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文献综述)

徐清月[1](2021)在《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作息时间颠倒,睡眠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饮食不规律,依靠外卖和方便食品过度,再加上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状况对居民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在光华博斯特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两大疾病,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寿命,近十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患病人数增加了接近一倍,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患上肿瘤疾病,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患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而离世。而本文所研究的核医学科主要开展上述疾病的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项目,作为一门重要医技科室,起到辅助临床科室对相关疾病作出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作用。核医学诊断具有灵敏度高、放射性药物种类繁多、特异性的优势特点。目前我国核医学科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有关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的规范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缺乏建设核医学科完整的理论指导,研究现代医院核医学科的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的迫切性。本论文属于《现代医院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总课题下的子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诊断模式、不同治疗方案,强调适应差异化医学需求的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已成为现代医院解决疾病疗愈环境的一种必要保障。本文也将从核医学科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作为出发点,根据核医学科的特殊性进一步对核医学科进行详细的建筑设计研究。本论文第一章通过对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的背景研究、国内外资料查询及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列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阐述核医学科相关概念、发展过程、主要设备、主要业务、检查流程、科室设置条件和设备配置条件,也为之后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章对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进行调研,筛选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医院,选取单廊式、双廊式和多廊式各一家医院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分别从科室概况、功能分区、房间组成、流线分析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目前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中核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第四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及建筑设计理论知识解决上述问题,阐述核医学科的场地选址、规模要求、布局方式以及建筑空间设计的功能房间组成、流线设计、流线组织方式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建筑设计要点,总结出一套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专科专属医疗空间的设计方法和规律;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特殊的的辐射防护、空调通风、排水和设备供配电等方面设计要点,以及这些特殊的其他专业设计对建筑空间的影像和要求。最后,得出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西安地区核医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当代新技术的发展,展望核医学科未来发展,为之后现代综合医学院的核医学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和依据。

张庆召,梁婧,朱卫国,张震,侯长松[2](2020)在《核医学科诊疗患者行为学及辐射防护认知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核医学科诊疗患者行为学特征及辐射认知状况,为减少公众不必要的照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245名核医学科诊疗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后出行方式、住宿、就餐等行为模式以及对辐射的认知等。结果调查显示,患者中有57.14%在检查后离开医院;检查后离开医院的患者有61.14%采用公共交通方式;28.57%的患者在大众餐馆就餐;有13.06%表示对核医学诊疗注意事项一无所知。结论患者使用药物后对周围人群的照射不容忽视,应加强核医学科诊疗患者辐射防护认知。

