研究应用反拨效应理论,研究对象是常德市240名初三学生和30位初三英语教师,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试卷分析、教案分析、课堂观察等研究工具,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选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选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中考阅读测试有哪些评价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考阅读测试不仅从整体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对教师和学生的目的、态度、方法和资源选择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选择这三方面产生的反拨作用是积极的,而在教学目的这一方面产生的反拨作用是消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反拨作用,而在对学习目的和学习资源选择这两方面的调查中发现,消极反拨作用大于积极反拨作用。在对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评价和建议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对阅读选择的满意度高于摘录要点的满意度。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还讨论了如何正确利用反拨效应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朱婷[6](2016)在《需求分析理论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福建省永安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提出英语阅读对于高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普通农村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只有在教学中尊重高中学生的差异,对他们的英语阅读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设计出更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步骤与策略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目标。为此,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测试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寻农村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需求,设计适合这些学生需求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通过合理的教学实验及相关数据统计与验证,得出的结论如下:1.需求分析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明确了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需求的重点:(1)解决最基本的英语语法应用、词汇和阅读速度问题;(2)课堂训练中也要逐渐渗透阅读理论和技巧的讲解;(3)努力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并深切关注学生的情感。2.需求分析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有效地发现并解决了学生每节课学习的主要问题,也加强了学生互助、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成绩的提高作用明显。因此本研究提出的“需求分析理论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的研究假设成立。3.本研究教学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需求分析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较常规的方式更能发现并满足普通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需求,因此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需求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吴耀武[7](2014)在《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迅猛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同时又掌握一门外语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成为大学的目标追求和责任担当。而大学英语被公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特别是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在我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它在扩大学生学术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检视当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呈现出许多教学“迷失”和低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教师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只照顾到了部分学生(往往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缺乏让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教学担当;教师过于盲从国外语言理论的照搬和方法的套用,纵观我国学者所研究或在课堂实践中使用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几乎都带着舶来品的痕迹,阅读的理论研究与中国大学课堂阅读教学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经常会出现在理论上似乎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运用时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教师并未真正走进学生当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没有考虑到对于中国学生的具体问题是否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或将“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向曲解为完全的“教无定法”,即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没有具体方法可以遵循,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责任完全推卸。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在对全国6所代表性城市的大学生阅读学习现状及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理论积累和教学经验提出了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既是教学实践的尝试性探索,也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师的社会和学术责任担当。本文首先以分层处方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一般原理为切入点,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工作特点,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处方分层教学的内涵、原则及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本文认为,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是教师个人理论素养与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以发展和改进的动态活动。