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通过合理配给饲料实现动物体内酸碱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张令帅[1](2020)在《海洋酸化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肝胰腺生理功能和能量供给策略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严重威胁贝类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对贝类的钙化作用、遗传繁育、免疫和生理过程均产生不利影响。肝胰腺作为重要的代谢、抗氧化和免疫组织,其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技术,系统开展海洋酸化对牡蛎肝胰腺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具体结果如下:通过对牡蛎肝胰腺细菌组16SrDNA测序与分析,结合抗氧化、免疫和消化等多项生理指标检测,发现酸化处理后肝胰腺细胞内pH(intracullular pH,pHi)显着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在酸化应激过程中发挥重要抗氧化作用,但酸化后总抗氧化能力显着下降,活性氧水平和丙二醛含量上升,说明酸性环境可造成明显的组织氧化损伤;酸化处理后牡蛎5种防御素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该结果与肝胰腺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在酸化28天明显增加,而随之下降的现象相符,说明防御素在酸化环境可积极响应菌群变化并调节机体免疫能力;长期酸化造成肝胰腺正常菌群结构严重破坏,菌群逐步被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主导,其中Mycoplasma属和Clostridiales目异常增殖,这些厌氧菌很可能进一步积累酸性物质,从而加剧海洋酸化对肝胰腺生理功能的不利影响;酸化处理后胃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呈先降低后恢复的趋势,而纤维素酶活力先升高后恢复,说明酸化可导致肝胰腺能量代谢底物发生明显改变。为了进一步探讨酸化对肝胰腺能量供给方式的影响,对酸化过程中葡萄糖、糖原和能量代谢中间产物的含量以及酸化前后肝胰腺转录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由转录组数据分析可知大量碳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其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酸化处理后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PEPCK1、PEPCK2、G6Pase1,G6Pase2基因表达量呈上调趋势,同时G6Pase酶活力显着增强,推测酸化后肝胰腺的糖异生能力增强;再者,半乳糖可转变为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KEGG富集分析发现半乳糖代谢能力增强,有利于葡萄糖的积累;经GO富集分析发现,酸化7天后cellular amide metabolic process显着富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发现酸化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上升后恢复的趋势,说明在应激状态下氨基酸代谢逐步增加,在肝胰腺能量供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纤维素酶活力在酸化应激后明显上升,推测肝胰腺很可能通过纤维素酶分解以增强葡萄糖的供给。因此,酸化应激过程中,牡蛎肝胰腺可通过增强氨基酸和半乳糖代谢,促进纤维素酶分解以提高葡萄糖的含量,过量的葡萄糖进而会转变为肝糖原。该分析与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检测结果一致,即酸化处理后肝胰腺葡萄糖和糖原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酸化应激将导致能量合成和储备的需求增加,以满足机体高能量消耗。葡萄糖分解代谢方面,酸化7天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等糖酵解限速酶基因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发现乳酸开始积累,直至酸化14天含量达到峰值;由转录组数据可知在酸化28天后肝胰腺三羧酸循环(TCA)途径中的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等调控酶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且酸化42天后丙酮酸含量显着增加,但酸化56天后TCA循环限速酶基因整体下调,说明牡蛎通过增强糖酵解水平快速提供能量以应对酸化应激,随之提升TCA循环以进一步保障高能量需求,但长期酸化后葡萄糖合成和储备降低,TCA循环途径受阻,无法维持高能量输出,从而对生物体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海洋酸化对肝胰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包括酸碱平衡失调,抗氧化和蛋白消化等生理功能损伤,肝胰腺菌群结构及功能严重破坏。酸化后长牡蛎通过改变肝胰腺能量供给策略,如增强氨基酸和半乳糖代谢、促进纤维素酶分解的方式提高葡萄糖的含量,帮助机体更好地应对酸化胁迫,但高能量输出模式不可持续,严重威胁牡蛎的长期生存。
陈媛婧[2](2020)在《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耗水量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钠和氯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电解质,对调节酸碱平衡、水盐代谢、维持机体渗透压、保证营养物质适宜的代谢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禽饲粮的配制上应对钠、氯适宜添加水平加以重视,但此类研究在鹅上还很少。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实用日粮为基础,选用多种钠盐、氯盐,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和29-70日龄2个阶段仔鹅生长性能、耗水量以及饲料养分利用率等的影响,以期探明不同阶段仔鹅饲粮钠和氯的适宜添加水平,为饲粮科学配制和肉鹅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由三部分构成。试验一研究了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生长性能等的影响。选用同一批出雏、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江南白鹅公雏70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试验期为28天。试验二研究了不同钠、氯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产性能等的影响。选用29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江南白鹅公鹅43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期为42天。试验一、试验二均采用两因素3×3析因设计,设置3个钠添加水平(0.10%、0.15%、0.20%)和3个氯添加水平(0.15%、0.20%、0.25%),共制备9种饲粮。试验三研究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在试验二结束时(70日龄),分别从0.10%钠×0.15%氯、0.10%钠×0.25%氯、0.20%钠×0.15%氯和0.20%钠×0.25%氯等4个处理组中每组随机选取6只仔鹅,单独饲养于不锈钢代谢笼中,原处理组饲粮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预试一周后,连续3天,准确记录每只鹅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并收集全部排泄物。试验一的结果表明:(1)饲粮中不同钠和氯水平显着影响了仔鹅28日龄体重、1-28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两者间存在极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低水平的钠、氯造成的不利影响更显着;(2)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耗水量及28日龄仔鹅器官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3)饲粮钠水平及钠、氯互作效应对血清尿素氮(UN)有显着影响(P<0.05),且随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P<0.05)。饲粮氯水平及钠、氯互作效应显着影响了血清肌酐(CR)和尿酸(UA)含量(P<0.05),且随氯水平的提高而线性增加(P<0.05)。(4)钠、氯水平对血清Na+和Cl-含量产生显着影响(P<0.05),且钠和氯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血清Na+和Cl-含量随饲粮钠、氯的增加而线性增加(P<0.05)。试验二的结果表明:(1)饲粮钠、氯水平及其互作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影响(P>0.05);(2)随着钠水平的提高,63和70日龄的仔鹅平均耗水量显着升高(P<0.05),随着氯水平的提高,56、63和70日龄的仔鹅平均耗水量显着升高(P<0.05),0.20%钠×0.25%氯处理组耗水量最高;(3)饲粮钠、氯水平及其互作对70日龄仔鹅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没有影响(P>0.05);(4)血液血红蛋白(HGB)含量随饲粮钠水平的升高而显着增加(P<0.05),HGB含量和血细胞比容(HCT)与饲粮氯水平呈显着二次曲线关系(P<0.05);(5)饲粮钠水平对仔鹅血清Ca2+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0.10%钠水平血清Ca2+含量最高,随着饲粮钠含量的升高,血清Mg2+水平显着降低(P<0.05),随着饲粮氯水平的升高,血浆Zn2+含量显着升高(P<0.05);(6)饲粮钠、氯水平显着影响空肠隐窝深度(P<0.05),但对其他消化道指标没有显着影响(P>0.05);(7)饲粮钠、氯水平的提高显着降低仔鹅胫骨强度(P<0.05)且有显着降低胫骨钙含量的趋势(P=0.070)。试验三的结果表明:(1)饲粮高钠高氯显着提高了仔鹅的排泄物含水率(P<0.05);(2)钠、氯水平对仔鹅排泄物中Na、Cl、Ca和P含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钠水平显着提高了仔鹅对Na的利用率(P<0.05);(3)饲粮钠、氯水平对仔鹅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利用率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添加范围内,低水平的钠和氯会对1-28日龄仔鹅的生长性能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也未影响耗水量,建议钠含量不低于0.15%,推荐量为0.20%,氯含量0.20%~0.25%,推荐量为0.20%。对于29-70日龄的仔鹅,钠、氯并未对其产生显着影响,但高水平的钠和氯会增加育成期仔鹅的耗水量和排泄物含水率,本着环保和节约水资源的理念,推荐钠和氯含量分别为0.15%和0.15%。
