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周雪梅,于翠红[1](2021)在《合作学习效果元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效果。整体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合作学习对学习者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均有显着提升作用。调节变量分析发现,合作强度和小组规模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主要调节变量,每周大于2课时的合作强度和3~4人的小组规模影响效应值最大。此外,本研究基于各学科的合作学习主要分析结果同样适用于英语学科。
刘伟[2](2020)在《高中英语写作句法教学 ——三维一体纠错法》文中研究指明一般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安排-学生写作-作文提交-教师纠正”的模式。但是,有些学生很少关注老师的书面反馈,他们反复在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这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对英语写作反馈方法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多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的反馈方法,如早期的教师反馈,伴随过程教学法出现的同伴互评,还有随着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关注而兴起的自我评价方式等,或它们中某两种的组合。研究表明每种反馈方式都有其缺陷。然而,结合三种反馈方法的反馈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大学阶段,中学阶段对这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Schmidt(1990)的“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和Craik和Lockhart(1972)的“加工水平理论”(Levels of Processing Theory)理论,对普通高中英语写作的反馈方法进行了准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反馈方法,即三维一体纠错法,采用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并有机地使用它们来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及英语写作句法能力。该教学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市长寿区某中学高中部二年级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其中一个班级被随机指定为控制类别,该班采用一般的教师反馈方式,即“教师安排-学生写作-作文提交-教师纠正”的作文教学模式。从班级中选出35名学生组成对照组,其余学生仍留在原班级。另一个被指定为实验班,该班采用了将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维反馈方法,即三维一体纠错法。从该班选择35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教师,教材和授课时间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两个类别中使用了不同的作文反馈方法。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两次英语写作测试。出于客观和公正考虑,作者和学校的另一位英语老师共同承担了评分任务,评分标准基本参照全国英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数据分析主要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分析,百分比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实验前后的调查问卷、试卷成绩的变化,以及观察分析学生课堂内外表现等方式对两种写作教学法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英语写作基础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而在写作教学实验中,尤其是在实验的中后期,实验组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作文的字数、句型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及作文的可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着的提升,这是一个显着的进步。经过六个教学周的实践,实验班优生、中等生、差生英语写作兴趣和写作能较对照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其中中等生的进步最明显,优生次之,而差生的进步不太明显。(本研究中的优生、中等生和差生的划分是学生在考试中写作的分数和学习态度为依据的,大致高分段的20%为优生,低分段40%为差生,其余为中等生)本次教学实验表明,三维一体纠错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并能切实地促使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本研究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价领域,强化多元评价的理念,为学生互评和自评提供思想基础,加强学生作文评价批改的培训为学生给予技术支持。在教学领域,实验证明,反复修改有助于改善学生作文的内容细节、篇章结构以及逻辑等。三维一体纠错法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写作过程,增强其读者意识,培养其自我反思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他们作文表达的准确性及流利性。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信任学生的能力和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而又不能放弃其领导作用。
陈欣婷[3](2020)在《初级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以中山市Z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走向机会均等的“以生为本”教育应是当下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弊端日益明显,已与“与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渐行渐远。走班制分层教学作为对传统教学制度的变革,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初中阶段是容易形成两极分化、产生学困群体的特殊时期。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走班制分层教学优势实现英语学困生转化,缩小两极分化差距,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成为本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以中山市Z初级中学作为研究主体,以执教的9年级2个B班共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4个月)的英语分层教学实验。通过借鉴前人实践理论和经验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多元智能”等作为主要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探究三个问题:第一,走班制分层教学怎样实施;第二,走班分层教学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如何;第三,走班制分层教学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策略。研究发现,Z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有明显正向的提升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生为本的理念。此外,笔者还就走班分层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建设性策略和教学建议: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分层对待,帮助树立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是前提;注重德育与心理疏导,转变老旧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核心;侧重学习方法指导、开展师徒结对与小组合作是方式;形成家校合力是关键。
