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防火门设计与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朱飞[1](2021)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民用建筑建设规模扩大,但在建筑防火设计层面上面临着全新的难题挑战,传统防火设计体系缺乏适用性,民用建筑在使用期间存在火灾隐患。在这一工程背景下,对建筑防火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民用建筑的发展需求,这对快速扑灭建筑火势、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阐述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特点,提出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层面中的运用措施,以供参考。
柳泉[2](2021)在《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防火中的运用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数量大大增加,消防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十分明显的位置,其必须利用一系列技术标准来评判,才能使建筑防火安全得到保障。防火分隔技术是一种在建筑防火中常用的技术,它基本上满足消防工作的需要,能够降低火灾风险,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本文研究探讨了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防火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良建议。
张耀华,于晓鹏,崔娜[3](2021)在《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问题与原因》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使用到天然气、煤气、电力等各种资源,由此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建筑物在建筑的过程中,消防设施以及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建设十分重要。然而,当前随着建筑的不断增多,火灾扑救难度以及危险性越来越高,通过设置防火门能够有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他们提供逃生通道。对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对防火门的设置,尽量将火势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避免其扩散。本文主要论述了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具体的解决措施。
丁宏军[4](2020)在《论建筑火灾疏散与疏散时间》文中研究说明阐述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疏散与逃生的区别,以及疏散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论述火灾时人员疏散需要的时间、可用的疏散时间及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疏散时间的关系;分析建筑防火4大要素对火灾疏散时间的影响。
穆磊[5](2020)在《基于BIM的建筑消防自动审图研究》文中指出建筑消防审图是指依据消防相关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避免建筑在消防设计过程中存在火灾隐患。建筑消防审图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保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消防审图主要依赖人工审图,审图过程中存在低效漏项等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已成为建筑和工程领域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BIM模型中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数据信息,将BIM技术的数据表达和转化能力以及三维可视化特性应用于建筑消防审图中,可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可为建筑消防审图提供可视化展示方案。本论文以实现建筑消防自动审图为目标,利用BIM和知识图谱技术,提出基于BIM的建筑消防自动审图方法,以解决目前消防审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建筑消防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对建筑消防规范的数据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本体构建、信息抽取和图谱生成等步骤,构建建筑消防知识图谱,将规范中的数据结构化,实现了建筑消防规范知识的语义化表达。(2)提出针对建筑消防审图的BIM数据提取与整合方法。以IFC标准为基础,研究基于消防知识图谱网络的BIM数据分类针对性提取整合方法。实现了多源异构BIM数据的转化和解析以及与审图相关的模型构件基本信息、几何信息与属性信息的提取并整合,为建筑消防审图提供数据基础。(3)提出基于向量的规则与数据匹配方法。通过对建筑消防知识图谱中的知识架构以及BIM数据的数据结构的研究,构建审图基准向量组和模型数据向量组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现建筑消防自动审图。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本论文结合WebGL等相关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BIM的建筑消防自动审图系统,实现了建筑消防自动审图、审图结果三维展示等功能。并利用实际模型项目对本论文提出的建筑消防审图方法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满足对消防审图全面、高效、准确的行业需求。
孔金娣[6](2020)在《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文中提出医疗建筑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场所之一,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聚集大量人群。为达到公共服务性质,其空间组成及功能较为复杂,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种类繁多。不同使用性质的公共建筑,其内部的使用人群的特征也各异,致使引发公共建筑的火灾隐患多、发生概率大。而建筑作为火灾事故的载体之一,建筑的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防火设计宏观上的两个思路“散”“堵”,首先为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是人在火灾发生时的第一反应,那么就要求在火场人能够快速、无阻碍的逃离到安全区域;其次要控制火势的蔓延,要求建筑构件达到一定的耐火极限,将墙体、楼板等围合的空间视为一个“盒子”将火“堵”在里面,在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内保证其完整性、支撑性、隔热性。目前我国建筑防火设计是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种处方式的方法进行设计的,那么就需要对条文概念有清晰透彻的理解。本文依据规范,从“堵”与“散”两个方面探讨防火本质,如防火分区的划分、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要求、人流股数与宽度要求、间距要求;疏散楼梯采取的形式;共用、借用安全出口。分析医疗建筑的功能组成及各部分的人群使用特点,火灾隐患,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平面布置这四个方面对疏散的影响。并通过优化疏散楼梯的位置,使疏散达到既合规又合理。在新冠性肺炎突发背景下,分析如何利用现有的公共建筑改造成“方舱医院”,及武汉火神山临时性医院的防火措施。最后以彰武县中医院院区内改扩建为例,解决新老建筑间防火间距不足,校核门诊楼防火疏散,两座建筑使用连廊连接部位的防火疏散措施,解决扩建后疏散距离超长的问题,及更换外墙保温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该论文有图56幅,表4个,参考文献50篇。
