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粘结质量的实验研究

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粘结质量的实验研究

一、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胶结质量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1](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何晓莹[2](2020)在《胶凝砂砾石坝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胶凝砂砾石坝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坝型,旨在为中小型水库大坝工程提供一种更为高效施工,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渗流特性与应力变形特性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开展胶凝砂砾石坝正交异性渗流分析和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胶凝砂砾石坝成层碾压施工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坝体正交异性渗透特性,概述了渗流的基本理论及有限元分析原理,并结合算例验证了利用ABAQUS软件进行胶凝砂砾石坝正交异性渗流场分析的可行性。然后,在胶凝砂砾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的本构模型,通过软件的二次开发,将邓肯-张模型引入到材料库中,使其可以满足胶凝砂砾石坝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的需要。其次,探讨了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机理,建立了考虑两场相互作用下的数学模型。最后结合守口堡大坝实际工程更深入地揭示了胶凝砂砾石坝的渗流特性和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胶凝砂砾石材料水平渗透系数与竖直渗透系数比值的增大,坝体浸润线有降低的趋势,但主要体现在上游侧,坝体渗流量和坝后渗透坡降仍在增大,对坝体渗透稳定性不利。(2)竣工期,坝体水平及竖向位移沿坝轴线呈对称分布,水平位移从上下游坝坡向坝轴线逐渐减小,竖向沉降位移从坝体中部向地基底部逐渐减小;正常蓄水位工况和校核洪水位工况下,大坝的整体变形较小,其中水平位移受落水影响相对较大,坝体上游侧均产生偏向下游的位移;不同工况下坝体应力变幅小,应力水平较低且分布规则,坝体总体上处于受压状态,应力值向地基底部方向逐渐增大,上游坝踵处出现局部拉应力。(3)通过对是否虑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两种情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考虑耦合作用后坝体的水平与竖向位移增大,坝轴线上游侧位移普遍偏向下游侧;坝体大小主应力值均有所增加;渗流自由面的位置略有抬高,水头等值线较不考虑耦合时有向下游偏移的趋势,逸出点高程上升,渗流量增大。可见,渗流场与应力场的相互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工程实践中应重视两场耦合作用产生的后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胶凝砂砾石坝实际工程设计和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希望能为类似工程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郑土永[3](2020)在《基于HS本构模型软土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珠三角地区典型软土地层复杂的力学性态以及城市深基坑工程面临的敏感周边环境条件,对城市地铁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模拟软土地层复杂的力学性态以及深基坑工程复杂的施工力学行为尤其重要。本文以珠三角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引入硬化土本构模型(简称HS模型),通过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分析与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软土地层以及深基坑工程复杂的力学性态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GDS应力路径三轴试验,分析研究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粉质黏土的力学特性,依据相关试验成果获取了珠三角地区典型粉质黏土HS模型参数。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排水条件、不同应力路径以及不同地区粉质黏土的HS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2)基于显式积分基本刚度法的硬化土本构模型关键算法,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二次开发功能,研制开发HS模型的内嵌UMAT子程序,通过室内常规三轴试验以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UMAT子程序的合理性,并对比分析了HS模型与摩尔-库仑本构模型的模拟精度。(3)基于Biot三维固结理论,引入硬化土本构模型(HS模型),建立了可综合考虑软土弹塑性变形及硬化特性的三维应力-渗流耦合分析模型,系统阐述了深基坑工程应力与渗流耦合分析的定解条件以及基于ABAQUS分析平台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4)综合运用上述研究成果,以佛山地铁三号线桂城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研究了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力学性态及周边环境变化特征,并对深基坑工程设计变更与施工过程的事故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全面掌握珠三角地区软土复杂的力学性态,完善软土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理论,确保深基坑工程安全与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继宇[4](2020)在《表面织构化汽车制动器摩擦生热及散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路上的车辆不断增加,载货载客的车辆越来越多。同时,因制动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紧急制动是一种常见的工况,而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的稳定性是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车辆制动器在紧急制动时可能会出现车轮抱死故障,在连续重复制动时需要其有较好的散热速度,可以为下一次制动做好准备,车辆制动器摩擦生热与散热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而表面织构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有改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散热速度,本文将宏观表面织构与两种车辆制动器相结合,进行摩擦生热与散热研究。