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为什么不会被消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1](2017)在《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求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换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主张开展探究式教学。这些措施,不仅和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相符,也满足了现阶段国内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第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2001年9月正式启动。相关文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普通高中生物课标准(实验稿)》都着重强调了探究的重要性,教育部专家更是将“科学探究”拟定为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之一。探究式教学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是一种旨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式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问题的提出,这是目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探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论,以及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的研究现状;二是,依据课标及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从优质课大赛生物学科获奖作品和生物学相关期刊中选取探究式教学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提出问题的环节进行案例分析;三是,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和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出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并根据探究活动的特点运用该教学策略,研制了四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着重对提出问题环节的教学情境进行了设计;最后,选取海州高级中学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将上述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应用于实践,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教育实验,用《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测试卷》来检测在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环节本策略和教学设计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用。研究结果如下:总结出了探究式教学及其提出问题环节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形成了文献综述;从教学目标的表述、探究内容的选择、情境创设的资源开发和有效性,还有提问的主体这几个方面,总结出了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环节的现状;从选取和设计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合理正确的反馈这四个方向,研制了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编写了模型建构、资料分析、生命科学史和实验设计这四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分析实验研究前后测结果的数据,发现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显着提高,而且提出第一、二层次水平的问题数量减少,提出第四层次水平的问题数量显着增多(P<0.05)。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本教学策略在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施用本策略后,学生提出深表征问题的数量显着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水平显着提高。这将在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环节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王鲜忠,张家骅[2](2007)在《利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家畜生理学教学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家畜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哲学基本原理进行教学的优势。
秀英[3](2007)在《胃为什么不能自己消化自己?》文中研究指明昨天健康教育课上,教师告诉我们,我们每天吃的东西都是被胃液消化掉了。晚上,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我的胃也被胃液消化掉了。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的枕头被口水浸湿了一片。我真担心梦里的情景会变成真的!爸爸却笑着对我说:"我们胃液是不会把它自己消化掉的。"我赶紧去查十万个为什么,从中我找到了答案——胃液是一种强腐蚀性液体,能把人吃进的各种食物腐蚀消化,但
冯帅南[4](2007)在《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文中认为我们知道,胃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其浓度足可以把金属锌溶化掉。既然胃的消化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身呢?
德胜[5](2004)在《胃为什么不消化自己?》文中认为 早在18世纪之前,有人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胃液既然能消化各种肉类,为什么不消化自己呢?"为了解释这个不解之谜,许多生理学家对胃的消化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活的人体是不能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的,因而当时还无法弄清这个问题。 1822年,有个名叫森托的士兵,因为不慎枪支走火,肋下被打出个大窟窿。美国密执安州的外科医生鲍蒙特为他做了极为出色的手术,使九死一生的森托
龙文静[6](2004)在《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其在科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概念呢?本文试通过科学概念的学习机制,以学习环境的要素为主要依据,分析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力图正确处理科学概念学习中教与学的关系,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框架 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科学概念的教育意义和科学概念的学习机制。通过分析科学概念的转变的条件和因素表明创设学习环境的必要性。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通过分析传统的学习环境的弊端,详述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和产生的背景、特征,由此引出探究性学习环境的特征,从而说明探究性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 第三章是理论研究,围绕学习环境的五个要素,从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资源,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创设真实性和多样化的任务情境、提供丰富的认知工具、让学生成为任务管理者的主体等四个方面探讨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第四章是实践研究,通过国外的一个案例和我国的一个的案例,具体分析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要素,说明探究性学习环境对学生澄清、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的有效性。 最后的结语是对全文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得出研究结论,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新要求。
李浩[7](2003)在《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正成为一种基于“学习是知识的建构”隐喻,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并成为当前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主流。本文主要是对基于该理论的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希望成文后能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切实的帮助。 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提出的背景、几个主要名词的界定、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发展轨迹、和建构主义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情境认识与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外最为成熟而且被普遍接受的两种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和认知学徒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情况。第三部分对生物情境教学模式作了深入全面地探讨,重点阐述了该模式的特征及实施程序。第四和第五两部分主要从学科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各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合作学习策略和反思策略,这些策略都将为该教学模式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案例。论文的第六部分是评价部分,首先阐明了评价原则,然后介绍了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以供实际教学中运用。第七部分是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了探索该模式的作用及可行性,本人运用了等组对照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一年的实践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的。