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型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

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型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

一、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旋[1](2021)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 ——基于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重商主义学派代表学者托马斯·孟提出“汇率变动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后,汇率就被各国政府当作调节对外市场的一项重要工具,以求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对本国有利的地位。传统国际收支理论认为,一国货币的贬值能够促进出口,升值会抑制出口。21世纪初,国外学者们曾将人民币汇率低估看作中美贸易巨额顺差乃至全球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这其中不乏像克鲁格曼这样的经济大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1994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伴随着中国货物出口总额高速增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呈升值状态。很多学者将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出口这种正向关系称之为“中国汇率调整之谜”。在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框架下,国内外学者试图从中间品贸易、出口汇率弹性、需求供给变动等多种角度解释“中国汇率调整之谜”的原因,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世纪初期,Melitz(2003)开创性地发展了出口选择理论,他将企业异质性纳入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经典垄断竞争模型中,从微观角度提出了企业出口选择的理论模型,并由此发展成为新新贸易理论。基于此,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也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的宏观视角扩展到了新新贸易理论下的微观视角。在国内,基于微观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企业出口关系的研究主要以实证为主而且这些研究中,重点关注了贸易方式、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生产率等异质性,而忽略了作为中国企业重要异质性特征的融资约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较强的融资约束(Li and Yu,2009;Egger and Kesina,2010),政府和各级机构也将缓解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作为“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从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会在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上面临不平等待遇,具体表现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因为与政府目标的差异或自身资本积累的特性,导致它们面临的融资约束具有显着差异。因此,将融资约束的异质性纳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中国出口企业融资特性,放宽了Chaney(2016)对企业出口的融资不能从外部获得资金的假设,建立了一个与生产率不完全相关的融资约束出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作用的三种作用机制,即当本币升值时,汇率会通过价格竞争机制和生产率机制对出口产生负效应,这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预期相同;本币升值会通过融资约束机制对出口产生正效应,且融资约束机制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汇率升值通过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直接促进出口;另一方面,汇率升值会通过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条件,从而间接促进出口,这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预期相反。因此,当汇率通过融资约束对出口产生的正效应大于通过价格竞争机制和生产率机制对出口的负效应之和时,本币升值就会促进出口,从而找到了解释“中国汇率调整之谜”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选取2000~2009涵盖两个完整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周期和受融资约束最为严重的私营企业的出口飞跃期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库》的匹配面板数据,对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行了详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与汇率变动的关系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结果发现: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有密切关系,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普遍较小,私营企业面临的平均融资约束超过国有企业的5倍还多,且融资约束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差异特征,出口占比前五大行业(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服装)中有四大行业(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平均融资约束都较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与企业出口汇率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从大部分时间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与传统理论的预期相反,尤其是在融资约束较高的行业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再次,为了检验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预期,探寻上述典型化事实的原因,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做了总样本、所有权性质和行业分组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从整体上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出口,人民币升值会抑制中、低融资约束行业的企业出口,却会增加高融资约束行业的企业出口;第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的三种作用机制均存在,且融资约束机制双重效应的大小决定了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影响的作用方向,在私营、国有企业和高融资约束行业样本中汇率变动的融资约束机制作用较大,超过了价格竞争和生产率机制作用之和,所以在私营、国有企业和高融资约束行业样本中,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促进出口;第三,企业出口动态决策选择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在国有、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进入市场选择时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本币升值会提高国有、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而无论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和所处行业如何,在已出口企业对是否退出市场选择时,融资约束机制作用均较小,所以本币升值会使得已出口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升高,并且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在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增减出口量选择中起主导作用,导致本币升值会促进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增加出口量。最后,在总结主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分别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规避出口企业汇率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常玉洁[2](2020)在《沟通合法化与全球治理制度的创建路径 ——以美元本位制的形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而有效的全球治理关键靠制度。国际社会的领导国,在全球治理制度的创建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最为典型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国主导创建了一系列国际制度,这些国际制度囊括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多种形式:地区性制度、全球性制度、经济制度、安全制度、多边制度、双边制度等。领导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创建国际制度,并根据偏好对其进行调整。但是,建立制度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可信的承诺和领导国的自我约束。从本质上讲,合法性是一种社会和关系现象,一个人的地位或权力在真空中是不合法的,这个概念只有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才有意义。即便是领导国,也不能单方面地创造合法性,合法性只能是他人给予的,是由国际社会其他国家授予的。国际制度的创建并不是领导国的独角戏,它要有效运转并得到其他国家的遵守,需要获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和参与。领导国在主导创建国际制度的过程中是如何令其他国家同意并支持其供给的制度安排的,领导国实现国际制度合法化的路径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领导国在创建国际制度的过程中,并不谋求强制手段迫使其他国家接受其制度安排。从领导国的制度方案竞争到最终的制度法律化和社会内化之间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法律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度的社会化也并非是完全于制度创建之后才开始的。领导国主导创建国际制度并推广其制度方案的过程,正是通过沟通的方式将利益激励与价值观传播给其他国家的精英与民众的过程。简而言之,沟通合法化是领导国主导供给全球治理制度的合法化路径。沟通合法化是指通过在沟通过程中的论辩达成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以期取得合法性。沟通合法化分为输出与输入两个维度。输出合法化是指领导国向其他国家推销供给制度方案并被其他国家接受和认同的过程。领导国供给的制度方案越满足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需求并贡献越多,这一国际制度方案的输出就越具有吸引力,输出过程就越顺利,越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输入合法化是指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对领导国制度方案的反馈并被领导国吸收的过程。国际社会中的其他国家不是被动接受领导国输出的国际制度方案,他们会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论辩和沟通迫使领导国考虑他们的利益诉求。当领导国输出自己的制度方案时,其他国家通过修正自身偏好接受领导国的制度方案,或者通过发挥能动性迫使领导国调整制度方案以迎合本国需求。制度参与国与制度供给国的交往构成了一个相互合法化的过程:供给国将制度方案以利益为外壳,以价值观为内核输出给制度参与国,参与国在调整偏好的同时将自身利益诉求反馈给供给国,这一反馈过程对于供给国来讲是一个输入过程。供给国为了提高国际制度的合法性,获得更多国家的接受和参与,会对制度的初始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制度方案会再次进入新一轮的输出过程,以最终达到供给国与参与国之间的利益趋同和价值观趋同。本文对二战前后美国创建国际货币制度的案例进行验证,通过考察在大萧条之后至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结束这一时期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以及沟通合作态度的变化,发现由于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合作态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合作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在大萧条初期,英美等国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创建国际货币制度的失败。各国都奉行一种国内优先的政策,通过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拯救本国陷入崩溃的经济。这种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各国缺乏有效沟通和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虽然有过合作的机会,但都因缺乏诚意和目标与利益之间的极大分歧而告失败。在欧洲形势紧张到美国参战这段时期,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从消极沟通转为积极沟通的过渡阶段。美国参加二战之后通过对他国输出多边主义、平等互惠、非歧视的价值观以及创建国际制度利益的需求,并且通过调整制度方案以迎合其他国家的利益而最终成功创建国际货币制度。

