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旭军[1](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监督研究 ——以S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审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百年以来全球遭遇的最严重的传染病,由于病毒传播的途径广、传染性强,加之现代社会人员聚集度高、流动性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导致新冠疫情防控的难度特别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于世界各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提出了重大挑战。我国得益于党中央在第一时间高度重视疫情发展,习总书记亲自指挥,党中央全面部署,迅速领导全国人民形成了全民防控的战略布局,成功阻击了疫情传播的进程,遏制了新冠病毒在国内的大面积传播,尽最大努力有效保护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治理能力,在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另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党和国家监督系统的重要一环,应当在发挥其本身监督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通过案例回顾和理论分析,例如以新冠疫情发展和防控情况为例,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和对审计工作的需求以及影响;以基层审计人员视角,结合自身经历,回顾审计署组织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审计工作组织和开展情况,总结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亮点,同时也揭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例如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引、审计实施方案等出台不及时、大数据审计尚不成熟、审计信息公告体系不健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角度提出完善对策并提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开展预防性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完善其管理体制和机制。以期国家审计机关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从容、高效、高质量地履行审计职责,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出审计的贡献。
方晓珍[2](2021)在《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研究 ——以X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预算法》的颁布施行及两次修正,预算审计工作在不断得到规范完善的同时也被提出了更高的监督需求。加之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财政预算审计监督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满足预算法对财政预算审计监督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迎接财政预算审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基层审计部门一直都在探索改善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效能的方法。但从现状而言,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效能发挥情况离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当前,虽然财政审计相关领域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但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而政府审计从业者的研究视角多侧重于片面化反映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具体情况。因此,宏观审计理论与微观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较不充分,针对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从县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出发,通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渐进预算理论、效能评价标准的理论,选取X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17—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该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低下,具体表现在:实施方案完成度低、组织安排不够到位、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成果挖掘使用不充分、审计风险防范缺失五大方面。通过深入探究,得出了审计效能低下的成因,即现行模式导致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相关准绳不够完备、审计队伍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先进手段运用缺乏现实基础等四方面。针对问题成因,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条提升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的建议:完善审计管理模式及准绳依据、多渠道推动审计职业化进程、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模式、强化审计监督公开机制。简而言之,本研究紧紧围绕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这一主题,结合国内外学者现有相关研究及县级审计机关实践经验,坚持做到研究对象的普遍代表性及研究结论的高度可实践性,着力使得出的对策建议体现现实意义,旨在为提升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谏言献策。
侯莉薇[3](2021)在《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破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只关注经济责任的情况,将审计范围扩展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但该项审计实施时间较短,方法经验较少,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审计效果。而基层审计机关是最直接实施该项目的机构,研究基层审计机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总结经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从基层审计角度出发,选择了R市L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作为案例,对我国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针对提出对策,从而解决问题,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本文在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概念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审计开展情况作了总体介绍。其次,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取证、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审计评价、人员力量、责任追究整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选择R市L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作为案例,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基层审计在以上六个环节存在问题,最终影响到审计效果。基于全文的分析,本文对解决基层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在审计证据方面,建立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在审计方法方面,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发展现代审计技术;在审计依据方面,丰富完善评价依据;在审计评价方面,建立统一实用的评价体系;在人员力量方面,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任中审计;在责任追究整改方面,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建立整改结果运用评价制度等。在提出建议的同时,本文还对基层审计推行建议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该项审计的开展推进有所帮助。
