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参数化和强联合激励的分岔

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参数化和强联合激励的分岔

一、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参、强联合激励的分岔(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胡宇达[1](2017)在《横向磁场中旋变运动导电圆板的参强联合共振》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变速旋转圆板的非线性磁弹性参强联合振动问题。给出旋转圆板在磁场中的磁弹性振动方程,应用伽辽金法离散变量,得到横向磁场中旋转圆板轴对称参强联合振动微分方程。运用多尺度法求解振动微分方程,分析久期项得到系统发生参强联合共振时的两种共振状态,并分别给出两种状态下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通过数值计算,给出圆板的协调参数、磁场、转速、激励力等参数变化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比两种共振条件下的幅值-参数曲线,讨论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系统的全局分岔图,讨论分岔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夏营[2](2017)在《感应电机参激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感应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经济耐用、起动转矩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然而,由于采用电磁驱动方式,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和噪声。为了实现减振降噪设计,需要研究磁拉力激振规律,从而揭示关键机、电和磁参数与动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论文以三相异步电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机、电和磁耦联动力稳定性问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传统惯性坐标系下研究了旋转磁拉力对感应电机定子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采用能量法建立了定子振动模型,然后应用多尺度法和数值计算分别得到不稳定边界和不稳定域,最终揭示了定子柔度、相电流、节距和气隙等基本参数与动力稳定性之间的映射关系。2.在磁场同步坐标系下研究了定子参激振动问题。采用哈密顿原理建立了定子的振动模型,获得解析形式的不稳定边界和响应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同步坐标系可消除时变性,得到方便分析的等效陀螺系统。数值计算证明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3.在磁场同步坐标系下建立了外转子感应电机的定转子机、电和磁耦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电机起动和制动状态下基本参数对发散和颤振不稳定的影响。采用Floquét方法和龙格库塔法分别得到不稳定域和动态响应,通过对比验证了解析结果的正确性。论文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旋转超声动力拓扑选型研究》(编号:51175370)和《旋转对称机械动力调谐及分组构型研究》(编号:51675368)的研究内容的一部分。该研究为受移动载荷作用的旋转结构动力学建模以及基本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借鉴。

刘丹[3](2016)在《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作为非完整系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系统是由机械系统和电磁系统构成,通过机械过程与电磁过程相互影响和作用,使得机械能和电磁能互相转换,随着各国在工业领域的研究应用的投入不断增加,以及其他相关理论比如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计算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良好发展,研究机电系统的动力学理论基础也逐渐成熟。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关于非线性力学系统以及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方向,以及前人已研究的成果及相关结论,并简要介绍了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说明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其次介绍了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具体阐述了系统的电路方程,磅达马达力概念,以及用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表示机电耦合系统。最后针对用Lagrange-Maxwell方程表示的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进行研究探讨,给出系统的平衡位置和系统平衡方程。若系统在平衡位置受到微扰动,将系统的受扰运动方程在平衡位置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忽略二阶及其更高阶项,给出系统受扰运动方程的一次近似方程,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定理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算例运用上述理论,给出了该系统的具体稳定性条件。

