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分布式结构模型

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分布式结构模型

一、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侯刚[1](2021)在《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上的提高,水泥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消耗的煤炭总量不断减少,然而企业整体上消耗的电量仍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生产过程中用电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若有的设备存在运行上的故障时也会导致消耗的电量出现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用电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为更好的解决电量异常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以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基础,应用于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进行电量采集监测应用技术的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和水泥厂生产制造的流水线相互结合,并借助于组态软件完成对生产现场具体工序进行监控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借助于系统设计的监控显示界面能够对生产制造的现场进行动态直观的监测,而且上位机监控的画面是跟随现场进行实时改变的,因此在整个控制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在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低,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整个控制的过程得到优化完善。因此借助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水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流程中消耗的电能进行实时获取和监控,同时还能生成实时监测电能的趋势曲线,能够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完成报表的打印和查询等。通过将该系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JX-300X作为基础开发研究的采集水泥厂电量的系统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完成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电量异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对水泥厂实时消耗的电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应用节约耗能的方式奠定基础,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投入成本上的控制。

兰海军[2](2016)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深入研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理论成熟成型,丰富公共服务管理学科体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供给并持续改进,夯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基础。本文选择厦门为例,源于其系全国最重要旅游城市之一,解剖既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服务质量理论为内核,综合运用文献、比较、案例、访谈、问卷、统计等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持续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实践层面梳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展。分别考察境内外典型旅游城市实践,梳理出境内旅游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并观察厦门市实践。第二,从理论层面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框架。厘清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等核心概念,梳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责任主体;借鉴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实践,结合旅游公共服务具体环境,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理论框架。第三,从操作层面阐述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首先是确立质量目标。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采用ISA法调查游客真实感知,测量期望与感知差距,全面摸清旅游服务质量“短板”。通过I-S等级计算,找出优先改进项、次优改进项,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其次是监测质量运行。通过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宣传贯彻,统一内部思想、营造社会氛围。借助“信息化监测、联动化治理、标准化确认、奖惩化控制”机制,全面监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再次是评价服务质量。采用SERVQUAL框架,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具体化,对应开发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厦门评价并计算出阶段性质量改进的工作重点。最后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必须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基于旅游服务应用优化智慧厦门顶层设计,修筑质量改进“营养池”;丰富完善厦门质量奖体系,培壮质量改进“胡萝卜”;强化部门协同治理,锻造质量改进“大棒”,构建“三位一体、恩威并举”的服务质量改进运行框架。第四,从推广层面探索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般性操作指南。将各环节研究成果和具体操作步骤与厦门经验相结合,抽象化为通用性的操作指南。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尝试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运行框架;二是尝试开发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了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尝试梳理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化操作指南。受能力、精力等条件限制,最初调查问卷数据多来源于思明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研究区域范围,尽量缩小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跟进研究以厦门本岛为核心建构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其适用性。

