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展继续受到世界石油工业代表的高度关注

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展继续受到世界石油工业代表的高度关注

一、哈油气工业展继续引起世界石油业代表的极大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徐曼[2](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黄明幸[3](2020)在《21世纪中印对非能源外交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非能源外交是中印能源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源外交动因、能源外交模式、能源产业发展、能源运输安全和国际舆论环境5个方面。在动因方面,中国通过能源合作拉动对非经贸关系,印度则将联合国改革与能源问题挂钩。主要因为中国需要转移产能,加之中美关系和传统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能源合作有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对印度而言,能源合作能提升印度在非洲的影响力,加之非洲也推动联合国改革,双方有共同的政治诉求。能源外交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援助方面,中国对非援助的力度比印度大。主要因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趋于稳定,能将更多精力用于非洲地区。加之资金雄厚,中国能更顺利地实施对非援助项目,推动能源合作。但是,印度需要将大部分援助用于南亚及周边国家,加之经济实力有限,限制了对非洲资源国的援助。中印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在非洲地区的能源产业分布广泛,占据了上中下游较多份额,而印度局限于个别资源大国和上游产业,中下游产业局限于炼油项目。主要因为中国能源公司成功重组改革,实现产业一体化,加之中国能源公司受政府协调与扶持的力度大,增加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印度推进重组改革的进程缓慢,能源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较低。此外,经济自由主义使得能源投资多由企业独立完成,印度政府的协调作用较弱且效率低下。在能源运输安全方面,中国的海上能源运输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主要因为美国拉拢印度推行印太战略,使印度获得相对安全的海上环境,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此外,中国的海军力量还相对薄弱,能源枢纽马六甲海峡仍然由美国等其他国家控制。在国际舆论环境方面,西方批评中国的声音较多,但对印度的指责较少。主要因为西方国家担心中国在非洲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上升,威胁到自身的既有利益。但是,西方与印度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小,同时希望借助印度的力量遏制中国,因而对印度的指责较少。

谢艳亭[4](2020)在《中国在中哈油气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基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与天然气进口国,其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5.3%。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和俄罗斯是中国主要的原油供应国。受地缘政治博弈与地区稳定性的影响,中国面临着能源安全威胁。为缓解“马六甲困境”,实现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哈萨克斯坦能源领域,并同哈方建立起长期的能源合作关系。(中哈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油气领域,这里及下文的中哈能源合作主要是指油气资源,而其他能源资源合作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由于哈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中亚其他四国面向俄罗斯的安全屏障,以及丰富的能源资源,哈早已成为各域外大国竞相争取的合作对象,激烈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正在哈国上演,中国在哈能源活动正面临多重挑战。本文以全球化时代的能源竞争为研究背景,基于能源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视角,以笔者归纳出的能源地缘政治学的三个基本理论命题即国家对能源主导权与能源安全利益的寻求、能源地缘政治的竞争性、国际能源体系面临的区域性与全球性问题,作为本文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哈能源合作、哈国能源外交政策及其他域外大国在哈能源战略等历史和现状,研究中国在中哈能源合作中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描述和分析了三类挑战。首先是哈地缘战略,即对能源自主权、中亚地区领导权与国内安全利益的寻求,以及中国地缘战略与能力局限带来的挑战。其次是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大国和国家集团在哈国的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即俄寻求中亚能源主导权、美建立中亚地区“区域锚”、欧盟寻求能源供应安全带来的挑战。最后是来自区域性与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即里海主权争端的排他性、经济制裁与原油减产协议带来的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所致的诸挑战。最后就中国应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提出初步建议。

高瑞华[5](2020)在《帕塔米纳公司在印尼国际能源合作中的角色演变研究(1957-1976年)》文中研究表明能源对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有着重要影响。1957年至1976年是印度尼西亚在能源领域革故鼎新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废除了具有强烈殖民色彩的特许权,确立了新型能源合作机制,维护了能源主权,国际能源合作也在曲折中展开。荷属时期,印尼能源工业由外国石油公司主导。印尼正式独立后,外国公司仍享有特许权。为了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印尼通过取消石油特许权、建立并扶植国家石油公司来推进能源国有化,增强对能源工业的控制。帕米纳公司、帕塔明公司和帕米甘公司被确立为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苏哈托上台后,帕米纳以能源为手段创造更高的绝对收入、获得信贷,为苏哈托政权提供资金来源。帕米纳董事长伊布努利用苏哈托的支持使产量分成制获得了合法地位,这一行为不仅使印尼拥有了更大的石油收益和控制权,而且左右了印尼与外国石油公司之间的关系。1968年帕米纳与帕塔明公司合并成为帕塔米纳公司,其享有极大的自主性,被称为“国中之国”。由于负责能源项目和扩大自身经营的需要,帕塔米纳公司采取了庞大复杂的国际借贷政策,于1975年陷入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帕塔米纳公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帕塔米纳公司的主导权转移到政府手中,其重大决策由政府作出。帕塔米纳公司不再是预算外交易的主要工具,基本上恢复了其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法定角色。