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洁肤洗剂中齐墩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洁肤洗剂中齐墩果酸

一、HPLC法测定洁肤洗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焦玉凤[1](2021)在《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版。西洋参原产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自20世纪80年代成功引种于我国,现主要种植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其药用历史悠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补益类中药材,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西洋参具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例如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无机元素、糖类以及核苷类等,三萜皂苷是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西洋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不同西洋参种植产区的土壤环境,温度,气候,海拔条件等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产区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西洋参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并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在综述了西洋参的原植物,分布、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中国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北京市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内外23个产区不同参龄西洋参的化学成分。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西洋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1)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UNIFI解析平台的不同部位西洋参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与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洋参主根,侧根,须根及芦头80%甲醇提取物中小分子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包括三萜皂苷、有机酸及酯、甾醇等多种结构类型的133种成分,其中三萜皂苷为主要成分。(2)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利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西洋参主根,侧根,须根和芦头中的代谢物的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共鉴定了31个差异性代谢物作为区分西洋参不同部位的潜在的化学标志物。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提供了理论基础。2、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并比较了国内外23个产区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分析方法测定了19种单体人参皂苷(元)的含量,以19种单体人参皂苷(元)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对西洋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随着参龄的增加,西洋参中皂苷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西洋参中非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1)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以7种有机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批次西洋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西洋参中有机酸含量丰富,柠檬酸的含量最高。(2)西洋参中核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了西洋参中核苷类成分的超声提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批次西洋参中核苷类成分存在差异。(3)西洋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建立西洋参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比较了不同批次西洋参之间黄酮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西洋参中黄酮含量为0.01%~0.22%。(4)西洋参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以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在不同批次西洋参中均最高,5种有害元素(As,Cd,Cs,Hg,Pb)含量较低,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综上所述,本论文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为西洋参的真伪鉴别,内在的质量控制,道地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扩大西洋参的药食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海林[2](2020)在《野山参化学成分及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综述人参种类、野山参研究进展及人参化学成分研究技术等基础上,本论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深入研究了野山参的小分子化学成分、野山参与园参的化学组成异同、野山参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一)野山参的化学成分研究1、野山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从20年生野山参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5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及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解析鉴定了其结构,包括47个三萜、2个炔醇、4个甾体及2个烷烃。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6为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得到的成分。研究为阐明野山参的化学组成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数据。2、野山参化学成分的LC-MS分析与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结合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首次对30年生野山参80%甲醇提取物中小分子化学成分(分子量为1001500 Da)进行了快速分析与鉴定。结果显示30年生野山参80%甲醇提取物中富含各种结构类型的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或通过精确分子量和典型碎片分析,鉴定了101种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三萜、有机酸和有机酸酯、甾醇和炔醇、氨基酸和醛酮类等,以三萜类成分为主。研究为阐明野山参的化学组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3、野山参根、根茎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首次建立了30年生野山参的根及根茎HPLC指纹图谱。筛选出19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12个成分。40批野山参根及根茎样本的相似度为0.7140.892。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批野山参样本被分成野山参根和野山参根茎两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Re、Rb1、Rc和人参环氧炔醇等5个成分是造成根和根茎化学组成差异的主要物质。该研究为完善野山参质量评价的指标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4、野山参根、茎、叶和籽中人参皂苷的测定与分析首次对20年生野山参根、茎、叶和籽4个部位中的总皂苷和12种单体皂苷进行了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叶中总皂苷含量最高(20.3%),其次为根(6.8%)、茎(5.0%)和籽(3.8%)。HPLC-UV法测定结果显示,各部位单体皂苷含量差异较大:根中以Rg1、Rb1、Rc、Re和Rd为主;茎中以PPT、Re、Rb1、Rb3和Rd为主;叶中以Re、Rd、Rg1、Rb3、Rc和Rb2为主;籽中以Re、Rg1和Rc为主。该结果可为野山参各部位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野山参地上部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5、野山参根、茎、叶和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首次测定了20年生野山参根、茎、叶和籽4个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184个挥发性成分。其中,根中鉴定了54个成分,含烃(23.4%)、醇/酚(21.4%)、酯(16.3%)及醛(6.8%)等结构类型;茎中84个成分,含烃(80.5%)、醇/酚(4.0%)及酯(4.8%)等结构类型;叶中68个成分,含烃(86.5%)、醛(3.7%)、酮(2.0%)及酯(2.2%)等结构类型;籽中81个成分,含烃(81.6%)、酯(4.5%)、醇/酚(3.4%)及醛(2.0%)等结构类型。根、茎、叶和籽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分别含有27、37、19和35种特有成分,而共有成分仅为9种。本研究不仅可为野山参各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各部位的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二)野山参与园参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1、野山参与园参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首次开展了30年生野山参和5年生园参的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二者在化学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或进行精确分子量和典型碎片分析,鉴定了14种潜在的化学标志物。野山参中含量高于园参的标志物有人参皂苷Rg1、Re2、Rf、Rg4、绞股蓝皂苷Ⅸ、XVII和人参环氧炔醇,其中除Rg1和人参中特征成分Rf外,多为侧链变化的稀有皂苷。园参中含量高于野山参的标志物有人参皂苷Re、Rb3、Rd、三七皂苷R1、西洋参皂苷L10、(E,E)-9-羟十八烷基-10,12-二烯酸、12,13,15-三羟基-9-十八烯酸及正十五醛,其中常见皂苷较多,且有烷烃类物质。研究可为建立区别于园参的野山参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2、野山参与园参单体成分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etector,HPLC-UV)法首次开展了30年生野山参与5年生园参中单体成分的化学模式识别与分析。检测波长为203 nm。计算任意两个色谱峰面积的比值,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识别了30年野山参与5年园参中峰面积比值具有明显差异的6种组合物,分别是:人参环氧炔醇/齐墩果酸、人参炔醇/齐墩果酸、人参炔醇/人参皂苷Re、人参炔醇/人参皂苷Rd、人参环氧炔醇/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d。