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征收高档商品房土地增值税(论文文献综述)
左瑾[1](2020)在《G房地产公司防范税务风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房地产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必然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而国家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同时陆续出台的税收政策,使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点增多。房地产企业具有所涉金额大、开发周期长,运行流程多的特点,工作各环节均会出现税务风险点,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作为支撑,不能针对税务风险提出相应对策,会给企业带来经济隐患,造成严峻后果。因此,加强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G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并针对房地产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提出对策。首先,本文介绍了税务风险及房地产税务风险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其次,阐述了G公司基本情况与它所在的H市房地产行业现状,并对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和特点进行说明。接下来,通过研究G公司具体税种和涉税业务的各个阶段,对G公司税务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指出G公司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实际出发,为G公司防范税务风险提出科学对策,包括建立税务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防范体系,保障G公司正常运营,为房地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供借鉴。
张慷[2](2019)在《税收政策变化对房地产行业效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现阶段,国内房地产行业走势向好,房地产价格处于逐渐升高的态势。由于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了涵盖税收货币等方面的政策制度,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手段。长期以来,房地产产业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房地产税收机制有效抑制了房地产价格的不正常增长,对于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科学分配房地产资源等有着深远意义。可以看出,房地产税收政策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在房地产税收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探究房地产税收政策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了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文章的开头简介了此次研究的大致背景、主要意义、现实状况和研究对象等;然后介绍了房地产业定义及经济地位、房地产税收相关概念、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制、房地产税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房地产业相关税收改革现状,主要包括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我国房地产业相关税种的改革历程及与房价变动的对比分析、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国内房地产税收机制变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进行研究;进一步以RS房地产公司为例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接着探析了房地产税收机制的变革创新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主要包括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应分析、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业各参与主体的影响、上海、重庆开征个人房产税试点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国外房地产税制改革经验及其借鉴,主要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介绍,分析国外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强化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对行业调控效应的政策建议,主要从政府方面及企业方面等进行探讨。
李玉洁[3](2019)在《中国房产税影响房价的机制及其检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畸高,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已经成了我国人民的共识,住房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房住不炒”,到2017年全国各城市先后出台两百多个调控房价的政策措施,就说明房价过快上涨这一社会问题也同时受到政府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借由征收房地产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提法由来已久。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的提出时机,正是房价迅速上涨的年代。2011年,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在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开始试点,也有着抑制炒房行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而现在,社会舆论以及部分学者仍对此寄予厚望。从房地产税的推进速度方面看,政府正在加快这一进程。房地产税的立法问题已经于2014年、2018年和2019年先后三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开征房产税、改善现有房地产税制又被寄予改善人民居住问题的厚望。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对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的理论梳理与分析,并结合我国房地产税体系和房价波动的现实状况分析,对全国层面的房产税与房价关系和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在试点城市的政策效果进行的定量分析,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对房产税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区分了几个易与之混淆的概念,分别用税收调控理论、税收的非中性理论、用者自付理论、负税能力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溢出效应理论说明了房产税征收和房产税调控房价的理论依据,并梳理了我国房地产税体系的历史演进,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房产税将成为未来主体税种的趋势。