卢增静[4](2016)在《连续热镀锌线锌锅内沉没辊非线性振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带钢连续热镀锌线锌锅内沉没辊的振动不仅会影响镀锌板产品质量,而且还会加速辊子两端轴承磨损。本文基于非线性振动理论分析,研究了某连续热镀锌线锌锅内沉没辊的振动机理,为制定抑制沉没辊振动的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取4号热张紧辊至校正辊段带钢、沉没辊及其两端轴套式滑动轴承组成的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沉没辊进行受力和运动分析后,建立包含涡动和转动振动的力学模型。利用D’Alembert(达朗伯)原理建立沉没辊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系统的平衡态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相对于平衡态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在不考虑外激励情况下,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沉没辊运动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稳定性判据,该判据可为生产中调节带钢初始张力和校正辊上推量以实现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参考。结合生产实际得到沉没辊稳定运行的带钢张力区间和校正辊上推量区间。分析工况参数对派生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发现随着带钢初始张力、校正辊上推量和轴承处滑动摩擦系数等参数的变化,沉没辊涡动为主导的和转动振动为主导的固有频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最后,建立沉没辊在校正辊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通过多尺度解法和Runge-Kutta法对其振动特性进行理论和数值分析,发现:(1)当校正辊的激励频率接近沉没辊的某阶固有频率且两阶固有频率不呈2倍频关系时,沉没辊会发生线性耦合强迫共振。(2)当校正辊的激励频率接近沉没辊的某阶固有频率且两阶固有频率呈2倍频关系时,沉没辊会发生内共振情形下的非线性耦合强迫共振;就该两自由度系统而言,即使外激励直接作用在某阶模态上,另外一阶模态也可能被激发出来;1:2内共振条件下的强迫振动相较于线性系统有如下特点:1)系统两阶固有频率接近两倍关系,但比值一定时,两个自由度的幅频曲线在一阶固有频率附近均出现了一个反共振点,从而使幅频曲线在线性共振区内从一个峰变成了两个峰,且随固有频率比值的增大,左右两个峰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左峰降,右峰长。2)在反共振点附近,系统具有三稳态结构,即共存有三个稳定的周期解。(3)当校正辊的激励频率接近沉没辊的某阶固有频率的两倍且两阶固有频率呈2倍关系时,沉没辊会发生内共振情形下的主参数共振。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加,主参数共振的平凡解通过叉式分岔失去稳定性,并产生非平凡解;增加系统阻尼不仅可以提高叉式分岔所需外激励阈值,还可以减小沉没辊振动幅值;由于平方项的存在,沉没辊参数振动正、负幅值关于平衡位置会出现偏离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带钢张力和校正辊上推量,改善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来避开内共振。

唐德霖[5](2015)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含间隙机构的混沌运动研究》文中提出运动副是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连接构件组成机构的同时,确保了构件间有相对运动的可能。当构件之间通过动配合连接时,运动副间隙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运动副间隙的存在,使原本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变为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展现出了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也是一个强非线性动力系统,对初始条件和输入量的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两个非线性系统耦合在一起时,系统混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别对连杆与滑块之间的铰链点和曲柄与连杆之间的铰链点存在间隙的曲柄滑块机构,采用连续接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曲柄匀速转动时,连杆与滑块之间的铰链点的间隙的大小对机构混沌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运动副间隙越大,机构混沌运动就越剧烈、越明显。2.研究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建立了电机动力分析模型。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确定出了电机稳定运动和混沌运动的参数条件。3.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系统的模型,选取电机稳定运动的参数,系统混沌运动与含间隙运动副的位置、间隙大小、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存在个别例外的情况,总体上,系统混沌运动的强弱随输入电压值和间隙值的增加而加强,尤其是当间隙值比较小的时候,这一规律十分明显。而当间隙值比较大的时候,输入电压的变化对系统混沌运动的强弱的影响将不是很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相同的输入电压和间隙值的条件下,间隙存在于曲柄和连杆间铰链点时系统的混沌运动比间隙存在于连杆和滑块间铰链点时系统的混沌运动更加剧烈、明显,即含间隙的铰链点与电机轴越近,系统的混沌运动越强烈。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机电耦合系统混沌运动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晶[6](2015)在《电动车电机轴承转子系统弱非线性主共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电动车电动机轴承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转子系统受不平衡磁拉力、油膜力、偏心力、阻尼力以及非对称刚度等因素的影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电动机轴承转子系统的弱非线性振动方程模型,应用求解非线性方程的平均法,得到系统主共振的幅频响应方程。并分析电磁参数对系统主共振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随着转子半径、气密磁隙和铁芯长度的增加,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均向右偏移。