接着,笔者深入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针对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特点、倾向、方法、学习水平、时间投入等问题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在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就每一层上影响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论文研究提出了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实践操作”,并以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片段予以示范。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对分层处方教学效果加以验证。研究选取了两个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水平相当教学班展开了教学实践,经过长达半年的研究,实验表明,进行分层处方教学的班级与对照班相比,其大学英语阅读水平提升的幅度较大,分层处方教学与传统的授课二者呈现出显着性差异。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笔者依据该教学中“分层”方式,按学生阅读水平选取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小组,对三个组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经历、个人体验、学习感悟、成绩对比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来反映该教学在现实操作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层处方教学不同学习水平层的学生感受(收获的效果)不尽相同,“后进生”的学习效果或个人的感受比较明显但成绩提升差异较大,“中等生”的学习效果最为显着,而“优秀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隐性呈现,更多体现在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探索,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能够折射教学的个性、能够避免教学的偏激、能够让学生共同发展、使学生个性充分彰显。所以笔者研究认为:自觉接纳分层处方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建立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进行教学分层与教学诊断、实施针对性教学处方指导学习和加强教学理性反思与自觉实践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师实施分层处方教学的有效路径。
董连忠[8](2014)在《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拨效应,又称反拨作用,通常指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反拨作用的大小与考试的重要性,即考试的社会权重成正比。考试结果有很多用途,而用于促进教学、推动教学改革由来己久。要使测试监控和指导教学,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引发教育教学相关人员,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反应的高风险测试,二是考试设计科学、合理,能真实地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才得以发挥。高考主要有两种职能: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促进中学教学。与其它学科考试一样,高考英语测试在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的选拔考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英语考试制度与命题工作始终在进行着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北京市2002年起开始试行自主命题,2005年自主命题的省(市)扩大到了14个,基本实现了考试重心从单纯考查语言知识向语篇层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转变,尤其是考查了听力、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试行自主命题以来高考英语改革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专家、教师和学生访谈、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探究了高考英语测试给高中英语教与学带来的实际影响及变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对2位测试专家、1位教研员、1位特级教师、281名高中英语教师和1325名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自2002年试行高考英语自主命题以来,在试卷结构、试题内容和难度等方面均进行了改革。首先,增加了听力考试和开放作文,取消了统考卷的“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题;其次,分别在听力和阅读理解考查部分增加了以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主观题型——听力信息填充题和阅读填空题;第三,在试题内容、试题难度上均作了调整。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将考查重点从考查语言知识转变为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完成考试目标所要求的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在保证试卷信度的前提下,高考英语试题改革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使优秀考生脱颖而出。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对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研究还发现,北京市高中英语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北京市高考英语测试改革对教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高考英语口试还未正式纳入英语科考查范围,因而多数学校不开设口语课,忽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的引入,不仅未实现促进考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预期目标,反而使课堂写作教学更为模式化,给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延长备考复习时间,所有学校均存在压缩正常教学学时、删减教材内容的现象。然而,高考英语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也“因校而异”,生源质量较差学校受高考英语测试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以试题训练代替常规教学的现象更为普遍。