闫超[7](2020)在《高层建筑火突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飞速增长,现有高层建筑60余万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有效、快速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中逃生首选方法。据调查,有百分之八以上的火灾伤害和死亡事故都与消防疏散直接相关。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火灾的安全疏散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火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和群特点,那就是多楼层,大容积,居住人数众多并且功能复杂。一旦高层起火,建筑中的这些因素将会影响群众安全疏散,造成巨额财产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所以当高层建筑着火,选择怎样的疏散路线,逃生路线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经过测定和实践,以及日常熟悉和演练是否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这些内容都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安全疏散特点两个方面分析入手,以及结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模式等因素,从疏散管理,疏散设计,安全疏散配套法律等方面,从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包括火灾报警时间,人员反应时间,人员运动时间以及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各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安全疏散的原则是必须安全疏散时间应小于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以确保被疏散人员的人身安全。高层建筑的传统安全疏散方法仅基于楼梯,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但是,高层火灾的真实情况告诉我们,传统的简单疏散方法远不能满足功能不断变化的高层建筑物。应寻求多种疏散方法的组合,以确保在火灾事故中疏散人员的最大安全。通过近年来的高层建筑重大火灾相关案例研究,国内外安全疏散的调查状况对比,鉴于消防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利用了 Pathfinder仿真软件,对高层公共建筑人员安全疏散仿真过程进行实际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寻国内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工作的不足并提出新的安全疏散模式,以期对我国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安全疏散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王婉青[8](2020)在《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呈现出喷井式的增长态势,资源及功能的有机组合已使商业综合体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复杂系统,伴随着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起火原因复杂、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逃生和应急救援困难等消防难点。商业综合体重特大火灾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会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失调、城市机能的失灵、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瘫痪等严重后果。近年来国内外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说明全球范围内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态势依然严峻,火灾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不仅能丰富火灾防治理论,弥补城市火灾风险防控的短板,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消防安全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三类危险源”理论对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并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国家法律法规查询、事故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从逻辑规律与因果关系入手梳理和辨识了火灾风险因素;其次,基于扎根理论对关键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判别和归类,构建了包含4个核心范畴和32个主范畴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判别出了12个致灾直接因素、19个间接因素及1个根本因素,并理清了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2)结合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分类结果,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与分类,并引入物理学触发器的概念对火灾风险正向强耦合形成机理以及火灾风险因素耦合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方法分别对火灾风险同质因素耦合、双因素耦合以及多因素耦合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人-设-环-管”四个子系统中,消防安全意识、电气防火、平面布置和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子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路径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再次,借鉴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流的形成、进发以及在耦合路径上的流动和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流的叠加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最后,运用N-K模型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度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别得出了因素间的耦合频率、耦合概率及耦合程度。弥补了现阶段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相关研究的不足。