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文献综述)

韦雪妮,黄吉,杨忠慧[1](2021)在《非甾体抗炎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期刊中关于非甾体抗炎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文献,并对服药情况、临床特点、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病例23例,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8种,连续用药> 1周(10例),超剂量(2例)。男女比为1.55∶1。不同年龄段患者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等。患者经治疗后PLT显着上升,有显着性差异(P <0.05)。病死率8.70%。结论 NSAIDs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死率较高。应加强宣传教育,重在预防,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许璟璐,寿黎红,殷平[2](2021)在《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进行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危险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59例为病例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5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年龄、自然流产史、生育史、孕前体质指数、孕期补充叶酸情况、其他妊娠合并症及规律孕期检查情况)和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差异,分析以上各指标是否为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自然流产史(38例、22例)、生育史(34例、20例)及其他妊娠合并症(31例、17例)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59、4.372及4.809,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补充叶酸情况及规律孕期检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PLT、MPV、PDW、P-LCR、PT、APTT、TT及Fbg水平[病例组(10.65±3.10)109个/L、(14.18±4.21)fl、(18.39±3.74)%、(0.67±0.15)%、(10.23±0.81)s、(33.95±5.83)s、(21.36±2.80)s及(4.82±1.54)g/L,对照组(68.76±15.82)109个/L、(8.53±2.40)fl、(13.95±3.16)%、(0.46±0.09)%、(12.37±0.92)s、(38.19±6.27)s、(17.59±1.94)s及(3.04±0.95)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83、14.701、11.435、15.138、22.014、6.245、13.955及12.40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史、PLT、MPV、PDW、P-LCR、APTT、TT及Fbg是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与自然流产史、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发病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并加强围生期监护,以获取良好的母婴预后。

赖艳丽,欧阳桂芳,徐科君[3](2021)在《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分娩的2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的诊疗情况,根据入院时血小板水平分成A组[75例,血小板计数(PLT)在20×109/L和以下]、B组[92例,PLT在(20~50)×109/L]及C组(33例,PLT在50×109/L和以上),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分析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Ⅷ活性(FⅧ:C)、纤维蛋白原(FIB)、IgA、IgM及IgG等临床指标,比较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出血症状、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孕妇结局及围生儿结局,分析影响孕妇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组孕妇PLT、PCT、P-LCR及aPTT水平随着血小板减少而下降,但3组孕妇P-LCR、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孕妇MPV、PDW、PT、FⅧ:C、FIB、IgA、IgM及IgG水平随血小板减少而上升,但3组孕妇PT、FIB及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PLT、PCT、MPV、PDW、FⅧ:C、IgA及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PDW、PLT、P-LCR、MPV、aPTT、FⅧ:C及FIB是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妊娠结局无显着影响,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急剧减少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孕妇贫血发生率,因此应加强并完善对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分娩期管理,控制病情,减少产后出血,实现良好妊娠结局。

