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检查显示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乳腺X线检查显示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一、钼靶显示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富强,杨辉,陈恺,丁献敏,周斯,王丽君[1](2021)在《SPECT/CT显像、常规超声及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SPECT/CT显像、常规超声及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SPECT/CT显像、常规超声及钼靶成像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显像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结果:SPECT/CT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灵敏度、准确度(88.5%、81.0%)明显优于常规超声(50.0%、59.5%)及钼靶成像(26.9%、45.2%)。特异度三种方法无显着性差异;SPECT/CT显像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0.59)优于常规超声(Kappa=0.25)及钼靶成像(Kappa=0.13)。SPECT/CT显像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66.7%),显着高于钼靶成像(26.2%)及常规超声成像(40.5%),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SPECT/CT显像靶病灶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截断值为3.55,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1%、94%、86%。结论:SPECT/CT显像在术前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

吴先敏[2](2021)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分析我院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探究保乳手术术后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为我们临床医师行保乳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保乳手术的20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各项指标与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关系,总结我院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采用?2检验对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明显影响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探索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组201例乳腺癌保乳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5±9.9岁),患者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78岁,II期以内乳腺癌患者180例,占保乳手术患者的90%。随访时间截止到202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在201例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复发20例,复发率为10.0%。单因素分析保乳手术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PR状态、Ki-67表达、脉管浸润情况、术后放疗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淋巴结转移、PR阴性、脉管浸润和未行放疗是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肿块大、淋巴结转移、PR阴性、脉管浸润和未行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保乳患者实施规范化和个体精准化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尽量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

陈欢[3](2021)在《超声联合钼靶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豁免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T≤2cm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豁免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01~2019-06肿瘤直径T≤2cm且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22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其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超声、钼靶、核磁共振成像(MRI)及SLNB的结果,分别与术后腋窝淋巴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2例T≤2cm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29例患者术后腋窝淋巴结活检结果为阳性。SLNB、超声、MRI及钼靶与金标准的Kappa一致性检验中,Kappa值分别为0.721,0.668,0.620,0.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钼靶、MRI两两并联诊断或三者并联与金标准的kappa检验中,超声并联钼靶kappa值最高(Kappa=0.702,p<0.05)。结论:超声并联钼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结果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较高,对T≤2cm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豁免SLNB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

艾合买提·托胡提[4](2021)在《X线钼靶特征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X线钼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征象特征与其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3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X线钼靶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184例有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196例无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相关特征与其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肿块有钙化、乳晕及周围皮肤增厚、病灶位于外上象限、肿块最大径>5cm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这类患者对转移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灶的形态及是否有钙化、病灶的部位及患者年龄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5岁、X线钼靶乳晕及周围皮肤增厚、病灶位于外上象限、无肿块有钙化、腋窝淋巴结肿大者、肿块直径越大者乳腺癌转移可能性大,X线钼靶相关征象在判断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马英汉[5](2021)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病理学进行比较,以研究和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01-2019.11的110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均采用乳腺彩超、乳腺增强CT、乳腺增强MRI、乳腺轴斜位钼靶,回顾分析此110例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点与临床一般资料,将收集到的影像学资料与该患者的病理诊断及病理的分子分型进行统计。