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

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

一、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澍[1](2020)在《辽宁抚顺地区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抚顺是辽宁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该地区已经建设完成或正处于建设阶段的大量重要的工程项目,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该地区的人类活动以及工程开发日益的频繁,导致了地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干扰和影响,此外该地区对于坡地的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还很缺乏。造成了在夏季的暴雨发生时,经常发生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一系列的严重地质灾害,对在建的重要工程项目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抚顺地区为例,通过全面调查该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并在详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和sufer软件等进行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区和危险性评价。最终给出抚顺地区地质灾害分区治理及监测预防的建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基本查清了抚顺县及抚顺市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由于诸多条件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发育情况、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鉴于此,要充分的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导致地质灾害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加以预防和治理,避免灾害的发生,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2)基本查清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状况及发育特征。本次调查与2016年抚顺市区地质灾害巡查报告及抚顺县地质灾害巡查报告相比,新增地质灾害点2处(抚顺县),核销地质灾害点12处(抚顺市城区8处,抚顺县4处),合并了5处地质灾害点(抚顺市城区)。(3)初步查明诱发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因素。抚顺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水等自然因素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抚顺市区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主要以中-大型的地裂缝、滑坡为主,辅以小型的地面塌陷、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上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大气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采矿、切坡等人为因素的控制。(4)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利用sufer和建模方法对抚顺地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分区。(5)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编制了防治区划及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实践证明,通过利用数学建模和sufer软件可以有效的对抚顺地区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分区划分,并利用评判模型准确的进行危险性评价,能够为抚顺地区地质灾害评价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服务。

宁丽君[2](2020)在《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抚顺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其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产生的矿区地质灾害风险不仅严重影响矿区及周边生命财产安全,更威胁整个城市安全,阻碍甚至使城市呈负发展趋势。与急性冲击不同,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同时具有急性冲击和慢性冲击,急性冲击会让城市通过反思、学习来获得免疫力,使其发展成为更高的生命体,但慢性冲击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工程系统的稳定性,矿区渐变性灾害风险对抚顺市系统的迫害不断累积,使城市各系统处于崩溃或极端不健康状态。而传统的城市发展研究未考虑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影响。因此从城市系统的角度探索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城市整体发展的迫害程度,诊断城市生命体的健康程度已迫在眉睫。脆弱性理论是衡量城市健康程度的重要工具,则文章以抚顺市为例,在充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脆弱性表征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抚顺市发展的影响,从城市系统的角度出发,依据脆弱性评价理论和集对联系数方法的原理,对西露天闭坑前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变化开展系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脆弱性内涵、评价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文献研究-专家头脑风暴法确定突发性灾害风险和渐变性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指标,再采用专家打分-灰色统计法对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最终得到生态环境、经济脆、社会和工程脆弱性四类影响因素即具体子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熵值法确定权重。(2)评价了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等级。根据相关文献和抚顺市经济发展情况界定了抚顺市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和各指标阈值,利用集对联系数法评价了抚顺市脆弱性,得到了抚顺2007-2017年抚顺脆弱性等级。(3)分析了西露天矿区闭坑前后抚顺市脆弱性变化趋势。基于脆弱性评价等级,分析抚顺市2007-2017年脆弱性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比2007-2017年辽宁省各城市社会经济增长水平,确定抚顺市较辽宁省其他城市的脆弱性排名,然后采用障碍度结合西露天闭坑后灾害风险与抚顺社会经济变化情况,分析预测闭坑后抚顺市脆弱性程度。(4)提出了抚顺市脆弱性调控措施及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措施。基于标杆城市管理理论,对比分析标杆城市与抚顺市脆弱性差距,确定抚顺市脆弱性调控面临的问题,提出抚顺市脆弱性调控措施和矿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该论文有图14幅,表32个,参考文献95篇。