1957年至1976年期间,帕塔米纳公司是印尼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主体,它牵头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担当了印度尼西亚国际能源合作的先锋,不仅推动了能源国有化、扩大能源控制权等能源目标的实现,而且以能源为手段为印尼的经济建设、政权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李朝飞[6](2018)在《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研究》文中提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在中国东南沿海一直构筑所谓第一和第二岛链,奉行“遏制而不孤立”政策,在东北亚、东海、南海和南亚四大区域构筑反华“C型”包围圈,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是“东亚国家”,但中国更是一个“亚洲国家”,通过陆海联动、东西联通凸显陆海两栖型大国的优势与地位。中亚是中国突破西方封锁和战略围堵的重要突破口,是中国巩固西北边境地区稳定、预防极端组织和思想渗透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拓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软实力外交是新时代中国对中亚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塑造力、经济影响力和文化亲和力构建意义重大,也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和地区大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软实力外交包括宣介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念、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力、宣传中国模式和建立孔子学院等方式,未来还可以通过发展中国旅游、建立文化代表处、促进中国经典作品外译和促进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中亚各民族民心相通。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是中国特色的大外交,它是实力与影响力、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内宣与外宣相互统筹的结果,也是外交部、文化部、宣传部与商务部等各部委既相互分工又彼此配合的重要实践。主体、客体、路径和话语是新时代中国软实力外交的四大要素。未来,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应在主体整合、客体选择、路径创新和话语构建等方面,充分利用好“组合拳”,以民心相通为目标,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以政策沟通为保障,以上海合作组织为载体,讲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民生优先”的故事,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中国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和中国政治的影响力。

爱莎[7](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哈中油气合作的问题与出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早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是提出来的,经过五年的发展,沿线国家依托这条经济带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以及政治方面都有所发展。本文根据哈萨克斯坦油气储量丰富、中国油气需求量大这一根本性需求,研究哈中两国之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开展油气合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本文用五章来描述哈中两国油气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第一章描述哈中两国油气合作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介绍哈中两国油气合作的国内外现状,第三章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哈中油气合作进行简要概述,第四章对哈中两国油气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分析了两国合作对其他大国的影响,第五章根据两国间油气合作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探索,找出适合两国油气合作的最佳道路。

雷婕[8](2018)在《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特征,约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1)来自于与资源相关的税收和收费。资源在给俄罗斯财政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近十年来,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导致2009年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9.3万亿卢布下降至7.3万亿卢布,跌幅高达21.5%。2015年,受欧美制裁以及全球油气供给关系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再度大幅下跌,由110美元/桶下跌至50美元/桶,并于2016年3月一度下跌至30美元/桶,使以资源出口为主要来源的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再度蒙受较大损失,由2014年的14.5亿卢布降至2016年的13.5亿卢布。面对财政收入的大幅度下降,俄罗斯联邦政府不得不根据石油价格的变动,对联邦预算进行了多次调整。2016年俄罗斯联邦预算经国家杜马审批同意的大型调整多达5次以上,政府预算收入一再压缩,预算赤字不断扩大,由最初占GDP的0.5%提高到占GDP的3.4%。鉴于国际油价的极度不稳定,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大幅度波动,再加之国际石油长期价格难以预期,使需要充分考虑各项中长期因素的俄罗斯中期预算被迫中止。而在此之前,中期预算在俄罗斯已顺利实施十余年,在强化预算资源配置与国家战略相关性,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决策及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对资源的依赖也使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丰富的资源储备是保障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资源储量本身的有限性显然会对资源型财政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性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俄罗斯政府必须在资源尚未枯竭之前,考虑如何解决资源型财政困境,保障资源型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的开采还涉及代际公平,这也会对财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此,俄罗斯政府必须正视资源型财政的困境,并设法解决资源型财政带来的隐患和问题。丰厚的资源收入也易使国家经济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导致国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发展其他经济门类及开展产业结构改革与优化的动力,而这也是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与难题。