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性卵巢巧克力囊肿治愈并妊娠3例(论文文献综述)
于庆[1](2021)在《行气消症汤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散结镇痛胶囊与行气消症汤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中药汤剂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更有效的治疗难治愈、易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提供新思路和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入选60例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予行气消症汤口服(中药组成:丹参,莪术,鸡血藤,土鳖虫,赤芍,三棱,川芎,桃仁,山楂,益母草,延胡索,夏枯草,桂枝,鸡内金,茯苓,香附,牡蛎,黄芪)作为治疗组;另外30例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痛经情况,异位囊肿大小及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通过对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综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心烦易怒,经前乳胀、性交痛方面效果显着。3.痛经疗效及VAS评分比较:治疗组痛经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程度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效果更明显,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改善痛经情况,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清CA125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降低血清CA125水平方面疗效相当。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小比较: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较治疗前均有缩小(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缩小异位囊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导师自拟方行气消症汤可有效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痛经(VAS评分)情况和中医证候,尤其是在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心烦易怒,经前乳胀、性交痛方面效果显着。2.导师自拟方行气消症汤可有效缩小卵巢异位囊肿径线。3.导师自拟方行气消症汤可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血清CA125水平。4.导师自拟方行气消症汤在临床研究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可认为本方对治疗气滞血瘀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王靖雯[2](2021)在《内异停方联合GnRH-a对预防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真实客观地评估内异停方联合GnRH-a对预防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有效性,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自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住院并接受同一医疗小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且手术病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内异停方+GnRH-a组)和对照组(GnRH-a组)。各组均治疗3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血清指标的变化,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入组病例29例,脱落2例;对照组入组30例,脱落3例。1.复发情况:术后随访发现,术后6月两组均无复发;术后12月,观察组复发1人,对照组复发3人;至术后18个月随访结束,观察组总计复发1人,对照组总计复发6人,观察组累计复发率3.7%,对照组累计复发率2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内异停方联合GnRH-a治疗较GnRH-a单药治疗能更好地减少内异症术后的远期复发。2.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VAS疼痛评分组内比较,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治疗后血清CA125组内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补体C3、补体C4,均逐渐下降,经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停方联合GnRH-a对预防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与GnRH-a西药单药治疗相比,其在改善中医证候、痛经及血清CA125、IL-6、补体C3、补体C4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且在远期的复发情况方面,中西医联合治疗较西药单药治疗能更好地降低内异症术后的复发率。
谢宝珍[3](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传承研究方法,阐述导师刘雁峰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的病机认识及立论依据,总结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方思路、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2通过临床研究,围绕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异位囊肿的大小、女性激素水平以及CA-125水平这5个主要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调取2010年01月至2019年09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80例患者,1172诊次。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104例患者,共207诊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进行中药物频数及药物组合频数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用药、药物组合及药物属性,并将挖掘结果整理成文稿形式交由导师审阅。结合半结构化专家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导师围绕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立法依据、组方思路、用药配伍及加减规律进行探讨。根据访谈的内容,补充完善挖掘的结果。2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共4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24例。给予温肾暖肝散结方中药口服治疗12周,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片姜黄等。采用自身对照的观察方法,以0、4、8、12周为观察时间点,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症状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卵泡期女性激素6项、CA-125及月经干净后3-5天测量并计算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共6个项目。从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缩小病灶、调节激素水平以及降低CA-125共5个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于“人机结合”方法的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1)数据挖掘本研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207张处方进行药物统计,共得162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394次。通过中药频数统计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药物包括:乌药、肉桂、葫芦巴、小茴香、红藤、元胡、没药、姜黄、郁金、丹参、巴戟天、忍冬藤、吴茱萸等。通过药物组合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包括:“乌药-吴茱萸”、“小茴香-肉桂”、“元胡-郁金”、“没药-姜黄”、“丹参-鳖甲”、“红藤-忍冬藤”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温补肾阳、暖肝行气及活血散结三个治疗方向的药物类群。其中,温补肾阳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葫芦巴、元胡、肉桂、小茴香、乌药、没药、姜黄等;暖肝行气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巴戟天、郁金、吴茱萸等;活血散结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丹参、鳖甲、茯苓。通过药物属性分析得出导师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味多辛、甘,主入肾、肝、脾经;药物功效以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及温通经脉为主。(2)专家采访通过半结构化的专家访谈,刘雁峰教授阐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肾阳虚损,寒滞肝脉,瘀结成症”,该病的关键病位在肾、肝。基于对病机的认识,导师提出温肾暖肝散结法作为内异症的治疗法则,以温肾暖肝为主,兼以活血散结,强调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导师的组方思路亦以该法为指导,方从法出,自拟“温肾暖肝散结方”,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姜黄、红藤、忍冬藤等。