其次,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和现金流量模型分析的基本经济范式,刻画了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制。再次,使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房产税与房价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差分出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房产税应使用阶段化的功能定位、开征应以精确评估房产价值为前提、房产税应与其他调控政策相配合,并坚持顶层立法、地方主导实施的一城一策方案等政策建议。通过对我国房产税影响房价的机制分析及其检验,研究表明我国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的作用,虽然房产税会通过提高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房价,但是开征房产税对房价增长的总效应仍然为负。有鉴于此,应在加快房产税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全国范围内开征以个人住房为税基的房产税,同时房产税的具体征收政策应与其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相协调以稳定市场预期,此外,应将制定房产税政策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房地产市场的形式合理借鉴沪渝两试点的经验。
王梦蝶[4](2019)在《我国房地产税体系功能定位及制度设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力短缺问题由来已久。如今营业税已经停止征收,省级以下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也已经完成了机构合并,这更加剧了地方政府主体收入来源的不足,使其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从而造成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风险、政府行为短视等问题。从税收结构来看,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中间接税比重过大导致了较高的税收痛苦感受。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泡沫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房价的过快增长的强烈不满,同时贫富不均的存在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种种原因使得房地产税收体系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社会诉求和需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功能定位与制度设计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的房地产税体系的功能做出了具体定位。比如房地产税的开征可以扩大房地产保有税的覆盖范围进而来扩大税源,在总量上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从而缓解收支矛盾,在结构上可以增加直接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优化我国的税收结构。在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的直接结果是增加房产的持有成本并以此来引导房地产市场趋于健康稳定发展,因为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提高了住房的空置成本,可以使更多的空置房屋流向租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提高土地和房产资源的利用和流转效率。房地产税作为直接税还有助于调节财富分配。此外,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税体系的现状并剖析了体系内各税种的结构及功能发挥情况,并以沪渝两改革试点为例,分析了试点房产税的改革效果及功能发挥情况。第二部分是按照功能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我国房地产税税制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宏观的改革建议。如为了解决我国地方政府财力短缺和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保证房地产税的各项功能更好地发挥,首先可以合并相应的税费,如取消土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一次性的土地出让金,改为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土地使用税,这样一来可以将出让环节的一次性收入延长到土地的全生命周期;其次基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国情,还应适当下放房地产税权给基层政府;复次应在技术和政策层面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来保证和支持房地产税的改革,如批量评估制度、争议解决机制;最后应当为地方政府提供阳光投融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
陈怀钰[5](2018)在《“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在我国各行各业全面铺开,自此我国全面取消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属于价外税,曾经是房地产企业主要的税种之一。“营改增”之后,房地产企业开始缴纳增值税,而不再需要缴纳营业税。当前情况下,土地增值税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所需要缴纳的典型税种。土地增值税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是房地产企业极为重要的税种之一,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营改增”必将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清算产生重要影响,于是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清算税收筹划便显得很重要。首先文章阐述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研究背景及意义中阐述的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提出主要研究内容,从而确定研究目的。另外系统地对房地产公司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国内和国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文章对土地增值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还对土地增值税和税收筹划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介绍并整理了税收筹划的动因。这一部分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文章对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制度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构建了“营改增”前后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模型,着重介绍了“营改增”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影响和对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影响。再次,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基于T房地产企业的具体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税收筹划。运用了“营改增”之后的计算方法计算了T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之前已经清算过的项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基于“营改增”的背景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税收筹划,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分析,为房地产企业在当前情况下的税收筹划提供比较接近实际的筹划方案。最后,文章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提出政策建议。另外综合考虑了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税负,对房地产企业整体的税收筹划进行了拓展并给出相关建议。