有鉴于此,俄罗斯联邦政府及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资源型财政的稳定发展以及长期可持续性,并为此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探索与改革,例如构建以油气收入为基础的稳定基金,改革资源税课税方式,调整资源型财政收入结构等。“稳定基金”的设立是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较为成功的案例。为保障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财政“逆周期”调节,俄罗斯于2004年建立“稳定基金”,即按照一定比例将油气超额收入存储起来,用以缓解未来石油价格下跌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随着稳定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2008年稳定基金被拆分为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一部分用于熨平经济波动,另一部分则用于补充养老资金的不足。这种具有财政“逆周期”作用的储备基金在俄罗斯两次财政收入下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平抑作用,保障了俄罗斯国家财政的稳定,国家福利基金对养老基金的不断充实与补充,则有效解决了俄罗斯养老金赤字,保障了俄罗斯国家财政的长期可持续。但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摆脱资源依赖方面,俄罗斯的相关改革则是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俄罗斯政府就曾尝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摆脱资源依赖。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曾表示,油气收入不应超过预算收入的四分之一,但随着国际油价回升,唾手可得的丰厚收入使俄罗斯再次失去改革的动力,俄罗斯财政收入中油气收入占比不断回升,2010-2014年,油气收入占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由46.1%到51.3%,其中2012-2014年该比重更是连续三年保持在50%以上,使俄罗斯再次陷入对资源的依赖之中,同时也使俄罗斯再次失去了改革的先机。2015年以来,面对国际油价的低位徘徊,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弊端再次凸显,俄罗斯政府痛下改革决心,希望通过一系列财政税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对资源的依赖。俄罗斯通过削减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提高非油气收入占比等改革措施,2015-2016俄罗斯油气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比重一度下降至42.9%和36.0%,使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对油气收入的依赖下降到历史最低点。总体而言,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的实施较为顺利,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当前摆脱资源依赖的改革还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国际油价不断回升,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应声而涨,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收入的比重由预期的33.5%上升到39.7%。由此,在国际油价再次回升的背景下,俄罗斯财政收入可持续改革还能否如期推行,俄罗斯能否真正降低对资源的依赖,都有待继续观察与长期跟踪。确保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及长期稳定,是许多资源型国家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尽管从国家层面,中国并不属于依靠单一型资源的国家,与俄罗斯这种资源型国家财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就中国部分特定地区,如东北、山西、新疆等地区都对资源存在较高依赖,这些资源型地区与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困境极为相似,都面临降低资源依赖、保障资源型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为此,研究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问题,可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除这些特定的资源型地区外,若从广义上来看,在我国地方财政还普遍存在对土地资源过度依赖的现象,虽然“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很多地方财政收入难以为继,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同时,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也抑制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优化产业布局的意愿,使地方财政的稳定性及长期可持续性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土地财政短时期内大规模收入的集聚更加助推了地方财政的顺周期行为,加剧了地方财政不稳定与不可持续的风险。由此,研究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尤其是俄罗斯在保障联邦财政收入稳定,实现“逆周期”调节,增强财政可持续方面等方面的相关改革举措,对于我国解决特定资源型地区,以及“土地财政”面临的不可持续性问题,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围绕上述方面,本文分章进行了如下研究:第一章:导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总括。第二章:从“逆周期”财政理论、资源诅咒以及中期预算框架思想三个维度,对资源型财政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分析了“自动稳定”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在“逆周期”财政理论中发挥的作用,梳理了资源诅咒的主要传导机制,分析了中期预算框架构建的背景及中期预算框架建立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以上三种理论,分别探讨不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对俄罗斯主要资源及资源型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了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的课征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不稳定以及不可持续的困境出发,探讨了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对资源型财政的影响。第四章:对俄罗斯在优化资源型财政结构过程中的税制改革进行详细阐述,重点对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的税制及出口关税税制改革进行分析。其中,在对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俄罗斯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的动议,实施的改革措施,以及在改革过程中政府与石油企业间的博弈。