王丹丹[3](2020)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中,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频繁,已然成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桥梁—汇率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人民币汇率,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又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对于探究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关系的问题,已然成为当前的经济热点,该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此问题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机制,选取2005-2017年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通过分析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贸易机制规律;另一方面,同样选取2005-2017年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通过分析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投资机制规律。其次,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主要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推导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选取1995-2017年的年度数据,采取VAR模型,来验证中国是否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双向分析的结论,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陈瑶雯[4](2020)在《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文中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优化升级是新时代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榜样、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需要我们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要素市场化和全球化配置、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进程。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幅度以及速度明显高过以往。聚焦当前实体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从出口产业、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层面观察,都有待加速推动产业高级化进程。特别就出口产业层面而言,我们目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低端出口产能过剩、优势产能面临竞争、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出口产业链不够完备和在出口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占有份额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全球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带动力量之一,出口产业结构有待高级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全产业链亟待从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贸易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环节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利润空间,提高出口竞争力。向未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指出: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国内优势产能走出去,深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出口产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出口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围绕“出口”构建现代化知识产业发展新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全球经济多维融合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与国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深化与格局重塑、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重塑或变动,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整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将愈发明显。我们知道,实际汇率发生变动,以外币计价的一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必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贸易规模和进出口结构的变化,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会引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生产结构的变化,并最终引导出口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改变。因此,汇率作为沟通各个国家市场之间最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在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下,汇率对各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愈加重要。从现有的研究看,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促使企业利用市场价格手段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提升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推动贸易结构优化,使其盈利增长模式更加合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格局重塑的现实下,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支撑作用,出口产业链地位更加重要。就我国来说,随着“一带一路”进程和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与全球经济频繁互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影响的复杂性及其双向波动的不确定性(幅度与方向)已经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利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方向与幅度)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愈发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基础支撑理论,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微观机制与宏观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证得出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价格传导与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改变、国际资本流动(FDI与OFDI)与全球生产要素重整等渠道,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验借鉴,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与汇率的关系及其汇率政策经验,然后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出口产品质量与汇率的关系及其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并基于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标准的CGE模型来模拟汇率波动对我国各经济和产业变量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汇率走廊边界以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提供实证支持,最终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汇率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引导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重视汇率政策工具。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既有市场的主导作用,也有政府的行政干预。汇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之一,就要使“两只手”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尊重市场主导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或措施使生产要素和生产力资源从低效率的出口行业或产业向高效率出口行业、产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水平,让“结构红利”成为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汇率作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调节变量之一,能够凭借汇率价格信号的传递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充分调整,导致出口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或者反过来恶化。尤其在中国开放大门不断敞开的现实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发挥调节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着,必将成为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价格机制,即通过汇率的变化引导进出口价格、进出口规模和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改变,实现对出口产业结构各个相关经济变量的深入调节。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国汇率政策的适当调整、方向与幅度的适度管控,不仅能够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企业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生存空间,还能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内需和外需之间相机转换,从而对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特别是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生产要素导向的出口产业发展中,应对汇率风险的是出口产业的高度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一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整体状态可以通过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动态位置及其竞争优势来评估。企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真正的生存能力体现于其在全球价值链形成中的增加值权重及其竞争优势,而这种生存能力更多的表现于企业出口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或生产要素禀赋、企业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的相关人才数量和技术资源以及技术更新能力、获取知识产权的能力、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应对汇率大幅度波动风险的能力等,正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出口产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讲,我们考虑的是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全要素竞争能力。