张翔飞[3](2019)在《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奶牛围产期是其生产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奶牛由于围产期胎儿发育、分娩以及泌乳启动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影响,养分摄入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易诱发能量负平衡(NEB)。NEB条件下奶牛需要动员体储尤其是脂肪组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其过度动员可引起肝脏损伤,酮体积累等,导致酮病、脂肪肝成为围产期奶牛的高发疾病。Ca在机体内肌肉收缩、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奶牛产后低血钙可进一步影响产后采食恢复、失重与其他疾病如酮病发生率,提示围产期奶牛血Ca与体储动员间的潜在关系。阴离子盐添加对奶牛产后血钙水平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阴离子盐及其搭配高Ca如何作用于机体血钙稳衡以调控钙代谢,并影响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产后不同血Ca水平奶牛在生产性能、血液代谢物以及钙调激素的差异,进一步考察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与Ca通过钙稳衡机制对围产期奶牛钙代谢的影响,及其对奶牛脂肪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促进围产期健康过渡。试验一不同产后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本试验以30头预产期相近、3胎次,体重为811.7±72.1 kg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产前及产后饲喂相同围产前期日粮与泌乳日粮,以产后24 h血清Ca水平作为分组依据,在30头试验牛中选取8头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Ca处于1.38~2.0mmol/L范围),被分入低血钙组(LC,n=8),按相近初始体重和体况评分(BCS),选取8头正常血钙水平奶牛作为正常血钙组(2.0~2.5 mmol/L,NC,n=8)。每头牛试验期为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研究结果显示:(1)在试验牛中,奶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6.67%。LC奶牛围产后期体重与NC组相比多损失24.76 kg,且泌乳量显着低于NC组(P<0.05)。(2)LC奶牛产后24h血清钙调激素中1,25(OH)2D3显着低于NC组(P<0.05),而强离子差(SID)显着高于NC组(P<0.05)。(3)LC奶牛在产后血清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球蛋白(GLB)水平上显着低于NC组(P<0.05),非酯化脂肪酸(NEFA)与β羟丁酸(BHBA)浓度显着高于NC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与血清NEFA、BHBA水平呈显着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以上结果表明,产后低血钙奶牛围产期生产性能降低,钙调激素中1,25(OH)2D3水平较低,血清强离子差较高。产后血Ca水平与机体脂肪代谢物NEFA、BHBA存在显着负相关,低血钙奶牛的表现出更高的脂肪动员和酮体生成。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4头2-5胎次、体重为771.70±94.08 kg的妊娠后期荷斯坦奶牛,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按上一胎泌乳量、胎次、体况评分、预计产犊时间分为28个区组,每个区组3头,随机分入3个不同围产前期日粮组:对照组(CON,基础日粮):DCAD+10.11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添加组(ND,添加阴离子盐):DCAD-24.40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高Ca添加组(NDCA,添加阴离子盐与Ca):DCAD-24.44 m Eq/100 g、Ca 1.95%;每个处理组28头,分娩后饲喂同一泌乳日粮。每头牛试验期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分析结果显示:(1)NDCA组奶牛产前DMI显着高于ND组(P<0.05)。产后阶段,与CON相比,ND组奶牛平均DMI增加了5.64%,NDCA组奶牛产后DMI显着增加了7.65%(P<0.05),泌乳净能(NEL)、CP、NDF、ADF、Ca、P养分摄入量以及总能(GE)、DM、CP表观消化率显着升高(P<0.05);围产后期体重损失NDCA、ND与CON相比降低了33.60%、24.19%,且NDCA组BCS损失在各组间最低(P<0.05)。NDCA组奶牛初乳乳脂率、乳糖率显着提高,体细胞数(SCC)降低(P<0.05)。围产后期ND与NDCA组奶牛常乳乳糖率显着提高、SCC降低(P<0.05),NDCA组泌乳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ND、NDCA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显着提高,同时显着增加了奶牛产前的尿Ca排泄(P<0.05),围产后期低血钙(Ca<2.0 mmol/L)发生率降低,产乳热发生率以NDCA组最低。ND、NDCA组奶牛产前及产犊时尿液p H显着降低(5.5-6.0,P<0.05),产犊时血液p H、HCO3-与SID显着低于CON(P<0.05);钙调激素中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 P)无显着变化,1,25(OH)2D3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显着高于CON(P<0.05),其调控下游的骨动员活动标志分子:Ⅰ型胶原C端肽(CTX I)、羟脯氨酸(HYP)在产后24 h显着升高(P<0.05),BGP:CTX I下降(P<0.05),同时Ca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3)ND和NDCA显着改善了奶牛围产后期能量负平衡(NEB,P<0.05),NDCA组在产后1周的EB高出CON组17.66%、ND组6.37%。脂肪代谢相关调控激素中,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脂联素(APN)显着降低(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激素分泌升高(P<0.05);此外,NDCA显着提高了胰岛素(INS,P<0.05),降低胰高血糖素(GC)分泌(P<0.05)。血清脂肪代谢物中NEFA水平在ND、NDCA组奶牛中显着降低(P<0.05)。(4)脂肪合成相关酶中脂肪酸合成酶(FAS)酶活在ND与NDCA组中显着升高,NDCA组乙酰辅酶羧化酶(ACC)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肪氧化分解相关酶中ND与NDCA组奶牛激素敏感酯酶(HSL)、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酶活较CON组显着降低,且NDCA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活化分子辅酶A及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在ND、NDCA组中显着降低(P<0.05),转运分子肉碱、酰基肉碱及氧化产物乙酰Co A、BHBA、乙酰乙酸在NDCA组显着降低(P<0.05)。肝脏脂肪转运蛋白中NDCA组奶牛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po B100)水平显着提高(P<0.05),NDCA进一步显着降低了奶牛肝损伤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P<0.05)。(5)ND、NDCA组奶牛产后免疫球蛋白Ig A、M水平显着升高(P<0.05),机体LPS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显着降低(P<0.05);NDCA在产后7 d进一步显着降低LPS及炎性细胞因子(P<0.05)。奶牛产后与低血钙、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不良健康评分以NDCA组最低。以上结果表明,产前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可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缓解NEB;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提高围产后期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提高。添加阴离子盐提高了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使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羟化及转运增强,进一步从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添加阴离子盐提高脂肪合成调控相关激素分泌和酶活;降低了脂肪分解调控激素、酶活、NEFA及其氧化活化,阴离子盐补充高Ca进一步降低分解酶酶活、脂肪酸转运、氧化及酮体生成;并提高肝脏脂肪转运蛋白,缓解了肝脏损伤。阴离子盐添加增强了奶牛产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产后疾病发生率以阴离子盐高Ca组最低。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基于试验二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奶牛产后NEB与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方面影响的内在代谢途径。试验随机选取CON、ND、NDCA组奶牛各8头,通过LC-MS方法分析了奶牛产后24 h血清代谢组变化。结果发现:(1)ND、NDCA显着降低了奶牛产后血清中长链脂肪酸水平(P<0.05);NDCA添加显着影响了甘油磷脂代谢通路(P<0.05),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酰胆碱水平显着升高(P<0.05),同时显着降低脂肪酸代谢物:甲基丁酰肉碱、3羟基-3甲基戊二酸和BHBA水平(P<0.05),NDCA与ND相比进一步显着降低了血清脂肪酸癸二酸、10Z-十九烯酸浓度(P<0.05)。(2)ND显着影响了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提高了其代谢通路中泛酸分解代谢产物尿嘧啶和N-氨基甲酰-β-丙氨酸及缬氨酸水平(P<0.05),而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血清中泛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参与脂肪酸氧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生物合成减弱,而促进脂肪合成的烟酰胺水平显着升高(P<0.05)。(3)NDCA显着提高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与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中乌头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的浓度(P<0.05),增强了参与脂肪氧化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4)ND与NDCA显着影响了奶牛产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P<0.05):其中NDCA组尿素循环代谢中间产物精氨酸、瓜氨酸、N(2)-乙酰-L-鸟氨酸浓度显着下降(P<0.05),尿素循环减弱,并进一步提高了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浓度。(5)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吡咯烷酮羧酸、尿嘧啶、尿苷和泛酸5种代谢物可作为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肌酸、棕榈酰甘氨酸、甘油磷脂酰胆碱、丙氨酸、蛋氨酸、N(2)-乙酰-L-鸟氨酸、烟酰胺和泛酸8种代谢分子为阴离子盐高Ca添加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以上结果表明,添加阴离子盐降低了奶牛产后脂肪动员的长链脂肪酸生成,影响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参与脂肪酸氧化活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合成下降;阴离子盐搭配高Ca进一步降低奶牛产后血清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并影响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提高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胆碱水平,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尿素循环减弱。综上所述,产后低血钙奶牛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升高,机体脂肪动员增加。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能够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提高常乳乳品质;阴离子盐结合高Ca可进一步显着提高奶牛产后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围产后期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显着提高。阴离子盐添加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促进了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的羟化及转运,增强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低血钙发生率下降。阴离子盐添加缓解了奶牛产后NEB,降低脂肪分解相关激素和酶活、及产物长链脂肪酸生成,通过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减弱脂肪酸活化,从而减少脂肪动员;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降低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转运分子、下游氧化酶酶活与氧化产物、酮体生成,促进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与脂肪转运脂蛋白,并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缓解了肝脏损伤与酮体积累。阴离子盐添加提高了奶牛产后机体免疫、降低了炎症反应,阴离子盐结合高Ca添加使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率及不良健康评分降低。
