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商誉理论的新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王英珍[1](2021)在《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减值及其风险应对市研究 ——以长园集团为例》文中指出
陈征[2](2021)在《T公司并购互联网公司商誉减值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购商誉通过溢价并购重组产生,通过并购重组优势资产,企业可以迅速扩大资产规模、优化资源分配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今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很多轻资产互联网公司纷纷走上“并购发展、外延发展”的道路。然而在获得公司业绩高增长的同时,商誉减值这颗地雷也悄然的埋在企业内。公司并购初始即形成高额商誉,而后续计量时由于受到对赌协议以及证监法等方面约束下调节企业自身利润。这使得企业财务数据失真,进而影响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由此可见,关于企业并购商誉减值相关问题,依旧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的余地。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目标公司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更加准确、具体的挖掘出影响商誉减值本质原因。为公司管理者、外部监管层及投资者的决策及监督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建议。本文在结合并购商誉减值、协同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T公司收购W、J、Y三家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先对并购前T公司和被并购的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财务状况等进行详细介绍,再对T公司商誉减值细节逐一描述。在对该并购交易介绍后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商誉减值因素有两个方面值得探讨:一是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下分析其商誉减值内在经济原因和减值时点的问题;二是结合资产减值等相关理论分析其延迟计提商誉减值、履约承诺期满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行为。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后给出相应的建议,包括高商誉公司监督机制、商誉会计准则以及减值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以达到规范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行为。同时,对资本市场里的中小投资者在面对高商誉公司进行投资时提出合理建议。
程燕芳[3](2020)在《康尼机电商誉减值的成因及经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行业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2019年A股市场的并购维持了去年的活跃度。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使得上市公司商誉确认金额持续暴增,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商誉泡沫的担忧。2019年会计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咨询委员会对相关会计准则讨论的反馈意见,文件汇总了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讨的相关意见,进一步引发了业界对商誉及其减值的讨论,使得商誉减值相关研究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加凸显。在2018年A股市场商誉减值规模排名前10的企业中,康尼机电并购龙昕科技所确认的商誉,在并购一年后就全额确认减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康尼机电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管理者行为的角度分析影响商誉减值的原因,并探讨其减值所带来的经济后果。首先,通过学习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商誉本质、商誉计量及其减值现有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介绍所选案例的基本信息、梳理其商誉的产生与减值过程,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通过深入阅读并剖析公司公告、相关新闻及其他资讯,从管理者行为的角度分析造成康尼机电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原因。发现康尼机电商誉减值的根本原因是并购完成后龙昕科技高层管理人员的自利行为而无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使得内控制度失效,阻碍了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并购时高度自信的管理层,不仅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更过高地估计了目标企业的未来的资本增值能力,最终形成了并购时的商誉泡沫进而引发了后期的巨额商誉减值。再次,利用系统聚类、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各类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最终的财务指标体系,从纵横角度全面分析减值后财务指标的变化。同时,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了商誉减值带来的市场效应,发现商誉减值给企业的财务后果和市场效应带来了负面影响;最后,基于对案例的分析结果,针对商誉减值提出了防范建议。
张婷[4](2020)在《天神娱乐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问题及其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为扩大规模实现转型升级纷纷采取并购重组的方式。在近些年的并购浪潮中,游戏企业成为并购者们竞相争抢的目标。主要源于游戏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且游戏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强。由于游戏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并购方在评估标的公司时一般不采用资产价值基础法,多数使用基于对其未来盈利能力预测的收益法,因此并购活动中经常出现高估值、高溢价的现象,形成巨额商誉。而当标的公司未来经营不能达到预期业绩时,并购方确认的大额商誉将大幅缩水,带来一系列商誉减值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财务指标分析法对游戏行业中天神娱乐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商誉相关文献及并购相关理论等内容进行分析阐述,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着名理论。其次,以天神娱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介绍了公司的系列并购事件以及公司对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情况。再次,运用财务指标法分析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包括巨额商誉的来源、商誉减值造成的影响以及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准备的原因等内容。最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应对巨额商誉减值的策略。