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24.0版本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两两相关性分析采用连续校正X2检验或X2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指标再次进行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例患者中,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7例(70%),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33例(30%),其中彩超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有67名,增强CT提示有74名,增强MRI提示有67名,钼靶提示有63名,联合使用提示有97名,所有的患者病理分子分型均进行统计,ER阳性患者有77名,PR阳性患者有79名,Her-2扩增患者有28名,Ki-67≤14%的患者有26名。以上因素采用连续校正X2检验或X2检验提示:彩超,增强CT,增强MRI,DR与病理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以上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乳腺增强CT与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相关(P≤0.05),且乳腺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最强。结论:乳腺彩超、增强CT、增强MRI、DR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评估是判断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有效方法,其中乳腺增强CT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存在相关性,对乳腺癌的手术选择,预后及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何跃祖[6](2020)在《临床检查结合细胞和病理学检查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文中认为目的:研究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完成手术的1500例患者的触诊、乳腺B超、钼靶X线、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完成手术的15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用Excel 2007制表统计。分别分析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超声引导下粗针病理学穿刺、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超声引导下粗针病理学穿刺+超声引导下细针细胞学穿刺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果。数据的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各个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从分期(T1、T2)、分子分型、激素受体三个层面进一步分析三种联合检查的效果。以p<0.05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05%、95.09%、82.82%、90.79%,AUC值为0.831;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粗针病理学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4%、100.00%、100.00%、96.79%,AUC值为0.918;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粗针病理学+细针细胞学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100.00%、100.00%、68.75%,AUC值为0.929。从分期(T1、T2)、分子分型、激素受体三个层面上分析三种联合检查,分期(T1、T2)分层中,各联合检查对于T2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1期;分子分型分层中,各联合检查对于Luminal B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余三种分子分型;激素受体分层中,各联合检查对于HR–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R+。结论:1.在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筛查上,触诊+影像学的联合预测效果优于单一检查。2.在筛查的基础上,若行进一步明确诊断,应联合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病理学检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触诊+影像学+粗针病理学+细针细胞学的联合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优于触诊+影像学+粗针病理学的联合检查,两种联合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均优于触诊+影像学的联合检查效果。

吴炅,王永胜,柳光宇,李俊杰,范照青,方仪,聂建云,郭宝良,李南林,张强,陈益定,宋传贵,刘雁冰,李凯,水若鸿,肖勤,尤超,胡娜,史京萍,杨昭志,裘佳佳[7](2020)在《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前言1.1背景2016年,1篇发表在国际着名肿瘤学期刊LancetOncol上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文章报道了一项基于荷兰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2000—2004年的真实世界数据所进行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加放疗的10年乳腺癌相关生存率优于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而保乳手术加放疗的10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的优势可见于T1N0患者,但在更高分期的患者中则未发现[1]。

王守红[8](2020)在《MR-DW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临床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开滦总医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40例乳腺癌患者的60枚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乳腺MRI检查,术后组织标本均经病理诊断证实。采用GE1.5TSigna HDxt超导型MRI扫描仪和四通道专业乳腺相控阵线圈,选择b值800 s/mm2比较转移性腋窝淋巴结和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扩散系数(ADC值)、短轴直径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绘制的方法得到ADC值的阈值及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 4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病理组织学分型(2019年版WHO分类)包含3种组织学类型,其中浸润性癌23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导管原位癌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ADC值比较发现,组间F=141.21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显示正常乳腺组织与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浸润性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2 60枚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中28枚淋巴结为转移阳性,占46.7%,32枚为淋巴结转移阴性,占53.3%,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经过严格测量后短轴直径分别为(10.57±2.81)mm、(8.11±2.45)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3,P=0.317);3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在DWI(b=800 s/mm2)图像中主要表达高信号,转移阴性淋巴结ADC值是(1.088±0.210)×10-3 mm2/s,转移阳性淋巴结ADC值为(0.724±0.103)×10-3 mm2/s,转移阳性淋巴结ADC值明显减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7.251,P=0.000);4根据测量的ADC值,分别对32枚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及2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是0.914×10-3 mm2/s,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是87.5%,准确性为86.7%。结论1 MR-DWI有助于乳腺癌不同组织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2 MR-DWI对评估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评价的成像检查方法。图6幅;表6个;参133篇。