金秋萍[6](2017)在《房地产企业利用税率进行纳税筹划及实例解析》文中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税种较多,税负较重,房地产交易过程的税收问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销售不佳的背景下,随着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观望气氛的抬头,导致市场成交量的减少,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积极的纳税筹划,达到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房地产企业运用低税率的四种思路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进行实例解析。
蔡潇[7](2016)在《中国土地财政转型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无偿、无期限、无流动”到“有偿、有期限、有流动”的转变过程。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分税制等共同催生了中国现行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的本质是政府通过土地实施财政功能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手段。地方政府对“卖地财政”的依赖不仅造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矛盾冲突加剧,而且引发我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经济发展“房地产化”和“空心化”问题。无论从供给、需求的有限性,还是从公平、效率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财政依赖一次性的“卖地”收入维持其财政支出和城市建设需要,不仅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而且由“土地财政”所导致的高地价、高房价、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伪城镇化”等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面临必须转型的现实问题。本文从中国现行土地财政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演变趋势着手,提出由“卖地财政”向“管地财政”转型的总体构想;着眼于土地财政转型的关联性、系统性、政策实践的可行性,基于“固本”、“开源”、“节流”的逻辑思想,全面阐述论证土地财政转型的路径选择,并提出更具现实性的保障措施。(1)剖析了我国当前土地财政自身的收支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财政、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土地财政的效应;基于土地财政库兹涅兹假说的验证,实证分析了当前土地财政的演变趋势,提出了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必要性。从现行土地财政收入来看,“重租、轻税”倾向明显,土地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农民的集体土地收益权利被剥夺,同时,土地税收结构“重流转、轻保有”;从现行土地财政支出来看,土地财政支出“重城镇、轻农村”,“即收即支”的“卖地财政”透支了未来若干年的土地收益。从当前土地财政的财政效应来看,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既存在贡献又潜藏财政债务风险,历年来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的贡献大于土地税收,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当前依赖“卖地”收入的土地财政具有不稳定性,易导致财政风险。从土地财政的经济效应来看,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虽然短期会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会导致产业结构失衡,阻碍经济增长。从土地财政的社会效应来看,当前土地财政所引发的征地冲突、违法占地、滋生腐败,高房价和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土地财政随经济增长的演变趋势研究来看,我国现行土地财政随经济增长的演变趋势符合土地财政倒U型曲线假说,从而说明我国现行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2)基于土地财政转型的必要性分析,进一步探究我国当前土地财政形成的根源、转型面临的障碍,并合理借鉴海外土地财政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的土地财政转型目标及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兼顾政府-企业-个人及各级政府间利益、合理负担的土地财政转型原则,并基于“固本”、“开源”、“节流”的逻辑体系,提出适应于我国的土地财政转型路径的总体框架。从“固本”的视角来看,只有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财政收支体系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要实现我国土地财政的成功转型就必须改革现行土地财政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导机制。借鉴“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分析方法,进行规范与实证分析探究现行的土地财政依赖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导机制;针对土地财政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传导机制的成因,提出通过完善土地资产管理阻断土地财政抑制经济发展的不良传导机制,实现土地财政合理转型,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土地财政所引发的高房价对教育、制造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产生的挤出效应以及现行土地财政背后的制度因素所导致的寻租腐败、贫富差距、一系列社会冲突等制度弱化效应,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当前土地财政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传导机制的成因,提出完善土地资产管理的具体策略:①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土地市场的关系;②调控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③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供应市场;④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降低土地使用成本;⑤明租、正税、少费,促使地方政府由“卖地财政”向“管地财政”转型。