本课题以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制动器实验标准设置了紧急制动工况的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汽车在高速行驶下的紧急制动工况,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建立两种制动器简化模型,并在制动盘外表面和制动鼓内表面分别加工有不同角度的沟槽型织构,这些沟槽角度分别为45°、60°、75°和90°。将UG建立好的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分析在紧急制动2.8s时,表面织构对制动盘和制动鼓温度分布及应力分布的影响。在紧急制动结束后2.8s~50s,该段时间为制动盘和制动鼓的散热过程,对比分析表面织构对制动盘和制动鼓散热速度及应力消散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盘式制动器在紧急制动2.8s时温度及应力分析,得出表面织构化制动盘能有效的改善高温区域和应力集中分布情况,减少热疲劳裂纹出现的可能;表面织构化制动盘的温度增加速率比光滑制动盘慢,提高了制动器稳定性;表面织构能有效改善制动盘应力分布情况,合适的表面织构形式能改变最大应力变化情况,减小大因应力集中造成制动盘局部磨损严重使制动器过早失效的可能。对盘式制动器2.8s~50s散热过程分析,得出表面织构化制动盘散热速度比光滑制动盘快得多。从应力场、温度场和散热方面进行优势排序:45°沟槽制动盘>90°沟槽制动盘>60°沟槽制动盘>75°沟槽制动盘>光滑制动盘。所以带有45°沟槽型表面织构制动盘各方面性能最佳。(2)制动鼓紧急制动时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得出光滑制动鼓内表面温度快速升高,容易产生高温闪点,造成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的故障,而表面织构化制动鼓对这一情况有所改善;表面织构化制动鼓的温度及应力分布比光滑制动鼓更加理想,减少了出现闪点温度和不均匀热变形的可能性,降低了因大应力集中引起制动鼓发生破裂的概率,延长了制动鼓的使用寿命。对散热过程进行分析时,发现表面织构化制动鼓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可以给予下一次制动良好的温度条件。综合各项性能进行优势排序为:75°沟槽制动鼓>90°沟槽制动鼓>60°沟槽制动鼓>45°沟槽制动鼓≥光滑制动盘。所以带有75°沟槽型表面织构制动鼓综合性能最佳。

刘尧尧[5](2020)在《聚丙烯纤维煤矸石保温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建筑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前的建筑开发建造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建筑市场的要求,于是,新型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新型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也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装配式建筑为背景,将聚丙烯纤维加入到煤矸石保温混凝土中,改善其混凝土强度,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然后,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参数,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下的预制装配式保温墙体进行热工性能模拟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应用聚丙烯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装配式建筑的能耗情况。聚丙烯纤维煤矸石保温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热工性能优良,强度满足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对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选取煤矸石掺量为50%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础配合比,在确定了配合比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聚丙烯纤维、煤矸石、水灰比为因素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案,运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聚丙烯纤维煤矸石保温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矩阵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配合比。(2)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预制装配式外墙的模型,对预制装配式保温外墙在室外环境温度为-10℃和40℃作用下的墙体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应变进行分析。(3)以泰瑞城项目为例,采用DeST-h软件对应用聚丙烯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装配式建筑进行能耗模拟,并与普通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陈静[6](2020)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建水面甸尾矿库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尾矿库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工建筑物,是维持矿山正常生产的重要构筑物。库内尾矿大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溃坝事故,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关系下游居民的安危和公共设施的安全。因此对尾矿库的安全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水面甸尾矿库为正在进行闭库建设的尾矿库,下游情况复杂,原初期坝在特殊工况时安全系数达不到相关要求,亟需对坝体进行加固处理并开展稳定性研究。本文以建水面甸尾矿库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踏勘结果和工勘资料分析了云南建水面甸尾矿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于理论研究和室内试验分析了尾矿的渗流特性、三维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尾矿库渗流场与应力场之间的作用机理,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对降雨条件下尾矿库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1)基于尾矿的颗粒级配情况分析了尾矿的沉积规律,通过室内渗透试验探究了尾矿粗细程度和密实度对尾矿渗透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尾矿的渗透系数与特征粒径d50呈正相关,与其密实度呈负相关;尾矿的粗细程度和尾矿的密实度对渗透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密实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更大。