于东焕[5](2019)在《光一科技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并购热潮后,上市公司并购商誉总额逐年大幅增加,而与此同时大额商誉减值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所引用的案例公司光一科技2018年4月11日业绩变脸,从业绩预告全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847.79万元-6,378.67万元变为亏损38,371.30万元,其中主要原因系计提商誉减值31,947.79万元,而光一科技自上市后累积实现归母净利润不足26,000.00万元,如此大额的商誉减值造成其股价下跌逾20%,投资者损失惨重。依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将合并对价超过合并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商誉,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公司往往贪图一时业绩增长而盲目支付高额对价,以致于在日后业绩“爆雷”。从后续计量及减值动机来看,现行商誉后续计量方式给了上市公司对商誉进行盈余管理操作的可乘之机,使得财务报告难以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对于商誉减值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仍有较大的空间。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旨在以小见大,对企业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及动机、商誉后续计量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首先对商誉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引入光一科技发生大额商誉减值的案例,针对这一案例,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一科技并购索瑞电气的背景,然后从高额商誉的形成原因、并购后业绩变化及盈余管理动机三个方面对商誉减值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本文认为在初始确认方面,支付高额溢价是导致巨额商誉减值的重要原因,标的资产估值过高、采用股份支付对价以及管理层利益输送等都能够导致高额溢价;盈余管理动机方面,由于当前商誉后续计量方式存在较强主观性,对于减值测试规定不够具体、披露要求过于宽松,相关机构对于企业违规行为关注不足,从而给了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建议首先规范商誉初始确认,加大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评估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规定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从而规范并购标的资产评估过程。其次建议调整商誉后续计量方式,采用系统摊销和减值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简化后续计量,降低操作主观性,减小盈余管理操作空间。最后建议加强内外部监管、完善商誉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如可辨认净资产确认依据、减值测试过程、折现率以及相关参数等,同时缩小企业自主选择范围采取强制披露,并对于未按照要求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予以处罚。
朱文可[6](2019)在《南风股份并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并购过程中的评估方法有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创业板公司更多选择收益法进行评估,并且被并购公司的业绩承诺,使得并购的估值远远高于实体价值,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板公司并购中出现巨额商誉减值的现象,让人不得不对创业板并购中估值结果产生质疑。并购中出现的高溢价,高估值,也说明企业在完成并购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板并购市场产生商誉的数量和商誉减值的情况,说明创业板并购商誉的不合理现象。又以南风股份并购中兴装备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巨额并购商誉对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为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合并时的估价,商誉的计量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有助于并购方对标的公司的价值更准确的把控,促进上市公司更合理地完成合并活动,更好地是企业在长久的经营活动中,从因并购而产生的协同效应中获得收益,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在对研究的意义、背景进行描述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总结与研究背景相关的文献,以便为案例的研究做相应的文献理论铺垫。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的行业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创业板的商誉减值现象的展现,引出对南风股份案例的分析,接着运用绩效分析,杜邦分析法,连环替代法,事件研究法对南风股份展开分析,并与行业对比分析,进而深入研究南风股份商誉减值的原因及经济后果,挖掘高溢价商誉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时能对商誉合理计量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本文主要使用了研究研究法,详细剖析巨额商誉产生的原因,对经济后果的影响,以及后期计提减值时,对经济后果的影响程度。以点概面的形式,透过一个案例,发现创业板市场中普遍出现的现象和风险,并加以纠正,对于创业板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案例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存在的问题:(1)对于商誉的确认,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以及其使用的评估方法的灵活性,使得商誉的确认金额难以把控;(2)由于资本市场的股价和采用的评估方法有紧密的相关性,说明商誉的确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股票市场的表现。(3)经过对南风股份并购商誉减值问题的分析,发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频繁地进行并购的环境下,其所产生的大额商誉可能在并购当年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并不一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收益。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从源头控制商誉泡沫产生;(2)以风险揭示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机制;(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控,实行连带责任制;(4)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投资者教育。