从“开源”的视角来看,通过广开财源筹集财政收入以保障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益的过度依赖。从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土地管理经验的研究来看,土地价值捕捉是实现土地财政“开源”的重要途径,其中,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收是多数国家获取土地收益的主要方式,并且可以成为地方财政的主体税种。通过房地产税制改革对住宅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开源”,还有利于摆脱地方政府对“卖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通过剖析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法理依据,结合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提出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原则和总体思路,并进一步探讨流转和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最后,基于冈博斯模型实证估测了保有环节住宅房地产税的征收对土地出让收益的替代率,实证研究表明:短期内,住宅房地产税很难完全替代土地出让收益,但长期来看我国住宅房地产税的征收会对土地出让收益有较高的替代率。从“节流”的视角来看,财政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履行和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基于当前土地财政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土地财政的收支管理使其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实现土地财政由当前的“卖地财政”向“管地财政”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完善土地财政收支管理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型政府,两个角度阐述如何实现土地财政转型的“节流”目标,更好的实现土地财政资金的良好管理和高效运作。从完善土地财政收支管理来看,需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型政府来看,提出从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方式、政府机构本身及政府工作效率上“节流”,以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由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以此推动土地财政行政主体主动参与到土地财政转型中。(3)针对我国现行土地财政的形成根源及其实施中所暴露出的政府激励机制扭曲、土地利用规划随意变更、征地补偿信息不透明不规范、层层克扣等问题,提出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健全相关法律和监督机制,有力保障我国土地财政顺利转型。
蓝相洁[8](2016)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巧用“低税率”节税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税种较多,企业通过合法方式进行纳税筹划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运用四种情形下的低税率,结合相关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吴旭东,田芳[9](2016)在《房地产税税率:影响因素、税率测算和方案选择》文中指出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的税率设置直接决定了房地产税改革的成败。税率过高,会造成居民过重的税收负担,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政策落实;而税率过低,则无法充分发挥房地产税的筹集收入功能,难以满足地方财政需要。本文从税率设置原则、税率设置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并通过大连市的相关数据对该市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税率的合理区间范围进行测算分析,进而概算全国的税率幅度的合理区间。
李思泓[10](2016)在《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V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中共十八大之后,伴随着习李新政,中国政治经济进入了新的周期。2012年在全国指定省市开始试点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标志着财税体制改革以结构性减税政策为开端迈开了改革的步伐。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2015年末“营改增”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由地方税务部门征管的营业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的一个小税种——土地增值税因为“营改增”政策、财税体制改革等多方因素影响,近年来成为房地产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税种。经过十多年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在项目管理、清算规程、政策细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构建起土地增值税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土地增值税征管经验。作为公共政策之一的土地增值税政策,是在调节房地产市场高额利润、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背景下开征的,其征收目的不仅是为国聚财,还是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土地增值税的税种设计在计算上复杂、在征管上高成本和对课税对象的重复征收等问题一直是这个税种顶层设计上的硬伤。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央政策的推动和地方征管力量的加强下土地增值税的聚财作用是卓有成效的,近几年广州市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呈现大幅增长趋势,2014年广州市土地增值税收入在广州市地方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首次超越了10%,成为省市地方财政收入的一支新生力量。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不仅调节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巨额利润、还给税务、会计、工程造价、房地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相关人员业务能力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提高了地方税务部门借力中介机构加强税源管理的能力,促进了税务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合作。