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CYFRA21-1的检测在实体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力,温化冰,王雪芹,崔素平,田月霞,王琦[1](2021)在《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和糖链抗原125及外周血循环DNA与晚期癌症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125(CA125)及外周血循环DNA(cf-DNA)与晚期肿瘤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间阳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28例纳入宫颈癌组,胃癌38例纳入胃癌组,肺癌32例纳入肺癌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受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各组癌胚抗原(CEA)、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19-9(CA19-9)、CA125和外周血cf-DNA水平变化。分析外周血cf-D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对晚期实体瘤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参照影像学结果进行疗效评价,并对不同化疗周期后cf DNA浓度变化与影像学疗效评价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外周血cf-DNA水平及相关肿瘤标记物与晚期实体瘤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肺癌组、宫颈癌组及胃癌组的血清CYFRA21-1、CEA、SCC、CA19-9、CA125和外周血cf-DN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外周血cf-DNA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外周血cf-DNA水平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吸烟等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2个周期后,剩余88例。经化疗后无完全缓解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分别为12例(13.6%)、52例(29.1%)、24例(27.3%)。不同化疗周期后cf DNA水平变化与影像学疗效评价明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建立ROC曲线发现,cf-DNA水平、CYFRA21-1、CEA、SCC、CA19-9和CA125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774、0.817、0.735、0.786和0.651,CYFRA21-1、CA125水平在晚期癌症预后诊断中特异性较高,而cf-DNA水平在晚期实体瘤的预后诊断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CYFRA21-1、CA125及外周血cf-DNA检测可作为判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韩蕃颉,王海滨,苏新云,郭冉[2](2021)在《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SAA及DCLK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3项肿瘤标志物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判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56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70例肺部良性病变者和72例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比较各组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预后关系。结果 NSCLC组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NSCLC患者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水平均低于Ⅲ~Ⅳ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1年NSCLC患者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水平低于生存时间<1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预测预后不良(生存时间<1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14、0.525、0.673、0.648、0.762,联合诊断的AUC为0.824,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及SAA、DCLK1在N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且其联合检测对预测NSCLC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小丰[3](2021)在《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目前,肺恶性肿瘤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数为78.7万,死亡人数为63.1万,均列癌症首位。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的不同,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占13%)和非小细胞肺癌(占87%),其5年总生存率仅为18.2%。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均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得到了显着改善。具有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而对于没有敏感突变或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发生靶基因耐药突变的患者而言,发现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鱼精蛋白-1(PRM1)是肿瘤-睾丸抗原(CTA)的一种,CTA在正常情况下只在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其它组织不表达或极低表达,但当机体出现肿瘤时则可以在某些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也因此得名。既往对于PRM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男性生殖领域。近年来,随着CTA在肿瘤领域研究的深入,关于PRM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研究发现PRM1是结肠癌相关的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利用RT-PCR技术分析PRM1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发现肠癌组织中PRM1-m 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也有研究发现PRM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PRM1也被认为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CTA基因。另有研究表明,PRM1在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长侵袭相关。在动物实验中,给裸鼠皮下注射PRM1蛋白可明显提高小鼠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目前为止,尚无关于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情况的报道,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证实,与正常组织比较,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了PRM1蛋白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通过过表达和敲低PRM1基因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建立非小细胞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检测转移瘤裸鼠外周血PRM1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PRM1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旨在评估PRM1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1、收集11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配对正常组织、术前血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应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ELISA法检测其中PRM1基因和蛋白水平,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2、评估PRM1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亚组肺腺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进行比较,评估PRM1诊断价值的优劣性。3、观察细胞内PRM1表达水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质粒构建技术及si RNA转染技术,过表达和敲低A549、NCI-H460细胞的PRM1基因,应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PRM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CCK8法和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4、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人源重组PRM1蛋白和PRM1抗体加入到A549、NCI-H460细胞培养液中,应用CCK8法和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观察细胞在不同营养状态下PRM1的表达情况,将A549、NCI-H460细胞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血清的培养液中,应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的PRM1基因及蛋白水平。