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压箱涵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冯德全,常瑞峰,徐云飞,李军[1](2021)在《便捷式钢模支撑体系在独流减河倒虹吸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流减河倒虹吸工程以输水箱涵为主,混凝土结构工程量大、施工作业强度高、地下水位高,为保证汛前完成土方回填,进场后对箱涵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便捷式钢模支撑体系进行施工。箱涵底板和边顶结构采用流水作业施工,进度、质量均得到有效保证。实践证明,该支撑体系稳定可靠、方便快捷,可为类似薄壁箱涵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孙彩云[2](2021)在《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新建线和既有线出现立体交叉现象,框架桥下穿施工因具有经济、安全和不中断既有线运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立体交叉工程中。但框架桥下穿既有线施工是在既有线继续运营的情况下作业,施工安全不但受水文地质、人员、材料和机械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既有线运营相互影响,因此较一般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更高。为此本文依托某工程项目,建立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不但可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可对风险较高的指标优先采取控制措施,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标。首先,本文根据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特点和依托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测、施工环境四方面,分析影响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由于识别到的风险因素繁多且难以量化,因此加入既有线路基变形、轨道偏移、工作坑变形、框架桥顶进姿态等定量指标,不但可减轻指标量化难度,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施工安全风险,增加风险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风险因素筛选、分类,并邀请专家进行修正,最后从既有线变形、框架桥顶进、工作坑变形、施工管理、施工监测、施工环境六方面,建立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为了弥补仅采用问卷调查或仅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方式获取研究数据造成信息损失的不足,本文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特点,结合问卷调查和现场监测两种方式采集研究数据,增加风险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对指标的量化方式采用前者时,设指标的量化区间为[0-100],采用后者时,设指标的量化区间上限为相关监测规范的报警值。然后参考规范,将指标的量化区间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形成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标准。基于此,制定数据采集方案,将指标的权重和风险采用具体的数据表示。接着,根据每位专家对指标权重的打分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专家对指标赋予的权重值,再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每位专家的权重,两者组合得到指标的综合主观权重。然后根据获取的风险评价初始数据,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指标的客观权重,引入博弈论理论后,计算得到指标的组合权重。由计算结果得:权重由大到小前五个指标依次是:框架桥上下偏移累计值、轨距变化、路基沉降变化率、路基沉降累计值、工作坑边缘垂直偏移累计值,其中有三个指标是评价既有线变形风险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既有线的变形监测、加固和防护。将计算得到的权重值和采集到的风险评价数据代入可变模糊评价模型中,得到每个指标和该项目在本阶段施工的安全风险等级,由计算结果得:一级指标的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框架桥顶进、既有线变形、工作坑变形、施工环境、施工管理、施工监测,表明框架桥顶进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最大,应该优先对其采取控制措施。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特点,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制定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在管理方面开发下穿既有线施工监测管理平台,设置系统管理、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图谱分析、统计管理五个主板块,对数据自动储存、分析、预警,并利用WEBGL技术对监测区间进行仿真模拟展示,项目各参与方可通过登录监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目前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管理现场监测设备,也可通过设置,当预警等级发生变化时,向相关人员发送当前风险信息,确保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安全。
宋雅璇[3](2020)在《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在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城市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的试点工程。综合管廊的建设解决了许多直埋的市政管线的弊端,有效解决了拉链路,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利于后期市政管线的维修和管理,是市政建设发展的新方向。装配式的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种新起的市政工程建筑方式,已经在各地管廊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其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绿色化和产业化。不过,因每个管廊工程受施工地质条件、工程的规模以及各箱涵的截面尺寸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成本偏高。这也是装配式的管廊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开展应用的其中一个限制因素。