陈耀国[4](2021)在《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归纳分析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评价成人ITP患者红外热像特点(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水平与平均温度)与正常人红外热成像图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旨在为成人ITP病情评估和指导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中医药诊治ITP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ITP患者,采集所有样本的临床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资料,分析成人IT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2.应用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IR—2000A型红外热成像仪对ITP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然后使用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信息处理,最后统计分析非均一性水平、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以及各中医证候之间红外热像图的差异性。结果1.一般情况: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TP组患者共45例(其中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A组,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B组),正常对照45例。ITP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40.44±14.49岁,平均病程为24.07±20.94个月,中位数18.00个月。新诊断ITP患者为5例,持续性ITP患者为5例,慢性ITP患者为27例,重症ITP患者为2例,难治性ITP患者6例。血小板计数最高者为86×109/L,最低者为5×109/L,平均数为44.40×109/L,中位数为42.00×109/L。出血倾向评分0、1、2、3、4、5的患者分别为20、17、6、2、0、0例。出血事件共计25次,其中皮肤出血18次(72%),黏膜出血共7次(28%),无深部器官出血(无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致命性出血)。本研究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倾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1)。2.中医证候:单一证候共计13例,占总病例数28.9%,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与瘀血内阻证占比相同);两证结合共计29例,占总病例数64.44%,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三证结合为1例,占总病例数6.67%,为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单证频次:单证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气不摄血证(34次,75.56%),其它依次为瘀血内阻证(24次,53.33%)、阴虚火旺(16次,35.56%)、血热妄行证(6次,13.33%)。脏腑辨证:脾病证候出现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病证候、肺病证候、心病证候、肾病证候,各脏腑证型频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病证候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脏腑辨证证候(x2=51.667,P<0.01)。3.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非均一性水平: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10个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性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即ITP组较正常对照组的红外热成像图均一性差。ITP A组在9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双手掌、下肢近端、下肢远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大于ITPB组。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上焦>中焦>下焦,ITP组目标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中焦>上焦>下焦(P<0.05)。ITP组3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在上焦、中焦、下焦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与出血倾向评分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比较分析ITP组各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血热妄行证非均一性水平最高,在其中5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手掌、下肢远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非均一性水平最小,在其中3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有2个区域(下肢近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候水平最大(P>0.05),气不摄血证有3个区域(额头、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型水平最小(P>0.05),阴虚火旺证有1个区域(下肢远端)的非均一性水平最小(P>0.05)。比较分析ITP组各脏腑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肝病证候的ITP患者非均一性水平均较其他脏腑证候高,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手掌)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病证候在下肢近端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与肝病证候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病证候在7个区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病证候在手掌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P<0.05);肺病证候在上肢近端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升高(P<0.05);肾病证候在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P<0.05)。4.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7个目标区域内(躯干、上焦、中焦、上肢近端、上肢远端、手掌、下肢远端)较正常对照组的非均一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A组与ITPB组各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平均温度排序为:下焦>中焦>上焦;ITP组为: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各中医证候、脏腑证候的平均温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火热、气虚和瘀血是成人ITP患者的三个重要病理因素,脾的脏腑功能失常是ITP的关键中医病机。2.成人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中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或许能成为ITP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评价工具之一。

杨剑锋[5](2021)在《运用KIT及焦虑量表探究情志因素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临床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出血。由于目前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对于ITP的西医治疗是有限的,ITP患儿及父母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分值普遍较低。临床中发现ITP患儿父母对于ITP的担心及焦虑情感较国外报道更甚,并发现具备焦虑情绪的患儿通常治疗效果欠理想。故提出猜想:焦虑情绪会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同时患儿及父母的焦虑情绪具备潜在联系可能,父母焦虑情绪会影响患儿情绪,间接影响患儿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以情志因素为切入点,观察情志因素对ITP患儿疾病的影响,关注慢性ITP患儿及父母的HRQoL分值及焦虑情况,观察各影响因素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对于ITP症状描述、治疗疗效的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于东直门医院儿科就诊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共31例以及临床观察ITP患儿(无药物治疗)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中药(扶正解毒方)治疗的ITP患儿为实验组,临床观察组为对照组,采用ITP儿童生活质量量表(The Kid’s ITP Tools,KIT)、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儿及父母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是否具有焦虑情绪。记录所有参与调查ITP患儿人口学相关数据、KIT量表(儿童卷)、SCARED量表、中医证候记录表结果,记录所有参与调查ITP患儿父母KIT量表(成人卷)、汉密顿焦虑量表结果。入组患儿年龄满足≥7岁均应由患儿本人填写,如患儿对量表内容有疑惑,须直接询问调查人员,父母不可以参与填写;<7岁患儿如不能自行填写可由代理人进行填写;父母问卷由父母自行填写。通过对记录量表做出现相关性分析,探究ITP患儿及家长是否存在焦虑情况,焦虑情绪程度是否与ITP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探究患儿父母焦虑情绪是否与患儿情绪具有相关性。结果:1.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治疗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患儿PLT数值范畴各亚组分组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中医治疗组患儿的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t检验对父母和患儿的KIT生活质量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具有显着差异性(P值<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将父母的KIT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与患儿的KIT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二者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治疗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分组后,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患儿PLT数值范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PLT数值3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数值30×109/L~8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数值80×109/L~10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治疗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分组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患儿PLT数值范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PLT数值30×109/L亚组、30×109/L~80×109/L亚组、80×109/L~10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家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SCARED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患儿PLT数值范畴各亚组分组后,通过t检验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SCARED量表积分按照患儿治疗时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其中治疗1-3年亚组中的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SCARED量表积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HAMA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分组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HAMA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患儿PLT数值范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其中PLT数值30×109/L以下亚组中,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家长HAMA量表积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积分、患儿KIT生活质量得分、心理焦虑得分上进行组间比较,得出ITP症状量表积分与儿童SCARED量表焦虑得分相关性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1.ITP患儿的症状表现轻重、生活质量高低、焦虑程度与患儿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年龄、PLT数值无关,存在其他因素对患儿具有影响效应;ITP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高低、焦虑程度与患儿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年龄、PLT数值无关。2.父母与儿童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差异,父母生活质量更差,母亲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值较父亲更低。儿童KIT生活质量得分与父母KIT生活质量得分、ITP症状量表积分、紫癜项积分、出血项积分、PLT数值均无明显关联性。3.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以下时,服用中药治疗组患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无治疗的患儿,但当患儿血小板计数属于80×109/L~100×109/L范围时,无药物治疗患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中药治疗患儿。4.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以下时,服用中药治疗组患儿的家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无药物治疗的患儿家长生活质量;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100×109/L范围时,无药物治疗患儿的家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中药治疗患儿的家长生活质量。5.就诊1-3年的ITP患儿中,中医治疗组儿童SCARED量表焦虑得分与临床观察组具有显着差异,中医治疗组患儿焦虑程度明显低于临床观察组。6.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以下时,中医治疗组患儿的家长焦虑程度显着低于无药物治疗患儿的家长。7.ITP的PLT数值与儿童的焦虑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患儿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PLT数值。