韩爽[3](2020)在《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识别与模拟》文中认为大伙房水库是辽宁省中南部各大城市2300万人口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研究数据发现,流域内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多种污染物指标超标,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研究显示,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重要水体污染来源之一,然而目前对于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影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地表水污染的时空分布及污染源变化规律不明确,而地下水由于缺乏相关监测数据,污染风险研究更少。本研究对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地表水体常规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识别主要污染因子,评价综合营养状态,分析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识别了农药阿特拉津在地下水中的残留及其对地表水的影响。为识别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现状及主要污染因子,通过统计分析20142018年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开展了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变化趋势及成因识别研究。结果发现: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情况总体良好,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氮(0.619.17mg·L-1)和粪大肠菌群(0198000个·L-1)。库区水体营养状态整体为中营养,磷限制型,氮磷比为15836,平均值167,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受到地质、气候、农业、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复合影响,对水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业种植、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其中农业种植源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地表水总氮超标的首要原因,农业种植源的贡献总体上先增高再缓慢降低,而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源是粪大肠菌群的主要来源,其贡献年际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中总氮超标严重,主要原因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氮排放,同时水体中总磷的缺乏限制总氮的去除,加剧了这一现象。为识别农田残留农药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通过分析大伙房水库地下水含水层结构特征,基于实际地质结构及地下水流场信息,采用FE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将模型模拟的地下水流场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地下水水位模拟值与观测值误差不超过1 m,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的地下水流场,具有一定代表性。采用文献报道的农田残留阿特拉津浓度作为污染源数据,分析污染物弥散及降解等过程,在地下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溶质运移模型。结果显示:农田中残留的阿特拉津经过迁移转化之后会在含水层中长期积累,对地下水安全造成影响。至第303天,含水层顶层阿特拉津残留量为0.441.20μg/L,含水层底层残留量为0.372.00μg/L。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地下水系统中残留的阿特拉津会迁移至地表水,对大伙房水库及三条入库河流产生污染,其污染程度为苏子河>浑河上游>社河>水库,污染影响随地下水中阿特拉津浓度降低而降低。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地表水主要污染源之一,农田残留的阿特拉津也会对地下水及地表水产生污染。本研究结果为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监测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模型基础。

张琦[4](2020)在《基于SD模型的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阶段人口需求及经济发展同水资源水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已成为两者中间的纽带。近年来国内主要研究流域水和城市水的生态承载力,但对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研究较少。库区为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等各类用水,因此,对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动态发展及变化趋势预测的研究十分必要,从研究成果能够为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大伙房库区为研究实例,结合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理论,采取DPSIR方法、生态足迹法、系统动力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模型并进行动态评价。首先,通过DPSIR方法建立库区水生态城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现阶段库区各类用水的利用效率,并判断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上研究为建立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模型提供参考指标和研究侧重点。其次,建立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D)模型,选取大伙房库区所在地抚顺市作为控制单元,设置系统内指标并建立方程式,绘制系统流图,模型经过验证后,对2020-2035年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的各指标进行模拟及预测。选取模型中的决策指标,包括总人口、总GDP、总COD排放量、总需水量、供需压力,对影响决策指标的变量进行调整,设置不同发展方案,包括现状持续型、经济增速型、绿色环保型、综合发展型。根据2035年各决策指标的预测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方案优选,对2035年各方案进行水生态承载力评价,进而为库区的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大伙房库区水资源呈生态赤字状态,供水一直处于不可承载状态,抚顺市应及时调整大伙房库区的供水问题。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检验模型证明了模型是可行的,预测出了2020-2035年系统各指标变化值。结合预测结果,四种方案水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值依次为:综合发展型(5.39)﹥绿色环保型(4.23)﹥经济增速型(3.90)﹥现状发展型(3.29),故适合大伙房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发展的最优方案为综合发展型。根据该方案,为大伙房库区提出了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智慧库区、改善产业结构、引进人才等有效措施。