(2)应用土力学、水力学、高等渗流力学等基础知识,结合尾矿库实际情况,阐述了尾矿坝三维稳定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分析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机理,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得到渗流场-应力场间接耦合和直接耦合的表达式,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应力场与渗流场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3)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状态下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降雨对尾矿库稳定性的影响,扶墙对尾矿库的加固作用以及排渗孔的排水降压效果,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库内没有积水,水平应力值和竖向沉降量较小,处于稳定状态;施加降雨后,库内出现孔隙水压力,库内水平应力值和竖向沉降量均有所增加,且尾矿库底部出现应力轻微集中现象,初期坝存在倾覆的风险;对初期坝进行加固处理后,降雨条件下库内孔隙水压力无明显变化,库内水平应力值和竖向沉降量均有所减小,初期坝无倾覆的风险;对初期坝进行排渗处理后,降雨条件下库内孔隙水压力明显降低,水平应力和竖向沉降量有所减小,增加排渗设施后大部分下渗水沿着排渗孔排出,排渗孔起到了很好的排渗效果,从而提高了尾矿库整体的稳定性。

艾敏[7](2020)在《库水作用下尾矿材料强度劣化及其坝体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的场所,是维持矿山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作为一种具有高势能高破坏力的人造危险源,尾矿库一旦发生失稳破坏,将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对周边环境也将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尾矿排放时通常伴随大量选矿水,使尾矿库水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其长期浸泡下的尾砂会发生不可忽视的物化特性改变,进而影响坝体的稳定性。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开展了酸、碱性溶液对尾矿材料物化特性及坝体长期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探索了酸、碱性溶液对尾矿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酸、碱性溶液作用下,尾矿颗粒细化,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大,主要表现为中间粒径含量增多;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尾矿材料的孔隙比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从总体来看是减小的;渗透系数随溶液酸碱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小;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砂粘聚力逐渐增大,内摩擦角逐渐减小,抗剪强度降低。(2)开展了酸、碱性溶液作用下尾矿颗粒形态变化的细观研究。电镜扫描图像显示:酸、碱性溶液均会减弱尾矿颗粒感,降低其完整性,具体表现为酸浸后尾矿颗粒细碎,棱角性减弱,碱浸后尾矿呈团簇状和絮状;酸、碱性溶液浸泡后的尾矿孔隙面积减小,中、大孔隙面积占比高,可用来表示尾矿的排列熵,即尾矿中骨架颗粒的排列情况;颗粒表面分维数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磨圆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圆形度随粒径变化不明显,且分维数与抗剪强度的相关度最高。(3)通过COMSOL及Geo-studio软件模拟,揭示了化学作用下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规律。酸、碱性库水作用下坝体排渗能力差,坝内渗流场流速低,尾矿库干滩面缩短;尾矿坝各层材料渗透系数的比值对浸润线埋深影响较大,当坝体上层渗透系数小于下层渗透系数时,浸润线埋深较浅,出渗点位置可能在堆积坝坡面,不利于坝体稳定性,且上下层渗透系数差值越大浸润线埋深越浅。(4)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分析了多场耦合作用下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性。结果显示:多场耦合作用下坝体位移形变增大,且z方向位移分量变化最明显,表明沉降是坝体变形的主要方式;尾矿库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PH值库水作用下坝体当前的结构均是稳定的,但相较于原样工况,酸、碱性库水的作用使坝体安全系数不断减小,对特殊工况的承载能力也逐渐减弱。

朱园园,彭记川,刘凯[8](2020)在《N-2井深井超高密度复杂井“正注反打”固井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安全固井以及固井质量的好坏对后续钻井施工至关重要。尤其是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区块三开311.2m m井段固井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三开长裸眼盐膏层井段存在异常高压及井漏风险,若钻井或下套管期间发生井漏,极易对固井施工造成极大风险。固井质量不合格可能造成油气上串,致使套管环间带压等井控危险。N-2井在三开钻井及下套管过程中均发生井漏,尤其在下套管到位后即发生溢流,采用常规固井技术无法满足井下安全,本井采取"正注反打"固井工艺技术,达到了安全封固漏层及预期固井效果。对该井非常规固井工艺技术的全面总结分析,对今后处理此类风险井固井措施及手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二朋[9](2019)在《火灾损伤后板桥数值分析及承载力评定》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是经济前进的基础,随着交通运输车辆的增多,物流运输密度的不断增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逐渐升高。桥梁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桥梁火灾时有发生,且事故发生突然、救援难度大。火灾高温会对梁体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造成损伤,并对桥梁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以保定-阜平高速公路某中桥火灾损伤为背景,结合现场采集的火灾后桥梁损伤数据,采用数值仿真软件ANSYS对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受火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火灾高温下构件截面温度场分布情况、温度荷载作用下截面应力分布及构件挠度,研究了损伤后构件的力学性能折减规律,评估了损伤后桥梁的承载能力,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根据火灾后桥梁损伤检测数据,分析火灾高温下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剩余抗压强度、损伤层厚度和桥梁路面沥青材料的伤损。(2)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及钢筋热工参数的研究成果,确定模拟火灾受损桥梁所需的建模参数,进一步分析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3)模拟分析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受火过程,并考虑了热分析及热-结构耦合作用下,不同工况构件的截面温度场、应力分布和挠度变化,对比分析了实际伤损与数值仿真结果,得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4)基于模拟所得构件截面温度场结果,结合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应用修正后的空心板截面材料力学性能折减公式,对火灾损伤后空心板构件材料力学性能进行评定。(5)应用空心板材料折减后的力学性能,对火灾损伤后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抗弯承载能力、截面挠度、截面最大裂缝宽度进行评定与校验,实现了火灾高温对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伤损情况的判定。