徐红丽[9](2020)在《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视觉分析法与半定量分析法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显像中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评价乳腺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of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18F-FDG PET-CT联合乳腺彩超、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提高18F-FDG PET-CT检查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95例乳房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295例患者同时行乳腺彩超检查,其中286例患者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所有乳房肿块的患者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范围包含乳房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及全身脏器。半定量分析法测量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SUVmax,视觉分析法以健侧乳房的摄取为对比。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及ALN转移的诊断效能,确定SUVmax诊断阈值。计算18F-FDG PET-CT检查在钼靶X线、乳腺彩超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BI-RADS)不同分级中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286例行乳腺彩超彩超、钼靶X线及PET-CT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结合病理结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癌及乳腺癌ALN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分析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将出现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再与乳腺彩超及钼靶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入组的295例患者中,以病人为单位诊断乳腺癌,PET-CT视觉分析法诊断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6.67%、85.22%、91.10%、94.23%、92.20%;采用半定量分析法,确定SUVmax最佳诊断阈值为3.20,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1.11%、79.13%、87.23%、85.05%、86.44%。两种方法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视觉分析法诊断乳腺癌A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6.84%、93.27%、90.41%、90.65%、90.56%;采用半定量分析法确定SUVmax最佳诊断阈值为2.18,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2.90%、94.23%、91.30%、88.29%、89.44%。应用Mc Nemar检验分析视觉分析法与半定量分析法对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原发病灶SUVmax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SUVmax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SUVmax与Ki67呈正相关(p<0.05),且Ki67高表达组(Ki67>20%)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低表达组(Ki6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的0.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P53基因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的SUVmax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查对于乳腺彩超及钼靶X线检查结果提示BI-RADS 4A类及4B类的患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低于BI-RADS 4C类及5类的患者。乳腺彩超、钼靶X线及PET-CT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PET-CT联合乳腺彩超检查可提高乳腺癌ALN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钼靶X线并未提供帮助。结论(1)18F-FDG PET-CT检查在乳腺癌原发灶的诊断、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乳腺癌分期及全身状况的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SUVmax与乳腺癌的部分病理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乳腺彩超、钼靶X线及PET-CT检查在诊断乳腺病变中各有利弊,对于部分病变鉴别存在困难时,应仔细分析三种检查中的病变特点,结合临床病史,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王禹[10](2020)在《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腋窝术式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未发现肿瘤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选择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若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灶,则患者可避免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显着减少上肢水肿、感觉障碍和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然而,约有30%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发现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这部分病人大多数需继续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这样不仅浪费医疗资源,且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因此,医生需在术前尽可能准确地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状况,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探究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前哨淋巴结状态预测模型,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指导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腋窝术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共纳入患者431例,以术后常规病理示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为实验组(167例),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26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可能与前哨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绘制各独立危险因素和模型预测前哨淋巴结状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截断点。