王延斌[3](2016)在《多饲喂站集散控制及通信调度算法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以及一项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改变。随着技术工人越来越少,智能自动化以及多机规模化对牧场产业来说是在市场潮流中成功的关键。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是对多个饲喂站的集散控制以及对通信调度算法的研究与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项研究无论对牲畜的管理、抑或是实时控制的研究方面,均摒弃了原有的陈旧、老化管理方式,使其迈向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台阶,进一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三层结构,即上位机服务器、中间层通信机以及下位机底层单元。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完成了对三级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方案的研究与设计,其中包括服务器、通信机之间以及通信机与底层控制单元(以STM32微处理器为核心)之间的通信网络设计。其次研究了多机通信机制,设计了总线型现场分布式网络;论文以该总线作为通信媒介,研究并设计了多饲喂站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上位机服务器作为控制中枢,通过中间层通信机管理下位机,从而实现对多个饲喂站的集散控制。然后对网络通信的实时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实时调度算法的优劣,研究了基于优先级表的实时调度算法,最终实现对现场多个饲喂站通信的实时调度。该算法综合考虑了截止期与价值密度这两项任务的特征参数,并使用双链表交叉方式在逻辑上形成优先级表形式,它能够动态的调整各项任务在优先级表中的位置,让任务处理请求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提高了通信调度系统的实时性,保证了各个饲喂站的正常运行。接下来,论文对多机通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采用容错机制,利用Hamming编码提高三级网络通信的查错、纠错能力。最后研究出适应于多设备联机调试的方案,并实际运行了通信调度系统:论文对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截止期-价值密度”优先级表的实时调度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宋遇[4](2013)在《垃圾发电厂实时监控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现阶段,垃圾处理项目已成为城市基础建设之一。利用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能发电,对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在垃圾发电企业中,为保障机组稳定、高效运行,建立强大的实时监控数据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计算机、数据通信及通信网络技术,以新的数据传输模式和现场总线技术为主的监控系统已普遍应用。本课题基于河北建投灵峰环保发电项目实时监控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章首先介绍了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数据通信及网络技术在监控系统的应用,对当前集散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方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及当前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项目采用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其监控系统。本项目拥有两台汽轮机、两台垃圾焚烧炉及辅助设备,系统需要连续采集和处理与机组有关的重要测点信号及设备状态信号共2176个,依靠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号传送、转发与指令下达,以便及时向操作人员提供有关的运行信息,实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本设计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采用带I/O部件的控制器、通信网络和人机接口。控制器I/O部件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实现现场设备信号的采集;人机接口是操作人员与监控系统相互交换信息的设备;通信网络将控制器和人机接口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通信网络的设计分为三层,分别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的高速信息网、拥有各种功能卡件的过程控制网和运用现场总线技术的SBUS I/O总线。通过设计,系统可以对现场设备进行统一监视和分散控制,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最后对本文设计系统按照调试流程进行了调试,调试结果完全合格。本文设计的监控数据通信系统,对提高公司整体发电设备维护水平,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有效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马成前[5](2009)在《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城市的市政建设发展迅速,城市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为解决交通不便等问题,城市公路隧道也日益增多。当前隧道监控的设备及监控方案虽然已基本成熟,但针对城市公路隧道监控尚无专业标准和规范,只能参考公路隧道和城市建筑的相关规范,而且系统的性价比不高,控制并未实现全自动,系统的集成性和可扩展性有待改进。城市公路隧道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交通咽喉,同时也是城市的景观。因此,监控系统的组成不仅要遵守相关规范的要求,还需考虑城市隧道的特点。隧道一旦开通后,如不是万不得已就不太可能再封闭维修,因为会对整个城市交通网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可维护性、操作的方便性。从技术上考虑应选用数字化与智能化在线检测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应采用柔性区域现场控制,系统功能要有智能的联动机制,如火灾报警系统与消防系统的联动、通风控制系统不仅要考虑隧道的环境参数,还要考虑交通流量及通道占有率等。本文首先分析了相关规范和城市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系统的框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中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和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提出了针对城市长隧道的分布式柔性控制技术,扩展了城市隧道的柔性控制系统,将其分为城市公路隧道分布式柔性集散控制系统和局部集中式柔性控制系统;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研究城市公路隧道通风控制基本方法,引入模糊控制技术,设计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通风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BP模糊神经网络的通风控制算法;依据国家标准和规定,研究建立了基于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公路隧道排水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FCM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排水控制算法。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系统可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一部分,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交通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将向产业化方向迅猛发展,其设计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苏顺虎[6](2009)在《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地方政府相应制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并开始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各类运输企业也纷纷向现代物流转型。铁路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目前在我国社会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未来客货分线运输后铁路潜在运能释放的重大契机,改革铁路货运组织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业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铁路物流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对铁路物流系统理论的支撑和相关规划方法的系统研究。