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癌化疗的最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周唯[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胃癌和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放化疗为主。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常用的抗肿瘤类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希冀为科学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首先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等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食管癌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遴选文献,进而应用WinBugs1.4和Stata13.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改善等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并生成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图和三维数据立方体图,从而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其他同类注射剂相比的治疗优势与特点。2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论文综合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芯片Meta分析、分子对接、经典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分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首先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mi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且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之后应用WGCNA对TCGA中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进行关键模块筛选,根据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和以上胃癌关键信息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的ceRNA网络构建。同时,本研究运用芯片Meta分析对比了关键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关键基因所涉及的生物调控途径;通过生存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进一步检测了关键基因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最后,采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相关成分的结合能力。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中,首先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高通量测序芯片数据并进行整合差异分析;其次根据TCGA中的食管癌RNA测序数据进行关键模块构建筛选;最后根据DisgeNET数据进行食管癌疾病靶点的数据搜集。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从而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3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研究首先采用MTT和CCK-8方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影响。之后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TMT方法系统研究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后胃癌细胞蛋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本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8篇,涉及8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胃癌患者5525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FOLFOX相比,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以及减缓不良反应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多指标三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同类注射液相比在临床疗效和缓解不良反应综合评价中亦有较好排序。2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此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2篇,涉及7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食管癌患者3876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化疗相比,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使用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相关结局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多结局指标评价中亦有明显优势。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得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参与调控的ceRNA网络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直接干预胃癌的基因靶点。对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 Meta 分析后发现关键基因 AKR1B1,CTSK,MMP2,TLR4,ADRB2,PDE1C和PTGE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显着差异。生存分析亦显示AKR1B1,MMP2和PTGER3在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激活诸如PI3K-Akt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调节免疫力,从而治疗胃癌。4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此部分旨在确定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组织中共有134个上调和1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且据此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十个关键基因(AURKA,CDC20,BUB1,TOP2A,ASPM,DLGAP5,TPX2,CENPF,UBE2C和NEK2)。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多种细胞外相关条目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均与食管癌密切相关。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首先应用WGCNA方法研究基因表达数据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芯片分析的差异基因、疾病数据库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对应的预测靶标进行网络药理分析。结果显示EGFR、ERBB2、CCND1和AURKA是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相关的核心基因。此外,通过富集分析预测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以调控食管癌中的ERB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6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来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研究发现,共有差异蛋白794个,其中包括上调蛋白490个以及下调蛋白304个。此外,结果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影响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遏制胃癌进展。7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AKR1B1和MMP2的过表达,还可以上调胃癌细胞中的PTGER3;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也可以下调食管癌细胞中的EGFR和AURKA的异常高表达。研究结论本论文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临床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疗效确切且与同类注射液对比有优势或特色,其核心机制与调控胃癌、食管癌关键基因密切相关。同时,本研究还探索实践了以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链的中医药整合大数据研究模式,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疗效与机制评价的有效联通提供了示范与路径。