6、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动物转移瘤生长的影响,制备裸鼠转移瘤模型,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皮下注射到裸鼠背部偏右侧,肿瘤形成后,(1)应用ELISA法检测转移瘤裸鼠和健康裸鼠外周血PRM1蛋白水平,并分析其差异性;(2)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源重组PRM1蛋白、PRM1抗体及两者混合剂,每3日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3)第33天于麻醉下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测量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分析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PRM1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PRM1的m RNA和蛋白水平较配对正常组织明显升高。统计分析显示:随着肿瘤组织中PRM1蛋白水平的增加,肿瘤T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越高,而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脉管及神经浸润无相关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较健康者显着升高。统计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外周血中的PRM1蛋白水平更高,而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脉管及神经浸润不相关。3、PPM1对于非小细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PSS软件统计分析显示:(1)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亚组肺腺癌、肺鳞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在肺腺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高于CEA;在肺鳞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明显强于SCC且与CYFRA21-1相当;(3)含有PRM1的肿瘤标志物组合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传统组合;(4)在早期的肺腺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高于CEA;在早期肺鳞癌中,PRM1诊断价值高于SCC且不劣于CYFRA21-1。提示PRM1具有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4、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PRM1 m RNA水平较人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明显升高;同样,A549、NCI-H460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PRM1蛋白水平较BEAS-2B细胞均显着升高。5、成功构建PRM1过表达和敲低的A549、NCI-H460细胞株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PRM1促进A549和NCI-H460细胞的增殖,而敲低PRM1则抑制细胞的增殖。6、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能够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NCI-H460细胞的增殖,而PRM1抗体则抑制细胞增殖。7、不同营养状态下PRM1的表达存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培养液中血清浓度的降低,A549和NCI-H460细胞PRM1表达水平显着增加。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提示,过表达PRM1使细胞周期中G0/G1期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活跃;而敲低PRM1则使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S期细胞比例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敲低PRM1对A549和NCI-H460细胞的凋亡水平无显着影响。9、动物实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转移瘤裸鼠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也证实了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结果与人体组织实验结果一致。(2)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具有促进裸鼠转移瘤生长的作用,而PRM1抗体则抑制转移瘤生长。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经尾静脉给予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快,肿瘤体积大,而给予PRM1抗体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且肿瘤体积较小。结论:1、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特异性高表达,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使其具备了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潜质。2、过表达和敲低PRM1基因双向验证了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相关,而非抑制细胞的凋亡。3、细胞内外PRM1蛋白水平的增加均可促进细胞的增殖,提示PRM1促增殖作用可能存在多条途径,为进一步研究PRM1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4、营养供应差时细胞PRM1的表达水平反而增加,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非小细胞肺癌在血供不良的情况下仍快速生长的原因。5、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在生物体内验证了PRM1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PRM1抗体的抑瘤作用也为其成为肿瘤治疗靶点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持。
陈安杰,王斌,王福荣,张成[4](2020)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B组。另取同期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A组。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临床分期Ⅲ~Ⅳ期组(n=41)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n=39)。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7)与无淋巴结转移组(n=43)。采集各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并比较血清CEA、CYFRA21-1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联合CYFRA21-1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 B组血清CEA、CYFRA21-1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组血清CEA、CYFRA21-1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CEA、CYFRA21-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CYFRA21-1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EA及CYFRA21-1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中CEA、CYFRA21-1均呈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CEA、CYFRA21-1表达水平,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周家田[5](2020)在《血清TK1、CEA、CYFRA21-1联合胸部CT特征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胸苷激酶1(TK1,thymidine kinase 1),是细胞增殖周期中嘧啶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当细胞恶变时,TK1从增殖恶变的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检测细胞外液中TK1的浓度可以衡量恶变细胞的破坏程度,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增殖特异性的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在良恶性肺结节的表达水平,以及联合传统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胸部CT特征对于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为临床上鉴别良恶性肺结节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初次就诊的肺结节患者120例,通过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肺恶性结节70例,良性结节50例,通过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良性、恶性肺结节组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良恶性肺结节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术前胸部平扫及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良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TK1、CEA、NSE、CYFRA21-1表达差异,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的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节位置,大小,密度,形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征,支气管征、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血清TK1、CEA、NSE、CYFRA21-1单独以及联合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预测模型并检验其诊断价值。