因此,对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铁道部项目《铁路物流发展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从如下几方面对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1)系统构建了铁路物流系统理论构架,阐述了铁路物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典型特征,论证了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探讨了铁路物流系统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铁路物流系统理论的基本结构,指出了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2)系统提出了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规划方法体系,从市场供需两个角度设计了由4大类23项因素构成的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综合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与0-1混合整数规划理论的铁路物流中心离散型选址布局规划模型,并结合北京铁路枢纽和北京市的实际与未来发展,在大量数据调研和空间图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500强工业企业、24个工业开发区、196个典型商业企业和30个商贸交易市场的物流需求,针对北京铁路57个货运节点和北京市规划建设的30个公共物流区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了北京市铁路物流中心具体选址布局初步建议方案。运用BPR方法设计了铁路物流中心服务模块的作业流程体系。(3)系统研究了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设计问题,分析了铁路物流产品开发内涵与手段,在铁路物流主要货源分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性理论方法,建立了主成分-引力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提出了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方式,并按照物流理念对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4)阐述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含义,分析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主体,探讨了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目标,研究了铁路物流体系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协调运行机制。

吴学谋[7](2009)在《泛系资源泛通论:交通·通信·金融·数学——计算机·网络·智能·科技史新论识》文中研究说明广义资源广义的由此及彼界定的泛系资源泛通,形成泛系论的一大理法,它是一种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和运筹学,毗连于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百科千题万技理法,特别是对广义的交通、通信、金融、物流、推理、智能、计算机、网络、数理科学和科技思想的发展可以得到一种全新的阐述,甚至对政治、大国兴衰、经济、军事、教育、社会学、医药学、科学技术工程哲学等等都可以导致新的感悟。在泛系框架下发展泛系资源泛通论,一种广义的资源论和交通学,探索交通、物流、通信、金融、生理、心理、医理、生命、生态、文明、历史、计算机、网络、智能、数学等等百科千题万技理法统驭或归寓于泛系泛通的机制,具体建构包括:(1)百家论识:跨学科研究与泛系泛通——孔子,莎士比亚,恩格斯,钱学森,阿蒂亚等;(2)泛系指略:形而泛学;(3)泛系皕法精缩影;(4)数理模型:泛系资源与泛通;(5)泛系史学:科技思想发展泛通论;(6)泛系生物学:水.文明.生理.心理.医理.生态;(7)泛系交通学:交通.建筑.城市.金融.航天;(8)泛系泛通论:运转与模拟,通信.IT.信息论.控制论;(9)泛系泛通论: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C4ISR;(10)泛系数学:泛通和智能。

周明,余小川,李勇[8](2002)在《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商务究其实质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商业活动 ,因此可以将自控领域最新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技术思想移植到电子商务结构中 ,借此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整体性能。笔者研究了在这种技术思想指导下 ,构建适合电子商务运行环境的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结构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 ,并结合网上商店、认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集散结构模型 ,经过分析论证得出采用集散结构的电子商务系统具有分散结构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扩展性强、易于重构和集中结构系统整体效率最优的结论

王力[9](2008)在《集散控制系统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建材行业的蓬勃发展,水泥的需求量逐年扩大,集控制、管理、决策为一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水泥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如今的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统在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系统已经覆盖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从顶部的经营管理层,到中间的操作管理层,再到底部的生产控制层和现场仪表层,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本文依托于沙特SPCC水泥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的实际需求,完成了该水泥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首先根据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现场设备分布情况,对控制对象和功能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出控制系统的整体层次构架及相应的自动控制方案。该系统按控制功能分为四层:企业经营管理层、操作管理层、自动控制站层、现场仪表层。然后根据各层的功能需求,进行硬件设计与研究,着重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PLC的选型及工作原理。进而在硬件设计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在西门子PCS7环境下完成了下位自动控制站层及上位操作管理层软件的开发。接着讨论了系统网络通讯的设计及实现,根据控制需求,构建了由高层管理网络(普通以太网)、控制系统网络(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网络(PROFHIBUS)组成的三层管控一体化网络。在最后的控制策略分析部分中,主要介绍了传统PID技术在喷油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模糊PID技术在料位调节系统中的应用,并对两种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及比较。该水泥生产线已经投产并运行正常,自动控制系统总体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现场总线、模糊PID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该控制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帮助用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使用单位的认可。