王芳[6](2021)在《益元生血方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本项临床研究,评估益元生血方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而为益元生血方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2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血液科住院与门诊治疗、符合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式,将62例气不摄血型IT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入试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研究期间,予试验组患者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益元生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以2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8周),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总有效率、激素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及体力状况等指标来评价益元生血方治疗ITP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来评估益元生血方的安全性。本研究所统计的数据均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若计算结果出现P>0.05则说明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此次研究入组的62例气不摄血型ITP患者,研究过程中总共脱落了3例,对照组占2例,试验组占1例,最终共有59例患者完成了此项临床研究并进入医学统计,其中对照组最终有30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最终有29例患者完成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临床总有效率在治疗8周结束时,将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66%)与对照组患者(83.33%)进行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血小板计数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对比,试验组、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都明显上升(P<0.05),且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的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时,与治疗2周时的血小板计数对比,试验组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则有所下降(P<0.05),且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程度与试验组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8周时,与治疗4周时的血小板计数对比,试验组的血小板计数无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则下降显着(P<0.05),且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程度明显比试验组高(P<0.05)。(3)激素副反应治疗完成时,试验组患者的激素副反应发生率为24.14%,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56.66%,对比得出试验组的激素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4)卡氏体力状况治疗8周时的评分结果与治疗前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得到改善(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8周时研究完成,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较中医证候相关积分,治疗8周时,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主、次症积分都低于治疗前(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出血、自汗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别(P>0.05),而试验组紫斑、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食少、便溏、气短等症状的积分皆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8周时的总积分情况如下,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各出现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对症治疗后已恢复正常。余患者肝、肾功能均波动于正常值范围水平内,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或事件、并发症。结论:(1)益元生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气不摄血型的ITP患者,与单纯使用激素治疗比较,既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又可降低患者的激素副反应。(2)益元生血方能够较好地辅助醋酸泼尼松片维持血小板的计数,且远期疗效更好,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益元生血方在防治气不摄血型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不良事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吴娟丽[7](2020)在《外感寒热对不同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外感风寒、风热对不同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且年龄分布在1-80岁之间的门诊及住院的气虚证型、阴虚证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及临床特征和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7例ITP患者,其中男性63例占比42.9%,女性84例,占比57.1%;处在慢性期114例,占比77.6%,持续期和新发患者分别占13例和20例,分布占比8.8%和13.6%;气虚证患者78例,占比53.1%,阴虚证患者69例,占比46.9%;无外感ITP患者73例,占比49.7%,外感ITP患者74例,占比50.3%,其中外感风寒证患者38例,占比25.9%,外感风热证患者36例,占比24.5%。2.气虚证、阴虚证中外感与无外感ITP患者血免疫指标比较,CD3+、CD4+、CD8+、CD4+/CD8+表达均具差异(P<0.05),淋巴细胞亚群CD3+(%)在无外感组表达大于外感组,CD4+(%)在无外感组表达大于外感组,CD8+(%)在外感组表达大于无外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未外感组表达大于外感组。3.外感风寒阴虚证ITP患者和外感风热阴虚证ITP患者比较,CD3+、CD8+表达和B淋巴细胞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表达两种证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各组间血小板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次研究病例中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与国内相关文献描述基本一致。2.外感风寒、风热对对气虚证、阴虚证ITP患者血小板计数有影响但与无外感ITP患者血小板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外感风寒、风热对气虚证、阴虚证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均有影响。

