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环氧树脂市场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聂长华[1](2020)在《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氧树脂凭借其优异的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防腐蚀涂料等产品中,然而其亲油疏水的特点导致只能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溶剂的大量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将环氧树脂水性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水性环氧涂料用于金属防腐蚀的过程中,其性能和涂装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故对水性环氧树脂的防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和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市场前景。本文以MHHPA、PEG-2000和EP-44为原料,先将MHHPA与PEG-2000按照摩尔比2:1进行酯化反应扩链,生成预聚体A,然后再投入其2倍摩尔的EP-44,使两者发生环氧基开环反应,生成水性环氧乳化剂,测得其HLB值约为15,满足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剂的要求。用合成的水性环氧乳化剂和相反转技术对EP-44进行乳化作用,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研究并优化了乳化过程的工艺条件对乳液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当乳化剂含量为16%,温度在60~65℃,搅拌速率为3500 r/min,时间控制在35 min时,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固含量50%、黏度5668 m Pa·s、粒径326 nm、稳定性优异、p H为7、环氧当量约为782g·mol-1。用固化剂BANCO 905与其固化交联,得到的环氧涂层硬度2H、柔韧性1 mm、附着力0级、60°光泽度102.8、耐冲击强度86 cm、耐酸碱性和耐水性良好、玻璃化转变温度65.3℃、接触角85.6°。以EP-44和H3PO4为单体,按环氧基与羟基3:2的比例进行环氧开环反应,生成水性环氧磷酸酯,用弱碱中和后制备成乳白色的水性环氧磷酸酯乳液。利用其分子结构与石墨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制得稳定均匀的石墨烯分散体,研究了固含量和石墨烯含量对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作用,当固含量为25%、石墨烯含量为3.5 mg/m L时,制备的石墨烯分散体黏度(25℃)1672 m Pa·s、离心稳定性可达4级、常温下可稳定储存超过1个月、p H为7,石墨烯可在其中以少数几层的状态稳定存在。将制备的石墨烯分散体与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混合,加入其他助剂配成防腐蚀涂料。以电化学极化曲线为表征方式,研究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当石墨烯含量为0.5%时,石墨烯改性复合涂层较环氧涂层耐盐雾性提高16.7%,耐蚀效率提高7.6%,且从微观结构和界面化学等角度对石墨烯改善环氧涂层防腐蚀性能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此外,复合涂层的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升11.3%,热分解温度提升7.7%。
王金宝[2](2019)在《扬农锦湖化工环氧树脂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由于环氧基的化学活性,可用多种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使其开环,固化交联生成网状结构,因此它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不仅产量最大,品种最全,而且新的改性品种仍在不断增加,质量正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找到扬农锦湖在中国市场的持续竞争力,并且对于其他产品市场的介入以及维护起到借鉴作用,提高扬农锦湖在国内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于国内环氧树脂市场的发展前景研究,以及对于下游各类市场的竞争格局的分析,结合环氧树脂市场需求特性,以及扬农锦湖的综合资源,制定有利于开拓并持续占有各类市场的营销策略。本文通过环氧树脂行业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分析,竞争对手的威胁,结合扬农锦湖的资源能力,确立了目标市场,并通过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和企业管理保障措施等实施全方位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这一市场的研究,主要阐述一种观念和方法,使得管理者以市场的独特视角去分析和看待管理,从而制定出有利于扬农锦湖发展的市场战略和经营战略。在现有资源和可待开发资源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在国内环氧树脂市场的销售业绩的突飞猛进,并保持持续性。通过先于竞争者的意识实现新产品和技术的革新,从而形成新的可持续竞争力。
马春柳[3](2019)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氧树脂(EP)是最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基体之一,由于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耐腐蚀性,出色的粘合性,低收缩率和低价格,它经常用于要求苛刻的应用中。而环氧树脂本身是脆性的,这使得它们易于在使用中产生微裂纹,这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近些年,考虑到环氧树脂在延展性方面的缺点后,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可以使用橡胶,热塑性塑料,无机颗粒等增韧环氧树脂。通过掺入各种纳米粒子可以使环氧树脂的韧性增强,石墨烯具有更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使其更有利于改善聚合物基体的机械,电学,热学和阻隔性。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与聚合物基体制成复合材料。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抗疲劳性及各项同性。本论文通过在环氧树脂中添加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制备成复合材料。