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对策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对策

一、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珂,冯春[1](2021)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层次随机抽样法,将河南省三座城市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9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深入调研患者的常规资料、生命品质[利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等诸多内容,并分析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康复护理总体需求评分为(72.88±11.33)分,得分率由低到高的维度排序为一般治疗技术(56.97%)、康复护理技术(66.06%)、健康教育(86.67%)。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就医路程、年均收入水平、独处时间、年龄、EQ-VAS得分(P<0.01)。结论脑卒中老年患者对社区康复护理有很高的需求。要注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进行研究,基于家庭、医院、社区、市场以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对策,不断提升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品质。

陈相应[2](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文中指出目的:汇总近十年国内外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及患者在脑卒中高血压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前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通过首先系统检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提取后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接着结合医、护、患三方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拟定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初稿。最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终版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流程。结果:1.检索文献2612篇,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14篇、专家共识4篇和系统评价3篇。证据汇总形成评估、治疗、康复、延续护理4方面32项证据;质性访谈发现医护人员对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的管理存在知识、医患合作、增加关注及管理方案4个方面的需求;患者则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3方面的支持。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评估、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与管理流程。结论:1.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需医护患共同参与,从多方面进行管理。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目前科学性强,可行性高,但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

陈依蒙[3](2020)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脑卒中因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而受到公众关注。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预防重度残疾或二次卒中,本研究针对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探索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并进一步为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本次共抽取四川省南充市26家卫生机构为样本,其中包括9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17家社区(乡镇)卫生院,通过对相关人员访谈和调查,对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现状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本次共进行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访谈30次,社区工作人员访谈30次,患者家属访谈30次,向患者发放问卷300份,获得问卷28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回收267份,有效回收率为89%。调查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各相关部门访谈情况,二是对脑卒中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管理状况不佳,其影响因素有:医院管理服务没有延伸、信息交流缺乏;社区职能发挥不足、管理工作形式化;家庭支持机制缺失、管理能力不足;患者病程重、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低、有抑郁心理等。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建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模式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第一,构建医院延续管理体系;第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第三,强化家庭制度保障;第四,创新患者自我管理方式。该模式可较好的弥补当前脑卒中管理的不足,并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朱翔宇[4](2020)在《基于格林模式的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慢性病带来的逐年上升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对社会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云南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慢性病患者占全省总人口的22.9%,报告死亡人数32.84万人,因慢性病死亡人数高达82.5%。云南省的慢性病患病现状不容乐观,慢性病防治成为当前至关重要的任务。一定研究表明,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社区对于慢性病防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健康促进和人群防治进行慢性病防治。因此研究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不仅有利于改善居民健康而且能够为慢性病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云南省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患病影响因素。2.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全面评估,分析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基于格林模式剖析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模式,分析影响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4.针对会对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完善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除了性别、年龄、BMI外,一些社会经济学变量如受教育程度、收入及行为特征如吸烟、饮酒、运动频率都等都会影响云南省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概率。影响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的倾向因素为慢性病知识认知不足;促成因素为不良健康习惯,不规范健康控制行为及社区慢性病防治相关服务及资源不完善;强化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感受与社会支持。基于影响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的因素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引导居民养成健康习惯;规范慢性病患者健康控制行为,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具适用性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完善社区卫生资源建设保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孟宪梅[5](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张珊珊[6](2021)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编制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和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期了解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增加执行意向、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变量,形成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探讨基于该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路径。方法1.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小样本预测试形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于2019年10月至12月选取23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2.通过查阅文献、德尔菲专家函询、小样本预测试形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于2019年10月至12月选取23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检验。3.2020年1月至8月便利选取27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计划行为理论量表、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和AMOS 22.0处理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问卷共提取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目标与方法管理、内容管理、环境与监测管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412%,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4,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1、0.974、0.976,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21,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3、0.864、0.839;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6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c2/df=1.755,RMSEA=0.053,GFI=0.914,NFI=0.963,IFI=0.984,TLI=0.980,CFI=0.983。2.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问卷共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行动计划和应对计划,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73%,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0,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82、0.979,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84,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85、0.856;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47,校标关联效度为0.71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c2/df=1.960,RMSEA=0.059,GFI=0.886,NFI=0.959,IFI=0.979,TLI=0.976,CFI=0.979。3.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得分为(63.40±16.06)分;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目前工作状态、个人月收入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与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均存在正相关(P<0.05)。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解释了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变异量的74%。行为意向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278,加入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变量后,行为意向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效应值达到0.674,其中,行为意向通过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间接效应值为0.396。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意向对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效应值分别为0.073、0.279。知觉行为控制可以通过行为意向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直接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直接效应值为0.139,间接效应值为0.319,总效应值为0.458。结论1.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可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2.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适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评估。3.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目前工作状态、个人月收入。4.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意向可以直接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通过执行意向、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可以通过行为意向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