结果:1.本次研究共120例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70例,占所有结节的58.3%,其中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58例;良性结节50例,约占41.7%,其中错构瘤6例,结核性肉芽肿1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1例,炎性假瘤30例。2.良恶性肺结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8.64±12.61岁和60.33±9.69岁(P=0.079)。良性肺结节中,男性22例,占所有良性肺结节的44%,女性28例,占56%;而恶性肺结节中,男性39例,约占所有恶性肺结节的55.7%,女性31例,约占44.3%(P=0.208)。良性肺结节患者中有34%的为吸烟者,而恶性结节患者有约48.6%的为吸烟者(P=0.143)。良恶性肺结节患者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显着差异(P=0.079、P=0.208、P=0.143)。3.通过对两组患者胸部CT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肺结节大小,结节形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学特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4.检测出恶性肺结节组血清TK1表达的水平为2.02(1.65,2.43)pM,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组表达水平(1.28(0.84,1.74)pM,P<0.0001);在良恶性肺结节血清CEA表达水平分别为1.22(0.82,2.20)ng/ml,2.22(1.46,3.89)ng/ml(P=0.0258);CYFRA21-1水平分别为0.93(0.44,1.60)ng/ml和2.00(0.90,3.30)ng/ml(P=0.0004),两组间血清TK1、CEA、CYFRA21-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K1、CEA、CYFRA21-1单独用于恶性肺结节诊断时,灵敏度分别为84.29%、87.14%、58.57%,特异度分别为68%、52%、76%,AUC分别为0.783、0.752、0.711;当三者结合时,其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为81.43%,特异度为74%,AUC为0.8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K1、血清CEA、结节形态和支气管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恶性肺结节的预测模型:P=ex/(1+ex),X=–4.629+(1.199×TK1)+(0.619×CEA)+(–1.963×支气管征)+(2.258×结节形态),检验模型诊断效能的结果显示:敏感度为87.14%,特异度为82%,AUC为0.910,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807,P=0.453>0.05,结果说明该模型在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良好预测准确度。结论:1.恶性肺结节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患者,其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潜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2.通过结合血清TK1,CEA和CYFRA21-1,可以提高恶性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3.本研究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恶性肺结节的预测模型,对诊断恶性肺结节的预测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将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洪源[6](2020)在《ELISA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P70的性能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1.验证肿瘤特异性蛋白70 ELISA法定量检测的分析性能。2.探讨血清SP70作为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新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3.通过比较分析宣威地区和非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P70表达水平,探讨血清SP70在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方法]1.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批准的EP15-A、EP6-A、CLSI C28-A2文件验证肿瘤特异性蛋白70 ELISA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通过检测20个空白样本验证检测限。2.采用分析性能已验证通过的肿瘤特异性蛋白70 ELISA法定量检测试剂盒对463例临床样本的血清SP70抗原进行检测,包括181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89例宣威地区肺癌、92例非宣威地区肺癌),20例小细胞肺癌,129例良性肺疾病(65例宣威地区良性肺疾病、64例非宣威地区良性肺疾病),133例健康体检者(67例宣威地区健康体检者、66例非宣威地区健康体检者)。3.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的水平,将其与SP70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SP70、CEA、CYFRA21-1三个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联合诊断价值。[结 果]1.精密度验证结果:实测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厂家声称的变异系数,验证通过;准确度验证结果:高、低浓度标准品的检测结果与“标示值”的偏倚分别为2.6%、4.1%,小于厂商允许范围15%;检测限验证:实测的检测限为0.86ng/mL,小于厂家声称值1ng/mL;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只有2例超过参考范围,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可以接收;线性范围验证:一次多项式拟合方程为Y=1.275X-3.845,r2=0.9889,二次、三次多项式系数的P值均>0.05,线性范围为 1.39-28.90ng/mL。2.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SP70临床样本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SP70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浓度分别为11.52ng/mL(8.65,14.73)、8.24ng/mL(6.46,11.07)、7.01ng/mL(4.77,10.05)、6.75ng/mL(4.66,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Ⅲ/Ⅳ期)血清SP70水平高于早期组(Ⅰ/Ⅱ 期),浓度分别为 14.73ng/mL(13.04,20.27)、8.86ng/mL(6.72,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浓度分别为12.66 ng/mL(10.41,16.15)、5.60 ng/mL(4.7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组和非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组之间血清SP70水平无明显差异,浓度分别为 10.49ng/mL(7.31,14.12)、12.54ng/mL(10.08,1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70、CEA、CYFRA21-1三个指标联合ROC曲线结果显示:SP70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截点为8.82ng/mL,AUC为0.796,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72%;SP70、CEA、CYFRA21-1三个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更高,优于SP70、CEA、CYFRA21-1三种方法单独诊断。[结 论]1.肿瘤特异性蛋白70 ELISA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参考区间、线性范围与厂家声明一致,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SP70具有较高的检测水平,且在疾病早期即呈现明显升高,说明SP70是潜在的用于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该疾病辅助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同时,SP70、CEA、CYFRA21-1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SP70、CEA、CYFRA21-1三种方法单独诊断;虽然宣威地区肺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但因其病理本质仍是非小细胞肺癌,本次宣威地区和非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之间血清SP70无差异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同时通过本次研究,说明了血清SP70是潜在的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其应用有助于该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高病死率。