结合俄罗斯在对资源型财政进行的改革分析了资源型税制改革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逆周期改革进行分析,对比国际主权财富基金的不同类型,对俄罗斯建立稳定基金的背景进行阐述,对俄罗斯构建“稳定基金”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比较了2009和2014年两次经济危机中“稳定基金”实现逆周期调节的不同侧重点,并基于VAR模型探讨了“稳定基金”对于弥补财政赤字发挥的“逆周期”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第六章:对俄罗斯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背景以及俄罗斯中期预算的构建进行分析。对俄罗斯中期预算的编制方法、发展历程进行详细阐述,着重对俄罗斯“以结果为导向”中期预算的实施效益进行分析。第七章: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重点关注了“超额收入税”这一俄罗斯正在进行试点的新税种。除此之外,对俄罗斯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摆脱油气依赖采取的进口替代战略、“再工业”等举措进行分析,并对稳定基金机制发生的最新变化,以及在俄罗斯规划预算改革予以关注。第八章:针对我国“土地财政”以及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财政不可持续困境,在对比中俄两国面临困境时存在的异同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可借鉴俄罗斯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完善资源税制改革、建立中期预算框架等提高资源型财政稳定与可持续性的成功经验,建议加强土地出让金与我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之间的关联度,可按照一定计提比例将土地收益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强化我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逆周期”作用。除此之外,还需继续深化我国资源从价税改革、尽早在我国建立中期预算框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俄罗斯通过对资源税制的调节,降低了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对油气收入出口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了财政收入内部结构,缓解了石油价格波动导致的财政收入不稳定。(2)俄罗斯通过建立“稳定基金”机制,实现了财政“逆周期”调节,增强了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性。(3)基于“乌拉尔”石油价格编制的中期预算有助于俄罗斯政府掌握更长期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而“以结果为导向”的中期预算提高了俄罗斯预算支出的绩效,有利于对资源型财政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选取了财政可持续性的角度,以财政“逆周期”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俄、中两国在进行资源型财政改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同时,通过对比我国存在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现实状况,借鉴俄罗斯相关经验与教训,提出对土地出让金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2)研究方法创新:在对俄罗斯建立“稳定基金”实行“逆周期”调节的规范分析基础上,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稳定基金”在弥补财政赤字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3)研究内容创新:本文以俄罗斯财政可持续性发展为对象,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未来改革方中的“超额收入税”进行探讨,对俄罗斯政府与油气企业对待“超额收入税”的不同态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实现了研究内容及研究领域的创新。

王晓玥,田野[9](2016)在《国际石油贸易扩张与选举式威权政体的巩固——基于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民主和威权相混合的"选举式威权主义"这一新型政体,一些国家的选举式威权政体至今仍保持稳定,比如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此类政体成功获得巩固的原因也日益引起关注。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一国相对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国际贸易的扩张中获益,可增加其在国内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石油贸易的扩张期,作为石油输出国,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石油要素所有者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相较于其他群体,他们能够汇集更多资源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有效地利用政党、社会运动和大众传媒等方式进行选举动员。威权国家通常在能源领域拥有更大的干预性力量,石油要素所有者的组成通常由当权者决定,或者他们就是统治联盟的核心成员。该群体的收益得益于威权统治的保障,因此他们偏好于延续这一政体,在总统选举中努力帮助当权者胜出,而成功连任的当权者更容易渡过政治和经济上的危机,逐渐巩固其威权统治。

朱雄关[10](2016)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外交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布局。当前,随着国际能源局势和地缘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能源海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一地区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对于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和解决中国能源面临的困难风险地位重要、意义特殊。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严峻形势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非洲、东盟、中亚、俄罗斯等主要地区和国家油气资源禀赋状况、供给能力以及与中国能源合作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与这些地区和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剖析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大国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对“一带一路”主要地区能源合作前景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对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加强能源合作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本文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在能源合作面临困难和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一是得出了“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未来