导师用药平和,一药多用,注重药物间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2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1)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VAS疗效判定,治疗12周后,治愈4人,显效6人,有效5人,无效9人,总有效率为62.50%,治愈率为16.67%。VAS评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2)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的CMSS总体评分、症状发生频率及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该量表的结构条目,将该量表分为消化道症状、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头面部症状进行分析。①消化道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消化道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及治疗12周的消化道相关症状的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消化道相关症状的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消化道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P<0.001)。②情绪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情绪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4);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3,P<0.001)。③躯体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躯体相关症状总体评分、频率评分及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头面部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7,P=0.004);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01)。(3)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2周后,显效3人,显效率为12.50%,有效12人,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62.50%。中医证候积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患者的阳虚寒凝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4)卵巢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治疗前后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180,P=0.859)。(5)女性激素6项治疗前后E2、P、PRL、FSH、LH及T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CA-125治疗前后血清CA-12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052,P=0.959)。结论1刘雁峰教授对内异症的病机、病位有独到的认识,运用温阳散寒法以治病之本,活血消症法以治病之标。导师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制方严谨,方证相应,随证加减。临证时,导师讲究用药平和,顾护阴血,并注重一药多用,配伍巧妙。2“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在总结导师学术经验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定性的专家访谈方法能较好地补充并完善定量的挖掘的数据资料,使研究结果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导师的学术观点。3温肾暖肝散结方能有效缓解内异症相关性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改善阳虚寒凝血瘀证候,疗效持久且稳定。另外,温肾暖肝散结方在控制病灶大小的同时,并未抑制患者的卵巢内分泌功能。
尹芳[4](2020)在《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婚育年龄和生育年龄明显推迟,全世界不孕不育率不断升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不孕症患者的生育需求,随着ART的广泛应用,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如何提高患者的卵巢功能,使卵巢能够产生足够数量和质量良好的卵子,使其能自然妊娠,或提高ART的临床妊娠成功率,成为生殖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方对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 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型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共计51例,釆用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均纳入治疗组,予补肾疏肝方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辅助生殖的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妊娠例数、临床妊娠例数,早期流产例数。结果:1.早期妊娠情况:治疗后生化妊娠率为90.20%、临床妊娠率为84.31%、早期流产率为4.65%;2.血清激素:治疗后FSH、LH、FSH/LH值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E2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3.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经治疗后,患者获卵数与可供移植胚胎数均有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临床疗效比较:①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中度患者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比较单项中医证候,治疗后中医主证(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颜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中医次证(腰骶酸痛、郁闷不舒或烦闷、乳胀、头晕、小便清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及性欲减退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经治疗,显效8例,占15.69%;有效32例,占62.74%;无效11例,占21.57%。总有效率达 78.43%;5.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1.补肾疏肝方能明显有效降低FSH、LH及FSH/LH值,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2.补肾疏肝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且安全有效;3.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IVF-ET失败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苗会霞[5](2020)在《滋肾养肝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证DOR患者月经失调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月经失调患者分别采用滋肾养肝调周疗法和西药激素疗法,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性激素变化情况,探讨滋肾养肝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DOR肾虚肝郁证患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导师朱颖教授经验方治疗,结合BBT及月经周期分别于卵泡期(月经周期第4-12天)服用自拟补肾填精汤,排卵期(月经周期第13-22天)服用自拟促排汤;经前期和月经期(月经周期第23天-下个月经周期第3天)服用自拟疏肝养血汤。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始口服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1mg Qd,共服21天,于月经周期第16天加服黄体酮胶囊100mg Bid,停药后月经来潮,为一个月经周期,共服3个月经周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中医症状评分、b FSH、b E2、b FSH/LH水平,进行数据统计,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探讨中药对DOR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年龄、中医症状积分、基础性激素水平(b FSH、b E2、b FSH/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随年龄增长,DOR的发病人数呈增多趋势。