研究结果为识别野山参特征组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野山参与园参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基于HS-SPME与GC-MS联用技术,首次开展了园参(5年生)和野山参(30年生)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共鉴定了6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53个倍半萜、8个单萜、3个醛、2个酯、1个酸、1个酮、1个醚。其中,从园参中鉴定了(E)-β-金合欢烯(23.12%)、白菖油萜(12.22%)和β-榄香烯(11.98%)等50个成分;从野山参中鉴定了白菖油萜(19.95%)、α-新丁香三环烯(12.54%)和α-愈创木烯(10.47%)等38个成分。园参和野山参有12个共有成分,同时也含有差异性的成分。园参中含有17个特征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9.91%,其中(E)-β-金合欢烯(23.12%)的含量较高;野山参中含有15个特征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9.35%,其中4,11,11-三甲基-8-亚甲基-[1R-(1R*,4Z,9S*)]-双环[7,2,0]十一碳-4-烯(10.24%)的含量较高。(三)野山参抗COPD的生物活性及相关机制研究1、野山参各萃取部位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以外源性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刺激A549细胞,建立了体外香烟烟雾损伤模型,首次评价了20年生野山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CSE诱导A549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可以降低A549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炎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野山参中单体人参皂苷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首次评价了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中4种新人参皂苷Rm1、Rm2、Rm3和Rm4,以及3种已知人参皂苷Rb2、Rd、Rg3对CSE诱导的COPD保护作用。该7个单体人参皂苷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TNF-α,IL-1β和IL-6在CSE诱导的A549细胞上清液中的水平,改善相关的炎症反应,以人参皂苷Rg3、Rb2的作用最强。HDAC2途径可能参与了针对A549细胞中CSE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3、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对COPD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小鼠鼻吸吸烟法建立了香烟烟雾诱导的COPD模型,灌胃给予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3周,首次评价了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对COPD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高剂量组(40 mg/kg/d)和中剂量组(20 mg/kg/d)可增加COPD小鼠体重;增大用力呼气容积(FEV100/FVC),减少静态顺应性(Cchord)和气道阻力(RI);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增加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证明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小鼠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野山参具有较好的抗COPD作用。4、野山参抗COPD的血清药物化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首次开展了20年生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在COPD小鼠血清中移行成分的研究。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或根据精确分子量以及典型碎片,辨识了17个移行成分,包括原型和代谢产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o、Rh1、Rd、Rg3、Rh2、CK、Rs3、原人参三醇、越南人参皂苷R4、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人参炔醇及人参环氧炔醇。将以上17个血中移行成分作为“候选化合物”,应用网络药理学首次构建了“野山参血中移行成分-COPD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预测了IL6、IL1B、TNF、MMP9及MAPK1等是野山参抗COPD的潜在关键靶蛋白,前3个靶蛋白已经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还预测了可能是通过调控Pathways in cancer、TNF、PI3K-Akt等信号通路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而发挥抗COPD作用。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野山参抗COPD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5、野山参抗COPD的代谢组学研究利用基于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首次研究了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对香烟烟雾诱导的COPD模型小鼠内源性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小鼠比较,COPD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许多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明显改变。经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干预后,L-色氨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卵磷脂,白细胞三烯A4等20种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可显着回调。由此推断野山参是通过干预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醚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色氨酸代谢等7条代谢途径而发挥抗COPD作用。该部分研究也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的3条代谢途径。综上,本论文对野山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可为阐明野山参化学组成及与园参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扩大野山参的药用范围提供理论支持。

邸松[3](2020)在《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文中认为刺玫果是蔷薇科山刺玫成熟果实,刺五加、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三者富含皂苷、多糖、黄酮等有效活性成分,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且均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故本研究以三者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并对其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单体成分含量的方法。经过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607.98、450.63、187.32、12.68μg/g。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设计了4种黄酮类单体的复方配伍,并分别考察了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单体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活性。各供试品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中,槲皮素的活性较强,而复方配伍的活性弱于刺玫果提取物;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木犀草素具有较好的清除亚硝酸盐活性,阻断亚硝胺合成实验中复方配伍的活性强于各单体本身;在体外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实验中,槲皮素具有效较强活性。其次对双刺参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分别优化了乙醇热回流法、柱层析循环联合提取法及天然低共熔溶剂协同微波-超声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在对应的最优提取条件下,三种提取方法的总皂苷提取率分别为28.84、29.02、48.28 mg/g。然后采用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法对双刺参提取物中的总皂苷进行了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经最优纯化工艺纯化后,双刺参胶囊提取物中总皂苷纯度由17.83%提高到37.04%。再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经过测定,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3.32 g/100g,4种抗疲劳功能因子人参皂苷Rg1、Re、Rb1及紫丁香苷的含量分别为137.90、189.58、356.83、114.99 mg/100g。最后对双刺参胶囊内容物的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刺参胶囊内容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外活性、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吉林省道地中药材刺玫果、刺五加、人参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

朱聪聪[4](2019)在《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湿疹是一种具有强烈瘙痒和炎症性病变等临床特征的皮肤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了其他炎症性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以及哮喘的风险。目前西药外用治疗常用激素类软膏,口服常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西药虽有良好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对湿疹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五白利湿颗粒作为院内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渗出性湿疹30余年,疗效确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显着的新药转化前景。因此本课题针对五白利湿颗粒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等临床前研究,以期将其开发成疗效确切、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稳定性好的中药新药。第一章首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批次五白利湿颗粒原药材饮片进行鉴定筛选,均符合药典规定。其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得率及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溶媒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结合生产成本,最终确立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12倍水提取2次,每次30min。第二章对五白利湿颗粒进行质量标准提升,应用于其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首先采用HPLC法,使用YMC-Triart C18色谱柱,0.1%磷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并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100min 327nm;100-120min 210nm;柱温为30℃;进样量10ul;流速1m L/min。在该条件下,共显示15峰。通过与原材料比对,对15峰进行归属,指认2个色谱峰。