蔡萍[7](2015)在《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Hopf分岔研究》文中指出Hopf分岔是一类重要的动态分岔,Hopf分岔控制作为一个前沿研究课题,极具挑战性。本文研究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Hopf分岔以及相关分析和控制问题,进而丰富和完善分岔的理论结果。讨论系统平衡点的动力学行为,给出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条件,分析系统产生分岔的特性,并设计分岔控制器,提出控制方法,使系统产生所期望的动力学行为。重点研究系统Hopf分岔极限环振幅的控制,给出幅控关系,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幅值,实现了系统的Hopf分岔延迟控制和稳定性控制。设计了几种控制策略,每种控制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选取了几类典型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作为例子进行讨论。首先综述了非线性控制理论、分岔控制、Hopf分岔控制以及混沌控制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非线性动力系统Hopf分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给出Hopf分岔定理和几种分岔控制方法,并引入几个常用的稳定性理论以及动力系统理论,为本文的研究作准备。利用一种改进的多尺度法求出了广义Van der Pol型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极限环振幅表达式。构造了几类线性、非线性反馈控制器,获得了其反馈系数与极限环振幅的近似解析关系。通过选择适当的反馈系数,可对极限环的振幅进行控制,讨论并比较了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幅值预测的正确性与控制的有效性,且对较大的参数?,仍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讨论一类具有多个未知参数的混沌Van der Pol-Duffing系统的分岔与控制。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Hopf分岔的参数临界值。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及规范型理论给出了分岔解的稳定性指标。在不改变分岔解的稳定性下,设计Washout filter线性控制器用于改变分岔值。在不改变分岔值的情形下,设计Washout filter非线性控制器用于控制系统极限环幅值。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所得到的极限环振幅与控制增益之间的近似解析关系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预测可靠。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幅值预测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出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图显示了一个新的混沌系统存在混沌吸引子。利用特征方程给出了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条件;通过详细计算,得到系统的第一李雅普诺夫系数,由此来分析所产生的分岔解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混沌系统的两个平衡点都能够发生非退化的超临界Hopf分岔,因此在平衡点能够分岔出稳定的周期解。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理论推导一致。讨论了Lü系统平衡点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Hopf分岔的参数临界值。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及规范型理论给出了分岔解的稳定性指标。分别设计线性、非线性控制器从理论上实现了Hopf分岔的延迟控制及稳定性控制。数值模拟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研究一个改进的超混沌Lü系统的Hopf分岔控制。提出一个状态反馈联合参数控制的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不仅保持了原系统的平衡点结构不变,也没有增加原系统的维数。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实现了系统Hopf分岔的延迟控制。通过规范型理论,分岔解的稳定性指标也进一步被求得。最后,给出两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岔控制比低维系统更加复杂,而本文提出的方法简单有效,因此,该方法对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岔控制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自强,杨志安[8](2015)在《电机端盖强非线性主共振分析》文中提出根据电机端盖结构特点,将端盖抽象为薄圆环板。应用卡门方程和伽辽金法。建立结构轴对称的电机端盖在对称载荷作用下的强非线性动力方程。应用MLP法得到主共振的近似解。分析系统一次近似解析解及端盖系统的阻尼、激励力和结构参数对振动响应曲线的影响。

李佰洲[9](2014)在《异步电机定子系统磁固耦合振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电机作为机械能和电能之间转换的电磁装置,在民用和国防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大型电机运行过程中,定子系统的电磁振动是其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影响着电机的噪声水平。而在复杂电磁场作用下的定子系统的磁固耦合振动是导致电磁噪声的主要来源。随着电机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对电机定子系统中的磁固耦合作用的研究不容忽视。本文即在民用和国防工业领域减振降噪应用需求的牵引下,以某大型推进电机为实际工程背景,通过对其定子结构的建模和磁固耦合振动的理论研究工作,力求给出准确的计算模型、电磁力的计算方法及其作用下的定子系统磁固耦合振动的机理,为大型电机的电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为:1.基于大型推进电机的原理样机,建立了定子系统内、外壳不等长的双壳物理模型,使双壳模型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推广。该模型可以通过解析表达式描述系统的振动形态,并可以分别考虑内、外壳不同的边界条件,同时,可以计算不同长度比的双壳定子系统的固有特性。2.通过对气隙磁场电磁力组成成分的分析,得到了考虑定子径向变形与气隙磁场相互耦合时的电磁力表达式,指出作用于定子铁芯内圆表面的由偏心气隙磁场产生的电磁力,不仅包含电磁力波项,还包含线性电磁刚度项、非线性电磁刚度项和参数激励项,以及与转子转动情况相关的项。3.将机电耦联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研究方法应用于异步电机,利用多尺度法对双壳定子系统在偏心气隙磁场作用下的参数共振、参-强联合共振及双重共振问题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幅频响应方程,并对定常解的稳定性和分岔方程的奇异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电磁参数和机械参数对异步电机定子系统产生磁固耦合振动时的解的多值性、跳跃现象,以及系统的周期运动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规律。4.给出了偏心气隙磁拉力和铁芯内有质动力共同作用下,双壳定子系统磁固耦合振动微分方程。为了对定子铁芯内有质动力做进一步的分析,从Maxwell方程组和电磁本构关系出发,通过对定子铁芯内涡流方程的求解,给出了定子铁芯内有质动力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电磁场和电磁力随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铁芯内电磁力对磁固耦合振动的影响。对铁芯内有质动力的分析改进了定子系统的磁固耦合振动的激励形式,为定、转子耦合振动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杨志安,李自强[10](2013)在《电机轴承转子多频激励系统参—强联合共振》文中指出以电机轴承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转子偏心力、轴承反力和不平衡电磁力影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电机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振动方程。应用求非线性振动的平均法,得到系统参强联合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和对应的定常解,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电磁参数对系统参强联合共振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随着电阻增加或电抗的减小,系统参强联合共振幅频响应曲线向右偏移。