祝骅[10](2008)在《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及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各种形式、系统的结构,分析了集中式数字控制、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分布式网络控制等控制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情况及自身的特点。建议在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既要节约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量采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2.1 国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
    3.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述
        3.1.1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3.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优势
    3.2 JX-300X系统简述
    3.3 JX-300X系统通讯网络
        3.3.1 信息管理网络
        3.3.2 过程控制网络
    3.4 JX-300X系统硬件
        3.4.1 控制站
        3.4.2 操作站硬件
    3.5 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及特点
        3.5.1 组态软件概述
        3.5.2 选择系统组态
        3.5.3 系统监控
        3.5.4 系统软件的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4.1.1 工作原理
        4.1.2 系统硬件结构
    4.2 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卡件设计
        4.2.2 DCS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
        4.2.3 冗余的硬件设计
        4.2.4 过程输入/输出(I/O)模块设计
        4.2.5 电量采集终端设备
    4.3 本系统的硬件原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量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大型水泥厂的发展概况及用电情况介绍
        5.1.1 大型水泥厂生产工艺
        5.1.2 大型水泥厂用电设备介绍
    5.2 软件简介及系统总体组态
        5.2.1 Advantrol Pro组态软件
        5.2.2 现场控制单元完成的主要控制任务
    5.3 系统组态步骤
        5.3.1 控制站
        5.3.2 操作站组态
    5.4 电量监控过程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组态
        5.4.1 程序设计
        5.4.2 系统监控画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开关量监控程序
    附录B 输入量程转化程序
    附录C 电量累计程序
    附录D 电机控制程序
    附录E 其他程序
    附录F 电量采集监控画面
    附录G 电量采集统计画面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 其他研究成果

(2)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立题旨意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实践进展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兴起的动因
        一、注重质量是各国发展的普遍路径
        二、驱动质量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追求
        三、提升质量是游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第二节 境内外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实践
        一、境外典型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二、境内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三、境内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厦门旅游服务业与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一、厦门旅游服务业发展概况
        二、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辨析
        一、公共服务
        二、旅游公共服务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主体认定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体系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划分及责任认定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框架
        一、质量管理通用框架
        二、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一般框架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框架
第四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总体服务质量目标设定
        一、研究方法与框架
        二、调查对象特征
    第二节 旅游服务质量的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二、分项目标
        三、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变迁
    第三节 质量目标确立过程及顺序
        一、质量确立目标过程
        二、质量目标确立顺序
第五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前期准备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宣传贯彻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任务分解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全面运行
        一、信息化推动旅游大数据监测
        二、联动化夯实跨部门服务质量治理
        三、标准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
        四、奖惩并举控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后期控制
        一、监测后期控制阶段的现状
        二、监测后期保障中的问题
第六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
    第一节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概述
        一、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与框架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样本特征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总体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二、具体旅游项目服务质量评价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及改进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第七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一节 环境层面——优化智慧旅游平台
        一、优化顶层设计
        二、优化技术支撑
        三、优化应用体系
        四、提升全域智慧服务
    第二节 激励层面——内化质量创新动力
        一、强化质量导向
        二、强化质量提升
        三、强化质量奖励
    第三节 机制层面—强化部门协同治理
        一、构建“大旅游”协同发展机制
        二、夯实“大数据”共享供给平台
        三、构建“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
        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存在不足
附录一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调查问卷