分别是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不同批次成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7,保留时间RSD值小于1.6%。五白利湿颗粒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简便、有效、重复性好,可用于其制剂制备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另外本章还建立了以菊花、白术为基础的薄层鉴别。五白利湿颗粒的装量差异每10袋应不多于两袋超过5%,并不得有一袋大于10%。通过1号筛不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应大于85.0%,其堆密度应在0.39-0.47之间,休止角应小于46,溶解度良好,含水量不超过8%。在五白利湿颗粒加速稳定性考察过程中,性状稳定,装量差异、粒度、水分、微生物检测及含量测定均符合药典要求,为有效期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章建立DNCB诱发豚鼠耳部湿疹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五白利湿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共6组。给药组连续用药12天,取双耳同位置等面积耳组织,用五位天平记录左右耳重量,计算肿胀度。其次将耳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建立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瘙痒阈模型,分五组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组、高中低五白利湿浸膏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0天测致痒阈。结果表明,五白利湿提取液中高剂量组能明显缓解皮肤硬肿、结痂等炎症症状,降低肿胀度,改善真皮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P<0.05)。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可以显着提高豚鼠致痒阈(P<0.05),具有抗瘙痒能力。通过分析五白利湿浸膏的抗炎抗瘙痒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对五白利湿颗粒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提升,并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建立能够体现产品内在质量的符合现代中药发展要求的质量标准,从而为渗出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种中药新药,并为医院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提供方法借鉴。

孙丹丹[5](2019)在《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质量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接骨木三个品种(耐盐碱品种、天然红1号品种、青州15号品种)的四个药用部位(根、茎、叶、果实)的中药鉴定学特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间的差异,筛选出质量好的接骨木品种。方法:采用中药鉴定学的方法,研究接骨木三个品种的原植物特征,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粉末特征;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对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的总多糖、水溶性多糖、总黄酮、总三萜、总酚酸、花青素、熊果酸、齐墩果酸、没食子酸、芦丁、槲皮素、莫诺苷、原儿茶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GC-MS色谱对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茎、叶、果实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其化学组成。结果:接骨木根、茎、叶、果实的中药鉴定学特征明显。从原植物形态特征上分析,接骨木三个品种在植株大小、叶型变化、花色、果实颜色上均有细微差异。比较了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根、茎、叶的横断面特征,发现根和茎中各组织的比例、叶脉维管束数目、油细胞的多少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叶粉末的区别主要在表皮细胞的形态、腺毛及簇晶的形态等方面;果实粉末的区别主要在网格状细胞的形态、色素块及油管的形态等方面。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评价不同样品质量,结果发现,果实和叶在综合排名中较靠前,其结果与其定量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天然红1号品种根皮多糖、水溶性多糖和莫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61.09 mg·g-1、61.18mg·g-1、8.33 mg·g-1;黄酮、芦丁、槲皮素在天然红1号品种叶中含量最高,分别为71.93 mg·g-1、4.09 mg·g-1、3.57 mg·g-1;三萜在天然红1号品种果实中含量最高,为47.84 mg·g-1;酚酸和花青素在耐盐碱品种果实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1.25 mg·g-1和94.32 mg·g-1;耐盐碱品种茎中齐墩果酸含量最高,为1.41 mg·g-1;耐盐碱品种叶中熊果酸、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12 mg·g-1、0.34 mg·g-1;青州15号品种根皮中原儿茶酸含量最高,为0.12mg·g-1。挥发油成分鉴定结果:三个品种药材中茎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最多,其次是叶,果实最后;其中耐盐碱品种茎中含有109种挥发油成分,居首位。结论:天然红1号品种接骨木药材质量较好,叶和果实部位药材质量较好,为接骨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杨静[6](2019)在《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实验目的:沙棘五味方是蒙古族常用的传统方药之一,全方由沙棘膏、木香、白葡萄干、甘草、栀子5味药组成,功能主治咳嗽和哮喘,在临床上用于风热犯肺和长期干咳,呼吸急促和痰液分泌过多,胸部压迫感沉重等。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有五味沙棘散,且其质量标准比较完善,市场上已有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但有关泡腾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旨在对五味沙棘泡腾片各组分和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等系统研究,并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新剂型的作用效果。实验方法:(一)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五味沙棘配方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包合的制备工艺,沙棘膏、甘草、栀子、白葡萄干的醇煎液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休止角和吸湿百分率筛选泡腾片的填充剂,CO2释放量和PH值筛选处方浸膏粉与酸碱的配比,考察临界相对湿度以选取最佳压片条件,及成型所用润滑剂、甜味剂的筛选(二)采取薄层色谱法对沙棘膏及木香、甘草、栀子进行定性分析;应用HPLC法构建五味沙棘泡腾片的多成分指纹图谱,并对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多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按药典要求,建立泡腾片的检查项目(三)通过小鼠的镇咳、祛痰实验比较市售的五沙棘散与五味沙棘泡腾片的镇咳、祛痰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1)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粉碎过四号筛,加入9倍量的水,煎煮提取5小时。(2)木香挥发油的β-环糊精环合物最佳提取工艺:在60℃下搅拌2.5 h、木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6。(3)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每小时8倍量的75%乙醇,分别提取2次。(4)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的含量测定,以槲皮素为内标物,与山柰素、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240和1.0383,得出与实测值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槲皮素在25.59-511.8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5701.9X-1270.2(R2=0.9999)。山柰素在25.26-505.2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3760.1X-3451.9(R2=0.9999)。异鼠李素在254.2-5084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2892.1X-16585.9(R2=0.9999)。(5)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及木香、甘草和栀子的定性分析(6)同时测定五味沙棘泡腾片多成分以构建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10%A;1015min,10%-20%A;1525min,20%-25%A;2535 min,25%-30%A;3555 min,30%-35%A;5565min,35%-45%A;6575 min,45%-55%A;7585 min,55%-65%A);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5nm;进样量:10μL为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7)通过药效学研究验证五味沙棘泡腾片的镇咳剂型优选后的五味沙棘口服液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五味沙棘散都具有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的作用,比对阴性对照具有显着性差异,尤其是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祛痰作用中剂型优选后的五味沙棘口服液的中、高两个剂量组都可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效果较明显。结论:本课题旨在对五味沙棘泡腾片各组分和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等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并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新剂型的作用效果。

李珅[7](2019)在《播期与栽培类型及药剂浸种对怀牛膝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怀牛膝为研究对象,采用农艺性状观察、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研究怀牛膝在不同节气播种的农艺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选用2017年4月4日(清明)、2017年4月20日(谷雨)、2017年5月5日(立夏)、2017年5月21日(小满)、2017年6月5日(芒种)、2017年6月21日(夏至)、2017年7月7日(小暑)、2017年7月22日(大暑)、2017年8月7日(立秋)、2017年8月23日(处暑)分别播种;栽培类型有红茎圆叶(怀牛膝A)、白茎圆叶(怀牛膝B)、红茎尖叶(怀牛膝C)、白茎尖叶(怀牛膝D)等;浸种方式有温水、80%代森锰锌、80%多菌灵、70%吡虫啉等,通过探究焦作地区怀牛膝种植的适宜栽培期、药物浸种对防治病虫害效果,为焦作地区怀牛膝的规范化种植和无公害栽培制度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4月4日播种的怀牛膝在农艺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均较高,立秋之后播种的怀牛膝在农艺性状和品质方面最差。怀牛膝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11月8日采收谷雨种植的牛膝,β-蜕皮甾酮达到最高;不同采收期怀牛膝齐墩果酸含量12月8日采收>11月23采收>11月8日采收;不同采收期4月4日至6月5日的牛膝多糖含量均超过了12%,4月4日播种的牛膝多糖含量最高。2.焦作地区4个不同怀牛膝栽培类型(怀牛膝A、怀牛膝B、怀牛膝C、怀牛膝D)在牛膝根部主要性状的表现方面各有不同。怀牛膝C在4个栽培类型中主根最长,怀牛膝B的主根最粗。怀牛膝D在根鲜重、根干重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同时怀牛膝D的侧根数最多。一年生的牛膝中A的折干率最高,二年生的怀牛膝C的折干率最高。3.焦作地区4个不同怀牛膝栽培类型中,β-蜕皮甾酮、齐墩果酸、牛膝多糖含量均有不同差异。一年生的β-蜕皮甾酮含量:C>A>D>B;二年生的β-蜕皮甾酮含量:C>A>B>D。一年生和两年生牛膝,齐墩果酸含量高低顺序表现一致,B>A>D>C。牛膝多糖的含量为:A>B>D>C,一年生和两年生大小顺序相同。4.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怀牛膝苗期出苗率、苗长、根长、根重均有明显影响。随着药剂稀释倍数的提高,影响逐渐减弱。高浓的药剂浸种防效最好,病株率最低,但是出苗率、苗长、根长、根重表现随浸种药剂浓度提高而变差。综合考虑,不同药剂浸种的最适稀释倍数为80%代森锰锌400倍液、80%多菌灵800倍液、70%吡虫啉600倍液。