贾培文[5](2020)在《基于P-S-R模型的沈抚新区生态功能区划及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扩张型、粗放式、唯增长论的发展方式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局面。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新时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任务。国土空间规划就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而提出的。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能够有效推动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沈抚新区位于沈阳市与抚顺市的连接处,东临抚顺中心城区,西接沈阳东部生态功能保护区,且该区地貌形态包含了山水林田湖草等多样化的生态要素,北部为山林,南部为丘陵,中间是浑河冲积平原,空间异质性突出,如何协调生态安全屏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当前沈抚新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沈抚新区为研究对象,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指导下,构建了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思路,以期对北方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积极影响作用。文章主体分为三部分:首先,构建了沈抚新区生态环境条件评价体系,分析了该区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通过该区资源承载力评价,对沈抚新区的资源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新区水土资源系统的供给能力与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需求的供需平衡状况;通过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引导城市生态建设未来的方向;并为生态功能区划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指标及理论支撑。其次,从沈抚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荷、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现状、沈抚新区面临城市生态问题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并根据沈抚新区生态环境条件评级体系和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的部分指标,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沈抚新区生态功能区划评价体系,确定新区生态功能分区,分别为:生态保护区、生态调控区、生态开发区和生态修复区,并根据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对城市服务功能不同提出管控意见。最后,结合得到的生态功能区划分结果,分析沈抚新区现状绿地系统和水系统的现状问题,并进行优化。绿地系统的优化是通过调研和参考相关文献确定沈抚新区地带性植被群落种类,作为为植被建设的基础,并根据“三源绿地”理论从空间上优化绿地系统,进行绿廊的规划设计,构建多层次的优化沈抚新区绿地系统;水系统优化是通过水系网络结构的重塑和河岸线的自然化设计护及对浑河沿岸景观进行优化。本研究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以“持续发展、合理开发、保护优先、科学修复”为方针,以修复和提升沈抚新区区域生态功能及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为重点,以统一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为核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实现自然、社会、经济三者可持续发展。

任建新,李爽,马会强,韩泽治,初兆娴[6](2018)在《辽宁省抚顺市生态功能区划》文中指出[目的]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环境的分区管理。[方法]以辽宁省抚顺市为研究区,针对其实际生态环境特征,在传统评价指标中引入区域养殖敏感性评价体系,运用ArcGIS 10.1,对抚顺市水源、土壤、生物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然后,采用地理相关法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比较功能区服务功能差异,建立分区管理方案。[结果]研究区敏感性主要为轻度和不敏感,呈"爪"字型相间分布。极敏感和高敏感区主要为老虎台和龙凤矿区及地势陡峭的山坡(共约占1.0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布特点与地势分布具有相似性。极重要区主要分布生态系统多为森林的东南地区(约占79.46%)。[结论]抚顺市属于常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生态区,分为2个生态功能亚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根据功能区服务功能差异将其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和生态禁止区。

李春雨[7](2018)在《基于水环境容量的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水环境、社会、经济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水环境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未来水污染物排放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民群众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区域发展规划和水环境管理的角度,确定水环境承载力十分迫切和必要。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该研究范围内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工具。提出适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更加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分配任务,科学合理地分配水环境容量至行政区县,对辽宁省各地区的污染物来源及数量进行了污染物负荷分析,进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值,采取“压力—状态—响应”的框架模型建立辽宁省各行政区县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粗糙集方法简化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最终得到辽宁省各行政区县水环境承载力,简洁、明了地反映出辽宁省各行政区县的水环境承载情况。重点关注辽宁省内水环境承载力弱的地区,应用多目标优化法计算并预测2020年、2025年以及2030年地区的水环境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最大经济量与最小COD污染物排放量。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干流以及一级支流采用水质模型计算,2015年辽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水环境容量为65603.91 t/a,浑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为62004.76 t/a,太子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为55717.88 t/a。三大河流中COD水环境容量的数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辽河>浑河>太子河。(2)选取人口、GDP和现状排污负荷等经济、社会、环境因素,构建水环境容量分配模型,实现水环境容量由三大河流向行政区县分配的目标,分配结果呈现出在行政版图中心区域水环境容量偏多,周边区域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水环境容量超过10000 t/a地区有辽中县、铁西区以及辽阳县,分别是18336.25 t/a,12743.19t/a、10585.53 t/a;水环境容量最少的地区是大石桥市,仅为78.30 t/a。(3)对2015年辽宁省各地区的污染物来源及数量进行统计与核算。2015年辽宁省三大河流内41个主要行政区,有75%的地区COD污染物排放量超过10000t,其中COD污染物排放量最多的是盘山县,为85908.52t;整体来看,辽宁省内污染物排放量较多,在治理点源污染的同时,应加大对面源污染物的控制。(4)基于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值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对辽宁省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水环境承载力(COD)非常低的地区有昌图县和彰武县,分别为0.1990、0.1283,这两个地区水环境已经崩溃;水环境承载力在0.2~0.4之间的有开原市、调兵山市、铁岭县、明山区等地区,这些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较弱,水资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处于严重的非协调的脆弱状态。(5)选取水环境承载力弱的铁岭市昌图县、阜新市彰武县以及沈阳市大东区,依据地区“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求,可以得到:2015年昌图县优化的GDP和城镇化率为191.93亿元、26.86%,预计到2030年,GDP和城镇化率达到528亿元、55%。彰武县以及大东区的GDP和人口从2015年到2030年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变缓。