李林[4](2019)在《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合成和其前体物代谢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证实,长期高精料饲喂会导致泌乳山羊机体健康受损及乳品质下降,而高精料日粮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对机体的健康状态和乳品质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皆在探索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模式下泌乳山羊机体健康的影响及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在机体内的生成、转化以及分配规律,阐明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及乳脂肪、乳糖合成的影响机制,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代谢流向的影响选取12头体重相近的泌乳中期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高精料组(精粗质量比60:40)和缓冲剂组(精粗质量比60:40+复合缓冲剂),每组6头。试验共进行20周,每天统计乳产量,每周检测乳脂肪、乳糖含量,每两周检测一次瘤胃液pH;至第20周,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测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血液中相关生化指标和激素及乳脂乳糖前体物的含量。结果:1)两组泌乳山羊在饲喂初期产奶量、乳脂肪及乳糖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缓冲剂组从第3周起产奶量及乳糖含量开始高于高精料组,第6周乳脂肪开始高于高精料组,直至试验结束。2)高精料长期饲喂瘤胃pH下降(平均5.8±0.08),可造成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添加缓冲剂组瘤胃pH值一直高于高精料组(平均6.0±0.10),且瘤胃液中LPS含量极显着下降(P<0.01)。3)瘤胃液及血液中的VFA浓度及比例均发生改变,缓冲剂组瘤胃中丙酸和丁酸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料组(P<0.05);血液中丁酸的含量显着高于高精料组(P<0.05)。4)缓冲剂组血液中AST、ALT以及AKP的活性都低于高精料组,且差异显着(P<0.05);乳酸及TNF-α显着低于高精料组(P<0.05);但胰岛素(INS)、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含量均高于高精料组,其中INS、NEFA含量显着升高(P<0.05)。结论:向泌乳山羊高精料饲料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缓解高精料所致的瘤胃pH值下降、改变瘤胃的发酵状态、减少了代谢异常产物的产生和前体物的代谢流向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机体的健康状态及乳品质和乳产量;乳糖、乳脂肪的增高可能与血液中NEFA等前体物的升高有关。2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肝脏中糖脂前体物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探讨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糖脂前体物在肝脏的代谢变化,结合肝脏代谢组学探讨分析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在肝脏内的重分配机制,并进一步从胰岛素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其信号机制。试验第20周通过肝脏血管瘘取进出肝血液及肝脏组织,进行如下试验:1)组织学观察泌乳山羊肝脏的形态变化。2)检测进出肝血液中乳脂肪/乳糖前体物的含量。3)利用LC/MS-QTOF技术,检测两组泌乳山羊肝脏中代谢物的差异。4)分析检测肝脏中参与脂肪酸代谢、糖异生及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的基因及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5)分析检测肝脏中INS受体及其下游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高精料组泌乳山羊肝脏中央静脉周可见出血,肝细胞高度水肿;而缓冲剂组泌乳山羊肝脏中央静脉周结构清晰,肝细胞结构致密完整。2)与高精料组相比,缓冲剂组泌乳山羊肝脏中NEFA和GLU的净输出含量显着升高(P<0.05)。3)肝脏代谢组学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26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18个上调,150个下调;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26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53个上调,111个下调。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缓冲剂组中与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磷酸戊糖途径相关代谢通路被激活。4)缓冲剂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ACC和SCD-1以及上游的转录因子SREBP-1c显着上调(P<0.05);而脂肪酸分解的关键酶CPT-1以及上游的转录因子PPARα显着下调(P<0.05);肝脏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C显着上调(P<0.05);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6PGDH也显着上调(P<0.05)。5)复合缓冲剂组泌乳山羊肝脏中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结论:高精料日粮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使肝脏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合成以及糖异生作用增强。肝脏内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发生了重分配变化,前体物合成增多,使肝脏中NEFA和GLU净输出量显着增加,进而为乳腺乳脂肪、乳糖的合成提供更多的前体物。INS-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是肝脏脂肪酸合成增强的主要机制。3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腺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摄取利用的影响和机制探讨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腺健康及乳脂肪/乳糖前体物摄取利用的影响和机制。试验第20周取乳腺组织,进行如下试验:1)组织学观察泌乳山羊乳腺的形态变化。2)检测乳腺组织中氧化应激、凋亡蛋白等相关指标。3)检测乳腺组织中脂肪酸结合受体(GPR4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酶类的表达水平。4)检测乳腺组织中葡萄糖相关转运载体、乳糖合成相关酶类的表达水平及乳糖含量。结果:1)高精料组泌乳山羊乳腺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腺泡萎缩,结构模糊;而缓冲剂组泌乳山羊乳腺的腺泡充盈,结构清晰。2)与高精料组相比,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使乳腺组织中SOD、T-AOC的含量显着增加(P<0.05),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凋亡蛋白Caspase-3以及Bax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显着上调(P<0.05)。3)缓冲剂组与高精料组相比乳腺组织中GPR41显着上调(P<0.05),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酶ACC、SCD-1以及甘油三酯合成的酶DGAT1显着上调(P<0.05)。4)缓冲剂组与高精料组相比乳腺组织中GLUT1以及乳糖合成的关键酶HK显着上调(P<0.05)。结论:高精料中添加复合缓冲剂可以增强泌乳山羊乳腺抗氧化应激能力,缓解乳腺的凋亡损伤,改善乳腺的健康状态。乳腺合成乳脂肪/乳糖的前体物消耗减少、利用增强,乳糖和乳脂肪的合成增多。本实验结果提示:添加缓冲剂乳腺健康的改善及乳腺中GPR4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缓冲剂中丁酸钠的添加有关,而这方面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4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内试验结果已经证实复合缓冲剂可以缓解高精料饲喂对乳腺所带来的损伤,且发现可能与缓冲剂中丁酸钠的添加有关。我们从体外进一步验证丁酸钠对LPS诱导的乳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揭示其分子机制。试验以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LPS制造乳腺损伤模型,同时设立丁酸钠+LPS处理组以及丁酸钠+LPS处理+PI3K抑制剂组。进行如下试验:1)建立LPS诱导MAC-T细胞损伤模型。2)检测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3)流式细胞术检测MAC-T细胞早、晚期凋亡程度。4)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5)免疫荧光法检测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LPS诱导MAC-T细胞损伤模型的条件为:1μg/mLLPS浓度,刺激时间为9h。2)丁酸钠能够显着增加MAC-T损伤细胞中SOD、GSH-Px、CAT、POD、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或P<0.01),并且MDA和蛋白质羰基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3)丁酸钠可以显着降低MAC-T损伤模型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与凋亡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却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又会抑制PI3K/AKT蛋白的表达,造成凋亡蛋白的显着上升(P<0.05)。以上结果提示:丁酸钠可以增强MAC-T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缓解LPS所致的乳腺细胞的损伤。综上,我们的实验认为复合缓冲剂能够减缓由高精料饲喂诱导的泌乳山羊SARA及乳品质的下降,研究结果为抑制高精料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及生产上缓冲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培剑,林英庭[5](2016)在《碳酸氢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酸氢钠作为饲料添加剂,因效果好、无污染、价格便宜,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本文综述了碳酸氢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及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君伟[6](2011)在《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研究日粮中不同电解质平衡值对断奶~3月龄生长肉兔生产性能、氮代谢、血液生化指标、血液酸碱平衡、血清离子指标、血清激素指标和血液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试验分断奶~2月龄,2~3月龄两个阶段,采用断奶新西兰肉兔200只,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0只兔,设置不同的日粮电解质平衡值(DEB):-150、0、200、350、和500 meq/kg,预试期7d,正试期23d。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日粮不同电解质平衡(DEB)对断奶~2月龄生长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极显着(P<0.01),平均日增重受DEB影响显着(P<0.05),对料重比影响不显着(P>0.05)。