二、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参、强联合激励的分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参、强联合激励的分岔(论文提纲范文)

(1)横向磁场中旋变运动导电圆板的参强联合共振(论文提纲范文)

1 变速旋转运动圆板的参数振动方程
2 旋转圆板磁弹性参强联合共振问题的理论分析
3 算例分析
    3.1 稳态运动下的共振幅值特性
    3.2 磁场变化时系统的不同动力响应
    3.3 两种组合共振特性比较
4 结论

(2)感应电机参激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感应电机振动种类
        1.2.2 惯性坐标系下参激振动分析
        1.2.3 同步坐标系下动力学分析
        1.2.4 外转子电机弹性定转子耦联振动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惯性坐标系下定子参激弹性振动分析
    2.1 引言
    2.2 数学建模
        2.2.1 基本假设
        2.2.2 模型描述
        2.2.3 能量法建模
    2.3 模型求解
        2.3.1 伽辽金离散
        2.3.2 多尺度法分析
    2.4 仿真计算及验证
        2.4.1 Floquét方法
        2.4.2 不稳定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场同步坐标系下定子参激稳定性
    3.1 引言
    3.2 动力学建模
        3.2.1 坐标系建立
        3.2.2 哈密顿原理建模
    3.3 同步坐标系下动态特性分析
        3.3.1 伽辽金法设解
        3.3.2 弹性振动稳定性
        3.3.3 响应求解
        3.3.4 稳定性分析
    3.4 结果对比与验证
        3.4.1 惯性坐标系下弹性振动模型
        3.4.2 稳定性对比验证
        3.4.3 响应对比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双环模型的感应电机动力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弹性定转子耦联动力学建模
        4.2.1 基本假设
        4.2.2 定转子耦联动力模型
        4.2.3 能量求解
        4.2.4 振动方程
    4.3 模型求解
        4.3.1 模型离散
        4.3.2 特征值求解
        4.3.3 结果分析
    4.4 数值法验证
        4.4.1 惯性坐标系下动力学方程
        4.4.2 惯性坐标系下参激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完整系统的背景及发展状况
    1.2 机电耦合系统的发展及研究背景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机电耦合系统的分析动力学
    2.1 机电耦合系统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
    2.2 电路方程
    2.3 磅达马达力
    2.4 LAGRANGE-MAXWELL方程
第三章 机电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1 系统的LAGRANGE-MAXWELL方程
    3.2 系统的平衡方程和平衡位置
    3.3 系统的受扰运动方程和一次近似方程
    3.4 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3.5 算例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连续热镀锌线锌锅内沉没辊非线性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动轴承干摩擦动力学研究
        1.2.2 转子动力学研究
        1.2.3 平方非线性系统的参数与强迫振动研究
        1.2.4 热镀锌线锌锅内辊子及轴承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锌锅内沉没辊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沉没辊结构模型
    2.3 轴承的简化
    2.4 沉没辊力学建模
        2.4.1 忽略沉没辊柔性的依据
        2.4.2 沉没辊轴承的摩擦与润滑状态分析
        2.4.3 沉没辊的受力分析
        2.4.4 沉没辊的运动分析
        2.4.5 沉没辊的力学模型
        2.4.6 带钢纵向弹性变形量的计算
        2.4.7 带钢张力分析
        2.4.8 摩擦力模型
    2.5 沉没辊数学建模
        2.5.1 达朗伯原理
        2.5.2 沉没辊动力学方程
    2.6 系统的平衡态和相对于平衡态的动力学方程
        2.6.1 系统的平衡态方程
        2.6.2 系统相对于平衡态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沉没辊运动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李雅普诺夫运动稳定性理论及一次近似原理
    3.3 运动稳定性分析
    3.4 派生系统的固有频率
    3.5 系统稳定性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校正辊激励作用下沉没辊非线性振动分析
    4.1 引言
    4.2 校正辊激励作用下沉没辊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4.3 一阶多尺度近似
        4.3.1 强迫共振分析
        4.3.2 1:2 内共振条件下主参数共振分析
    4.4 数值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含间隙机构的混沌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相关研究现状
        1.2.1 含间隙机构分析模型的研究
        1.2.2 含间隙机构的非线性现象与控制的研究
    1.3 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相关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运动副间隙存在于连杆和滑块间的动力学模型
        2.2.1 物理模型
        2.2.2 动力学方程
    2.3 运动副间隙存在于曲柄和连杆间时的动力学模型
    2.4 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的混沌运动现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动力学特性与分析
    3.1 引言
    3.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特性及动力分析模型
        3.2.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及调速特性
        3.2.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动力分析模型
    3.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动态特性分析
        3.3.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混沌运动
        3.3.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稳态运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机驱动含间隙的耦合系统混沌运动分析
    4.1 引言
    4.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曲柄滑块机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4.2.1 连杆与滑块运动副含间隙的机电耦合动力分析模型
        4.2.2 电机负载转矩与系统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4.3 间隙存在于连杆与滑块间运动副时系统的动力特性
        4.3.1 间隙值为r=0.02mm
        4.3.2 间隙值为r=0.05mm
        4.3.3 间隙值为r=0.2mm
        4.3.4 间隙值和输入电压对系统混沌运动的影响
    4.4 间隙存在于曲柄与连杆间运动副时系统的动力特性
        4.4.1 间隙值为r=0.02mm
        4.4.2 间隙值为r=0.05mm
        4.4.3 间隙值为r=0.2mm
    4.5 间隙位置不同时系统运动状况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6)电动车电机轴承转子系统弱非线性主共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2、系统主共振分析
3、数值计算与图像分析
4、结论

