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网络技术的嵌入式电梯远程监测系统——楼宇监测中心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叶茂[1](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吴桐[2](2020)在《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老旧房屋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国家智能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面对智能化、主动式、实时高效的老旧房屋健康监测新要求,以及海量异构监测数据信息的计算、存储和可视化管理的新挑战,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融合的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己经成为发展趋势,未来将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屋安全检测评定的现状,总结目前老旧房屋综合治理的难题,研究物联网通用架构和系统设计原则,并借鉴其在各应用领域的相关经验,提出了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并通过研究云计算技术的主要特征,分析大数据处理策略与云计算任务部署,探索物联网监测系统上云。接着,通过在浙江省、广东多县市对老旧房屋安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梳理总结了我国目前老旧房屋的主要破坏特点和损伤诱因,以此对智能监测物联网系统各功能子层进行设计。针对老旧房屋主体结构存在的倾斜、沉降、裂缝问题,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老旧房屋传感器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低功耗、实时传输,以及低成本、实时动态的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的新要求。面对老旧房屋存在的各种损伤老化、安全隐患、人为使用不当等问题,并对比了传统人工巡视排查方式的局限性,设计了工业级智能机和巡检APP软件任务驱动式的老旧房屋智能巡检APP系统,实现无纸化、高效、便捷、全面的房屋安全智能巡检,并利用无线传输网络和百度地图定位功能,满足巡检任务与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巡检工作开展地有效监督要求。然后,分析老旧房屋传感器监测系统与智能巡检APP系统在功能和监测效果上的互补互促,实现有机融合并上云,借鉴阿里云中的关键技术,实现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系统的云平台部署,让监测机构更好地解决海量异构监测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存储等难题。并设计了基于云上批量计算应用模块的监测数据后处理工作流程。借助python软件工具对倾斜等实时监测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后处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实现了智能监测系统中海量监测数据信息的云上自动化处理,有助于提升老旧房屋监测和预警效果。最后,为浙江省多市县政府房管部门搭建监控中心,初步实现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的可视化管理和应用,结合三级预警和预警响应方案等措施,很好地提升了政府对城市老旧房屋安全监管和治理能力,保障了城镇居民人身财产的安全。
陈晓琴[3](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科学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下,信息技术将硬件设备、软件工程和通信连接起来,使校园系统不断升级。然而,由于校园对外开放,人员集中复杂,建筑数量众多,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办公、教学和生活环境,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校园建筑防火、空气环境、外来人员的闯入以及传染病交叉感染等相关因素,将影响校园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何有效监控校园建筑与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灾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校园建筑大面积的环境和人员监控下,大量的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已成为校园智能系统的问题点。以此为背景,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监控系统,通过云平台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各类传感器技术实现校园环境实时智能监控、门禁智能检测识别,异常情况可报警,减少人为疏忽而引发校园安全事故,是一种智能化校园监控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该系统分为硬件终端和Web监控界面两大部分。硬件终端由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以及门禁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各模块之间通过DL-20 Zigbee模组实现Zigbee组网通信,并通过环境监测模块将数据汇集、整合后发送给OneNET云平台服务器。通过OneNET云平台服务器实现与Web监控界面的数据交互。人员信息采集模块以STM32F407VGT6作为主控核心实现人员人脸识别以及体温检测功能。人员人脸识别功能是通过OV2640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借助88W8782WiFi模组将数据上传到百度云平台,借助百度云平台的人脸识别API接口实现人脸识别功能,使用GY-MCU90614人体红外传感器模组实现对人员体温检测。环境监测模块、门禁控制模块均以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核心,环境监测模块通过DHT11温湿度传感器、MQ-2烟雾传感器以及红外火焰传感器实现对校园环境的实时监测,在异常情况时使用蜂鸣器进行报警,同时环境监测模块使用ESP-01S WiFi模组实现OneNET云平台的接入。门禁控制模块为系统的硬件执行模块,主控芯片通过控制继电器通断来控制电磁锁开关状态,从而实现门禁功能。