DEB对氮沉积影响显着(P<0.05),对食入氮、粪氮、尿氮、可消化氮、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生物利用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日粮DEB对血液pH值、HCO3-浓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二氧化碳总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对血液碱储影响极显着(P<0.01),对血液阴离子间隙影响显着(P<0.05)。日粮DEB值对血清K、Na、Cl、Ca、P离子浓度影响不显着(P>0.05),对血清总蛋白、肌酐、磷酸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影响不显着(P>0.05),对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影响显着(P<0.05),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影响极显着(P<0.01)。DEB对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含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降钙素含量受DEB影响极显着(P<0.01);DEB值为350 mmol/kg时,血清蛋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日粮DEB对血清赖氨酸、精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2月龄生长肉兔日粮DEB值以200~350meq/kg为宜。试验二:日粮不同电解质平衡(DEB)对2~3月龄生长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极显着(P<0.01),平均日增重受DEB影响显着(P<0.05),对料重比影响不显着(P>0.05)。DEB对氮沉积影响显着(P<0.05),对食入氮、粪氮、尿氮、可消化氮、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生物利用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日粮DEB对血液pH值、HCO3-浓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二氧化碳总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对血液碱储影响极显着(P<0.01),对血液阴离子间隙影响显着(P<0.05)。日粮DEB值对血清K、Na、Cl、Ca、P离子浓度影响不显着(P>0.05),对血清总蛋白、肌酐、磷酸肌酸激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影响不显着(P>0.05),对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影响显着(P<0.05);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降钙素含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着(P>0.05)。蛋氨酸受日粮DEB的影响差异显着,DEB值为200 mmol/kg时,血清蛋氨酸含量最高,日粮DEB对血清赖氨酸、精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2~3月龄生长肉兔日粮DEB值以200~350 meq/kg为宜。
郭鹏举[7](2010)在《日粮钾水平对新疆细毛羊养分消化代谢及血钙稳衡调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以下3个试验研究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养分消化代谢以及l血钙稳衡调控的影响。试验1:选择4头新疆细毛羊羯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应用体外产气量法模拟瘤胃发酵,研究高钾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发酵底物分为4组,A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基础日粮+538mg/kg),C组(基础日粮+1084mg/kg),D组(基础日粮+1631mg/kg),使4组日粮的钾水平分别达到1.4%,1.8%,2.2%和2.6%。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钾水平为1.8%和2.2%时,能极显着的提高72小时产气量(P<0.01)。随着日粮中钾水平的升高,DM、NDF降解率表现出先升后降,在钾水平达到2.2%时达到最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ADF的降解率在钾水平2.2%时达到最高,且与A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日粮中钾水平的增加,绵羊瘤胃pH值有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着(P>0.05);随着日粮中钾水平的增加,NH3-N浓度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各组之间差异也不显着(P>0.05)。随着日粮中钾水平的升高,乙酸浓度在B组即钾含量为1.8%时达到最高,且与A组之间的差异显着(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着水平;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在钾水平1.8%时达到最高,但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并不显着(P>0.05);对于乙酸/丙酸值,钾水平1.8%是最接近3:1,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2;选择4头新疆细毛羊羯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高钾日粮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A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基础日粮+538mg/kg),C组(基础日粮+1084mg/kg),D组(基础日粮+1631mg/kg),使4组的钾水平分别达到1.4%,1.8%,2.2%和2.6%。试验结果表明:B组、C组和D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全消化道表现消化率均比A组有增强的趋势,但均差异不显着(P>0.05);钾、钠的表观消化率随钾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且A组和C组、D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其中钠A组和D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钙表观消化率先升后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磷表观消化率随钾水平的升高也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3:选择4头新疆细毛羊羯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高钾日粮对绵羊血清、尿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A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基础日粮+538mg/kg),C组(基础日粮+1084mg/kg),D组(基础日粮+1631mg/kg),使4组的钾水平分别达到1.4%,1.8%,2.2%和2.6%。试验结果表明:绵羊血清钙含量是随着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磷含量也是随着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钾、钠的含量是随着日粮钾水平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之间的镁含量也没有达到显着水平,C组镁含量低于A、B、D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之间的羟脯氨酸含量没有达到显着水平,B组的羟脯氨酸含量低于A、C、D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绵羊尿液的pH值随着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A组、B组和C组相互之间pH值达到极显着的水平(P<0.01),A组、B组和D组相互之间pH值也达到极显着的水平(P<0.01),C组与D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绵羊尿钙含量随日粮钾水平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尿磷含量随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尿钾含量随日粮钾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且A组和D组之间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尿钠含量随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差异没有达到显着水平(P>0.05);尿镁含量随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羟脯氨酸含量随日粮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
马涛[8](2008)在《磷酸氢钙对猪生长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磷酸氢钙是饲料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磷酸氢钙能够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主要研究磷酸氢钙对猪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增加了猪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降低了饲料报酬。饲料中增加了磷酸氢钙,一部分未被消化吸收的钙、磷随粪排出体外,增加了干物质含量。
鲍庆晗[9](2008)在《氯对生长蛋鸭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氯水平对生长蛋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为(0.50±0.04)kg的蛋鸭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第Ⅰ组含氯0.06%,第Ⅱ组含氯0.12%,第Ⅲ组含氯0.18%,第Ⅳ组含氯0.30%,第Ⅴ组含氯0.60%,每个处理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蛋鸭。试验期为6周。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氯水平为0.06%会显着降低蛋鸭的生产性能(P<0.05);饲粮氯水平为0.12%~0.60%时对蛋鸭的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0.12%饲粮氯水平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各项指标都优于0.18%~0.60%饲粮氯水平组。从试验全期来看,各处理组之间日采食量无显着差异(P>0.05)。当饲粮中含钠0.15%时,0.12%的饲粮氯水平可使生长蛋鸭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低水平(0.06%)或高水平的氯(0.30%~0.60%)会消耗体内的代谢过程用于调节酸碱平衡,从而降低自身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血清Cl含量、渗透压(OSM)、血液阴离子间隙(AG)差异显着(P<0.05),血清Na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并且随氯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增加。0.06%~0.60%饲粮氯水平组间血液pH值、HCO3-浓度、CO2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随饲粮氯水平的增大而降低,并且同氯水平呈不规则的“S”形关系变化,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趋势发生。(2)饲粮氯水平对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且呈无规则变化;各组间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的差异显着(P<0.05)。碱性磷酸酶随氯水平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变化,而乳酸脱氢酶则随氯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3)不同饲粮氯水平对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G:B)的影响差异显着(P<0.05),对球蛋白(GLB)的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在各处理组间呈不规则变化。(4)氯对生长蛋鸭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RIC)、葡萄糖(GLU)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随饲粮氯水平的增加尿素氮、尿酸、葡萄糖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肌酐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5)不同处理组间的胰岛素(INS)、皮质醇(Cort)、三碘甲酰原氨酸(T3)和四碘甲酰原氨酸(T4)的差异不显着(P>0.05),各种指标都随饲粮氯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变化。(6)不同处理间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差异显着(P<0.05)。饲粮氯水平对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无显着影响(P>0.05)。随饲粮氯水平的升高,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变化,丙二醛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变化。