杨鸣[2](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钟文[3](2021)在《P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P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肿瘤标志物变化、化疗相关不良反应、R0切除率以及肿瘤退缩情况等,并与DOF化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探索P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有效性和临床安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筛选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83例患者。将上述胃癌患者随机分配到PSOX组(实验组)41例和DOF组(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前2-4个周期化疗,然后进行影像学评估疗效后再接受胃癌D2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肿瘤标志物变化、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肿瘤退缩情况以及R0切除率等病理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2.两组方案在AFP和CA125化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SOX组和DOF组在CA724化疗前后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OX组的总有效率高于DOF组(39.0%vs21.4%),疾病控制率也高于DOF组(95.1%vs9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SOX组和DOF组在血液学和非血液学相关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毒副反应大多数发生在3级以下,无严重死亡病例;5.PSOX组R0切除率高于DOF组(87.8%vs78.6%),PSOX组神经侵犯(51.2%)和脉管侵犯(48.8%)略低于DOF组神经侵犯(59.5%)和脉管侵犯(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PSOX术后I-II期比例显着高于DOF组(78%vs50%),两组在yp TNM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PSOX组达到完全或次完全肿瘤退缩有7人(17.1%),DOF组达到完全或次完全肿瘤退缩有5人(11.9%),PSOX组稍优于DOF组,两组在肿瘤退缩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疗效方面与DOF方案相当,是一种可选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2.PSOX方案的引起的毒副反应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3.PSOX方案在肿瘤退缩、降期以及R0切除率方面优于DOF方案,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新的术前化疗方案,值得推荐。
张海伟[4](2021)在《裴氏疏肝养胃汤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次研究通过观察裴氏疏肝养胃汤联合SOX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裴氏疏肝养胃汤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提供临床试验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SOX方案化疗,试验组则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裴氏疏肝养胃汤。21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记录试验组组和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主要的指标有:实体瘤大小、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中医临床证候积分、KPS评分、QOL评分、毒副反应评定。结果(1)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缩小瘤体病灶方面经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2)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前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3)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但试验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4)QOL评分和KP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QOL评分、KPS评分均较前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但治疗后试验组提高更为显着,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肝功能、皮肤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述指标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未见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裴氏疏肝养胃汤能够降低肝胃不和型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CA724),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张颖一[5](2020)在《胃癌中差异表达mRNA、lncRNA、circRNA的鉴定分析及核心circRNA circFOXO3的功能与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起病隐匿,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但临床尚缺乏该病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现有的大量研究显示非编码RNA(ncRNA)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lncRNA和circRNA与m RNA通过形成复杂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 RNA)调控网络参与疾病进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胃癌中仍然缺乏对lncRNA、m RNA和circRNA的系统鉴定,并且它们在胃癌中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尚未揭示。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胃癌中差异表达的m RNA、lncRNA和circRNA,揭露其转录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试图为后续胃癌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circRNA由于序列及结构不同于其他ncRNA,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生物学活性,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circ FOXO3是circRNA家族核心成员,已有文献报道显示circ FOXO3通过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参与了前列腺和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而其在胃癌中的功能未见报道。本课题拟探究circ FOXO3对于胃癌细胞增殖、周期、转移、侵袭和成瘤的影响以及是否参与胃癌的免疫应答和代谢进程,分析下游靶基因与预后的关系,探索胃癌全新的生物靶标。方法:本课题选用微阵列分析筛选了胃癌中差异表达的m RNA、lncRNA和circRNA,在11个配对胃癌样本中用q RT-PCR验证了随机选择的6个上调基因的表达,并用STRING系统构建了差异表达的m RNA介导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lncRNA介导的顺式调节网络以及circRNA介导的ce RNA网络。另外,使用公共数据库Kaplan-Meier Plotter评估差异表达的m RNA、lncRNA和circRNA,判断其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之后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transwell等实验方法检测circFOXO3敲低之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的变化,并观察其对动物体内成瘤的影响。