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主症积分:治疗后两组各主症积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月经周期”积分下降程度较治疗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降低“月经量、色、质”积分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次症积分:治疗后两组各次症积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腰膝酸软、精神疲惫、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胸闷叹息、烦躁易怒及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积分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头晕耳鸣”积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低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清b FSH、b FSH/LH、b E2水平均较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滋肾养肝调周法干预可改善肾虚肝郁证DOR患者月经失调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对月经量、色、质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滋肾养肝调周法干预可改善肾虚肝郁证DOR患者腰膝酸软、精神疲惫、烦躁易怒、胸闷叹息、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及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的症状。3.滋肾养肝调周法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清b FSH、b FSH/LH、b E2水平,从而减缓DOR患者卵巢功能的衰退。4.滋肾养肝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证DOR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滋肾养肝调周法治疗DOR的安全性,可为DO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心怡[6](2020)在《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VAS评分、痛经疗效、生存质量调査表(EHP-30)评分、血清CA125水平及妇科盆腔检査的变化,初步探讨颊针治疗内异症痛经的基本处方,客观评价颊针疗法治疗内异症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治疗内异症痛经开辟新的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出颊针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操作规范。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内异症痛经患者进行三个月经周期的颊针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3个月经周期追踪其痛经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指导患者完成痛经VAS评分和EHP-30量表、检测血清CA125的水平以及门诊完成妇科盆腔检查,研究者根据患者痛经VAS评分的前后变化评估其治疗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治疗前后各项研究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颊针疗法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共47例,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评估其痛经疗效,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显效率23.4%,总有效率80.9%;随访三个月经周期,治愈1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显效率55.3%,总有效率93.6%,说明颊针疗法能有效改善内异症患者痛经症状,并且能发挥远期的治疗效果。2.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痛经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个月经周期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效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能有效降低内异症痛经评分,远期效果明显。3.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对血清CA125影响不明显,不排除研究样本量偏少引起。4.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情况,其疼痛控制、日常生活、情绪影响、社会支持、自身形象、工作看法、子女关系、性生活史、医药行业、治疗感受和不孕看法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内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5.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妇科盆腔检查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内异症痛经患者的盆腔状况。结论:经三个月经周期的颊针疗法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VAS疼痛评分较前下降,且颊针疗法具有远期治疗效果,随访三个月发现其仍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降低疼痛评分。另外,颊针疗法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盆腔状况中亦可发挥积极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颊针疗法治疗后对内异症痛经患者血清CA125作用不明显,不排除与此次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少相关。
尹文秀[7](2020)在《点阵CO2激光在妇科常见外阴白色病变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收集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疾病相关的因素分析。探讨点阵式CO2激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10-2019.10间所有就诊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外阴疾病门诊经病理确诊且选择点阵CO2激光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共4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疾病相关的因素分析。以治疗3次作为治疗周期结点,分别记录两类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次结束后1个月、治疗第3次结束后1个月及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各别评分,评估点阵CO2激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有效性。有效指治疗后患者瘙痒程度降低1个程度及以上;无效指瘙痒程度未改善或加重。复发指症程度恢复或程度增加。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周期结束后1个月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评估点阵CO2激光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是否有变化。结果:43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中外阴硬化性苔藓20例、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23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79±13.55岁,平均病程为6.79±8.23年,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8.78±15.78岁,平均病程为4.91±7.03年。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病灶呈对称性分布,其中50.00%患者病变延伸或逐渐延伸至肛周皮肤,形成“8”字形病变;62.50%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病灶局限于单侧。2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第1次治疗结束后夜间瘙痒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日间及夜间瘙痒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第1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日夜间瘙痒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日间及夜间瘙痒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阴白色病变治疗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各组观察指标与第1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相比P值均呈下降趋势;完成周期治疗的15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激光治疗截点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日间、夜间瘙痒程度及皮肤弹性情况均呈现减轻趋势;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变。完成周期治疗的16例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激光治疗截点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的各观察指标均呈现减轻趋势。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中35.0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焦虑,80.00%的患者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级为1级与治疗前2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中13.04%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焦虑,86.95%患者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第1次结束后4个月完成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级为1级与治疗前1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治疗1次者3例,2次者3例,3例者4例,大于3次者10例,治疗中位数为3次;23例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治疗1次者2例,治疗2次者5例,治疗3次者10例,大于3次者6例,治疗中位数为3.5次。