张兴[7](2020)在《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胸部CT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是通过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经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CTCs数量及胸部CT征象,分析肺恶性结节相关因素。探究联合CTCs数量、胸CT征象及肿瘤标志物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经病理明确诊断的SPN患者。收集SPN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CTCs数量、胸部CT征象(结节的位置、最大横截面直径、边缘特征、内部结构特征等)及肺部肿瘤标志物结果。根据SPN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恶性结节组和良性结节组。在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CTCs数量、胸部CT征象、肺部肿瘤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CTCs数量和SPN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建立的SPN良恶性预测数学模型预测SPN结果,绘制ROC曲线反映联合CTCs数量、胸CT征象、肿瘤标志物对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51例,恶性结节组38例,良性结节组13例,良恶性结节患者年龄分别为53.85±14.43岁、63.39±7.07岁,说明恶性结节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患者肺结节直径分别为13.08±6.10、18.45±5.32mm,血管集束征构成比分别为:23.08%、63.16%,分叶征构成比分别为15.38%、68.42%,边缘模糊构成比分别为23.08%、65.79%,毛刺征构成比分别为38.46%、71.05%,说明恶性肺结节直径更大,出现血管集束征、分叶征、边缘模糊、毛刺征的几率更高(P<0.05);而两组患者在结节位置、胸部CT征象(胸膜凹陷征、空泡征、钙化、支气管充气征)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患者CEA水平分别为3.026±1.786、4.746±4.087 ng/ml,CYFRA21-1水平分别为2.488±0.514、3.372±1.410ng/ml,说明恶性结节组CEA、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NSE、SCC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良恶性结节间CTCs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数量在不同大小肺结节和不同肺癌TNM分期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径越大、分期越晚CTCs数量越多(P<0.05);CTCs数量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N良恶性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CTCs数量预测结果、二者联合预测结果绘制ROC曲线,AUC分别为0.830±0.077,0.674±0.085,0.907±0.074。结论:1.患者年龄、肺结节直径、胸CT征象(血管集束征、分叶征、边缘、毛刺征)、血清CEA、CYFRA21-1在良恶性肺结节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CTCs数量在不同大小肺结节和不同肺癌TNM分期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Cs数量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联合患者胸CT征象、CTCs数量及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肺结节性质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肺癌早期诊断。
龚珂[8](2020)在《多种血清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筛选出与肺癌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病理分型、病程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次就诊未经过任何抗肿瘤治疗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89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8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3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像学结果、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组、健康组的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筛选与肺癌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间相关性。评价肺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疗效)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有无相关性;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多组间差异;治疗前后配对样本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肺癌的效能,手工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CEA、CA242、CA153、CA125、FER和NSE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且与肺癌的诊断密切相关(p<0.05)。与其他五项标志物相比,CEA在肺癌诊断中的AUC最高(0.757)。六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AUC为0.840。2.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p<0.05),在六项标志物中,NSE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AUC最高(0.875)。以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组,NSE诊断小细胞肺癌的AUC为0.762,最佳临界值为6.72ng/ml。CEA、CA153、CA24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p<0.05)。对于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在肺腺癌诊断中的AUC最高(0.823)。CA12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p<0.05)。FER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腺癌(p<0.05)。六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的AUC分别为0.924、0.882和0.757。3.在小细胞肺癌中,广泛期患者CA125、N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期患者CEA、CA242、CA153、FER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局限期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小细胞癌中,CEA、CA125、NSE表达水平随TNM分期的增加其中位数呈上升趋势,Ⅲ-Ⅳ期患者CEA、CA125、NSE、CA242、CA15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R表达水平在不同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于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NSE在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AUC均最高(0.801和0.910)。六项肿瘤标志物(CEA、CA242、CA153、CA125、FER和NSE)联合检测诊断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AUC分别为0.875和0.946。对于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在Ⅰ-Ⅱ期和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AUC均最高(0.620和0.770)。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Ⅰ-Ⅱ期和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AUC分别为0.712和0.838。5.