因此,政府部门想依靠一时的环境改变或者政策保护来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是不可能有效的。与此相反,主要依靠廉价生产要素并处于初级要素导向和资源禀赋依赖阶段的产业,产业发展空间产品的低价格扩张将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导致需求受到抑制。形成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结构状态离不开技术进步作为支撑。外部压力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促使出口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非在低水平上简单地扩大再生产。政府应该通过改变出口产业所在环境的政策背景,改善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的作用,借以促进更高级别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改造进程。研究认为,利用汇率政策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要把握好汇率波动的方向,管理好汇率波动的幅度,实现区间管理。我国过去奉行的汇率政策倾向于低估人民币汇率,采取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通过净出口的增加来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但是,这一政策也使得形成了初级产业层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应限制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我们希望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水平,逼迫出口企业淘汰低附加价值行业产品,释放生产要素发展高知识技术、高科技附加价值产业,推进出口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毕竟只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其他政策亦可能改变因为汇率变动而形成的优势或劣势。因此,汇率政策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国内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积极配合。在汇率波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受到挑战,企业就要积极推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适应汇率波动和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行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相关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到考虑汇率因素,我们既要利用好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也要通过构建汇率走廊确定政府干预的边界,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让出口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康文茹[5](2020)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汇率是经济基础指标,保持汇率稳定是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强。汇率大幅波动不仅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在金融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超出经济基本面。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交易规模、交易速度、交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离岸金融自由化和宽松的金融监管制度使国际金融风险通过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在岸市场影响增大。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关系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浮动和固定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不同观点,浮动或固定汇率形成机制都不必然产生金融稳定或者不稳定,结果的产生都需要一定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的升值趋势和低弹性浮动,使市场和央行对大幅贬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惧症”。2015年“8.11”汇改后,市场在非理性预期自我强化下,人民币大幅单边贬值,外汇储备大幅下跌,资本大量外流,2017年5月贬值才真正被遏制;2018年6月开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再次陷入单边贬值。只有对汇率变动影响金融稳定进行系统评估,才能克服“浮动恐惧症”,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文首先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金融稳定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对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进行总结。然后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和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我国国情,度量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机制进行理论梳理,为实证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测算出我国外汇市场失衡程度,并考察其影响因素,发现2015年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失衡较严重,但总体可控。在影响因素中,中美利差在外汇市场压力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利率和汇率之间传导机制不畅,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压力有反向拉动作用,离岸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外汇市场压力在中、长期作用并不明显,在短期有重要影响,GDP增长和EMP在短、中、长期保持一致关系,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支撑,美中通货膨胀差对外汇市场压力的作用并不明显,通货膨胀和外汇市场压力传导不畅。再次,考察“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EMP)以及人民币离岸预期和在岸即期汇率的“汇差”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显示,外汇市场压力虽然很大,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影响不显着;我国的三元政策组合变动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着;人民币在岸和离岸预期“汇差”对金融稳定和外汇市场压力只在某个特殊时间段有一定影响,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汇率变动对我国金融稳定影响整体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我国是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外债在安全范围内,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价格受影响程度有限,而且央行在管理人民币贬值风险时,没有采取提高利率方式,也降低了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然后,对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实证研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制造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受股市状态影响,且行业差距比较大,竞争力大的行业风险暴露水平较小,国际贸易定价权低的行业外汇风险暴露水平较高。最后,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指数(CRI)对金融稳定在中短期有较大影响,但在长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不显着,表明人民币跨境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在中短期对金融稳定有一定影响。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且影响在逐渐降低。在2016年之前,在短期对金融稳定影响比较大,升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助于金融稳定,在贬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有负面冲击,但自2016年之后,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不管短期,还是中长期,影响都不太显着。这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境交易和资本流动上。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基础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突出了有关金融开放的风险指标,如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短期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其次,本文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存的问题和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汇率影响金融稳定机制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从“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MP)以及在岸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预期“汇差”、实体经济外汇风险暴露、人民币国际化五个方面,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动态影响。然后,本文选择了具有门限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LT-TVP-VAR)作为实证研究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时变特征,而且门限设置适合我国不断转型的结构性变化,可以克服结构方程或者马尔科夫模型等的跳跃特征,且10000次蒙特卡罗模拟(MCMC)可以弥补样本量小的缺点。经过验证,本文中经济变量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因此该模型的选择有助于实证结果的准确性。

张堃[6](2020)在《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汇储备是一国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以及经济运行的重要金融资产,与国际经济领域众多问题密切相关。21世纪以来,包含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出于重商主义动机或预防动机,开始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过往研究表明,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抵御金融危机、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增加持有成本、潜藏外汇风险、影响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等,因此探究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围绕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币种结构和投资组合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关注外汇储备宏观经济效应和金融稳定性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外汇储备相关问题非常庞杂,本文不能覆盖所有方面。因为汇率和货币供给在外汇储备与宏观经济传导机制中占据主要位置,而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又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宏观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为更好结合新兴市场国家的特殊现象,本文选取了四个重要角度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问题,以期丰富现有研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外汇储备与金融脆弱性关系角度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功能。