的油气贸易合作能力前景评估,并根据这些国家的投资开放程度和区位功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上下游领域的合作方向和重点;二是针对西半球和北极地区国家油气资源发展前景,从拓宽当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视角,思考并提出了构建能源大丝路的观点,建议国家在“一带一路”路线图中增加北线和东线方向,加强中国与美洲国家和北冰洋沿岸国家能源合作力度;三是针对当前国际能源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能源现状,思考并提出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建立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观点以及相关的措施建议,使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有力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二、哈油气工业展继续引起世界石油业代表的极大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油气工业展继续引起世界石油业代表的极大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3)21世纪中印对非能源外交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能源外交的概念与实践
        一、能源的内涵
        二、能源外交的概念
        三、能源外交的实践
    第二节 能源外交的相关概念
        一、能源安全
        二、能源地缘
        三、能源博弈
第二章 中印对非能源外交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 中印对非能源外交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对非能源外交的历史发展
        二、印度对非能源外交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印对非能源外交的基本目标
        一、保障能源供应充足
        二、保障能源来源多样化
    第三节 中印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竞争激烈
        二、非洲局势动荡
第三章 中印对非能源外交的差异对比
    第一节 能源外交动因对比
        一、中国对非能源外交的动因
        二、印度对非能源外交的动因
    第二节 能源外交模式对比
        一、能源外交模式模式及其特点
        二、中国对非能源外交模式的运用
        三、印度对非能源外交模式的运用
    第三节 能源产业发展对比
        一、中国在非洲的能源产业发展
        二、印度在非洲的能源产业发展
    第四节 能源运输安全对比
        一、中国从非洲进口能源的运输安全
        二、印度从非洲进口能源的运输安全
    第五节 国际舆论环境对比
        一、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舆论环境
        二、印度在非洲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章 中印对非能源外交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能源外交动因:不同的利益追求
        一、中印的利益追求
        二、能源合作与政治
    第二节 能源外交模式:不同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经济实力
        一、中印不同的地缘政治考量
        二、中印巨大的经济实力差距
    第三节 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同
        一、印度能源公司一体化改革滞后
        二、政府在能源外交中的作用
    第四节 能源运输安全: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严峻
        一、美印等国联手牵制中国
        二、中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
    第五节 国际舆论环境:影响力之争
        一、西方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担忧
        二、西方对中国政治影响力的担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在中哈油气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基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新意与不足
第一章 能源地缘政治视域下的哈萨克斯坦
    第一节 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概述
    第二节 能源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地缘政治地位
第二章 地缘政治视域下中哈能源合作的现状
    第一节 多边平台与机制:中哈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基础
    第二节 能源外交下中资企业在哈投资现状
    第三节 中国在哈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第三章 哈地缘战略与中国地缘竞争力不足的挑战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的地缘战略及其影响
        一、哈多元平衡的能源外交战略
        二、哈对中亚地区领导地位的寻求
        三、哈对国内安全利益的寻求
    第二节 中国地缘战略带来的挑战与能力局限
        一、“一带一路”带来的挑战及面临的问题
        二、中哈能源合作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三、在哈中资能源企业的形象问题
第四章 来自域外大国能源地缘政治竞争的挑战
    第一节 俄罗斯:寻求中亚能源领域的主导权
    第二节 美国:建立中亚地区的“区域锚”
    第三节 欧盟:寻求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第五章 区域性与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第一节 来自里海能源争端的挑战
    第二节 政治主导国际能源市场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来自地区安全问题的挑战
结语:中国如何应对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5)帕塔米纳公司在印尼国际能源合作中的角色演变研究(1957-1976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取得的创新点
第一章 二战前后印尼的石油开发与石油工业(1957 年之前)
    第一节 二战前外国石油公司在印尼的特许权
    第二节 二战期间日本对印尼石油的掠夺
    第三节 二战后印尼的石油公司与石油特许权
第二章 印尼能源国有化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初步开展(1957-1965 年)
    第一节 帕米纳公司引入外资与特许权的首次撤销
    第二节 能源国有化的法律基础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的确立
    第三节 帕塔明-泛美合同与印尼能源国有化的推进
第三章 新型合作机制与帕塔米纳公司能源控制权的扩大(1965-1971 年)
    第一节 帕米纳与壳牌的收购谈判及实力增长
    第二节 产量分成合作机制的确立及推广
    第三节 国家石油公司的合并与《帕塔米纳法》
第四章 石油贷款与帕塔米纳公司债务危机及其调整(1971-1976 年)
    第一节 石油贷款与帕塔米纳公司的国际借贷
    第二节 国际组织干涉下能源项目的重新安排