基于以上的问题,本文以国内某个已完工的装配式管廊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装配式管廊成本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力求针对主要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给降低装配式管廊成本一些思路和借鉴。首先本文对装配式管廊成本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基础的理论学习,接着依据某个具体的案例为背景,进一步全面的分析造成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哪些,区分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了HHM(等级全息建模方法)识别管廊成本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装配式管廊成本影响因素清单,共29个因素。其次,采取了结构方程模型,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先对各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基于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10个假设,建立了结构方程SEM模型。依据对计算结果路径系数的分析,得出了影响装配式管廊成本的主要因素有运输的距离、运输方案的选择,箱涵模具的摊销费用、管廊材料的价格、管廊模具的周转率,预制产业链的完整性、装载率。本章的突出意义在于区分了关键的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针对性的依据。最后依据模型运算的结果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希望对优化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方面起到借鉴的作用。
白海卫[4](2020)在《基于脆弱性的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线风险评估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穿越工程已成为既有地铁线路安全运营的重大风险源之一,从风险评估与控制层面讨论既有地铁线的安全问题,是保障地铁线正常运营和穿越工程顺利实施双方面的基础课题。目前,在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领域,由于穿越工程中被穿越对象(既有地铁线)的特殊因素以及参建各方的人员特性因素、管理措施因素等影响要素众多,风险评价指标的分析及模型建立成为研究的重点;其次,仅从风险源(新建工程)本身角度进行评价或者研究具体的工程控制技术,而忽略从风险承载体系统的角度分析,也将影响穿越工程系统及既有地铁线风险管控的效果。本文统计分析了穿越工程中针对既有地铁线安全的案例事故,识别了穿越工程中影响既有地铁线安全的风险因素,将穿越工程这一复杂系统分为新建工程子系统、地质环境子系统和既有地铁线子系统,基于对系统的脆弱性定义和特征的研究,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建立针对既有地铁线的基于脆弱性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线的风险动态管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在分析穿越施工对地层、既有地铁线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典型的新建地铁、新建市政隧洞等穿越既有地铁线工程案例的统计分析,得出了针对既有地铁线的事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穿越工程事故的定义,从新建工程特性、地质环境条件、既有地铁线特性和施工管理四个维度识别了包括新建工程开挖面积、施工工法、与既有地铁距离等六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为穿越工程复杂系统中既有地铁线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奠定了基础。(2)基于脆弱性理论,建立了脆弱性评价与风险评价之间的关系,指出风险是扰动作用于具有一定脆弱性的系统后所产生的结果。界定了穿越工程系统中既有地铁线的脆弱性概念,根据系统脆弱性递次演化规律,提出了脆弱性特征三要素,即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构建了包含工程技术因素、项目管理因素和人员特征因素在内的脆弱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了既有地铁线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3)利用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穿越工程系统中既有地铁线的脆弱性评价动力学模型,确定了三级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法和脆弱性评价流程,根据计算所得脆弱性指数的大小,将系统脆弱性分为四个等级。结合风险损失等级和既有地铁线客流因素,建立了基于脆弱性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地下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4)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分别以“建设过程时间维”、“参与主体责任维”和“风险管控过程维”为轴,建立了穿越工程中针对既有地铁线的三维风险控制立体模型。基于该模型,分阶段讨论了穿越工程中针对既有地铁线的动态风险控制方法和流程。归纳了穿越工程的设计要点,建立了基于CBR原理的案例库,可开展基于案例的穿越工程设计。给出了设计方案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可实现不同设计方案的定量评价,为复杂工程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将设计方案的BIM模型与有限元软件相结合,实现了新建工程对既有地铁线影响的一体化分析,得出了不同施工步序的分阶段动态控制指标,从而建立了针对既有地铁线安全的风险动态控制体系。并以BIM技术和Bentley协同平台为基本工具,搭建了既有地铁线的风险管控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可实现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线的安全风险动态管控。(5)针对工程实践中既有地铁线运营管理单位对穿越工程项目群管理的困难,分析了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风险管控信息化平台为依托,讨论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具体管控措施,搭建了分级管控的具体流程,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实现了不同风险等级项目的合理化管控,可提高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控成效。(6)以新建北环水系框架箱涵上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对两个基于案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脆弱性评价,针对脆弱性指数高的环节改进设计方案,优化提出了适用于框架箱涵上穿既有地铁线的配重顶进法,通过BIM模型和有限元一体化分析,制定了既有地铁线的分阶段变形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工程实施完毕后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上浮变形不到1mm,有效验证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