Web端的设计采用HTML、CSS及JSP技术,通过采取windows、Tomcat、java/JSP、MySQL的组合方式实现了web平台的开发,Web监控界面可提供实时监控信息显示以及人员数据信息管理、历史监控数据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各个节点通过Zigbee组网进行连接,具有免布线、易改造、易扩展等优点,同时人脸识别算法都在百度云平台端实现,降低对主控芯片的性能要求,可以降低系统成本,使系统性价比突出,且该系统使用用户Web端作为监控界面可以方便校园管理员在电脑、手机等多个平台实现实时监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搭配多云平台及多网络的数据处理,智慧校园监控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许峰[4](2020)在《基于Linux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变的越来越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可以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让电梯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是当今电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电梯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目前领先的通信技术和控制算法,设计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该电梯控制系统具备了电梯物联网、故障诊断、智能速度控制,无线通信等功能,使电梯的在数据管理、智能控制、安全性能、节能高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本文首先对当前电梯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中所总结的相关问题和未来电梯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其次对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说明,定义了电梯控制的硬件的功能接口和软件的应用功能,随后对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根据硬件结构的规划,结合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技术特点,完成了电梯控制器的硬件原理图和PCB的详细设计,并打样制作完成了电梯控制器成品。在软件设计方面,搭建了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并设计了适用于本课题的底层软件以及电梯控制应用软件,实现了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搭建了测试环境,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分别进行了调试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电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梯基本逻辑,也可以实现复杂的智能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这给未来的智能电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思路。
刘瑜[5](2020)在《KNX在楼宇和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5G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智能家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外的各大企业如微软、苹果、谷歌、小米等,纷纷聚焦智能家居领域,抢占物联网时代的新赛道。智能楼宇和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进入日常生活的重要入口,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KNX总线技术,从家居生活及办公场景的需求入手,将科学创新与人文关怀统一起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满足不同场所和人群的全数字分布式控制系统。全数字分布式控制系统,对区域内各类照明、空调、窗帘等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管理,实现能源监测,不仅可有效管理楼宇的电气设备,提供灵活多变的使用功能和效果,还可以维护并延长灯具及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安全、节能、人性化、智能化的效果,并能在今后的使用中方便地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扩展。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结合ARIMA模型预测算法分析用户行为,进行热水器的测试和仿真实验。在有些被控对象模糊不清的场景中采用PID控制和模糊控制,针对PID算法中特殊情况需要手动进行修改、删除,需要来回切换等不足,提出了改进和升级,完成了空调、热水等电器的仿真,提出改进的算法。完成了房间智能照明系统中百叶窗帘、室内照明系统的设计。经实际测验,本文所设计KNX技术在楼宇和家居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场所和人群的对生活和办公的要求。该论文有图88幅,表9个,参考文献73篇。
李威[6](2020)在《基于NB-IoT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文中提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室内环境,例如仓储、工厂、酒窖、温室大棚等环境的问题,其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较大,环境监控系统成为人们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各种通信技术的涌现,使得环境监控系统百花齐放,同时暴露出各自的弊端,例如系统架构复杂、扩展性差等。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NB-IoT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应运而生,由于其具有功耗小、成本低、通用性强的特点迅速成为各类监控系统的新宠儿。本文基于NB-IoT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和取得的结果如下:首先,对环境监控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基于“云-管-端”物联网信息服务架构,完成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使系统整体架构模块化,大幅降低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提高连接的可靠度和稳定性。其次,给出系统监控终端的硬件架构,分别完成基于STM32的微控制器最小系统、基于M5310-A的NB-IoT通信模块、基于S1216F8-BD的GPS定位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的电路设计。再者,采用Huawei 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以任务为对象,完成LCD显示任务、系统时钟任务、NB-IoT通信任务、数据采集任务、异常告警任务、设备控制任务,以及GPS定位任务等嵌入式软件设计;采用LwM2M作为NB-IoT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并参照IPSO智能对象组织数据资源,使软件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最后,以酒窖为应用场景,基于OneNET物联网云平台,开发了酒窖环境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管理、数据存储、实时监测、历史数据图表展示、邮件发送告警信息、远程控制和电子地图等功能,同时支持电脑Web网页和手机App登录;并搭建系统测试平台,完成系统的测试与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项建梁[7](2019)在《基于LoRa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楼宇建筑中实现楼宇的智能化,对提高楼宇环境的舒适性,推进建筑有效节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楼宇环境的监测是实现楼宇内相关设备智能控制的前提。