吴文旋[10](2007)在《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奶牛营养代谢理论研究的深入,日粮阴阳离子差(dietary cation-anion difference, DCAD)引起了奶牛营养研究者的广泛关注。DCAD是指每千克饲粮干物质所含的主要阳离子(Na+、K+)的毫摩尔数与主要的阴离子(Cl-、S2-)的毫摩尔数之间的差值。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不同DCAD水平及补Ca对经产荷斯坦奶牛围产期(试验一、试验二)和泌乳盛期(试验三)体液酸碱平衡、血液矿物质、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6个大型牧场奶牛日粮组分阴阳离子差(CAD)盈亏状况进行了调研,计算了典型DCAD水平(试验四)。试验一研究了降低DCAD水平对围产期奶牛体液酸碱平衡、血液矿物质含量、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0头条件相似、处于产前21天的奶牛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10头;设计奶牛DCAD水平分别为+150、+50、-50、-150 mmol/kg DM(实际测定为+127、+30、-63、-154 mmol/kg DM)。试验结果如下。随着DCAD水平降低,奶牛尿液pH值、血液pH值显着下降(P<0.05),血液HC03-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DCAD水平与尿液pH、血液pH、血液HC03-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P<0.0001)、0.28(P<0.01)、0.09(P>0.1),尿液pH与血液pH的相关系数(r)为0.52(P<0.0001)。可见,降低DCAD水平诱发了奶牛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试验2组、试验3组奶牛血浆钙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其它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3组奶牛血浆镁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奶牛血浆磷水平不受DCAD的影响(P>0.05)。各组奶牛血浆钙含量均以产犊当天最低,但试验2组、试验3组在产犊临近几天较对照组高(P<0.05)。降低DCAD水平可维持奶牛血钙稳恒。没有奶牛发生产乳热。试验2组、试验3组奶牛低血钙发病头数(0、0)较对照组、试验1组低(2、3),胎衣不下发病头数(0、0)显着低于对照组(4;P<0.05)。降低DCAD水平有利于改善奶牛健康(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奶牛发病总头数分别为10、7、3、2)。不同DCAD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奶产量、奶成分没有产生差异显着的影响(P>0.05)。从本试验结果可见,干奶后期低DCAD水平日粮可诱发奶牛体内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维持血钙稳恒,进而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健康。试验二研究了在阴离子型DCAD日粮基础上补Ca对围产期奶牛体液酸碱平衡、血液矿物质含量、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条件相似、处于干奶后期(产前20天)的奶牛36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12头;设计奶牛DCAD水平分别为+150、-100、-100mmol/kgDM(实际测定为+185、-67、-67mmol/kg DM), Ca采食量分别为84、84、114g/d(实际测定水平为100、100、130g/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奶牛尿液pH值、血液pH值显着降低(P<0.05),血液HC03-浓度差异不大(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各体液酸碱平衡指标水平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DCAD水平与尿液pH、血液pH、血液HC03-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P<0.0001)、0.57(P<0.01)、0.02(P>0.1),尿液pH与血液pH的相关系数(r)为0.77(P<0.0001)。可见,两组阴离子型DCAD日粮均诱发了奶牛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试验1组奶牛血清钙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2组差异不显着;血清磷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血清镁浓度较试验1组高(P<0.05)。产犊后0.5天,各组奶牛血浆钙含量均为最低值,但试验1组产后0.5天、第2天血清钙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提示,在阴离子型DCAD日粮基础上补钙对维持围产期奶牛血钙水平效果不明显。没有奶牛发生产乳热或真胃移位。试验1组奶牛低血钙发病头数显着低于对照组(0 vs.4;P<0.05),试验2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头数显着低于对照组(1 vs.6;P<0.05)。在阴离子型DCAD日粮基础上补钙与阴离子型DCAD日粮对改善奶牛健康效果相当(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有14、4、4头奶牛患病)。日粮处理对各组奶牛DMI、奶产量、奶成分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阴离子型DCAD日粮(-100mmol/kg DM)基础上补钙也可诱发围产期奶牛体内轻度代谢性酸中毒,但对维持奶牛血钙稳恒、改善健康没有进一步的效果。试验三研究了不同DCAD水平对泌乳盛期奶牛血液酸碱平衡、血清矿物质含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3复拉丁方设计,将15头条件相似的泌乳盛期奶牛(产后20-50 d)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5头,设计DCAD水平分别为+250、+400、+550 mmol/kg DM(实际测定为+242、+389、+538 mmol/kg DM)。试验结果表明,奶牛血液酸碱平衡、血清矿物质含量、奶产量均不受DCAD的影响(P>0.05)。试验四对浙江省6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牧场奶牛日粮主要常用饲料原料Na、K、Cl、S含量及其CAD盈亏状况进行了调研,并计算了典型DCAD水平。奶牛精料混合料主要原料玉米、豆粕、麸皮的CAD平均值分别为26、275、147 mmol/kg DM,以豆粕最高,麸皮次之,玉米最低。干奶期和泌乳盛期奶牛精料混合料的CAD平均值分别为227、323 mmol/kg DM,干奶期精料混合料CAD值较低。奶牛粗饲料主要原料全株青贮玉米、羊草干草、苜蓿干草的CAD平均值分别为-50、95、429 mmol/kg DM,以苜蓿干草最高,羊草干草次之,全株青贮玉米最低。模拟的典型干奶期和泌乳盛期奶牛日粮的CAD平均值分别为74、214mmol/kg DM,干奶期DCAD水平较泌乳盛期DCAD水平低。综上所述,围产期奶牛采食CAD水平为-100~-50 mmol/kg DM的日粮可诱发体内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维持血钙稳恒、改善健康,但不会影响生产性能;在阴离子型DCAD日粮基础上补钙(30 g/d),对改进上述指标效果不明显;泌乳盛期奶牛血液酸碱平衡、血清矿物质含量、奶产量不受DCAD水平的影响。六个接受大型调研牧场典型干奶牛DCAD平均水平为正值,应添加阴离子盐降低DCAD水平,泌乳盛期奶牛DCAD水平较为适宜。
二、如何通过合理配给饲料实现动物体内酸碱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通过合理配给饲料实现动物体内酸碱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酸化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肝胰腺生理功能和能量供给策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海洋酸化研究 |
1.1.1 海洋酸化概述 |
1.1.2 海洋酸化对软体动物的影响 |
1.1.2.1 海洋酸化抑制软体动物钙化作用 |
1.1.2.2 海洋酸化对软体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 |
1.1.2.3 海洋酸化对软体动物免疫作用的影响 |
1.1.2.4 海洋酸化对软体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 软体动物对海洋酸化的适应性机制 |
1.2.1 酸化条件下软体动物的生理响应机制 |
1.2.2 酸化条件下软体动物的能量代谢方式 |
1.2.3 酸化条件下软体动物的关键调控通路 |
1.3 海洋酸化对肝胰腺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试剂信息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实验所用到的引物信息 |
2.2 实验方法 |
2.2.1 长牡蛎的酸化处理及样品获取 |
2.2.2 长牡蛎组织总RNA的提取及cDNA模板的制备 |
2.2.3 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 |
2.2.4 牡蛎肝胰腺细胞内pH、ROS、吞噬活性的检测 |
2.2.5 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
2.2.6 消化酶的检测 |
2.2.7 葡萄糖含量及糖原的检测 |
2.2.8 16S rDNA扩增子测序及数据分析 |
2.2.9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
2.2.10 乳酸、丙酮酸含量测定 |
2.2.11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酶活性测定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酸化处理对长牡蛎肝胰腺生理功能影响分析 |
3.1.1 酸化处理降低肝胰腺细胞内pH |
3.1.2 酸化处理降低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
3.1.3 酸化处理引发肝胰腺氧化应激 |
3.1.4 海洋酸化对防御素的影响 |
3.1.5 海洋酸化增强肝胰腺的吞噬活性 |
3.1.6 酸化处理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3.1.7 酸化处理对肝胰腺菌群的影响 |
3.1.7.1 测序数据统计 |
3.1.7.2 酸化后肝胰腺菌群发生剧烈变化 |
3.1.7.3 酸化处理后肝胰腺菌群门水平上的丰度变化 |
3.1.7.4 酸化处理后肝胰腺菌群属水平上的丰度变化 |
3.2 酸化条件下长牡蛎肝胰腺能量供给策略 |
3.2.1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
3.2.2 样本间相关性分析 |
3.2.3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3.2.4 能量代谢相关DEGs富集分析 |
3.2.4.1 GO富集分析 |
3.2.4.2 KEGG富集分析 |
3.2.5 糖合成代谢 |
3.2.5.1 酸化处理提升肝胰腺葡萄糖含量和糖原储备 |
3.2.5.2 酸化后糖异生能力增强 |
3.2.5.3 短期酸化后氨基酸代谢能力增强 |
3.2.5.4 酸化后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3.2.6 糖分解代谢 |
3.2.6.1 糖酵解 |
3.2.6.2 三羧酸循环 |
第四章 讨论 |
4.1 海洋酸化对长牡蛎肝胰腺生理功能的影响 |
4.1.1 海洋酸化对长牡蛎肝胰腺pHi的影响 |