    第三节 债务危机与帕塔米纳公司的角色调整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研究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
第一章 软实力的概念界定与中国特色软实力内涵
    第一节:软实力的由来
    第二节:软实力的内容
    第三节:软实力的学理研究
    第四节:中国特色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
    第五节:新时代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
第二章 中亚的地域范围及其中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
    第一节:中亚的界定
    第二节:中亚在中国外交中的地缘战略地位
    第三节:中亚在中国外交中的地缘经济利益
    第四节:中亚在中国外交中的地缘文化地位
第三章 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历史演进与现实挑战
    第一节:中国古代与中亚的文化交往
    第二节:中国古代对中亚软实力外交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21世纪中亚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上升
    第四节:“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在中亚的文化软实力
第四章 中国在中亚软实力外交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念与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
    第三节:中国模式与中国在中亚的政治文化吸引力
    第四节:孔子学院与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
第五章 中国与域外大国在中亚软实力外交对比研究
    第一节:美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
    第二节:俄罗斯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
    第三节:欧盟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
    第四节:周边国家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以伊朗为例
    第五节:其他大国软实力外交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中国对中亚软实力外交的前景思考
    第一节:周边外交战略是中亚软实力外交的政策保证
    第二节:发挥中亚跨境民族的正面效应有助于增加中国软实力
    第三节:充分发掘经济和贸易政策所蕴涵软实力优势
    第四节:妥善应对中国威胁论,努力改善在中亚的国家形象
    第五节:面向中亚民间、拓展公共外交渠道,增强国家软实力
    第六节: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推动软实力外交
结论
参考文献

(7)“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哈中油气合作的问题与出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家间油气合作研究现状
    2.2 哈中两国油气合作哈萨克斯坦研究现状
    2.3 哈中两国油气合作中国及国际方面研究现状
    2.4 “一带一路”问题研究
第3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哈中油气合作的概况
    3.1 哈中油气合作的发展阶段
        3.1.1 哈中油气现状
        3.1.2 哈中能源合作历程
    3.2 哈中油气合作取得的成就
    3.3 哈中油气合作的动力
第4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哈中油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哈萨克斯坦方面的问题
        4.1.1 哈萨克斯坦石油竞争力相对较低
        4.1.2 哈国的体制与法律约束
    4.2 中国方面的问题
        4.2.1 中国石油公司的迅猛发展态势引起哈国的担忧
        4.2.2 哈中石油管线的容量问题
        4.2.3 中国油气企业竞争力较弱
    4.3 哈中油气合作的过程中的大国影响
        4.3.1 美国对哈中油气合作的影响
        4.3.2 俄罗斯对哈中油气合作的影响
        4.3.3 欧盟、日本对哈中油气合作的影响
第5章 “一带一路”哈中油气合作中的建议
    5.1 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多边框架下加强两国油气合作的作用
    5.2 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合作机制的法律规则
    5.3 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
    5.4 谨慎深化双边机制,推动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二)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
    第一节 “逆周期”财政理论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三、“逆周期”财政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资源诅咒理论
        一、资源诅咒理论的发展阶段与不同探讨
        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三、资源诅咒对实践的警示作用
    第三节 中期预算框架思想
        一、中期预算框架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中期预算框架的构建与难点
        三、中期预算框架思想对中期预算实践的指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现状分析
        一、俄罗斯矿产资源占有与开采现状
        二、俄罗斯资型财政税收收入的现状
    第二节 俄罗斯资源税课征制度
        一、矿产资源开采税课征的法律框架与规范
        二、矿产资源开采税中对石油、天然气的课征规范
    第三节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一、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非稳定性与不可持续性
        二、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对资源型财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优化资源型财政结构的税制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出口关税税制改革
        一、降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
        二、调整重、轻质油出口关税税率
    第二节 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
        一、资源型财政困境下的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动议
        二、巩固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在财政收入当中的地位
        三、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引发的政企博弈
    第三节 俄罗斯资源型税制改革的影响