最后,使用RNA-sequencing技术检测敲低circ FOXO3之后的胃癌细胞中m RNA的表达变化差异,在STRING系统分别构建敲低circ FOXO3后上下调的基因介导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GEPIA数据库探究20个circ FOXO3下游核心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公共数据库Kaplan-Meier Plotter评估circ FOXO3核心下游基因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结果:本课题发现922个m RNA、2112个lncRNA和2896个circRNA在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并观察到lncRNA lnc-GLI3-4:1、LMF1、OLFM4、HKDCC1、hsa_circ_0058819、hsa_circ_0058830在胃癌中的表达相较癌旁组织显着升高。生信分析显示胃癌中差异表达的m RNAs参与调控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醛固酮调节钠的重吸收;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柠檬酸盐循环(TCA循环);BMP绑定;醛脱氢酶(NAD)活性;胺结合;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静脉血管发育。本课题总共鉴定出230个lncRNA-m RNA调节对,KEGG信号通路预测结果显示这些lncRNA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包括:粘附连接、醛固酮调节钠的重吸收、轴突指导、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ARF蛋白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谷氨酸受体结合及L-α-氨基酸跨膜转运。所构建circRNA介导的ce RNA网络共包括34个上调的circRNA,33个下调的circRNA,170个上调的m RNA,153个下调的m RNA和42个mi R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调节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糖酵解/糖异生和ARF蛋白信号转导显着相关。通过对已知数据库的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胃癌患者m RNA中高表达的GPER、COL8A1、GLT25D1、EPOR、ENG、SLC5A5、OMP、NDE1和REM1与较短的总生存时间显着相关;lncRNA中则是高表达的NR_073084、ENST00000565689、LOXL1-AS1、NR_110232、ENST00000472494(HOTTIP)和ENST00000469148(PTPRG-AS1)与较短的总生存时间显着相关,其均具有评估预后的价值。本课题发现circ FOXO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敲低其能够显着抑制AGS以及N87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并显着抑制动物体内瘤体的增长,故其可能在胃癌中发挥着原癌基因的效应。利用RNA-sequencing技术检测敲低circ FOXO3前后胃癌细胞中m RNA的表达变化,总共得到5104个差异基因。其中237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敲低后显着上调,272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敲低后显着下调。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circ FOXO3敲低后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固有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病毒防御反应、免疫效应过程中。circ FOXO3敲低后下调表达基因广泛参与到代谢、翻译、有机物生物合成、生物合成、细胞周期等生物进程。本课题所构建的敲低circ FOXO3后上下调基因介导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揭露了三个上调表达/三个下调表达的核心PPI网络,其内20个circ FOXO3下游核心基因中,CDK1、MYC、BRCA1、MCM3、RFC4、MX1、ISG15、OAS1、STAT1、DDX58、IFI35、RSAD2、B2M、DDX60、IFI27在胃癌中显着高表达。有趣的是,高表达的BRCA1、IFI35、MCM3、DDX60与胃癌患者较长的总体生存时间呈现明显相关性,而高表达的MX1、ISG15、DDX58、IFI27、RPS28、RPS20则与较短总生存显着相关。结论:本课题对胃癌中差异表达的m RNA、lncRNA和circRNA进行了综合分析,首次构建了复杂的调控网络以揭示这些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某些核心m RNA和lncRNA的失调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为深入理解胃癌进展的机制以及探索胃癌的潜在治疗和预后靶标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通过对调控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环状RNA circ FOXO3的进一步研究,证明了其在胃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而敲低circ FOXO3则能够显着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周期、转移、侵袭进程和体内成瘤能力,且得知其可能参与肿瘤的免疫应答和代谢进程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并发现数个circ FOXO3核心下游基因在胃癌中显着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显着关联。首次,我们阐明了circ FOXO3在胃癌中的原癌效应,为寻找胃癌全新的生物靶标提供了思路。
段振东[6](2020)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体重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中药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析中晚期胃癌患者BMI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并寻找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识别临床的高危人群,指导临床治疗。研究中药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索对于已完成手术、放化疗等抗瘤治疗后的患者,中药是否能够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广泛使用中药提供证据。方法:研究一: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49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KPS评分、手术史、化疗史、CA72-4、CA199、AFP、CEA、CYFRA21-1、WBC、RBC、HGB、PLT、NEUT、LYMPH、BUN、CR、ALB、ALT、AST、GGT、ALP、TBIL等临床资料。通过定期复查和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得患者随访时间和生存结局。使用SPSS22.0软件记载、分析数据,变量相关性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单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检验方式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二: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筛选出已完成手术、放化疗疗程进入单纯中药治疗阶段的胃癌患者共计50例。记录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QLQ-C30、QLQ-STO22)、BMI、T淋巴细胞亚群、RBC、HGB、TP、ALB、CR、BUN、ALT、AST、GGT。应用SPSS22.0软件记录、分析数据,对治疗前后数据差值进行正态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Wilcoxon检验,比较各因素治疗前后是否具有明显差异。结果:1、相关性分析显示,BMI、KPS评分、FER、CYFRA21-1是一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BMI<18.5kg/m2、KPS评分<70分、FER>274.7ng/ml、CYFRA21-1>2.08ng/ml的一年生存率较低。2、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史、BMI、KPS评分、ALB、GGT、ALP、CA199、AFP、CYFRA21-1、FER与患者OS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BMI<18.5kg/m2(P<0.001,HR=0.583,95%CI:0.431-0.787)、KPS评分<70(P<0.05,HR=0.662,95.0%CI:0.441-0.993)、ALB小于30g/L(P<0.05,HR=0.744,95%CI:0.593-0.932)、CA199>37U/ml(P<0.05,HR=1.564,95%CI:1.030-2.375)、CYFRA21-1>2.08ng/ml(P<0.05,HR=1.818,95%CI:1.043-3.168)是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独立危险因素。