本文在公共政策视角下对土地增值税的开征背景、土地增值税征收效益的争议、土地增值税的政策变迁、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以广州市为土地增值税案例分析的背景,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广州市土地增值税的征管现状、收入情况及其在地方财政中发挥的作用,并介绍了目前广州市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的方法和流程。以V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增值税清算为案例分析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全过程,提出以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为手段,以成立土地增值税清算小组进行案头审核与实地核查为抓手,加强清算人才的培养,普及清算业务的培训,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以争取房地产企业的支持配合来化解土地增值税清算难题。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完善土地增值税的相关对策及其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二、应征收高档商品房土地增值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征收高档商品房土地增值税(论文提纲范文)
(1)G房地产公司防范税务风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企业税务风险相关理论 |
2.1 税务风险定义 |
2.2 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
2.2.1 企业内部风险 |
2.2.2 企业外部风险 |
2.3 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相关理论 |
2.3.1 房地产企业相关概念 |
2.3.2 房地产企业所涉具体税种 |
2.3.3 房地产企业涉税特点 |
2.4 加强房地产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思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G房地产公司发展现状 |
3.1 G房地产公司简介 |
3.2 H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
3.2.1 行业整体投资情况 |
3.2.2 土地成交情况 |
3.2.3 销售面积情况 |
3.2.4 销售价格情况 |
3.3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和特点 |
3.3.1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
3.3.2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分析 |
4.1 G企业所涉三大税种风险研究 |
4.1.1 增值税所涉风险分析 |
4.1.2 企业所得税所涉风险分析 |
4.1.3 土地增值税所涉风险分析 |
4.2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阶段分析 |
4.2.1 土地开发阶段税务风险分析 |
4.2.2 建设阶段税务风险分析 |
4.2.3 销售阶段税务风险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
5.1 建立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识别系统 |
5.1.1 企业外部税收风险识别 |
5.1.2 企业内部良好沟通和反馈 |
5.1.3 相关税种风险识别 |
5.2 建立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
5.2.1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 |
5.2.2 建立企业合同审查管理制度 |
5.2.3 完善企业内部发票风险预警机制 |
5.3 建立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应对体系 |
5.3.1 建立分级立体化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
5.3.2 G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5.3.3 强化企业日常税务风险防范分析 |
5.3.4 加强企业内部税务审计 |
5.3.5 切实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税收政策变化对房地产行业效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房地产业定义及经济地位 |
2.1.1 房地产业的定义 |
2.1.2 房地产业的重要经济地位 |
2.2 房地产税收相关概念 |
2.3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制 |
2.4 房地产税的理论基础 |
2.4.1 地租理论 |
2.4.2 税负转嫁理论 |
2.4.3 税制优化理论 |
第三章 房地产相关税收改革现状分析 |
3.1 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 |
3.1.1 房价平稳时期(1998~2003年) |
3.1.2 房价快速增长时期(2003~2007年) |
3.1.3 房价震荡时期(2007~2009年) |
3.1.4 房价稳定增长时期(2009~2015年) |
3.1.5 房价加速增长时期(2015~2018年) |
3.2 我国房地产业相关税种改革历程 |
3.2.1 房地产税制建设时期(1978~2002年) |
3.2.2 房地产税制调整时期(2003~2010年) |
3.2.3 房产税改革试点时期(2011年至今) |
3.2.4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及增值税改革时期(2016年至今) |
3.3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房地产税制体系结构不合理 |
3.3.2 重复征税与税种缺失问题并存 |
3.3.3 房地产税制要素设计不合理 |
3.4 我国房地产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四章 增值税改革对房地产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取 |
4.2 数据来源 |
4.3 变量定义 |
4.4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
4.5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
4.6 模型的选择 |
4.7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增值税改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以RS房地产公司为例 |
5.1 RS公司简介 |
5.2 RS公司纳税情况分析 |
5.2.1 涉税种类分析 |
5.2.2 税负水平分析 |
5.3 增值税税率降低政策对RS公司的影响 |
5.4 RS公司的税收筹划建议 |
第六章 房地产税改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分析 |
6.1 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应分析 |
6.2 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 |
6.3 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业各参与主体的影响 |
6.4 上海、重庆开征个人房产税试点比较分析 |
6.4.1 上海、重庆个人房产税试点方案 |
6.4.2 上海、重庆个人房产税比较 |
6.5 国外房地产税制改革经验及其借鉴 |
6.5.1 日本房地产税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
6.5.2 新加坡房地产税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