刘伟[8](2016)在《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浑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浑河流域水资源水资源紧缺严重,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保证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就浑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及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本研究以浑河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均匀系数、集中度等相关参数及线性回归、距平累积、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浑河流域水资源状况,采用相关分析、脱钩分析、Kuznets假说等方法分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足迹法设立水资源账户,建立分时段的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在分别计算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基础上,研究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盈亏演变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新形势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应强调人为因素对水资源、水循环(跨流域调水)及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强调人为因素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中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对新形势下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含义进行了诠释。(2)浑河流域降水和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8月,其中降水7月更为集中,而径流则在8月更为集中,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程度上游大于小游,径流的年内分配则在下游较为均匀,与径流相比降水年内分布更不均匀;在年际间,降水和径流均呈递减趋势,二者变化周期基本一致;近20年降水和径流均在1995年、2005年和2010年出现峰值。(3)1992年以来浑河流域GDP持续增长,第二产业为流域的支柱产业。浑河流域产业结构与用水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GDP的增长对用水量依赖性较小。脱钩分析进一步证实浑河流域GDP的增长对用水量依赖性较小,但尚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显示,浑河流域各行业人均用水量与人均GDP总体上均符合一定形式的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农业用水量稳中有降,工业用水量逐渐减小,生活用水量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依赖关系。(4)将水资源总量按汛期与非汛期区分后,参照Tennant法分别按照非汛期和汛期扣除河道内的适宜生态需水量后,建立了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并得到浑河流域水资源平均产量值为2507 m3/hm2,水资源均衡因子值为5.19,水资源产量因子的值为0.8510。(5)利用建立的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计算得出的水资源承载力高于按年水资源总量计算得到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1992以来,除抚顺市稍有增长外,沈阳、鞍山、辽阳和铁岭的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产业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均为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高,超过总生态足迹的50%,说明浑河流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在1995年、2005年和2010年达到峰值。抚顺市历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均高于其他城市,而沈阳市则相对较低。1992年以来,沈阳、鞍山、辽阳和铁岭四市总体处于的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只有水资源相对充沛的抚顺市多数年份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按水资源生态赤字严重程度排序,依次为辽阳、沈阳、铁岭、鞍山和抚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解决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关键。

庄园[9](2016)在《浑河抚顺段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污许可分配》文中指出浑河抚顺段作为浑河上游河段,其水质状况的优劣不仅影响抚顺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下游沈阳市的水体功能产生影响。通过计算浑河抚顺段水环境容量,开展污染源调查和河流水质的补充监测,进行污染负荷核定和水质评价。依据浑河抚顺段点源、面源现状水体污染负荷贡献率,实现流域污染负荷总量分配,依据排污许可分配原则,实现该流域污染负荷直排源及间接排放源间的分配,并制定基于容量总量控制的排污许可分配方案,为环保部门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浑河抚顺段12个监测断面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COD、氨氮、TP、TN、BOD5五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大伙房水库上游浑河及其支流水质较好,均达到生态功能区水质目标;浑河抚顺市区段水质较差,其中欧家河、海新河、将军河、古城子河及李石河污染严重。结合水质评价结果、污染指标筛选原则及环境管理要求确定重点控制因子为COD、氨氮。依据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采用统计法核定浑河抚顺段点源污染负荷,采用水文分割法核定面源污染负荷。结果显示:浑河抚顺段COD、氨氮点源污染负荷入河总量分别为4049.53t、372.86t,其中工业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分别为1246t、90.17t,城镇生活污染负荷入河量分别为2803.53t、282.69t;浑河抚顺段COD、氨氮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为3008.16t、118.34t;点源COD、氨氮贡献率分别为57.38%和75.91%,非点源COD、氨氮贡献率分别为42.62%和24.09%。根据河流特点、水质目标、河流流量,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与线性规划模型,按50%保证率下的设计水文条件,结合浑河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水质保护目标,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显示:大伙房水库上游浑河抚顺段水环境容量COD1868.61t、氨氮49.68t;大伙房水库下游浑河抚顺段水环境容量COD18480.04t、氨氮734.25t。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控制单元直排源COD、氨氮分配量总计为173.78t、12.52t,COD削减率为6.13%。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控制单元直排源COD、氨氮分配量总计为136.87t、15.23t,COD削减率为3.94%。抚顺市抚顺县控制单元直排源COD、氨氮分配量总计为0.79t、0.079t,COD削减率为37.3%。抚顺市新抚区控制单元直排源COD、氨氮分配量总计为3705.47t、344.88t,COD、氨氮削减率分别为0.44%、0.064%。