(3)基于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层级划分的结果,结合专家访谈、机构咨询等方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121个三级指标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风险耦合程度的计算结果确定了各一级指标的权重,运用结构熵权法(SEWM)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原理对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再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文献查询及现场调研等方式详细制定了所有三级指标的评分细则,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评判依据;最后,基于物元多级可拓理论给出了火灾风险度量的计算步骤,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依据建筑的不同特征和较少的数据测度出评价对象的风险隶属等级,且计算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大型复杂评价系统计算过程复杂、专家评估工作量大的短板。(4)根据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了广东省佛山市的四栋典型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等级分别为Ⅱ级、Ⅰ级、Ⅲ级和Ⅳ级,研究结果与建筑实际运行情况吻合较好,说明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基于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成果以及风险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判别了15个更具传播性和流动性的重点火灾风险,并依据风险特征筛选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应及时整改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最后,对当前商业综合体所涉及的主要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生产经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张燕[9](2020)在《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康养居所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重视,而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是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本文针对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风险评估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明确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内涵、研究了消防安全管理以及消防安全评估的主要方法;并从康养居所火灾发生的案例及康养居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两个方面,对其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开展研究调查;系统研究了康养居所火灾危险辨识的重要方法,并从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人员状况、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救援力量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事故树与消防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建立了火灾事故树,运用布尔代数法提取了影响康养居所火灾发生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针对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检查表,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验证,保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结论对康养居所、医院、疗养院等类似功能的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逄文文[10](2019)在《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众多超高层智慧楼宇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和超大的建筑体量,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它们的火灾危害、疏散救援与火势控制难度、伤亡损失等均比普通建筑要大的多,因此对其进行预先的火灾风险防控研究、识别并控制火灾风险因素、把握建筑整体火灾风险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引入有效的数学方法处理评价指标,使得风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为火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总结国内外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发现,其一,目前的研究鲜有在评价体系的指标中考虑建筑的智慧特征给火灾防控带来的影响。然而实际中,大数据、物联网支撑下的智慧功能在建筑火灾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二,评价过程中关于对事物认知等具有的不确定性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其三,指标权重的确定仍然受到专家打分的主观影响比较大。因此,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本文的研究。本文以查阅火灾年鉴、分析超高层建筑典型火灾案例为背景,以综合论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以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为支撑,将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火灾风险防控的贡献纳入考量,识别、归纳和梳理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风险致灾因素,最终确定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构建起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考虑火灾评价中关于认知的不确定、知识的不确定、智慧因子影响衡量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引入未确知理论中的聚类分析,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聚类结果的相对确定性,使得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风险评价通过未确知聚类分析得以实现。选取国内超高层建筑,进行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根据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获取各个楼宇的调研信息得到指标的观测值,基于本文建立的火灾风险的未确知C-均值聚类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值,最终得到楼宇L1分别属于{危险、比较危险、一般安全、安全}的隶属程度为(0.0803,0.0803,0.3218,0.5176)。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样本进行火灾风险评价,经验证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符合实际。最后应用SWOT分析法对超高层智慧楼宇的火灾防控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防火技术的改进思路。