乔国文[10](2019)在《天山山区边坡冻融成灾机理及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以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天山横亘新疆中部,长期以来,天山南北没有高效、顺直的高等级公路相连,主要原因在于翻越天山修建公路面临众多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天山山区地形起伏大、气温变化剧烈、高纬度区岩土冻融破坏以及地震多发等等。公路边坡岩体冻融风化破坏机理及边坡破坏规律尚不清楚,导致对线位选择、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等无法给出准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极大限制了公路建设。拟建的乌鲁木齐-尉犁高速公路是连接天山南北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选择冻融风化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研究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总结边坡发育、变形、破坏规律,提炼边坡破坏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检索、总结和室内试验综合方法研究岩体循环冻融条件下的物理、力学特征;采用现场实录研究自然条件下岩体、边坡冻融风化变形破坏规律;数值模拟再现循环冻融条件下岩石裂隙冰劈效应,温度场、重力场及水冰相变耦合分析冻融条件下边坡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场特征;根据研究区边坡冻融风化破坏影响因素,提出了乌尉高速公路冻融风化边坡质量评价体系,为在大起伏、高海拔、大温差、强震环境下的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本文研究,取得主要成果与进展如下:(1)基于天山山区地质灾害与干旱少雨、寒暑悬殊、气温差异、蒸发强烈、岩体破碎、风化强烈等特殊环境地质条件耦合分析,揭示了大起伏、高海拔、大温差、强震环境下的山区边坡灾害发育于气候是控制因素、水(地表水、裂隙水)是促进因素、地形地貌及结构岩体是基础条件的岩体冻融风化条件系统。(2)基于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不良地质、气象水文等调查统计,将乌尉高速公路天山段走廊带工程地质分区划为2个一级分区,9个二级分区及25个三级分区。以线密度为指标,研究了各分区边坡发育程度,其中边坡发育密度较大段落占全部里程的51.7%。边坡破坏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其中崩塌包括横向卸荷回弹+冻融风化驱动陡立边坡崩塌、沿裂隙面冻融风化变形剥落崩塌、冻融滑移崩塌及冻融滚落崩塌;滑坡主要包括大型滑坡、中型滑坡及小型平面滑坡,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本区边坡破坏主控启动因素为冻融。(3)通过检索国内外岩体、土质冻融试验成果,总结了岩土体循环冻融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岩石在冻融条件下物理、力学性质总体呈减损劣化趋势。基于研究区特殊气象、地质条件及研究需要,进行了水冰相变应力实验、裂隙岩体冻胀过程变形实验及裂隙岩体冻融过程劈裂实验,揭示了冻融循环条件下岩体的破坏机理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微观方面岩石的劣化和宏观方面岩体结构面的快速风化,其中,微观破坏主要由岩石大温差条件下差异性热胀冷缩疲劳变形引起;宏观结构面破坏主要由岩块与结构面及结构面内部物质大温差条件下热胀冷缩差异性疲劳变形以及裂隙水冻胀劈裂共同作用。宏观结构面冻融破坏是岩体冻融破坏的主要方面。(4)依托原位观测,实录分析了研究区不同体量、不同结构岩体及不同尺度裂隙天然条件下冻融破坏特征,揭示了不同坡度边坡或山体不同部位的冻融风化特征,以此破译其冻融破坏机理。完整岩石冻融风化与岩石颗粒组成、胶结状态、纹理构造息息相关,颗粒均匀、胶结密实、纹理构造少的岩石,抗冻融风化强,冻融风化程度与岩石的含水率、冻融温度区间、冻融时间长短息息相关,含水多、温差大、冻融时间长的岩石,冻融风化强烈;完整颗粒状岩石受冻融风化影响表现为剥落破坏。结构岩块、块状结构及碎裂结构岩体边坡,冻融风化速率差异大,表现为裂隙带、层理等弱面首先风化破坏,被结构面切割的岩块冻融风化较慢;宏观相对均质边坡,表现为由表及里的剥落破坏;含长大节理、裂隙、断层带的岩体及边坡冻融风化速率表现各向异性,宏观结构面具有更强烈的冻融风化导向性。(5)通过ANSYS热分析模拟岩体在不同温度区间下的温度场,将热应力耦合至由水-冰相变引起的应力变形场,分析岩块裂隙的冰劈效应,研究表明裂隙水-冰相变对裂隙扩展影响巨大;将热应力与边坡重力场耦合,发现循环冻融条件下温度应力改变了边坡表层的重力场,导致边坡局部应力集中,尤其是含裂隙水的长大裂隙,冰劈效应导致的应力足以劈裂岩体,加速了边坡的变形破坏。(6)针对冻融风化的特点及规律如何在乌尉高速公路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中准确体现并反映实际情况,本文提炼了天山岩质冻融风化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基于BQ岩体基本质量体系,结合对边坡发育特征及地下水影响因素的修订,构建了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TBQ,体系综合考虑了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边坡结构特征、边坡临空条件以及水的影响,达到快速、准确、经济地评价边坡岩体质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高寒山区冻融风化、地震以及开挖方式等因素进行修订,构建了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预测体系-TFBQ。通过上述评价体系,系统评价了研究区典型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揭示了冻融风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为依托工程针对性防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胶结质量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胶结质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2)胶凝砂砾石坝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胶凝砂砾石坝的发展概况
    1.3 胶凝砂砾石坝研究概况
        1.3.1 胶凝砂砾石坝渗流特性研究概况
        1.3.2 胶凝砂砾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概况
        1.3.3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考虑渗流正交异性的胶凝砂砾石坝渗流分析方法
    2.1 胶凝砂砾石坝的渗流特征
    2.2 渗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2.2.1 达西定律
        2.2.2 渗流连续性方程
        2.2.3 定解条件