2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第1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有效率为95.00%,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效者有效率为82.60%,23例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第1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有效率为100.00%;第1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有效率为86.90%。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2天内出现轻微水肿,偶有轻微肿胀感,无其他不适;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7-25天内不等会有轻微脱屑现象;大多数患者反映治疗结束后7-20天内出现严重阵发性瘙痒,且日间夜间瘙痒程度基本相同,症状持续1-2天自行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阴硬化性苔藓病灶多呈对称性,逐渐发展为“8”字形病灶;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病变多单侧发病,并有逐渐向周围及对侧蔓延的趋势;点阵CO2激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次治疗疗效显着,症状顽固者3次治疗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及皮肤状态,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依从性好,具有可行性;瘙痒症状改善方面,外阴硬化性苔藓对点阵CO2激光的治疗反应优于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外阴颜色改善方面,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对点阵CO2激光的治疗反应优于外阴硬化性苔藓。
柯杨雪[8](2019)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2018.10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妇科住院就诊的203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内膜病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EMT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与其年龄、临床症状(不孕、月经异常)、临床分期(Ⅰ、Ⅱ、Ⅲ、Ⅳ)、病变部位(腹膜型、卵巢型)的相关性。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25-34岁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年龄主要在35-55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占31%,其中内膜病变中以子宫内膜息肉最为多见,占86%。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不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月经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不孕症状为主与以月经异常症状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异常症状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无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状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无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其年龄、病变部位、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占3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等多种病理改变;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不孕、月经异常具有相关性;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与子宫内膜病变密切相关;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部位无显着相关性。
张婧燕[9](2019)在《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的方法,应用温经活血方(蒲黄10g五灵脂10g三棱10g莪术10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延胡索10g细辛3g肉桂6g牛膝10g甘草6g)治疗患有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望减轻甚至治愈其痛经程度,改善中医伴随症状,缩小卵巢巧克力囊肿,降低血清CA125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2)治疗组选用温经活血方(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由山西省中医院免煎药房统一配制,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选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均于月经周期前一周开始服药,连续服药20天,连续三个月经周期。(3)并于每个月经周期后对患者痛经的严重程度、中医证候的评分进行整理,于三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对妇科彩超、血清CA125进行组别对比分析。在治疗周期结束,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治疗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 21.0对数据评估检验,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本研究共收集病例68例,两组各34例,治疗组有1例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腹泻,未能坚持服药,对照组有2例未规律服药,按照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2)两组患者年龄,病史,病程,痛经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125,妇科彩超(有性生活者采取经阴道彩超、无性生活者采取经腹彩超)治疗前之间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在经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在中医伴随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痛经严重程度、卵巢巧克力囊肿、血清CA125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显效率24.2%,有效率69.7%,无效率6.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3%,显效率9.4%,有效率71.9%,无效率18.8%。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1<0.05)。妇科彩超对比:两组患者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在三个疗程后均有缩小,治疗组的包块大小从3.78±2.02cm缩减至1.86±1.69cm,对照组的包块大小从3.65±1.89缩减至2.66±1.65cm,治疗组的包块缩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痛经严重程度VAS积分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8%,治愈率24.2%,显效率39.4%,有效率21.2%,无效率1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治愈率12.5%,显效率25%,有效率40.6%,无效率21.9%。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减轻痛经的疗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6<0.05)。血清CA125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血清CA125方面均有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纳入患者在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其余患者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温经活血方对于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具有减轻痛经严重程度,及缓解中医伴随症状,缩小卵巢巧克力囊肿大小及降低血清CA125的作用。总之,该经验方可有效减轻患者多种不适症状,疗效显着,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进一步实验探究。