附录二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3)多饲喂站集散控制及通信调度算法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多饲喂站集散控制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基本结构
第2章 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功能概述及技术需求分析
    2.2 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相关技术
        2.2.1 基于优先级表的实时调度算法
        2.2.2 集散控制系统
        2.2.3 计算机通信
        2.2.4 工业以太网通信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饲喂站集散控制系统三级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现
    3.1 三级通信系统的研究思路
        3.1.1 通信机软件方案研究
        3.1.2 DBMS方案研究
        3.1.3 通信网络方案研究
    3.2 主从式多机通信网络的研究
    3.3 通信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3.4 通信调度系统问题分析及实时调度算法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站通信调度算法研究及通信机软件设计
    4.1 “截止期-价值密度”优先(DVDF)算法研究
        4.1.1 算法的任务描述
        4.1.2 基于截止期-价值密度的优先级表的研究
    4.2 基于优先级表的实时调度算法实现
        4.2.1 任务Receive模式
        4.2.2 任务Done/Out模式
    4.3 算法性能分析
        4.3.1 算法性能指标分析
        4.3.2 算法总结
    4.4 通信调度系统通信机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4.4.1 通信调度系统软件登录模块实现
        4.4.2 通信调度系统的HCI实现
        4.4.3 通信调度系统通信模块实现
        4.4.4 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信调度系统联机运行及结果分析
    5.1 通信调度系统单机运行
    5.2 通信调度系统多设备运行
        5.2.1 通信调度系统多设备运行过程
        5.2.2 通信调度系统通信流程分析
    5.3 服务器与通信机数据共享
    5.4 通信调度系统联机运行方案设计
    5.5 通信调度系统联机运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垃圾发电厂实时监控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现状
    1.3 发电厂监控系统的应用
    1.4 数据通信及网络技术在监控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1.4.1 通信技术的应用
        1.4.2 与其他监控系统通信技术的对比
        1.4.3 实际应用
        1.4.4 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监控系统的建设分析
    2.1 项目介绍
    2.2 系统数据监测需求分析
        2.2.1 数据采集类型
        2.2.2 数据的采集和输出
        2.2.3 巡回检测的内容
        2.2.4 数据处理
    2.3 通信网络建设分析
        2.3.1 通信网络分级体系
        2.3.2 通讯介质
        2.3.3 网络结构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时监控数据通信系统的建立
    3.1 垃圾发电厂焚烧发电流程介绍
    3.2 全厂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3.2.1 监控系统设计要求
        3.2.2 全厂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3.2.3 系统配置介绍
        3.2.4 系统数据升级能力
    3.3 监控系统数据采集
    3.4 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3.4.1 数据通信技术方案
        3.4.2 系统组成
        3.4.3 高速信息网
        3.4.4 过程控制网络
        3.4.5 SBUS 总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控系统调试
    4.1 调试目的
    4.2 系统调试
        4.2.1 系统调试项目
        4.2.2 现场调试流程
        4.2.3 监控系统上线的基本条件
    4.3 通信网络的测试
        4.3.1 组态与布线
        4.3.2 冗余切换功能检测
        4.3.3 网络状态监测与分析
        4.3.4 通信容错能力测试
        4.3.5 过程控制站的冗余功能测试
        4.3.6 I/O 通道测试
        4.3.7 控制回路响应时间测试
        4.3.8 输入输出点接入率和完好率的统计
    4.4 调试报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5)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城市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系统结构研究
    2.1 公路隧道工程分级与设备配置
        2.1.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分级
        2.1.2 公路隧道交通设施配置标准
    2.2 隧道监控系统组成原则及功能的总体研究
        2.2.1 系统组成原则及原理
        2.2.2 系统功能
    2.3 城市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结构
        2.3.1 城市公路隧道的特点
        2.3.2 系统结构
        2.3.3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监控系统中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研究
    3.1 城市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中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
        3.1.1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研究背景
        3.1.2 隧道中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的研究意义
        3.1.3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的主要内容
        3.1.4 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在城市隧道中的应用
    3.2 城市公路隧道柔性集散控制系统研究
        3.2.1 城市公路隧道柔性集散控制系统研究背景
        3.2.2 城市公路隧道控制系统对比
        3.2.3 分布式柔性控制系统分层描述
        3.2.4 分布式柔性控制系统操控模式
        3.2.5 分布式柔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3.2.6 城市公路隧道柔性集散控制系统设计
    3.3 武汉某隧道柔性集散控制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糊神经网络在通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4.1 隧道通风系统几个数学模型
        4.1.1 隧道通风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4.1.2 隧道中的通风需风量
    4.2 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模型
        4.2.1 基于BP模糊神经网络的通风控制结构
        4.2.2 基于BP模糊神经网络的通风控制算法
        4.2.3 模糊规则建立的过程
    4.3 实例调整隶属函数
    4.4 实例仿真
        4.4.1 正常交通流
        4.4.2 高密度交通流
        4.4.3 稀疏交通流
    4.5 多种条件下的模糊神经控制系统节能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神经网络在排水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1 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水量计算和相关数学模型