黄蔚[7](2019)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商誉,即合并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按照并购支付对价大于被并购方公允价值的差额单独作为一项资产于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且后续计量方法采用减值测试替代了系统摊销,作为合并商誉唯一的后续计量方法。据Wind数据库显示,我国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商誉余额为386.62亿,总体商誉减值额为4.78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为37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为564家,到2016年总体商誉余额增至10 496.51亿,突破万亿,总体商誉减值达到98.89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也增加到309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增至1748家,即过半数的A股上市公司的报表中有商誉这项资产,其中又有17.68%的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1随着并购浪潮的兴起,近年来合并商誉与其减值金额都有跨越式增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等各方的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关于合并商誉的理论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以及实务界提供相应地理论依据。现行准则下合并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否能反映商誉的经济实质?合并商誉能否真正地改善企业的绩效?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而目前有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商誉减值进行的。但本文认为仅对于减值测试法本身的研究尚不足以解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改进的问题,还应该针对是否应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后续计量方法进行调查。对于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及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此外,现有文献鲜有探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文将围绕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绩效、盈余管理以及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从我国资本市场合并商誉发展趋势方面来看,我国A股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总额、商誉占总资产比重以及商誉减值都有大幅增长,尤其受到并购浪潮的影响,自2013年起,上述指标的增速均显着加快。从行业分布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誉余额及其减值增幅较大,且商誉余额占总资产比重较大,减值风险凸显。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商誉余额,商誉减值以及商誉占总资产比重的增幅都是最大的。商誉账面价值过大和巨额减值等问题集中在“轻资产”公司和中小创企业。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本研究并未发现合并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当期或持久的超额收益。现行会计准则下确认计量的合并商誉的主要来自于并购的价差,包含相当程度的“非核心商誉”部分,与其超额收益本质有一定程度偏离。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本文对合并商誉的分类而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合并商誉分为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和业已形成的合并商誉(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分别考察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当期绩效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并不持久。而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对企业当期、滞后一期甚至更长期间的绩效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此外,行业集中度对于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行业集中度能够增加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缓解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从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增加了企业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时,股权支付方式对二者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即股权支付方式的运用增加了合并商誉确认过程中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进一步地,以盈余管理作为中介变量对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有相当程度是通过正向的盈余管理来实现的,对企业的绩效尤其是企业长期的绩效并无本质上的改善。从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行商誉会计准则下确认的合并商誉价值由于其估值中的泡沫因素和商誉会计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增加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但是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和四大审计能够对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即,二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造成的外部融资约束。更进一步地,本文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融资约束在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监管层面和准则改进两个方面的建议。针对监管方面:首先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存在较高商誉减值风险的行业的监管,对于商誉占资产比重较高的行业和公司,跨界并购,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公司更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及其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风险管控应重点关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中小创企业,该行业和板块的特征使得并购中容易出现过高估值现象,导致商誉泡沫产生,减值风险较大,应着重规范。第二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事后的监督审查,加强对于商誉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对于报表中的信息应做到明确易懂,而对于出具评估报告进行减值测试的,评估报告应该公开易得以便于投资者及监管者能够充分获得商誉及其减值的相关信息。第三是增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商誉计量对于评估结果的依赖使得评估报告的可靠性是商誉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之一。除了监管层面对资本市场商誉问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针对商誉准则的改进:首先是对于合并商誉初始计量方法的改进,使得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价值尽可能地体现商誉的“超额获利能力”本质。其次,提高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效率降低减值测试中的自由裁量权。最后本文建议考虑重新在商誉的后续计量中引入摊销的方法,采用摊销与减值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利用商誉做高企业估值后,又利用巨额减值操纵利润而引起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波动。且引入摊销,会使得合并后面临长期的摊销费用,且商誉价值越高,相应地摊销费用越大,可以使企业更谨慎地对待并购重组,能够对部分企业利用并购盲目扩张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此外,本文建议在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模型中尽量避免采用现值模型来进行减值测试,加强第一层级公允价值在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中的运用。