3、中药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1)BMI:治疗前BMI为20.94±2.93kg/m2,治疗后BMI为21.55±2.69 kg/m2,治疗后BMI显着高于治疗前BMI(P<0.001)。(2)KPS评分:治疗后KPS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KPS评分(P<0.001)。(3)QLQ-C30量表:治疗后躯体领域、角色领域、情绪领域、总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方面显着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疲乏、恶心、气促、食欲、便秘、腹泻、经济方面低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而认知领域、社会领域、疼痛、失眠方面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QLQ-STO22量表:治疗后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反流、饮食受限、口干、味觉方面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前后焦虑、身体外观、脱发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状态指标:治疗后ALB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后RBC、HGB、T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后CD3+/CD8+显着高于治疗前(P=0.002)、治疗前后CD3+、CD3+/CD4+无显着差异(P>0.05)。(7)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MI<18.5kg/m2、KPS评分<70、FER>274.7ng/ml、CYFRA21-1>2.08ng/ml是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年生存的危险因素。2、BMI、KPS评分、ALB、CA199、CYFRA21-1是中晚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BMI<18.5kg/m2、KPS评分<70、ALB<30g/L、CA199>37U/ml、CYFRA21-1>2.08ng/ml的患者生存预后较差。3、对于完成手术、放化疗疗程胃癌患者,中药能够增加患者BMI、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且对患者无明显毒副作用,推荐在临床广泛使用。
洪伊荣[7](2020)在《“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较科学、全面的“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指标体系,旨在为后期设计和建立该平台提供理论依据,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达到智能化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1.文献分析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结合胃癌术后患者存在延续性护理需求的现状,初步确定本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框架。2.质性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先后对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和一所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的11名护士、11名胃癌术后患者和8名主要照顾者就使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的态度与功能需求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使用Nvivo 12 plus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生成类别。3.研究小组讨论法:在探索用户使用态度与功能需求的质性研究基础上,以Fitch的癌症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为依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构建“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指标体系,经研究小组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后,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表。4.Delphi法: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第一轮19位、第二轮17位)作为此次内容模块构建的咨询专家。经两轮专家咨询后确定形成“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19和SPSS22.0统计分析两轮指标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专家基本情况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分别表示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反映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均数和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并用上述指标检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结果:1.质性研究表明,用户(胃癌术后患者、护士及照顾者)对平台的使用抱有不同态度,由于居家护理问题多、社会趋势和家庭照顾者照顾疲乏,需要使用平台者居多;对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界面呈现、需要的功能和管理上。2.在质性研究基础上,以Fitch的癌症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为依据,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小组讨论结果,初步构建“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指标体系,共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3.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确认“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专家在两轮咨询中的积极性分别为90%和89%,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5;两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逐渐增高,重要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40.250,可行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90.339,经χ2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轮咨询后各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变异系数为0.000.21,专家意见比较集中。结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需要使用“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的用户(胃癌术后患者、护士及照顾者)居多,对使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用方便及安全可靠上。2.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指标体系,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