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化疗后CEA、CA242、CA153、CA125、NSE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均下降(p<0.05),FER化疗前后表达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疾病稳定(SD)患者中,六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疾病进展(PD)患者中,CEA、CA125及NSE化疗后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上升(p<0.05),其余三种标志物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CEA、CA242、CA153、CA125、FER和NSE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效能,对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NSE是诊断小细胞肺癌较好标志物,可用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最佳临界值为6.72ng/ml;3.NSE可为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CEA、CA125可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4.CEA、CA125、NSE对肺癌化疗后的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之胜[9](2020)在《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在预测食管鳞癌预后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血清水平,探讨其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311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2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1)探讨术前性别、年龄、BMI、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SCC、Cyfra21-1血清水平、炎症因子及术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侵犯神经脉管与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2)使用Kaplan-Meier法和单因素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估术前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及术后病理指标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能力;(3)使用Logistic联合多变量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估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1)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侵神经犯脉管与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P<0.001)。(2)肿瘤标志物SCC、Cycra21-1血清水平与术后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3)炎症因子GPS、P-CRP、CPR与浸润深度T呈正相关关系(P<0.05);LMR与浸润深度T呈负相关关系(P<0.05)。(4)术前临床指标年龄、SCC、Cyfra21-1、CRP、GPS、LMR、P-CRP、CPR均与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相关性(P<0.05)。(5)年龄、SCC、CPR、细胞分化、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SCC+Cycra21-1+LMR+CPR)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预测的线下面积(0.740,P<0.001)优于单个指标,且略低于TNM分期(0.760,P<0.001)。结论:(1)年龄、SCC、CPR、细胞分化、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SCC+Cycra21-1+LMR+CPR)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预测的线下面积优于单个指标,且略低于TNM分期。
李飞健[10](2020)在《血清七项自身抗体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7项自身抗体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诊治的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肺结节组和良性肺结节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7-AABs水平,分析7-AABs和4项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以例数及比例表示,组间阳性率比较选用χ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恶性肺结节组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GP9.5和MAGEA1除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AABs联合检测在恶性肺结节组的阳性率46.15%(30/65)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组8.82%(3/34),血清7-AABs+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肺结节中的阳性率53.85%(35/65)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组23.53%(8/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369,8.351,P<0.05),血清7-AABs联合检测在恶性肺结节组阳性率[46.15%(30/65)]高于4项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26.15%(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1<0.05)。单项自身抗体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4-19%,特异度为94-100%,阳性预测值83-100%,阴性预测值35-38%,诊断符合率37-45%,7-AABs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46.15%,特异度91.18%,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46.97%,诊断符合率61.62%;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肺结节诊断的敏感度为26.15%,特异度79.41%,阳性预测值70.83%,阴性预测值为36%,诊断符合率44.44%;7-AABs+4项肿瘤标志物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56.92%,特异度为76.47%,诊断符合率63.64%。7-AABs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结节位置、结节数量、结节直径、吸烟、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肺癌患者分组间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7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一种新方法,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参考。
二、血清CYFRA21-1的检测在实体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CYFRA21-1的检测在实体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和糖链抗原125及外周血循环DNA与晚期癌症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SAA及DCLK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各组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水平比较 |
2.2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水平比较 |
2.3 不同预后NSCLC患者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水平比较 |
2.4 血清NSE、CEA、CYFRA21-1、SAA、DCLK1联合对预后的诊断价值 |
3 讨 论 |
(3)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肺癌的研究进展 |
1.1.1 肺癌的分类 |
1.1.2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
1.1.3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
1.2 肿瘤-睾丸抗原(CTA)的研究进展 |
1.2.1 CTA分类及特征 |
1.2.2 CTA表达调控 |
1.2.3 CTA作用和功能 |
1.2.4 配子发生与恶性生殖 |
1.2.5 CTA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
1.2.6 肿瘤疫苗和免疫治疗 |
1.3 人鱼精蛋白1(PRM1) |
1.3.1 PRM1 的作用 |
1.3.2 PRM1 与恶性肿瘤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设备和试剂 |
2.1.1 实验设备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细胞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临床样本的收集 |
2.2.2 RT-PCTR法检测样本mRNA水平 |
2.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
2.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
2.2.5 细胞株复苏与培养 |
2.2.6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活力检测 |
2.2.7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下孵育 |
2.2.8 质粒转染和RNA干扰 |
2.2.9 人源重组PRM1 蛋白孵育实验 |
2.2.10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 |
2.2.11 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实验 |
2.2.12 动物实验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 |
3.1.1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与配对正常组织PRM1-mRNA水平的差异 |
3.1.2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PRM1 蛋白水平及临床相关性 |
3.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RM1 蛋白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3.2 PRM1 诊断价值的评估 |