针对楼宇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监测面积广、障碍物遮挡多、系统运行周期长、传感器节点多、采集信息复杂等问题,本文对一种基于LoRa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研究。首先,对Wi-Fi、ZigBee、Bluetooth、2G/3G/4G、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合LoRa技术具有的广覆盖、低功耗、易部署等优势,提出了将LoRa技术应用于楼宇环境监测中。然后,设计了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由分布在监测区域内各处的传感器节点采集多项环境参数信息,包括温湿度、光照度、粉尘浓度等,多个传感器节点和中心汇聚节点组成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各个传感器节点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将测量数据传输给中心汇聚节点,再由中心汇聚节点将各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传输至云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本地上位机程序、移动端、Web端等多种方式查询监测数据。接着,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传感器节点和中心汇聚节点的硬件。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接口电路、OLED显示模块、LoRa通信模块以及微控制器最小系统模块。中心汇聚节点的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LoRa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以及微控制器最小系统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考虑到系统感知层的设备内存容量稀缺,计算能力有限,需要安全可靠和具备组网能力,选择对硬件要求低,具有丰富网络协议栈的Contiki物联网操作系统作为系统的软件环境。完成了Contiki的内核及其Rime协议栈的移植,并基于Contiki系统设计了多任务调度的嵌入式软件,包括多个传感器数据采集进程、显示通信进程等,对这些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而后,为了实现系统监测数据的安全存储、有效处理,设计了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的服务平台,包括用于本地服务的上位机监测程序,用于远程服务的Android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系统。最后,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张晓奇[8](2014)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电梯是楼宇中重要的公共运载设备之一,其能否安全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对电梯运行进行监控,能够有效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能够更有效地采取救援措施。但是通过对杭州市某地区内的楼宇电梯监控系统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电梯的监控系统存在监测平台混乱、通用性不强、监测量较少、故障预警处理功能低下等缺点。本文针对当前电梯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某公司现有的电梯运行安全物联指挥系统,该系统需要完成对电梯运行进行监控及故障预警功能,其中前端监测子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故障监测系统由本文作者设计和实现。论文在阐述了前端监测系统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开发该系统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分析了前端监测系统的需求和可行性。通过数据流图和活动图对该系统的数据和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和软件架构设计,设计了系统多个不同功能模块,实现了系统需求所需要完成的功能。本文通过黑盒测试方式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故障监测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系统已经达到了系统预定设计目标。最后本文指出了系统的缺陷,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工作做了描述。
徐爱华[9](2007)在《基于TCP/IP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最常用的垂直运输工具,广泛应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角落,如何保证每台电梯都能够可靠运行,已成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电梯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电梯运行质量直接由监测系统的功能决定,而系统软件又直接决定着监测系统运行的好坏。远程监测对电梯安全运行和故障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在减少维修管理人员的同时,可及时发现故障,缩短故障候梯时间,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本文设计和开发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可通过局域网从小区中心监测小区内所有电梯的运行状态,及时有效地响应设备故障。同时,可提供电梯资料、运行数据和其它与维修相关的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论文运用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该系统主要由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和小区电梯监测中心系统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电梯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实现网络接入;小区监测中心建立软件系统,通过与嵌入式终端通信获取电梯状态信息,并进行数据与事件分析。根据电梯主控制器中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LF2407A和网络接口芯片RTL8019AS的特性和结构,完成了电梯控制器网络接入模块的设计。设计了网络接口电路,运用C语言编写了RTL8019AS驱动程序,并制定了数据采集端与监测中心端的数据传输格式。