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提高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使纳米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得到更好的分散性,通过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石墨烯的表面进行修饰后,与环氧树脂制备成复合材料。其研究结果如下:修饰后的石墨烯(KH-GE)不影响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用KH-GE和EP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纯EP相比稍有上升。与EP相比,无论修饰石墨烯之前或者之后,随着GE的含量增加,进一步增大了GE/E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SEM图片表明KH-GE/EP复合材料与GE/EP复合材料的断裂面与纯EP相比粗糙不平。总结,GE/KH-GE在不影响EP力学性能的同时,对EP有增韧效果。(2)通过在环氧树脂中添加石墨烯和碳纳米管(MWCNTs-OH),从而制备成的复合材料。当GE达到EP 0.25 wt%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因此在此实验中,GE在EP中的含量固定为0.25 wt%含量不变,改变填充碳纳米管的含量,使GE/MWCNTs-OH/EP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提升。其研究结果如下:(GE/KH-GE/MWCNTs-OH/EP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含量为(0.25 wt%GE)/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相比近似没有变化。当GE含量为0.25 wt%时,随着MWCNTs-OH的含量增加,(GE/KH-GE)/MWCNTs-OH/EP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有所上升。SEM图片表明KH-GE/MWCNTs-OH/EP复合材料和GE/MWCNTs-OH/EP复合材料的断裂面与含量为(0.25 wt%GE)/EP相比粗糙不平。总结,GE/KH-GE和MWCNTs-OH在不影响EP力学性能的同时,对EP有协同增韧效果。
冯韶静[4](2019)在《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的合成及其工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氧树脂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热固性树脂。面临高新科技工业的发展,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其中传统的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的新型的脂环族环氧树脂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简称AOO),是重要的精细有机中间体。其分子结构当中的环氧基团直接与脂环相连,所以,与传统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比,具有黏度低、热稳定性好、耐候性高、电绝缘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复合型材料、电子电器、黏合剂等领域。本文在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筛选出了一条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合成路线,并对AOO合成反应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以期在得到相对较高的收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的成本。同时设计了各个阶段的工艺流程图以及合适的反应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1)本实验第一步是以廉价易得的3-环己烯-1-甲醛为原料,异丙醇铝作催化剂经过Tischenko反应合成中间体3-环己烯甲酸-3’-环己烯甲酯(简称A),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实验,得出最优的反应条件:以0.16 mol 3-环己烯-1-甲醛计,溶剂1,2-二氯乙烷4mL,3-环己烯-1-甲醛与异丙醇铝的摩尔比为100:1,37℃下反应2h。(2)本实验第二步是将中间体A为原料经过环氧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通过1HNMR、13CNMR、LC-MS和FTIR等检测手段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产品为3,4-环氧环己基甲酸-3 ’,4’-环氧环己基甲酯。并对该产品的技术指标做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自制产品符合相关指标要求。(3)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文针对AOO的合成工艺设计了生产工艺流程图以及合适的反应器,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强[5](2017)在《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优选》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环氧树脂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量的40%以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树脂消费市场,同时成为全球环氧树脂的主要增长力量,推动着全球环氧树脂产业保持较高增长。环氧树脂业务作为XC公司的核心业务,随着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目前装置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装置产能的扩大具有强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高XC公司环氧树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为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对XC公司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对三个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技术可行性分析、安全环保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角度,对三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方案均可行。(2)依据指标选择原则,从先进适用、财务指标、安全可靠、工程设计、科技创新、技术来源与发展、环境影响、产品质量与消耗、装置柔度与稳定性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界定了各个指标的含义和作用。