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以非前哨淋巴结状态为因变量,对比得出非前哨淋巴转移患者的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BI-RADS分类、T分期、脉管癌栓、孕激素受体和Ki-67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病程、T分期、脉管癌栓和孕激素受体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预测方程为logit(P)=0.604×X1+0.643×X2+0.559×X3+0.956×X4+0.577×X5-2.161。模型评估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单因素,为0.660(p<0.001)。诊断的截断点P=0.3941;当P≥0.3941时,SLN转移的风险高;P<0.3941时,SLN转移的风险低。进一步分析165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得出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与阳性前哨淋巴结的数目相关。结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BI-RADS分类、T分期、脉管癌栓、孕激素受体和Ki-67等指标对前哨淋巴结转移可能有影响。身体质量指数、病程、T分期、脉管癌栓和孕激素受体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前哨淋巴结状态预测模型可辅助临床诊断工作,对预测结果示前哨淋巴结高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谨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哨淋巴结呈阳性的患者需根据阳性淋巴结数目和后续治疗方案决定是否继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二、钼靶显示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钼靶显示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SPECT/CT显像、常规超声及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显像剂制备及注射方法
    1.3 SPECT/CT显像方法
    1.4 术中前哨淋巴结摘取
    1.5 乳腺超声
    1.6 钼靶X线
    1.7 SPECT/CT图像分析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
    2.2 诊断效能结果
    2.3 三种显像方法阳性率比较
    2.4 ROI区计数与本底影计数比值a值预测乳腺癌淋巴转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3 讨论

(2)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相关定义及治疗
    2.3 术后辅助治疗
        2.3.1 术后化疗
        2.3.2 术后放疗
        2.3.3 术后内分泌治疗与靶向治疗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本单位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
    3.2 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3.2.1 年龄、月经情况及家族史与复发
        3.2.2 钙化灶、活检方式及首次切缘情况与复发
        3.2.3 肿块大小、位置与复发
        3.2.4 腋窝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与复发
        3.2.5 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复发
        3.2.6 ER、PR、Her-2、Ki-67 与复发
        3.2.7 分子分型与复发
        3.2.8 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与复发
        3.2.9 术后放疗与复发
    3.3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第4章 讨论
    4.1 年龄与复发
    4.2 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复发
    4.3 放疗与复发
    4.4 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与复发
    4.5 ER、PR、Her-2、Ki-67 及分子分型与复发
    4.6 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与复发
    4.7 其他因素与复发
    4.8 总结
第5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保乳手术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参考文献

(3)超声联合钼靶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豁免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X线钼靶特征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及检查方法
        2.1 X线钼靶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方法
        2.2 图像分析
        2.3 研究分组
        2.4 统计学方法
    3 诊断标准
        3.1 金标准
        3.2 乳腺X线钼靶诊断标准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转移中的相关性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收集方法
    2.2 数据处理
        2.2.1 临床相关因素的选择
        2.2.2 临床相关因素的分组
        2.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多因素分析
    3.3 各项检查与病理对照
    3.4 四种影像学的ROC曲线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患者术前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评估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临床检查结合细胞和病理学检查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前哨淋巴结术前检查方法
    2.2 SLN 假阴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2.2.1 影响因素
        2.2.2 FNR 的降低方法
    2.3 FNR 的示踪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法
        2.3.1 示踪水平影响 SLNB 的 FNR
        2.3.2 应对方法
    2.4 影响FNR的病理学因素与对策
    2.5 结语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检查方法
        3.2.1 触诊
        3.2.2 乳腺B超
        3.2.3 钼靶X线
        3.2.4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
        3.2.5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3.2.6 联合检查的判定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4.2 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情况
    4.3 不同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分析
    4.4 各分层下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指标大小比较
        4.4.1 各分层下的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比较