        一、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二、影响石油生产行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保障资源型财政稳定的逆周期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财政逆周期改革的背景
        一、俄罗斯设立“稳定基金”的国际背景
        二、俄罗斯设立“稳定基金”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稳定基金”——俄罗斯财政逆周期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俄罗斯“稳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
        二、“储备基金”与“国民福利基金”的运作模式比较
    第三节 俄罗斯“稳定基金”在财政逆周期改革中的作用发挥
        一、发挥反危机功能
        二、保障居民生活和养老水平
        三、基于VAR模型对俄罗斯“稳定基金”作用的实证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保障资源型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中期预算改革
    第一节 俄罗斯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背景
        一、俄罗斯“年度条目式”预算编制的弊端
        二、俄罗斯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
    第二节 “以结果为导向”的俄罗斯中期预算构建与改革
        一、俄罗斯中期预算的编制方法
        二、俄罗斯中期预算发展的历程
        三、俄罗斯中期预算实施发挥的效益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摆脱油气资源依赖
        一、降低油气收入占GDP的比重
        二、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三、推进俄罗斯“再工业化”进程
    第二节 继续推行资源税制改革
        一、巩固矿产资源开采税地位
        二、试行“超额收入税”
    第三节 调整“稳定基金”结构,优化中期预算规划
        一、突出“国民福利基金”主体地位,继续发挥财政稳定作用
        二、实施规划预算提高公共支出运营效率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一、我国“土地财政”的现状与问题
        二、中国与俄罗斯面临财政不可持续困境的异同比较
        三、借鉴俄罗斯经验,解决我国“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促进我国资源型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改革
        一、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现状及问题
        二、中国与俄罗斯资源型地区发展困境的异同比较
        三、借鉴俄罗斯经验,构建我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三节 对我国加快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中期预算的启示
        一、我国中期预算实施的现状
        二、我国中期预算与俄罗斯中期预算的对比
        三、俄罗斯建立中期预算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9)国际石油贸易扩张与选举式威权政体的巩固——基于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既有文献及其不足
三、国际石油贸易扩张与选举式威权政体巩固:一个分析框架
四、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的要素禀赋及其参与国际贸易
五、国际石油贸易与委内瑞拉的威权巩固
六、国际石油贸易与哈萨克斯坦的威权巩固
七、结论

(10)“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研究中国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开辟了重要途径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巨大的能源出口能力将是补充中国能源需求缺口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支撑理论、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一、论文的支撑理论
        二、研究思路、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第一节 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二节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哈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哈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土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土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四节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乌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乌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二章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节 中东各国油气资源禀赋
        一、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状况
        二、伊朗油气资源状况
        三、伊拉克油气资源状况
        四、科威特油气资源状况
        五、卡塔尔油气资源状况
        六、阿联酋油气资源状况
        七、阿曼油气资源状况
    第二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与沙特阿拉伯能源合作进程
        二、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进程
        三、中国与伊拉克能源合作进程
        四、中国与科威特能源合作进程
        五、中国与卡塔尔能源合作进程
        六、中国与阿联酋能源合作进程
        七、中国与阿曼能源合作进程
    第三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沙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二、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三、中国与伊拉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四、中国与科威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五、中国与卡塔尔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六、中国与阿联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七、中国与阿曼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第三章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节 非洲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一、非洲国家石油资源禀赋
        二、非洲国家天然气资源禀赋
        三、非洲传统油气国家的油气供需状况