    2.3 渗流有限元计算原理
        2.3.1 渗流分析方法
        2.3.2 有限元法插值函数
        2.3.3 有限元法实施步骤
    2.4 基于ABAQUS的胶凝砂砾石坝渗流分析
        2.4.1 ABAQUS软件简介
        2.4.2 ABAQUS渗流计算的要点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胶凝砂砾石坝应力变形分析方法
    3.1 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3.2 胶凝砂砾石材料本构模型
    3.3 基于ABAQUS的二次开发
    3.4 胶凝砂砾石坝施工及蓄水过程在ABAQUS中的模拟
        3.4.1 施工过程的模拟
        3.4.2 蓄水过程的模拟
    3.5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胶凝砂砾石坝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方法
    4.1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相互作用
        4.1.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4.1.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4.2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4.3 基于ABAQUS软件的耦合计算
        4.3.1 耦合的求解方法
        4.3.2 耦合分析在软件中实现的关键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考虑渗流正交异性的大坝渗流场三维有限元分析
        5.2.1 计算模型
        5.2.2 计算参数及计算工况
        5.2.3 计算结果分析
    5.3 基于耦合的大坝渗流场与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5.3.1 计算模型及参数
        5.3.2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5.3.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5.3.4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HS本构模型软土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硬化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1.2.2 基于ABAQUS材料本构研究现状
        1.2.3 深基坑工程流-固耦合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硬化土本构模型参数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硬化土本构模型
    2.3 实验方案
        2.3.1 加载方式
        2.3.2 土样参数
        2.3.3 试验设备
        2.3.4 试验步骤
    2.4 试验结果
        2.4.1 标准固结试验
        2.4.2 三轴剪切试验
    2.5 模型参数对比分析
        2.5.1 不同试验条件下模型参数对比
        2.5.2 不同地区模型参数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化土本构模型有限元程序开发
    3.1 引言
    3.2 ABAQUS简介
    3.3 用户材料子程序
    3.4 二次开发关键算法
    3.5 子程序开发工作流程
    3.6 子程序验证与分析
        3.6.1 土层模型参数
        3.6.2 有限元验证模型
        3.6.3 模型效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硬化土本构模型的深基坑流固耦合分析理论
    4.1 引言
    4.2 岩土体渗流分析理论
        4.2.1 水流连续性方程
        4.2.2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4.2.3 渗流场定解条件
        4.2.4 渗流方程有限单元法
    4.3 基于HS模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4.3.1 流固耦合分析基本方程
        4.3.2 流固耦合分析有限元法
        4.3.3 ABAQUS软件流固耦合分析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力学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2.1 车站基坑工程简介
        5.2.2 工程地质条件
        5.2.3 水文地质条件
        5.2.4 围护结构设计参数
        5.2.5 换乘节点施工方案
    5.3 车站深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
        5.3.1 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
        5.3.2 计算参数
        5.3.3 计算工况
        5.3.4 钢支撑预应力施加
    5.4 深基坑与车站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5.4.1 深基坑渗流特性分析
        5.4.2 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分析
        5.4.3 坑内土体位移分析
        5.4.4 既有车站结构位移分析
    5.5 基坑渗漏及应对措施
        5.5.1 基坑渗漏产生的原因
        5.5.2 基坑渗漏数值模拟分析
        5.5.3 基坑渗漏的处置措施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附录

(4)表面织构化汽车制动器摩擦生热及散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表面织构摩擦生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普通制动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表面织构化制动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ANSYS Workbench在多场耦合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计算
    2.1 制动器简介
        2.1.1 盘式制动器简介
        2.1.2 鼓式制动器简介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制动器三维模型的描述
        2.2.2 三维模型的建立
        2.2.3 UG与 ANSYS Workbench联合仿真
        2.2.4 制动器的材料属性
    2.3 制动器有关数据的计算
        2.3.1 盘式制动器载荷计算
        2.3.2 鼓式制动器载荷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动器热分析理论
    3.1 热分析基本理论
    3.2 热传递的方式
        3.2.1 热传导概念
        3.2.2 热对流概念
        3.2.3 热辐射概念
    3.3 瞬态热力学分析
        3.3.1 瞬态热力学分析特性
        3.3.2 瞬态热力学分析方程
        3.3.3 关于摩擦生热热流密度计算