石菊,葛坤,褚峰[5](2019)在《浅谈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西黑山进口闸至有压箱涵段水工建筑物以混凝土输水箱涵为主,其他还有进口闸、调节池、保水堰等,共计30座。输水箱涵施工分两期完成,一期进行底板施工,二期进行墙体及顶板施工。对输水混凝土箱涵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张轶天[6](2019)在《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工程建设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具体于水利应急工程,在强工期约束条件下,需要关注的核心风险就是进度风险。所以在水利应急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就需要在资源确定的条件下,通过相应的进度风险管理手段,采取管理及技术措施防范进度风险的发生。传统的进度管理一般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比较适合于普通类型工作计划,对强时间约束、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没有单独进行考虑。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因为风险的发生而带来整个工程项目的拖延,进而影响工程目标的实现。水利应急工程除了具有一般的水利工程施工地点远离城市、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等特点外,还因为“应急”的特点,对工程的按期完工具有强约束。这里所谓的“应急”非抢险工程,而是指为了完成特定工程目的,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项目。尤其是水利应急工程往往工程按期完工的意义重大,影响面广,如果发生工期拖延往往意味着项目管理的失败,甚至意味着工程失去了意义。为了防止出现工程进度拖延,就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进度风险实施全面管理。针对水利应急工程的特点,除了考虑一般的工程进度风险外,还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关注:一是体现“应急”的特点,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采用成熟的方法和工具,提高决策的效率;二是在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的过程中,也应尽可能的采用低投入的方法。通过整个的风险管理过程来降低进度风险,从而实现工期目标。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结合引黄济津潘庄线路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实例分析,建立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六阶段模型,按照风险规划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规划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监督风险实施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明确进度风险管理模型在水利应急工程风险管理中应用的结果及各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后期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彭擘[7](2018)在《下穿既有铁路线箱涵关键施工技术及数值模拟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对箱涵顶进施工方法的演变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阐述了目前箱涵顶进工程基本的施工工艺和对其顶进数值分析方法的研究状况,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对箱涵顶进施工中箱涵结构选型和内力计算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所依托实际工程箱涵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对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中的实际施工方案对箱涵顶进施工建立三维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箱涵顶进各施工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各施工阶段中对铁路路基的变形影响情况,进而提出有利于维护铁路路基稳定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营,从而减少施工由于施工安全问题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顶进箱涵结构选形与内力分析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总结箱涵顶进结构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为所依托工程选择最为合理的箱涵形式;(2)根据现有箱涵顶进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分析其作业面开挖、框架涵预制、架空支墩及防护桩施工、线路架空、框架涵顶进、箱涵出入口引道和圆涵接长施工以及路基加固等施工工序,对箱涵顶进施工全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实际施工操作提出具体要求;(3)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本项目所采用的单孔框架箱涵顶进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工作状态,通过数值模拟,对箱涵顶进过程中各施工阶段铁路路基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4)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箱涵顶进施工阶段模拟,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对箱涵顶进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到施工过程中铁路路基能够保持自身稳定性的结论;同时对箱涵结构的变形及内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变形规律总结出箱涵受力最不利位置,为后续铁路运营和箱涵养护提供参考。