(3)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采用专家打分法来评价扩产方案。(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三个扩产方案进行了优选,预反应法成为最终的方案。扩产方案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本文的研究解决XC公司环氧树脂扩产项目方案优选问题,还可为XC公司或其他公司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向伟健[6](2016)在《苯酚亚甲基化反应中新型固体酸的催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氧树脂产业在国家“十二五”期间迎来蓬勃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环氧树脂产销国。但是我国环氧树脂产品单一,主要为基础环氧树脂的生产。科技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环氧树脂各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品质环氧树脂在国内供不应求,依靠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国内的高端环氧树脂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开发替代传统双酚A型的双酚F型环氧树脂对我国的环氧树脂企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硫酸、磷酸等液体无机酸在化工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对设备腐蚀性大,难分离,副产物多等问题。固体酸催化剂以其在催化过程中容易分离,重复利用性好,随着绿色催化理念的普及而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垂青。作为工业化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大类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的使用能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不断的吸引人们在固体催化剂类型上的创新,探索新型催化剂的制备思路。本论文以价格低廉易得的聚氯乙烯为碳链骨架,利用碳链上C1原子的活性,用有机胺类改性聚氯乙烯,得到胺化交联改性的PVC-EDA,利用改性得到的胺碱中心,进一步用硫酸处理,成功引入了酸中心而制得一种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各项条件对于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化的催化剂制备路线。经FT-IR,TG-DTA,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说明新的官能团成功引入到聚氯乙烯的碳链结构。该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酸量能够达到1.12 mmol/g,且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一种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的固体酸催化剂。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合成双酚F以及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在酚醛比20: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催化剂用量0.5%(wt)的条件下,双酚F的收率和选择性均在95%以上。重复使用6次的情况下,性能保持稳定。在缩酮反应和酯化反应中,催化剂同样有极佳的催化性能,且经10次重复实验后,催化剂性能保持较稳定。将制备得到的双酚F进行精制,用减压蒸馏回收反应液中的苯酚和水,用甲苯重结晶的方法得到性能优异的4,4’-BPF。通过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以及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表征,证明精制后得到产品纯度为98.6%。本文还对同类型的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探索,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用于苯酚的亚甲基化反应,所得到的催化剂均成功引入了酸中心,且有一定的催化性能,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王玉忠,陈力[7](2016)在《新型阻燃材料》文中指出1发展新型阻燃材料产业的背景需求及战略意义作为三大类材料之一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相比,具有密度低、易成形加工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体积产量最大的大类材料。从2006年到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高分子制品产量平均增长率为16%,目前我国的五大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化学纤维、合成橡胶、涂料和胶黏剂的产量分别达到6190万吨、4120万吨、400万吨、1300万吨和700万吨,均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与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同,绝大多数有机高分子材料属
肖艳[8](2014)在《环氧树脂分类、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文中认为分类介绍环氧树脂性能特点及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了它的市场前景。
杨宪一[9](2014)在《我国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环氧及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的主要用途,环氧粉末涂料下游应用领域家电、船舶、输油管道、汽车业的发展状况,统计了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近年的消费量,并对未来几年的消费前景作出了预测。
齐姝婧,殷丽文,宋丕双,郑邦婞[10](2012)在《国内外环氧树脂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绝缘性,广泛用于涂料行业、汽车工业、电子/机电材料、风机叶片、复合材料以及胶粘剂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氧树脂的生产现状,并对环氧树脂的市场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对今后我国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我国环氧树脂市场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环氧树脂市场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氧树脂概述 |