    3.4 表面织构化制动器热-应力耦合描述
        3.4.1 表面织构化盘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描述
        3.4.2 表面织构化鼓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描述
    3.5 求解过程概述
        3.5.1 制动器接触设置
        3.5.2 制动器载荷与约束设置
        3.5.3 制动器求解选项定义及后处理操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织构化盘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对比分析
    4.1 分析流程概述
    4.2 盘式制动器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4.3 制动盘紧急制动仿真分析
        4.3.1 紧急制动时制动盘温度场分析
        4.3.2 紧急制动时制动盘应力场分析
    4.4 50s时制动盘仿真分析
        4.4.1 制动盘散热分析
        4.4.2 制动盘50s时应力分析
    4.5 仿真结果验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表面织构化鼓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对比分析
    5.1 分析流程概述
    5.2 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描述
    5.3 制动鼓紧急制动仿真分析
        5.3.1 紧急制动工况概述
        5.3.2 制动鼓温度分析
        5.3.3 制动鼓应力分析
    5.4 制动鼓散热分析
        5.4.1 制动鼓50s时温度分析
        5.4.2 制动鼓50s时应力分布
    5.5 仿真结果验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聚丙烯纤维煤矸石保温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煤矸石保温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装配式建筑墙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及性能
    2.2 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
        2.2.1 设计原则
        2.2.2 正交试验设计
    2.3 试件制备及测试
        2.3.1 试件制作过程
        2.3.2 抗压强度的测定
        2.3.3 导热系数的测定
        2.3.4 干密度的测定
        2.3.5 试件性能测试结果
    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4.1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2.4.2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2.4.3 各因素影响综合分析
    2.5 配合比优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ANSYS有限元热分析基本理论
    3.1 温度场基本理论
        3.1.1 热传导
        3.1.2 热对流
        3.1.3 热辐射
    3.2 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3.2.1 单一墙板的温度应力模型
        3.2.2 多层复合墙板的温度应力
    3.3 ANSYS有限元软件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3.3.1 ANSYS热分析简介
        3.3.2 温度应力求解方法
        3.3.3 温度场求解方法
第4章 预制装配式墙体的温度应力分析
    4.1 构建模型并求解
        4.1.1 建立分析项目
        4.1.2 创建墙体模型
        4.1.3 材料参数设置
        4.1.4 划分网格
        4.1.5 施加荷载和约束
        4.1.6 结果后处理
    4.2 结果对比与分析
        4.2.1 墙体在-10℃下的温度场
        4.2.2 墙体在40℃下的温度场
        4.2.3 墙体在-10℃下的应力应变
        4.2.4 墙体在40℃下的应力应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耗模拟分析及节能性评价
    5.1 节能计算标准
    5.2 工程实例
        5.2.1 基本概况
        5.2.2 围护结构做法
    5.3 能耗数值模拟
        5.3.1 DeST-h软件简介
        5.3.2 模型建立
        5.3.3 基本参数设定
    5.4 模拟结果
    5.5 围护结构节能性评价
    5.6 新型混凝土经济性评价
        5.6.1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5.6.2 综合社会效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降雨入渗条件下建水面甸尾矿库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尾矿库渗流稳定性研究现状
        1.3.2 边坡排渗研究现状
        1.3.3 水平排水孔布设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开展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面甸尾矿库工程概况
    2.1 面甸尾矿库工程概况
        2.1.1 尾矿库初期坝基本概况
        2.1.2 尾矿库堆积坝现状
    2.2 尾矿库地形、地貌介绍
    2.3 气象条件
    2.4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5 水文地质条件
        2.5.1 地表水概况
        2.5.2 地下水概况
        2.5.3 不良地质作用
        2.5.4 水位特征
        2.5.5 地震效应
    2.6 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尾矿渗透系数测定试验
    3.1 渗透试验方法及原理
        3.1.1 实验方法
        3.1.2 实验原理
    3.2 试验样本选取及描述
        3.2.1 原料选取
        3.2.2 粒度分布
        3.2.3 尾矿样品含水率测定
        3.2.4 库内表层尾矿自然沉降密度的测定
    3.3 尾矿渗透试验的主要内容及方案
        3.3.1 尾矿的粗细程度对其渗透系数的影响
        3.3.2 密实度对尾矿渗透系数的影响
    3.4 尾矿渗透试验
        3.4.1 仪器设备
        3.4.2 渗透步骤
        3.4.3 试验过程
        3.4.4 试验误差分析
    3.5 试验结果分析
        3.5.1 尾矿粗细程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3.5.2 密实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尾矿库三维渗流理论分析
    4.1 三维渗流计算理论基础
        4.1.1 三维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4.1.2 定解条件
    4.2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4.2.1 渗流场-应力场间接耦合