占恒杨[8](2015)在《浅析箱涵施工及监理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箱涵的功能作用跟我们以前施工的大口径排水管道差不多,两者都是作为城市排水干道,箱涵是构成公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其他的结构物数量多,在软土地基修上面建箱涵,自身应该放在能够有充分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来避免箱涵下沉,变形甚至断裂,本文旨在探析箱涵施工工艺及监理质量控制要点,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谢云亿[9](2011)在《箱涵施工工艺及监理质量控制要点》文中提出文章结合广西上林进城大道公路的箱涵施工工艺及监理质量控制要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箱涵施工有实际指导意义。
黄国平[10](2005)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的4个主体工程土建标段施工技术的工作概况、基本施工方法、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效果、采用的主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二、有压箱涵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压箱涵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便捷式钢模支撑体系在独流减河倒虹吸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模板选型与设计 |
2.1 模板选型 |
2.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
2.2.1 荷载分析 |
2.2.2 支撑体系 |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 |
3.1 工艺流程 |
3.2 模板支架搭设 |
3.3 混凝土浇筑 |
3.4 拆模移动架体 |
4 工艺对比分析 |
5 结语 |
(2)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
1.2.2 施工监测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基础理论 |
2.1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 |
2.1.1 施工原理 |
2.1.2 施工要点 |
2.1.3 施工流程 |
2.2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理论 |
2.2.1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定义 |
2.2.2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
2.2.3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特征 |
2.3 权重确定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改进熵权法 |
2.3.3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
2.3.4 权重计算步骤 |
2.4 可变模糊评价理论 |
2.4.1 相关定义 |
2.4.2 构建标准区间矩阵 |
2.4.3 确定可变区间矩阵及中点值矩阵 |
2.4.4 确定指标相对隶属度 |
2.4.5 综合风险评价 |
2.4.6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计算步骤 |
3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工程概况 |
3.2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3.2.1 施工技术 |
3.2.2 施工管理 |
3.2.3 施工监测 |
3.2.4 施工环境 |
3.3 建立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量化 |
4.1 确定指标量化区间 |
4.2 确定风险等级评价标准 |
4.3 数据采集方案 |
4.3.1 监测 |
4.3.2 问卷调查 |
5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价及控制 |
5.1 计算指标权重 |
5.1.1 计算主观权重 |
5.1.2 计算客观权重 |
5.1.3 计算组合权重 |
5.2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
5.2.1 量化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参数 |
5.2.2 计算子指标相对隶属度 |
5.2.3 计算一级指标隶属度 |
5.2.4 综合风险评价 |
5.3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
5.3.1 技术措施 |
5.3.2 管理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 B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道路频繁的开挖 |
1.1.2 因道路开挖造成的损失 |
1.1.3 综合管廊的建设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装配式管廊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预制装配式的研究发展 |
1.3.2 国内装配式管廊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拟采用的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装配式综合管廊相关理论 |
2.1.1 装配式综合管廊相关概念 |
2.1.2 装配式管廊的优势与瓶颈 |
2.2 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成本构成 |
2.2.1 传统现浇成本构成 |
2.2.2 装配式管廊成本构成 |
2.2.3 装配式综合管廊与现浇综合管廊的成本费用分析 |
2.3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2.3.1 结构方程变量类型 |
2.3.2 结构方程的模型的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影响因素识别 |
3.1 项目概况及研究样本的选择 |
3.1.1 SJ项目概况 |
3.1.2 选取项目的研究范围 |
3.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3 装配式装配式管廊影响因素识别 |
3.3.1 常用的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
3.3.2 等级全息建模方法(HHM) |
3.3.3 基于HHM的识别流程 |
3.4 装配管廊成本影响因素识别的HHM框架构建 |
3.4.1 装配式管廊成本影响因素确定 |
3.4.2 指标含义解释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结构方程的装配式管廊成本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4.1 结构方程模型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
4.1.1 结构方程模型优势 |
4.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操作步骤 |
4.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4.3.1 提出SEM理论模型 |