赵梓茹[4](2020)在《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共性要求和统一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的现象。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丰富的差异性被提到学科教学面前,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被人们推上了教育的舞台,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课堂的双重制约,我国中小学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发展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分层教学并未发挥出真正的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时间和课堂规划,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度,同时又改变了教学面临“一刀切”“齐步走”“反馈弱”“效率低”的困局,迎合了个性化学习趋势,这与新课改要求下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笔者认为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和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的相关论文和期刊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究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3.探究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法后高中生对于英语写作兴趣的变化以及对于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差异性的感受;4.探究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首先笔者对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五中学高一实验班级共42名学生的写作成绩进行测试以及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于本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其次,为了探究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以及此运用此教学模式进行写作教学是否有效,笔者对实验班级进行了为期17周的实证研究。通过前后测实验,将其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通过17周翻转课堂模式的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后成绩明显进步,从而证明了将翻转课堂运用于高中写作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班十名同学进行访谈,十名学生分别为五名成绩好生及五名成绩差生,发现学生们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写作分层教学可以不同程度增强他们对英语写作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写作的方法,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成绩。
屈丹妮[5](2020)在《中职学校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研究 ——以天水市A中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各大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中职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困难。学校为了稳定的生源只能降低招生门槛,导致大量学困生涌入学校,学校的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基于此,本文选择天水市A中职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学困生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应对的建议。研究表明,影响天水市A中职学校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电子产品的普及、娱乐场所的兴起和不良社会风气等。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转化建议:(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3)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4)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5)家校结合促进家庭教育;(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7)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8)完善教学资源,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9)合理使用手机与网络;(10)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11)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王韦冬[6](2020)在《全纳教育视野下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困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群体,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遭遇由于多种外界及主观因素导致的学习能力相对滞后的问题,包括家庭、社会及个人学习方法与策略等。这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质量提出诸多要求,也带来了诸多难度。但实际上,学困生问题只要得到教师的有效方法引导,寻找造成学困生现状的根因,就能够对症下药,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实现提升。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学生无法适应快速高效的高中生活,无法快速掌握高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长期问题积累下其学业必然出现障碍问题,当老师无法细致入微地发现这些问题时,学生的学习问题就会不断累积,进而影响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本论文基于全纳视野进行研究,以教学公平性原则作为基础,提出以针对性的、具体的方案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的相关对策,并借助全纳教育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学困生转换方法,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选择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英语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现阶段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即英语学困生现象突出,高三年级学困生差距明显,男生比女生更加排斥英语学习,学困生缺乏系统英语学习方法,学困生基本处于基础未牢固阶段,学困生具备积极转化意愿的基本状态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明确影响当前高中英语学困生群体形成的具体成因,包括学困生个人、社会、家庭及学校四个因素,了解影响学困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同时依托全纳教育的基本要求,找到成功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对策,通过包括鼓励学困生积极态度,建构反思总结思维;注重关注高中青春期群体,丰富心理辅导;改变传统“分数”意识,构建复合式评价机制;保障家长参与度,建立家长监督小组;营造校园风气,建构良好校园支撑;注重教师全纳建设,灵活指导学困生转化等方式为学困生英语学习建立良好条件,提升该校学困生英语学习水平,逐渐降低高中英语学困生群体比例。
马妙[7](2020)在《高中英语学困生个案转化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也就引发了英语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提升。随着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内容依次增多和加深,各个学科的学困生在高中愈加明显,特别是在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科上,学困生数量明显偏多,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妨碍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虽然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时代变迁迭代,很多过去的研究结论俨然已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背景,而且英语教育在我国大面积普及的时间较晚,关于对英语学科学困生的研究更是很不成熟。因此,这就成了广大英语教育专业和英语教师所热衷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对学困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相关的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准备阶段的一个月时间对笔者所带高二6班英语学困生的了解,选取其中的两名典型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对两名研究对象的英语学困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学困转化行动研究,实时跟踪研究对象的学习状态,最后总结反思,旨在解决站在高中英语教师的角度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转化英语学困生的问题。