外汇储备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对国内金融部门产生影响,本文从货币供给和汇率两个渠道梳理了传导机制,选取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代表,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Bayesian向量自回归建模方法,实证研究外汇储备变化量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金融脆弱性指数衡量一国金融部门的稳定程度,金融脆弱性指数越大,金融部门应对危机的能力越强。研究表明,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外汇储备变化量增加会提高金融脆弱性指数,帮助国家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因此,增加外汇储备有助于国内金融部门稳定,抵御经济危机。第二,从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角度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二元悖论”现象。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量新兴市场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以求本国货币政策独立。但实际上,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没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种现象就叫做“二元悖论”。本文创新性地将外汇储备积累引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自由流动、资本不完全自由流动和资本完全不流动三种情况下,推导外汇储备积累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巴西、波兰、南非等25个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并未实现货币政策完全独立性,快速积累外汇储备削弱了货币供给增加对产出的积极作用;由于增持外汇储备,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与采取何种汇率制度无关,证明了“二元悖论”现象的存在。第三,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对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多聚焦在资本流动方向,忽略了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联合效应。本文创新性地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际有效汇率与外汇储备、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满足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内生化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变量,推导得出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影响。基于新兴市场国家1998年至2018年年度数据和中国1998年至2017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结果与模型推导一致。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对当期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对下一期实际有效汇率的正向影响不显着,长期来看,整体影响为负;出口贸易依存度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进口与实际有效汇率关系不显着,整体对外贸易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来看,增持外汇储备和促进出口导致实际有效汇率下降,提升进口导致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与长期结果一致。对于新兴市场国家,适当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和降低出口依赖度有助于提升本国实际有效汇率,增强本币竞争力。第四,研究了资本管制和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中的联合效用。资本流动管理一直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外汇储备影响资本流动的渠道,其次构建三期借贷模型将国内借贷市场、国际借贷市场和中央银行相联系,从代表性企业利益最大化和中央银行效应最大化两个角度,推导外汇储备、资本管制与资本流入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中国、巴西、智利、印度等2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4-2017年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系统GMM方法和面板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替换外汇储备代理变量以及基于中国的数据实证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增持外汇储备有助于吸引短期资本流入,抑制资本流出,资本流入管制对资本流入影响不显着,加强资本流出管制能有效降低资本流出;资本管制有助于降低“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发生概率;资本管制越严格,为预防“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需要持有的外汇储备越多,两项政策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效控制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其特殊性,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影响较小,但外汇储备与资本管制政策之间仍存在互补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研究外汇储备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验证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功能;二是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问题,将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实际有效汇率、资本管制和资本流动等宏观经济变量纳入微观经济模型,推导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三是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特有问题,如“二元悖论”现象和“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问题,从外汇储备角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核心观点:外汇储备积累虽然降低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实际有效汇率,但却提高了金融稳定性,平滑资本流动波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了金融稳定功能。最后,本文分别对新兴市场国家和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出政策建议,如适当减持外汇储备,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但要控制外汇储备下降速度不应过快,避免引起金融脆弱性大幅上升;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藏汇于民,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有效降低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应对资本流动冲击,外汇储备管理和资本管制政策各有利弊,持有多少外汇储备,采取何种资本管制政策,应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外汇储备问题的研究也不够全面。未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仍会面临严峻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外汇储备变动对国内的金融系统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谢俊明[7](2020)在《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每次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都给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相对于过去,近年来各国政府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更高。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是金融监管部门的首要使命,也是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重大事项。货币是金融经济系统赖以存在的基本元件。货币价值波动与金融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历史经验表明,许多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都出现过货币价值持续大幅波动现象,无论是在商品货币时期,还是在信用货币时期都是如此。可见,货币价值波动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前兆。因此,探讨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二者承前启后的逻辑关系,能及早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化解对策,对金融监管当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梳理了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期研究成果,以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为出发点,明确了文中货币价值波动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和内涵。围绕货币价值波动理论,分析了货币价值构成及其动态演化路径;基于不同货币形态,解释了货币价值波动的原因,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阐述了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同时总结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经典理论,基于马克思经典理论诠释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视角分析了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认为货币价值波动会增加银行系统、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会通过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心理预期变化,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其次,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特性,运用历史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考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遍性,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的货币价值波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条件概率和Logit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概率检验,认为货币价值波动会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样,从理论-历史-实证角度构建了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论证了货币价值波动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前奏,为进一步探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和差异性奠定了基础。从影响机制来看,围绕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财富集中探讨了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就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来说,货币价值波动会使金融资产脱离其内在价值,影响金融资产与货币交换的比例,从而造成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以通过影响投资需求变化,使经济发生周期性变化;通过改变投资者预期,其正反馈作用容易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也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影响信用规模的变化。也就是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会直接对金融系统产生内生扰动,也会起到了传导外生冲击的作用。就财富集中来说,货币价值波动会影响社会财富支配权,从参与财富分配的主体、债权债务关系以及货币流通的过程三个方面影响财富分配,加速财富集中。当财富集中累积到一定程度,会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信用扩张以及刺激投机性投资等渠道,导致供给与需求脱节,经济衰退。