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微创清除(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威,韩杰林,李国华[1](202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伴脑疝急诊床旁颅内血肿钻孔外引流术桥接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脑出血是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而造成脑组织压迫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指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出现的急性颅内出血。脑出血致脑疝形成是患者病情进展凶险表现之一,脑疝的形成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迅速进展,往往致死率较高,其中继发脑干损伤致呼吸循坏中枢衰竭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目前,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治疗方案,按照《2020高血压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推荐,应立即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清除颅内血肿占位,在一定程度降低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2]。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包括立体定向血肿清除、神经内镜血肿清除、开放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等。其中开放手术血肿清除
姜海鹏,张凯,王广斌,石磊[2](2021)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微创介入清除颅内血肿后予以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NHISS 、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MOCA、ADL评分均显着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微创术后HBO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HICH患者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恢复生活技能,增强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李慧君[3](2021)在《简易立体定向软通道手术对西宁地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改善预后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简易立体定向软通道手术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血肿清除疗效的差别,评价微创手术对患者功能预后改善的作用,通过对手术患者按残余血肿量分组比较,寻找对患者改善预后效果最佳的残余血肿量以便指导临床操作。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发病24小时内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的SICH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以及服用药物情况,收集患者入院时血压、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指标。入组患者在未经任何治疗前常规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且均按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制定的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为标准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简易立体定向软通道手术联合尿激酶进行治疗。收集治疗结束时患者的头颅CT,综合计算血肿清除体积,以患者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为主要结果,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治疗减小血肿的效果,并且按照残余血肿量进行分组(<10ml组、10-15ml组、>15ml组),评估不同残余血肿量与预后良好之间的关系,明确微创手术对患者功能预后改善的益处。结果本研究目前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自发性脑出血103例,随访至终点患者90例。根据微创患者术后血肿量按<10ml组、10-15ml组、>15ml组分为3组分析,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NHISS评分、初始血肿体积、GCS评分、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长等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90天MRS评分在残余血肿量<10ml组与10-15m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15ml组均与前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后GCS评分、是否合并肺部感染、ICU滞留时长在<10ml组与10-15m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15ml组均与前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残余血肿量≤15ml,有更高的可能性使患者90天MRS评分达到0到3分,且患者在ICU滞留时长、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功能预后方面均可获益。2、治疗结束时最小清除阈值可定为15m L,作为指导临床拔管的指标。
张楼炜,何玉领,潘柏林[4](2020)在《探讨急诊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急诊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截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时间段,并选取此时间段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进行诊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无采取任何分配规律的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和观察组(急诊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每组44例。比较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两种不同方式诊治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5%),在数值上可看出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9.09%);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种不同方式诊治后,观察组组别患者的NIHSS评分指标在数值上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指标;诊治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在数值上可看出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急诊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陈昊[5](2020)在《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预后因素,探讨其预后的预测指标,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外科2013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9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意识等级、血肿量、出血部位、术前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血肿破入脑室情况、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并发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病史等13种因素,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 score,GOS)来评判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显着性水平为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此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术前意识等级、入院GCS评分、术前时间、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并发水电解质紊乱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入院时MAP、糖尿病史与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术前时间、血肿量、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4,表明其是合理的。结论: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的预后因素众多且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入院时GCS评分、术前时间、血肿量、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加以干预进行规范化治疗,尽可能早发现、早预防,并且及时处理,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邓德贤[6](2020)在《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最常见的自发性脑出血,其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残率、致死率高,普遍预后不良。70%以上的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现已成为其中一项被广泛认可的手术方式。