二、建筑防火门设计与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防火门设计与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特点 |
1.1 人员密集不易疏散与火灾发生概率高 |
1.2 火势扑救难度大 |
1.3 火势蔓延速度快 |
2 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措施 |
2.1 选用新型建筑防火材料 |
2.2 电气防火技术 |
2.3 分隔防火技术 |
2.4 避难空间防火设计 |
2.5 住宅楼梯间设计 |
2.6 智能防火技术 |
3 结语 |
(2)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防火中的运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防火分隔的作用和分类 |
(一)建筑防火分隔的作用 |
(二)建筑防火分隔的分类 |
1. 水平防火隔离: |
2. 垂直防火隔离: |
二、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内的运用 |
(一)防火墙 |
(二)防火隔墙 |
(三)防火门窗 |
(四)消防排烟阀 |
三、建筑消防中新防火分隔技术的应用 |
(一)防火分隔新技术 |
(二)新防火分隔技术的分析 |
(三)新技术的应用要点 |
1. 钢化玻璃和窗玻璃喷头 |
2. 改进隔火技术试验 |
3. 应用新型防火隔离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
四、结语 |
(3)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问题与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闭门器损坏 |
(二)防火门不正常开启 |
(三)防火门安装错误 |
二、防火门出现问题的原因 |
(一)人们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
(二)单位违规安装防火门 |
(三)单位未能履行消防职责 |
三、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
(一)提高防火门质量 |
(二)强化对消防监督检查管理人才的培养 |
(三)在经常出入的通道安装常开防火门 |
(四)落实消防安全教育 |
四、结语 |
(4)论建筑火灾疏散与疏散时间(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疏散的基本概念 |
1.1 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
1.2 疏散与逃生的区别 |
1.3 疏散过程的起点 |
1.4 疏散过程的终点 |
2 疏散时间 |
2.1 需要的疏散时间 |
2.2 可用的疏散时间 |
2.3 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疏散时间 |
3 建筑防火4大要素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3.1 结构防火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3.2 材料防火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3.3 设施防火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3.4 管理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
4 结语 |
(5)基于BIM的建筑消防自动审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消防审图研究现状 |
1.2.2 BIM在规范审查中的应用现状 |
1.2.3 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2 研究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BIM技术研究 |
2.1.1 BIM技术的概念 |
2.1.2 BIM通用交互标准IFC |
2.1.3 BIM构件信息研究 |
2.1.4 BIM技术在建筑消防审图中的优势 |
2.2 知识图谱研究 |
2.2.1 知识图谱的定义 |
2.2.2 知识图谱的构建方式 |
2.2.3 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消防知识图谱的构建 |
3.1 建筑消防知识图谱本体构建 |
3.1.1 建筑消防规范分析 |
3.1.2 建筑消防知识图谱本体构建流程 |
3.2 建筑消防知识图谱信息抽取 |
3.2.1 规范预处理 |
3.2.2 实体抽取 |
3.2.3 属性抽取 |
3.2.4 关系抽取 |
3.3 建筑消防知识图谱生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IM的建筑消防自动审图研究 |
4.1 建筑消防审图数据的提取与整合 |
4.1.1 基于IFC的模型数据格式 |
4.1.2 基于IFC的建筑消防审图数据提取与整合 |
4.2 建筑数据与建筑消防知识图谱的匹配 |
4.2.1 建筑类型的匹配 |
4.2.2 规则条文与数据的匹配 |
4.3 建筑消防自动审图结果可视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方法实现与实验分析 |
5.1 系统设计 |
5.1.1 系统架构设计 |
5.1.2 系统功能设计 |
5.2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对象 |
5.2.2 实验内容 |
5.2.3 实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疏散门疏散楼梯及防火分区的相关理论概念 |
2.1 疏散门及疏散楼梯的设置 |
2.2 首层共用、借用安全出口 |
2.3 防火分区 |
2.4 本章小结 |
3 医疗建筑火灾隐患及影响疏散的因素 |
3.1 医疗建筑功能组成 |
3.2 医疗建筑火灾隐患 |
3.3 疏散受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
3.4 平面布置对疏散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医疗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及疏散案例分析 |
4.1 安全疏散的设计原则 |
4.2 案例分析 |
4.3 公共卫生应急范畴内的医疗建筑改扩建 |
4.4 临时性传染病医院防火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彰武县中医院改扩建防火设计实践 |
5.1 城市及医院背景分析 |
5.2门诊楼2#改扩建 |
5.3门诊楼1#防火疏散校核 |
5.4门诊楼1#与附属用房间增设连廊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高层建筑火突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2 高层建筑火灾及安全疏散特点分析 |
2.1 建筑构造 |
2.2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 |
2.2.1 火灾特点 |
2.2.2 火灾的危害性 |
2.3 火灾烟气的危害及危险状态的判定 |
2.3.1 烟气的危害 |
2.3.2 着火源位置不同对烟气流动速度的影响 |
2.3.3 烟气的流动 |
2.3.4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火灾对高层结构的影响 |
2.4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4.1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不足 |