这些都给金融系统带来负面冲击,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我国1996-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货币价值波动、资产价格波动、财富集中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四个随机变量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从影响的差异性来看,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的现实条件下,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考察了引起这种空间差异的原因,发现不同类型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不同。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并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路径差异,主要体现在起点不同、传导路径不同以及面临货币价值波动的风险不同。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梳理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从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货币价值、抑制资产价格波动和财富集中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杨梦[8](2020)在《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愈加紧密,国际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外在价值体现,在一国的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目前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从理论上来说,汇率波动会影响国内物价水平。但是,汇率的传递效应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了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对于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本文考虑到,过度的货币创造历来被认为是汇率和国内价格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可信的货币政策中,汇率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很强,而一国的中央银行在稳定汇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央行成功维持了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那么汇率对价格变动的传递效应就有可能被抵消。因此本文研究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探讨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特别是中央银行成功地将通货膨胀预期维持在一个低而稳定的水平(可信度较高),如何影响这种关系。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了全球范围内的90个国家从1990年到2017年的面板数据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汇率的变动会通过直接传递机制和间接传递机制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汇率的贬值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胀压力。但是汇率变动不会完全反映到价格水平上,也就是说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第二,一国货币政策较高的可信度不仅能够抵消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还能够促进一国价格保持稳定性。简而言之,就致力于稳定国内通货膨胀的货币当局来说,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是降低汇率传递效应从而控制通胀的有力工具,而且这种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和未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尤其显着;第三,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可信度会通过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对汇率传递效应产生影响。如果一国提高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那么货币政策可信度降低汇率传递效应的程度就会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减小汇率的变动对于国内通胀的冲击。基于以上结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经济的冲击,更应该重视汇率的波动情况。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来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特别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未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货币政策可信度的提高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减弱影响非常显着,中国央行应该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来降低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变动的冲击,减弱国内通胀压力。

田保强[9](2020)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因素分析 ——基于所有制差异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建设的规模极速扩大,实现了投资规模、区域、行业的全方位拓展,我国实现了从外资引入国向对外投资大国的转变。对外直接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中,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结合中国国情,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都有重要意义,不仅验证传统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也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汇率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的观点并寻找创新点。在前人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趋势、行业和区位分布特点,然后选取了 2005—2017年间我国企业对41个东道国的所有投资项目,建立模型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因素,模型中包括了汇率水平、波动程度、汇率周期三个汇率指标。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在对全样本数据分析后,本文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把投资主体划分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进一步展开分析,探究两类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在汇率变动中的不同表现。根据本文分析结果,汇率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影响并不显着,周期指标显着。人民币处于升值期、贬值期的程度越深,我国企业越倾向于增加对外投资。而在正常期,由于汇率没有形成明朗的走势,企业会减少对外投资和建设项目。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对汇率变化的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国有企业作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其表现基本和全样本数据一致,而且具有突出的资源和技术寻求动机,更多从周期的角度考虑汇率风险。汇率处于贬值期的程度越深,国有企业越倾向于增加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非国有企业对汇率波动的反应比国有企业敏感,汇率水平对其投资行为有显着影响,但周期指标的影响并不显着。最后,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未来中国企业进一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武志勇[10](2020)在《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异常复杂,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扰乱了多边经贸合作的良好秩序,全球汇率市场剧烈波动,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将成为常态,加之技术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企业国际化向纵深发展过程,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影响也逐步加深,特别是汇率变动必然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影响企业绩效,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中国企业只有积极把握当前的“创新驱动”战略机遇期,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驱动价值增长,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企业国际化理论、创新理论、价值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实证分析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好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论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梳理→机理分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逻辑开展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汇率变动、国际化程度、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进行了内涵界定;分析了国际化企业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构建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框架,以统领下文。其次,分别从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采用heckman两步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作用。采用多指标法测定了样本的融资约束指数,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到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模型中,研究得出: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显着负向调节作用;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投入呈倒U型关系;行业竞争程度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第四,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结论:当期创新投入负向影响企业价值,滞后期的创新投入才起到促进作用。并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组对比验证了创新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存在着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五,采用逐步回归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的国际化企业存在着显着的外汇风险暴露,汇率变动反向影响企业价值;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能对冲汇率变动风险,能正向调节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期创新投入在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关系中起到遮掩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本期和滞后1期创新投入又进行了分组双重中介检验。最后,根据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以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持续创新机制为重点的相关对策建议。

二、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 ——基于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理论背景和意义