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研究者对北京市高考英语测试改革提出四点建议:1)增加高考英语口试,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2)减少客观题比例,增加主观题分数权重,提高考试效度;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4)高考英语改革应稳中求变,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十几年来,北京市高考英语自主命题取得了显着成果,给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但也应借鉴其他省(市)多年来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改进现有试卷结构不尽合理、考试题型较为单一、试题难度上下波动等缺陷和不足,进一步促进北京市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叶惠根[9](2014)在《小组活动对初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福建省永安四中初三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英语阅读在中考英语中占据较大比例,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科目成绩的好坏。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三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研究小组活动是否能提升初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中,首先对选题的背景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确定本文写作的切入点。其次,明确了小组活动的主要特征及作用。然后,重点对小组活动对提高初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实验性研究。以福建省永安第四中学初三年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的实验班、对照班。研究工具主要是通过设置调查问卷、阅读测试卷并运用EXCEL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实验班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在提升阅读能力方面的显着性。实验证明,小组活动突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小组活动教学能够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小组活动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测试题型:短文材料题((故事、议论文、科技文)、图表题及任务型阅读;在小组活动中,主要是学生的猜词、归纳、筛选推断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更多的学生乐于、敢于参与英语阅读活动。
陈彩虹[10](2014)在《中考英语阅读试题的内容效度与反拨效应研究 ——以福州中考英语为例》文中提出“反拨效应”通常指语言测试对语言的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的研究已成为语言测试学的焦点。本研究以语言测试模式和反拨效应的相关研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福州英语中考为例来探讨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所产生的反拨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阅读试题的命题基本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读的技能的目标要求,并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这也是研究反拨效应的前提条件。(2)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对阅读教学的反拨效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对教学与学习的态度、内容、方式三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3)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对阅读教学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反拨效应,中考阅读试题所期望的正面反拨效应未能完全如愿实现,其中原因可归结为阅读试题的局限性、教师的素养不足以及中考高风险的特殊性三个方面。(4)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对初中的不同年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拨效应,高年级存在更为明显的应试教学现象,表现为过度重视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略阅读技能的培养等。本研究对考试所期望的正面反拨效应最大化以及负面反拨效应最小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初中英语教师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并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大学英语统考阅读试题分析与阅读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统考阅读试题分析与阅读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代教育背景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
1.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创新之处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产出导向法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 产出导向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教学理念 |
3.1.1 学习中心说 |
3.1.2 学用一体说 |
3.1.3 文化交流说 |
3.1.4 关键能力说 |
3.2 教学假设 |
3.2.1 输出驱动假设 |
3.2.2 输入促成假设 |
3.2.3 选择学习假设 |
3.2.4 以评为学假设 |
3.3 教学流程 |
3.3.1 驱动 |
3.3.2 促成 |
3.3.3 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方法 |
4.2 研究过程 |
4.2.1 实验前期 |
4.2.2 实验中期 |
4.2.3 实验后期 |
4.3 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后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5.2.2 实验后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5.3 英语阅读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5.3.1 实验前阅读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2 实验后阅读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3 实验前后英语阅读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教学启示 |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6.2 产出导向法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6.3 产出导向法研究的局限性 |
6.4 产出导向法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2 后测调查问卷 |
附录3 阅读前测试卷A |
附录4 阅读后测试卷B |
附录5 实验后访谈问答记录 |
附录6 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 |
附录7 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材料内容 |
附录8 课内阅读教学案例材料内容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基于图式理论的新HSK五级篇章阅读试题分析及其答题技巧和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图式理论的发展简介 |
1.2.2 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 |