刘晓苗[8](2018)在《基于“补肝肾、强筋骨”临床功效的牛膝质量评价和活性部位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多指标同时测定牛膝的甾酮类和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定量方法;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牛膝酒炙工艺;观察牛膝甾酮皂苷化学部位和牛膝多糖抗软骨细胞凋亡作用,多糖、甾酮皂苷化学部位配伍使用能否增效。有关实验研究丰富牛膝质控方法,为牛膝的酒炙饮片加工提供合理的技术参数,为牛膝的深入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查阅文献资料、开展预试验,从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o、牛膝皂苷Ⅱ、竹节参皂苷Ⅳa和胡萝卜苷中确定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为牛膝单体成分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0.5%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8min,17%A;1820min,17%A→32%A;2064min,32%A;6465min,32%A→17%A);同时测定牛膝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检测波长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和25S-牛膝甾酮250nm,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 203nm;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2.总甾酮以β-蜕皮甾酮为对照,采用UV法242nm波长下测定总甾酮含量;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o为对照,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反应显色处理,采用UV法544nm波长下测定总皂苷含量;总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苯酚-浓硫酸反应显色处理,采用UV法584nm波长下测定总皂苷含量。3.选取酒种类、加酒量、闷润时间3个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定3个水平,采用L9(34)进行正交设计,以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总甾酮、总皂苷和总多糖为指标,综合优选牛膝的最佳酒炙工艺。4.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牛膝项下有关规定,制备牛膝段、酒牛膝饮片,比较牛膝药材、牛膝段、酒牛膝中甾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5.根据牛膝中甾酮、皂苷和多糖的理化性质,乙醇溶液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制备牛膝总甾酮皂苷化学部位;醇提后的药渣加水煎煮,乙醇分级沉淀制备牛膝总多糖,多指标控制牛膝总甾酮皂苷、总多糖化学部位的质量。6.大鼠灌胃7天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培养C28/I2软骨细胞系,优化细胞铺板数、硝普钠造模浓度;分别加入体积分数5%、10%、15%的甾酮皂苷和多糖化学部位含药血清与硝普钠共培养24、48、72小时,确定药物活性、给药浓度和时间;5%以下不同浓度甾酮皂苷、多糖含药血清配比组合,与硝普钠共培养24小时,确定增效活性及药物浓度配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1.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牛膝及其炮制品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等3个甾酮类成分和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等2个皂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重现性好、准确率高。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进样量分别在0.21802.7250μg(r=0.9998)、0.07960.9950μg(r=0.9999)、0.15481.9350μg(r=0.9999)、0.35204.4000μg(r=0.9998)和0.33804.2250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7%、101.66%、99.09%、99.25%和101.53%,相应的RSD分别为0.87%、1.02%、1.74%、0.67%和1.28%。2.实验中建立的牛膝总甾酮、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准确、简便,分别在0.02600.0940mg/mL(r=0.9992)、0.00900.0990mg(r=0.998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99.32%,RSD值分别为为1.89%、1.17%。建立的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在0.00240.0289mg/mL(r=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优选出的牛膝最佳酒炙工艺为牛膝段加10%(g/g)黄酒闷润60min后炒炙15min,工艺验证表明该工艺简便、易于控制、重复性良好。4.与牛膝药材相比较,牛膝段饮片中甾酮类单体成分、总甾酮、总多糖的含量略有下降,而皂苷类单体成分、总皂苷的含量则明显降低;与牛膝段相比较,牛膝酒炙后,甾酮类成分含量略有增加,人参皂苷Ro和总皂苷的含量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总多糖含量下降明显。5.制得的三批次甾酮皂苷化学部位和多糖化学部位中5个单体成分和3种总成分的含量基本稳定。本实验所用制备牛膝甾酮皂苷化学部位、多糖化学部位的提取方法简便可行,质量稳定。6.C28/I2细胞最佳损伤模型条件为铺板数15×103个/孔,硝普钠1mmol/L培养24小时,与模型组相比,牛膝甾酮皂苷、多糖含药血清均显着提高细胞增殖活性(P<0.05);以牛膝甾酮皂苷含药血清为基础,配伍牛膝多糖,能显着提高细胞增殖活性(P<0.05),多糖-甾酮皂苷含药血清最佳配比1.25%-5%。结论:本文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牛膝及其炮制品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和25S-牛膝甾酮3个甾酮类成分、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2个皂苷类成分的方法,UV法测定总甾酮、总皂苷和总多糖的方法,经方法学考察以上方法均简单、准确、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牛膝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优选出酒牛膝的最佳炮制工艺,简便、易于控制、重复性良好;牛膝甾酮皂苷化学部位和多糖均具有抗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且两者配伍增效明显。

罗春颖[9](2018)在《腰痛片及腰痛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TLC、HPLC、UPLC-MS三种色谱技术建立腰痛片及腰痛胶囊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腰痛片及腰痛胶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⑴在腰痛片及腰痛胶囊现行质量标准基础上,采用TLC法补充对处方中补骨脂(补骨脂素)、泽泻(23-乙酰泽泻醇B)、牛膝(β蜕皮甾酮)的鉴别,另外补充对腰痛胶囊中续断(川续断皂苷Ⅵ)的鉴别。⑵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两种制剂中芍药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桂皮醛的含量。⑶采用HPLC法研究两种制剂中君药杜仲叶的绿原酸、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⑷采用UPLC-MS法测定两种制剂中君药杜仲叶的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⑴新增加的腰痛片及腰痛胶囊中补骨脂(补骨脂素)、泽泻(23-乙酰泽泻醇B)薄层鉴别方法,样品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相应位置处斑点显色清晰,阴性无干扰,分离度及Rf值较好;牛膝(β蜕皮甾酮)的薄层鉴别阴性有干扰;腰痛胶囊中续断(川续断皂苷Ⅵ)的薄层鉴别方法,样品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相应位置处有相同颜色的斑点,Rf值较好且阴性无干扰。⑵腰痛片及腰痛胶囊中芍药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桂皮醛分别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其中,腰痛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0.47%(RSD=0.99%)、99.88%(RSD=0.51%)、99.95%(RSD=82%)、100.34%(RSD=1.37%),腰痛胶囊的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9.65%(RSD=0.68%)、100.71%(RSD=0.89%)、101.23%(RSD=0.92%)、100.99%(RSD=0.83%)。⑶绿原酸作为处方中君药杜仲叶的指标成分,阴性样品存在干扰,干扰来自于续断;HPLC条件下京尼平苷酸的含量极低且分离效果不佳,未检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⑷腰痛片中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分别在22.552255.0ng(R=0.9996)、47.959591.0 n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RSD=1.08)、100.65%(RSD=1.29)。结论:对腰痛片及腰痛胶囊原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补骨脂(补骨脂素)、泽泻(23-乙酰泽泻醇B)的薄层鉴别,此外腰痛胶囊还增加了续断(川续断皂苷Ⅵ)的薄层鉴别;将腰痛片及腰痛胶囊原含量测定方法修订为HPLC法同时测定芍药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桂皮醛的含量;建立的UPLC-MS法测定腰痛片中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为提高企业该类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超[10](2017)在《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含量动态变化及提取精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 Arn.)是我国岭南地区民间常用中药,具有活血通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血栓性脉管炎等症。近年来,关于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较多,而毛冬青叶却鲜见相关报道。毛冬青传统入药部位为根部,且来源多为野生,人工栽培较少。随着临床应用增加,野生毛冬青资源越来越紧缺,而毛冬青叶资源较丰富,每年都可再生。研究发现毛冬青地上部分和根部存在相同的化学成分,并且都可以增加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对抗心肌缺血,因此毛冬青叶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毛冬青叶资源,本课题以皂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月份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含量动态变化,确定毛冬青叶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开展了毛冬青叶总皂苷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为后期毛冬青叶的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方法:1.