        4.2.2 渗流场-应力场直接耦合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渗流作用下尾矿库稳定性分析
    5.1 有限差分法分析尾矿库稳定性
    5.2 数值模拟基础研究
        5.2.1 模型的概化及计算范围
        5.2.2 模型介质参数选取
        5.2.3 基本假定
        5.2.4 模型构建
    5.3 尾矿库现状稳定性分析
        5.3.1 平衡初始状态
        5.3.2 现状稳定性分析
        5.3.3 饱水状态下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分析
    5.4 增设扶墙后尾矿库渗流场及稳定性分析
    5.5 排渗孔和扶墙联合作用后尾矿库渗流场及稳定性分析
        5.5.1 应力分析
        5.5.2 位移分析
        5.5.3 渗流场分析
        5.5.4 稳定性分析
    5.6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
        5.6.1 应力场
        5.6.2 位移场
        5.6.3 渗流场
        5.6.4 稳定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附录 D(面甸尾矿库总平面布置图)
附录 E(尾矿库北区堆坝整治纵剖面图)

(7)库水作用下尾矿材料强度劣化及其坝体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尾矿库废水酸碱性研究现状
        1.2.2 尾矿坝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现状
        1.2.3 尾矿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2.4 多场耦合作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1 化学溶液的作用效应
        2.1.1 化学腐蚀对尾矿砂力学性质的影响
        2.1.2 流固化学效应
    2.2 化学溶液浸泡试验
    2.3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材料的颗粒组成变化规律
        2.3.1 颗粒组成和级配变化
        2.3.2 孔隙比
    2.4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材料的抗剪强度
        2.4.1 试验过程
        2.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材料的强度劣化规律
    3.1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材料细观结构及组成变化
        3.1.1 尾矿材料细观颗粒形态研究
        3.1.2 尾矿材料矿物成分研究
    3.2 尾矿颗粒基本特征及其强度关系
        3.2.1 颗粒的几何形状特征参数
        3.2.2 尾矿几何特征与抗剪强度的关系
    3.3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排列熵比较
        3.3.1 不同条件下尾矿材料孔隙数量变化
        3.3.2 不同条件下尾矿材料孔隙面积变化
        3.3.3 不同条件下尾矿材料微小孔隙与大中孔隙分组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溶液作用下尾矿坝渗流场分析
    4.1 化学溶液对尾矿材料渗透特性的影响
        4.1.1 试验过程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尾矿坝渗流场分析的理论基础
        4.2.1 达西定律及适用范围
        4.2.2 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4.2.3 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
    4.3 尾矿库工程概况及COMSOL介绍
        4.3.1 尾矿库工程概况
        4.3.2 COMSOL介绍
    4.4 影响渗流场的多因素分析
        4.4.1 尾矿渗透系数对渗流场的影响
        4.4.2 各层渗透系数比对浸润线的影响
        4.4.3 降低尾矿坝浸润线的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场耦合作用下坝体稳定性研究
    5.1 耦合模型的基本方程
        5.1.1 应力场方程
        5.1.2 渗流场方程
        5.1.3 化学场方程
    5.2 多场耦合关系的分析
        5.2.1 应力场-渗流场耦合关系分析
        5.2.2 化学场-渗流场耦合关系分析
        5.2.3 化学场-应力场耦合关系分析
    5.3 化学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数值模拟
        5.3.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5.3.2 Comsol软件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获奖情况

(8)N-2井深井超高密度复杂井“正注反打”固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资料
2 施工难点及技术方案
3 施工情况
4 过程分析
    4.1 施工量与时间控制
    4.2 拔出中心管后,尾管外和尾管内压差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9)火灾损伤后板桥数值分析及承载力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现场检测及损伤机理分析
    2.1 项目背景
    2.2 板梁结构外观调查及机理分析
        2.2.1 受损桥梁调查结果
        2.2.2 桥梁受火温度评估
        2.2.3 高温下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2.3 梁体混凝土检测
        2.3.1 混凝土强度检测
        2.3.2 损伤层厚度检测
    2.4 桥梁路面火灾损伤层厚度检测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作用下桥梁结构热工及力学参数选定
    3.1 钢筋和混凝土热工参数选取
        3.1.1 混凝土热工参数
        3.1.2 钢筋热工参数
    3.2 高温后混凝土和钢筋力学参数确定
        3.2.1 高温后混凝土力学参数确定
        3.2.2 高温后钢筋力学参数确定
    3.3 高温后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力参数选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灾作用后板梁桥结构单片梁体数值分析研究
    4.1 火灾燃烧过程温度分析
    4.2 火灾热能量传递方式分析
    4.3 板梁结构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选取
        4.3.1 模拟单元选取
        4.3.2 模拟分析类型
        4.3.3 边界条件选取
    4.4 基于ANSYS的板梁构件受火过程模拟
        4.4.1 板梁构件受火过程热分析
        4.4.2 板梁构件受火后结构耦合分析
    4.5 高温作用下板梁结构数值模拟验证分析
        4.5.1 构件的传热模型
        4.5.2 板梁模型
        4.5.3 单片中梁受火800℃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4.5.4 单片中梁受火500℃热-结构耦合分析