        5.1.1 计算隧道排水量
        5.1.2 某隧道相关参数的计算
        5.1.3 隧道排水系统非线性动态流量模型
    5.2 基于动态回归神经网络设计模糊控制排水系统
        5.2.1 FCM聚类的概述
        5.2.2 基于FCM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排水控制算法
        5.2.3 模糊规则建立的过程
        5.2.4 模糊规则的分类
    5.3 隧道排水控制系统之工程仿真
        5.3.1 PLC对子站水泵的控制操作
        5.3.2 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
        5.3.3 对不同控制系统的仿真及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与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1.2.2 国内铁路物流研究状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方法
        1.3.2 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及预期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2.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2.1.1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的背景分析
        2.1.2 国外铁路物流发展的实践状况
    2.2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2.2.1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总体历程
        2.2.2 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2.3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3.1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实践状况
        2.3.2 我国铁路物流现存的主要问题
    2.4 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铁路物流的借鉴与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物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3.1 铁路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3.1.1 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3.1.2 物流系统的概念
        3.1.3 铁路物流系统的概念
    3.2 铁路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
        3.2.1 铁路物流系统的宏观经济功能
        3.2.2 铁路物流系统的中观效用功能
        3.2.3 铁路物流系统的微观服务功能
    3.3 铁路物流系统的主要特征
        3.3.1 铁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3.3.2 铁路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3.3.3 铁路物流系统的特殊属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
    4.1 铁路物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4.1.1 铁路物流系统的比较优势分析
        4.1.2 铁路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的相关关系分析
        4.1.3 铁路物流系统的地位分析
    4.2 铁路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4.2.1 竞争压力下铁路系统要素的协同作用是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内在动力
        4.2.2 市场、经济与社会的需求是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外在动力
        4.2.3 铁路物流系统形成的综合条件
    4.3 铁路物流系统的演化规律分析
        4.3.1 铁路物流系统演化规律分析的含义
        4.3.2 铁路物流系统的空间布局演化
        4.3.3 铁路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演化
        4.3.4 铁路物流系统的市场格局演化
    4.4 当前铁路发展物流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4.4.1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面临客货分线的大好形势
        4.4.2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4.4.3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紧迫性
        4.4.4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路物流系统理论框架及其内涵分析
    5.1 铁路物流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5.1.1 铁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基本特征
        5.1.2 铁路物流系统的节点要素功能
        5.1.3 铁路物流系统的服务网络要素功能
        5.1.4 铁路物流系统的企业要素功能
    5.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
        5.2.1 铁路物流系统时空结构的基本含义
        5.2.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间结构
        5.2.3 铁路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
    5.3 铁路物流系统的组织与运行结构
        5.3.1 铁路物流系统组织与运行结构的基本构成
        5.3.2 铁路物流系统的物流组织模式
        5.3.3 铁路物流系统的市场经营模式
        5.3.4 铁路物流系统的企业运作模式
    5.4 铁路物流系统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
        5.4.1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总体分析架构
        5.4.2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功能结构的外在表现
        5.4.3 铁路物流系统的运行组织结构是功能结构的内在保障
        5.4.4 铁路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运行组织结构的重要支撑
    5.5 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
        5.5.1 铁路发展物流的市场定位
        5.5.2 铁路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
        5.5.3 铁路发展物流的总体思路
    5.6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内涵
        5.6.1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含义
        5.6.2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框架
        5.6.3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内容
        5.6.4 铁路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规划分析与设计
    6.1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的内涵
        6.1.1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基本含义