通过为期半学期的跟踪研究,笔者总结出了如下六点针对高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策略。第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满足人的基本情感需求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多关爱学困生,善于把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第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方式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内驱力;第四,用心发现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和细微进步并给予及时的正强化,多进行赏识教育;第五,通过隐性的分层教学,为学困生有意创造成功体验,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第六,针对不同的英语学困生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本研究不仅对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转化英语学困生提出了几点策略建议,同时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对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启发。
孙文静[8](2019)在《基于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英语新课标》也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研发现基础教育阶段还普遍存在一些英语不善学者,这类处于学习劣势中的学生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被忽略。因此,本文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日志等研究方法,从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等方面调查了万州区某中学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的学习现状,分析了这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有效的转化策略。本论文首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调查并分析了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的学习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佳等问题;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相对落后和单一,这些原因也导致了这12名英语不善学者们对英语失去兴趣。此外,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低、疏远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够,这些因素都给学生们造成心理负担,从而不能专心学习。另外,该学校单一的教学理念和太少的教学投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不善学者们的英语学习。基于以上的因素,本研究也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首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家长也应加强对学习的关注度,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专心学习。最后,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投入中做出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扩充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朱鸿飞[9](2019)在《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地区学生学习行为管理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农村初中英语学习成绩不及30%(百分制)的“学困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为研究对象,总体上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因为工作变动的原因,分两阶段在两个学校同一年级、不同“学困生”中进行研究。第一阶段从2017年9月至12月在都匀市LM中学进行研究,第二阶段从2018年9月至11月在都匀市PL中学进行研究。两所学校,“学困生”的情况大同小异,第一阶段的研究为第二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总体上,学生表现为学习行为缺乏管理,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也有教师和家庭等因素。主要研究过程为;首先,通过观察与分析两所学校的“学困生”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有哪些不足,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系统性地进行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对其学习行为进行系统性评估,找出阶段性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两所学校“学困生”的具体学情,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对其学习行为进行实际转化;再次,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学困生”的日常访谈,对两校的“学困生”学习行为管理问题进行调控、分析,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改进教育教学。最后,基于学生学习困难视角,教师反思与改进教学观,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最终落实到两校“学困生”英语学习行为管理研究上。主要结论如下:笔者经过调查研究,总体上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对农村地区英语学科“学困生”行为管理分两个阶段进行转化。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四种转化英语“学困生”学习行为的策略,他们分别为;“枯燥乏味、动机不足”型转化策略、“灰心丧气、基础知识缺乏”型转化策略、“习惯不佳、学习方法不良”型转化策略、“持久性欠佳、意志不足”型转化策略。希望能够通过笔者的观察研究转化所在学校的现状。帮助农村初中英语学科“学困生”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转化,同时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王彦焕[10](2019)在《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现状调查研究 ——以德惠市X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的核心课程,也是升学必考的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150分。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在五个技能中,阅读是非常重要也是最难形成的技能。然而,由于很多高中生在英语阅读失分较多,导致英语成绩偏低甚至影响高考总成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做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中对英语课程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方面内容要求为依据,同时参考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对策研究的相关文献,在明确阅读、阅读理解两个核心概念后,确定如下研究问题:高中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导致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克服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对策是什么。本研究对德惠市X中学的154名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该校的5名英语教师和9名高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围绕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学习过程中或者做阅读理解题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展开,它有利于更全面地总结出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表现和成因。