        1.1.2 现实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汇率
        1.2.2 融资约束
        1.2.3 企业出口选择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1.4.2 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1.4.3 主成分分析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法相结合
    1.5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2.1.1 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2.1.2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2.1.3 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机制研究
    2.2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的相关研究
        2.2.1 融资约束的事前和事后效应
        2.2.2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
        2.2.3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
    2.3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第3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模型
    3.1 基本假设
        3.1.1 需求假设
        3.1.2 生产和贸易假设
        3.1.3 融资约束假设
    3.2 融资约束下企业的出口决策
    3.3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3.3.1 理论模型
        3.3.2 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出口的传导机制
        3.3.3 模型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的典型化事实
    4.1 数据筛选与整理
    4.2 事实描述
        4.2.1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特征
        4.2.2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
        4.2.3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与汇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5.1.1 模型设定
        5.1.2 变量说明
        5.1.3 统计性描述
    5.2 基本回归结果
        5.2.1 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的总样本检验
        5.2.2 融资约束条件下汇率变动对出口影响的分组检验
        5.2.3 基于行业竞争程度的行业特征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6.1.1 模型设定
        6.1.2 变量说明
        6.1.3 统计性描述
    6.2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6.2.1 作用机制的总样本检验
        6.2.2 基于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组检验
        6.2.3 基于不同行业的分组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选择的影响
    7.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7.1.1 模型设定
        7.1.2 变量说明
        7.1.3 统计性描述
    7.2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动态选择影响的总样本检验
        7.2.1 企业是否进入出口市场的总样本检验
        7.2.2 企业是否退出出口市场的总样本检验
        7.2.3 企业增减出口量的总样本检验
    7.3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动态选择影响的分组检验
        7.3.1 企业是否进入出口市场的分组检验
        7.3.2 企业是否退出出口市场的分组检验
        7.3.3 企业增减出口量的分组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8.1.2 汇率变动对出口影响的作用机制
        8.1.3 汇率变动对出口动态选择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宏观方面
        8.2.2 微观方面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沟通合法化与全球治理制度的创建路径 ——以美元本位制的形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现有研究及其不足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全球治理制度的合法性问题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全球治理制度合法性的来源
第二章 全球治理制度的合法化路径
    第一节 传统解释:合法化的法律路径和社会化路径
    第二节 沟通合法化路径:一种过程解释
    第三节 全球治理制度的沟通合法化路径:理论框架
第三章 缺乏有效沟通:国际货币制度创建的失败
    第一节 旧国际货币制度的崩溃
    第二节 各自为政:国际货币制度创建的障碍
    第三节 毫无诚意的沟通:国际货币合作的失败
第四章 从消极沟通到积极沟通:国际货币制度创建的转向
    第一节 英美创建国际货币制度的激励
    第二节 积极沟通下的英美特殊关系
    第三节 沟通论辩下国际货币制度合作的阶段性成果
第五章 沟通论辩的竞争态势:美元本位制度的成功创建
    第一节 联合还是主导:英美方案的竞争
    第二节 英美货币制度方案的输出与输入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会议与美元本位制的创建
结论:沟通合法化与国际制度的成功创建
    一、领导国与全球治理制度的合法创建
    二、本文的研究总结
    三、研究不足及困境
参考文献
致谢

(3)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1.2.2 经济增长对汇率变动的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对象、思路以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人民币汇率体系的演变过程及趋势分析
    2.1 人民币汇率体系的演变
    2.2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分析
第3章 汇率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理论分析与模型介绍
    3.1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3.1.1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贸易机制
        3.1.2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投资机制
    3.2 经济增长影响汇率的相关理论—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3.2.1 购买力平价理论
        3.2.2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
        3.2.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数学推导
        3.2.4 验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两个步骤
    3.3 模型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3.3.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3.3.2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机制实证分析
        4.1.1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4.1.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机制实证分析
        4.2.1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4.2.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5章 中国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划分
    5.2 中美两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5.2.1 中美两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5.2.2 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5.3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从汇率制度的角度
        6.2.2 从对外贸易的角度
        6.2.3 外商投资的角度
        6.2.4 其他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1.1.1 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及其波动区间管理已是趋势必然
        1.1.2 汇率灵活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1.1.3 研究汇率和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愈发重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层面
        1.2.2 实践意义
    1.3 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基本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现实与发展相结合的观察方法
        1.4.2 主要实证和计量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关系理论与文献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厘定
        2.1.1 关于汇率
        2.1.2 关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
    2.2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理论
        2.2.1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解释
        2.2.2 汇率传递理论的解释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影响及其路径
        2.3.2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价格传导机制
        2.3.3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2.3.4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
        2.3.5 汇率变动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2.3.6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3.1.1 价格替代—资源要素配置—出口产业结构
        3.1.2 收入效应—产业溢出—出口产业结构
        3.1.3 国际资本流动—出口产业结构
    3.2 微观机理:基于价格穿越模型的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3.2.1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
        3.2.2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改革
        3.2.3 利润最大化模型、企业经济行为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3.3 宏观过程:汇率引致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宏观解释
        3.3.1 汇率制度选择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机理
        3.3.2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价格渠道
        3.3.3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外贸易途径
        3.3.4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国际资本流动途径
第四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业升级
    4.1 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
        4.1.1 理论基础及测算公式
        4.1.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行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
    4.2 行业出口质量测度分解和汇率指标构建