    第二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与利比亚能源合作进程
        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合作进程
        三、中国与尼日利亚能源合作进程
        四、中国与安哥拉能源合作进程
        五、中国与埃及能源合作进程
        六、中国与苏丹和南苏丹能源合作进程
    第三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利比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三、中国与尼日利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四、中国与安哥拉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五、中国与埃及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六、中国与苏丹和南苏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节 东盟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一、东盟国家石油资源禀赋
        二、东盟国家天然气资源禀赋
        三、东盟国家油气供需现状
    第二节 东盟国家能源供需前景展望
        一、马来西亚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二、印度尼西亚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三、越南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四、文莱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五、泰国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六、缅甸油气产出前景预期
        七、菲律宾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八、新加坡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的进程及思考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历史及现状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中国东盟加强能源合作的路径与思考
第五章 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大国博弈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国际地缘政治挑战
        一、“一带一路”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严峻
        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全球层面的战略对冲
        三、“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地区层面的战略竞争
    第三节 大国在“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一、大国的能源状况
        二、大国的能源供需形势
        三、大国在“一带一路”地区面临严峻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第六章 “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思考
    第一节 区分合作重点有的放矢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
        一、针对上游领域开放程度,视情加大能源投资合作程度
        二、针对供需发展前景,努力提升能源贸易合作水平
        三、针对沿线进行优化布局,不断加强能源下游领域合作力度
    第二节 拓宽合作视野构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能源大丝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范围划定及其局限性
        二、能源丝路应从“小丝路”走向“大丝路”
        三、能源大丝路北线地区和东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
        四、推进能源大丝路合作的实施重点
    第三节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以路为桥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
        一、国际能源秩序的现状
        二、丝路能源合作机制构想的提出
        三、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四、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多措并举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力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一、深化“合作共赢”的能源合作理念,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
        二、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保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施
        三、配套举措跟进到位,对“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形成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哈油气工业展继续引起世界石油业代表的极大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3]21世纪中印对非能源外交对比研究[D]. 黄明幸. 外交学院, 2020(07)
  • [4]中国在中哈油气合作中面临的挑战 ——基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D]. 谢艳亭.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5]帕塔米纳公司在印尼国际能源合作中的角色演变研究(1957-1976年)[D]. 高瑞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中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外交研究[D]. 李朝飞.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1)
  • [7]“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哈中油气合作的问题与出路研究[D]. 爱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8]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雷婕. 中央财经大学, 2018(09)
  • [9]国际石油贸易扩张与选举式威权政体的巩固——基于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的比较研究[J]. 王晓玥,田野.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6(04)
  • [10]“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 朱雄关. 云南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展继续受到世界石油工业代表的高度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