针对嵌入式系统接入Internet的要求,本文完成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设计和软件实现。详细描述主要协议的工作原理,具体介绍数据帧的封装过程,将数据采集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封装。论文完成小区电梯监测中心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对监测系统软件进行了模块的划分和细化,运用Delphi语言编写电梯监测程序,设计监测界面,实现电梯运行状态显示。运用数据库技术,建立电梯资料数据库,实现电梯基本资料管理、人员管理、运行维护、系统配置等管理功能。最后论文对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做出了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周文瑜[10](2004)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监测中心及楼宇子系统软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梯远程监测是指通过监测系统远程对管辖范围内的电梯进行实时状态的监测。对电梯进行远程监测可以协助现场维修人员排除电梯故障,极大地减少因故障而导致的电梯停用时间。另外,对电梯进行远程监测还可以进行故障远程诊断与预测,变故障维护为主动维护。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嵌入式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系统由嵌入式终端、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电梯远程监测楼宇系统、电梯远程监测分公司系统四部分组成,本文讨论的重点是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和楼宇系统。在分析阐述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的分层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电梯远程监测中心子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另外还详细介绍了电梯远程监测中心子系统的通讯模块设计及改进。在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面向小区用户开发了电梯远程监测楼宇系统的主要模块。电梯远程监测楼宇系统根据小区用户的需求提出了组团的概念,并通过MDI方式实现了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灵活。目前,本系统已经在某电梯公司进行试运行,反映良好。
二、基于网络技术的嵌入式电梯远程监测系统——楼宇监测中心系统软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嵌入式电梯远程监测系统——楼宇监测中心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既有建筑健康现状 |
1.2.1 既有建筑服役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分析 |
1.2.2 既有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现状 |
1.2.3 老旧房屋健康监测的发展 |
1.3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发展 |
1.3.1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研究现状 |
1.3.2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的发展 |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工作原理 |
2.1 引言 |
2.2 国内房屋安全检测评定机制 |
2.2.1 国内房屋安全检测评定的历史 |
2.2.2 国内房屋检测评定的现行机制 |
2.2.3 老旧房屋综合治理的难题和对策 |
2.3 老旧房屋健康监测云平台系统总体方案 |
2.3.1 物联网系统通用架构 |
2.3.2 系统设计原则 |
2.3.3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系统架构设计 |
2.4 云计算技术 |
2.4.1 大数据处理模式与云计算的任务部署 |
2.4.2 云计算技术部署与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老旧房屋健康监测与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老旧房屋损伤特点与诱因分析 |
3.2.1 老旧房屋的主要破坏特点 |
3.2.2 老旧房屋的损伤诱因分析 |
3.2.3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系统各功能子层的设计分析 |
3.3 老旧房屋传感器监测物联网系统总体架构 |
3.3.1 现阶段我国常规房屋检测技术 |
3.3.2 老旧房屋健康监测感知层传感设备选型与布设 |
3.3.3 老旧房屋健康传感器监测物联网系统网络传输层设计 |
3.3.4 智能传感器监测与传统人工监测对比 |
3.4 智能巡检APP系统架构和功能设计总体架构 |
3.4.1 老旧房屋传统人工巡检 |
3.4.2 老旧房屋巡检新方式 |
3.4.3 智能巡检APP系统总体架构与功能的设计 |
3.4.4 智能巡检系统网络传输层设计: |
3.4.5 老旧房屋智能巡检APP系统与传统人工巡检的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应用 |
4.1 引言 |
4.2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设计 |
4.2.1 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的设计目标 |
4.2.2 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对比 |
4.2.3 阿里云的关键技术及监测云数据处理的技术实现 |
4.2.4 基于云计算的老旧房屋健康监测变革 |
4.3 老旧房屋监测数据预处理与后处理分析 |
4.3.1 监测数据预处理 |
4.3.2 监测数据后处理分析及预测 |
4.4 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的管理和房屋预警应用实现 |
4.4.1 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的管理 |
4.4.2 老旧房屋安全预警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主要结构 |
2 系统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 |
2.1 可行性分析 |
2.2 需求分析 |
2.3 总体方案设计 |
2.4 关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实现 |
3.1 硬件整体设计 |
3.1.1 硬件功能模块划分 |
3.1.2 STM32主控系统 |
3.2 人员信息采集模块 |
3.2.1 摄像头采集模块 |
3.2.2 图像无线传输模块 |
3.2.3 体温检测模块 |
3.3 环境监测模块 |
3.3.1 WiFi通信模块 |
3.3.2 温湿度检测模块 |
3.3.3 火灾检测模块 |
3.3.4 报警模块 |
3.4 门禁控制模块 |
3.4.1 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
3.4.2 电磁锁控制模块 |