李思思[8](2020)在《自我营养管理方案在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化疗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索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的困境。2.以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期患者为干预对象,构建营养干预方案。3.探索干预措施对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期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BMI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为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困境的质性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例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期的患者,采用主题分析法,了解该类患者的自我营养管理的困境,为自我营养管理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2.第二部分为自我营养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在文献回顾和理论依据指导下,形成干预方案初稿,进一步开展专家小组会议,并选取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预试验,最终形成干预方案施测稿。3.第三部分为评价自我营养管理干预方案的效果。选取河南省肿瘤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和三病区的7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开展类实验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和饮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营养管理干预方案的措施。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EORTC QLQ-C30)、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BMI和生化指标测评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营养状况和白蛋白浓度、总蛋白浓度和空腹血糖水平变化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的差异。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共分析出三个主题,主题一:与医务人员有关的因素,表现在低年资护士营养知识不足和营养教育开展频次少;主题二:与患者有关的因素,表现在营养知识欠缺、营养知识获取困难、营养态度不端正和营养监测方式不全面;主题三:与社会支持有关的因素,表现在经济困难和外界信息干扰。该部分主要为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营养管理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2.本干预研究纳入研究对象70例,样本流失9例,流失率12.86%,有效样本61例,干预组31例,对照组30例。(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整体生活质量平均分由干预前的(48.12±15.77)分提高到(57.80±12.53)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分析,干预组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维度得分在组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个单一维度中,除失眠、便秘症状在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症状得分在组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G-SGA平均分由干预前的(2.42±0.50)分降低为(1.35±0.66)分,白蛋白浓度平均分由干预前的(40.22±9.14)g/L升高为(46.65±9.47)g/L,总蛋白浓度的平均分由干预前的(66.75±10.48)g/L升高为(68.63±10.27)g/L,空腹血糖平均分由干预前的(14.22±5.16)mmol/L降低为(8.18±3.00)mmol/L,BMI平均分由干预前(22.03±3.04)升高为(24.17±4.1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PG-SGA评分和生化指标显着降低或好转(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患者进行自我营养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营养状况及实验室生化指标。
李赟[9](2020)在《MDSCs、Tregs、PD-L1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晚期胃癌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细胞中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D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及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状态,分析它们与临床资料及化疗疗效的关系,并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明确肿瘤免疫微环境中MDSCs、Tregs、PD-L1在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作用,以期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价寻找特异性监测指标。方法:1.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纳入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晚期胃癌患者46例,收集其病理组织蜡块、化疗前、后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学药物治疗前MDSCs、Tregs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PD-L1的状态;分别分析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水平、组织中PD-L1的表达状态与一般资料的关系。2.分析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高低、PD-L1表达状态与化疗疗效关系及MDSCs、Tregs表达高低与PD-L1表达状态的相关性。3.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后外周血MDSCs、Tregs的表达水平,分析化疗前后外周血中MDSCs、Tregs的动态变化与化疗疗效的相关关系。4.随访患者PFS,分析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高低及PD-L1表达状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晚期胃癌病人外周血中化疗前MDSCs、Tregs水平、PD-L1的状态与肿瘤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即有远处转移者或肿瘤TNM分期高者MDSCs、Tregs水平、PD-L1阳性率高于无远处转移者或者肿瘤TNM分期低者(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不相关(P>0.05)。此外,化疗前MDSCs表达水平也与肿瘤分化状态呈正相关(P<0.05)。2.化疗前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Tregs表达高低与患者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D-L1阳性组疾病控制率为12.5%,PD-L1阴性组疾病控制率为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就是PD-L1表达阴性者化疗疗效较好。此外,化疗前外周血中MDSCs、Tregs高低与癌组织中PD-L1阳性状态呈正相关(P<0.05)。3.化疗后MDSCs、Tregs表达水平降低(P<0.01);其中疾病控制组化疗后MDSCs、Tregs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疾病进展组化疗后MDSCs、Tregs表达水平升高(P<0.01)。4.在化学药物治疗前,低MDSCs组中位PFS(12个月)较高MDSCs组(5个月)延长了7个月(P<0.01);低Tregs组中位PFS(9个月)较高Tregs组(6个月)延长了3个月(P<0.05),提示MDSCs、Tregs低表达预后较好。此外,PD-L1阴性组中位PFS(13个月)较PD-L1阳性组(5个月)延长了8个月(P<0.001),提示PD-L1表达阴性预后好。结论:1.MDSCs、Tregs在化疗后表达水平降低者、PD-L1表达阴性者化疗疗效较好。2.MDSCs、Tregs、PD-L1与肿瘤预后相关,化疗前低MDSCs、Tregs表达者、PD-L1表达阴性者无疾病进展时间明显延长,提示外周血MDSCs、Tregs、组织中PD-L1可能是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吕豪[10](2020)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目前认为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进展期或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整体预后比较差。目前手术根治切除是胃癌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只有20%的患者在诊断时表现为可切除的疾病,即使是根治性手术切除,由于该病复发率高,预后仍然很差。在这方面,为了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东西方各个国家开发了多模式围手术期治疗方法。肿瘤根治性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是可切除胃癌唯一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缺乏特定的筛查,LAGC死亡率仍然较高,并且大多数患者不适合进行早期根治性手术。此外,即使是根治性手术切除,诊断时存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在这一背景下,围手术期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作为多模式治疗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发展,其中,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作为NAT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减少胃癌根治术后局部和远处复发,改善胃癌病人总体生存率。