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伤的早期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又发,曾荣,向忠祥[1](2018)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研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剖腹探查指征、手术处理原则。结果:接受诊断和手术修补、切除后,46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为97.87%,1例因严重多发伤死亡。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切口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粘连性肠梗阻。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并明确掌握手术指征,给予手术处理,以及围术期相应干预属于治愈闭合性腹部损伤的关键环节。
郭明松[2](2017)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案优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资料,建立腹部闭合性损伤数据库以研究以下问题:1.统计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BAT的一般情况;2.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BAT早期诊断的影响;3.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BAT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来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策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方法]对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将其分为典型病例组和不典型病例组。典型BAT患者分为早期诊断组和延迟诊断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不典型BAT患者比较其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收集BAT患者各种诊断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BAT诊断的因素。[结果]1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BAT受伤情况统计:1.1受伤原因:按已收集的资料构成比为:高处坠落伤32.2%,车祸伤22.9%,钝物撞击伤18%,跌伤7.8%,拳脚踢伤6.8%,重物砸伤5.9%,机器挤压伤4.9%,矿土掩埋伤1.5%。1.2受伤部位:按照已收集资料构成比依次为:腹部软组织28.5%,脾脏21.1%,肝脏18.0%,小肠11.4%,肾脏7.9%,胰腺3.5%,腹膜后血肿3.1%,大肠2.2%,十二指肠1.8%,胃1.3%,膀胱1.3%。2影响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的多因素分析:本组资料共205例,198例诊断明确,7例手术探查时为阴性,存在误诊,对198例病例资料的诊断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剩余7例进行误诊分析。2.1 临床查体(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irritation sign, PIS)本组198例资料中,198例BAT患者均行腹部查体,检查率为100%,其中57例腹膜刺激征阳性,141例腹膜刺激征阴性。成为确定性手术指征的有41(41/88 46.6%)例,成为确定性非手术指征的有94 ( 94/110 85.5%)例。有效诊断率为 68.2% (135/198);敏感度(Sensitivity,Se)=真阳性(truepositive,TP)/TP+假阴性(false negative,FN) =41/88=46.6%;特异度(specificity,Sp)=真阴性(true negative,TN) /假阳性(false positive, FP) +TN=94/110=85.5%;总符合率(agree rate,AR)=TP+TN/TP+FN+FP+TN=135/198=68.2%;约登指数(youden index, YI)=(Se+Sp) -1=0.3212.2 诊断性腹穿(diagnosticperitoneocentesis,DP)本组198例资料中,73例BAT患者行DP,其中35例DP阳性,38例DP阴性。DP成为确定性手术指征的有34例(34/88 38.6%),成为确定性非手术指征的有 22(22/110 20.0%)例。有效诊断率 76.7% (56/73 ); Se==TP/TP+FN=34/50=68.0%; Sp=TN/FP+TN=22/23=85.7%; AR==TP+TN/TP+FN+FP+TN=56/73=76.7%YI= (Se+Sp) -1=0.5372.3CT 检查(computedtomography,CT)本组198资料中,194例BAT患者行腹部CT检查,检查率为98.0%( 194/198 ),其中CT阳性89例,阴性105例。CT检查成为确定性手术指征的有83 (83/8894.3%)例,成为确定性非手术指征的有100 (100/110 91.0%)例。其中有效诊断率94.3% (183/194)。其中首次CT诊断误诊病例共7例。Se=TP/TP+FN=83/88=94.3%; Sp=TN/FP+TN=100/106=94.3%; AR=TP+TN/TP+FN+FP+TN=183/194=94.3%YI= (Se+Sp) -1=0.8862.4 B 超检查(ultrasound,US)本组198例资料中,193例BAT患者行腹部B超检查,检查率为97.5%(193/198),阳性68例,阴性:102;其中B超检查成为确定性手术指征的有61 (61/88 69.3%)例,成为确定性非手术指征的有102 (102/110 92.7%)例。其中有效诊断率 84.5% (163/193)。Se-TP/TP+FN=61//79=77.2%Sp=TN/FP+TN=102/109=93.6%;AR==TP+TN/TP+FN+FP+TN=163/193=84.5%; YI= (Se+Sp) -1=0.6172.5 腹部 X 线检查(Kidney, Ureter,Bladder, KUB)本组198例资料中,34例BAT患者行腹部X线检查,阳性17例,阴性17例,其中腹部X线检查成为确定性手术指征的有16 (16/88 18.2%)例,成为确定性非手术指征的有11 (11/110 10.0%)例.其中有效诊断率79.4% (27/34).Se=TP/TP+FN=16/23=69.6%;Sp=TN/FP+TN=11/12=91.7%;AR=TP+TN/TP+FN+F P+TN=27/34=79.4%;YI= (Se+Sp) -1=0.613 。分别计算各辅助检查方法的Se,Sp,得到YI(CI)>YI(US)>YI(KUB)>YI(DP)>YI(PIS)。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的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Y=0.470+0.545(b1)*X1+0.380(b2) *X2+0.236(b3) *X3+0.077 (b4)*X4+ 0.008(b5) *X5。其中 X1、X2、X3、X4、X5 分别为(1)、腹部 CT 检查;(2)、腹部B超检查;(3)、腹部平片检查;(4)、腹膜刺激征检查;(5)、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b1-b5为以上各项多元回归系数,b1> b2 >b3> b4 >b5.3影响腹部闭合性损伤预后的各因素分析3.1典型BAT患者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的预后分析将BAT患者入院后6小时内行手术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将超过6小时行手术者分为延迟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早期手术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及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 (14/35),11.4% (4/35);而延迟手术组分别为58.3% (35/60),18.3% (41/60)。