李春莉[7](2021)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科学、实用的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为临床医务人员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法检索国内外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和阅读,归纳总结,提炼相关信息,为明确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内容提供理论基础。2.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访谈分析脑卒中个案管理师角色职责,为构建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提供现实依据。3.运用德尔菲法两轮咨询汇总专家意见,构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能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实施的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法完成背景研究,以美国个案管理协会2016年发布的最新《个案管理实践标准》和美国个案管理专业认证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个案管理师角色职责》为理论基础,指导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的构建。2.经过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归纳总结出脑卒中个案管理师的六项角色和相对应的工作职责。包括:一是需求评估者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1)评估脑卒中患者疾病相关危险因素(2)评估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3)评估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4)评估脑卒中照顾者支持需求和照护能力;二是计划协调者和资源协调与制定计划,(1)协调个案管理团队制定计划(2)协调多学科诊疗(3)协助患者转诊;三是教育咨询者和适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疾病的认知、治疗和早期症状识别(2)恢复期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教育(3)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四是监督反馈者和反馈效果与出院后管理监督(1)反馈实施效果(2)出院后的管理与监督;五是评价者和效果评价(1)评价个案管理计划的有效性(2)分析评价与患者相关的结果数据;六是研究者和临床研究。3.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了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内容,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35项;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成效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3项、三级指标23项。本次研究纳入函询专家19位,(1)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和0.93,均>0.7,专家权威性较好。(2)两轮问卷回收率是90.91%,100%,问卷按时返回无空项、漏项,说明专家积极性和关注度较高。(3)各指标变异系数在0.00~0.30之间,且绝大多数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15,说明意见比较集中。(4)第1轮专家咨询脑卒中患者工作框架内容和成效评价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9、0.30;第2轮专家咨询脑卒中患者工作框架内容和成效评价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2、0.34,且显着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结论本次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过程中专家权威程度较好且积极性较高,各个条目重要性评价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较高,可以为今后临床医务人员开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王硕[8](2021)在《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汉化南安普顿脑卒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The Southampton Stroke Self-management Questionnaire,SSSMQ),检测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为评估我国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心理学测评工具。2.使用中文版SSSMQ量表调查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促进身体功能恢复、降低卒中复发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后续研究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论文主要内容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汉化南安普顿脑卒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SSMQ),检测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二是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1.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经电子邮件获得量表作者Susan M Latte的授权及源量表;严格按照量表汉化流程进行翻译、回译、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形成SSSMQ中文版暂定版;通过调查新疆某2所三甲医院的346名卒中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暂定版中文版SSSMQ量表进行调查。使用Epi Data 3.1、SPSS 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项目分析使用临界比值法、题总相关法;量表效度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校标关联效度;信度分析使用Cronbach’s a系数、折半信度,最终形成中文版SSSMQ量表。2.现况调查:于2020.7~2020.11调查新疆某2所三甲医院的260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经过信效度检验后修订的中文版SSSMQ量表,分析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中文版SSSMQ量表有6个维度、23个条目。量表信效度如下:(1)信度: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90,各维度为0.526~0.872,量表总的分半信度为0.861,各维度为0.567~0.927。(2)效度:(1)内容效度:量表S-CVI为0.945,I-CVI在0.833~1间;(2)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0.369%,量表各条目在所属因子上的载荷值在0.455~0.953间;(3)校标关联效度:本研究以CDSES作为检测工具,Pearson分析显示卒中患者的CDSES量表与中文版SSSMQ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4(P<0.01),呈中度相关关系。2.使用中文版SSSMQ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分为83.00±14.81分,位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现居住地、主要照顾者、卒中住院次数、Barther指数评分在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Barther指数评分、主要照顾者(自理)、现居住地、年龄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可解释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变异的28.8%。结论:1.中文版SSSMQ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评,为卒中患者健康指导提供可靠测评工具。2.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低、Barther指数得分低、需要他人照顾者、居住在农村、年龄大的卒中患者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建议医护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Barther评分、是否需要他人照顾、居住地、年龄等因素为卒中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或干预,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朱晓萍[9](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贾小梅[10](2021)在《乌鲁木齐市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现状,探讨脑卒中防控知信行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分析当前慢性病管理模式下居民脑卒中防控需求及意愿,结合现阶段脑卒中防控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与方便抽样在乌鲁木齐市7个辖区抽取社区居民并发放调查问卷;运用SPSS22.0、Amos24.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分析;采用焦点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脑卒中管理相关人员开展定性研究。结果:1.居民基本健康状况:1208位调查居民中,3.2%的居民有脑卒中史;16.7%的居民有TIA史;48.7%的居民健康自评状况较好;47.8%的居民患有脑卒中相关慢性病;25.1%的居民有3个以上脑卒中危险因素。2.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现状:居民脑卒中防控知识得分10.75±5.022,防控信念得分43.84±7.06,防控行为得分55.47±11.26。防控知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预防措施、危险因素、发作先兆、基本知识;防控信念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脑卒中的危害性、防控的积极性、防控的益处、自我效能;防控行为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基本行为、接受健康教育行为。3.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是脑卒中防控知识、信念、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脑卒中健康教育、年龄是防控知识和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健康自评状况、职业是防控知识的影响因素;TIA史是防控信念的影响因素;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4.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相关性及路径分析:居民脑卒中防控知识、防控信念、防控行为显着性正相关(P<0.05)。知识和信念可以直接影响行为,也可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知识对信念的直接效应为0.404,知识可以解释信念40%的变异度;知识对行为的影响效应为0.397,信念对行为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163,知识和信念能解释行为56%的变异度。5.社区居民脑卒中健康管理需求较高,且需求内容存在多样化形式;访谈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尚未将脑卒中纳入社区管理,针对脑卒中防控投入资源较为有限,脑卒中防控工作有待加强。结论:1.居民脑卒中防控知识水平较低,防控态度趋向积极,防控行为有待提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升知识的转化率。2.文化程度和脑卒中相关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的关键因素,针对居民制定脑卒中防控策略时应重点考虑文化程度较低以及患有脑卒中相关慢性的居民。3.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知识是建立信念的前提,转变行为的必要条件,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上升为信念,并付诸行动,应提升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的一致性。4.居民对脑卒中防控需求较高,且需求形式存在多样化形式,可基于居民需求与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健康管理工作。5.应夯实基层卫生服务,加大脑卒中防控资源投入,鼓励将脑卒中纳入社区规范管理。