最后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推广实施生物情境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裴新宁[8](2003)在《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如何在新型的学习文化中,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化学学习与科学素养的发展是当今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议题。对此,笔者选择的研究视角是: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意为聚焦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基于当今关于人类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以及教育系统发展的新观点,以化学科学为依托,突出学习者的整体和谐发展,将培养学习者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作为贯穿化学教学的核心要素,来设计化学教学过程。 全文分作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个研究的学科背景。笔者分析了当今化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概括出六个主题:化学在跨越边界中发展;理解化学是培养科学家和公民科学素养的需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与探究的基本方式;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意义与价值;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程与教学;化学教师在设计与研究中成长。这些主题也是我国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着手点。笔者指出,在化学课程及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整个科学中的地位和跟其他科学之间的本质联系,突出化学实验作为理解化学的基本方式的重要性,要彻底改变以往只把化学实验当作工具而经常将其取而代之的状况,在化学教育中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学习者的化学学习,同时,化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教学设计者和学习者。笔者对国内外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状况的调研发现:如果缺乏了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化学教师往往就会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希望那些并不熟知其所身处的文化与境及其所面对的具有独特个性学生的课程开发者为其开处方。本部分研究确定了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释读,厘清了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设计领域中混淆的概念:教育技术、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的模式与由来、教学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撑,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研究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呈现了一幅清晰的技术背景,尤其是对历史上教学设计理论的反思,使笔者对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有了一个警醒和慎重的态度。 第三部分,研究了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观等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意在确立笔者对教学设计的看法,指出本文的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教学问题解决,意在提供设计的知识库、策略包和实践案例。在本部分中笔者运用了叙事法,讲述了一名专家化学教师思考与设计教学的故事,并通过跟流行于化学教师培训领域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比较,找到了教师设计教学跟专业人员教授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实现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必须让教师成为设计者,并指出专业人员要为化学教师成为设计者提供支撑,概括出教师作为设计者的,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的“对话、辩证、发展”的互动式教学设计的特征。 第四部分对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做了探讨。当代学习研究的重要成果如建构主义和与境性说,以及科学教育中的人本建构主张对研究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方面,化学教学要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在问题的真实情境脉络中支撑个体对化学意义的建构,评价学习者的科学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习中的协商与互助,让所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协商与互动中实现集体知识的增长和协作文化的弘扬,因此有必要创建学习者共同体。在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中,不可忘记化学科学的本质,必须注意追求科学理解不可放弃批判;关注语言的协商,不可忽视经验世界;关注活动设计不可忽视目标。在探讨了学习理论基础之后,笔者尝试研究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即实现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必须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系统。笔者根据系统要素运行状态中表现出的整体涌现性的功能区分出了由学习者准备、动力、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媒体传输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化学教学系统的运行结构,并对这样一种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根据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系统的特点以及学习理论的启示,笔者提出了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五部分是实践研究。笔者对前面各部分提出的观点进行了融合,详细探讨了实现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的一种途径:化学教学中的学习者共同体,提出了化学教学中学习者共同体设计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含十个要素:目标、任务/主题、学习活动、角色分工、中心/边缘和身份认同、资源、话语/对话、知识、产品/过程、评价,并给出了关于各个要素的说明;然后通过四个案例,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学习者共同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包括“问题、目标、工具/资源和脚手架”四个要素在内的基于问题设计面向学习者化学学习环境的框架,并对其中运用“主题型学习知识分类”设计共同体学习的知识,以及教师设计脚手架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对学习者共同体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八条建议。 第六部分对全文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新
卢青[9](2001)在《你知道自己的奇异之处吗?》文中研究指明人体的大脑、心脏、血液、肺等是我们所熟悉的器官。但你知道它的奇异之处吗?从医学研究成果中例举几个人体生理方面的有趣数字,就不能不让你感到惊奇!
蔡建法[10](1992)在《“动物的新陈代谢”的教学》文中认为 高中生物课本中“动物的新陈代谢”这节内容,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动物(包括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和排泄等系统的结构和生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接触,所不同的是这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从细胞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综合地加以阐述。为使学生形成新鲜感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我把这节的教学过程设计为“自学探究-重点讲授综合训练总结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物质代谢”,这一小节为例说明大体教学过程。
二、胃为什么不会被消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为什么不会被消化?(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实验研究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探究 |
2.1.2 探究式教学 |
2.1.3 问题 |
2.1.4 提出提问 |
2.2 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发展 |
2.2.1 国外探究式教学的发展 |
2.2.2 国内探究式教学的发展 |
2.2.3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改革实施进程 |
2.3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认知学习理论 |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4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
2.4.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
2.4.2 探究式教学的环节 |
2.4.3 探究式教学的类型 |
2.5 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的研究现状 |
2.5.1 问题的分类 |
2.5.2 学生提问的功能 |
2.5.3 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思维障碍 |
2.5.4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 |
2.5.5 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因素 |
2.5.6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
第3章 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的案例分析 |
3.1 教学目标的表述 |
3.2 探究内容的选择 |
3.3 情境创设的资源开发 |
3.4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
3.5 提问的主体 |
3.6 案例分析总结 |