王鑫淼,王军平,冉新泽[3](2020)在《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现状及相关人员放射防护措施探究》文中认为随着核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我国应用逐渐增多,但尚存在对核医学诊疗认识程度不够、配套管理和防护措施跟进不及时等不足。为提高公众对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状况的认识,本文就我国核医学诊疗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如何提高其辐射防护措施,特别是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管理要求,核医学科相关技术人员及放射性核素诊疗患者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综述和建议,旨在为未来核医学科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及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姜婧晨[4](2020)在《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构建适合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的临床护理路径并评价此路径在提高受检者依从性、缓解焦虑情绪、缩短检查时间、改善图像质量、减少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实施效果。(2)该临床路径的构建将会为核医学专业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护理工作规范化流程的完善及持续改进提供有利循证依据和积极的参考价值。方法(1)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阅读大量文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听取并筛选临床资深医务工作者针对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模块构建及应用的需求。(2)根据工作年限、学历、专业研究方向等主要方面建立结构合理的函询专家小组,根据相关理论及循证依据的支撑,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法),征求专家意见,对出入路径标准、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评价指标、护理路径实施方面等得出一致性意见,最终确定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3)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某三甲医院和北京某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进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受检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受检者实施完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受检者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受检总时长、知识知晓率、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状态特质焦虑(STAI)评分进行比较,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和处理,受检者基线资料使用描述性分析;对效果评价指标采用t检验,两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者,采取非参数秩和检验;对率和构成比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显着性检验α均取0.05。结果(1)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査阅相关数据库,以循证医学证据为支撑初步构建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成立课题工作小组,针对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发表建设性意见,对此路径中涉及到的护理内容精心筛选、判断,最终形成初步的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受检者临床护理路径。针对初步形成的路径进行两轮Delphi法专家函询,院内专家4名,院外专家10名,剔除2份无效专家函询表,最终函询12名专家,对本护理路径进行筛选、判断,并进一步完善内容。专家函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两轮函询回收率分别为85.71%、100%;(2)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Cr=0.877;(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第一轮函询问卷护理项目三级条目数61条,必要性、可行性Kendall协同系数分别为0.458、0.491,宣教内容三级条目数17条,必要性Kendall协同系数为0.467;第二轮函询问卷护理项目三级条目数63条,必要性、可行性Kendall协同系数分别为0.554、0.586,宣教内容三级条目数18条,必要性Kendall协同系数为0.510,显着水平P<0.05。(2)临床应用结果:(1)两组受检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良好率为93.4%,对照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良好率为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受检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4.7%,对照组受检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受检者对检查前一天采用高脂低碳水晚餐依从性和检查当天配合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当天禁食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受检者检查总时长为195.22±25.026分钟,对照组受检者检查总时长为218.62±28.279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受检期间不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生例数显着减少(P<0.05);(8)STAI评分方面:两组受检者均在受检前后进行STAI评分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查前STA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受检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检者S-AI评分经过临床护理时间较检查前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AI评分受检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该临床护理路径中实验组出现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变异因素主要由受检者图像质量不合格、发生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受检者未能按照正常护理路径进行。结论(1)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减少受检者受检过程中的负性情绪。(2)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高受检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加对检查的了解程度,增强受检者信心。(3)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极大提高受检者受检期间依从性,缩短了受检时间。(4)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医师的诊断准确率。(5)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使受检者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有助于提高受检期间舒适度。(6)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和循证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当前医疗形势下护理专业的特点。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5](2020)在《Expert consensus on the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cedure in nuclear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1st edition)》文中研究表明In December 2019, an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a new type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prevalent in Wuhan and across the country. On January 20, 2020,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sued No. 1 Announcement, which incorporated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to the Class B infectious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Law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ut the disease should be adopted the management of Class A infectious diseas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cut off the transmission route, protect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ensure the medical quality and medical safety, effectively perform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prehensively guarantee the life safety and physic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nuclear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ientifically and safel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y,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Editorial Board of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organized professionals to formulate th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safety protection process of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and nuclide therapy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

ChineseSocietyofNuclearMedicine;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larImaging[6](2020)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核医学诊疗安全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文中认为2019年12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在武汉及全国多地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为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核医学诊疗工作,根据国家防控政策,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与《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相关专家对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就核医学影像检查和核素治疗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流程制订了本共识。

卢婷婷,王晓慧,霍宗伟,孔琪,杨国仁[7](2020)在《1524例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关联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全身骨显像可清晰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及代谢情况,检出骨骼疾病。本研究分析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04-01-2018-08-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患者1 524例,显像质量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仪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分为质量佳(A)、质量良好(B)、质量差(C)3组,总结性别、年龄、血钙、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注射部位核素有无浓集、治疗措施、膀胱充盈状态、软组织摄取状态、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等资料,计量资料对显像质量有影响者进一步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全身骨扫描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本研究中显像质量佳者(A)约占40.0%(610/1 524),显像质量良好者(B)约占50.3%(766/1 524),显像质量差者(C)约占9.7%(148/1 524);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与性别(χ2=73.143,P<0.001)、年龄(χ2=11.543,P=0.003)、BMI(χ2=16.057,P=0.000)、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χ2=20.226,P<0.001)、注射部位核素异常浓集(χ2=10.880,P=0.004)、放疗(χ2=20.871,P<0.001)、膀胱充盈(χ2=75.929,P<0.001)及软组织摄取(χ2=338.872,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与患者血钙、尿素氮、肌酐、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居于首位的影响因素为注射点核素浓集,约占10.8%(164/1 524),其次为软组织摄取高及膀胱充盈,分别占7.4%(113/1 524)和6.6%(101/1 524);对年龄及BMI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显像质量佳(A)及质量良好者(B)年龄<45岁组与45~59岁组及≥60岁组<24.0kg/m2分别与24.0~27.0kg/m2及BMI>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9岁与≥60岁组、24.0~27.0kg/m2与>27.0kg/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像质量差者(C)BMI<24.0kg/m2组和24.0~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影响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性别、年龄、BMI、注射部位核素浓集、软组织摄取、膀胱充盈状态、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等;人为可控因素中,提高注射技术、降低软组织摄取及检查前及时排空膀胱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显像质量。