本研究试图通过将各种因素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功能预后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期望能为临床上对于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选择或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转归的预测提供参考意见。方法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出院诊断为出院诊断为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并采用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本研究中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长、手术时机、术前GCS评分、血肿侧位置、中线移位程度、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血肌酐、血糖、尿酸、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术后是否再出血、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继发性癫痫等;常规术后6个月采取门诊、住院或者电话随访,通过询问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了解情况,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参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3分代表预后良好,4-6分代表预后不良。全部数据输入电脑,数据选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单因素分析:连续数值变量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有显着性差异的判定标准。多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6个月主要结局(预后良好=1,预后不良=0)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步进(LR)法得出模型,分析影响预后情况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筛选条件的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2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占54.8%),女性患者28例(占45.2%),年龄在33-81岁之间,平均(57.08±13.48)岁,入院收缩压在126-243mmHg之间,平均(169.32±26.60)mmHg,入院舒张压在74-145mmHg之间,平均(102.95±15.87)mmHg;术前GCS评分在3-15分之间,平均(10.40±2.68)分;术前血糖值在3.47-15.18mmol/L之间,平均(7.82±2.35)mmol/L,尿酸143-666mmol/L之间,平均(364.05±128.26)mmol/L,总胆固醇在2.06-6.08mmol/L之间,平均(3.98±0.90)m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在4-99mmol/L之间,平均(23.58±16.01)m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在10-87mmol/L,平均(27.31±16.2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0.55-4.19mmol/L之间,平均(1.25±0.6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1-4.20mmol/L之间,平均(2.75±0.67)mmol/L,甘油三酯在0.42-3.56mmol/L之间,平均(1.14±0.63)mmol/L,血肌酐在46.0-392.8mmol/L之间,平均(99.21±50.60)mmol/L;出血部位在左侧基底节区患者37例(占59.7%),出血部位在右侧基底节区患者25例(占40.3%),血肿量在18ml-124.9ml之间,平均(44.84±21.12)ml,血肿长轴在38.0mm-111.5mm之间,平均(59.82±10.98)mm,血肿宽轴在19.3mm-59.20mm之间,平均(31.60±7.25)mm,血肿纵轴6-14层(5mm/层),平均(9.21±1.77)层,中线移位大于5mm者39例(62.9%),中线移位小于5mm者23例(占37.1%),并发脑室内出血患者18例(占29.0%),血肿清除率在13-88%之间,平均(53.20±19.25)%;手术时机在3-62小时之间,平均(18.48±15.96)小时,手术时间在平均25-150min之间,平均(86.98±40.74)min,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者8例(占12.9%),血肿清除率在13-88%之间,平均(53.20±19.25)%。术后再出血者6例(占9.7%),颅内感染者3例(占4.8%),消化道出血者8例(占12.9%),肺部感染者34例(占54.8%),继发性癫痫发作者1例(占1.6%);预后良好者(mRS评分分值为0-3分)32例(占51.6%),预后不良者(mRS评分分值为4-6分)30例(占48.4%),死亡者(mRS评分分值为6分)6例,死亡率为9.6%。1.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5)、中位移位程度(P=0.03)、血肿量(P=0.032)、纵轴层数(P=0.015)、术前GCS评分(P=0.004)及血肿清除率(P=0.037)在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功能预后情况的对比中,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的主要因素。2.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中采用向前LR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GCS评分和中位移位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高的患者相对于年龄低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0.945,95%CI:0.899-0.992,P=0.023);术前GCS评分低的患者相对于术前GCS评分高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1.372,95%CI:1.002-1.757,P=0.049);中位移位程度大于5mm的患者相对于中位移位小于5mm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OR=0.235,95%CI:0.065-0.847,P=0.027)。结论1.年龄、术前GCS评分及中线移位程度是影响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肿量、血肿纵轴层数及血肿清除率有对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蒋德曦[7](2020)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的危急重症。由于该疾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这些危险因素造成的不利结果,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为今后HICH患者规范化及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 法]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研究结果,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对该疾病的诊疗情况,对2018年08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在我科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05例,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统计。结合目前存在争议及探讨的焦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筛选,将以下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数据收集: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CT影像学资料(出血的位置、血肿的形态、血肿的体积、脑室是否积血、中线是否偏移),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脉压差、术前GCS评分),实验室资料(术前血糖值、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是否颅内感染、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ICU住院天数。对患者一个月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情况选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情况分为2组:(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本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0、1、2、3分内,ADL评分≥75分;(2)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4、5、6分内,ADL评分<75分。对以上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接着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本课题纳入的2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例(55.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1±12.003)岁,术前收缩压平均为(174.24±27.298)mmHg,术前舒张压平均为(96.67±17.649)mmHg,术前GCS评分中3~8分的患者有110例(53.7%)。血肿位置最多的是基底节区有127例(62.0%),血肿体积平均为(41.64±15.861ml)、血肿体积>50ml的有49例(23.9%),中线移位≥5mm者有98例(47.7%),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有46例(22.4%),血肿破入脑室的有91例(55.6%)。选择大骨瓣开颅者有55例(26.8%)、微创小骨窗开颅者有66例(32.2%)、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者有84例(41.0%)。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82例(4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2例(59.5%),发生术后再出血的有52例(25.