本文从知识性技能障碍和非知识性技障碍两个方面分析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其中,知识性技能障碍包括词汇、句式、语篇、文体和题材,非知识性技能障碍包括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阅读动机。数据分析时采用Likert的5级量表,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学生知识性技能障碍和非知识性技能障碍的总体情况,同时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了英语阅读理解障碍是否影响英语阅读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知识技能障碍从大到小依次是词汇障碍、语篇障碍、句式障碍、文体和题材障碍;非知识技能障碍从大到小依次是文化背景知识障碍、阅读动机障碍、阅读策略障碍、阅读习惯障碍。通过对学生阅读测试卷的错误分析及对阅读理解障碍与阅读成绩相关性的分析得出:词汇、句式、语篇方面的障碍和阅读成绩呈显着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它们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成绩,其他五个方面的障碍与阅读理解成绩也有相关性,但不显着。通过访谈发现阅读理解障碍的成因来自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为了克服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本文针对阅读理解障碍的八个方面分别给出了对策,同时也对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建议。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学习效果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设计 |
2.1 文献收集与筛选 |
2.2 数据分析 |
3.元分析结果 |
3.1 合作学习整体效果 |
3.2 调节变量影响程度 |
1)学习者水平 |
2)学段 |
3)学科 |
4)合作周期 |
5)合作强度 |
6)小组规模 |
3.3 英语学科合作学习效果及调节变量 |
3.3.1 学习效果分析 |
3.3.2 调节变量分析 |
4.讨论 |
4.1 合作学习整体效果 |
4.2 调节变量影响程度 |
1)学习者水平 |
2)学段 |
3)学科 |
4)合作周期 |
5)合作强度 |
6)小组规模 |
4.3 英语学科合作学习效果及调节变量 |
5.结语 |
(2)高中英语写作句法教学 ——三维一体纠错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馈研究 |
2.1.1 结果教学法及其反馈研究 |
2.1.2 过程教学法及其反馈研究 |
2.1.3 自我评价 |
2.2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馈研究 |
2.2.1 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馈研究 |
2.2.2 中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馈研究 |
2.2.3 中国英语写作中的句法教学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注意假设 |
2.3.2 信息加工水平学说 |
2.4 前人研究不足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受试 |
3.3.2 材料 |
3.3.3 程序 |
3.4 数据处理方法 |
3.4.1 数据收集方法 |
3.4.2 数据赋值或评分方法 |
3.4.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章 结果及讨论 |
4.1 结果 |
4.1.1 教师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调查结果 |
4.1.2 学生作文评改方式调查问卷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
4.1.3 英语作文前测结果 |
4.1.4 英语写作实验教学课堂观察结果 |
4.1.5 写作评改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
4.1.6 英语作文后测结果 |
4.1.7 学生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态度访谈结果 |
4.2 讨论 |
4.2.1 研究假设的验证情况 |
4.2.2 相关的研究结果比较 |
4.2.3 结果的效度验证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2.1 对教材设计的启示 |
5.2.2 对教学方法论的启示 |
5.2.3 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
5.3 研究局限 |
5.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一般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二 一般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三 英语作文前测试卷 |
附录四 教学实验材料 |
附录五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案样例 |
附录六 英语写作实验教学课堂观察表 |
附录七 英语作文后测试卷 |
附录八 学生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态度访谈提纲 |
附录九 一般英语写作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教师版) |
附录十 一般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前测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学生版) |
附录十一 一般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后测问卷调查数据(学生版) |
附录十二 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作文前后测成绩 |
附录十三 实验班和对照班作文前、后测学生习作选录 |
附录十四 英语写作实验教学课堂观察结果数据 |
附录十五 学生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态度访谈结果数据 |
致谢 |
(3)初级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以中山市Z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研究现状综述 |
2.1.1 学困生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2 走班分层教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3 走班制分层教学对学困生转化的研究概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 Z中学走班制分层中的英语教学实践 |
3.1 走班分层教学实践背景 |
3.2 走班分层教学对象 |
3.3 走班分层实施方法 |
3.4 走班分层实施过程 |
3.4.1 教学目标分层 |
3.4.2 教学内容分层 |
3.4.3 教学评价分层 |
3.4.4 课堂管理分层 |
3.5 走班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
3.5.1 案例一 |
3.5.2 案例二 |
3.5.3 案例三 |
第4章 走班制分层教学对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效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 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 英语学困生测试成绩分析 |
4.3.1 实验班前测数据分析 |
4.3.2 实验班后测数据分析 |
4.3.3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4.4 英语学困生转化情况及分析 |
4.4.1 转化情况总结 |
4.4.2 转化结果分析 |
第5章 走班制分层教学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5.1 学生自身层面转化策略 |
5.1.1 培养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 |
5.1.2 提高自我效能感 |
5.1.3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
5.2 教师教学实施层面策略 |
5.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5.2.2 提供作业分层 |
5.2.3 多元评价方式有效监控 |
5.2.4 提高业务学习的能力 |
5.3 家长层面转化策略 |
5.3.1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
5.3.2 帮助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发现 |
6.2 教学启示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Z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Z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Z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学生访谈问卷 |