费金岩[10](2015)在《抚顺市大气降水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文中提出在抚顺市区设置3个监测点位,监测抚顺市的降水状况。近5年(2010201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抚顺市区降水p H值基本呈中性,降水p H年均值呈波浪型变化,抚顺市区未出现酸雨,属于非酸雨区。

二、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抚顺地区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评价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 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交通位置
        2.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水文与气象
        2.2.2 植被类型、分布特征
    2.3 地质灾害类型
    2.4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4.1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2.4.2 地质灾害的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2.4.3 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
第3章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3.1 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
    3.2 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
    3.3 地质灾害与地震
    3.4 地质灾害与降水
    3.5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4章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
    4.1 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
    4.2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
        4.2.1 分区的目的
        4.2.2 分区原则
    4.3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4.3.1 分区方法
        4.3.2 建立分区体系
        4.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4 数据处理
        4.3.5 分区结果及分区评价
    4.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4.4.1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影响因素的确定
        4.4.2 建立评判模型
        4.4.3 危险性分区
    4.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
    4.6 地质灾害耦合模拟分析:以泥石流为例
        4.6.1 建立流固耦合模型
        4.6.2 参数设置
        4.6.3 模拟结果
第5章 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体系建设
    5.1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5.1.1 群测群防网络的构成
        5.1.2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5.1.3 群测群防的工作内容
    5.2 群专结合的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5.2.1 专业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5.2.2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5.2.3 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5.3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评述
        5.3.1 重点防治区(Ⅰ)
        5.3.2 次重点防治区(Ⅱ)
        5.3.3 一般防治区(Ⅲ)
    5.4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的平台
        5.4.1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的平台
        5.4.2 运行环境
        5.4.3 系统框架
        5.4.4 数据库结构与内容
        5.4.5 系统功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2)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2 抚顺市基本概况及矿区灾害类型
    2.1 抚顺市自然环境概况
    2.2 抚顺市社会经济特征
    2.3 抚顺市矿区概况
    2.4 抚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概况
3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
    3.1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对抚顺市各系统的影响分析
    3.2 抚顺脆弱性评价指标维度划分
    3.3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四级指标的确定
    3.4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标准化处理
    3.5 指标权重确定
    3.6 指标权重计算
4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价
    4.1 脆弱性评价方法的选取
    4.2 基于集对联系数的抚顺市脆弱性评价
    4.3 抚顺市脆弱性评价分析
    4.4 西露天矿闭坑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脆弱性预测分析
5 抚顺市脆弱性调控和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措施提出
    5.1 标杆城市选取
    5.2 标杆城市与抚顺市脆弱性对比分析
    5.3 抚顺市脆弱性调控措施提出
    5.4 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治理措施提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矿区地质灾害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2 矿区地质灾害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影响因素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识别与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农业面源污染
        1.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研究现状
    1.2 地下水污染模拟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气候特征
        2.1.2 社会经济
    2.2 水系水资源概况
        2.2.1 河流水系
        2.2.2 水资源量
    2.3 地形地貌
        2.3.1 地形特征
        2.3.2 土壤植被
    2.4 地层岩性
    2.5 区域水文地质
    2.6 地下水概况
        2.6.1 地下水水质
        2.6.2 地下水化学类型
3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识别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分析软件
        3.2.2 数据分布
        3.2.3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3.2.4 水质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污染因子
        3.3.2 大伙房水库库区及入库口富营养化评价
        3.3.3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影响因素识别
        3.3.4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的变化趋势
    3.4 小结
4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模拟软件的选择
    4.3 概念模型
        4.3.1 边界条件概化
        4.3.2 含水层概化
        4.3.3 水力特征
    4.4 数学模型
    4.5 地下水流模型建立
        4.5.1 地图处理
        4.5.2 有限单元网格生成
        4.5.3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4.5.4 边界条件设置
        4.5.5 源汇项设置
        4.5.6 介质参数设置
    4.6 地下水流模型识别与检验
5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地下水阿特拉津运移模拟
    5.1 引言
    5.2 概念模型
    5.3 数学模型
    5.4 溶质运移模型建立
        5.4.1 问题设置
        5.4.2 边界条件设置
        5.4.3 初始值设置
        5.4.4 源汇项设置
        5.4.5 介质参数设置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含水层阿特拉津残留量分析
        5.5.2 水库及三条河流阿特拉津浓度均衡分析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基于SD模型的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水生态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方法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水生态承载力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理论
        2.1.1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定义
        2.1.2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属性分析
        2.1.3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特征分析
    2.2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
        2.2.1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指标构建原则
        2.2.2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
    2.3 库区水生态现状评价
        2.3.1 库区水生态现状评价的生态足迹方法
        2.3.2 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公式
    2.4 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
        2.4.1 系统动力学方法及原理
        2.4.2 系统动力学方法要素分析
        2.4.3 系统动力学软件及建模步骤
    2.5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
        2.5.1 指标权重的确定
        2.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5.3 最大隶属度原则有效度指标
    2.6 本章小结
3 大伙房库区水资源现状评价
    3.1 大伙房库区自然概况
        3.1.1 大伙房库区地理位置
        3.1.2 大伙房库区范围
        3.1.3 大伙房库区气候气温
        3.1.4 大伙房库区自然植被
    3.2 大伙房库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
        3.2.1 人口状况
        3.2.2 社会经济状况
    3.3 大伙房库区水资源分析
        3.3.1 库区水资源现状分析
        3.3.2 各类用水现状评价
    3.4 大伙房库区水环境
    3.5 本章小结
4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分析
    4.1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
        4.1.1 建模目的和模型边界
        4.1.2 模型子系统划分
        4.1.3 模型因果关系图绘制
        4.1.4 模型各子系统流图绘制
        4.1.5 模型参数及方程式
    4.2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模型检验
        4.2.1 模型运行有效性检验
        4.2.2 模型历史检验
    4.3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模型检验
        4.3.1 方案决策指标变化趋势
        4.3.2 方案设计
        4.3.3 不同方案承载力结果分析
    4.4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4.5 提升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库区水生态承载力指标影响评价调查问卷
致谢