陈怡瑾[10](2019)在《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简称内异症,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重视的妇科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病在育龄期。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认为与现在的高剖宫产率以及人工流产、宫腹腔镜操作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不孕等。疼痛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盆腔痛以及病灶所在部位的疼痛,有逐渐加重的特点,并且有30%左右的不孕患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前没有标准化的方案,西医治疗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形成的囊肿、粘连;药物治疗以抑制卵巢功能、阻止疾病发展为目的。中医对于其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或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的其他外治疗法。化瘀宁坤液是着名中医妇科专家郭志强教授自拟的保留灌肠方,在目前的临床使用中已经帮助了众多的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得到症状的缓解,部分患者也获得了生育机会。输卵管性不孕常见的因素包括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盆腔操作导致的损伤等。在团队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化瘀宁坤液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也回顾性探索了郭教授使用化瘀宁坤液的临床使用依据,在我们所搜集使用过化瘀宁坤液的病例中,有部分患者被明确诊断过内异症,但化瘀宁坤液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尚且没有被明确证实。为了初步明确、评估化瘀宁坤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探究和评估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根据所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诊断标准((1)渐进性痛经;(2)慢性盆腔痛;(3)性交痛;(4)肛门坠痛;(5)后穹隆、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6)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包块;(7)不孕;(8)CA125增髙;(9)经超声检查有具体征象者。凡有以上1-4点之一项并5-9点之二项,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经腹腔镜检查、病理诊断者可直接诊断)选取符合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1例。以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保留灌肠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月患者痛经情况的变化以及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并血清CA125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1)治疗前后痛经观察表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痛经观察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痛经观察表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痛经COX症状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痛经COX症状持续时间评分与症状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超声检查记录表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超声结果记录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变化:治疗前血清CA125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CA125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CA125异常的病例,治疗后及随访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随访CA125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6例(19.35%),其中怀孕3例;有效25例(80.65%);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1例(局部眼睑水肿,无其他不适),停药后未再出现,其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能够显着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情况并且能够改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征象,对于血清CA125异常的患者能够降低血清CA125水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出现1例过敏现象,症状轻停药即缓解。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着且较安全。
二、家族性卵巢巧克力囊肿治愈并妊娠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族性卵巢巧克力囊肿治愈并妊娠3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行气消症汤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绩 |
致谢 |
(2)内异停方联合GnRH-a对预防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防治内异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
1.1 复发的定义及复发率 |
1.2 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研究 |
1.3 复发的可能机制研究 |
1.4 复发的预防手段 |
1.5 观察指标的意义 |
2. 中医防治内异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
2.1 古代医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
2.2 现代医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
2.3 预防内异症术后复发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脱落与剔除病例的处理 |
1.5 临床资料收集及质量保证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分组 |
2.3 观察项目 |
2.4 观测时点及随访时间 |
2.5 不良反应观察及记录 |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两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
4.2 两组间治疗结果的比较分析 |
4.3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
4.4 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1. 腹腔镜手术及术后治疗的必要性 |
2. 内异停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立论依据 |
2.1 气虚血瘀是内异症复发的关键因素 |
2.2 内异停方药物组成及组方药理分析 |
2.3 内异停对免疫-炎性效应的调节作用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诊断 |
3 临床病理分型 |
4 临床分期 |
5 治疗策略与方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引言 |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结合”的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资料 |
3.1 数据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数据清洗与筛选 |
4.2 数据导入与核对 |
4.3 中药处方数据规范化处理 |
4.4 数据挖掘与分析 |
4.5 专家访谈 |
4.6 研究流程图 |
5 研究结果 |
5.1 数据录入情况 |
5.2 药物频次分析 |
5.3 药物组合频次分析 |
5.4 药物四气统计 |
5.5 药物五味统计 |
5.6 药物归经统计 |
5.7 药物功效统计 |
5.8 关联规则分析 |
5.9 聚类分析 |
5.10 复杂网络分析 |
5.11 专家访谈 |
6 讨论 |
6.1 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立论依据 |
6.2 温肾暖肝散结方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 |
6.3 用药特点 |
6.4 “人机结合”在学术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7 小结 |
第三部分 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资料 |
3.1 研究对象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标准 |
3.6 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
3.7 中止试验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治疗药物 |
4.2 疗程及观察时间 |
4.3 合并用药记录 |
4.4 观察指标 |
4.5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
4.6 统计分析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纳入病例情况 |
5.2 一般情况 |
5.3 治疗结果 |
5.4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 |
6 讨论 |
6.1 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
6.2 疗效分析 |
7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 |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4)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西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
1. 概念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 |
4. 诊断 |
5. 治疗 |