(7)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Hopf分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分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1.1 分岔与混沌研究的历史背景
        1.1.2 分岔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1.1.3 Hopf分岔研究现状
    1.2 控制理论基础
    1.3 非线性振动的定量方法
        1.3.1 弱非线性振动的定量方法
        1.3.2 强非线性振动的定量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主要内容
        1.4.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Hopf分岔
    2.1 分岔的概念与分类
        2.1.1 静态分岔
        2.1.2 动态分岔
    2.2 Hopf分岔理论
        2.2.1 平面Hopf分岔定理
        2.2.2 高维Hopf分岔理论
    2.3 Hopf分岔分析与控制方法
        2.3.1 线性和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
        2.3.2 时滞反馈控制方法
        2.3.3 washout filter控制方法
        2.3.4 频域分析方法
        2.3.5 规范型方法
    2.4 混沌控制方法
    2.5 稳定性理论
        2.5.1 线性稳定性理论
        2.5.2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2.5.3 中心流形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广义Van der Pol型强非线性振子的极限环振幅控制
    3.1 引言
    3.2 改进的多尺度法
    3.3 极限环振幅的计算
    3.4 极限环振幅的控制
        3.4.1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
        3.4.2 立方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
        3.4.3 平方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
        3.4.4 联合控制器
        3.4.5 其它形式的控制器
    3.5 数值模拟
    3.6 小结
第4章 混沌Van der Pol-Duffing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与控制
    4.1 引言
    4.2 Hopf分岔的存在性
    4.3 Hopf分岔稳定性分析
    4.4 Hopf分岔控制
    4.5 极限环幅值控制
        4.5.1 四维系统极限环幅值的近似求解方法
        4.5.2 非线性控制
        4.5.3 极限环的幅控关系
    4.6 小结
第5章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
    5.1 引言
    5.2 预备知识
    5.3 Hopf分岔分析
        5.3.1 平衡点0E
        5.3.2 平衡点1E
    5.4 数值验证
    5.5 小结
第6章Lü系统的Hopf分岔与稳定性控制
    6.1 引言
    6.2 Hopf分岔分析
        6.2.1 Hopf分岔的存在性
        6.2.2 Hopf分岔的稳定性
    6.3 Hopf分岔控制
        6.3.1 Hopf分岔延迟控制
        6.3.2 Hopf分岔稳定性控制
    6.4 小结
第7章 一个改进的超混沌Lü系统的Hopf分岔控制
    7.1 引言
    7.2 Hopf分岔的混合控制
    7.3 Hopf分岔的稳定性分析
    7.4 数值模拟
    7.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异步电机定子系统磁固耦合振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机振动噪声的研究对象
        1.2.1 机械噪声
        1.2.2 空气动力噪声
        1.2.3 电磁噪声
    1.3 电磁固体力学及其应用
        1.3.1 电磁固体力学概述
        1.3.2 电磁固体力学在机电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1.4 电机定子系统磁固耦合振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1 定子系统固有特性的研究
        1.4.2 定子电磁力的研究