附录D Z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教师访谈问卷 |
附录E 2019初三级第一次水平测试 |
附录F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英语考试 |
致谢 |
(4)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写作的定义和教学模式 |
(二)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分层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
(二)国外分层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分层教学的研究综述 |
(四)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三、翻转课堂的研究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模型 |
(二)、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综述 |
(四)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五)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自主学习理论 |
三、合作学习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写作试卷 |
(三)访谈法 |
四、教学设计 |
(一)课型 |
(二)教学内容 |
(三)学情分析 |
(四)教学目标 |
(五)教学方法 |
(六)教学过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二)问卷信度分析 |
(三)问卷因子效度检验 |
(四)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成绩对比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一)访谈的五个问题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总结 |
(一)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性强 |
(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
二、教学启示 |
(一)教师的教学要与时俱进 |
(二)教师要进行自我提升 |
(三)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分层教育的重要性 |
(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信任度培养 |
(五)学校要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
三、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中职学校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研究 ——以天水市A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政策背景 |
二、学校背景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困生 |
二、学优生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的特点和本研究的立足点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生态系统理论 |
二、生态系统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调研基础 |
一、学情分析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设计 |
第二节 调研实施 |
一、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
二、教师访谈的开展情况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自身因素 |
二、家庭因素 |
三、学校因素 |
四、社会因素 |
五、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节 教师访谈记录与分析 |
一、学困生的特征 |
二、客观看待学困生 |
三、转化学困生的案例 |
第四章 学困生学习困难转化的措施及建议 |
第一节 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
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
第二节 家庭方面的建议 |
一、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 |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
三、家校结合促进家庭教育 |
第三节 学校方面的建议 |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
三、完善教学资源,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
第四节 社会方面的建议 |
一、合理使用手机与网络 |
二、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 |
第五节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果 |
二、主要建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中职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全纳教育视野下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纳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
1.1.2 缓解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全纳教育 |
2.1.2 学困生 |
2.2 全纳教育的理论基础 |
2.2.1 理论基础 |
2.2.2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学困生教育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1 国内文献综述 |
2.3.2 国外文献综述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调查结论与分析讨论 |
4.1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英语学习学困生的现状 |
4.1.1 英语学困生现象突出,高三年级学困生差距明显 |
4.1.2 男生比女生更加排斥英语学习 |
4.1.3 学困生缺乏系统英语学习方法 |
4.1.4 学困生基本处于基础未牢固阶段 |
4.1.5 学困生具备积极转化意愿 |
4.2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高中英语学习学困生的成因讨论 |
4.2.1 英语学习学困生自身因素:自卑和厌学 |
4.2.2 英语学习学困生社会因素:整体氛围与不良风气 |
4.2.3 英语学习学困生家庭因素:家长认识及关注度 |
4.2.4 英语学困生学校因素:校风与教师素质 |
第五章 全纳教育视野下英语学习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5.1 注重心理辅导,侧重对男生的疏导教学 |
5.1.1 关注青少年心理状态,重视学困生情绪沟通 |
5.1.2 了解性别差异下的男生心理,开展心理引导 |
5.1.3 关注高三情绪,了解学困生风格 |
5.2 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建构学困生学习环境 |
5.2.1 利用英语学困生的积极转化意愿,引导学习建构 |
5.2.2 利用方法指导,培养学困生技巧性学习能力 |
5.2.3 侧重基础知识积累,提高学困生英语水平 |
5.3 增加家长参与比例,修正学困生僵硬评价机制 |
5.3.1 保障家长参与度,建立家长监督小组 |
5.3.2 改变传统“分数”意识,构建复合式评价机制 |
5.4 重视校园文化引导,注重教师实践教学培养 |
5.4.1 丰富课程文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5.4.2 学习全纳教育理论,树立全纳教育意识 |
5.4.3 注重教师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第六章 全纳教育理论下的英语学习学困生转化实验教学 |
6.1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中学英语学习学困生转化的实验对象 |
6.2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中学英语学习学困生转化的测试方式 |
6.3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中学英语学习学困生的实验计划 |
6.4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中学英语学习学困生的实验结果 |
6.4.1 英语学习学困生的月考成绩对比 |
6.4.2 英语学习学困生的前测、后测成绩对比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7.1 结论 |
7.2 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学习策略运用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英语调查问卷的回收数据 |