4.3.2 潜变量和显变量 |
4.3.3 模型研究假设 |
4.4 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检验 |
4.4.1 问卷设计 |
4.4.2 数据收集 |
4.4.3 问卷数据信度检验 |
4.5 模型的实际应用及分析 |
4.5.1 模型的绘制和识别 |
4.5.2 模型的拟合分析 |
4.5.3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4.5.4 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4.6 模型参数分析 |
4.6.1 参数分析 |
4.6.2 参数结果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
5.1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5.1.1 运输费用增加的分析 |
5.1.2 模具摊销费用增加的分析 |
5.1.3 材料费用增加的分析 |
5.2 针对主要影响因素的改进建议 |
5.2.1 装配式箱涵运输 |
5.2.2 装配式模具周转次数 |
5.2.3 装配式材料费用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脆弱性的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线风险评估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的概念及其评估方法 |
1.2.2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评估 |
1.2.3 穿越工程的风险评估 |
1.2.4 脆弱性与风险 |
1.2.5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线的事故特征及风险因素 |
2.1 隧道开挖引起地层的变形特性 |
2.1.1 横向变形规律 |
2.1.2 纵向变形规律 |
2.2 穿越施工引起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特征 |
2.2.1 穿越施工引起既有结构变形的机理 |
2.2.2 下穿施工引起既有结构的变形 |
2.2.3 上穿施工引起既有结构的变形 |
2.3 北京地区穿越工程案例的统计分析 |
2.3.1 北京地区地层特性分析 |
2.3.2 案例数据的采集 |
2.3.3 案例特征的统计分析 |
2.3.4 既有地铁结构变形特征分析 |
2.3.5 既有地铁结构病害特征分析 |
2.4 穿越施工中既有地铁线的风险因素 |
2.4.1 新建工程的开挖面积和施工工法 |
2.4.2 新建工程与既有地铁线的位置关系 |
2.4.3 工程地质条件 |
2.4.4 既有地铁线的条件 |
2.4.5 管理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3 既有地铁线的脆弱性及评价指标体系 |
3.1 既有地铁线的脆弱性 |
3.1.1 穿越工程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
3.1.2 既有地铁线脆弱性的定义 |
3.1.3 脆弱性特征要素及递次演化规律 |
3.2 脆弱性评估流程 |
3.3 既有地铁线脆弱性影响因素 |
3.3.1 既有地铁线子系统因素 |
3.3.2 地质环境子系统因素 |
3.3.3 新建工程子系统因素 |
3.4 既有地铁线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3.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脆弱性的既有地铁线风险评估模型 |
4.1 突变理论基础 |
4.1.1 突变理论的数学模型 |
4.1.2 突变势函数的基本类型 |
4.1.3 突变级数法 |
4.2 突变理论应用于穿越工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4.3 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 |
4.3.1 评价变量的选取 |
4.3.2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4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评估 |
4.4.1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评估的概念 |
4.4.2 后果严重性评价 |
4.4.3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既有地铁线风险动态控制体系 |
5.1 三维立体风险控制模型 |
5.1.1 传统风险控制模式 |
5.1.2 三维立体风险控制基本原理 |
5.2 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
5.2.1 穿越工程设计要点 |
5.2.2 基于案例的穿越工程方案设计 |
5.2.3 设计方案的风险评估 |
5.2.4 既有地铁线动态控制指标的确定 |
5.3 实施阶段的风险动态控制 |
5.4 多方参与风险动态管控的实现 |
5.4.1 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 |
5.4.2 基本模块的设计 |
5.5 既有地铁线的分级风险管控 |
5.5.1 分级管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5.5.2 分级管控体系 |
5.6 本章小结 |
6 工程应用研究 |
6.1 单一工程案例应用 |
6.1.1 案例简介 |
6.1.2 基于CBR的工程方案设计 |
6.1.3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评价与方案优化 |
6.1.4 工程实施过程控制与效果 |
6.2 项目群分级管理应用 |
6.2.1 案例的选取 |
6.2.2 风险等级的确定 |
6.2.3 分级管理的控制措施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浅谈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概况 |
二、主要建筑物的功能及作用 |
三、施工方法 |
1. 施工测量 |
2. 土方明挖 |
3. 基槽平整 |
4. 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 |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1. 组织措施 |
2. 技术措施 |
3.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
(6)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重点 |
2 工程风险管理理论及“六阶段”模型 |
2.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2.2 工程风险管理“六阶段”方法 |
2.2.1 规划风险管理 |
2.2.2 风险识别 |
2.2.3 风险分析 |
2.2.4 规划风险应对 |
2.2.5 风险应对实施 |
2.2.6 监督风险应对 |
2.3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及其目标 |
2.3.1 水利应急工程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特征 |
2.3.2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目标 |
3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模型 |