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两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χ2=2.975,(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χ2=44.21,(P<0.01),感染发生率具有显着性差异。3.2不典型BAT患者预后分析共有108例不典型患者,其中行手术34例,保守治疗74例。手术组:33例无术后感染(97.1%), 1例术后感染(2.9%)。保守组:50例无伤后感染(23.1%)24例伤后感染(67.6)。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保守治疗天数:10.0±8.1;手术治疗天数:14.8±8.5),行t检验,得到结果:t=-3.265, P=0.001<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伤后进食时间,行t检验,得到结果:t=-4.012,(P=0.001<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伤后感染发生率行卡方检验,得到结果:χ2=11.389,(P=0.00<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BAT一般情况的统计结果:(1)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受伤原因有多到少依次为:高处坠落伤、车祸伤、钝物撞击伤、跌伤、拳脚踢伤、机器挤压伤、矿土掩埋伤。(2)受伤部位从多到少依次为:软组织、脾脏、肝脏、小肠、肾脏、胰腺、腹膜后血肿、大肠、十二指肠、胃、膀胱。对于怀疑有腹内脏器损伤时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2得到BAT患者早期确诊的多因素回归方程,得到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依次为腹部CT查、腹部B超检查、腹部平片检查、腹膜刺激征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3影响BAT患者预后的分析:典型BAT患者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组手术均存在电解质紊乱,早期手术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不典型BAT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住院天数较长、感染发生率低、伤后恢复进食时间短。
邢竞晓[3](2016)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随现代工矿业、交通业发展,高处坠落事故、交通事故越来越常见,由于小肠占据腹腔较大空间,受损伤概率也就较大,较多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常伴有小肠挫伤甚至肠破裂。引起小肠破裂的外力复杂多变,可有撞击、打击、挤压等直接暴力,致使受力部位肠管直接受损伤而破裂;也有跌倒、坠落、突然受力或快速运动时突然中止等间接暴力,可因力传导或肠道内压力突然剧增超过肠壁的耐受程度而引起破裂;也可以是侧方推挤产生剪切力作用于肠道而发生破裂,少数在病理情况下如存在腹腔脏器组织粘连,外力作用于腹部时,活动度受限的肠管被牵扯,更易于造成肠道的损伤穿孔。小肠破裂是急诊外科十分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率占据整个腹部损伤的较大比例,目前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的诊断是以现有常规诊疗手段为基础的,待临床体征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腹部体征、影像学和生化指标异常后,甚至在剖腹探查术中确诊。现有的诊疗手段包括:详细询问受伤史,包括受伤部位、暴力性质、大小、方向等,以及伤后的发展过程;仔细查体,对腹部体征如压痛部位、范围、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变化,肠鸣音变化均应逐一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反复检查,注意动态变化;腹部穿刺,该法是早期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正确的腹腔穿刺和反复、多部位穿刺是提高穿刺阳性率的关键。穿刺为阴性时可反复、多部位穿刺。高度怀疑内脏损伤者,可采用腹腔灌洗;腹部X线检查,一旦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诊断基本成立。具有腹壁开放性损伤者较为直观,相对易于诊治,然而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小肠损伤穿孔一般较前者小,且未合并肝、脾等实质脏器破裂者,早期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病情的隐匿性及特殊性易延误诊治,往往会继发腹膜炎、脓毒症等并发症,甚至造成全身状况的恶化。肠源性感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除现有的常规诊疗手段外,需探索更多新的诊断指标来协助临床医师对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治。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获知,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低分子家族式蛋白,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其中成员之一,主要位于小肠粘膜微绒毛尖端,是一组存在于细胞液内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大量存在于小肠粘膜层上皮细胞中,占肠粘膜蛋白的2-3%,在肠粘膜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外周静脉血中检测不到IFABP,发生小肠粘膜破裂损伤时,最早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是微绒毛尖端,维持绒毛尖端稳定的环境打破及氧分压下降,导致肠绒毛顶端细胞的坏死,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其内的IFABP经过门静脉和乳糜管释放入血。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可能是小肠黏膜损伤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IFABP在正常情况下的外周血中不存在,仅在发生小肠破裂时释放入血,并可被检测,这种变化为其成为小肠破裂的标记物提供了可能性。研究结果发现IFABP作为诊断肠破裂具有独特优势:(1)IFABP具有较好器官特异性,仅存于肠道中。同时具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可通过免疫学方法与其他组织产生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区分;(2)IFABP是一组存在于细胞液内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主要位于小肠黏膜层的肠上皮细胞胞液中,对肠破裂引发的损害敏感,在发生小肠破裂时易释放入血,血清IFABP水平病程早期即明显升高,敏感性好;(3)IFABP占细胞胞液蛋白质的1%-2%,含量相对丰富,且IFABP分子量相对较小,实验室可采用酶联免疫法直接检测;(4)多数血清酶都存在热不稳定性,是热不稳定酶,易失活,影响测定准确性,因此测定时需保持酶活性,血清IFABP即使室温下,也可保持24 h稳定,可保持总活性的95%,便于检测。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小肠损伤早期,血清和尿液中IFABP水平即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破裂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1、3 h时血清I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破裂组,表明腹部闭合性损伤中,IFABP可作为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目的:鉴于IFABP在正常情况下的外周血中不存在,仅在发生小肠破裂时释放入血,并可被检测,组织含量高,分子量小易于检测,灵敏度高等生化特点,为其应用于疾病诊断提供了可能性。