李石银[8](2019)在《I-131核素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中,核医学同位素显像和治疗技术近年来有了快速发展,放射性诊断与治疗药品使用量逐年快速上升,这对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I-131核素在带来诊疗利益的同时,也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一定的辐射危害,需要合理进行I-131核素的使用场所布局与屏蔽设计,加强职业人员、病人和公众防护,加强放射性三废的管理,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由于I-131诊疗场所特殊性,需要合理进行I-131的使用场所布局与屏蔽设计,特别是给药后的甲癌病人辐射水平高、放射性废气浓度较高,需实施住院治疗;治疗病房和放射性衰变池的设计还需要满足放射防护的特殊要求,需加强放射性三废管理等问题。本文探讨了I-131核素在核医学临床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评价体系,包括:判断选址、布局和设计等的合理性,以及三废处理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提出事故情况下相应的辐射安全保障与措施;估算分析放射性核素I-131核医学运用领域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能造成的辐射影响,为辐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辐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和防护培训,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和数据长期保存工作,对住院治疗病人的管理、患者出院后提出了限制要求。

汪珊[9](2018)在《北京市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检测与风险评估》文中指出为了弥补了针对日常膳食中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估的空白,本文依据国际通行的风险分析范式,基于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动力学和人体辐射剂量学模型,并结合人体数字模型建立了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有效剂量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在量化时,将对应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动力学模型中涉及的各器官的待积当量剂量乘以对应的组织权重系数并进行累加,得到该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食入剂量系数。食入剂量系数结合食物消费量及检测获得的各类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按照食物种类进行累加,最终得到在对应的膳食结构下食入所致的某一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有效剂量,完成对其的风险评估。其中,不同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尽可能的结合各放射性核素特有的性质,并综合考虑该器官的累计吸收剂量和辐射敏感性。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学动力模型中各器官的待积当量剂量及对应的组织权重系数是基于隔室分布和单向悬链线结构的思想,并结合“中国数字人男一号”的人体数字模型模拟得到。本文基于ICP-MS方法完成了对北京市高风险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检测,首次获得系统的北京市各类高风险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钍、铀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的检测数据。结合建立的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有效剂量的评估方法,还完成了北京市日常消费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风险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完成了北京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风险评估。基于上述评估方法,应用eclipse-4.6.2基于客户端-远程服务器交互的模式开发了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有效剂量快速评估软件RASFRI,软件涵盖了钋-210、镭-226、铀-238、钍-232、锶-89、锶-90、碘-131、铯-137、钚-239这9种放射性核素,便于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及时监控和风险管理。

谭丽玲,陈莉,陈新,李显华,吴建国,房向东,李琴[10](2017)在《护理干预在肾动态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肾动态显像成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动态显像2 077例(对照组),其中显像失败110例(A组):肾图曲线有b段平台样型22例,a段与b段不匹配型17例,肾图曲线其他类型13例;注射部位放射性残留5%15%25例,注射部位残留16%30%16例,注射部位残留>30%17例。肾动态显像2 446例(护理干预组),其中显像失败52例(B组):肾图曲线有b段平台样型6例,a段与b段不匹配型5例,肾图曲线其他类型5例;注射部位放射性残留5%15%10例,注射部位残留16%30%13例,注射部位残留>30%13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肾动态显像失败率5.29%(110/2 077),护理干预组肾动态显像失败率2.13%(52/2 446)(χ2=32.69。P<0.01)。2组显像失败病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肾动态显像的失败率。