赵燕红[8](2017)在《浅析商誉会计处理及风险》文中研究说明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随着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拓新的市场,作为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途径之一的合并活动在经营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合并商誉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资源,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但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及投资风险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研究的热点。
王琳琳[9](2017)在《蓝色光标并购中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创新的不断加深和资本市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发展市场,企业并购重组也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并购是企业扩大范畴、加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实现产业调整、效益提升的重要体现。公共关系行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专业化服务以及持续开发新媒体的能力,是达到传播环境变革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指标,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并购重组能够促进公关企业的发展,达到提升市场适应能力的目标。本文以蓝色光标发生并购时合并商誉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并购产生高商誉的原因的视角,探讨合并商誉对公司整体并购绩效的影响,为规范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减少合并商誉减值风险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有助于经营者对合并成本的准确把握,为并购后经营结果的预测提供借鉴,促进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合并商誉的计量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更好地掌握企业所拥有资源的真正价值,有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业绩为商誉会计准则的制订和修改给出改进意见。论文首先从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背景进行概述,接下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为下文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对合并商誉的相关理论、国内和国外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公司并购过程中重要财务数据以及并购行为的动因,对并购的流程、并购的方案、并购案例中企业产生高的合并商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上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本文主要使用了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出合并商誉处理上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使用案例研究法有助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他企业更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商誉的初始计量没有详细的、明确的可用于指导实践的计量方法;(2)商誉的后续计量中,现有的资产评估技术不能准确计算企业的市场价值,最终无法测算商誉是否存在减值;(3)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并购的合并成本包含着并购双方企业讨价还价的因素,企业的合并成本减去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结果应该认定为合并价差。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运用市场法对商誉进行估算,结果可以减弱商誉被高估的部分,这样会使商誉的计量更合理;(2)对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采“两步走”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减值测试法”;(3)加强财务顾问的监管,健全并且规范价值评估市场;(4)加大合并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质量。
康高伟[10](2014)在《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二、有关商誉理论的新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商誉理论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T公司并购互联网公司商誉减值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商誉本质的理论研究 |
1.2.2 商誉后续计量的理论研究 |
1.2.3 商誉减值动因的理论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商誉本质的相关理论 |
2.1.1 三元理论 |
2.1.2 协同效应理论 |
2.2 商誉减值的相关理论 |
2.2.1 经济实质因素 |
2.2.2 盈余管理因素 |
2.2.3 估值虚高因素 |
第3章 T公司商誉减值案例介绍 |
3.1 T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2 T公司并购动因及背景 |
3.2.1 T公司并购动因 |
3.2.2 T公司并购背景 |
3.3 被并购方基本情况及交易细节 |
3.3.1 被并购公司概况 |
3.3.2 被并购方并购前财务状况 |
3.3.3 被并购方并购前股权分布情况 |
3.3.4 交易对价的支付方式 |
3.3.5 业绩承诺及补偿条款 |
3.4 并购商誉的确认及初始计量 |
3.5 并购商誉后续计量 |
第4章 T公司商誉减值行为分析 |
4.1 商誉减值经济实质分析 |
4.1.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4.1.2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4.1.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4.2 商誉减值动机分析 |
4.2.1 推迟计提商誉的动机 |
4.2.2 计提商誉减值的动机 |
4.3 T公司商誉减值后果分析 |
4.3.1 股票市场反应剧烈 |
4.3.2 降低公司未来收益稳定性 |
4.3.3 造成公司的投资价值失真 |
第5章 T公司案例分析建议 |
5.1 监管部门角度 |
5.1.1 监管部门加强并购监管 |
5.1.2 现行会计准则酌情修改 |
5.1.3 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
5.2 公司经营者角度 |
5.2.1 合理确定被并购方价值 |
5.2.2 增加商誉减值测试机制 |
5.2.3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