6.5.3 国外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七章 强化税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政策建议 |
7.1 政府方面 |
7.1.1 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体系,提高政策调控效率 |
7.1.2 加强配套政策措施建设,强化政策调控效果 |
7.1.3 合理设计税率 |
7.1.4 减少房地产税收种类,降低总体税负 |
7.2 企业方面 |
7.2.1 投资环境转向聚焦二、三线城市 |
7.2.2 投资类型向精细化的中小户型发展 |
7.2.3 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适度调整投资规模 |
7.2.4 加速战略调整,完善开发方式 |
7.2.5 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中国房产税影响房价的机制及其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房地产税功能定位的相关研究 |
1.2.2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房地产税与房价的关系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的综述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
1.4.1 研究贡献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房产税影响房价的相关理论与机制分析 |
2.1 房产税与房价的相关概念 |
2.1.1 房价与房产税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2 房产税的特点和功能 |
2.2 房产税征收与调控的理论依据 |
2.2.1 房产税征收的理论依据 |
2.2.2 房产税调控房价的理论依据 |
2.3 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与模型分析 |
2.3.1 基于供求模型的分析 |
2.3.1.1 供给方面的分析 |
2.3.1.2 需求方面的分析 |
2.3.1.3 对供求两方面分析的总结 |
2.3.2 基于税收资本化的分析 |
2.3.2.1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的一般分析 |
2.3.2.2 地方公共服务资本化视角下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
第3章 我国房产税的发展现状及其与房价关系分析 |
3.1 我国房产税的政策演变 |
3.2 我国房产税与房价波动的情况分析 |
3.2.1 我国房价情况分析 |
3.2.2 我国房产税与房价波动的关系分析 |
3.3 现行房地产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机制的试点城市检验 |
4.1 实证方法的选择与模型构建 |
4.1.1 双重差分法及其基本假设 |
4.1.2 模型设定 |
4.2 数据处理、描述与检验 |
4.2.1 数据描述与处理 |
4.2.2 模型检验 |
4.3 试点城市的实证结果分析 |
4.3.1 基准模型回归分析 |
4.3.2 稳健性检验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改革展望与政策建议 |
5.2.1 我国房产税发展趋势展望 |
5.2.2 房产税改革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我国房地产税体系功能定位及制度设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性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房地产税收体系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房地产税收体系相关概念 |
2.1.1 财产税税类 |
2.1.2 房地产税体系 |
2.1.3 房地产税体系涵盖的具体税种税制要素比对 |
2.2 房地产税收体系相关理论 |
2.2.1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
2.2.2 财政分权理论 |
2.2.3 税收职能理论 |
2.2.4 最优税制理论 |
第3章 我国房地产税体系的功能定位及税收职能分析 |
3.1 筹措政府财力调节收入结构 |
3.1.1 筹集财政资金收入 |
3.1.2 调整优化税收结构 |
3.2 调控房地产市场 |
3.2.1 平衡供需关系 |
3.2.2 引导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平稳有序健康增长 |
3.3 重构地方政府财权体系 |
3.3.1 充当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主要收入来源 |
3.3.2 提高地方政府税收征管能力 |
3.4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
3.5 提高土地和房产的利用效率 |
3.6 倒逼信息共享 |
第4章 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实证分析 |
4.1 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现状 |
4.1.1 我国房地产相关税收体系 |
4.1.2 我国房地产相关税收规模 |
4.1.3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体系各税种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
4.2 沪渝两地房产税改革效应分析 |
4.2.1 重庆模式 |
4.2.2 上海模式 |
4.2.3 沪渝两地试点房产税各项功能的发挥情况 |
4.3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税制体系结构不合理 |
4.3.2 基本税制要素设计不合理 |
4.3.3 房地产的税基评估不成熟 |
第5章 我国未来房地产税体系制度设计的宏观建议 |
5.1 我国未来房地产税体系改革原则 |
5.2 合并房地产相关费税 |
5.2.1 合并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为土地使用税 |
5.2.2 合并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为新的房产税 |
5.3 房地产税的税权划分 |
5.4 房地产税制的基本要素设计 |
5.4.1 课税对象 |
5.4.2 计税依据 |
5.4.3 税率 |
5.5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
5.5.1 完善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体制 |
5.5.2 大力推广批量评估方法 |
5.5.3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与争议解决机制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5)“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有关研究动态 |
二、国内有关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论文框架 |
第四节 或有创新和不足 |
一、本文的或有创新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和税收筹划理论 |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和税收筹划的概念界定 |
一、土地增值税的内涵 |
二、税收筹划内涵 |
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相关理论 |
一、土地增值理论 |
二、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 |
第三节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现状分析 |
一、土地增值税清算制度 |
二、近年来土地增值税的变化趋势 |