(5)基于P-S-R模型的沈抚新区生态功能区划及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理论框架及区划方法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 相关概念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3 评述与展望
    2.2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理论框架
        2.2.1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理论
        2.2.2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内涵
        2.2.3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体系
    2.3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内容
        2.3.1 城市生态环境条件评价
        2.3.2 城市资源承载力评价
        2.3.3 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
        2.3.4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评价
        2.3.5 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策略
    2.4 小结
3 沈抚新区现状分析及评价
    3.1 现状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
        3.1.3 水文条件
        3.1.4 土壤及地貌条件
        3.1.5 植被条件
    3.2 生态环境条件评价
        3.2.1 评价原则
        3.2.2 评价因子确定
        3.2.3 评价因子提取
        3.2.4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3.2.5 指标量化
        3.2.6 评价结果
    3.3 资源承载力评价
        3.3.1 土地资源资源载力评估
        3.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
    3.4 生态适宜性评价
        3.4.1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指标的确定
        3.4.2 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3.4.3 评价标准
        3.4.4 评价结果
    3.5 小结
4 沈抚新区生态功能区划
    4.1 P-S-R模型介绍
        4.1.1 P-S-R模型分析
        4.1.2 P-S-R模型的应用
        4.1.3 评价体系选取原则
        4.1.4 评价指标构建及权重确定
    4.2 相关因子分析及量化
        4.2.1 生态压力因子分析及量化
        4.2.2 生态现状因子分析及量化
        4.2.3 生态响应因子分析及量化
    4.3 评价结果与生态功能区划分类
        4.3.1 评价结果
        4.3.2 生态功能区划分类
    4.4 生态功能区划管控
        4.4.1 生态保护区
        4.4.2 生态调控区
        4.4.3 生态开发区
        4.4.4 生态修复区
    4.5 小结
5 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
    5.1 生态现状问题分析
        5.1.1 绿地问题
        5.1.2 水系问题
    5.2 绿地系统保护建设
        5.2.1 植物区划分析
        5.2.2 研究区植物群落类型统计
        5.2.3 沈阳顶级群落配置
        5.2.4 绿地空间重塑建设
    5.3 水环境保护建设
        5.3.1 水网构建
        5.3.2 水系岸线保护
        5.3.3 浑河岸线景观优化
    5.4 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辽宁省抚顺市生态功能区划(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2 生态区划的方法
    2.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1 评价指标选择与分级
        2.1.2 确定指标权重
        2.1.3 单因子敏感性指数计算
        2.1.4 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指数计算
    2.2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
        2.2.1 单因子重要性评价
        2.2.2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综合评价
    2.3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2.3.1 区划指标选择
        2.3.2 区域分析与边界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环境敏感性
    3.2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3.3 生态功能区划
    3.4 分区管理方案
4 结论