二、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与内容。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常规资料分析
    2.2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品质五大维度和EQ-VAS得分结果分析
    2.3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分析
    2.4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3 讨论
    3.1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特点
    3.2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诸多影响因素分析
    3.3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防护对策

(2)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第一部分:拟定YMASP高血压管理初稿
    第二部分:确定YMASP高血压管理终稿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青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脑卒中发病率持续攀升
        (二)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三)卫生部门迫切需要健全管理制度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活质量
        (二)生命周期
        (三)延续性护理
    五、理论基础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六、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充市脑卒中患者管理调查设计
    一、南充市脑卒中管理工作概况
    二、访谈设计与访谈对象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对象
    三、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
第三章 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调查
        (一)对综合医院工作人员的访谈
        (二)对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访谈
        (三)对脑卒中患者家属的访谈
        (四)小结
    二、问卷调查
        (一)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
        (二)脑卒中患者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三)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需求情况
        (四)小结
第四章 南充市脑卒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医院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范围局限
        (二)医院防控体系不健全
    二、社区(乡镇)卫生院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服务站盈利化,规模小
        (二)群众不信任,日常管理走形式
        (三)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宣传不到位
    三、家庭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管理现实阻碍多
        (二)特殊家庭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四、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患病程度重,居家康复需求多
        (二)患者知识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三)患者心理抑郁,缺乏康复信心
    五、小结
第五章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
    一、构建医院延续管理体系
        (一)加快院外急救信息化建设
        (二)延伸医院卒中单元管理范围
        (三)建立医院延续性管理体系
    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
        (一)提高社区脑卒中管理水平
        (二)建立脑卒中患者电子健康档案
        (三)构建区域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督查机制
    三、强化家庭制度保障
        (一)健全困难家庭制度保障
        (二)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三)非政府组织协作参与家庭管理
    四、创新患者自我管理方式
        (一)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执行能力
        (二)建立脑卒中“互联网+”信息化平台
    五、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4)基于格林模式的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慢性病的危害性
        1.1.2 社区是慢性病防控的基础
        1.1.3 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慢性病管理模式
        1.2.2 国内外慢性病社区管理研究
        1.2.3 格林模式在慢性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慢性病
        2.1.2 社区卫生服务
        2.1.3 慢性病管理模式
        2.1.4 慢性病社区管理
        2.1.5 格林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动机认知理论
        2.2.2 社会认知理论
        2.2.3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2.2.4 社群化理论
        2.2.5 慢性病三级预防理论
    2.3 理论框架及假设
第三章 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全面评估
    3.1 问卷设计
    3.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3.3 社区居民基本情况
    3.4 社区慢性病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多因素分析
    3.5 社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知识行为及社区环境特征知晓情况
    3.6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需求情况
    3.7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效果
        3.7.1 探索性因子分析
        3.7.2 验证性因子分析
        3.7.3 结构方程构建
    3.8 云南省慢性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3.8.1 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制定
        3.8.2 积极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3.8.3 社会支持中的相关不足
第四章 模式与问题分析
    4.1 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模式框架
    4.2 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结论、对策与展望
    5.1 结论
        5.1.1 云南省社区慢性病患病现状
        5.1.2 影响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的主要因素
    5.2 对策与建议
    5.3 论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居民医疗需求和慢性病管理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相关概念界定
    4 理论依据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形成条目池
        2 专家函询
        3 小样本预试验
        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 验证性因素分析
        6 资料收集
        7 统计学方法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专家函询
        2 小样本预试验
        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 验证性因素分析
    讨论
        1 问卷编制的必要性
        2 问卷编制的过程科学合理
        3 专家函询结果可靠
        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二部分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形成条目池
        2 专家函询
        3 小样本预试验
        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 验证性因素分析
        6 资料收集
        7 统计学方法
        8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专家函询
        2 小样本预试验