再者,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小肠破裂患者病程初期外周血IFABP浓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受到了很大启发。本实验旨在探索外周血IFABP浓度在发生急性肠破裂前后变化差异,分析其在急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根据检测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其在外周血的浓度变化规律,验证其能否成为小肠破裂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是否可以通过参考其变化来帮助临床诊断,使该课题研究显得尤为有意义。方法:由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所导致的小肠破裂,早期病情较为隐匿,该实验目的即为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否存在诊断小肠破裂的诊断价值。为观察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早期外周血中的变化,本实验随访了2014年12月-2015年8月因腹部损伤到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接诊医师高度怀疑小肠破裂的患者,共36人。在此类病人入院后,临床医师通常会结合病史,通过体格检查及相关现代检查技术手段,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B超、CT等。在遵循这些现有常规诊疗方式的同时,采集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小时和入院后3小时三个时间点的外周静脉血,依据现有常规诊疗方式诊治的最终结果,根据小肠是否破裂分为肠破裂组12例和未肠破裂组2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标本IFABP浓度,分别比较三个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肠破裂组患者血清IFABP水平在入院时(134.41±53.34μg/L)、入院1 h(174.68±69.06μg/L)、入院3 h(186.65±90.08μg/L)时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肠破裂组(91.44±40.37μg/L、98.35±44.48μg/L、104.51±40.08μg/L)(P<0.05)。结论:血清IFABP水平检测可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
庞秀甫,陈学和,周政[4](2015)在《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结果:142例患者中,治愈124例,治愈临床为87.32%,死亡18例,死亡率为12.68%,死亡原因,脑疝10例,失血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结论:结合腹部穿刺、腹部B超和腹部CT结果快速做出早期诊断,并区分腹部伤与颅脑伤的主次而进行施救是救治的关键。
王孝国,蔡兆辉,刘自立[5](2013)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BAI)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经验和分析预后因素,提高BAI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的281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1例BAI患者,剖腹探查221例(78.5%),急诊留观非手术治疗45例(16.1%),直接急诊手术治疗20例(7.2%),死亡15例(5.4%),抢救成功率94.6%。结论 BAI患者早期诊断、合理处置能够降低致残率、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孙宏[6](2013)在《腹部闭合性损伤83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有效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2005年01月至2012年06月收治的8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资料。结果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危重,合并症多,易发生误诊。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是降低腹部闭合性损伤死亡率的关键。
赵胜,潘振龙,张三荣,车朋浪[7](2013)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疗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结果:16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腹腔穿刺检查、B超、CT及X线检查阳性率分别是91.1%、92.3%、91.8%及34.3%。结论:腹腔镜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是一种积极、微创、有效的诊疗方法。及时地腹腔穿刺和必要的B超检查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合理的CT和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选择性水溶性造影剂消化道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十二指肠或结直肠损伤的诊断。腹腔镜技术为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提供了又一科学手段。
李向军[8](2012)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泌尿系损伤7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泌尿系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01年10月~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第98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15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腹部损伤合并泌尿损伤的合并率、性别及血尿情况等。结果 158例腹部损伤患者中,有76例患者合并泌尿损伤,其合并率为48.1%;其中男47例,女29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76例合并泌尿损伤的患者均出现血尿表现,血尿是其首要表现。结论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而言,其合并泌尿系损伤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上应该引起重视,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主要是进行非手术治疗。