3.2.1 外周血PRM1 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
3.2.2 PRM1 在肺腺癌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
3.2.3 PRM1 在肺鳞癌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
3.2.4 PRM1 在组合标志物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
3.2.5 PRM1 对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估 |
3.2.6 PRM1 在Ⅰ-Ⅱ期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
3.3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细胞学实验 |
3.3.1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
3.3.2 PRM1 基因过表达和敲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
3.3.3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4 细胞营养状态对PRM1 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5 PRM1对A549、NCI-H460 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
3.4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学作用研究-动物学实验 |
3.4.1 构建A549 细胞裸鼠转移瘤模型 |
3.4.2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转移瘤裸鼠血清中PRM1 表达水平 |
3.4.3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肿瘤生长曲线的影响 |
3.4.4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结直肠癌细胞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A组与B组血清CEA、CYFRA21-1表达情况比较 |
2.2 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表达情况比较 |
2.3 不同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表达情况比较 |
2.4 CEA联合CYFRA21-1检测诊断结直肠癌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5)血清TK1、CEA、CYFRA21-1联合胸部CT特征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材料 |
1.4 实验试剂 |
2 方法 |
2.1 血浆标本的采集和储存 |
2.2 血清CEA、NSE、CYFRA21-1 的检测 |
2.3 血清胸苷激酶1的检测 |
2.4 实验结果阳性的判定 |
2.5 胸部CT图像的采集及分析 |
2.6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良恶性肺结节临床特征的比较 |
3.2 良恶性肺结节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
3.3 良恶性肺结节血清TK1、CEA、NSE和 CYFRA21-1 表达的比较 |
3.4 血清TK1、CEA、NSE和 CYFRA21-1 在良恶性肺结节诊断的价值 |
3.5 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恶性肺结节预测模型 |
3.6 检验恶性肺结节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 |
4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ELISA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P70的性能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肿瘤特异性蛋白70ELISA定置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ELISA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P70的临床应用 |
1 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胸部CT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1.2.2 实验过程 |
1.3 CTC-BIOPSY系统的CTCs判断标准 |
1.4 TNM分期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影像学征象分析 |
2.3 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 |
2.4 SPN良恶性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节性质 |
2.5 外周静脉血CTCs数量分析 |
2.5.1 CTCs数量与肺结节直径(mm)之间的关系 |
2.5.2 CTCs数量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
2.5.3 CTCs数量与TNM分期之间的关系 |
2.6 联合SPN良恶性预测数学模型及CTCs数量预测肺结节性质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多种血清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英文索引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肺癌组 |
2.1.2 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2 参考值范围 |
2.2.3 分期标准 |
2.2.4 疗效评价 |
2.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
3.1.1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和对照组表达水平比较 |
3.1.2 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评价 |
3.2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
3.2.1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回归分析 |
3.2.2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评价 |
3.3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
3.3.1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
3.3.2 不同临床分期肺癌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
3.3.3 不同疗效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资助本课题的基金项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在预测食管鳞癌预后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B:个人简历 |
附录 C: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D:综述 |
参考文献 |
(10)血清七项自身抗体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肿瘤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四、血清CYFRA21-1的检测在实体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和糖链抗原125及外周血循环DNA与晚期癌症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J]. 李力,温化冰,王雪芹,崔素平,田月霞,王琦.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10)
- [2]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SAA及DCLK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 韩蕃颉,王海滨,苏新云,郭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17)
- [3]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D]. 李小丰. 吉林大学, 2021(01)
- [4]结直肠癌细胞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陈安杰,王斌,王福荣,张成.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7)
- [5]血清TK1、CEA、CYFRA21-1联合胸部CT特征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 周家田.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6]ELISA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P70的性能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D]. 洪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胸部CT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D]. 张兴.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多种血清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龚珂. 南华大学, 2020
- [9]术前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在预测食管鳞癌预后中的意义[D]. 蒋之胜.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10]血清七项自身抗体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李飞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肿瘤论文; cyfra21-1论文; 肿瘤标志物论文; 小细胞肺癌论文; 肺结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