(7)基于水环境容量的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
    2.1 水环境容量理论与方法
        2.1.1 水环境容量概念
        2.1.2 水环境容量分类
        2.1.3 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2.1.4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模型
        2.1.5 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
    2.2 水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
        2.2.1 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2.2 水环境承载力的本质
        2.2.3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2.2.4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第3章 辽宁省三大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研究
    3.1 辽宁省三大河流的水资源及区域概况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水资源及环境概况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2 水环境容量计算流程
        3.2.1 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3.2.2 河流控制单元的划分
        3.2.3 河流分段与水域概化
        3.2.4 设计条件的确定
    3.3 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一以辽河为例
        3.3.1 干流的水环境容量计算
        3.3.2 一级支流的水环境容量计算
    3.4 三大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汇总
    3.5 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分配
        3.5.1 水环境容量分配指标体系的确定
        3.5.2 水环境分配模型的建立
        3.5.3 水环境容量分配指标权重的确定
        3.5.4 控制单元内综合分配权重的确定
        3.5.5 三大河流水环境容量分配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宁省三大河流主要区县的污染物核定
    4.1 污染物核定
        4.1.1 农田污染源
        4.1.2 畜禽养殖污染源
        4.1.3 工业污染源
        4.1.4 城市径流污染源
        4.1.5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
        4.1.6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源
    4.2 三大河流主要区县污染物汇总
第5章 辽宁省三大河流主要区县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5.1 理论方法
        5.1.1 PSR评价模型
        5.1.2 粗糙集属性约分方法
        5.1.3 熵值法
    5.2 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5.2.1 水环境承载力PSR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2 水环境承载力PSR评价指标体系约简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5.2.3 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5.2.4 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5.3 多目标优化水环境承载力
        5.3.1 水环境承载力优化方法
        5.3.2 主要决策变量和计算参数的确定
        5.3.3 多目标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5.3.4 多目标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表