1.1.1 环氧树脂的分类 |
1.1.2 水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
1.1.3 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
1.1.4 环氧树脂防腐蚀研究进展 |
1.2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
1.2.1 机械法 |
1.2.2 相反转法 |
1.2.3 化学改性法 |
1.2.4 固化剂乳化法 |
1.3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
1.3.1 石墨烯简介 |
1.3.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1.3.3 石墨烯在防腐蚀涂料领域的应用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 测试与表征 |
2.3.1 乳化剂结构和性能表征 |
2.3.2 水性环氧树脂性能表征 |
2.3.3 水性环氧涂膜固化物性能表征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乳化剂的合成结构和乳化性能 |
2.4.2 乳化工艺对水性环氧树脂粒径的影响 |
2.4.3 水性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 |
2.4.4 水性环氧涂膜固化物的综合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石墨烯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3 测试与表征 |
3.3.1 环氧磷酸酯分子结构表征 |
3.3.2 石墨烯分散体性能表征 |
3.3.3 石墨烯形貌表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环氧磷酸酯的分子结构 |
3.4.2 石墨烯分散体固含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
3.4.3 石墨烯含量对石墨烯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 |
3.4.4 石墨烯分散体的综合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石墨烯改性水性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蚀行为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3 测试与表征 |
4.3.1 石墨烯分散体与水性环氧树脂相容性测试 |
4.3.2 涂层防腐蚀性能测试 |
4.3.3 涂层综合性能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石墨烯分散体与水性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
4.4.2 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
4.4.3 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机制 |
4.4.4 复合涂层的综合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扬农锦湖化工环氧树脂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扬农锦湖化工情况介绍 |
1.1.2 扬农锦湖化工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理论综述 |
2.1 营销概念及原理 |
2.1.1 营销概念 |
2.1.2 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 |
2.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2.2.1 产品策略 |
2.2.2 价格策略 |
2.2.3 渠道策略 |
2.2.4 促销策略 |
3 江苏扬农锦湖化工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3.1 环氧树脂行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
3.1.1 全球环氧树脂行业现状分析 |
3.1.2 国内环氧树脂行业现状分析与预测 |
3.1.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 环氧树脂市场与客户分析 |
3.2.1 环氧树脂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 |
3.2.2 影响环氧树脂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
3.2.3 环氧树脂市场需求预测 |
3.3 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4 江苏扬农锦湖化工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 江苏扬农锦湖化工经营状况分析 |
4.1.1 组织结构 |
4.1.2 产品结构和经营状况 |
4.2 资源分析 |
4.2.1 人力资源 |
4.2.2 财务资源 |
4.3 能力分析 |
4.3.1 生产能力 |
4.3.2 管理能力 |
4.3.3 研发能力 |
4.3.4 营销能力 |
4.3.5 服务能力 |
4.4 内部分析小结 |
5 江苏扬农锦湖化工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5.1 市场决策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 |
5.2.1 产品组合策略 |
5.2.2 产品服务策略 |
5.3 价格策略 |
5.3.1 差异化定价策略 |
5.3.2 组合定价策略 |
5.4 渠道策略 |
5.4.1 直接渠道策略 |
5.4.2 其他渠道策略 |
5.5 促销策略 |
5.5.1 人员促销 |
5.5.2 广告媒体促销 |
5.5.3 价格促销 |
5.5.4 宣传促销 |
6 江苏扬农锦湖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控制 |
6.1 销售制度的建立 |
6.1.1 目标管理制度 |
6.1.2 激励措施 |
6.2 销售费用的控制 |
6.2.1 对销售人员差旅行为的管理 |
6.2.2 对管理者差旅行为的管理 |
6.3 销售人员的管理 |
6.3.1 能力的培养 |
6.3.2 性格的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石墨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石墨烯的概述 |
1.1.1 石墨烯的简介 |
1.1.2 石墨烯的结构 |
1.1.3 石墨烯的性能 |
1.1.4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1.1.5 石墨烯的表面修饰 |
1.2 碳纳米管的概述 |
1.2.1 碳纳米管的简介 |
1.2.2 碳纳米管的结构 |
1.2.3 碳纳米管的性能 |