王鑫[4](2020)在《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有建设投资体量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审计部门承担的工程结算审计任务也随之增多,然而各级审计机关从事投资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与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需借助社会审计机构的力量,这就给审计质量控制带来困难。工程结算审计是监督国有建设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有效评价继而提高结算审计质量能够更好地发挥国有资金质效、保障国有资金安全。因此,对如何准确评价新形势下的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水平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保证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参考国内外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评价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情况,借鉴相关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成果,将建立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研究目标,探索总结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主要内容以及5个主要方面的具体要求,并选择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进一步研究。基于上述理论,本文综合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等,从结算审计质量的5主要方面的要求出发,确定了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所需要用到的5个-级指标及28个二级指标,并邀请专家进行打分,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建立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Y市对口支援新疆项目结算审计评价,援疆项目中使用了数据平台、BIM等技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邀请专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援疆项目5个工程标段的结算审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Y市对口支援新疆项目各个标段的审计质量水平,同时进行优秀结算审计标段评选。进一步探索指标体系的简易应用,通过头脑风暴法设计简易计分评价表和评分细则,并对该项目5个标段的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进行简易评分,验证简易评分表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研究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全面评价,探索设计出一种简明易用的结算审计质量简易计分评价表,为政府审计部门加强结算审计质量管理、提高整体审计质量、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和管理工具。
雷瀚瑄[5](2020)在《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投资项目可以说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其在弥补市场失灵、平衡投资结构、改善民生、拉动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意义显着。而审计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防线,对于保证政府投资项目高质量的运作和交付,对于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城镇化的快速铺展与区域经济的崛起,加大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工作量,从而引申出基层审计工作如何改善、审计时效如何提升、审计资源如何整合,以及如何消除审计监督盲区等诸多迫切的问题。Y区审计局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事后审计的方式来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然而由于政府投资项目的日益增多,加之涉及的投资额持续上涨,现行的方案显然无法完全隔离审计风险。在此,笔者首先围绕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控制展开综述,对相应配套的理论进行梳理汇总,为论文积蓄理论基础;其次,立足于Y区审计局当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现状,分别从计划制定、实施推进、后期整改三个时间点切入分析审计风险,对Y区审计局目前的审计风险控制机制做出了说明;再次,引入Y区政府投资项目的具体审计案例,分析审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Y区政府投资项目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Y区审计局能够有效地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确保风险的可控性,最大程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监督力度,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路线靠拢。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于莹[6](2020)在《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迅速扩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复杂多样。但是由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转变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重业务、轻管理,重绩效、轻内控的经营状态,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与风险并存,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内部控制也受到了考验。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亩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现有行业竞争加剧,受宏观政策特别是环保高压政策的影响,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作为向地方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各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金融风险易发、高发期,各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其自身业务高速发展的现状不匹配。如何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对内部审计进行合理的完善与发展,对审计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利用,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作为及时识别银行内部重大风险的重要方式,实现银行的自我革新和治理,从而使银行提质增效保持高质量运营,是当前形势下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根本要求。然而国内外的学者大多是针对国有银行或者大型股份制银行进行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研究,但是很少将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为研究起点,针对其含义、特征、基本流程进行简单阐述。然后以L市的城市商业银行-LS银行为切入点,通过在LS银行内部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并具体分析内部审计案例的方式,对LS银行内部审计目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为LS银行搭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框架及流程,并对LS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成果进行预估,最后基于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漏洞提出改进的方式,希望能够指导其他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的实行。