        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 验证性因素分析
    讨论
        1 问卷编制的重要性
        2 问卷编制的科学性
        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
        4 统计学分析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结果
        1 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描述
        2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各变量的描述
        3 不同特征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影响
        4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路径分析
    讨论
        1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现状
        2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现状
        3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现状
        4 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影响
        5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行为的模型解释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7)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目标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目标
    1.3 关键词定义
        1.3.1 脑卒中
        1.3.2 个案管理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回顾法
        1.5.2 半结构式访谈法
        1.5.3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文献回顾
        2.1.1 脑卒中概述
        2.1.2 个案管理
        2.1.3 脑卒中个案管理研究现状
第三章 脑卒中个案管理师角色职责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3.2.2 资料收集
        3.2.3 资料分析
    3.3 质量控制
    3.4 伦理原则
    3.5 研究结果
        3.5.1 需求评估者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
        3.5.2 计划协调者和资源协调与制定计划
        3.5.3 教育咨询者和适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3.5.4 监督反馈者和反馈实施效果与出院后监督管理
        3.5.5 评价者和效果评价
        3.5.6 研究者和临床研究
    3.6 讨论
        3.6.1 脑卒中管理需要个案管理师介入
        3.6.2 建立跨学科合作的个案管理团队
        3.6.3 个案管理师介入脑卒中管理的职责范围探讨
    3.7 结论
第四章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
    4.1 构建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初稿
        4.1.1 成立科研小组
        4.1.2 初步拟定指标
        4.1.3 编制专家咨询问卷
    4.2 选择函询专家
        4.2.1 专家入选标准
        4.2.2 专家人数的选择
    4.3 实施专家函询
        4.3.1 函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3.2 问卷条目的入选和修改标准
        4.3.3 函询问卷的评价方法
    4.4 数据处理
    4.5 质量控制
    4.6 结果
        4.6.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
        4.6.2 专家积极性分析
        4.6.3 专家权威程度
        4.6.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分析
        4.6.5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4.6.6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4.7 讨论
        4.7.1 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的科学性
        4.7.2 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的可靠性
        4.7.3 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的可行性
        4.7.4 促进个案管理的实施
        4.7.5 个案管理结局的评价
    4.8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 2 照顾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 3 同行知情同意书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附录 7 《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
附录 8 《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
致谢

(8)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2.1 英文版SSSMQ的汉化
        2.1.1 量表的翻译
        2.1.2 量表的回译
        2.1.3 量表的文化调试
        2.1.4 量表的预调查
    2.2 中文版SSSMQ的信效度检验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资料收集
        2.2.4 统计学方法
        2.2.5 质量控制
        2.2.6 伦理原则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3.2 项目分析
        2.3.3 效度分析
        2.3.4 信度分析
    2.4 讨论
        2.4.1 项目分析评价
        2.4.2 效度评价
        2.4.3 信度评价
        2.4.4 中文版脑卒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意义
    2.5 小结
第三章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样本量的估算
        3.1.3 研究工具
        3.1.4 资料收集
        3.1.5 统计学方法
        3.1.6 伦理审查
        3.1.7 质量控制
    3.2 结果
        3.2.1 脑卒中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3.2.2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3.2.3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3.2.4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多因素分析结果
    3.3 讨论
        3.3.1 脑卒中患者人口学资料
        3.3.2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3.3.3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性
    4.3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相关测评工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乌鲁木齐市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建议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防控现状及促进策略访谈提纲
综述 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赵珂,冯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3)
  • [2]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D]. 陈相应.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D]. 陈依蒙.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格林模式的云南省慢性病社区管理研究[D]. 朱翔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自我管理路径分析[D]. 张珊珊. 青岛大学, 2021(02)
  • [7]住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照护工作框架构建[D]. 李春莉. 延安大学, 2021(09)
  • [8]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汉化及应用研究[D]. 王硕.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9]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10]乌鲁木齐市居民脑卒中防控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贾小梅.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标签:;  ;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