1.2.3 图式理论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 |
1.2.4 新HSK五级阅读试题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图式理论与阅读研究 |
2.1 图式理论简介 |
2.1.1 图式理论的概念 |
2.1.2 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 |
2.1.3 图式理论的类型 |
2.2 阅读和阅读模式 |
2.2.1 阅读的定义 |
2.2.2 三种阅读模式简介 |
2.3 图式理论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
2.4 与篇章阅读图式相关的阅读策略 |
第三章 新HSK五级篇章阅读部分题材分析与图式理论的相关应用 |
3.1 新HSK五级篇章阅读部分题材分析 |
3.1.1 题型概述 |
3.1.2 语料内容 |
3.1.3 语料特征 |
3.2 图式理论与题材分析的关系 |
3.3 考试前新建与激活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 |
3.3.1 考前新建与激活语言图式 |
3.3.2 考试前新建与激活内容图式 |
3.4 考试过程中运用图式与认知策略 |
3.4.1 运用预测策略 |
3.4.2 运用选择策略 |
3.4.3 运用推断策略 |
3.4.4 运用记忆策略 |
3.5 考后巩固与完善图式 |
3.5.1 考后巩固与完善语言图式 |
3.5.2 考后巩固和完善内容图式 |
第四章 新HSK五级篇章阅读部分体裁分析与图式理论的相关应用 |
4.1 新HSK五级篇章阅读部分体裁分析与统计 |
4.2 考前新建与激活形式图式 |
4.2.1 议论文图式 |
4.2.2 说明文图式 |
4.2.3 记叙文图式 |
4.3 考试过程中运用图式与认知策略 |
4.3.1 议论文阅读 |
4.3.2 说明文阅读 |
4.3.3 记叙文阅读 |
4.4 考后巩固与完善形式图式 |
第五章 新HSK五级篇章阅读部分命题题型分布与答题技巧 |
5.1 命题题型分布统计分析 |
(一)主旨题 |
(二)细节题 |
(三)推理题 |
(四)词汇题 |
5.2 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
5.2.1 主旨题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
5.2.2 细节题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
5.2.3 推理题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
5.2.4 词汇题的阅读技巧与策略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路径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评价 |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四) 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设计与实验过程 |
三、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一) 师生访谈分析 |
(二) 调查问卷分析 |
(三) 前测与后测成绩分析 |
四、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 研究结论与研究启示 |
(二)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重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表 |
附录二: 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引入思维导图后的调查表 |
附录三: 实验前测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四: 实验后测阅读理解试题 |
致谢 |
(4)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江苏省M中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阅读理解能力在整个英语习得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三、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的诉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英语阅读 |
二、英语阅读教学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五节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目的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二、教师访谈分析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
一、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机械化 |
二、阅读教学材料的解读简单化 |
三、阅读教学课的设计理想化 |
四、阅读教学课的实施程序化 |
五、阅读课后的反思概括化 |
第三章 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设计 |
第一节 整合阅读教学材料 |
一、课内阅读材料的“二次开发” |
二、课外阅读材料的“灵活选择” |
第二节 充分解读阅读文本 |
一、解读阅读文本的语言 |
二、解读阅读文本的内容 |
三、解读阅读文本的思维 |
第三节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
一、优化教学目标 |
二、优化问题设计 |
三、优化教学模式 |
第四节 精心实施阅读教学 |
一、加强语言意识的培养 |
二、加强思维意识的培养 |
三、加强策略意识的培养 |
第五节 基于行动进行课后反思 |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
第四章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译林版)模块五为例 |
第一节 教学思路 |
一、从语言、话题、策略三个层面入手 |
二、从文本切入 |
第二节 教学准备 |
一、教学材料的选取 |
二、阅读文本的解读 |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
第三节 教学过程 |
一、文本话题导入 |
二、略读 |
三、精读 |
四、阅读拓展 |
第四节 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致谢 |
(5)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反拨效应理论研究 |
2.2 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
2.2.1 有关口语的实证研究 |
2.2.2 有关听力的实证研究 |
2.2.3 有关写作的实证研究 |
2.2.4 整体上的实证研究 |
3 理论基础 |
3.1 反拨作用的定义 |
3.2 反拨作用的分类 |
3.3 反拨作用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2.1 2014-2016 常德市中考英语试题 |
4.2.2 教师阅读课教案 |
4.2.3 教师 |
4.2.4 学生 |
4.3 研究工具 |
4.3.1 试卷分析 |
4.3.2 教案分析 |
4.3.3 课堂观察 |
4.3.4 问卷调查 |
4.4 研究过程 |
5 结果与讨论 |
5.1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 |
5.1.1 对教学目的的反拨作用 |
5.1.2 对教学方法的反拨作用 |
5.1.3 对教学态度的反拨作用 |
5.1.4 对教学资源选择的反拨作用 |
5.2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反拨作用 |
5.2.1 对学习目的的反拨作用 |
5.2.2 对学习方法的反拨作用 |
5.2.3 对学习态度的反拨作用 |
5.2.4 对学习资源选择的反拨作用 |
5.3 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中考阅读测试的评价与建议 |
5.3.1 教师对当前阅读测试的评价与建议 |
5.3.2 学生对当前阅读测试的评价与建议 |
6 教学启示 |