5.3 投资者角度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康尼机电商誉减值的成因及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商誉计量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商誉减值成因与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与局限性 |
1.4.1 研究特色 |
1.4.2 局限性 |
2 商誉减值相关会计政策与理论基础 |
2.1 商誉的基本概念 |
2.1.1 商誉的本质及特点 |
2.1.2 商誉的分类 |
2.2 商誉减值会计处理 |
2.2.1 资产减值处理的标准与方法 |
2.2.2 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规定 |
2.3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
2.3.1 会计目标理论 |
2.3.2 未来经济利益观 |
3 康尼机电并购龙昕科技商誉减值案例简介 |
3.1 并购双方简介 |
3.1.1 并购公司:康尼机电 |
3.1.2 标的公司:龙昕科技 |
3.2 并购概况 |
3.2.1 并购背景 |
3.2.2 并购动因 |
3.2.3 并购交易简介 |
3.2.4 股权结构变化 |
3.3 并购商誉的形成与减值 |
3.3.1 .并购商誉的形成 |
3.3.2 商誉的减值 |
4 康尼机电商誉减值的成因分析 |
4.1 高溢价导致商誉减值 |
4.1.1 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 |
4.1.2 标的资产的高溢价 |
4.1.3 标的企业业绩承诺虚高 |
4.2 内部控制失效导致商誉减值 |
4.3 中介机构迎合式服务导致商誉减值 |
5 康尼机电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分析 |
5.1 财务后果 |
5.1.1 商誉减值对并购企业业绩的影响 |
5.1.2 商誉减值对并购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
5.2 市场效应 |
6 商誉减值风险防范建议 |
6.1 强化科学决策及责任意识,防范高溢价并购 |
6.1.1 理性选择并购对象 |
6.1.2 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 |
6.2 优化内部控制及资源配置,抑制自利行为 |
6.3 重视中介机构选择与监督,避免迎合式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4)天神娱乐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问题及其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誉的初始确认 |
1.2.2 商誉的后续计量 |
1.2.3 商誉减值风险及防范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并购相关理论 |
2.1.1 并购的概念 |
2.1.2 协同效应理论 |
2.1.3 交易费用理论 |
2.1.4 市场势力理论 |
2.2 并购估值相关理论 |
2.2.1 并购估值的含义 |
2.2.2 并购估值的方法 |
2.3 商誉相关理论 |
2.3.1 商誉的本质 |
2.3.2 超额收益论 |
2.3.3 好感价值论 |
2.3.4 总计价账户论 |
第3章 案例介绍 |
3.1 并购背景与公司简介 |
3.1.1 并购背景 |
3.1.2 公司简介 |
3.2 天神娱乐并购历程 |
3.2.1 系列并购事件 |
3.2.2 并购运作方式 |
3.3 天神娱乐商誉的确认与减值 |
3.3.1 商誉初始确认情况 |
3.3.2 商誉后续减值情况 |
第4章 天神娱乐商誉减值问题分析 |
4.1 天神娱乐巨额商誉来源分析 |
4.1.1 并购活动频繁 |
4.1.2 收益法估值过高 |
4.2 天神娱乐商誉减值造成的影响分析 |
4.2.1 企业业绩由盈转亏 |
4.2.2 企业股价波动异常 |
4.2.3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
4.3 天神娱乐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分析 |
4.3.1 被并购方业绩未达标 |
4.3.2 商誉政策变化的影响 |
4.3.3 并购后资源整合力度欠缺 |
第5章 商誉减值问题的应对策略 |
5.1 对并购标的进行理性估值 |
5.2 谨慎对待支付方式的选择 |
5.3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估值再测 |
5.4 提高商誉信息披露的质量 |
5.5 加强自身与外部的监管力度 |
5.6 并购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光一科技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章 光一科技并购相关商誉减值问题现状 |
2.1 并购方与被并购方介绍 |
2.2 并购背景 |
2.3 合并商誉的产生与商誉减值的计提 |
2.4 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
第3章 光一科技并购商誉减值问题成因分析 |
3.1 并购商誉初始确认金额过高 |
3.2 管理层经营不善 |
3.3 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商誉减值 |
第4章 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的相关建议及启示 |
4.1 规范商誉初始确认 |
4.2 调整商誉的后续计量方式 |
4.3 加强内外部监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南风股份并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并购商誉相关研究 |
1.2.2 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研究 |
1.2.3 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 |
1.2.4 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研究特色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
2.1 概念界定 |
2.1.1 商誉的定义 |
2.1.2 商誉减值 |
2.1.3 业绩承诺 |
2.2 商誉的基本理论 |
2.2.1 超额收益论 |
2.2.2 好感价值论 |
2.2.3 协同效应论 |
2.3 制度背景 |
2.3.1 商誉减值的相关制度规定 |
2.3.2 商誉计量的制度变迁 |
2.3.3 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及商誉减值的概况 |
第三章 南风股份并购商誉减值案例概述 |
3.1 南风股份简介 |
3.2 标的公司简介 |
3.3 交易过程 |
3.3.1 评估方法 |
3.3.2 支付方式 |
3.3.3 交易过程 |
3.4 中兴装备业绩承诺完成情况 |
3.5 南风股份商誉减值的计提情况 |
第四章 并购后的经济后果及原因分析 |
4.1 并购绩效分析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4.1.2 营运能力分析 |
4.1.3 盈利能力分析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4.1.5 基于杜邦分析法对比分析 |
4.2 南风股份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分析 |
4.2.1 巨额商誉对利润增长效果“立竿见影” |
4.2.2 高估值、高溢价并购产生巨额商誉 |
4.2.3 高业绩预测换取高估值、高溢价并购 |
4.2.4 商誉比重过大加剧经营风险 |
4.3 商誉减值的短期经济后果 |
4.3.1 事件研究法 |
4.4 案例相关建议 |
4.4.1 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巨额商誉 |
4.4.2 正确对标的公司进行价值评估 |
4.4.3 评估标的公司高业绩预测的合理性 |
4.4.4 及时对巨额商誉减值损失测试并弥补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从源头控制商誉泡沫产生 |
5.2.2 以风险揭示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
5.2.3 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控,实行连带责任制 |