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82例(40.0%),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13例(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5例(占7.3%),NICU住院天数≥7天的患者有136例(66.3%)。术后一个月随访结果,以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有97例(47.3%)、预后不良的有108例(52.7%),以ADL评分预后良好的有84例(41.0%)、预后不良的有121例(59.0%)。2.对收集的2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15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收缩压、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NICU天数、手术时机、血肿形态、血肿的位置、手术方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气管切开、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mRS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7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00,0.125),OR=0.007,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096),OR=0.001,P=0.004)、中线移位(95%CI(0.002,0.249),OR=0.021,P=0.002)、NICU 天数(95%CI(0.001,0.151),OR=0.013,P=0.001)、手术方式(95%CI(0.001,0.332),OR=0.001,P=0.008)、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20,0.987),OR=0.142,P=0.048)、术后再出血(95%CI(0.004,0.269),OR=0.033,P=0.001)。以ADL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15,0.337),OR=0.072,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800),OR=0.016,P=0.038)、NICU 天数(95%CI(0.008,0.201),OR=0.040,P=0.000)、手术方式(95%CI(0.008,0.678),OR=0.073,P=0.021)、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42,0.914),OR=0.196,P=0.038)、术后再出血(95%CI(0.024,0.896),OR=0.147,P=0.038)。[结 论]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早期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下列7项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NICU天数、手术方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过程中,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个体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救治率的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
徐立婧[8](2019)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及3D-Slice软件的辅助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辅助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的应用价值及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99例采取3D-Slicer软件辅助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出血量3060ml)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624h)及延期组(24h)。其中早期组51例,延期组48例。两组术前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IB)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脑水肿,再出血),死亡率,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将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介绍3D-Slicer软件应用方法,临床价值,注意事项,评价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及治疗注意事项。结果:本项研究中,早期组51例,延期组48例.术后并发症情况:早期组肺感染6例(11.76%),消化道出血4例(7.84%),术后D级脑水肿1例(1.96%),延期组肺感染14例(29.17%),消化道出血11例(22.92%),术后D级脑水肿8例(16.67%),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earson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早期组4例(7.84%),延期组2例(4.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早期组预后良好患者44例(86.27%),延期组的预后良好患者21例(43.75%);早期组的致残患者5例(9.8%),延期组的致残患者19例(39.58%);早期组死亡2例(3.92%),延期组死亡8例(16.6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结论:1.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相对于延期微创手术的患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患者预后好,致残率致死率低等优势;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后624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患者获益较多。并且出血量在30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手术效果好。2.3D-Slicer软件操作简单,快捷,容易掌握,对设备要求不高;3D-Slicer软件可以依据头CT或MRI数据建立颅骨,血肿等三维图象,计算颅内血肿体积,该方法计算的血肿量准确度高,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完善术前准备提供依据;3D-Slicer软件辅助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较传统体表定位徒手穿刺操作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3.3D-Slicer软件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用时短,定位准确,术后并发症少,手术预后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陈兵[9](2018)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治疗疗效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在穿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出血位置以基底节区最常见。基底节区有皮质脊髓束走行,脑出血患者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目前治疗脑出血主要目的改善患者肢体活动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血肿穿刺、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目前临床上穿刺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较多。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出血量以及出血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对于血肿大于30ml、意识清楚的患者,穿刺治疗和保守治疗效果有无差异穿有争议。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方式。获得原始数据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再处理可以获得弥散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检查可以了解纤维束的分布、走行情况,了解纤维束有无损伤、是否完整性。弥散张量成像可以用来评估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弥散张量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关于弥散张量成像是否可以应用于脑出血治疗方式选择的报道较少。目前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钻孔血肿引流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清除血肿,减少血肿的压迫和再次损伤。对于少量出血、20ml<血肿量<30ml的患者,我们一般选择保守治疗。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手术技巧的提高,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有所放宽,对于少量,出血20ml<血肿量<30ml的患者,已经有不少临床神经外科医师行穿刺引流术。对于20ml<血肿量<30m的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究竟是否一定优于保守治疗尚无定论。弥散张量成像既可以定量的分析纤维束,也可以直观的显示纤维束。对于出血20ml<血肿量<30ml的患者行穿刺治疗和保守治疗治疗效果有无差异,以及弥散张量成像是否可以作为手术干预少量脑出血的指标还不清楚。目的:1.探讨软通道穿刺结合尿激酶是否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治疗方式,以及探讨该治疗方式安全性和有效性。2.探讨行软通道穿刺结合术后尿激酶治疗治疗和保守治疗治疗血肿量大于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有无差异。3.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恢复是否相关,以及弥散张量成像是否可以作为手术干预少量脑出血的指标。方法:1.