2.4.2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管理的疏忽 |
2.5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方式单一 |
2.6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
2.7 本章小结 |
3 高层公共建筑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 |
3.1 人员安全疏散准则 |
3.1.1 火灾报警时间 |
3.1.2 人员反应时间 |
3.1.3 人员运动时间 |
3.1.4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3.2 人员疏散仿真过程 |
3.2.1 Pathfinder仿真软件简介 |
3.2.2 高层建筑设定 |
3.2.3 疏散场景设定 |
3.2.4 仿真过程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3.1 安全疏散设计的影响 |
3.3.2 人员疏散方式的影响 |
3.3.3 对建筑物熟悉程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
4.1 延长危险来临时间 |
4.1.1 合理设计防火分区 |
4.1.2 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
4.1.3 设置自动排烟设施 |
4.1.4 设置消防控制系统 |
4.2 缩短疏散开始时间 |
4.2.1 设置火灾探测系统 |
4.2.2 设置报警和通讯系统 |
4.2.3 完善消防管理制度,加强消防管理系统的建立 |
4.3 缩短疏散行动时间 |
4.3.1 建筑布局的设置要求 |
4.3.2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
4.3.3 楼梯的设置要求 |
4.3.4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
4.4 设置安全疏散的诱导系统 |
4.4.1 听觉诱导 |
4.4.2 视觉诱导 |
4.4.3 创造防火、防烟、防热的安全环境 |
4.4.4 制定防火安全疏散预案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建筑火灾风险辨识研究现状分析 |
1.3.2 火灾风险耦合研究现状分析 |
1.3.3 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
1.3.4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其逻辑关系分析 |
2.1 火灾风险因素辨识 |
2.1.1 第一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1.2 第二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1.3 第三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2 基于扎根理论的关键火灾风险因素判别及概念模型 |
2.2.1 研究文献回顾 |
2.2.2 深度访谈资料分析 |
2.2.3 典型案例资料分析 |
2.2.4 关键火灾风险因素确定与概念模型 |
2.3 基于ISM的火灾风险因素逻辑关系分析 |
2.3.1 ISM分析要素确定 |
2.3.2 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建立 |
2.3.3 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与层次化处理 |
2.3.4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 |
3.1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理论分析 |
3.1.1 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及分类 |
3.1.2 火灾风险的成因分析 |
3.1.3 火灾风险耦合的形成及演化机理 |
3.2 基于SD模型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分析 |
3.2.1 同质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
3.2.2 双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
3.2.3 多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
3.3 火灾风险耦合过程中的风险流分析 |
3.3.1 同质因素风险流耦合 |
3.3.2 双因素风险流耦合 |
3.3.3 多因素风险流耦合 |
3.4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 |
3.4.1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3.4.2 基于复杂网络的火灾风险耦合N-K模型构建 |
3.4.3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3 基于风险耦合的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
4.1.4 基于SWEM的二级与三级指标权重计算 |
4.2 风险评价指标评分细则 |
4.2.1 建筑内外部环境评分细则 |
4.2.2 消防设备与器材评分细则 |
4.2.3 人为因素评分细则 |
4.2.4 消防安全管理评分细则 |
4.3 物元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构建 |
4.3.1 可拓物元模型的构建 |
4.3.2 火灾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
4.3.3 火灾风险可拓测度 |
4.3.4 火灾风险多级可拓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5.1 评价对象基本概况 |
5.1.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5.1.2 项目检查情况 |
5.1.3 项目实际评分 |
5.2 基于物元多级可拓模型的火灾风险评价研究 |
5.2.1 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确定 |
5.2.2 关联度计算 |
5.2.3 多级可拓评价 |
5.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
5.3.1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重点火灾风险因素判别 |
5.3.2 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城市建筑火灾案例统计表 |
附录B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
附录C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步骤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技术路线 |
1.3.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的相关理论 |
2.1 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
2.1.1 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
2.1.2 消防安全管理方法 |
2.1.3 消防安全评估理论 |
2.2 康养居所概述 |
2.2.1 康养居所概念 |
2.2.2 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特点 |
2.3 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评估与分析 |
2.3.1 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
2.3.2 评估指标建立 |
2.3.3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的方法 |
第3章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