刘晓跃[7](2020)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下,通过督促各级行政主官严格履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职责,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探索实施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审计制度的刚性约束,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履职。这项制度在中国是一项崭新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该项制度在其推行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为何?未来如何更好地通过这项制度促使领导干部认真履职?这些问题都尚待研究。本文试图以近年来的真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本和对审计机关人员的访谈为基础,深入研究上述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此项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论文主要以受托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一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找出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因素;二是采取文本内容分析法,对涉及的河南、湖南、山东等9个省的相关审计资料进行分析,阐释审计实施结果反映的领导干部履职存在的问题;三是通过访谈,从基本框架、组织实施、数据基础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审计成效发挥的核心因素。最后,从“健全审计框架”、“完善审计实施”、“充实审计数据”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这一审计模式的实操性和效用性,通过负向约束提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林雯[8](2020)在《风险导向下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干部、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人员的监督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机制。随着政府企业大力发展,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愈发受到关注。即使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了30多年,其审计流程仍未形成标准、完善的理论指导,实务中更缺乏统一的流程指南。当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缺陷,比方说我国应该怎样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如何评价审计结果、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等。因此,本文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分析了审计风险和应对措施,并提出流程优化建议,对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发展有积极作用,风险导向审计的融入也给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在降低审计风险方面有着理论价值的借鉴作用。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展开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风险导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委托代理理论、业务流程优化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第三部分结合Z事务所执行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介绍该审计项目实施现状并分析审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接着阐明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基于风险导向理论,结合案例实际情况,分析每个审计阶段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和防控措施,主要是分析审计阶段中构成每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内容存在哪些风险点和问题,并结合现存审计流程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和风险防控措施,重新拟定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流程;第五部分结合现存审计流程问题的成因,分别从完善法律环境和制度建设、规范审计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推进信息化审计平台建设四方面提出保障优化后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的措施及建议;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展望。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了风险导向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融合后的审计流程,对审计机构承接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煜[9](2020)在《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的研究 ——以邮储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遍以行政单位自居的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长期对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贡献不足。项目管理理论经过近八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管理学分支学科,为其跨学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不仅需要依托诸如项目管理理论等跨界学科的理论应用,还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内部审计T型人才承担具体工作。本文尝试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至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找到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经营管理效益贡献度的新途径。本文通过流程及环节重组的方法,重新设计了内部审计项目运维程序和实施方案的内容架构,修正了内部审计项目运维程序中原有的缺陷,弥补了内部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中原有的漏洞。通过理论研究,文中提出项目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节点与应用方式,并制定出具备通用性的整体应用方案,利用案例推演的方法验证了其适用性,便于在邮储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中进行推广。除作为实务性解决方案的研究结论外,本文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还创设了一整套涵盖机构设置、审计模式、审计手段、人员管理、内外协同等方面的管理性解决思路与应对措施,共同构成了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经营管理效益贡献度的新途径。上述研究成果,解决了剖析内部审计项目流程及环节设计缺陷、研究项目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节点与应用方式、提供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走出困境的思路等技术问题。
汪明亚[10](2020)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市公交集团公司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审计监督是政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公共管理者的权力使用情况进行制约。国有企业作为公共管理的客体之一,其领导人员依法行使公共管理权力。对国有企业进行经责审计可以促使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尽责,规范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同时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衡量,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对领导人员监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经责审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特别是2019年7月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责任界定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对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L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人员经责审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经责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通过实地调研,查阅L市公交集团公司经责审计的实施方案、审计报告,与审计人员交流等方式获取有关情况,对该公司的经责审计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找出L市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责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L市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并在具体审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L市公交集团公司进行的经责审计还存在审计评价有待完善、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质量不高、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风险水平较高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审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审计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审计工作力量还较薄弱、被审计单位认识存在偏差等原因造成。