不同月份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的含量变化研究。建立Ilexsaponin A1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于每月采集不同产地的毛冬青叶,测定其Ilexsaponin A1含量,并总结其含量变化规律。2.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提取工艺研究。以Ilexsaponin A1的保留率为指标,确定提取工艺路线,优化醇提、离心工艺参数,并考察受热温度对提取液浓缩过程中指标成分保留率的影响。3.毛冬青叶总皂苷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研究。建立毛冬青叶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相关参数(最大上样量、洗脱溶媒种类、洗脱溶媒用量等),并进行大孔树脂精制工艺验证实验;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对毛冬青叶总皂苷精制液中指标成分的影响。4.毛冬青叶总皂苷提取精制中试工艺研究。在实验室小试基础上,开展中试工艺实验,将各中试产物留样,测定其指标成分的保留率,以验证小试工艺参数在中试生产中的可行性。结果:1.不同产地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且呈现季节性动态变化。在1~3月Ilexsaponin A1含量较低且波动不大,4月份含量开始逐渐上升,在6~8月份含量较高,9月份后含量逐渐降低(广州地区在12月份出现第二次高峰)。综合考虑Ilexsaponin A1含量及毛冬青叶产量,确定毛冬青叶的采收时间为6~8月份。2.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分别加入9倍量、6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h;离心工艺为:毛冬青叶醇提液浓缩至含少量乙醇(含醇量在10%-20%)后,加水稀释至生药浓度为0.1g/ml离心(1000rpm*5min),沉淀加少量水洗涤后离心,合并上清液,即得。受热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毛冬青叶醇提浓缩液在60℃、80℃下受热5h,总皂苷的保留率为90.4%、83.9%,Ilexsaponin A1的保留率为99.5%、96.5%,损失均较少;而在100℃下受热5h,Ilexsaponin A1与毛冬青叶总皂苷的保留率分别为87.1%、75.7%,损失较多,提示醇提液应在80℃以下浓缩。3.毛冬青叶总皂苷大孔树脂精制工艺为:取离心上清液过AB-8大孔树脂柱(最大上样量为335.48mg总皂苷/g干树脂)。先水洗至澄清,再用30%乙醇、70%乙醇分别洗脱4倍柱体积,收集70%乙醇洗脱液,即得总皂苷精制液。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精制液中毛冬青总皂苷和Ilexsaponin A1的保留率分别为52.6%和98.5%;精制物中毛冬青叶总皂苷和Ilexsaponin A1的含量分别为95.1%和38.1%,表明大孔树脂精制工艺可富集总皂苷部位。干燥工艺结果显示,精制液而经喷雾干燥或减压干燥后,毛冬青叶总皂苷和Ilexsaponin A1保留率分别高于85%、95%,以常压方式干燥皂苷损失较多,提示精制液适合喷雾干燥或减压干燥。4.中试工艺结果显示,以毛冬青叶药材中的总皂苷保留率为100%计,提取工艺中总皂苷保留率为87.2%,提取液浓缩工艺保留率为84.1%,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保留率为47.6%,减压干燥工艺保留率为41.2%;以毛冬青叶药材中Ilexsaponin A1的保留率为100%计,提取工艺中Ilexsaponin A1保留率为72.2%,提取液浓缩工艺保留率为70.6%,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保留率为67.7%,减压干燥工艺保留率为65.0%。所得工艺产物中毛冬青叶总皂苷和Ilexsaponin A1含量分别为89.6%、38.0%,符合后续课题研究需要。结论: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月份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的含量动态变化,确定了毛冬青叶的采收时间;对毛冬青叶总皂苷提取、精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精制液干燥方式;通过开展中试实验进行工艺验证,得到了 Ilexsaponin A1含量较高的总皂苷部位,该研究为毛冬青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二、HPLC法测定洁肤洗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法测定洁肤洗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本草考证
    1.2 西洋参的种植现状
    1.3 西洋参的化学成分
        1.3.1 人参皂苷
        1.3.2 有机酸
        1.3.3 核苷
        1.3.4 黄酮
        1.3.5 无机元素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西洋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基于UPLC-Q/TOF-MS和UNIFI的不同部位西洋参成分分析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小结
    2.2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部位西洋参化学标志物的识别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小结
第3章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3.1 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3.1.1 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小结
    3.2 西洋参中单体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3.2.1 材料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小结
第4章 西洋参中非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4.1 西洋参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4.1.1 材料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4.1.3 结果分析
    4.2 西洋参中核苷的含量测定
        4.2.1 材料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4.2.3 结果与讨论
    4.3 西洋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3.1 材料及仪器
        4.3.2 实验方法与条件
        4.3.3 结果与讨论
    4.4 西洋参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4.4.1 材料及仪器
        4.4.2 实验方法与条件
        4.4.3 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野山参化学成分及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人参的种类
        1.1.1 按生长环境分类
        1.1.2 按炮制方法分类
    1.2 野山参概述
        1.2.1 分布
        1.2.2 化学成分
        1.2.3 药理活性
    1.3 人参化学成分研究的技术
        1.3.1 液质联用技术
        1.3.2 核磁共振技术
        1.3.3 气质联用技术
        1.3.4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1.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
    1.4 立题依据
    1.5 本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野山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野山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2.1.1 研究背景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1.4 实验结果
        2.1.5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野山参化学成分的LC-MS分析与鉴定
        2.2.1 研究背景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结果
        2.2.5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野山参根、根茎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2.3.1 研究背景
        2.3.2 实验材料
        2.3.3 实验方法
        2.3.4 实验结果
        2.3.5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野山参根、茎、叶和籽中人参皂苷的测定与分析
        2.4.1 研究背景
        2.4.2 实验材料
        2.4.3 实验方法
        2.4.4 实验结果
        2.4.5 结论与讨论
    第五节 野山参根、茎、叶和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2.5.1 研究背景
        2.5.2 实验材料
        2.5.3 实验方法
        2.5.4 实验结果
        2.5.5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野山参与园参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
    第一节 野山参与园参的代谢组学研究
        3.1.1 研究背景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方法
        3.1.4 实验结果
        3.1.5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野山参与园参单体成分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3.2.1 研究背景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结果
        3.2.5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野山参与园参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3.3.1 研究背景
        3.3.2 实验材料
        3.3.3 实验方法
        3.3.4 实验结果
        3.3.5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野山参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活性研究
    第一节 野山参各萃取部位对CSE诱导A549 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4.1.1 研究背景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方法
        4.1.4 实验结果
        4.1.5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野山参中单体皂苷对CSE诱导A549 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4.2.1 研究背景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结果
        4.2.5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野山参正丁醇萃取物对COPD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实验材料
        4.3.3 实验方法
        4.3.4 实验结果
        4.3.5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野山参抗COPD的作用机制探讨
    第一节 野山参抗COPD的血清药物化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5.1.1 研究背景
        5.1.2 实验材料
        5.1.3 实验方法
        5.1.4 实验结果