(8)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资源承载力
        1.2.2 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1.2.3 生态足迹法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
    2.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
        2.1.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2.1.2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2.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
    2.3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内容
    2.4 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2.5 小结
第三章 浑河流域概况与水文特征分析
    3.1 浑河流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
        3.1.2 水文
        3.1.3 社会经济
        3.1.4 水资源概况
    3.2 水文特征分析指标与方法
        3.2.1 年内变化规律
        3.2.2 年际变化规律
    3.3 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
        3.3.1 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
        3.3.2 降水量年内变化规律
        3.3.3 降水量年际变化规律
    3.4 河川径流变化规律
        3.4.1 径流年内变化规律
        3.4.2 径流年际变化规律
    3.5 小结
第四章 浑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与水资源的关系
    4.1 浑河流域经济状况
        4.1.1 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4.1.2 社会经济格局
    4.2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
        4.2.1 产业结构与用水量
        4.2.2 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
    4.3 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
        4.3.1 农业人均用水量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4.3.2 工业人均用水量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4.3.3 生活人均用水量与人均GDP关系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建立
    5.1 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5.2 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划分
        5.2.1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账户
        5.2.2 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
    5.3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
    5.4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5.4.1 生活用水生态足迹
        5.4.2 工业用水生态足迹
        5.4.3 农业用水生态足迹
        5.4.4 生态与环境生态足迹
    5.5 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盈余
    5.6 模型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5.6.1 水资源平均生产能力
        5.6.2 水资源均衡因子
        5.6.3 水资源产量因子
    5.7 小结
第六章 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6.1 流域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计算
        6.1.1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方式与传统计算方式比较分析
        6.1.2 流域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6.2 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演变
        6.2.1 水资源生态足迹演变
        6.2.2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演变
        6.2.3 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演变
    6.3 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
        6.3.1 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演变
        6.3.2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演变
    6.4 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战略对策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浑河抚顺段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污许可分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
        1.2.2 污染负荷核定
        1.2.3 排污许可分配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技术方法
    2.1 污染负荷核定
        2.1.1 水期划分
        2.1.2 点源污染负荷核定
        2.1.3 面源污染负荷核定
    2.2 水环境容量核算技术
        2.2.1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2.2.2 排污口概化
        2.2.3 一维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
        2.2.4 响应系数计算
    2.3 总量分配技术
        2.3.1 流域总量分配
        2.3.2 TMDL分配
        2.3.3 排污许可分配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3.2 自然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气候降水
        3.2.3 水文水系
        3.2.4 生物资源
        3.2.5 土地利用
    3.3 社会经济概况
        3.3.1 人口与民族
        3.3.2 经济结构
    3.4 浑河抚顺段水系概况
        3.4.1 浑河抚顺段流域概况
        3.4.2 主要水环境问题
第4章 水质评价与控制因子筛选
    4.1 监测点位布设
        4.1.1 布设原则
        4.1.2 点位布设
    4.2 水环境质量评价
        4.2.1 水质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评价标准与水质目标
        4.2.3 水质评价方法
        4.2.4 水质评价结果
    4.3 控制因子筛选
        4.3.1 筛选原则
        4.3.2 筛选结果
第5章 污染负荷核定
    5.1 点源污染负荷核定
        5.1.1 污染源调查
        5.1.2 点源入河系数确定
        5.1.3 点源污染负荷核定结果
    5.2 面源污染负荷核定
        5.2.1 面源污染负荷核定结果
    5.3 点、面污染负荷比例
第6章 水环境容量计算
    6.1 计算单元划分
    6.2 水质目标确定
    6.3 排污口概化
    6.4 水文条件设计
    6.5 降解系数确定
    6.6 响应系数计算
    6.7 水质模型验证
    6.8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第7章 浑河抚顺段控制单元排污许可分配
    7.1 流域总量分配
    7.2 TMDL分配
        7.2.1 安全余量的确定
        7.2.2 TMDL分配结果
    7.3 控制单元的划分
        7.3.1 划分原则
        7.3.2 划分方法
        7.3.3 划分结果
    7.4 排污许可分配方案
        7.4.1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控制单元
        7.4.2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控制单元
        7.4.3 抚顺市抚顺县控制单元
        7.4.4 抚顺市新抚区控制单元
    7.5 污染负荷削减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抚顺市大气降水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
2 抚顺市区降水污染现状
    2.1 降水酸度和频率
    2.2 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
    2.3 降水离子组分分析
3 降水的变化趋势
    3.1 年度变化
    3.2 年际变化
4 结论

四、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抚顺地区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D]. 金澍. 吉林大学, 2020(01)
  • [2]矿区地质灾害风险影响下抚顺市脆弱性评估研究[D]. 宁丽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
  • [3]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识别与模拟[D]. 韩爽.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4]基于SD模型的库区水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D]. 张琦.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P-S-R模型的沈抚新区生态功能区划及建设研究[D]. 贾培文.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辽宁省抚顺市生态功能区划[J]. 任建新,李爽,马会强,韩泽治,初兆娴.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5)
  • [7]基于水环境容量的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D]. 李春雨. 东北大学, 2018(02)
  • [8]浑河流域基于生态足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规律研究[D]. 刘伟. 沈阳农业大学, 2016(10)
  • [9]浑河抚顺段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污许可分配[D]. 庄园. 沈阳理工大学, 2016(05)
  • [10]抚顺市大气降水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 费金岩.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1)

标签:;  ;  ;  ;  ;  

抚顺市降水污染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