目的:改善我国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诊疗,回顾性收集研究分析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基本病例资料特征,观察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具体临床疗效,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等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分级)与临床病理特征资料的相关性,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从而指导临床新辅助化疗的合理应用。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且均行新辅助化疗结合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基本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入组病人均接受SOX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完成胃癌根治术后依照设定的评价标准(NCCN标准、RECIST标准)行术后TRG分级及实体肿瘤治疗反应评估,并进行临床治疗安全性及疗效评价,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探讨影响TRG分级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两组(显着缓解组、非显着缓解组)共计97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所有研究对象同时完成新辅助化疗及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所有入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新辅助化疗及根治性切除手术,且两组患者术后均完全治愈顺利出院。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4.13±9.61岁。新辅助化疗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集中表现为1-2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口腔粘膜炎等。其中共有TRG0级6例、TRG1级22例、TRG2级37例、TRG3级32例。TRG分级在新辅助化疗前CEA水平(p=0.042)、c T分期(p=0.003)、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新辅助化疗疗程(p=0.01)、肿瘤最大直径(p=0.013)、肿瘤分化程度(p=0.019)、Lauren肿瘤分型(p=0.009)、yp T(p=0.001)、术后病理分期(p<0.001)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 T分期(p<0.001)、肿瘤最大直径(p=0.002)、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是影响TRG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整体疗效方面,CR(完全缓解)患者6例、PR(部分缓解)患者37例、SD(稳定)患者46例、PD(进展)患者8例,新辅助化疗总反应率(CR+PR)约44.33%,疾病整体控制率(CR+PR+SD)约91.75%。结论:单纯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确切,有较为可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临床工作中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评估后有必要施行新辅助化疗,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TRG分级与新辅助化疗前CEA水平、c 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新辅助化疗疗程、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Lauren肿瘤分型、yp T、术后病理分期有关;c T分期、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TRG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治疗工作中应重点关注c T分期较晚、肿瘤较大以及可疑转移淋巴结较多的患者,及时给予新辅助治疗的干预。
二、胃癌化疗的最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癌化疗的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相关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实验研究 |
1 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蛋白组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食管癌细胞实验研究 |
1 仪器与器材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P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新辅助化疗方法 |
2.3 疗效评价 |
2.3.1 影像学评价标准 |
2.3.2 病理反应评价 |
2.4 毒副反应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特征 |
3.2 两组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 |
3.3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
3.4 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 |
3.5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 |
3.6 术后两组患者病理肿瘤退缩分级 |
第四章 讨论 |
4.1 新辅助化疗发展历程 |
4.2 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模式 |
4.3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和评估方法 |
4.4 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个人简介 |
附录 |
附录1 AJCC第8版胃癌临床分期(cTNM) |
附录2 AJCC第8版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分期(ypTNP) |
附录3 综述 胃癌新辅助放化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裴氏疏肝养胃汤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基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伦理学要求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主要技术路线图 |
4.研究结果 |
4.1 入组情况 |
4.2 基线资料 |
4.3 疗效性指标观测结果 |
4.4 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 |
讨论 |
1 裴正学教授对胃癌的认识 |
1.1 裴正学教授治疗中晚期胃癌立足“肝胆枢机”理论 |
1.2 裴正学教授治疗胃癌从肝胆论治 |
2.疏肝安胃汤的组方分析 |
3 裴氏疏肝养胃汤单味药物分析 |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4.1 裴氏疏肝养胃汤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4.2 裴氏疏肝养胃汤对肿瘤病灶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4.3 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晚期胃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
1.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进展 |
2.现代医学对进中晚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
3.中晚期胃癌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胃癌中差异表达mRNA、lncRNA、circRNA的鉴定分析及核心circRNA circFOXO3的功能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胃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circ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
一、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ircFOXO3在胃癌增殖和转移进程中的功能 |
一、材料和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6)中晚期胃癌患者体重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中药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晚期胃癌患者BMI与预后的相关性 |
1.研究对象 |
2.病例选择标准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5.小结 |