        5.1.5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野山参抗COPD的代谢组学研究
        5.2.1 研究背景
        5.2.2 实验材料
        5.2.3 实验方法
        5.2.4 实验结果
        5.2.5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1.1 刺玫果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
        1.1.2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1.3 刺玫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1.1.4 刺玫果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1.2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1.2.2 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第2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2.3 方法与结果
        2.3.1 刺玫果提取物的制备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2.3.2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2.4 结论
第3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活性
    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3.3 方法与结果
        3.3.1 单体复方配伍的确定
        3.3.2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3.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3.4 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研究
    3.4 结论
第4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4.1 乙醇热回流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4.1.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3 方法与结果
        4.1.4 结论
    4.2 柱层析循环联合法同时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和多糖的工艺研究
        4.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2.3 方法与结果
        4.2.4 结论
    4.3 微波-超声协同天然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4.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3.3 方法与结果
        4.3.4 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5.1 试验仪器及设备
    5.2 试验试剂及药品
    5.3 方法与结果
        5.3.1 树脂的预处理
        5.3.2 溶液的配制
        5.3.3 吸附率与解吸率的测定
        5.3.4 单因素试验
        5.3.5 纯化工艺的优化
        5.3.6 工艺验证性试验及纯度测定
    5.4 小结
第6章 双刺参胶囊的质量研究
    6.1 双刺参胶囊的制备
        6.1.1 处方
        6.1.2 制法
    6.2 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6.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2.3 方法与结果
        6.2.4 结论
    6.3 双刺参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6.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3.3 方法与结果
        6.3.4 结论
    6.4 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6.4.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4.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4.3 方法与结果
        6.4.4 结论
    6.5 小结
第7章 双刺参胶囊的体外活性研究
    7.1 试验仪器与设备
    7.2 试验材料与试剂
    7.3 方法与结果
        7.3.1 溶液的配制
        7.3.2 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7.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7.4 结论
第8章 国产保健食品XXX牌双刺参胶囊研究资料
    8.1 产品研发报告
        8.1.1 安全性论证报告
        8.1.2 保健功能论证报告
        8.1.3 生产工艺研究报告
        8.1.4 技术要求研究报告
    8.2 产品配方资料
    8.3 产品生产工艺资料
    8.4 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试验资料
    8.5 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
        8.5.1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
        8.5.2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名称
        8.5.3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标准号及全文
        8.5.4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使用依据
    8.6 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8.6.1 产品标签
        8.6.2 XXX牌双刺参胶囊产品说明书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五白利湿颗粒药材饮片鉴别及提取工艺优化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五白利湿颗粒药材饮片鉴别
        2.1.1 芦根薄层鉴别
        2.1.2 白花蛇舌草薄层鉴别
        2.1.3 茯苓薄层鉴别
        2.1.4 白术薄层鉴别
        2.1.5 白茅根薄层鉴别
        2.1.6 菊花薄层鉴别
        2.1.7 山楂炭薄层鉴别
        2.2 五白利湿颗粒提取工艺优化
        2.2.1 正交试验设计
        2.2.2 提取次数考察
        2.2.3 验证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原药材饮片
        3.2 薄层鉴别结果
        3.2.1 芦根薄层鉴别结果
        3.2.2 白花蛇舌草薄层鉴别结果
        3.2.3 茯苓薄层鉴别结果
        3.2.4 白术薄层鉴别结果
        3.2.5 白茅根薄层鉴别结果
        3.2.6 菊花薄层鉴别结果
        3.2.7 山楂炭薄层鉴别结果
        3.3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3.3.1 正交实验结果
        3.3.2 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3.3.3 验证试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耗材
        1.2 药物
        1.3 对照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五白利湿颗粒HPLC指纹图谱构建
        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1.3 成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4 测定方法
        2.2 方法学研究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2.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2.3 方法学考察
        2.4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2.4.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4.2 方法学考察
        2.5 成品与原料药材饮片及半成品的相关性研究
        2.5.1 成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2 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3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6 不同成品HLP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2.7 薄层色谱鉴别
        2.7.1 绿原酸薄层鉴别
        2.7.2 白术(苍术酮)薄层鉴别
        2.8 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种规定测定方法
        2.8.1 颗粒剂装量差异测定
        2.8.2 颗粒剂粒度测定
        2.8.3 颗粒剂堆密度测定(松密度)
        2.8.4 颗粒剂休止角测定
        2.8.5 颗粒剂溶解性测定
        2.8.6 颗粒剂水分测定
        2.8.7 微生物限度测定
        2.8.8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2.9 颗粒剂加速稳定性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研究结果
        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1.2 柱温的选择
        3.1.3 色谱柱选择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1 精密度试验
        3.2.2 稳定性试验
        3.2.3 重现性试验
        3.2.4 中间精密度试验
        3.3 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3.3.1 绿原酸、木犀草苷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3.3.2 精密度试验结果
        3.3.3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4 稳定性试验结果
        3.3.5 回收率试验结果
        3.4 成品与原料药材饮片及半成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3.4.1 成品与白茅根相关性考察结果
        3.4.2 成品与芦根相关性考察结果
        3.4.3 成品与白术相关性考察结果
        3.4.4 成品与茯苓相关性考察结果
        3.4.5 成品与菊花相关性考察结果
        3.4.6 成品与白花蛇舌草相关性考察结果
        3.4.7 成品与山楂炭相关性考察结果
        3.4.8 成品与半成品的相关性研究
        3.5 不同成品HLP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
        3.6 薄层鉴别结果
        3.6.1 菊花薄层鉴别
        3.6.2 白术薄层鉴别结果
        3.7 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种规定测定结果
        3.7.1 装量差异测定结果
        3.7.2 颗粒剂粒度测定结果
        3.7.3 颗粒剂堆密度测定结果(松密度)
        3.7.4 颗粒剂休止角测定结果
        3.7.5 颗粒剂溶解性测定结果
        3.7.6 颗粒剂水分测定结果
        3.7.7 颗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测定结果
        3.7.8 颗粒剂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结果
        3.8 颗粒剂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五白利湿复方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DNCB诱发豚鼠耳部湿疹模型建立