二、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类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1.1.2 医学影像的发展
        1.1.3 核医学科简介
        1.1.4 所属研究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医学科国外研究现状
        1.2.2 核医学科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核医学科概述
    2.1 影像核医学
        2.1.1 核医学
        2.1.2 影像核医学的概述
    2.2 核医学科
        2.2.1 核医学科的主要设备
        2.2.2 核医学科的主要业务
        2.2.3 核医学科检查相关流程简介
    2.3 核医学科设置条件和设备配置条件
        2.3.1 医疗机构设置条件
        2.3.2 核医学科设备配置条件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案例调研
    3.1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及核医学科调研现状
        3.1.1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现状
        3.1.2 核医学科现状
        3.1.3 调研案例分析选取
    3.2 西安长安医院
        3.2.1 概况
        3.2.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3.2.3 流线分析
        3.2.4 人性化设计
        3.2.5 总结
    3.3 西安高新医院
        3.3.1 概况
        3.3.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3.3.3 流线分析
        3.3.4 人性化设计
        3.3.5 总结
    3.4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3.4.1 概况
        3.4.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3.4.3 流线分析
        3.4.4 人性化设计
        3.4.5 总结
    3.5 调研分析总结
        3.5.1 改扩建核医学科
        3.5.2 新建核医学科
    3.6 本章小结
4 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4.1 核医学科的场所选址
        4.1.1 场所要求
        4.1.2 与其他科室关系
    4.2 核医学科的布局方式
        4.2.1 分散式
        4.2.2 集中式
        4.2.3 独立式
        4.2.4 附属式
        4.2.5 地上式
        4.2.6 地下式
    4.3 核医学科的规模要求
    4.4 核医学科的主要功能房间组成
        4.4.1 SPECT-CT机房
        4.4.2 PET-CT机房
        4.4.3 PET-MRI机房
        4.4.4 回旋加速器核药物制备区
        4.4.5 核素病房
        4.4.6 其他功能房间
    4.5 核医学科的流线组织
        4.5.1 流线设计
        4.5.2 常见空间组合方式
    4.6 核医学科的人性化设计
        4.6.1 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
        4.6.2 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4.6.3 病房人性化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核医学科相关专业设计研究
    5.1 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设计
        5.1.1 辐射防护材料的选择
        5.1.2 常用防护器材
        5.1.3 辐射防护施工工艺
    5.2 核医学科的空调通风设计
        5.2.1 空调系统设计
        5.2.2 通风系统设计
        5.2.3 控制系统设计
    5.3 核医学科的排水设计
        5.3.1 排水设计
        5.3.2 衰变池设计
    5.4 核医学科的电气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研究成果
        6.1.2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发展趋势
        6.1.3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优化策略
    6.2 展望
        6.2.1 AI技术对未来医学影像的影响
        6.2.2 5G时代对未来医学影像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核医学科设备配置条件
附录二 核医学科空间调研表及调查问卷
附录三 图表目录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现状及相关人员放射防护措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现状
    1.1 核医学诊断
    1.2 核医学治疗
    1.3 核医学科设备及人员现状
    1.4 核医学科放射性核素使用及相关规定
    1.5 人员受照剂量变化
2 我国核医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核医学科建设及管理
    2.2 辐射防护设备及监测
    2.3 个人剂量限值及防护意识
    2.4 放射性废物处理
3 防护措施
    3.1 医院管理
        3.1.1 核医学科布局要求
        3.1.2 核医学科管理要求
    3.2 核医学科相关技术人员
        3.2.1 人员操作及防护意识
        3.2.2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3.3 放射性核素诊疗患者及其探视人员
    3.4 放射性废物处理
4 小结

(4)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1.1 准备阶段
    1.2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初步构建
    1.3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专家函询
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观测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2.7 研究结果
    2.8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3.2 研究的创新点
    3.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8)F-FDG PET/CT 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1524例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1.2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全身骨显像质量
    2.2 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关联性分析
    2.3 不同显像质量组内影响因素及关联性分析
    2.4 不同年龄组及BMI组对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
    2.5 人为可控因素影响分析
3 讨论