这些问题在L市经济责任审计中普遍存在,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优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强化审计风险管控,进一步保障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对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监督研究 ——以S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2.1 核心概念 |
1.2.2 理论基础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章 新冠肺炎疫情及审计案例介绍和分析 |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审计监督的需求及影响 |
2.3 S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审计的情况 |
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监督情况分析 |
第3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监督存在问题 |
3.1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指引 |
3.2 审计实施方案等出台不及时 |
3.2.1 对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把握不准确 |
3.2.2 审计组织结构不完善 |
3.2.3 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机制 |
3.3 大数据审计条件尚不成熟 |
3.4 未及时披露审计信息 |
3.5 审计人力资源不足 |
第4章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计监督对策 |
4.1 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完善 |
4.2 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审计实施预案 |
4.2.1 明确审计内容和信息报送制度等 |
4.2.2 明确审计组织架构和资源共享机制 |
4.3 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技术应用 |
4.4 明确审计信息公告制度 |
4.5 统筹地方审计人才资源 |
4.6 对地方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开展预防性审计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研究 ——以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 渐进预算理论 |
2.3 效能评价标准理论 |
3 X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分析及成效 |
3.1 审计方案编制情况 |
3.2 审计实施情况 |
3.2.1 审计现场环节 |
3.2.2 审计取证环节 |
3.2.3 审计底稿编制环节 |
3.3 审计结果呈现及运用 |
3.3.1 审计结果的呈现 |
3.3.2 审计结果的运用 |
3.4 审计成效 |
3.4.1 保证了审计职责依法履行 |
3.4.2 有效摸清了政府真实家底 |
3.4.3 有利于财税部门改进工作 |
3.4.4 为地方政府管理谏言献策 |
4 X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问题及成因 |
4.1 X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问题 |
4.1.1 实施方案完成度低 |
4.1.2 组织安排不够到位 |
4.1.3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 |
4.1.4 审计成果挖掘使用不充分 |
4.1.5 审计风险防范缺失 |
4.2 X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问题成因 |
4.2.1 管理模式导致审计缺乏独立性 |
4.2.2 审计相关准绳不够完备 |
4.2.3 审计队伍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
4.2.4 先进手段运用缺乏现实基础 |
5 提升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审计管理模式及操作依据 |
5.1.1 改变现有模式增强审计独立性 |
5.1.2 建立健全预算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
5.1.3 完善预算审计操作及评价体系 |
5.2 多渠道推动审计职业化建设 |
5.2.1 构建审计人才准入机制 |
5.2.2 提升现有人员专业化水平 |
5.2.3 完善国家审计激励制度 |
5.3 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模式 |
5.3.1 加强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 |
5.3.2 加强审计数据信息化建设 |
5.4 强化审计监督公开机制 |
5.4.1 落实定期公告制度 |
5.4.2 多渠道进行审计公告 |
5.4.3 建立审计公告保障机制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3)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基层领导干部 |
2.1.2 自然资源资产 |
2.1.3 经济责任审计 |
2.1.4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 |
2.3.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2.3.3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研究 |
2.3.4 文献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 |
3.1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情况 |
3.2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征 |
3.2.1 注重与其他类型审计项目统筹实施 |
3.2.2 审计重点以土地、水、森林等资源为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4.1.2 现代审计方法应用不广 |
4.1.3 审计依据体系不完备 |
4.1.4 未建立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1.5 审计人员力量不足 |
4.1.6 审计责任追究整改困难 |
4.2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的成因 |
4.2.1 数据资料共享不到位 |
4.2.2 发展现代审计技术受限 |
4.2.3 审计依据不细化 |
4.2.4 审计评价体系区域差异大 |
4.2.5 审计力量与工作量不相符 |
4.2.6 审计查处问题较复杂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R市L区为例 |
5.1 R市L区基本情况 |
5.2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况 |
5.2.1 审计目标 |
5.2.2 审计对象和范围 |
5.2.3 审计内容与组织方式 |
5.2.4 审计结果 |
5.3 R市L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情况 |
5.3.1 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统筹实施 |
5.3.2 审计重点为土地、水、森林资源 |
5.4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分析 |
5.4.1 审计证据难以收集整理 |
5.4.2 现代审计方法不普及 |
5.4.3 审计依据可靠性不足 |
5.4.4 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 |
5.4.5 审计人员配置与专业水平不足 |
5.4.6 审计责任难以追究整改 |
5.5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
5.5.1 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
5.5.2 现代审计技术应用基础薄弱 |
5.5.3 审计依据权威性较低 |
5.5.4 制定本地区评价标准 |
5.5.5 审计专业人才缺乏 |
5.5.6 审计责任追究难度高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优化建议 |
6.1 提高数据共享的准确性 |
6.2 大力推广现代审计技术 |
6.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6.4 构建统一实用的审计评价体系 |