        2.1.1 豚鼠皮损反应观察
        2.1.2 耳肿胀度检测
        2.1.3 组织病理学检查
        2.1.4 炎症病变评定
        2.2 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瘙痒阈模型建立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五白利湿浸膏对DNCB致豚鼠耳部湿疹模型皮损影响
        3.2 五白利湿浸膏对DNCB致豚鼠耳部湿疹模型肿胀度的影响
        3.3 五白利湿浸膏对DNCB致豚鼠耳部湿疹模型组织病理学影响
        3.4 五白利湿浸膏对磷酸组胺致豚鼠足瘙痒阈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Th2型相关炎症因子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Ⅱ
附录Ⅲ 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5)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质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接骨木中药鉴定学研究进展
    第二节 接骨木化学成分含量研究进展
        1 黄酮类化学成分
        2 酚酸类化学成分
        3 三萜类化学成分
        4 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
        5 多糖类化学成分
        6 其他化学成分
    第三节 接骨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1 接骨木中药鉴定学研究
        2 接骨木化学成分含量研究
        3 接骨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第二章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的中药鉴定学研究
    第一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的基原鉴定
        1 样品及来源
        2 实验方法
        3 原植物形态特征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的性状鉴定
        1.样品及来源
        2.实验方法
        3.药材性状特征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的显微鉴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的药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分析
    第一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多糖类的含量测定
        1 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2 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测定
        3 多糖类含量测定结果
        4 多糖类结果分析
    第二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黄酮类的含量测定
        1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 花青素的含量测定
        3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4 芦丁的含量测定
        5 黄酮类含量测定结果
        6 黄酮类结果分析
    第三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三萜类的含量测定
        1 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2 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3 三萜类含量测定结果
        4 三萜类结果分析
    第四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酚酸类的含量测定
        1 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2 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3 总酚酸含量测定结果
        4 酚酸类结果分析
    第五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莫诺苷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第六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原儿茶酸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第七节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含量测定的主成分分析
    第八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鉴定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6)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五味沙棘泡腾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1.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2.工艺路线选择
        2.1 剂型选择
        2.2 工艺路线拟定
    3.木香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考察
        3.1 预实验
        3.1.1 色谱条件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4 粉碎度考察试验
        3.1.5 加水量考察试验
        3.1.6 提取时间考察试验
        3.1.7 试验小结
        3.2 单因素影响试验
        3.2.1 粉碎度单因素考察试验
        3.2.2 加水量单因素考察试验
        3.2.3 提取时间单因素考察试验
        3.3 正交试验
        3.3.1 正交试验设计安排
        3.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3.3 结论
        3.4 木香挥发油包合方式研究
        3.4.1 仪器与试药
        3.4.2 包合方法
        3.4.3 单因素考察研究
        3.4.4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包合工艺条件
        3.4.5 包合物的验证
        3.4.6 讨论
    4.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提取工艺考察
        4.1 实验仪器
        4.2 实验试剂与试药
        4.3 提取液的含量测定
        4.4 预实验——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提取工艺考察
        4.5 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单因素考察试验
        4.6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
        4.6.1 提取物含量测定
        4.6.2 试验结果分析
        4.6.3 提取工艺的验证
        4.6.4 讨论
        4.6.5 小结
    5.五味沙棘泡腾片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五味沙棘提取物的制备
        5.3 制备工艺
        5.3.1 填充剂的筛选
        5.3.2 提取浸膏粉与酸碱配比的筛选
        5.3.3 制粒条件的选择
        5.3.4 颗粒流动性及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5.3.5 润滑剂、矫味剂的筛选
    6.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第二部分 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1.实验仪器与材料
    2.药材质量标准
    3.试验方法及结果
        3.1 性状
        3.2 鉴别
        3.3 检查
        3.3.1 重量差异
        3.3.2 崩解时限
        3.3.3 酸度
        3.4 五味沙棘泡腾片的液相指纹图谱
        3.4.1 实验材料
        3.4.2 色谱条件
        3.4.3 方法学考察
        3.4.4 讨论
        3.5 一测多评法测定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3.5.1 仪器与试药
        3.5.2 方法与结果
        3.5.3 方法学考察
        3.5.4 校正因子的建立
        3.5.5 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考察
        3.5.6 待测组分色谱峰定位
        3.5.7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结果比较
        3.5.8 讨论
第三部分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药效学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与材料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镇咳作用
        2.2 祛痰作用
    3.结果
        3.1 氨水引咳实验影响
        3.2 气管酚红排泄实验的影响
    4.结论与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播期与栽培类型及药剂浸种对怀牛膝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牛膝概述
        1.1.1 牛膝的起源与本草考证
        1.1.2 牛膝的化学成分研究
        1.1.3 牛膝的药理作用研究
    1.2 牛膝的栽培研究进展
        1.2.1 牛膝的形态及分布
        1.2.2 牛膝的生长特性
        1.2.3 生态环境对牛膝生长的影响
        1.2.4 播期对牛膝生长影响的研究
        1.2.5 牛膝栽培技术的研究
    1.3 播期对药用植物的影响研究
    1.4 药剂浸种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地概况
    3.3 仪器与试剂
    3.4 试验设计
        3.4.1 播期对怀牛膝农艺性状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3.4.2 不同栽培类型对怀牛膝农艺性状和品质的研究
        3.4.3 药剂浸种对怀牛膝根部的影响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3.5.1 怀牛膝根农艺性状测定
        3.5.2 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
        3.5.2.1 色谱条件选择
        3.5.2.2 标准品制备
        3.5.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3.5.2.4 方法学考察
        3.5.3 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3.5.3.1 色谱条件选择
        3.5.3.2 对照品制备
        3.5.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3.5.3.4 方法学考察
        3.5.4 牛膝多糖测定
    3.6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播期对牛膝根部农艺性状的影响
        4.1.1 播期对牛膝主根长的影响
        4.1.2 播期对牛膝主根粗的影响
        4.1.3 不同播期牛膝单株根鲜重及干重的比较
        4.1.3.1 播期对牛膝单株根鲜重的影响
        4.1.3.2 播期对牛膝单株根干重的影响
        4.1.3.3 播期对牛膝折干率的影响
    4.2 播期对牛膝根部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4.2.1 播期对牛膝β-蜕皮甾酮含量的影响
        4.2.2 播期对牛膝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