        1.4.3 定子系统振动问题的研究
    1.5 选题的总体思想和理论依据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二章 定子系统建模及偏心气隙磁场产生的电磁力
    2.1 引言
    2.2 定子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2.3 气隙磁场产生的电磁力
        2.3.1 三相对称情况下气隙磁场产生的电磁力
        2.3.2 气隙磁导的计算方法
        2.3.3 气隙磁场磁密的计算方法
        2.3.4 气隙磁场产生的电磁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壳系统固有特性分析及电磁刚度对固有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双壳系统固有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
        3.2.1 圆柱壳的动力学微分方程
        3.2.2 圆柱壳的固有特性
        3.2.3 内、外壳不等长双壳系统固有特性
        3.2.4 边界条件的影响及计算结果
    3.3 计算方法的实验验证
        3.3.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3.3.2 实验情况及数据分析
        3.3.3 结果比较
    3.4 电磁刚度对定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偏心气隙电磁力作用下定子系统的磁固耦合振动
    4.1 引言
    4.2 双壳定子系统的磁固耦合动力学方程
    4.3 激发共振的条件
    4.4 转子正进动状态下定子系统的参数振动
        4.4.1 振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4.4.2 数值结果分析
    4.5 定子系统的参-强联合共振
        4.5.1 振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4.5.2 定常解的稳定性与奇异性分析
        4.5.3 数值结果分析
    4.6 定子系统的双重共振分析
        4.6.1 振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4.6.2 数值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子系统的磁固耦合振动及其内部有质动力的分析
    5.1 引言
    5.2 定子系统电磁力分析
    5.3 考虑有质动力的双壳定子系统磁固耦合动力学微分方程
    5.4 定子铁芯内电磁场的求解
    5.5 解中系数的确定
    5.6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参研项目及获奖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四、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参、强联合激励的分岔(论文参考文献)

  • [1]横向磁场中旋变运动导电圆板的参强联合共振[J]. 李哲,胡宇达. 振动与冲击, 2017(23)
  • [2]感应电机参激稳定性研究[D]. 夏营. 天津大学, 2017(06)
  • [3]机电耦合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 刘丹. 北方工业大学, 2016(08)
  • [4]连续热镀锌线锌锅内沉没辊非线性振动研究[D]. 卢增静.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5]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含间隙机构的混沌运动研究[D]. 唐德霖.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2)
  • [6]电动车电机轴承转子系统弱非线性主共振分析[J]. 孙晶.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5)
  • [7]几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Hopf分岔研究[D]. 蔡萍. 湖南大学, 2015(02)
  • [8]电机端盖强非线性主共振分析[J]. 李自强,杨志安. 机械强度, 2015(02)
  • [9]异步电机定子系统磁固耦合振动机理研究[D]. 李佰洲. 天津大学, 2014(08)
  • [10]电机轴承转子多频激励系统参—强联合共振[J]. 杨志安,李自强. 机械强度, 2013(05)

标签:;  ;  ;  ;  ;  

机电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参数化和强联合激励的分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