3.1 康养居所火灾概况 |
3.1.1 最近5年全国的火灾统计数据 |
3.1.2 最近10年康养居所火灾原因统计 |
3.1.3 火灾事故统计结论 |
3.2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
3.2.1 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善 |
3.2.2 老人逃生自救能力差 |
3.2.3 医护人员消防技能差 |
3.2.4 不会使用灭火器材,错失最佳扑救时机 |
3.2.5 防火分隔措施不到位 |
3.2.6 疏散设施不完善 |
3.2.7 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管理不善 |
3.2.8 老旧社区内的康养居所消防车道存在隐患 |
第4章 康养居所火灾危险辨识 |
4.1 火灾危险辨识方法选择 |
4.2 康养居所火灾风险源分析 |
4.2.1 火灾危险源辨识 |
4.2.2 建筑防火风险辨识 |
4.2.3 人员状况风险辨识 |
4.2.4 消防安全管理风险辨识 |
4.2.5 消防救援力量分析 |
4.2.6 构建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5章 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评估 |
5.1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选择 |
5.1.1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
5.1.2 康养居所的评估方法选择 |
5.1.3 事故树综合分析法对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
5.2 事故树分析法 |
5.2.1 事故树分析法概述 |
5.2.2 事故树构建 |
5.2.3 事故树分析和应用 |
5.3 消防安全检查表方法 |
5.4 事故树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方法 |
5.4.1 事故树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的意义 |
5.4.2 事故树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应用 |
5.4.3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检查表指标确定 |
第6章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案例 |
6.1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概述 |
6.1.1 A康养居所概况 |
6.1.2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
6.1.3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
6.2 A康养居所火灾风险辨识 |
6.3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 |
6.4 本文消防安全检查表的创新性 |
6.5 消防安全检查表应用 |
6.6 效果评价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
(10)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火灾及其危害性 |
1.1.2 超高层智慧楼宇发展现状 |
1.1.3 超高层建筑火灾案例 |
1.1.4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特性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火灾风险评价概述 |
1.3.2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3.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2.1 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与体系构建依据 |
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依据 |
2.1.2 火灾致灾因素类别的划分 |
2.2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1 建筑防火性能指标 |
2.2.2 智能灭火能力指标 |
2.2.3 消防管理水平指标 |
2.2.4 安全疏散有效性指标 |
2.2.5 智慧管理系统可靠性 |
2.3 构建火灾风险评价体结构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未确知聚类模型的构建 |
3.1 未确知理论的基本原理 |
3.1.1 基本理论 |
3.1.2 聚类方法概述 |
3.1.3 指标分类权重的确定 |
3.1.4 未确知隶属度的计算 |
3.2 火灾风险评价的未确知C-均值聚类模型构建 |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3.2.2 样本初始分类 |
3.2.3 隶属度计算 |
3.2.4 分类准则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体系应用 |
4.1 超高层智慧楼宇调研信息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建筑消防系统概况 |
4.1.3 消防设施检查明细 |
4.2 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未确知均值聚类模型计算 |
4.2.1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得分 |
4.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2.3 未确知C-均值聚类评价结果与隶属度分析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防控的改进策略 |
5.1 SWOT分析的内涵 |
5.2 基于SWOT分析的防火安全策略 |
5.2.1 优势S分析 |
5.2.2 劣势W分析 |
5.2.3 机遇O分析 |
5.2.4 威胁T分析 |
5.3 超高层智慧楼宇防火安全技术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建筑防火门设计与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 朱飞. 居舍, 2021(35)
- [2]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防火中的运用策略[J]. 柳泉. 今日消防, 2021(03)
- [3]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问题与原因[J]. 张耀华,于晓鹏,崔娜. 消防界(电子版), 2021(02)
- [4]论建筑火灾疏散与疏散时间[J]. 丁宏军. 建筑电气, 2020(08)
- [5]基于BIM的建筑消防自动审图研究[D]. 穆磊.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6]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D]. 孔金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7]高层建筑火突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及对策研究[D]. 闫超.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D]. 王婉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20
- [9]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研究[D]. 张燕.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未确知理论的超高层智慧楼宇火灾风险评价研究[D]. 逄文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