        4.2.3 播期对牛膝多糖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根部农艺性状分析
        4.3.1 牛膝不同栽培类型主根长的比较
        4.3.2 牛膝不同栽培类型对主根粗的影响
        4.3.3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单株根鲜重及干重的比较
        4.3.3.1 栽培类型对牛膝根鲜重的影响
        4.3.3.2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根干重
        4.3.3.3 不同栽培类型对牛膝折干率的影响
        4.3.4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侧根数比较
    4.4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根部主要有效成分分析
        4.4.1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β-蜕皮甾酮含量
        4.4.2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齐墩果酸含量分析
        4.4.3 不同栽培类型牛膝多糖含量
    4.5 药剂浸种对牛膝苗期生长的影响
        4.5.1 药剂浸种对牛膝出苗率及防效的影响
        4.5.2 药剂浸种对牛膝苗期质量的影响
        4.5.3 药剂浸种对牛膝根部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播期对牛膝根部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5.1.2 不同栽培类型对牛膝根部农艺性状的影响
        5.1.3 不同栽培类型对牛膝根部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5.1.4 药剂浸种对牛膝苗期质量的影响
        5.1.5 药剂浸种对牛膝根部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5.2 讨论
        5.2.1 播期对牛膝根部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栽培类型对牛膝根部品质特征的影响
        5.2.3 药剂浸种对牛膝苗期质量的影响
        5.2.4 药剂浸种对牛膝根部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8)基于“补肝肾、强筋骨”临床功效的牛膝质量评价和活性部位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牛膝中3个甾酮类和2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牛膝中总甾酮、总皂苷、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牛膝酒炙工艺参数优化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四部分 牛膝及其炮制品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比较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五部分 牛膝总甾酮和总皂苷及总多糖化学部位的制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六部分 牛膝化学部位提取物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七部分 讨论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附图
    附录2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9)腰痛片及腰痛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腰痛片及腰痛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腰痛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2.1 补骨脂的薄层鉴别
        2.2 泽泻的薄层鉴别
        2.3 牛膝的薄层鉴别
    3 腰痛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3.1 补骨脂的薄层鉴别
        3.2 续断的薄层鉴别
        3.3 泽泻的薄层鉴别
        3.4 牛膝的薄层鉴别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腰痛片及腰痛胶囊含量测定通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液相色谱条件的建立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2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确定
        2.1 腰痛片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确定
        2.2 腰痛胶囊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确定
    3 方法学验证
        3.1 腰痛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3.2 腰痛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腰痛片及腰痛胶囊中君药杜仲叶的初步研究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5 测定结果
    3 京尼平苷酸的HPLC含量测定研究
        3.1 色谱条件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3.5 测定结果
    4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研究
        4.1 色谱条件
        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4.5 测定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UPLC-MS法测定腰痛方中京尼平苷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色谱条件
    3 质谱条件
    4 色谱条件优化
        4.1 流动相考察
        4.2 流速考察
        4.3 柱温的考察
        4.4 不同型号色谱柱考察
    6 溶液的制备
        6.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7.1 提取溶剂的考察
        7.2 提取方法的考察
        7.3 提取时间的考察
    8 方法学考察
        8.1 专属性试验
        8.2 线性试验
        8.3 重复性试验
        8.4 精密度试验
        8.5 稳定性试验
        8.6 加样回收试验
        8.7 样品测定
    9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1 结果
    2 讨论
第六章 腰痛片及腰痛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
    腰痛片
    腰痛胶囊
综述
    1 中药质量标准的概况
    2 腰痛片及腰痛胶囊的质量标准概况
    3 腰痛片及腰痛胶囊的处方研究
        3.1 处方来源
        3.2 处方组成
        3.3 制备工艺
        3.4 处方分析
        3.5 处方中各原料药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含量动态变化及提取精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毛冬青研究概况
        1.1.1 毛冬青的文献研究
        1.1.2 毛冬青的化学成分研究
        1.1.3 毛冬青的药理作用研究
    1.2 毛冬青叶研究概况
        1.2.1 毛冬青叶的文献研究
        1.2.2 毛冬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1.2.3 毛冬青叶的药理作用研究
        1.2.4 Ilexsaponin A1的研究概况
    1.3 大孔吸附树脂研究概况
        1.3.1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及特点
        1.3.2 大孔吸附树脂的种类
        1.3.3 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1.4 毛冬青叶的潜在开发价值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不同月份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的含量动态变化
        1.1 毛冬青不同部位中Ilexsaponin A1的含量测定
        1.2 Ilexsaponin A1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3 不同月份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的含量测定
    第二章 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提取工艺研究
        2.1 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提取工艺路线的确定
        2.2 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醇提工艺参数优化
        2.3 毛冬青叶醇提浓缩液的离心工艺研究
        2.4 离心工艺参数优化
        2.5 受热温度对毛冬青叶醇提液中指标成分的影响
    第三章 毛冬青叶总皂苷大孔树脂精制工艺
        3.1 毛冬青叶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2 大孔树脂最大上样量考察
        3.3 洗脱溶媒种类考察
        3.4 洗脱溶媒用量考察
        3.5 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验证实验
        3.6 毛冬青叶总皂苷精制液干燥工艺考察
    第四章 毛冬青叶总皂苷提取精制中试工艺实验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 中试工艺提取实验
        4.3 中试工艺大孔树脂纯化实验
        4.4 中试工艺产物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5 中试工艺产物的含量测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HPLC法测定洁肤洗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不同产区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D]. 焦玉凤. 吉林大学, 2021(01)
  • [2]野山参化学成分及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性的研究[D]. 朱海林. 吉林大学, 2020(08)
  • [3]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D]. 邸松.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1)
  • [4]五白利湿颗粒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效学研究[D]. 朱聪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接骨木三个品种药材质量比较研究[D]. 孙丹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6]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D]. 杨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播期与栽培类型及药剂浸种对怀牛膝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D]. 李珅.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8]基于“补肝肾、强筋骨”临床功效的牛膝质量评价和活性部位实验研究[D]. 刘晓苗.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腰痛片及腰痛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D]. 罗春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毛冬青叶中Ilexsaponin A1含量动态变化及提取精制工艺研究[D]. 王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洁肤洗剂中齐墩果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