金莹[8](2020)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董沙沙,赵永琴[9](2019)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采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2例)开展常规治疗,实验组(n=32例)开展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比对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93.75%)对比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 7,P=0.038 8<0.05);干预后实验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白细胞计数(7.22±0.22)×109/L、血红蛋白计数(122.51±0.31) g/L、血小板计数(88.5±3.21)×109/L对比对照组[(8.32±0.25)×109/L、(118.54±0.21) g/L、(66.54±2.9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计算值(12.50%vs 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 0,P=0.200 1>0.05)。结论将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用于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具有显着作用。

杨立芳[10](2019)在《清热安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清热安血汤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试验前通过SPSS软件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齐同可比性。入组后治疗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清热安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两组均连续观察一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来判定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其中4例因未按规定服用药物、脱离连续等原因未完成观察试验,最终共纳入64例患者进行医学统计,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更好的提高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症候方面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显效13例,良效13例,有进步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4例,良效18例,有进步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4.在疗效观察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清热安血汤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血热妄行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的对照组,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醋酸泼尼松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1)非甾体抗炎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服药情况
    2.2 临床特点
        2.2.1 临床表现
        2.2.2 实验室检查
        2.2.3 骨髓检查
    2.3 诊治经过及诊治预后
3 讨论

(2)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孕妇临床指标比较
    2.2 3组孕妇产后出血、产后2 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比较
    2.3 3组孕妇和围生儿结局比较
    2.4 影响孕妇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5 影响孕妇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1 ITP的中医研究进展
        2 ITP的西医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概况
        1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
        4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资料来源
        2 ITP病例选择标准
        3 正常对照选择标准
    二、ITP患者病例资料收集
        1 中医辨证标准
        2 脏腑辨证标准
        3 西医分期标准
        4 出血倾向评分标准
    三、研究方案
        1 临床病例资料收集
        2 实验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统计
        2 中医证候统计
        3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五、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出血评分系统与出血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分析
        3 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4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六、结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医临床调查量表
附录2 受试者一般情况量表
附录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倾向评分系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运用KIT及焦虑量表探究情志因素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西医综述
        1. ITP研究进展
        2. 儿童ITP与心理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二、中医综述
        1. 中医对于ITP的认识
        2. 中医对情志的认识
        3. 情志与ITP的关系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 结果
        2. 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KIT积分量表
    附录二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
    附录三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四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益元生血方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入组的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病例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化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激素副反应判定标准~[12]
        2.7 统计学处理
        2.8 技术路线图
    二、结果分析
        1 入组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 疗效观察指标分析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激素副反应比较
        2.4 两组患者中医主、次积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8 两组患者卡氏体力状况评分比较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病例脱落情况及处理
    三、讨论
        1 中医关于紫癜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沿袭
        2 现代医学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机理的研究
        3 益元生血方论述
        4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益元生血方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第二部分 综述 浅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一、中医对紫癜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
    二、西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认识
    三、总结与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外感寒热对不同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步骤和方法
    3.伦理审查
    4.技术路线图
    5.质量控制
    6.统计方法和样本量估算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指标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
3 讨论

(9)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对比
3 讨论

(10)清热安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安全性观测
        1.7 疗效性观测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的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ITP疾病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的认识
        1.3 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2.1 概念的认识
        2.2 发病机制的认识
    3 清热安血汤
        3.1 清热安血汤的组成及服法
        3.2 方解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观察指标选择的体会
研究结论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表格
    1 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2 中医证候积分
    3 ITP出血评分量表
附录B 知情同意书
附录C 病例报告表
综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甾体抗炎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文献分析[J]. 韦雪妮,黄吉,杨忠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7)
  • [2]妊娠合并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J]. 许璟璐,寿黎红,殷平.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8)
  • [3]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妊娠结局及危险因素分析[J]. 赖艳丽,欧阳桂芳,徐科君.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3)
  • [4]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D]. 陈耀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运用KIT及焦虑量表探究情志因素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D]. 杨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益元生血方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D]. 王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外感寒热对不同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D]. 吴娟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研究[J]. 金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2)
  • [9]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J]. 董沙沙,赵永琴. 系统医学, 2019(15)
  • [10]清热安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观察[D]. 杨立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