第二部分 :中医药干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临床观察 |
1.研究对象 |
2.病例选择标准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5.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体重指数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互联网+”背景下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国外研究现状 |
1.2.2 “互联网+”背景下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胃癌 |
1.3.2 “互联网+” |
1.3.3 延续性护理 |
1.3.4 Fitch的癌症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 |
第2章 用户对使用“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的质性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访谈对象与抽样方法 |
2.1.2 访谈提纲的确定 |
2.1.3 伦理问题 |
2.1.4 资料收集方法 |
2.1.5 资料分析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2.1 对“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的使用态度 |
2.2.2 对“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 |
2.3 讨论 |
2.3.1 使用“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已成趋势 |
2.3.2 “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面临诸多挑战 |
2.3.3 以便于用户访问的方式设计平台 |
2.3.4 健全“互联网+”平台保障体系为用户保驾护航 |
第3章 “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内容模块的构建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回顾和软件功能荟萃法 |
3.1.2 研究小组讨论法 |
3.1.3 Delphi法 |
3.2 研究结果 |
3.2.1 专家咨询表构建结果 |
3.2.2 专家咨询的结果 |
3.2.3 指标筛选结果 |
3.3 讨论 |
3.3.1 内容模块构建的重要性 |
3.3.2 内容模块构建的科学性 |
3.3.3 内容模块构建的可靠性 |
3.3.4 内容模块中各级指标的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性 |
4.3 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自我营养管理方案在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化疗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5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一部分 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化疗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困境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化疗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1 干预方案初稿 |
2 干干预方案施测稿形成过程 |
第三部分 自我营养管理方案在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化疗期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研究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结局指标 |
1.5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1.7 伦理原则 |
1.8 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伴轻度营养不良化疗患者的干预过程 |
2 结果 |
2.1 样本流失情况 |
2.1.1 样本量流失人数 |
2.1.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PG-SG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生化检验均衡性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PG-SGA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干预后BMI值的比较 |
2.6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
2.7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胃癌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MDSCs、Tregs、PD-L1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
2.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4.技术路线 |
结果 |
1.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水平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
2.胃癌组织中PD-L1 表达状况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
3.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高低、PD-L1 表达状态与化疗疗效关系 |
4.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高低与PD-L1 表达状态的相关性 |
5.MDSCs、Tregs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不同疗效组的差异 |
6.化疗前MDSCs、Tregs表达高低、PD-L1 表达状态的PFS差异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10)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缩写 |
引言 |
1.1 胃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胃癌的手术治疗 |
1.3 胃癌新辅助治疗 |
1.3.1 LAGC新辅助治疗的兴起 |
1.3.2 LAGC的新辅助化疗模式 |
1.3.3 新辅助化疗方案的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各指标评估参考标准 |
2.4 新辅助化疗后不良反应判读 |
2.5 纳入标准 |
2.6 排除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结果 |
3.1 基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
3.2 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 |
3.3 新辅助化疗疗效单因素分析 |
3.4 新辅助化疗疗效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
四、胃癌化疗的最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D]. 周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P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研究[D]. 钟文. 青海大学, 2021(01)
- [4]裴氏疏肝养胃汤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 张海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胃癌中差异表达mRNA、lncRNA、circRNA的鉴定分析及核心circRNA circFOXO3的功能与作用[D]. 张颖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6]中晚期胃癌患者体重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中药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段振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互联网+”胃癌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模块的构建[D]. 洪伊荣. 南昌大学, 2020(08)
- [8]自我营养管理方案在老年胃癌共病糖尿病化疗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思思. 郑州大学, 2020(02)
- [9]MDSCs、Tregs、PD-L1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D]. 李赟.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10]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吕豪. 河南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