3.4.3 电源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整体设计 |
4.1.1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4.1.2 开发环境搭建 |
4.2 人员信息采集软件 |
4.2.1 百度云平台通信程序 |
4.2.2 图像采集程序 |
4.2.3 体温测量程序 |
4.3 环境监测软件 |
4.3.1 OneNet云平台通信程序 |
4.3.2 温湿度检测程序 |
4.4 门禁控制软件 |
4.4.1 电磁锁控制程序 |
4.5 上位机设计 |
4.5.1 数据库设计 |
4.5.2 功能子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测试 |
5.1 人脸识别 |
5.2 数据流更新功能 |
5.3 云平台功能 |
5.4 上位机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4)基于Linux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电梯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2.1 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
2.2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功能需求分析 |
2.3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平台选型 |
2.3.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型 |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
2.4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
2.4.1 电梯控制器的硬件接口方案 |
2.4.2 电梯控制器的软件功能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硬件平台设计 |
3.1 电梯控制器的硬件结构 |
3.2 电梯控制器的原理图设计 |
3.2.1 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
3.2.2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3.2.3 数码管显示电路 |
3.2.4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
3.2.5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
3.2.6 CANBUS通信电路设计 |
3.2.7 4G通信模块 |
3.2.8 控制器核心板 |
3.3 电梯控制器的PCB设计 |
3.3.1 PCB设计的流程 |
3.3.2 PCB设计的要求 |
3.3.3 PCB的详细设计 |
3.3.4 PCB设计的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电梯控制器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 U-Boot移植 |
4.2.1 系统启动过程 |
4.2.2 U-Boot的源码结构 |
4.2.3 U-Boot的移植 |
4.3 Linux内核移植 |
4.3.1 Linux内核的结构 |
4.3.2 Linux内核的优化和编译 |
4.4 嵌入式系统驱动软件开发 |
4.4.1 嵌入式系统驱动软件概述 |
4.4.2 CAN总线驱动软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电梯控制器应用软件设计 |
5.1 电梯逻辑控制功能 |
5.1.1 电梯逻辑控制功能的流程设计 |
5.1.2 电梯逻辑控制功能的软件设计 |
5.2 速度控制功能 |
5.2.1 电梯速度曲线的分析 |
5.2.2 电梯速度曲线的计算 |
5.2.3 速度控制功能的流程设计 |
5.2.4 速度控制功能的软件设计 |
5.3 通信协议设计 |
5.3.1 CAN通信协议的设计 |
5.3.2 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 |
5.4 故障处理功能 |
5.4.1 故障处理功能的设计 |
5.4.2 故障诊断功能的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系统软件的测试 |
6.1.1 底层软件调试 |
6.1.2 系统软件测试 |
6.2 应用软件的测试 |
6.2.1 CAN通信协议的测试 |
6.2.2 电梯逻辑功能的测试 |
6.2.3 速度控制功能的测试 |
6.2.4 故障处理功能的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KNX在楼宇和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KNX技术概述 |
2.1 KNX结构模型 |
2.2 KNX现场总线技术标准 |
3 KNX系统在楼宇家居中设计理念探析 |
3.1 应用模块合理布局探讨 |
3.2 北欧和中式意境借鉴 |
3.3 日式理念精华汲取 |
3.4 应用场景科学和人文统一探究 |
3.5 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升级探究 |
4 楼宇家居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研究 |
4.1 ARIMA模型预测算法 |
4.2 PID控制算法 |
4.3 模糊控制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5 楼宇家居智能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5.1 系统设计需求 |
5.2 总体设计方案 |
5.3 网络拓扑的选择 |
5.4 系统组成与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楼宇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
6.1 楼宇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6.2 楼宇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6.3 系统测试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NB-IoT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云-管-端”的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系统需求及实现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实现目标 |
2.3 “云-管-端”物联网信息服务架构 |
2.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TM32的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监控终端总体结构 |
3.3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3.1 STM32F103ZET6 |
3.3.2 时钟电路 |
3.3.3 备份电源电路 |
3.3.4 复位电路 |
3.4 NB-IoT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4.1 M5310-A模组 |
3.4.2 M5310-A电源电路 |
3.4.3 RF射频电路 |
3.4.4 SIM卡外围电路 |
3.4.5 网络状态指示灯 |
3.4.6 复位电路 |
3.5 GPS模块电路设计 |