(8)I-131核素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I-131 核素
    1.3 I-131 物理、生物特点
    1.4 I-131 核素来源
    1.5 同位素辐射安全监管现状
        1.5.1 国内同位素辐射安全监管
        1.5.2 辐射安全管理体系
        1.5.3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1.5.4 工作场所及辐射环境监测
        1.5.5 辐射应急预案
        1.5.6 国外I-131 治疗患者管理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意义
    2.1 主要研究目的
    2.2 主要研究工作
    2.3 主要意义
第3章 I-131 核素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及辐射危害
    3.1 I-131 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3.2 I-131 应用中的辐射危害
    3.3 管理要求
第4章 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
    4.1 场所设计
        4.1.1 核医学科场址选择要求
        4.1.2 核医学科门诊区域
        4.1.3 住院治疗病房的设计
        4.1.4 场所的屏蔽设计
        4.1.5 甲癌治疗场所的受照剂量分析
    4.2 职业人员防护
        4.2.1 一般原则
        4.2.2 分装及施用的防护
    4.3 病人防护
        4.3.1 一般原则
        4.3.2 住院治疗病人的管理
        4.3.3 出院限制
        4.3.4 接受I-131 治疗妇女避免怀孕时期
        4.3.5 接受I-131 诊疗妇女哺乳中断时期
        4.3.6 尸体管理
    4.4 公众防护
        4.4.1 外照射和污染
        4.4.2 访问控制
        4.4.3 出院病人对公众的照射
    4.5 医疗放废管理
        4.5.1 放射性废气
        4.5.2 放射性废液
        4.5.3 放射性固废
    4.6 异常事件分析与防范措施
        4.6.1 可能发生的异常事件
        4.6.2 风险防范措施
第5章 I-131 应用实例分析
    5.1 概述
    5.2 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
        5.2.1 场所设计
        5.2.2 场所监测
        5.2.3 住院病人管理
        5.2.4 出院管理
        5.2.5 放射性废物管理
    5.3 辐射安全与防护简要分析
    5.4 受照剂量及辐射安全管理简要分析
    5.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北京市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检测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风险评估的研究意义
        1.1.3 研究背景
    1.2 天然辐射本底情况研究
    1.3 参考人
    1.4 辐射与细胞
    1.5 辐射剂量法研究
        1.5.1 蒙特卡洛法
        1.5.2 内照射剂量
    1.6 小结
第二章 内照射
    2.1 辐射产生的生物效应
    2.2 放射性核素的食物链转移
        2.2.1 植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2.2.2 动物性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2.3 人体辐射剂量学模型
        2.3.1 吸收动力学模型
        2.3.2 内照射剂量的量化
        2.3.3 周身性滞留生物动力学模型
    2.4 人体数字模型
    2.5 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风险监测
    3.1 食源性放射性核素概述
        3.1.1 食源性放射性核素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3.1.2 食源性放射性核素的污染情况
    3.2 放射性核素风险监测中食品及核素种类的确定
    3.3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232)Th、~(238)U及~(90)Sr的检测
        3.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3.2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3.3.3 样品的灰化
        3.3.4 样品溶液制备
        3.3.5 标准曲线
    3.4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232)Th、~(238)U及~(90)Sr的检测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人体体内内照射有效剂量估算
    4.1 估算食源性放射性核素的蓄积剂量
    4.2 内照射剂量估算
        4.2.1 内照射剂量估算模型
        4.2.2 辐射权重因子及组织权重因子
        4.2.3 器官或组织的平均吸收量
    4.3 北京市居民~(232)Th和~(238)U的内照射有效剂量
    4.4 小结
第五章 RASFRI软件的开发
    5.1 软件流程图
    5.2 软件界面
        5.2.1 软件开始界面
        5.2.2 评估条件设定界面
        5.2.3 评估结果界面
    5.3 剂量转换系数读取
    5.4 评估结果
        5.4.1 实际受照剂量与剂量限值
        5.4.2 “总受照剂量与剂量限值之比”工作表
        5.4.3 “各食物实际受照有效剂量”工作表
        5.4.4 “不同食物类别的总受照有效剂量”工作表
        5.4.5 “指定核素在指定人群中的有效剂量”工作表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
作者及导师介绍
附件

(10)护理干预在肾动态显像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预约与护理:
        1.2.2 显像方法:
        1.2.3 图像处理:
    1.3 显像成败的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D]. 徐清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核医学科诊疗患者行为学及辐射防护认知调查分析[J]. 张庆召,梁婧,朱卫国,张震,侯长松. 中国辐射卫生, 2020(04)
  • [3]我国临床核医学发展现状及相关人员放射防护措施探究[J]. 王鑫淼,王军平,冉新泽. 辐射防护, 2020(04)
  • [4]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D]. 姜婧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Expert consensus on the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cedure in nuclear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1st edition)[J].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2020(03)
  • [6]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核医学诊疗安全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J]. ChineseSocietyofNuclearMedicine;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larImaging.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03)
  • [7]1524例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关联性分析[J]. 卢婷婷,王晓慧,霍宗伟,孔琪,杨国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05)
  • [8]I-131核素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D]. 李石银. 南华大学, 2019(01)
  • [9]北京市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检测与风险评估[D]. 汪珊.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10]护理干预在肾动态显像中的应用价值[J]. 谭丽玲,陈莉,陈新,李显华,吴建国,房向东,李琴. 实用医技杂志, 2017(07)

标签:;  ;  ;  ;  

放射性核素在诊疗过程中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