第4章 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
4.1 选取和设计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 |
4.1.1 探究内容的选择 |
4.1.2 探究内容的选择途径 |
4.2 创设问题情境 |
4.2.1 通过联系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
4.2.2 通过生物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
4.2.3 利用跨学科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
4.2.4 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
4.2.5 通过新颖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 |
4.2.6 遵循一定的原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
4.3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
4.3.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4.3.2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
4.4 合理正确的反馈 |
第5章 基于“提出问题”教学策略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 |
5.1 模型建构类 |
5.2 资料分析类 |
5.3 生命科学史类 |
5.4 实验设计类 |
第6章 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环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对象 |
6.3 研究假设 |
6.4 研究工具 |
6.4.1 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测试卷 |
6.4.2 测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
6.4.3 评分细则 |
6.5 研究过程 |
6.6 结果与分析 |
6.6.1 对照班和实验班提出问题能力的前测没有显着差异 |
6.6.2 后测实验班提出问题能力显着高于对照班 |
6.6.3 后测实验班提出问题数量、提问层次显着提高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其在科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1 、 研究背景 |
2 、 文献综述 |
三、 论文思路与框架 |
第一章 科学概念的学习 |
第一节 科学概念的教育意义 |
第二节 科学概念学习的机制 |
一、 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
二、 概念同化的类型 |
三、 概念的应用 |
四、 认知过程中的错误概念 |
五、 概念的转变 |
第三节 科学概念转变的条件和因素 |
一、 科学概念转变的条件 |
二、 科学概念转变的因素 |
第二章 关于学习环境 |
第一节 学习环境的涵义 |
第二节 传统的学习环境及其弊端 |
第三节 探究性学习环境 |
一、 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
二、 探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
三、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
四、 探究性学习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
第三章 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 |
第一节 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资源 |
第二节 创设真实性和多样化的任务情境 |
第三节 提供丰富的认知工具 |
第四节 让学生成为任务管理者 |
第四章 探究性学习环境下科学概念学习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潮汐作用力”--国外的案例 |
第二节 “探究食物的消化”--我国的案例 |
第三节 两个案例的要素分析 |
结语 研究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概述 |
一、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提出 |
二、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涵义分析 |
三、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
四、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历史发展轨迹 |
五、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部分 国外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
一、 抛锚式教学模式 |
二、 认知学徒制模式 |
第三部分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
一、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涵义 |
二、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目标 |
三、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
四、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四部分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
一、 真实性情境的创设策略 |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
三、 虚拟情境的创设策略 |
第五部分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中合作与反思的策略 |
一、 合作学习的策略 |
二、 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三、 反思的策略 |
第六部分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
一、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评价原则 |
二、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
第七部分 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一、 实验内容 |
二、 实验结果及分析 |
三、 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
四、 案例介绍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本文研究的目标定位 |
三、 全文研究的基本假设 |
四、 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
五、 论文框架图 |
第一部分 今日化学教育 |
一、 今日化学教育的主题 |
二、 对国内外化学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基本考察的结果 |
三、 小结 |
第二部分 释读教学设计的历史沿革:寻找化学教学设计发展的技术背景 |
一、 教育技术 |
二、 媒体与教学媒体 |
三、 教学媒体的变革与教学设计的发展:以美国为例 |
四、 学与教的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 |
五、 小结:结论与再思考 |
第三部分 对教学设计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教师成为设计者是实现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
一、 什么是设计 |
二、 什么是教学设计 |
三、 教学设计:科学还是艺术 |
四、 谁来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 |
五、 小结:结论与一个新问题 |
第四部分 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 本部分讨论的几个理论前提 |
二、 当代重要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设计的启示 |
三、 巴纳锡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 |
四、 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
五、 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六、 小结 |
第五部分 面向学习者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一例:化学教学中的学习者共同体 |
第五部分 (上) |
一、 关于学习者共同体的基本认识 |
二、 创建学习者共同体的意义 |
三、 学习者共同体的适用条件 |
四、 化学教学中学习者共同体设计的理论框架 |
第五部分 (下) |
五、 化学教学中的学习者共同体实践框架:案例 |
六、 关于四个案例中学习者共同体设计要素的分析 |
七、 关于学习者共同体的学习环境的探讨 |
八、 小结:结论和意义 |
第六部分 全文总结:结论与新的开始 |
一、 研究结论 |
二、 寻找新的开始 |
附录 |
附录1. 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调查 |
附录2. “酒与乙醇”研究的前期调查 |
附录3. “酒与乙醇”研究实践后效果调查 |
附录4. “酒与司机” |
附录5. 小品:酒后驾车 |
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后记 |
四、胃为什么不会被消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环节的实践探索[D]. 李月.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6)
- [2]利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家畜生理学教学效果[J]. 王鲜忠,张家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8)
- [3]胃为什么不能自己消化自己?[J]. 秀英. 家教世界, 2007(06)
- [4]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J]. 冯帅南. 家庭医药, 2007(05)
- [5]胃为什么不消化自己?[J]. 德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04(06)
- [6]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其在科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D]. 龙文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7]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 李浩.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2)
- [8]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 裴新宁.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3)
- [9]你知道自己的奇异之处吗?[J]. 卢青. 科学与文化, 2001(05)
- [10]“动物的新陈代谢”的教学[J]. 蔡建法. 生物学通报, 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