5.2.4 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投资者教育 |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7)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一、研究方法 |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制度背景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商誉的本质 |
二、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 |
三、合并商誉与盈余管理 |
四、合并商誉与融资约束 |
五、现有文献不足 |
第二节 制度背景 |
一、商誉的初始计量 |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 |
三、商誉会计改进的进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 |
二、代理理论 |
第二节 会计学基本理论 |
一、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VS决策有用观 |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VS可靠性 |
三、准则弹性规则导向VS原则导向 |
四、会计基本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商誉的本质理论与商誉的计量 |
一、超额收益观与直接计量法 |
二、总计价账户观与间接计量法 |
第四节 理论框架 |
第三章 我国A股市场合并商誉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的总体概况 |
第二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年度分析 |
第三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行业分析 |
第四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板块分析 |
第五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披露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并商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中介效应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推理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合并商誉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中介效应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监管方面 |
二、准则完善方面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8)浅析商誉会计处理及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誉的产生及本质 |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及风险 |
(一) 会计处理方法 |
(二) 商誉投资风险分析 |
1.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减值风险 |
2. 影响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 |
3. 延迟确认商誉减值损失, 造成潜在的投资风险 |
三、强化业绩补偿, 对冲减值风险 |
四、结论及建议 |
(一) 加大并购审核力度, 引导价值回归 |
(二) 强化业绩补偿, 降低投资风险 |
(9)蓝色光标并购中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本文研究特色 |
第二章 商誉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商誉的界定 |
2.1.1 商誉的定义 |
2.1.2 商誉的分类 |
2.2 商誉的基本理论 |
2.2.1 商誉的主要理论 |
2.2.2 商誉的后续理论 |
2.3 中外合并商誉问题处理规范 |
2.3.1 中外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 |
2.3.2 中外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 |
2.3.3 中外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
第三章 蓝色光标并购博杰广告案例分析 |
3.1 并购案例概述 |
3.1.1 并购方基本情况 |
3.1.2 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
3.1.3 并购动因分析 |
3.2 并购过程财务状况分析 |
3.2.1 偿债能力分析 |
3.2.2 营运能力分析 |
3.2.3 发展能力分析 |
3.3 并购绩效分析 |
3.3.1 经营绩效 |
3.3.2 市场表现 |
第四章 蓝色光标并购产生的合并商誉分析 |
4.1 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 |
4.1.1 商誉的初始计量 |
4.1.2 商誉的后续计量 |
4.2 高商誉产生的原因 |
4.2.1 财务报表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核心盈利 |
4.2.2 合并商誉减值规定的影响 |
4.2.3 资产评估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
4.3 案例启示 |
4.3.1 细化商誉的初始计量中具体的指标和相关程序 |
4.3.2 对合并商誉因素分类确认 |
4.3.3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10)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意义 |
(一) 商誉已经成为一个愈发重要的会计问题 |
(二) 我国商誉会计亟待完善 |
二、对商誉会计的认识 |
(一) 加强商誉会计核算的现实意义 |
1. 与企业目标的关系 |
2. 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 |
(二) 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 |
1. 不确认自创商誉有失合理性 |
2. 不确认负商誉欠妥 |
3. 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 |
(三) 规范商誉会计的对策 |
1. 加强商誉的会计理论化研究 |
2. 对负商誉进行确认 |
3. 根据客观的标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
4. 提高会计执业人员的综合素养 |
四、有关商誉理论的新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减值及其风险应对市研究 ——以长园集团为例[D]. 王英珍. 广西大学, 2021
- [2]T公司并购互联网公司商誉减值案例分析[D]. 陈征. 沈阳大学, 2021(06)
- [3]康尼机电商誉减值的成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 程燕芳. 广西大学, 2020(07)
- [4]天神娱乐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问题及其应对研究[D]. 张婷. 南昌大学, 2020(01)
- [5]光一科技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研究[D]. 于东焕. 吉林大学, 2019(12)
- [6]南风股份并购商誉减值问题研究[D]. 朱文可.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7]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D]. 黄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8]浅析商誉会计处理及风险[J]. 赵燕红. 当代会计, 2017(11)
- [9]蓝色光标并购中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D]. 王琳琳.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10]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康高伟. 会计师,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