        6.1.2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研究对象
        6.1.3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研究内容
        6.1.4 铁路物流系统空间网络布局问题的基本原则
    6.2 既有物流中心选址理论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6.2.1 既有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综述
        6.2.2 物流中心选址的一般方法
        6.2.3 物流中心连续选址方法
        6.2.4 物流中心离散选址方法
    6.3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分析
        6.3.1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含义
        6.3.2 铁路物流中心规模等级体系
        6.3.3 铁路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结构的关系分析
        6.3.4 铁路物流中心的空间规模分析
        6.3.5 铁路物流中心的空间数量分析
        6.3.6 不同类型城市的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方式
    6.4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的思路与方法
        6.4.1 问题的描述
        6.4.2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的思路与指标体系设计
        6.4.3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6.5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分析
        6.5.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分析的基本思路
        6.5.2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供给条件总体概况
    6.6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需求条件分析
        6.6.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
        6.6.2 选址需求分析运量预测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体系
        6.6.3 北京市总体货运量预测
        6.6.4 北京地区主要货源点货运量分配
    6.7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6.7.1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6.7.2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6.7.3 北京地区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方案评价
        6.7.4 铁路物流中心选址布局规划的策略建议
    6.8 铁路物流中心功能设置
        6.8.1 铁路物流中心总体功能定位
        6.8.2 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功能
        6.8.3 铁路物流中心可扩展增值服务功能
    6.9 铁路物流中心微观作业组织设计
        6.9.1 铁路货运站作业组织现状
        6.9.2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与物流化的关系
        6.9.3 铁路物流中心作业组织设计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分析与设计
    7.1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内涵分析
        7.1.1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定义
        7.1.2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基本框架分析
        7.1.3 铁路物流系统服务网络特征分析
    7.2 铁路物流系统物流产品设计
        7.2.1 铁路物流产品内涵分析
        7.2.2 铁路物流产品模块化设计理念
        7.2.3 铁路物流产品种类组合设计
        7.2.4 铁路物流产品数量结构优化
    7.3 铁路主要货源分布状况分析
        7.3.1 铁路物流主要货源分析
        7.3.2 区域间铁路货流OD分布状况分析思路
        7.3.3 城市铁路货源吸引区确定
        7.3.4 城市间铁路货流OD量预测
    7.4 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性研究
        7.4.1 铁路车流与货流匹配组织方式分析
        7.4.2 铁路运输能力布局状况分析
        7.4.3 基于铁路运输网络能力的车流与货流匹配分析
    7.5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方式研究
        7.5.1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内涵分析
        7.5.2 铁路货物准时制(JIT)运输组织创新
        7.5.3 铁路物流中心班列运输组织方式设计
    7.6 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6.1 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定义
        7.6.2 铁路宏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6.3 铁路中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6.4 铁路微观运输组织效率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分析
    8.1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含义
        8.1.1 运营组织内涵的发展
        8.1.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定义
        8.1.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特征
    8.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主体分析
        8.2.1 运营组织主体含义分析
        8.2.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主体的界定
        8.2.3 铁路传统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区别与联系
        8.2.4 铁路物流系统不同运营组织方式下的主体分析
    8.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目标分析
        8.3.1 宏观战略目标
        8.3.2 中观结构目标
        8.3.3 微观功能目标
    8.4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发展模式
        8.4.1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发展模式概述
        8.4.2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拓展转型模式
        8.4.3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合资新建模式
        8.4.4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并购重组模式
        8.4.5 铁路物流系统运营组织的物流业务分析
    8.5 铁路物流系统的协调运行模式分析
        8.5.1 构建铁路物流系统协调运行模式的重要性
        8.5.2 铁路物流系统"五位一体"协调运行模式的内涵
        8.5.3 铁路物流系统"五位一体"协调运行模式的协同运作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分析
    9.1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政策需求分析
        9.1.1 保障政策对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性