6.5 优化审计人员配置 |
6.6 加强审计追踪整改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 |
2.1 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相关理论 |
2.1.1 工程结算审计的含义 |
2.1.2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内容 |
2.2 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的要求 |
2.2.1 结算审计程序的质量要求 |
2.2.2 结算审计成果的质量要求 |
2.2.3 结算审计进度的质量要求 |
2.2.4 结算审计配合的质量要求 |
2.2.5 审计廉政纪律的质量要求 |
2.3 研究理论的基本原理介绍 |
2.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2.3.2 熵权法原理 |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3.1.1 选择评价影响因素 |
3.1.2 确认评价指标内容 |
3.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3.2.1 评价指标打分 |
3.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3.2.3 运用熵权法确认指标权重 |
3.2.4 复合修正指标权重 |
3.2.5 建立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市对口支援新疆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 |
4.1 项目概况 |
4.1.1 工程背景 |
4.1.2 基本情况 |
4.2 工程结算审计情况 |
4.2.1 工程结算审计执行和质量控制情况 |
4.2.2 应用数据平台技术确保结算审计质量情况 |
4.2.3 应用BIM技术确保结算审计质量情况 |
4.2.4 工程结算审计成果情况 |
4.2.5 结算审计主要调整内容 |
4.3 结算审计质量综合评价 |
4.3.1 确定评价人员和评价内容 |
4.3.2 结算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情况 |
4.3.3 优秀结算审计项目评比情况 |
4.4 评价指标简化应用探索 |
4.4.1 建立简易计分评价表 |
4.4.2 质量简易打分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一: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影响程度专家意见表 |
附录二: 援疆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表 |
附录三: 援疆项目优秀结算审计标段评比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难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重难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政府投资项目 |
2.1.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
2.1.3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 |
2.1.4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的现状分析 |
3.1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
3.1.1 Y区审计局基本情况 |
3.1.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内容 |
3.1.3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流程 |
3.2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基本情况 |
3.2.1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表现 |
3.2.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特点 |
3.2.3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成因 |
3.2.4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影响 |
3.3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 |
3.3.1 审计项目计划阶段 |
3.3.2 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
3.3.3 审计项目整改阶段 |
3.4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机制及其运行情况 |
3.4.1 审计风险控制机制的构成 |
3.4.2 审计风险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 |
3.5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效果 |
3.5.1 审计计划制定得到优化 |
3.5.2 审计实施流程更加规范 |
3.5.3 审计监督作用明显提升 |
3.5.4 审计组织制度得到加强 |
3.5.5 审计工作效果显着提升 |
第4章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一:审计计划制定阶段的典型案例 |
4.1.1 项目背景 |
4.1.2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分析 |
4.2 案例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典型案例 |
4.2.1 项目背景 |
4.2.2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分析 |
4.3 案例三:审计整改阶段的典型案例 |
4.3.1 项目背景 |
4.3.2 审计风险控制情况分析 |
4.4 案例调查结论 |
4.4.1 案例的综合分析 |
4.4.2 案例的调查结论 |
第5章 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5.1 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5.1.1 审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
5.1.2 审计风险控制效果不佳 |
5.1.3 审计监督约束不够全面 |
5.1.4 审计风险控制经验欠缺 |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审计管理体制尚不独立 |
5.2.2 风险控制机制设置欠妥 |
5.2.3 审计整改落实机制缺失 |
5.2.4 审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
第6章 加强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6.1 保持审计独立性 |
6.1.1 积极配合工作,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
6.1.2 提升人员素质,确保职业胜任能力 |
6.1.3 加强法规宣传,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
6.2 完善审计风险控制机制 |
6.2.1 完善审计相关政策制度 |
6.2.2 建立审计管理考核机制 |
6.3 建立审计整改监督机制 |
6.3.1 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
6.3.2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促进审计整改落实 |
6.3.3 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增强审计监督权威 |
6.3.4 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形成督促整改合力 |
6.3.5 加强审计机关管理,落实整改检查工作 |
6.4 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对Y区审计局资深审计人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6)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概念 |
2.1.1 城市商业银行的界定 |
2.1.2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
2.1.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 |
2.1.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
2.2.1 审计计划阶段 |
2.2.2 审计实施阶段 |
2.2.3 审计报告阶段 |
2.2.4 后续审计阶段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3.1 战略管理理论 |
2.3.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3 系统理论 |
3 LS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
3.1 LS银行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1.3 经营情况 |
3.2 LS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
3.2.1 LS银行内部审计机构 |
3.2.2 LS银行内部审计标准 |
3.2.3 LS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 |