4.1.2 海洋酸化对长牡蛎肝胰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1.3 海洋酸化引起长牡蛎肝胰腺氧化应激 |
4.1.4 酸化条件下长牡蛎肝胰腺防御素表达量上调 |
4.1.5 海洋酸化对长牡蛎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4.1.6 海洋酸化对长牡蛎肝胰腺菌群结构的影响 |
4.2 长、短期海洋酸化对长牡蛎肝胰腺能量供给策略的影响 |
4.2.1 酸化条件下肝胰腺能量代谢途径发生剧烈变化 |
4.2.2 酸化对糖合成的影响 |
4.2.3 酸化对肝胰腺糖分解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耗水量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钠、氯的生理功能及代谢 |
1.1 钠、氯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1.2 钠、氯在家禽体内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
1.3 钠、氯与家禽饲粮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
1.4 钠、氯与家禽机体酸碱平衡的关系 |
1.5 钠、氯的缺乏与过量 |
2 钠、氯在家禽中的研究现状 |
2.1 钠、氯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钠、氯对家禽饮水量和排泄物含水率的影响 |
2.3 钠、氯对家禽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2.4 钠、氯对家禽代谢疾病的影响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生长性能、耗水量、器官指数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设计与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耗水量的影响 |
2.3 不同钠、氯水平对28日龄仔鹅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 不同钠、氯水平对28日龄仔鹅血液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钠、氯水平对1-28日龄仔鹅耗水量的影响 |
3.3 不同钠、氯水平对28日龄仔鹅器官指数的影响 |
3.4 不同钠、氯水平对28日龄仔鹅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钠、氯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产性能、耗水量、血液指标、消化道指标和胫骨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设计与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钠、氯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钠、氯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耗水量的影响 |
2.3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5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血液指标的影响 |
2.6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消化道指标的影响 |
2.7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胫骨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钠、氯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钠、氯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耗水量的影响 |
3.3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5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血液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消化道指标的影响 |
3.7 不同钠、氯水平对70日龄仔鹅胫骨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排泄物含水率的影响 |
2.2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矿物元素利用率的影响 |
2.3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常规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排泄物含水率的影响 |
3.2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矿物元素利用率的影响 |
3.3 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常规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奶牛围产期生理代谢特征 |
1.1 奶牛围产期生理特点 |
1.2 奶牛围产期代谢变化 |
1.2.1 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变化 |
1.2.2 奶牛围产期蛋白质代谢变化 |
1.2.3 奶牛围产期糖代谢变化 |
1.3 奶牛围产期免疫状态 |
1.4 奶牛围产期血钙稳衡 |
2 奶牛低血钙症 |
2.1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能量代谢紊乱 |
2.2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免疫抑制 |
3 日粮钙水平对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影响 |
4 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及阴离子盐 |
4.1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酸碱平衡的影响 |
4.3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的影响 |
4.4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
5 组学技术在围产期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
6 存在的问题 |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 |
2.2.2 血液生化指标 |
2.2.3 血液钙调激素及分子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
3.2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钙调激素水平及SID比较 |
3.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代谢物比较 |
3.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
4 讨论 |
4.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
4.2 围产期奶牛血钙及钙调激素比较 |
4.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血液代谢物比较 |
4.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
5 小结 |
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测定 |
2.2.2 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表观消化率 |
2.2.3 体液酸碱平衡与血钙稳衡 |
2.2.4 血清代谢物 |
2.2.5 脂肪代谢 |
2.2.6 免疫与疾病发生率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
3.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酸碱平衡及钙代谢的影响 |
3.3.1 体液酸碱平衡 |
3.3.2 血钙稳衡 |
3.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
3.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
3.5.1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
3.5.2 脂肪合成相关酶 |
3.5.3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
3.5.4 肝脏脂肪转运相关分子及肝脏功能 |
3.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与疾病发生率影响 |
3.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
3.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
3.6.3 疾病发生率 |
4 讨论 |
4.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
4.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体液酸碱平衡与钙代谢的影响 |
4.3.1 体液酸碱平衡 |
4.3.2 血钙稳衡 |
4.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
4.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能量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 |
4.5.1 能量平衡 |
4.5.2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
4.5.3 血清脂肪代谢物 |
4.5.4 脂肪合成相关酶 |
4.5.5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
4.5.6 肝脏脂肪转运分子及肝脏功能 |
4.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
4.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
4.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
4.6.3 疾病发生率 |
5 小结 |
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2.1 样品采集 |
2.2.2 试剂与仪器 |
2.2.3 检测样本前处理 |
2.2.4 样本LC-MS分析 |
2.3 数据分析 |
2.3.1 样本数据预处理 |
2.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LC-MS数据可靠性分析 |
3.2 主成分分析(PCA) |
3.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
3.4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
3.5 重要差异代谢分子分析(VIP) |
3.6 差异代谢分子通路富集分析 |
3.7 生物标志物筛选 |
4 讨论 |
4.1 脂肪代谢 |
4.2 有机酸代谢 |
4.3 氨基酸代谢 |
4.4 非氨基酸含氮化合物代谢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
1 总体讨论 |
2 全文结论 |
3 研究创新点 |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合成和其前体物代谢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部分缩写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乳脂肪/乳糖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
1 乳脂肪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
1.1 乳脂肪 |
1.2 乳脂肪的合成 |
1.3 乳脂肪合成的关键酶 |
1.4 乳脂肪合成的影响因素 |
2 乳糖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
2.1 乳糖 |
2.2 乳糖的合成 |
2.3 乳糖合成的关键酶 |
2.4 乳糖合成的影响因素 |
2.5 葡萄糖转运载体 |
第二章 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在肝脏内的代谢转变及其调控 |
1 乳成分前体物 |
2 乳脂前体物的生成及利用 |
2.1 乳脂前体物的生成 |
2.2 乳脂前体物在肝脏中的转化及利用 |
2.3 肝脏内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及其调控 |
3 乳糖前体物的生成及利用 |
3.1 肝脏内葡萄糖的代谢及其调控 |
第三章 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反刍动物的综合影响与调控 |