1.2.4 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 |
1.3 环氧树脂的概述 |
1.3.1 环氧树脂的简介 |
1.3.2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
1.3.3 环氧树脂的特性及应用 |
1.4 环氧树脂的发展状况及增韧研究现状 |
1.4.1 环氧树脂的发展状况 |
1.4.2 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现状 |
1.5 无机纳米粒子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1.6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GE和 EP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样品制备 |
2.2.4 实验工艺流程 |
2.2.5 样品的性能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2.3.2 热稳定性 |
2.3.3 冲击强度 |
2.3.4 断裂韧性 |
2.3.5 力学性能 |
2.3.6 热机械分析 |
2.3.7 形态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GE/MWCNTs-OH/EP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样品制备 |
3.2.4 样品的性能表征 |
3.2.5 实验工艺流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热稳定性 |
3.3.2 冲击强度 |
3.3.3 断裂韧性 |
3.3.4 力学性能 |
3.3.5 热机械分析 |
3.3.6 形态学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的合成及其工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环氧树脂简介 |
1.1.1 环氧树脂的背景 |
1.1.2 环氧树脂的分类 |
1.1.2.1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概念及应用 |
1.1.2.2 脂环族环氧树脂的概念及应用 |
1.2 环氧树脂的研究现状和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环氧树脂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环氧树脂的研究现状 |
1.2.3 环氧树脂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3-环己烯甲酸-3'-环己烯甲酯的合成 |
2.1 前言 |
2.2 合成方法简述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3.1.2 实验试剂 |
2.3.2 实验合成路线 |
2.3.3 实验步骤 |
2.4 实验优化与讨论 |
2.4.1 设计正交实验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
2.4.2 反应温度对A产率的影响 |
2.4.3 反应时间对A产率的影响 |
2.4.4 异丙醇铝的量对A产率的影响 |
2.4.5 不同溶剂对A产率的影响 |
2.4.6 溶剂的量对A产率的影响 |
2.5 中间体A的检测 |
2.5.1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2.5.2 气相色谱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的合成 |
3.1 前言 |
3.2 合成方法简述 |
3.3 实验部分 |
3.3.1 实验试剂 |
3.3.2 实验合成路线 |
3.3.3 实验步骤 |
3.4 实验优化与讨论 |
3.4.1 设计正交实验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
3.4.2 n(A):n(H_2O_2)对反应的影响 |
3.4.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3.4.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3.4.5 溶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3.4.6 乙酸酐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3.4.7 无水乙酸钠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3.5 测试与表征 |
3.6 结果与讨论 |
3.6.1 核磁共振分析 |
3.6.2 质谱分析 |
3.6.3 FTIR分析 |
3.6.4 液相色谱分析 |
3.7 AOO的指标测试 |
3.7.1 测试方法 |
3.7.2 测试结果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成工艺设计 |
4.1 前言 |
4.2 中试设计 |
4.2.1 工艺操作流程 |
4.2.2 工艺流程简图 |
4.2.3 物料衡算 |
4.3 生产流程图 |
4.3.1 中间体A的生产流程图 |
4.3.2 目标产物AOO的生产流程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反应器的设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行业概况 |
1.1.2 XC公司环氧树脂扩产必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确保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选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
1.2.2 为后续的项目选型提供重要的借鉴 |
1.2.3 对设备选型的方法和理论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可行性研究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3.3 设备选型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综述 |
2.1 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理论 |
2.1.1 可行性研究概述 |
2.1.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程序 |
2.2 技术方案评估的一般理论 |
2.2.1 技术方案评估概述 |
2.2.2 技术类型和技术评估原则 |
2.2.3 技术方案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
2.2.4 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方案评估 |
2.2.5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分析 |
2.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一般理论 |
2.3.1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骤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步骤 |