3.3 LS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3.3.1 审前准备阶段 |
3.3.2 审计实施阶段 |
3.3.3 审计终结阶段 |
3.4 LS银行内审部现场审计实例 |
4 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内部审计理念落后、审计方法不合理 |
4.2 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并且执行不力 |
4.3 内审力量无法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 |
4.4 考核机制不合理 |
4.5 信息化程度较低 |
4.6 内部沟通渠道单一 |
4.7 审计成果利用不足 |
5 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及流程构建 |
5.1 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 |
5.2 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 |
5.2.1 审计准备阶段 |
5.2.2 审计实施阶段 |
5.2.3 审计报告阶段 |
5.2.4 审计后续阶段 |
5.3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预期对LS银行所起的作用及效果 |
6 完善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 |
6.1 转变审计理念 |
6.2 加强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
6.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6.4 改进平衡记分卡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6.5 加强信息化建设 |
6.6 加强内部沟通渠道建设 |
6.7 加强审计成果运用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文的局限性 |
7.3 论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LS银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访谈提纲 |
附录2 :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调查问卷 |
(7)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源环境审计定义 |
1.2.2 资源环境审计体系 |
1.2.3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指标 |
1.2.4 国内外文献的总体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概念、框架及理论 |
2.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 |
2.2 相关概念 |
2.2.1 概念界定 |
2.2.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模式的关系 |
2.3 审计框架 |
2.3.1 审计类型 |
2.3.2 审计程序 |
2.3.3 审计报告 |
2.4 相关理论研究 |
2.4.1 受托责任理论 |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3 生态经济价值理论 |
2.4.4 综述 |
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离任审计试点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保护离任审计试点现状 |
3.2 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 |
3.3 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 |
3.4 重大决策方面的问题 |
3.5 目标未完成方面的问题 |
3.6 监管不到位方面的问题 |
3.7 工程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
3.8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离任审计试点情况的整体评价 |
4 制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效能发挥的原因分析 |
4.1 审计框架存在缺陷 |
4.1.1 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
4.1.2 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保障 |
4.1.3 责任认定缺乏依据和支撑 |
4.2 组织实施存在困难 |
4.2.1 实施方案不够完整和具体 |
4.2.2 对各责任主体的要求不够清晰 |
4.2.3 审计力量相对薄弱 |
4.3 数据获取存在障碍 |
4.3.1 基础数据不够完整 |
4.3.2 数据整合存在难度 |
5 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
5.1 健全审计的整体框架 |
5.1.1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法和配套法规 |
5.1.2 重新构建独立、完整的实施体系 |
5.1.3 完善责任认定的支撑及相关配套 |
5.2 完善审计的组织实施 |
5.2.1 制定完整、具体的审计方案 |
5.2.2 明确对各责任主体的任务和要求 |
5.2.3 不断补齐审计队伍的力量和素质缺口 |
5.3 破除数据的获取障碍 |
5.3.1 组织开展基础数据摸查 |
5.3.2 科学整合基础数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访谈人员名单 |
附录 B 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 C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件一览表 |
附录 D 审计发现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
附录 E 审计发现遵守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
附录 F 审计发现重大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
附录 G 审计发现目标未完成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
附录 H 审计发现监管不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
附录 I 审计发现工程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
致谢 |
(8)风险导向下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框架 |
1.5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有企业及其高管 |
2.1.2 经济责任审计 |
2.1.3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
2.2 相关理论 |
2.2.1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3 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现状 |
3.1 A国有企业及其高管人员简况 |
3.2 A国企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现状分析 |
3.2.1 审计准备阶段 |
3.2.2 审计实施阶段 |
3.2.3 审计报告阶段 |
3.3 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1 审计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
3.3.2 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
3.3.3 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 |
3.4 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政策因素 |
3.4.2 审计机构内部管理因素 |
3.4.3 审计人员因素 |
3.4.4 信息技术服务因素 |
3.5 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引入A国有企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5.1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3.5.2 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4 风险导向下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优化 |
4.1 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的风险分析与流程优化 |
4.1.1 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的风险分析 |
4.1.2 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的流程优化 |
4.1.3 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
4.2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与流程优化 |
4.2.1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 |
4.2.2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的流程优化 |
4.2.3 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