7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发现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6)需求分析理论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福建省永安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课题来源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目的 |
二、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需求的定义及分类 |
二、需求分析的定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需求分析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需求分析研究综述 |
一、国外的需求分析研究 |
二、国内需求分析研究 |
第三章 教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与方法 |
四、调查量表设计 |
第二节 实验研究步骤 |
一、实验前期步骤 |
二、实验后期步骤 |
第三节 教学实验过程 |
一、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
二、教学实验案例 |
第四章 研究数据分析 |
第一节 前期综合调查分析 |
一、英语入学成绩 |
二、学生阅读需求前期调查分析 |
三、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限时阅读数据分析 |
一、限时阅读前测数据分析 |
二、限时阅读后测数据分析 |
第三节 非限时阅读数据分析 |
一、非限时阅读前测数据对比与分析 |
二、非限时阅读后测数据对比与分析 |
第四节 实验前、后测数据分析 |
一、前测数据分析 |
二、后测数据分析 |
三、前、后测数据对比 |
四、实验数据小结 |
第五节 后期问卷调查分析 |
一、对学习能力差距的调查 |
二、对学习者个人愿望的调查情况 |
三、对学习过程需求的调查 |
四、对外部学习环境需求的调查 |
五、后期问卷调查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关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
1.1.2 基于现实大学英语教学误区及低效危机考察的启示 |
1.1.3 研究分层处方教学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需要 |
1.1.4 研究分层处方教学是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创新的需要 |
1.1.5 来源于论文研究者个人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思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3.1 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
1.3.3 关于处方教学的研究 |
1.4 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
1.5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
1.5.1 研究样本的选择 |
1.5.2 研究资料的收集 |
1.5.3 研究成果的呈现 |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6.1 研究的创新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理论依据 |
2.1 分层处方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分层教学的概念 |
2.1.2 分层处方教学的概念 |
2.2 分层处方教学的理论依据 |
2.2.1 有效教学理论 |
2.2.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2.4 差异性教学理论 |
2.3 分层处方教学内涵阐释 |
2.4 分层处方教学基本原则 |
2.4.1 因材施教原则 |
2.4.2 个体差异原则 |
2.4.3 教学适切原则 |
2.4.4 发展激励原则 |
2.4.5 动态渐进原则 |
2.5 分层处方教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
2.5.1 分层处方教学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
2.5.2 分层处方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
第3章 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现状调查及分层处方教学设计 |
3.1 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现状调查 |
3.1.1 研究问题提出 |
3.1.2 研究方法选择 |
3.1.3 研究对象抽样 |
3.1.4 研究结果分析 |
3.1.5 研究分析讨论 |
3.2 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设计 |
3.2.1 “后进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处方 |
3.2.2 “中等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处方 |
3.2.3 “优秀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处方 |
3.3 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课案 |
3.3.1 课堂教学背景介绍 |
3.3.2 教学课案具体做法 |
第4章 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实证研究 |
4.1 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实验研究 |
4.1.1 实验设计方案 |
4.1.2 实验操作过程 |
4.2 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个案研究 |
4.2.0 个案研究概述 |
4.2.1 个案研究结果 |
4.2.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章 有效实施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
5.1 合理运用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价值 |
5.1.1 分层处方教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
5.1.2 运用分层处方教学能够折射教学的个性 |
5.1.3 运用分层处方教学能够避免教学的偏激 |
5.1.4 运用分层处方教学能够让学生共同发展 |
5.1.5 运用分层处方教学使学生个性充分彰显 |
5.2 有效实施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
5.2.1 自觉接纳分层处方教学的理念 |
5.2.2 积极建立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
5.2.3 努力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
5.2.4 合理进行教学分层与教学诊断 |
5.2.5 实施针对性教学处方指导学习 |
5.2.6 加强教学理性反思与自觉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要回顾 |
1.1.2 高考英语的发展变化 |
1.1.3 北京市高考英语题型变化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 |
2.1 有关语言测试与教学的关系研究 |
2.2 反拨作用的起源——语言测试 |
2.2.1 语言测试 |
2.2.2 信度与效度 |
2.3 反拨作用研究 |
2.3.1 反拨作用的界定 |
2.3.2 反拨作用的维度 |
2.4 反拨作用研究的内容、模式和机制 |
2.4.1 Alderson和Wall的反拨作用假说 |
2.4.2 Hughes的反拨作用研究机制 |
2.4.3 Bailey的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
2.4.4 Green的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
2.5 高考英语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
