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注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安敏美[1](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丁生辉,雷招宝[2](2015)在《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40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利用国内医药数据库,以"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洁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为关键词进行交叉搭配检索(检索截至时间2014-08-31),下载报道病例报告原文,分析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原因。结果:检索到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致患者死亡病例报告25篇40例(男24例,女16例),其中3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25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其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所致过敏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呼吸肌麻痹,以及联合使用高致过敏药物;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漠视,对处理突发药物不良事件的能力不足,以及卫生、药监部门对个体诊所监管不力等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严格选择用药人群和严格控制用药适应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给药剂量、浓度与滴速用药,谨慎联合用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处理突发药品不良事件能力的培训,加强个体诊所的监管等是避免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致患者死亡的根本措施。
金辉华[3](2013)在《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文中指出对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以引起社区医生的注意,尽量做到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雷光远,雷招宝[4](2012)在《安乃近致死亡26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安乃近致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对安乃近致死亡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安乃近致死亡病例26例。患者主要死于过敏性休克(10例)、过敏性紫癜(6例)和血小板减少症(6例)。单次及累积用药剂量过大、不合理联合用药、过敏体质和安乃近制剂管理漏洞是致死主要原因。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控制用药剂量、禁止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并加强安乃近制剂的管理是防止死亡的根本措施。
陈幼亭[5](2005)在《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文中指出目的: 评价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 方法:检索医药文献,对所报道的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汇总分析 结果: 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的主要有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精神或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结论: 随着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应关注其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张恩娟,葛勤,江敏[6](2004)在《林可霉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61例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方法:通过检索1994年-2002年国内46种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中有关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反应报道44篇,并对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年间国内公开报道林可霉素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共61例,其中导致死亡有8例。结论:林可霉素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生产厂家高度重视。
潘瑞云,王风[7](2001)在《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阮调英[8](1996)在《盐酸林可霉素的严重不良反应》文中研究指明报告盐酸林可霉素可导致过敏性死亡、休克、皮疹、哮喘、蛋白尿等症。
樊国斌[9](1995)在《林可霉素的过敏性反应》文中提出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粒细胞减少、二重感染,偶见过敏反应.近几年来有关林可霉素的过敏性反应有不少报道,现综述如下:1 过敏反应朱秀华等报道1例男患者,37岁.因牙龈炎肌注林可霉素0.6g,约2min后,患者出现口唇发麻,声音嘶哑,同时出现全身瘙痒及红色丘疹,边缘不规则,压之不褪色,并伴有胸闷,心慌,咽部稍有阻感.诊断为药物过敏反应,经抗过敏治疗1h后全身症状消失.
王阳奎,候兰芝[10](1995)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中认为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王阳奎,候兰芝(山东梁山县药检所梁山县272600)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败血症,肺炎及耳、鼻、喉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在金葡菌所致的急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本...
二、肌注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肌注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
2.1 毒性反应 |
2.2 变态反应 |
2.3 二重感染 |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青霉素类 |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 头孢菌素类 |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
3 喹诺酮类 |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
4 硝基咪唑类 |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
5 大环内酯类 |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
6 碳青酶烯类 |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
7 糖肽类 |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
8 氨基糖苷类 |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
第五章 讨论 |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
1.1 变态反应 |
1.2 神经系统毒性 |
1.3 双硫仑样反应 |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40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
2 统计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死亡原因的分析 |
3.1 结果 |
3.2 死亡原因的分析 |
(3)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摘要 |
2 讨论 |
(4)安乃近致死亡2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例筛选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
2.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
2.3 给药途径与剂量 |
2.4 联合用药 |
2.5 临床表现与死亡时间 |
2.6 死亡原因 |
2.7 临床症状与体征 |
3 讨论 |
3.1 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
3.1.1 性别与年龄 |
3.1.2 给药途径 |
3.1.3 剂量因素 |
3.1.4 联合用药因素 |
3.1.5 过敏体质 |
3.1.6 管理漏洞 |
3.2 安全用药建议 |
3.2.1 慎重选择用药人群与用药适应证、给药途径 |
3.2.2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疗程 |
3.2.3 谨慎联合用药 |
3.2.4 加强用药监测 |
3.2.5 加强用药指导 |
3.2.6 加强安乃近制剂的管理 |
(5)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过敏反应 |
1.1 注射给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
1.2 胃肠道给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
1.3 迟发性过敏反应 |
2 皮肤、粘膜不良反应 |
3 消化系统反应 |
3.1 胃肠道反应 |
3.1.1 重度胃肠道反应 |
3.1.2 食管粘膜损伤 |
3.1.3 伪膜样食管炎 |
3.2 味觉障碍 |
3.3 黄疸 |
4 神经系统反应 |
4.1 癫痫 |
4.2 精神分裂症 |
4.3 抽搐 |
4.4 下肢局部麻木 |
5 其他 |
5.1 血尿 |
5.2 白细胞减少 |
5.3 心律失常 |
5.4 突发性耳聋 |
5.5 抗菌素口炎 |
6 结语 |
(6)林可霉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61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给药方法与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时间 |
2.3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 |
2.4 既往药物过敏史与过敏性休克 |
2.5 给药剂量与过敏性休克 |
3 结语 |
(7)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变态反应 |
1.1 过敏性皮疹 |
1.2 出血性皮疹 |
1.3 皮肤瘙痒 |
1.4 过敏性休克 |
1.5 过敏死亡 |
1.6 过敏性哮喘 |
2 神经系统反应 |
2.1 嗜睡 |
2.2 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
3 其他 |
3.1 黏膜溃疡 |
3.2 支气管痉挛 |
3.3 四肢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3.4 老年男性尿潴留 |
四、肌注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2]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40例文献分析[J]. 丁生辉,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5(01)
- [3]盐酸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J]. 金辉华. 上海医药, 2013(06)
- [4]安乃近致死亡26例分析[J]. 雷光远,雷招宝. 医药导报, 2012(11)
- [5]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J]. 陈幼亭. 抗感染药学, 2005(01)
- [6]林可霉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61例文献分析[J]. 张恩娟,葛勤,江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01)
- [7]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J]. 潘瑞云,王风. 齐鲁医学杂志, 2001(02)
- [8]盐酸林可霉素的严重不良反应[J]. 阮调英. 医药导报, 1996(03)
- [9]林可霉素的过敏性反应[J]. 樊国斌.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1995(04)
- [10]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王阳奎,候兰芝. 药学实践杂志, 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