        4.2.1 出口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分解
        4.2.2 经验回归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管理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5.1 汇率目标区模型构建
        5.1.1 汇率目标区模型
        5.1.2 汇率目标区的边界CGE模型构建
    5.2 CGE模型实证与结论
        5.2.1 数据与情景模拟
        5.2.2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汇率政策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践考察
    6.1 汇率波动与美日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1 汇率波动与美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2 汇率波动与日本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 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发展
        6.2.2 人民币汇率政策配合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章 利用汇率政策工具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7.1 以汇率制度改革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7.1.1 关于汇率制度安排
        7.1.2 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7.2 利用汇率变动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7.2.1 充分发挥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
        7.2.2 利用汇率变动调整贸易与投资结构
    7.3 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管理
        7.3.1 关于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
        7.3.2 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廊的区间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
        1.2.2 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
        1.2.3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研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技术路线与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 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1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2.1.2 现代汇率形成理论
    2.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历程
        2.2.1 1949年至1993年:汇率并轨前
        2.2.2 1994年至200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2.2.3 2005年“7.21”汇改至今:汇率市场化阶段
    2.3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状
        2.3.1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征
        2.3.2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第3章 金融稳定理论与我国金融稳定度量
    3.1 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3.1.1 金融稳定的内涵
        3.1.2 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分析
        3.1.3 现代金融不稳定因素分析
    3.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分析
        3.2.1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选择
        3.2.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对比分析
    3.3 我国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度量
        3.3.1 基础指标选择
        3.3.2 基础指标说明
        3.3.3 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度量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4.1.1 汇率溢出效应理论
        4.1.2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影响金融稳定机制分析
    4.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理论分析
        4.2.1 “三元悖论”理论及实践
        4.2.2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路径分析
    4.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路径分析
    4.4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4.4.1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4.4.2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4.4.3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分析
第5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失衡的实证分析
    5.1 外汇市场压力(EMP)及其理论分析
    5.2 模型和数据说明
        5.2.1 外汇市场压力(EMP)模型和数据说明
        5.2.2 LT-TVP-VAR模型和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外汇市场压力(EMP)实证结果及分析
        5.3.2 LT-TVP-VAR模型实证结果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指标构建
        6.1.1 “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
        6.1.2 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
        6.1.3 在岸和离岸预期(NDF)的“汇差”
    6.2 实证结果分析
        6.2.1 LT-TVP-VAR参数检验
        6.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实体经济路径实证分析
    7.1 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7.1.1 数据说明
        7.1.2 模型构建和说明
    7.2 实证结果分析
        7.2.1 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
        7.2.2 公司特征对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8.1 数据说明
    8.2 实证结果分析
        8.2.1 参数检验结果
        8.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和政策建议
    9.1 总结
    9.2 政策建议
        9.2.1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9.2.2 完善外汇宏观审慎管理
        9.2.3 降低实体经济外汇风险
        9.2.4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功能
    2.2 外汇储备与主要宏观金融变量
    2.3 文献小结
第3章 外汇储备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3.1 外汇储备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传导机制
    3.2 金融脆弱性指数的计算
    3.3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3.4 对中国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4.1 理论回顾与模型推导
    4.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4 对中国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汇储备和对外贸易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
    5.1 理论回顾与模型推导
    5.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对中国的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汇储备和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6.1 理论回顾与模型推导
    6.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6.3 稳健性检验
    6.4 对中国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7.3 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7.4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货币价值波动研究综述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的方法
        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货币价值波动理论分析
        一、货币价值波动的概念及其度量
        二、货币价值的构成及其演化路径
        三、货币价值波动的成因
        四、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分析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经典理论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金融脆弱性视角下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经济周期视角下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章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历史事件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历史事件的时间分布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
        三、历史事件的启示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奏:货币价值大幅波动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的货币价值波动情况
        二、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检验
        一、条件概率检验
        二、基于logit模型的概率检验
第四章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货币价值波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
        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第二节 货币价值波动、财富集中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财富集中
        二、财富集中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机制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的思路
        二、数据选取
        三、平稳性检验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五、SVAR模型估计
        六、SVAR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第五章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差异性研究
    第一节 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差异分析
        一、不同类型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分布情况
        二、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分布
        三、产生空间差异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发达国家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美国次债危机