2.6 小结 第三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
3.1 有关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 |
3.1.1 国外重要语言测试反拨作用实证研究 |
3.1.2 国内重要语言测试反拨作用实证研究 |
3.2 国内外反拨作用研究主要发现 |
3.3 有关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回顾 |
3.4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研究设计 |
4.3 研究对象 |
4.3.1 高考英语专家 |
4.3.2 高中英语教师 |
4.3.3 学生 |
4.4 研究工具 |
4.4.1 访谈 |
4.4.2 课堂观察 |
4.4.3 问卷调查 |
4.5 小结 第五章 高考英语改革评价 |
5.1 有关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的原因及目的 |
5.2 有关北京市高考英语试题效度评价 |
5.3 展望未来:高考英语改革 |
5.4 小结 第六章 高中英语教学情况 |
6.1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高中英语教学 |
6.1.1 教学大纲 |
6.1.2 课程标准 |
6.1.3 高中英语课程 |
6.1.4 高中英语教材 |
6.2 课堂教学分析与讨论 |
6.2.1 课程描述 |
6.2.2 课堂教学分析 |
6.3 小结 第七章 师生对英语教学和高考的认知与态度 |
7.1 学生和教师情况 |
7.2 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分析 |
7.2.1 学生和教师与外教交谈情况 |
7.2.2 学生和教师对语言技能的认知情况 |
7.2.3 高中英语教材使用与练习完成情况 |
7.2.4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课外学习情况 |
7.2.5 语言技能训练情况 |
7.2.6 模拟考试情况 |
7.3 师生对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及备考的观点/态度 |
7.4 高三复习及备考情况 |
7.5 师生对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建议 |
7.5.1 教师的建议 |
7.5.2 学生的建议 |
7.6 小结 第八章 综合分析与讨论 |
8.1 课堂观察与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8.1.1 听力教学 |
8.1.2 口语教学 |
8.1.3 阅读教学 |
8.1.4 写作教学 |
8.1.5 语法和语言知识教学 |
8.1.6 课堂目的语的使用 |
8.2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
9.1 关于北京市高考英语试行自主命题的预期目的 |
9.2 关于北京市高考英语改革措施及其反拨效应 |
9.3 关于北京市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各年级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其特点 |
9.4 关于如何发挥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积极反拨作用的建议 |
9.5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9.6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专家访谈 附录4:教研员访谈 附录5:阅读课(高一) 附录6:阅读课(高二) 附录7:写作课(高三) |
(9)小组活动对初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福建省永安四中初三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本论题提出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小组活动 |
二、 阅读能力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 合作学习理论 |
三、 阅读理解的模式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小组活动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实验目的和假设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第四节 实验设计与步骤 |
一、 实验步骤 |
二、 实验研究过程 |
第五节 数据收集和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一节 阅读试题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研究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验前阅读理解测试题 |
附录2 实验后阅读理解测试题 |
附录3 实验后调查问卷内容 |
附录4 实验研究案例教学内容 |
致谢 |
(10)中考英语阅读试题的内容效度与反拨效应研究 ——以福州中考英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 |
第二节 关于反拨效应的研究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福州市中考英语阅读试题的内容效度 |
第二节 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反拨效应的情况 |
第三节 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反拨效应的表现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启示与建议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 |
附录1 有关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反拨效应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2 有关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反拨效应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大学英语统考阅读试题分析与阅读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D]. 张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2]基于图式理论的新HSK五级篇章阅读试题分析及其答题技巧和教学建议[D]. 万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路径研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实证分析[D]. 石晓瑜. 厦门大学, 2019(08)
- [4]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江苏省M中学的调查[D]. 陈娜. 江苏大学, 2017(05)
- [5]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李芳. 重庆师范大学, 2017(01)
- [6]需求分析理论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福建省永安市某中学为例[D]. 朱婷.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6)
- [7]大学英语阅读分层处方教学研究[D]. 吴耀武.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5)
- [8]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董连忠.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1)
- [9]小组活动对初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福建省永安四中初三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D]. 叶惠根. 闽南师范大学, 2014(04)
- [10]中考英语阅读试题的内容效度与反拨效应研究 ——以福州中考英语为例[D]. 陈彩虹.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