(7)高中英语学困生个案转化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个案研究法 |
1.4.5 行动研究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困生的界定 |
2.1.1 国外对学困生的界定 |
2.1.2 国内对学困生的界定 |
2.1.3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
2.2 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程 |
2.2.1 国外学困生的研究历程 |
2.2.2 国内学困生的研究历程 |
2.3 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
2.3.1 国外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
2.3.2 国内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
2.4 学困生研究的不足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教育激励理论 |
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4章 行动研究对象的筛选及现状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2 访谈 |
4.3 确定研究对象 |
4.3.1 学生A的基本情况及学困成因分析 |
4.3.2 学生B的基本情况及学困成因分析 |
第5章 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行动研究 |
5.1 转化学生A的行动研究 |
5.1.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5.1.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5.2 转化学生B的行动研究 |
5.2.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5.2.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2.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5.3 三轮行动研究的成效与总结 |
5.3.1 研究成效 |
5.3.2 研究总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基于教师的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
6.2 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启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 不善学者的概念 |
二 英语不善学者的概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课堂观察法 |
三 访谈法 |
四 日志法 |
第四节 转化实施过程 |
一 学生方面 |
二 家长方面 |
三 同伴方面 |
四 教师方面 |
五 学校方面 |
第四章 转化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转化结果描述 |
一 学习成绩提高 |
二 学习动机增强 |
三 学习态度端正 |
第二节 成因分析 |
一 学生因素 |
(一)学习动机不强 |
(二)学习态度不好 |
(三)学习方法欠佳 |
二 教师因素 |
(一)教学理念落后 |
(二)教学方法单一 |
(三)教学方式不当 |
三 家庭因素 |
(一)家长的文化程度低 |
(二)家长的关注度不够 |
(三)家庭关系比较疏远 |
四 学校因素 |
(一)学校的教学理念落后 |
(二)学校的教学投入太少 |
第五章 对策探析 |
第一节 学生方面 |
一 增强学习的动机 |
二 端正学习的态度 |
三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
第二节 教师方面 |
一 提高专业素质 |
二 改进教学方法 |
三 改善师生关系 |
第三节 家庭方面 |
一 加强对学习的关注度 |
二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
第四节 学校方面 |
一 更新教学评价理念 |
二 加强教学软硬环境建设 |
第五节 同伴方面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9)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概念界定 |
(四) 文献综述 |
(五) 研究目标与内容 |
(六) 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 |
(二) 研究工具 |
(三) 研究步骤 |
三、农村“学困生”英语学习行为管理现状调查 |
(一) 描述性统计 |
(二) 农村地区教师对英语“学困生”学习行为初步判断与分析 |
(三) 对“学困生“学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
(四) 英语“学困生”学习行为初步判断与分析 |
(五) 学困生学习行为管理深层因素分析 |
(六) 英语“学困生”学习行为管理不良的类型表现 |
四、改善77名英语“学困生”学习行为的教育行动研究 |
(一) 研究方案 |
(二) 教育行动研究 |
(三) 障碍因素规避下的家庭和学校干预 |
(四) 研究结果分析 |
五、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学困生”学习行为转化策略 |
(一) “枯燥乏味、动机不足”型转化策略 |
(二) “灰心丧气、基础知识匮乏”型转化策略 |
(三) “习惯不佳、学习方法不良”型转化策略 |
(四) “持久性欠佳、意志不足”型转化策略 |
六、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结论 |
(一) 存在的问题 |
(二) 研究结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初中课堂管理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行为管理研究访谈提纲 |
附件三:教师调查表 |
附录四:学困生调查表(1) |
附录五:学困生调查表(2) |
(10)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现状调查研究 ——以德惠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及过程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访谈 |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知识性技能障碍的归类分析 |
4.2 非知识性技能障碍的归类分析 |
4.3 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4 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 |
第五章 克服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对策 |
5.1 克服知识性技能障碍的对策 |
5.1.1 克服词汇障碍的对策 |
5.1.2 克服句式障碍的对策 |
5.1.3 克服语篇障碍的对策 |
5.1.4 克服文体和题材障碍的对策 |
5.2 克服非知识性技能障碍的对策 |
5.2.1 克服文化背景知识障碍的对策 |
5.2.2 克服阅读习惯障碍的对策 |
5.2.3 克服阅读策略障碍的对策 |
5.2.4 克服阅读动机障碍的对策 |
5.3 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阅读理解测试卷 |
四、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学习效果元分析[J]. 张凯,周雪梅,于翠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04)
- [2]高中英语写作句法教学 ——三维一体纠错法[D]. 刘伟. 西南大学, 2020(05)
- [3]初级中学走班制分层教学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以中山市Z中学为例[D]. 陈欣婷.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梓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中职学校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研究 ——以天水市A中职学校为例[D]. 屈丹妮.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全纳教育视野下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为例[D]. 王韦冬.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英语学困生个案转化的行动研究[D]. 马妙. 西南大学, 2020(01)
- [8]基于12名初一英语不善学者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D]. 孙文静.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5)
- [9]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管理研究[D]. 朱鸿飞.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10]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现状调查研究 ——以德惠市X中学为例[D]. 王彦焕. 延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