第四节 税收筹划相关理论 |
一、税收调控理论 |
二、税收价格论 |
三、税收法定原则 |
四、契约理论 |
第五节 税收筹划的动因分析 |
一、纳税人税收筹划的内在动因 |
二、纳税人税收筹划的外在动因 |
第三章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政策影响 |
第一节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影响分析 |
一、“营改增”前后涉及土地增值税计算的主要变化 |
二、以上市公司为例分析“营改增”前后土地增值税税负变化 |
第二节 “营改增”前后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模型构建 |
一、“营改增”前土地增值税模型构建 |
二、“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模型构建 |
第三节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总体影响 |
一、对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影响 |
二、对房地产公司纳税的影响 |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税收清算制度下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
一、使企业适应复杂纳税环境 |
二、提升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强化会计人员专业化水平 |
三、促进税制的不断完善 |
第四章 基于T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分析 |
第一节 T房地产公司基本概况及项目基本信息 |
一、T房地产企业基本概况 |
二、项目基本信息 |
第二节 K1项目的开发综述和土地增值税的计算 |
一、KI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 |
二、评估K1的基本情况 |
二、“营改增”后T企业土地增值税的计算 |
第三节 T房地产企业具体税收筹划方案 |
一、普通标准住宅、非普通标准住宅和商铺分开计算 |
二、设立销售公司 |
三、利用公共配套设施进行筹划 |
第四节 对T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的总结 |
第五章 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建议 |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筹划观念 |
二、通过使用临界点和分散的收入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
三、通过增加可抵扣项目进行税收筹划 |
第二节 税收筹划视角下房地产企业整体税负下调建议 |
一、“营改增”对房产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
二、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情况下的整体税收筹划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房地产企业利用税率进行纳税筹划及实例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巧妙用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率进行筹划 |
二、通过增加可扣除项目金额降低税率进行筹划 |
三、通过均衡申报各地房地产价格降低税率进行筹划 |
四、通过增加流转环节直接降低土地增值税率进行筹划 |
(7)中国土地财政转型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5 基本概念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土地财政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
2.1.2 土地价值捕捉研究进展 |
2.1.3 财产税改革研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土地财政的成因研究 |
2.2.2 土地财政效应研究 |
2.2.3 土地财政演变趋势研究 |
2.2.4 土地财政转型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缘起与态势 |
3.1 我国土地财政的收支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1 土地财政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2 土地财政支出现状及存在问题 |
3.2 我国土地财政的效应 |
3.2.1 土地财政的财政效应 |
3.2.2 土地财政的经济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3.2.3 土地财政的社会风险性分析 |
3.3 土地财政的演变趋势——基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的检验 |
3.3.1 土地财政倒U型曲线假说 |
3.3.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
3.3.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3.4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总体构想 |
4.1 我国土地财政形成的根源 |
4.1.1 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根源 |
4.1.2 土地财政形成发展的制度根源 |
4.2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面临的障碍 |
4.3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的海外经验借鉴 |
4.3.1 美国 |
4.3.2 香港 |
4.3.3 日本 |
4.4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目标、原则、方向和路径选择 |
4.4.1 转型目标 |
4.4.2 转型原则 |
4.4.3 转型方向——管地财政 |
4.4.4 路径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5 管地财政的“固本”路径——经济可持续发展 |
5.1 现行土地财政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导机制 |
5.1.1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源与制度观 |
5.1.2 现行土地财政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导机制——从“资源诅咒”看土地财政 |
5.2 现行土地财政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从传导机制的视角 |
5.2.1 模型选择 |
5.2.2 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 完善土地资产管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5.3.1 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土地市场的关系 |
5.3.2 调控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
5.3.3 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供应市场 |
5.3.4 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
5.3.5 明租、正税、少费 |
5.4 本章小结 |
6 管地财政的“开源”路径——土地价值捕捉之房地产税制改革 |
6.1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意义 |