二、中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 |
2. 病机 |
3. 治疗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收集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7 不良事件记录与报告 |
3. 技术路线图 |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5. 随访方案 |
6. 结果 |
6.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6.2 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
6.3 患者治疗前后获卵数及可供移植胚胎数 |
6.4 临床疗效结果 |
6.5 中医证候积分 |
6.6 安全性指标观察 |
6.7 随访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
1. 中医药在治疗卵巢低反应中的应用 |
1.1 卵巢低反应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1.2 卵巢低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
2. 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 |
2.1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2.2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中医药治疗 |
3.中医药在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
3.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3.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 |
4. 小结 |
二、导师对肾虚肝郁型DOR的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 |
3. 选方用药及方药分析 |
4.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
5. 典型医案 |
6. 临床观察结果研究分析与评价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附录2 技术路线图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滋肾养肝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证DOR患者月经失调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DOR肾虚肝郁证病因病机 |
2 DOR肾虚肝郁证的中医辨治 |
3 研究结果探讨 |
4 DOR的防治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药对DOR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原因及机制 |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 |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三节 颊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
一、颊针疗法的概述 |
二、颊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实施方案 |
四、数据处理 |
五、研究流程图 |
六、伦理审查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研究结果 |
三、不良反应 |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
一、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理论研究及穴位分析 |
二、VAS评分和痛经疗效分析 |
三、血清CA125水平分析 |
四、生存质量分析 |
五、盆腔状态评估 |
六、颊针疗法应用前景 |
七、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点阵CO2激光在妇科常见外阴白色病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资料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3、观察指标 |
(二)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不同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比较 |
3、点阵CO_2激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各观察指标统计分析 |
4、点阵CO_2激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分析 |
5、外阴白色病变治疗次数分析 |
6、点阵CO_2激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不良反应 |
7、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图 |
(三)讨论 |
1、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发病情况 |
2、点阵CO_2激光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
(四)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3.2 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3.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
3.4 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3.5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3.6 月经异常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3.7 不同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一般情况 |
4.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年龄的关系 |
4.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不孕的关系 |
4.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和月经异常的关系 |
4.5 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 |
4.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恶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
1.中医病因病机 |
2.发病机制及诊断 |
3.治疗方案 |
4.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
1.概述 |
2.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类型中的应用 |
3.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 |
4.超声的其他应用 |
5.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期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及信息无效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就诊主诉 |
2.3 使用依据统计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三部分 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药物及使用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时间 |
2.3 疗效判定 |
2.4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处理 |
2.5 患者知情同意 |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试验结果 |
3.3 脱落病例及不良反应处理 |
3.4 结论 |
4.讨论 |
4.1 从中医角度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 |
4.2 本研究对化瘀宁坤液治疗内异症的认识 |
4.3 本研究对化瘀宁坤液的组成配伍及方义的理解 |
4.4 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家族性卵巢巧克力囊肿治愈并妊娠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气消症汤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于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2]内异停方联合GnRH-a对预防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靖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D]. 谢宝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补肾疏肝方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D]. 尹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滋肾养肝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证DOR患者月经失调的疗效观察[D]. 苗会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D]. 关心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点阵CO2激光在妇科常见外阴白色病变中的应用[D]. 尹文秀.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D]. 柯杨雪. 湖北民族大学, 2019(08)
- [9]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婧燕.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 陈怡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