贾绍卿,房克华[9](2012)在《基层医院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并探讨基层医院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75例B超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7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B超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152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6.9%;实质脏器包括肝脏、肾脏、脾等损伤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2%(142/154),漏诊12例,其中肾脏破裂27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27/27),肝脏破裂2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漏诊2例,脾破裂90.4%(94/104),漏诊10例;空腔脏器即小肠损伤临床诊断符合率为47.6%(10/21),漏诊11例。结论 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符合率高,具有准确、方便、快捷、无创及经济等优点,有利于临床医师早期确诊并制定及时有效治疗方案,可作为基层医院腹部闭合性损伤首选诊断手段。
刘加胜,刘晓林,冯勇军[10](2012)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6例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6例中治愈112例,其中早期诊断(12h内)108例,治愈率为96.6%,其余4例死于延迟诊断所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病死率为3.4%。结论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凶险,伤情复杂,正确、合理选用相应的诊断方法是早期确诊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二、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伤的早期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伤的早期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临床表现 |
1.2.2辅助检查 |
1.2.3 治疗方法 |
1.2.4 注意事项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疾病病因 |
3.2 临床表现 |
3.4 诊断进展 |
3.5 处理原则 |
(2)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案优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及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4)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早期诊断 |
3.2 急诊救治方法 |
(5)闭合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致伤原因及时间 |
1.3 临床表现 |
1.4 脏器损伤情况 |
1.5 辅助检查 |
1.6 处理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腹部闭合性损伤83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本组83例, 男性75例, 女性8例; |
1.2 损伤种类脾破裂56例, 肝破裂13例, |
1.3 临床表现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 |
1.4 治疗方法8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特点 |
3.2 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对策 |
3.2.1 早期诊断: |
3.2.2 早期治疗: |
(7)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受伤原因: |
1.3 损伤分类: |
1.4 诊查情况: |
1.5 阳性判断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 |
3.2 影响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因素: |
3.3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措施 |
3.3.1 严密观察腹部闭合性损伤全身情况变化: |
3.3.2 及时腹腔穿刺和必要的B超检查: |
3.3.3 合理CT、X线检查: |
3.3.4 选择性消化道造影, 明确上消化道和结肠、直肠损伤: |
3.3.5 注重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
(8)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泌尿系损伤7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急救 |
1.2.2 手术中 |
1.2.3 术后观察 |
2 结果 |
3 讨论 |
(9)基层医院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腹部闭合性损伤影像学特点 |
3.1.1 肝脏破裂 |
3.1.2 脾脏破裂 |
3.1.3 肾脏破裂 |
3.1.4 空腔脏器破裂 |
3.2 腹部闭合性损伤漏诊分析 |
(10)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损伤情况 |
1.3 就诊时情况 |
1.4 诊断经过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物理检查 |
3.2 辅助检查 |
3.3 腹腔穿刺便捷简单, 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10] |
3.4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 |
四、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伤的早期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J]. 王又发,曾荣,向忠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30)
- [2]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案优选的研究[D]. 郭明松.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3]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小肠破裂诊断价值的研究[D]. 邢竞晓.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4]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J]. 庞秀甫,陈学和,周政. 中外医学研究, 2015(08)
- [5]闭合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诊治分析[J]. 王孝国,蔡兆辉,刘自立. 安徽医药, 2013(12)
- [6]腹部闭合性损伤83例诊治分析[J]. 孙宏. 罕少疾病杂志, 2013(04)
- [7]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对策[J]. 赵胜,潘振龙,张三荣,车朋浪. 吉林医学, 2013(13)
- [8]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泌尿系损伤76例临床分析[J]. 李向军. 当代医学, 2012(27)
- [9]基层医院B超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应用分析[J]. 贾绍卿,房克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1)
- [10]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应用[J]. 刘加胜,刘晓林,冯勇军. 重庆医学, 2012(02)
标签: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