3.6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Huawei LiteOS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Huawei 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 |
4.2.1 Huawei LiteOS简介 |
4.2.2 Huawei LiteOS的移植 |
4.3 嵌入式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4.4 LCD显示任务 |
4.5 RTC实时时钟任务 |
4.6 NB-IoT通信相关任务 |
4.6.1 NB-IoT初始化 |
4.6.2 通信协议 |
4.6.3 对接云平台 |
4.6.4 数据上报 |
4.6.5 数据接收 |
4.7 数据采集相关任务 |
4.7.1 温湿度采集 |
4.7.2 AD采样 |
4.8 异常告警任务 |
4.9 设备控制相关任务 |
4.10 GPS定位任务 |
4.11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OneNET的应用管理平台开发与系统测试 |
5.1 引言 |
5.2 测试环境 |
5.3 基于OneNET的环境监控管理平台开发 |
5.3.1 管理平台功能分析 |
5.3.2 Web应用页面开发 |
5.3.3 App应用页面开发 |
5.3.4 邮件告警 |
5.4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4.1 测试平台 |
5.4.2 系统初始化 |
5.4.3 数据采集与上报测试 |
5.4.4 异常告警测试 |
5.4.5 设备控制测试 |
5.4.6 系统时延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LoRa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楼宇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
1.2.2 物联网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
1.2.3 物联网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
1.2.4 物联网云平台发展现状 |
1.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2.1 数据采集节点的电路设计 |
2.1.1 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
2.1.2 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 |
2.1.3 串口调试电路的设计 |
2.1.4 OLED显示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
2.1.5 射频收发模块的设计 |
2.1.6 STM32 最小系统电路的设计 |
2.2 汇聚节点的电路设计 |
2.2.1 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
2.2.2 GPRS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楼宇环境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3.1 Contiki操作系统的移植 |
3.1.1 Contiki操作系统概述 |
3.1.2 Contiki内核的移植 |
3.1.3 Rime通信协议栈的移植 |
3.2 系统软件任务划分及MCU外设初始化 |
3.2.1 系统软件任务的划分 |
3.2.2 MCU外设的初始化 |
3.3 SX1278 射频芯片底层驱动程序的设计 |
3.3.1 SX1278 的操作时序 |
3.3.2 SX1278 的初始化 |
3.3.3 SX1278 的发送与接收 |
3.4 传感器采集程序的设计 |
3.4.1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程序的设计 |
3.4.2 光照度传感器采集程序的设计 |
3.4.3 粉尘传感器采集程序的设计 |
3.5 OLED显示程序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楼宇环境监测系统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开发 |
4.1 本地监测软件的设计 |
4.2 远程云服务器的搭建 |
4.3 TCP/IP网络监听程序的设计 |
4.3.1 TCP/IP通信过程的简要分析 |
4.3.2 基于TCP/IP的服务器网络监听程序的设计 |
4.4 Web应用系统的设计 |
4.4.1 Web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 |
4.4.2 Web应用系统的界面设计 |
4.5 Android应用系统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硬件 |
5.2 传感器模块的测试 |
5.3 系统组网功能的测试 |
5.4 系统通信距离的测试 |
5.5 系统服务平台的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论文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课题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物联网理论 |
2.2 达芬奇软件架构 |
2.2.1 技术定义 |
2.2.2 开发流程 |
2.3 音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
2.3.1 RTSP 协议 |
2.3.2 RTP/RTCP 协议 |
2.3.3 H.264 格式数据的 RTP 传输 |
2.3.4 AAC 格式数据的 RTP 传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梯故障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业务描述 |
3.1.1 电梯运行安全物联指挥系统整体业务概述 |
3.1.2 前端监测子系统业务描述 |
3.2 可行性分析 |
3.2.1 需求可行性 |
3.2.2 技术可行性 |
3.2.3 实际可实施性 |
3.3 功能性需求 |
3.3.1 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
3.3.2 实时采集电梯运行状态 |
3.3.3 实时语音对讲及视频监测 |
3.3.4 远程配置升级 |
3.3.5 本地录像 |
3.4 非功能性要求 |
3.4.1 高通用性 |
3.4.2 高实时性 |
3.4.3 节约带宽 |
3.4.4 高可靠性 |
3.4.5 配置方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梯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应用架构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前端监测系统软件组件 |
4.2.2 前端监测系统硬件选型 |
4.3 系统关键数据结构的设计 |
4.3.1 系统命令结构设计 |
4.3.2 自身设备属性数据结构设计 |
4.3.3 流媒体数据结构设计 |
4.4 系统实现 |
4.4.1 设备注册保活模块 |
4.4.2 命令收发模块 |
4.4.3 电梯状态采集上报模块 |
4.4.4 网络传输模块 |
4.4.5 数据实时传输模块 |
4.4.6 音视频合成模块 |
4.4.7 远程配置升级模块 |
4.4.8 BOA 服务器搭建 |
4.4.9 看门狗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梯故障监测系统测试及分析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测试过程及结果 |