收集整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行穿刺引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评价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有治疗后脑内血肿量、治疗后患者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肢体运动反应。颅内血肿量可以根据颅脑CT计算获得;患者的睁眼反应、言语和肢体运动反应可以通过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进行评价,GCS评分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200例行穿刺引流或行穿刺引流和颅内压探头植入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的CT计算脑内的血肿量、根据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情况计算患者的术前、术后GCS评分,观察患者行穿刺治疗后脑内血肿量、GCS评分较术前有无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从出血量大于30ml、行穿刺治疗的140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保守治疗的出血量大于30ml的脑出血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每位患者的入院时的血肿量、GCS评分、1周后、1个月后GCS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2.自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200例行穿刺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60例少量出血、血肿量小于30ml、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和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CST分级1级21例、CST分级2级31例、CST分级3级8例。CST分级1级患者抽取20例为手术组A组;CST分级2级和3级患者随机抽取20例为手术组B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的术前和术后的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肢体运动评分和手术组术前和术后的FA值,各组之间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患者根据CT计算术前血肿量。比较2组患者之间术前血肿量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值术后第1天的血肿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血肿量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的术前血肿量分别和保守治疗组的术前血肿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保守治疗组之间术前血肿量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记录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和保守治疗组患者术前、手术后1周和手术后1个月NIHSS肢体运动得分。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之间术前的、术后1周的和术后1个月的NIHSS肢体运动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A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术前的、术后1周的和术后1个月的NIHSS肢体运动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术前的、术后1周的和术后1个月的NIHSS肢体运动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记录手术治疗组的所有患者的FA值,手术治疗组A和手术治疗组B的术前FA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术后一个月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计算整理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的血肿量以及GCS评分。患者术前血肿量为31.45±6.33ml、术后第1天的血肿量13.65±2.29ml、术后第4天血肿量6.22±1.55ml,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第1天的血肿清除量约占术前血肿量的百分比)为0.56±0.05,术后第4天的血肿清除率(术后第4天的血肿清除量约占术前血肿量的百分比)为0.79±0.07,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肿量进行t检验,t=16.72,p<0.05,术前和术后血肿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第4天血肿量进行t检验t=17.44,p<0.05,血肿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GCS评分6.95±1.19,术后第1天GCS评分10.80±0.83、术后第4天GCS评分12.00±0.86。术后第1天和术前GCS评分进行t检验,t=15.15,p<0.05,GC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天和术前GCS评分进行t检验,t=16.65,p<0.05,GC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50.3±4.6岁、49.5±4.9岁,发病时的血肿量37.5±2.8ml、37.3±3.6ml,发病时的GCS评分6.35±1.18、6.10±1.41,1周后的GCS评分8.45±1.15、6.10±1.41;1个月后的GCS评分10.45±1.23、9.25±0.89。两组术后1周的GCS评分进行t检验,t=8.9,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GCS评分之间进行t检验,t=4.8,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别为50.8±4.5岁、49.5±3.5岁和50.0±3.2岁。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发病时的血肿量分别为24.8±3.9ml、24.7±3.5 ml和24.0±2.9 ml;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发病时的NIHSS肢体运动评分分别为4.80±0.89、4.65±0.81和4.60±0.88;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发病1周时的NIHSS评分分别为3.65±0.88、4.20±0.70和4.30±0.73;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发病1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2.65±0.67、3.15±0.75和3.35±0.88。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术后第1天的血肿量分别为13.75±2.94ml、12.65±1.79 ml。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术前的FA值分别为0.32±0.05、0.24±0.05。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术后1个月的FA值分别为0.37±0.04、0.27±0.06。手术治疗组A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发病时的年龄、出血量和发病时NIHSS评分分别两两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之间对年龄、术前出血量、NIHSS评分进行了t检验,t值分别为1.08、0.09和0.72,p>0.05,手术治疗组A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对年龄、术前出血量、NIHSS评分进行了t检验,t值分别为0.69、0.63和0.68,p>0.05,手术治疗组B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对年龄、术前出血量、NIHSS评分进行了t检验,t值分别为0.48、0.65和0.19,p>0.05,认为各组具有同质性,可以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组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之间的FA值进行了t检验,t=4.35,p<0.05,认为两组之间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病人的FA值不同,手术治疗组FA值高于手术治组B组。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A值进行了t检验,t=4.8,p<0.05。手术治疗组A组术后1个月的FA值高于手术治疗组B组术后1个月的FA值。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1周后、1个月后NIHSS评分进行t检验,p<0.05。手术治疗A组NIHSS肢体运动评分低于手术治疗组B组。手术治疗组A组、手术治疗组B组的1周后、1个月后NIHSS肢体运动评分分别和保守治疗组1周后、1个月后NIHSS评分进行t检验。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之间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B组与保守治疗组之间比较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软通道穿刺结合术后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够有效的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2.血肿量大于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软通道穿刺结合术后尿激酶治疗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3.对于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如果纤维束完整或少部分断裂,建议尽早行穿刺引流术,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如果纤维束完全或大部分断裂,行穿刺引流术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帮助不大。