3.1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分析 |
3.2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规划管理 |
3.3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因素识别 |
3.4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因素评价 |
3.4.1 进度风险发生的概率估计 |
3.4.2 进度风险发生后的严重性分析 |
3.5 层次分析法模型建立 |
3.5.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3.5.2 层次分析法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运用思路 |
3.5.3 层次分析法模型建立步骤 |
3.5.4 层次分析法风险排序 |
3.5.5 基于ABC分类法的风险等级评价 |
3.6 规划风险应对 |
3.7 风险应对实施 |
3.8 监督风险应对 |
4 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背景说明 |
4.1.2 工程情况 |
4.1.3 工作内容及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4.1.4 本工程进度管理的风险识别 |
4.1.5 工程实施过程中风险分类 |
4.2 规划进度风险结果预测 |
4.3 进度风险评价体系 |
4.4 进度风险评价 |
4.4.1 建立风险评价层次结构 |
4.4.2 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4.4.3 风险因素权重及总排序 |
4.4.4 风险因素ABC分类 |
4.5 风险控制对策 |
4.5.1 进度风险应对计划 |
4.5.2 进度风险实施过程控制 |
4.5.3 进度风险过程监督 |
4.6 实例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引黄济津潘庄线路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进度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
(7)下穿既有铁路线箱涵关键施工技术及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箱涵顶进施工方法 |
1.2.2 箱涵顶进数值分析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工程概况及关键施工技术 |
2.1 工程概况 |
2.1.1 下穿部分工程概况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水文气象 |
2.1.4 工程地质 |
2.1.5 地震 |
2.2 顶进箱涵结构选形与内力分析原理 |
2.2.1 顶进箱涵结构形式的选择 |
2.2.2 截面尺寸的拟定 |
2.2.3 传统结构内力分析基本原理 |
2.3 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
2.3.1 工作坑 |
2.3.2 框架涵预制 |
2.3.3 架空支墩及防护桩施工 |
2.3.4 线路架空 |
2.3.5 箱涵顶进 |
2.3.6 箱涵出入口引道、圆涵接长施工 |
2.3.7 路基加固 |
3 箱涵顶进的数值模拟方法 |
3.1 有限元法介绍 |
3.2 MIDAS/GTS软件介绍 |
3.2.1 MIDAS/GTS软件概述 |
3.2.2 MIDAS/GTS使用优点 |
3.2.3 MIDAS/GTS数值分析流程图 |
3.3 箱涵顶进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
3.3.1 基本假定 |
3.3.2 箱涵结构模型建立 |
3.3.3 箱涵周围土体模型 |
3.3.4 模型的边界条件 |
3.3.5 施工方案的定义 |
4 铁路路基的位移分析 |
4.1 地表沉降分布情况分析 |
4.2 铁路路基沉降规律分析 |
4.2.1 平行铁路线方向沉降规律分析 |
4.2.2 垂直铁路线方向沉降规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箱涵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5.1 箱涵结构的位移分析 |
5.1.1 箱涵结构的位移分布情况 |
5.1.2 箱涵结构侧墙位移分析 |
5.2 箱涵结构的应力分析 |
5.2.1 箱涵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 |
5.2.2 箱涵结构顶板与底板应力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读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 |
(9)箱涵施工工艺及监理质量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箱涵工程施工工艺 |
2.1 箱涵基础 |
2.2 钢筋加工及安装 |
2.3 箱涵混凝土的浇筑 |
2.4 箱涵混凝土的养护 |
3 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
3.1 督促承包人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监理质量控制程序 |
3.2 箱涵施工准备阶段, 要求施工单位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 |
3.3 箱涵开工要报批 |
3.4 工序自检报告 |
3.5 工序检查认可 |
3.5 施工现场的监理控制 |
4 结束语 |
四、有压箱涵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便捷式钢模支撑体系在独流减河倒虹吸工程中的应用[J]. 冯德全,常瑞峰,徐云飞,李军. 海河水利, 2021(05)
- [2]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孙彩云.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装配式综合管廊成本影响因素研究[D]. 宋雅璇.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脆弱性的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线风险评估与控制[D]. 白海卫.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5]浅谈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为例[J]. 石菊,葛坤,褚峰. 中国水利, 2019(08)
- [6]水利应急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研究[D]. 张轶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7]下穿既有铁路线箱涵关键施工技术及数值模拟分析[D]. 彭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8]浅析箱涵施工及监理质量控制[J]. 占恒杨. 四川水泥, 2015(10)
- [9]箱涵施工工艺及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 谢云亿. 科学之友, 2011(06)
- [10]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施工技术[J]. 黄国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