5.2.1 指挥控制中心测试 |
5.2.2 前端监测系统模拟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拨号上网相关脚本 |
附录二 音频和视频数据合成算法源码 |
(9)基于TCP/IP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电梯远程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2.1 电梯远程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 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开发 |
2.2.1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
2.2.2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
2.3 小区电梯监测中心系统总体设计 |
2.3.1 软件功能规划 |
2.3.2 数据与事件分析 |
2.3.3 系统管理及数据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梯控制器网络接入模块设计 |
3.1 网络接入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 |
3.2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
3.3 网络接口控制芯片RTL8019AS |
3.3.1 RTL8019AS的内部结构 |
3.3.2 RTL8019AS的DMA操作 |
3.4 网络接入模块驱动设计 |
3.4.1 上电复位及初始化 |
3.4.2 数据帧的接收 |
3.4.3 数据帧的发送 |
3.5 数据采集的实现 |
3.5.1 数据采集端发送帧格式 |
3.5.2 监测中心发出的数据帧格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实现 |
4.1 TCP/IP协议介绍 |
4.2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特点 |
4.3 主要协议的原理和实现 |
4.3.1 链路层协议的实现 |
4.3.2 ARP协议及其实现 |
4.3.3 网际协议IP及其实现 |
4.3.4 UDP协议概述及其实现 |
4.3.5 TCP协议及其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设计概述 |
5.2 主要技术及实现 |
5.2.1 WinSock和SocketWindows系统编程 |
5.2.2 多线程编程 |
5.3 小区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5.3.1 监测软件设计概述 |
5.3.2 用户合法信息验证模块的设计 |
5.3.3 系统模块中系统配置的设计与实现 |
5.3.4 电梯监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5 电梯基本资料数据库 |
5.3.6 软件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技术创新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网络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监测中心及楼宇子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领域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有电梯远程监测系统 |
1.3 系统结构 |
1.4 本文的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开发环境和技术概述 |
2.1 开发环境选择 |
2.1.1 操作系统选择 |
2.1.2 数据库软件选择 |
2.1.3 程序设计平台选择 |
2.2 使用技术介绍 |
2.2.1 Windows Sockets编程技术 |
2.2.2 Windows下的多线程技术 |
2.2.3 数据库编程接口技术 |
第三章 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 |
3.1 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设计规划 |
3.1.1 体系建立 |
3.1.2 远程监测 |
3.1.3 数据分析 |
3.1.4 事件分析 |
3.1.5 系统管理 |
3.2 电梯远程监测中心系统分层 |
3.2.1 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结构分析 |
3.2.2 中心系统分层 |
3.2.3 前台 |
3.2.4 后台 |
3.2.5 数据库 |
3.3 功能模块设计 |
3.3.1 体系建立 |
3.3.2 远程监测 |
3.3.3 数据分析 |
3.3.4 事件分析 |
3.3.5 系统管理 |
3.4 设计重点 |
3.5 通讯模块设计 |
3.5.1 通讯模型分析 |
3.5.2 一般通讯模块 |
3.5.3 报警通讯模块 |
3.6 数据库访问设计 |
3.7 其他设计部分 |
3.7.1 点对点下传电梯组参数 |
第四章 楼宇监测系统 |
4.1 楼宇电梯监测系统设计规划 |
4.1.1 体系建立 |
4.1.2 实时监测 |
4.1.3 即时控制 |
4.1.4 周期控制 |
4.1.5 系统管理 |
4.2 组团设计 |
4.3 组团实时监测设计 |
4.3.1 组团实时监测功能 |
4.3.2 组团实时监测逻辑流程 |
4.4 远程控制设计 |
4.4.1 远程控制功能 |
4.4.2 远程控制逻辑流程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网络技术的嵌入式电梯远程监测系统——楼宇监测中心系统软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老旧房屋健康智能监测云平台系统研究[D]. 吴桐. 广州大学, 2020
- [3]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晓琴. 重庆三峡学院, 2020(12)
- [4]基于Linux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许峰. 山东大学, 2020(02)
- [5]KNX在楼宇和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刘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基于NB-IoT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D]. 李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7]基于LoRa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D]. 项建梁.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晓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9]基于TCP/IP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D]. 徐爱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10]基于网络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监测中心及楼宇子系统软件设计[D]. 周文瑜. 浙江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