吕腾波,文卓君[10](2021)在《根植于贵州热土 努力做西部文章——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伍国锋团队创立颅内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诊疗体系》文中研究说明凌晨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伍国锋教授从睡梦中惊醒。早已习惯了急诊工作的他下意识地想,准是科里来了特别急诊。他匆匆跑下楼迅速驾车到达科室,原来是一位八旬老人因高血压导致大量脑出血,情况非常危急。
二、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微创清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微创清除(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性脑出血伴脑疝急诊床旁颅内血肿钻孔外引流术桥接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2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比较: |
2.3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NIHSS评分的总有效率比较: |
3 讨论 |
(3)简易立体定向软通道手术对西宁地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改善预后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干预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质量控制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
3.1.1 三组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对比 |
3.1.2 三组患者入院时情况对比 |
3.2 三组患者的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
3.2.1 入院后三组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对比 |
3.2.2 入院后三组患者90 天MRS评分及并发症对比 |
第4章 讨论 |
4.1 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式 |
4.2 ICH的微创手术治疗 |
4.3 限制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综述 定向置管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评分表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4)探讨急诊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3]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总有治疗效率情况说明 |
2.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 |
2.3 总并发生出现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手术方法 |
三、术后管理 |
四、临床资料收集与分组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入选患者一般资料 |
二、单因素分析结果 |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四、ROC曲线评估模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6)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数据收集指标 |
3.相关定义 |
4.治疗方式 |
4.术后管理 |
5.随访 |
6.统计学方法 |
7.技术路线 |
结果 |
1.单因素分析 |
2.多因素统计分析 |
3.典型病例1 |
4.典型病例2 |
5.典型病例3 |
6.典型病例4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及3D-Slice软件的辅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一般资料 |
1.1.2 头CT表现及出血量计算 |
1.1.3 主要临床表现 |
1.1.4 患者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1.2 评分标准 |
1.2.1 运动功能分级 |
1.2.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1.2.3 脑水肿分级标准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3.1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
1.3.2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 术前治疗 |
1.4.2 术前准备 |
1.4.3 3D-Slicer应用方法 |
1.4.4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手术方法 |
1.4.5 侧脑室钻孔引流术 |
1.4.6 术后处理 |
1.5 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2.1 术后并发症情况 |
2.2 远期疗效 |
三、讨论 |
3.1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
3.1.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 |
3.1.2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 |
3.2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比较 |
3.2.1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3.2.2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预后比较 |
3.3 手术时机选择 |
3.4 3D-Slicer临床价值,不足及注意事项 |
3.4.1 3D-Slicer临床价值 |
3.4.2 3D-Slicer软件不足之处 |
3.4.3 3D-Slicer软件操作注意事项 |
3.5 术后再出血分析 |
3.6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注意事项 |
3.6.1 术前治疗 |
3.6.2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
3.6.3 术后治疗 |
3.7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治疗疗效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在穿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软通道穿刺结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临床资料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穿刺方法 |
2.2 穿刺方向和路线确定 |
2.3 保守治疗组治疗方式 |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典型病例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颅脑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2 检查设备 |
3 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分级 |
4 研究方法 |
5 治疗方式 |
5.1 保守治疗组 |
5.2 手术治疗组 |
6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7 结果 |
8 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图表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根植于贵州热土 努力做西部文章——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伍国锋团队创立颅内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诊疗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告别“大脑开天窗”,他开辟微创诊疗新天地 |
“让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 |
将青春献给急诊 |
医学的温度 |
四、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微创清除(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性脑出血伴脑疝急诊床旁颅内血肿钻孔外引流术桥接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分析[J]. 王志威,韩杰林,李国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4)
- [2]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 姜海鹏,张凯,王广斌,石磊.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04)
- [3]简易立体定向软通道手术对西宁地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改善预后的作用[D]. 李慧君. 青海大学, 2021(01)
- [4]探讨急诊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张楼炜,何玉领,潘柏林. 中国全科医学, 2020(S1)
- [5]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陈昊. 苏州大学, 2020(02)
- [6]经CT实时导航辅助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邓德贤.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蒋德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及3D-Slice软件的辅助应用研究[D]. 徐立婧.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治疗疗效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在穿刺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陈兵. 青岛大学, 2018(07)
- [10]根植于贵州热土 努力做西部文章——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伍国锋团队创立颅内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精准诊疗体系[J]. 吕腾波,文卓君. 科学中国人, 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