        4.4.2 各分层下的不同检查方法的特异度度比较
        4.4.3 各分层下的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度比较
        4.4.4 各分层下的不同检查方法的阴性预测值度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基本资料
    5.2 触诊+影像学(乳腺B超、钼靶X线)联合预测早期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效果优于单项检查
    5.3 触诊+影像学联合US—CNB和/或US—FNAC提高早期乳腺癌ALN转移的预测效果
    5.4 三种分层下三种联合检查(触诊+影像学、触诊+影像学+US—CNB、触诊+影像学+US—CNB+US—FNAC)的诊断效果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背景
    1.2 中国保乳手术现状
    1.3 现有指南与规范
    1.4 指南要点、形式与内容特点
    1.5 共识的证据级别
2 保乳指征
    2.1 共识要点
    2.2 文献数据解读
        2.2.1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2.2.2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2.2.3 保乳治疗后与局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3 保乳手术的影像学评估
    3.1 共识要点
    3.2 文献数据解读
        3.2.1 保乳术前影像学评估
        3.2.2 术前影像学引导下乳房和腋窝活检
        3.2.2. 1 影像学引导下对临床不可触及乳房病灶的定位活检
        3.2.2. 2 超声引导下区域淋巴结细针穿刺
        3.2.2. 3 超声引导下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
        3.2.3 新辅助化疗前、后乳房和腋窝病灶的定位方式
        3.2.3. 1 新辅助化疗患者乳房病灶的定位
        3.2.3. 2 新辅助化疗患者腋窝转移淋巴结放置标记物
        3.2.3. 3 标记物放置时机
        3.2.3. 4 标记物放置数量
        3.2.3. 5 标记物放置影像学方法选择
        3.2.4 术中影像学引导的保乳手术及组织标本的影像学评估
        3.2.4. 1 术中超声引导的保乳手术
        3.2.4. 2 超声检查在术中标本评估中的作用
        3.2.4. 3 乳腺X线检查在术中标本评估中的作用
4 保乳手术的病理学评估
    4.1 共识要点
    4.2 文献数据解读
5 保乳手术技术
    5.1 共识要点
    5.2 文献数据解读
        5.2.1 常规保乳技术
        5.2.1. 1 常规保乳手术切口
        5.2.1. 2 常规保乳手术残腔的处理
        5.2.1. 3 常规保乳手术后的引流
        5.2.1. 4 保乳术区瘤床标记
        5.2.2 OPS技术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5.2.2. 1 定义
        5.2.2. 2 分类
        5.2.2. 3 适应证
        5.2.2. 4 安全性
        5.2.3 肿瘤整形技术分类
        5.2.3. 1 容积移位技术
        5.2.3. 2 容积替代技术
        5.2.3. 3 乳房缩小术联合乳房提升术的手术方式需去除乳腺表皮并切除大量腺体
        5.2.3. 4 乳头乳晕复合体重建
6 保乳术后的放疗
    6.1 共识要点
    6.2 文献数据解读
        6.2.1 WBI的必要性
        6.2.2 WBI剂量分割方式
        6.2.3 瘤床加量
        6.2.4 PBI
        6.2.5 特定低危复发患者的豁免放疗
        6.2.6 区域淋巴结放疗
        6.2.7 前哨淋巴结阳性避免腋窝清扫
7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处理
    7.1 共识要点
    7.2 文献数据解读
        7.2.1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7.2.2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
        7.2.3 保乳术后IBTR的手术治疗
        7.2.4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系统性治疗
        7.2.4. 1 可切除浸润性病灶的根治性局部手术后系统治疗
        7.2.4. 2 根据不同分子分型的系统治疗具体原则
        7.2.4. 3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术后复发的处理
        7.2.4. 4 不可切除的复发病灶或尝试进行复发病灶的术前系统治疗
        7.2.4. 5 可切除原位癌病灶的系统治疗
        7.2.5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
        7.2.5. 1 保乳术后复发属于潜在可治愈,预后明显高于转移性乳腺癌
        7.2.5. 2 预测远处复发的预后因素
8 DCIS的保乳治疗
    8.1 共识要点
    8.2 文献数据解读
        8.2.1 DCIS术前活检方式
        8.2.1. 1 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
        8.2.1. 2 X线引导粗针活检
        8.2.1. 3 开放性活检
        8.2.2 DCIS手术切缘
        8.2.2. 1 安全手术切缘
        8.2.2. 2 切缘评估
        8.2.3 影响DCIS保乳术后复发的因素
        8.2.3. 1 术后放疗
        8.2.3. 2 手术切缘
        8.2.3. 3 患者特征和肿瘤特性
        8.2.4 DCIS局部复发风险的预测
        8.2.4. 1 Van Nuys预后指数(USC/VNPI)
        8.2.4. 2 基于21基因的Oncotype DX DCIS评分系统
        8.2.4. 3 其他预后预测系统
        8.2.5 DCIS保乳术后放疗
        8.2.5. 1 术后WBI
        8.2.5. 2 术后放疗时机及放疗计划
        8.2.5. 3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的研究
9 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手术
    9.1 共识要点
    9.2 文献数据解读
        9.2.1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安全性
        9.2.2 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影响因素
        9.2.3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实施
        9.2.4 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时间选择
        9.2.5 p CR与非手术时代
1 0 妊娠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1 0.1 共识要点
    1 0.2 文献数据解读:
        1 0.2.1 妊娠期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1 0.2.2 妊娠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1 0.2.3 妊娠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治疗
1 1 保乳手术后的随访
    1 1.1 共识要点
    1 1.2 文献数据解读
        1 1.2.1 保乳术后IBTR的时间
        1 1.2.2 保乳术后IBTR的模式
        1 1.2.3 保乳术后与全乳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差异
        1 1.2.4 利用前瞻性数据登记项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
        1 1.2.5 保乳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估
        1 1.2.6 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1 1.2.6. 1 EORTC QLQ-C30和QLQ-BR23
        11.2.6.2 FACT-B
        1 1.2.6. 3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

(8)MR-DW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检查方法