        二、货币价值波动与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货币价值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货币价值波动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二、货币价值波动与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
        三、货币价值波动与马来西亚金融危机
    第四节 不同类型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差异
        一、发达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二、发展中国家货币价值波动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三、路径差异比较分析
第六章 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强制性与鼓励性相结合原则
        三、监管效率优先原则
        四、改革与创新原则
    第二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
        一、国际组织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建议
        二、美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变革
        三、欧盟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变革
        四、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寻找最优国际本位币
        二、建立健全稳定货币价值的调节机制
        三、健全两类国家均衡协调发展机制
        四、加强监管,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形成
        五、完善收入分配体系,缩小贫富差距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评语
答辩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8)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汇率传递效应的相关研究
        二、货币政策可信度的相关研究
        三、货币政策可信度影响汇率传递的相关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货币政策可信度和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汇率传递效应的相关理论
        一、汇率传递效应对物价的路径
        二、汇率传递效应不完全的理论分析
        (一)微观层面的分析
        (二)宏观层面的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机制
        一、对货币政策可信度的理论分析
        二、货币政策可信度影响汇率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二章 货币政策可信度、汇率与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名义有效汇率的变迁
        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可信度现状分析
        一、部分国家货币政策可信度现状分析
        二、中国货币政策可信度现状分析
    第三节 通货膨胀现状分析
        一、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的对比
        二、中国的通货膨胀环境的变迁
    第四节 货币政策可信度影响汇率传递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的设定
        一、样本选取的说明
        二、模型的设定
    第二节 数据描述、来源以及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描述和来源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三、数据的检验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全样本估计
        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差异
        三、制度不同的差异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一、差分GMM模型的估计结果
        二、剔除金融危机影响的估计结果
        三、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模型估计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国际层面
        二、中国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因素分析 ——基于所有制差异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因素研究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对外直接投资与所有制
    2.3 小结及研究方向
第三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回顾与现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3.1 发展历程
        3.1.1 国有企业探索(1979-1991年)
        3.1.2 民营企业逐渐加入(1992-2001年)
        3.1.3 国企民企并行(2001-2008年)
        3.1.4 国退民进时代(2009年-)
    3.2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比
        3.2.1 总体趋势
        3.2.2 行业分布
        3.2.3 区位分布
第四章 汇率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4.1 传统理论
        4.1.1 区域优势理论
        4.1.2 相对生产成本理论
        4.1.3 相对财富效应理论
        4.1.4 实物期权理论
        4.1.5 风险规避理论
    4.2 所有制差异影响OFDI的汇率敏感度
        4.2.1 不同的投资战略
        4.2.2 不同的融资条件
        4.2.3 不同的投资动机
    4.3 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库介绍
    5.2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5.2.1 数据选取
        5.2.2 模型设定
        5.2.3 零值问题
    5.3 实证分析
    5.4 实证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汇率变动
        2.1.2 国际化企业
        2.1.3 国际化程度
        2.1.4 创新投入
        2.1.5 企业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汇率传递理论
        2.2.2 企业国际化理论
        2.2.3 创新理论
        2.2.4 价值增长理论
    2.3 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构建
        2.3.1 概念模型构建
        2.3.2 研究框架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
        3.1.1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驱动力分析
        3.1.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作用机制分析
    3.2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3.2.1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外在驱动力分析
        3.2.2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内在驱动力分析
        3.2.3 创新驱动国际化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分析
        3.2.4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路径
    3.3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3.3.1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
        3.3.2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
        4.1.2 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
        4.1.3 融资约束对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取
        4.2.3 模型设计
    4.3 实证分析
        4.3.1 融资约束指数测度
        4.3.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静态分析
        4.3.3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动态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实证结论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国际化经营与企业价值
        5.1.2 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
    5.2 研究设计
        5.2.1 指标和样本选取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3.4 分组门槛效应分析
        5.3.5 实证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
        6.1.1 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
        6.1.2 汇率风险对冲与企业价值
        6.1.3 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
    6.2 研究设计
        6.2.1 主要变量选择
        6.2.2 数据来源
        6.2.3 模型构建
    6.3 实证分析
        6.3.1 变量相关性分析
        6.3.2 描述性统计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实证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7.1 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
        7.1.1 汇率风险预控目标与流程
        7.1.2 汇率风险预控信息监测
        7.1.3 采用适当方法预测汇率变动趋势
        7.1.4 制定合理的汇率风险预控策略
    7.2 构建持续创新机制
        7.2.1 利用非线性规律开展研发投资
        7.2.2 以组织学习累积创新知识存量
        7.2.3 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先导开展研发
        7.2.4 为持续创新提供充分条件保障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 ——基于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分析[D]. 周旋. 山东大学, 2021(11)
  • [2]沟通合法化与全球治理制度的创建路径 ——以美元本位制的形成为例[D]. 常玉洁. 外交学院, 2020(08)
  • [3]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丹丹.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6)
  • [4]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D]. 陈瑶雯. 广西大学, 2020(07)
  • [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D]. 康文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6]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问题研究[D]. 张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货币价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D]. 谢俊明. 深圳大学, 2020(10)
  • [8]货币政策可信度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 杨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9]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因素分析 ——基于所有制差异的视角[D]. 田保强. 山东大学, 2020(12)
  • [10]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 武志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货币贬值对成本依赖型汇率企业决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