1 高精料饲喂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
1.1 高精料饲喂对反刍动物采食性能的影响 |
1.2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上皮的影响 |
1.3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1.4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pH的影响 |
1.5 高精料饲喂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1.6 高精料饲喂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
1.7 高精料饲喂对乳成分合成的影响 |
2 缓冲剂的概念 |
2.1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的酸碱平衡调控的机理 |
2.2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
2.3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瘤胃pH的影响 |
2.4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
2.5 缓冲剂丁酸钠对反刍动物机体健康的影响 |
2.6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产奶量的影响 |
2.7 缓冲剂对反刍动物乳成分合成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四章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代谢流向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和仪器 |
1.2 试验动物 |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
1.4 指标测定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产量的影响 |
2.2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的影响 |
2.3 泌乳山羊瘤胃液pH测定结果 |
2.4 泌乳山羊瘤胃内容物及血液中LPS含量测定结果 |
2.5 泌乳山羊瘤胃及血液中VFA测定结果 |
2.6 泌乳山羊血液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2.7 泌乳山羊血液激素含量测定结果 |
2.8 泌乳山羊血液代谢异常产物及炎症因子测定结果 |
2.9 泌乳山羊血液乳脂肪/乳糖前体物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产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
3.2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瘤胃及机体健康的影响 |
3.3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瘤胃及血液VFA含量的影响 |
3.4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血液乳脂肪/乳糖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肝脏中糖脂前体物分配与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和仪器 |
1.2 试验动物 |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
1.4 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
1.5 进出肝血液相关指标测定 |
1.6 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
1.7 肝脏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检测 |
1.8 肝脏糖脂代谢及PI3K/AKT相关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
1.9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泌乳山羊肝脏组织学观察 |
2.2 泌乳山羊进出肝血液糖脂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
2.3 肝脏代谢组学结果分析 |
2.4 泌乳山羊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2.5 泌乳山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健康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
3.2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代谢物变化的影响 |
3.3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糖脂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
3.4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腺乳脂肪/乳糖及其前体物利用的影响和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和仪器 |
1.2 试验动物 |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
1.4 乳腺组织学切片制作及观察 |
1.5 乳腺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
1.6 乳腺乳脂肪、葡萄糖转运及乳糖合成关键基因mRNA转录水平检测 |
1.7 乳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1.8 乳脂肪及乳糖相关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
1.9 乳腺乳糖含量测定 |
1.10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泌乳山羊乳腺病理组织学观察 |
2.2 泌乳山羊乳腺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 |
2.3 泌乳山羊乳腺凋亡蛋白测定结果 |
2.4 泌乳山羊乳腺乳脂肪合成相关酶或蛋白mRNA表达测定结果 |
2.5 泌乳山羊乳腺GPR41和ACC蛋白表达测定结果 |
2.6 泌乳山羊乳腺葡萄糖转运载体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
2.7 泌乳山羊乳腺乳糖含量及乳糖合成相关酶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腺健康的影响 |
3.2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腺GPR41及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影响 |
3.3 复合缓冲剂对泌乳山羊乳腺GLUT及乳糖合成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细胞来源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的培养和传代 |
1.4 LPS诱导MAC-T损伤模型的建立 |
1.5 细胞凋亡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 |
1.6 细胞凋亡及信号通路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1.7 细胞免疫荧光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LPS对MAC-T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 |
2.2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应激指标的影响 |
2.3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2.4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总凋亡率的变化 |
2.5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凋亡蛋白mRNA表达水平影响 |
2.6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PI3K/AKT蛋白水平的影响 |
2.7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PI3K免疫荧光结果 |
2.8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3.2 丁酸钠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体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5)碳酸氢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
2 碳酸氢钠的生理功能 |
2.1 调节酸碱平衡 |
2.2 调节阴阳离子平衡 |
2.3 提供钠离子 |
3 碳酸氢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 碳酸氢钠对采食量和日增重的影响 |
3.2 碳酸氢钠对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
3.3 碳酸氢钠对反刍动物产品的影响 |
3.4 碳酸氢钠对疾病防治的作用 |
4 碳酸氢钠对反刍动物健康方面的影响 |
4.1 碳酸氢钠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 碳酸氢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5 碳酸氢钠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经济效益分析 |
6 结语 |
(6)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日粮电解质平衡的研究进展 |
1.1 日粮电解质平衡的概念 |
1.2 动物体内酸碱来源及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的概念 |
1.2.1 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的概念 |
1.2.2 动物体内酸碱来源及调节机制 |
1.2.2.1 体内酸碱来源 |
1.2.2.2 体内缓冲碱含量 |
1.2.2.3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途径 |
1.3 动物体内电解质平衡的表示方法 |
1.4 钠、钾和氯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1.4.1 钠、钾和氯的生理功能 |
1.4.1.1 钠和氯的生理功能 |
1.4.1.2 钾的生理功能 |
1.4.2 钠、钾和氯的相互关系 |
1.5 日粮电解质平衡的计算方法 |
1.6 日粮电解质平衡与畜禽生产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
1.6.1 日粮电解质平衡与动物正常生产的关系 |
1.6.2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
1.6.3 日粮电解质平衡与蛋壳的关系 |
1.6.4 日粮电解质平衡与热应激的关系 |
1.6.5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奶牛乳热病的影响 |
1.6.6 离子型球虫药的使用与日粮电解质平衡 |
1.6.7 日粮电解质平衡与猝死综合症、肉鸡腹水症的关系 |
1.6.8 日粮电解质平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关系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目的 |
2.2 试验日粮 |
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5.1 生产性能指标的测定 |
2.5.2 氮代谢指标的测定 |
2.5.3 血气指标的测定 |
2.5.4 血清离子指标的测定 |
2.5.5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2.5.6 血液中激素含量的测定 |
2.5.7 血液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
3.1.1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浆酸碱平衡指标的影响 |
3.1.3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 |
3.1.4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5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1.6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氮代谢的影响 |
3.1.7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激素和酶的影响 |