        4.5.5 单片边梁两面受火热-结构耦合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温损伤后板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价
    5.1 火损后板梁力学性能分析
        5.1.1 火损后钢筋及混凝土力学性能折减规律分析
        5.1.2 受火800℃板梁力学性能分析
        5.1.3 受火500℃板梁力学性能分析
    5.2 火损后板梁桥的承载力评定
        5.2.1 受弯构件承载力评定指标
        5.2.2 空心板梁承载力评定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天山山区边坡冻融成灾机理及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以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破坏类型综述
        1.2.2 冻融边坡成灾机理研究
        1.2.3 岩体冻融破坏机理研究
        1.2.4 边坡稳定性评价理论
        1.2.5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2.6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冻融风化区域地质环境
    2.1 气象、水文
        2.1.1 气象
        2.1.2 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4.1 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
        2.4.2 中天山褶皱带巴伦台复背斜
        2.4.3 南天山褶皱带萨尔明复背斜
    2.5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小结
第3章 乌尉高速天山段边坡发育规律及冻融风化破坏特征
    3.1 乌尉高速天山段边坡发育特征分析
        3.1.1 乌尉高速天山段工程地质分区研究
        3.1.2 乌尉高速天山段边坡分布特征统计分析
    3.2 乌尉高速天山段边坡冻融破坏类型分析
        3.2.1 崩塌及其典型模式分析
        3.2.2 滑坡及其典型破坏模式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边坡岩体冻融破坏机理试验研究
    4.1 岩石冻融破坏的试验研究概述
        4.1.1 岩石冻融试验成果检索及成果分析
        4.1.2 依托工程区岩石冻融试验成果分析
        4.1.3 岩体裂隙冻融试验检索及成果分析
    4.2 乌尉高速天山段边坡岩体冻融试验研究
        4.2.1水冰相变应力实验
        4.2.2裂隙岩体冻胀过程的变形实验
        4.2.3 裂隙岩体冻融过程的劈裂试验
    4.3 小结
第5章 冻融风化边坡破坏宏观实录研究
    5.1 完整块状岩体微裂隙冻融破坏特征
        5.1.1 完整块状岩石的冻融风化特征
        5.1.2 含原始层理块状岩石冻融风化特征
    5.2 结构岩体冻融破坏特征
        5.2.1 块状-镶嵌结构岩体冻融破坏特征
        5.2.2 次块状-镶嵌结构山体冻融破坏特征
    5.3 长大裂隙、断层冻融风化特征
        5.3.1 长大裂隙冻融风化特征
        5.3.2 断层破碎带冻融风化特征
    5.4 坡体的冻融风化破坏特征
        5.4.1 缓-中倾坡体
        5.4.2 陡倾坡体冻融风化特征
    5.5 小结
第6章 边坡冻融数值模拟研究
    6.1 岩石块体裂隙冻融风化模拟
        6.1.1 数值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6.1.2 计算结果分析
    6.2 边坡岩体及长大裂隙冻融风化数值模拟
        6.2.1 数值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6.2.2 计算结果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乌尉高速天山段冻融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7.1 乌尉高速公路冻融风化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7.1.1 气象因素对冻融风化的影响分析
        7.1.2 水对冻融风化的影响分析
        7.1.3 地形地貌特征对冻融风化的影响分析
        7.1.4 岩体结构特征对冻融风化的影响分析
    7.2 乌尉高速公路冻融风化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7.2.1 乌尉高速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确立基本思路
        7.2.2 乌尉高速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确立
        7.2.3 乌尉高速天山段边坡岩体质量评价
        7.2.4 公式运用及计算结果评价
    7.3 乌尉高速公路冻融风化边坡岩体质量预测体系
        7.3.1 岩体质量预测体系
        7.3.2 预测模型岩体质量评价
    7.4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适宜性评价
    7.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胶结质量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2]胶凝砂砾石坝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D]. 何晓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HS本构模型软土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力学特性研究[D]. 郑土永.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4]表面织构化汽车制动器摩擦生热及散热分析[D]. 孙继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聚丙烯纤维煤矸石保温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D]. 刘尧尧.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降雨入渗条件下建水面甸尾矿库稳定性分析[D]. 陈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库水作用下尾矿材料强度劣化及其坝体稳定性研究[D]. 艾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8]N-2井深井超高密度复杂井“正注反打”固井技术[J]. 朱园园,彭记川,刘凯.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5)
  • [9]火灾损伤后板桥数值分析及承载力评定[D]. 赵二朋.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10]天山山区边坡冻融成灾机理及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以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段为例[D]. 乔国文.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直接耦合法评价水泥粘结质量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