        9.1.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需求分析
    9.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保障政策
        9.2.1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产业政策
        9.2.2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9.2.3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价格政策
        9.2.4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财税政策
        9.2.5 铁路物流系统发展的土地政策
        9.2.6 铁路物流系统内部主要保障政策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泛系资源泛通论:交通·通信·金融·数学——计算机·网络·智能·科技史新论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百家论识:跨学科研究与泛系泛通
2 泛系指略:形而泛学
3 泛系皕法精缩影
4 数理模型:泛系资源与泛通
5 泛系史学:科技思想发展泛通论
6 泛系生物学:水·文明·生理·心理·医理·生态
    (1) 水·文明·大国兴衰·大泛通善憾巧次极导极——泛系皕语说:没有泛系泛通就没有地球, 就没有生命, 就没有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文明, 就没有理想、信念、信仰、情爱、智能、理性、仁慈和真善美禅, 更没有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百科千题万技理法。
    (2) 泛系生物学:生理·心理·医理·生态——着名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 而生理学则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普遍性。”
7 泛系交通学:交通·建筑·城市·金融·航天
8 泛系泛通论:运转与模拟, 通信与IT, 信息论与控制论
9 泛系泛通论: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C4ISR
10 泛系数学:泛通和智能

(8)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商务的基本构成
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简介
3 现场总线技术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
    3.1 网上商店的集散结构模型
    3.2 认证中心的集散结构模型
    3.3 物流配送中心的集散结构模型
    3.4 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散结构
4 结束语

(9)集散控制系统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1.4 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技术特征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与功能分析
    2.1 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
    2.2 系统控制对象的分析
        2.2.1 控制系统的分区
        2.2.2 系统测点表的设计
        2.2.3 本控制系统的特点
    2.3 系统的功能分析及连锁设计
        2.3.1 系统的功能要求
        2.3.2 系统连锁图的设计
    2.4 控制系统的构架设计
        2.4.1 企业经营管理层分析
        2.4.2 操作管理层分析
        2.4.3 自动控制站层分析
        2.4.4 现场仪表层分析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操作管理层硬件设计
        3.1.1 工程师站的硬件设计
        3.1.2 操作员站的硬件设计
    3.2 自动控制站层硬件设计
        3.2.1 PLC选型
        3.2.2 PLC工作原理
        3.2.3 CPU内部硬件结构
    3.3 现场仪表层硬件设计
        3.3.1 SIMOCODE产生的背景和优点
        3.3.2 SIMOCODE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PCS7介绍
        4.1.1 PCS7的特点
        4.1.2 CEMAT简介
        4.1.3 STEP7简介
    4.2 自动控制站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4.2.1 硬件的组态
        4.2.2 功能块的设计
        4.2.3 CFC编程
    4.3 操作管理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图形界面设计
        4.3.2 报警功能设计
    4.4 工程中的常见软件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5章 系统网络分析与设计
    5.1 控制系统网络的设计
        5.1.1 硬件构造
        5.1.2 软件实现
    5.2 现场总线网络的设计
        5.2.1 PROFIBUS概述
        5.2.2 硬件构造
        5.2.3 软件实现
    5.3 工程中的常见网络通讯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6章 系统的控制策略及仿真
    6.1 传统PID控制理论的应用
        6.1.1 传统PID算法简介
        6.1.2 应用实例
    6.2 模糊PID控制理论的应用研究
        6.2.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6.2.2 料位调节系统的模糊PID控制设计
        6.2.3 模糊PID调节的仿真及对比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
2 集散控制系统 (DCS)
    2.1 DCS的概念
    2.2 DCS的结构
    2.3 DCS的特点
3 现场总线系统
4 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
5 结语

四、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CS的电量采集系统设计[D]. 侯刚.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2]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D]. 兰海军. 厦门大学, 2016(01)
  • [3]多饲喂站集散控制及通信调度算法研究与设计[D]. 王延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1)
  • [4]垃圾发电厂实时监控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D]. 宋遇.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5]城市公路隧道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研究[D]. 马成前.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1)
  • [6]铁路物流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 苏顺虎. 中南大学, 2009(06)
  • [7]泛系资源泛通论:交通·通信·金融·数学——计算机·网络·智能·科技史新论识[J]. 吴学谋.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9(03)
  • [8]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集散结构模型[J]. 周明,余小川,李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
  • [9]集散控制系统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研究[D]. 王力.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10]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及发展[J]. 祝骅. 江苏电器, 2008(04)

标签:;  ;  ;  ;  ;  

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电子商务分布式结构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