3.2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2~3 月龄生长肉兔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
3.2.1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氮代谢的影响 |
3.2.3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浆酸碱平衡指标的影响 |
3.2.4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 |
3.2.5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6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7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激素和酶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
4.1.1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2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 |
4.1.3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 |
4.1.4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5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1.6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氮代谢的影响 |
4.1.7 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激素和酶含量的影响 |
4.2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2~3 月龄生长肉兔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
4.2.1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氮代谢的影响 |
4.2.3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浆酸碱平衡指标的影响 |
4.2.4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 |
4.2.5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6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2.7 对2~3 月龄生长肉兔血清酶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
5 结论 |
5.1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断奶~2 月龄生长肉兔的影响 |
5.2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2~3 月龄生长肉兔的影响 |
论文的总体结论和后续展望 |
1 论文的总体结论 |
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7)日粮钾水平对新疆细毛羊养分消化代谢及血钙稳衡调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1.研究目的和意义 |
2.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钾素概况 |
1.1 土壤、植物及动物体内钾素含量与分布 |
1.2 钾的主要功能与需钾的酶类 |
1.3 钾的摄入与排出 |
1.4 钾的吸收代谢与其稳衡调控机制 |
1.5 钾的代谢紊乱 |
1.6 反刍动物钾的需要量 |
1.7 钾在阴阳离子平衡中的作用 |
1.8 钾对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2 反刍动物矿物质营养 |
2.1 矿物质在机体分布 |
2.2 机体对矿物质调节 |
2.3 钠、钾、氯需要量 |
2.4 主要常见矿物质元素的关系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2 钾源 |
1.3 试验装置 |
1.4 试验设计 |
1.5 人工瘤胃微生物培养液组成 |
1.6 瘤胃内容物的采集 |
1.7 体外培养 |
1.8 样品分析 |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产气量的影响 |
3.2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瘤胃pH值、NH_3-N浓度和酶活的影响 |
3.3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DM、NDF和ADF降解率的影响 |
3.4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瘤胃VFA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产气量的影响 |
4.2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
4.3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饲料降解率及酶活的影响 |
5 结论 |
试验二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2 钾源 |
1.3 试验设计 |
1.4 日粮组成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试验三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血清、尿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2 钾源 |
1.3 试验设计 |
1.4 日粮组成 |
1.5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不同钾水平日粮对绵羊尿液pH值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三章 论文小结、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1 论文小结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氯对生长蛋鸭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蛋鸭生产的概况 |
1.1.1 我国蛋鸭的生产现状 |
1.1.2 蛋鸭生产的发展趋势 |
1.1.3 蛋鸭生产存在的问题 |
1.2 蛋鸭笼养技术 |
1.2.1 蛋鸭笼养可行性分析 |
1.2.2 蛋鸭笼养的优点 |
1.2.3 蛋鸭笼鸭的技术要点 |
1.3 氯的研究进展 |
1.3.1 化学元素氯的发现简史 |
1.3.2 氯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在饲料中的含量 |
1.3.3 氯的吸收与排泄 |
1.3.4 氯的功能及调节 |
1.3.5 氯离子与日粮阴阳离子平衡、酸碱平衡的关系 |
1.4 氯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
1.4.1 氯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
1.4.2 氯对家禽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
1.4.3 氯对家禽产蛋率和蛋壳质量的影响 |
1.4.4 氯对家禽腿病的影响 |
1.4.5 氯对家禽粪便含水量的影响 |
1.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试验目的 |
1.5.1 选题依据 |
1.5.2 试验目的 |
1.6 课题来源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饲养与采血试验 |
2.2.2 指标检测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饲养试验结果 |
3.1.1 对日增重的影响 |
3.1.2 对日采食量的影响 |
3.1.3 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3.2 采血试验结果 |
3.2.1 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3.2.2 对血液酸碱指标的影响 |
3.2.3 对血清酶类指标的影响 |
3.2.4 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影响 |
3.2.5 对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和葡萄糖的影响 |
3.2.6 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3.2.7 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1 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4.2.2 对血液酸碱指标的影响 |
4.2.3 对血清酶类指标的影响 |
4.2.4 对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影响 |
4.2.5 对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和葡萄糖的影响 |
4.2.6 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4.2.7 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 尚待解决的问题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图表一览表 |
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矿物质的营养作用 |
1 常量元素 |
2 微量元素 |
3 矿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奶牛上的应用 |
1 日粮阴阳离子差概述 |
2 日粮阴阳离子差与体液酸碱平衡 |
3 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 |
4 日粮阴阳离子差在泌乳盛期奶牛上的应用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日粮阴阳离子差及补Ca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日粮阴阳离子差在泌乳盛期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奶牛饲料阴阳离子差盈亏状况调研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提示、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如何通过合理配给饲料实现动物体内酸碱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酸化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肝胰腺生理功能和能量供给策略的影响[D]. 张令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01)
- [2]不同钠、氯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耗水量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D]. 陈媛婧. 扬州大学, 2020
- [3]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D]. 张翔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4]复合缓冲剂对高精料饲喂泌乳山羊乳脂肪/乳糖合成和其前体物代谢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D]. 李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5]碳酸氢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J]. 刘培剑,林英庭. 中国饲料, 2016(14)
- [6]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D]. 李君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7]日粮钾水平对新疆细毛羊养分消化代谢及血钙稳衡调控的影响研究[D]. 郭鹏举. 石河子大学, 2010(02)
- [8]磷酸氢钙对猪生长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J]. 马涛. 湖北畜牧兽医, 2008(07)
- [9]氯对生长蛋鸭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鲍庆晗.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 [10]日粮阴阳离子差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 吴文旋. 浙江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