        1.1.3 MR图像分析
        1.1.4 病理分析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 DWI 信号
        1.2.2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短轴径线与ADC值
        1.2.3 ADC值的ROC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2.1 乳腺癌X线摄影
        2.1.1 直接征象
        2.1.2 间接征象
        2.1.3 临床意义
    2.2 乳腺癌超声检查
    2.3 乳腺癌CT检查
    2.4 乳腺癌PET-CT检查
    2.5 乳腺癌MRI检查
        2.5.1 乳腺癌在MRI中主要表现
        2.5.2 DWI及 ADC值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
        2.5.3 动态增强MRI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
        2.5.4 MRI定位导向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2.5.5 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筛选中的应用
    2.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检查方法及图像分析
    3.3 病理分析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基本信息
    4.2 ~(18) 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原发灶的诊断
        4.2.1 视觉分析法(以患者为单位计算)
        4.2.2 半定量分析法(以患者为单位计算)
        4.2.3 两种诊断方法分析比较
    4.3 ~(18) F-FDG PET-CT检查对于乳腺癌原发灶的诊断与其最大直径的关系(以患者为单位计算)
    4.4 乳腺癌原发灶的SUVmax与病理相关参数的关系
    4.5 ~(18)F-FDG PET-CT检查在乳腺癌分期及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4.6 ~(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
        4.6.1 视觉分析法(以患者为单位)
        4.6.2 半定量分析法(以患者为单位)
        4.6.3 两种诊断方法分析比较
    4.7 ~(18)F-FDG PET-CT检查在乳腺彩超及钼靶X线 BI-RADS不同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4.7.1 ~(18)F-FDG PET-CT检查在乳腺彩超BI-RADS不同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4.7.2 ~(18)F-FDG PET-CT检查在乳腺钼靶X线 BI-RADS不同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4.8 乳腺彩超、钼靶X线、~(18)F-FDG PET-CT及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在乳腺癌原发灶及A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4.8.1 乳腺彩超、钼靶X线、~(18)F-FDG PET-CT及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
        4.8.2 乳腺彩超、钼靶X线、~(18)F-FDG PET-CT及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在A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4.9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原发灶及ALN转移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18) 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原发灶的诊断
    5.2 ~(18) F-FDG PET-CT检查的SUVmax与病理相关参数的关系
    5.3 ~(18) 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
    5.4 乳腺彩超及钼靶X线 BI-RADS分级与~(18)F-FDG PET-CT显像的关系
    5.5 ~(18) F-FDG PET-CT、乳腺彩超及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对于乳腺癌原发灶及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价值
    5.6 ~(18) F-FDG PET-CT检查诊断乳腺癌原发灶及ALN转移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相关分析
    5.7 ~(18) 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诊断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腋窝术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1.2 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术前检查方法
    1.3 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1.4 前哨淋巴结状态预测模型的建立
    1.5 早期乳腺癌腋窝术式的选择
    1.6 总结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术前资料收集
    2.3 检查方法
        2.3.1 彩超和钼靶检查
        2.3.2 病理检查
    2.4 手术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基线特征
    3.2 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3.3 SLN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3.4 SLN状态预测模型的建立及ROC曲线
    3.5 SLN转移患者的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钼靶显示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SPECT/CT显像、常规超声及钼靶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J]. 张富强,杨辉,陈恺,丁献敏,周斯,王丽君. 现代肿瘤医学, 2021(15)
  • [2]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 吴先敏. 南昌大学, 2021(01)
  • [3]超声联合钼靶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豁免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分析[D]. 陈欢.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X线钼靶特征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转移的相关性分析[D]. 艾合买提·托胡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D]. 马英汉.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临床检查结合细胞和病理学检查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D]. 何跃祖. 吉林大学, 2020(03)
  • [7]保留乳房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 吴炅,王永胜,柳光宇,李俊杰,范照青,方仪,聂建云,郭宝良,李南林,张强,陈益定,宋传贵,刘雁冰,李凯,水若鸿,肖勤,尤超,胡娜,史京萍,杨昭志,裘佳佳. 中国癌症杂志, 2020(11)
  • [8]MR-DW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D]. 王守红.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D]. 徐红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10]临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腋窝术式的选择[D]. 王禹. 山东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乳腺X线检查显示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