6.1.1 房地产税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6.1.2 房地产税制改革有利于引导和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6.1.3 以房地产税制改革带动土地财政转型 |
6.2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法理依据、原则、总体思路 |
6.2.1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法理依据 |
6.2.2 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原则 |
6.2.3 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
6.3 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具体方案 |
6.3.1 流转环节房地产税制改革 |
6.3.2 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制改革 |
6.4 一个探讨:住宅房地产税能否替代土地出让收益 |
6.4.1 住宅房地产税的估算 |
6.4.2 住宅房地产税对土地出让收益的替代 |
6.5 本章小结 |
7 管地财政的“节流”路径——完善土地财政收支管理、建设高效型政府 |
7.1 管地财政“节流”与完善土地财政收支管理 |
7.2 管地财政“节流”与建设高效型政府 |
7.2.1 完善基础设施筹资方式,从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方式上“节流” |
7.2.2 精兵简政、优化机构,从政府机构本身“节流” |
7.2.3 缩减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政府工作效率上“节流” |
7.3 本章小结 |
8 土地财政转型的保障措施 |
8.1 完善地方税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及行政审批权 |
8.1.1 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政府收入能力 |
8.1.2 建立财权、事权与行政审批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
8.1.3 健全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8.2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
8.3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8.4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
8.5 健全相关法律及监督机制 |
8.5.1 完善税法 |
8.5.2 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立法,加强公众参与 |
8.5.3 推进土地征收补偿立法 |
8.5.4 加强财政收支的监督审查机制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房地产开发企业巧用“低税率”节税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中的低税率节税 |
二、通过提高可扣除项目金额使税率降低进行节税 |
三、通过均衡申报各种类型房地产价格降低税率进行节税 |
四、通过增加流转环节直接降低土地增值税率进行节税 |
(9)房地产税税率:影响因素、税率测算和方案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税率确定原则 |
(一)采用分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
(二)无须区分住房类型设置税率 |
(三)赋予地方政府税率选择权 |
二、居民房地产税税率的影响因素 |
(一)居民住房房地产税应纳税额 |
1.主要考虑的相关税费 |
2.配套改革方案的构想 |
方案一:同时取消土地增值税和土地出让金 |
方案二:同时取消土地增值税和契税 |
方案三: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土地出让金取消其一 |
方案四:取消存量房流转应缴纳的契税和土地增值税 |
方案五:取消销售存量房应缴纳的契税或土地增值税 |
3.不同配套改革方案对房地产税税收总额的影响 |
4.居民住房房地产税应纳税额的确定 |
(二)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税基的确定 |
三、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税率的测算和选择 |
(一)不同配套改革方案的税率测算 |
(二)不同方案测算税率的可行性分析 |
(三)改革方案及适用税率的选择 |
(四)对全国居民住房房地产税税率区间的推算 |
(10)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V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 前期研究状况综述 |
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创新与不足 |
1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土地增值税的产生及发展 |
1.1 土地增值税的产生 |
1.2 土地增值税的发展 |
2 土地增值税清算案例介绍 |
2.1 案例背景 |
2.2 基本案情 |
2.3 运用评估指标分析 |
2.4 案头审核与实地核查发现的问题 |
2.5 审核结果 |
3 案例启示 |
3.1 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审核方法 |
3.2 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管理方法 |
3.3 土地增值税清算产生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
4 对土地增值税未来发展和改革方向的建议 |
4.1 健全法规--重点考虑对税源的保护和对房地产开发结构的导向 |
4.2 保持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稳定性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镇静剂 |
4.3 土地增值税改革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培育地方新税源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应征收高档商品房土地增值税(论文参考文献)
- [1]G房地产公司防范税务风险对策研究[D]. 左瑾.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2]税收政策变化对房地产行业效应分析研究[D]. 张慷.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3]中国房产税影响房价的机制及其检验研究[D]. 李玉洁. 湘潭大学, 2019(02)
- [4]我国房地产税体系功能定位及制度设计问题研究[D]. 王梦蝶.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5]“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D]. 陈怀钰. 安徽财经大学, 2018(07)
- [6]房地产企业利用税率进行纳税筹划及实例解析[J]. 金秋萍. 税收征纳, 2017(02)
- [7]中国土地财政转型路径研究[D]. 蔡潇. 浙江大学, 2016(11)
- [8]房地产开发企业巧用“低税率”节税思路[J]. 蓝相洁. 财务与会计, 2016(10)
- [9]房地产税税率:影响因素、税率测算和方案选择[J]. 吴旭东,田芳. 地方财政研究, 2016(04)
- [10]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研究 ——以广州市V公司为例[D]. 李思泓. 吉林大学, 2016(09)
标签:土地增值税论文; 土地财政论文; 房产税论文;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论文; 房产税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