4.3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分析及流程优化 |
4.3.1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分析 |
4.3.2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的流程优化 |
4.3.3 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
5 风险导向下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完善法律环境和制度建设 |
5.2 规范审计机构内部管理机制 |
5.3 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
5.4 推进信息化审计技术平台建设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9)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的研究 ——以邮储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课题选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困境 |
1.2.2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具备的优势 |
1.3 拟解决问题与研究内容 |
1.3.1 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变革 |
2.1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
2.1.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定位 |
2.1.2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架构概述 |
2.2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变革 |
2.2.1 现代内部审计的变革历程 |
2.2.2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变革目标 |
第三章 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理论分析 |
3.1 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3.1.1 工程管理学科应用领域的扩展 |
3.1.2 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 |
3.1.3 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 |
3.2 内部审计项目的运维与管理 |
3.2.1 内部审计项目的概述 |
3.2.2 内部审计项目的运维 |
3.2.3 内部审计项目的管理 |
3.3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
3.3.1 从学科历史的维度 |
3.3.2 从哲学逻辑学的维度 |
3.3.3 从理论研究的维度 |
3.3.4 从实务操作的维度 |
第四章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方案 |
4.1 内部审计项目的流程及环节重组 |
4.1.1 内部审计项目流程及环节设计缺陷的实例分析 |
4.1.2 内部审计项目流程及环节的重组 |
4.2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方案构建 |
4.2.1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节点 |
4.2.2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方式 |
4.2.3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方案的构建 |
第五章 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案例——以邮储银行为例 |
5.1 内部审计项目案例综述 |
5.1.1 内部审计项目工作方案 |
5.1.2 内部审计项目实施方案 |
5.1.3 审计程序及项目进度 |
5.1.4 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结果 |
5.1.5 内部审计项目成本管理 |
5.1.6 内部审计项目未满足规定质量标准的简述 |
5.1.7 内部审计项目未实现预期审计目的的简述 |
5.2 项目管理理论应用方案的案例应用分析 |
5.2.1 项目前评估板块方案的案例应用分析 |
5.2.2 项目管理板块方案的案例应用分析 |
5.2.3 项目后评估板块方案的案例应用分析 |
5.3 项目管理理论应用方案运用后的效果对比分析 |
5.3.1 项目前评估板块方案运用后的效果对比分析 |
5.3.2 项目管理板块方案运用后的效果对比分析 |
5.3.3 项目后评估板块方案运用后的效果对比分析 |
5.4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面临困境的解决思路及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市公交集团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经济责任的概念 |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章 L市公交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分析 |
一、L市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情况 |
(一)经济责任审计主体 |
(二)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二、L市公交集团公司审计案例概述 |
(一)L市公交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二)审计准备阶段 |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
(四)审计调查评价意见 |
(五)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L市公交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审计评价不够精准 |
(二)审计结果运用不足 |
(三)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
(四)审计风险水平较高 |
二、原因分析 |
(一)审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二)审计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
(三)审计工作力量还较薄弱 |
(四)被审计单位认识存在偏差 |
第五章 改进L市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审计评价体系 |
(一)明确审计评价内容 |
(二)完善审计评价指标 |
(三)改进审计评价方法 |
二、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
(一)建立“先审后离”制度 |
(二)强化审计整改监督 |
(三)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 |
三、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
(一)实行垂直领导管理体制 |
(二)充实审计工作人员力量 |
(三)建立和完善审计专家库 |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
(五)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效率 |
四、强化审计风险管控 |
(一)引导被审计单位正确认识审计 |
(二)提升审计机关管控风险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监督研究 ——以S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审计为例[D]. 胡旭军.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12)
- [2]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能研究 ——以X县为例[D]. 方晓珍.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D]. 侯莉薇.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D]. 王鑫. 扬州大学, 2020(04)
- [5]Y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雷瀚瑄. 西南大学, 2020(05)
- [6]L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 于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晓跃. 暨南大学, 2020(07)
- [8]风险导向下A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优化研究[D]. 林雯.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9]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的研究 ——以邮储银行为例[D]. 李煜.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10]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市公交集团公司为例[D]. 汪明亚.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离任审计论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