2.4 设备选型决策的一般理论 |
2.4.1 设备选型决策的原则 |
2.4.2 设备选型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备选方案的初步分析 |
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
3.1.2 工艺技术方案 |
3.1.3 原辅料及公用工程 |
3.1.4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
3.1.5 三种技术方案的限制条件 |
3.2 安全环保分析 |
3.2.1 用能标准与能耗分析 |
3.2.2 环境保护 |
3.2.3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
3.2.4 消防 |
3.2.5 生产组织与定员 |
3.3 财务分析 |
3.3.1 投资预估与资金筹措 |
3.3.2 财务分析-生产成本分析 |
3.3.3 经济评价 |
3.3.4 不确定性分析 |
3.3.5 财务评价结论 |
第四章 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 |
4.1 技术方案选择的指标层次体系构建 |
4.1.1 指标层次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 |
4.2 指标说明及分析 |
4.2.1 先进适用 |
4.2.2 经济合理 |
4.2.3 安全可靠 |
4.2.4 科技创新 |
4.2.5 工程设计 |
4.2.6 技术来源与发展趋势 |
4.2.7 环境保护 |
4.2.8 产品质量与消耗 |
4.2.9 稳定性 |
4.3 综合评价方法权重集和评语集构建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 评语集的构建与单因素评价 |
第五章 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综合优选 |
5.1 准则层模糊评价 |
5.1.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1.2 单因素评价 |
5.2 方案层模糊评价 |
5.2.1 指标评价 |
5.2.2 综合评价 |
5.2.3 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苯酚亚甲基化反应中新型固体酸的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双酚F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 |
1.2.1 双酚F理化性质 |
1.2.2 双酚F型环氧树脂 |
1.3 双酚F及双酚F环氧树脂的应用情况 |
1.4 双酚F的研究进展 |
1.4.1 双酚F发展历程 |
1.4.2 合成双酚F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试剂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2.3.1 PVC-EDA的制备 |
2.3.2 PVC-EDA-SO_4H的制备 |
2.4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考察 |
2.4.1 双酚F的检测 |
2.4.2 FT-IR检测 |
2.4.3 热重分析 |
2.4.4 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分析 |
2.4.5 X射线衍射分析 |
2.4.6 溶剂稳定性考察 |
2.4.7 元素分析 |
2.4.8 酸量滴定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乙二胺与聚氯乙烯摩尔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2.5.2 胺化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2.5.3 溶胀剂种类对于双酚F |
2.5.4 预处理溶胀剂的量 |
2.5.5 硫酸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2.5.6 红外光谱分析 |
2.5.7 热重分析 |
2.5.8 元素分析 |
2.5.9 酸量滴定结果 |
2.5.10 溶剂稳定性考察 |
2.5.11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2.5.12 氮气吸脱附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催化剂性能考察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案 |
3.3.1 双酚F合成机理 |
3.3.2 合成双酚F的实验操作 |
3.4 PVC-EDA-SO_4H催化合成双酚F结果与讨论 |
3.4.1 反应温度对双酚F合成的影响 |
3.4.2 反应时间对双酚F合成的影响 |
3.4.3 催化剂用量对双酚F合成的影响 |
3.4.4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考察 |
3.5 PVC-EDA-SO_4H在缩酮反应和酯化反应中催化性能 |
3.5.1 催化剂用量对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影响 |
3.5.2 反应时间对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影响 |
3.5.3 催化剂在缩酮反应中的重复使用性能 |
3.5.4 催化剂用量对合成醋酸正丁酯的影响 |
3.5.5 反应时间对合成醋酸正丁酯的影响 |
3.5.6 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重复使用性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酚F的精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试剂 |
4.3 实验方案 |
4.4 精制双酚F的表征 |
4.4.1 红外光谱分析 |
4.4.2 液相色谱分析 |
4.4.3 核磁共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同类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探索 |
5.1 前言 |
5.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5.2.1 实验仪器 |
5.2.2 实验试剂 |
5.3 实验方案 |
5.3.1 PVC-DETA-SO_4H和PVC-TETA-SO_4H的制备 |
5.3.2 PVC-EDA-PS的制备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FT-IR分析 |
5.4.2 催化剂在苯酚亚甲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致谢 |
(7)新型阻燃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新型阻燃材料产业的背景需求及战略意义 |
2 新型阻燃材料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2.1 阻燃剂 |
2.1.1 溴系阻燃剂 |
2.1.2 卤 – 磷阻燃剂 |
2.1.3 无卤阻燃剂 |
2.1.4 环保型阻燃剂前景分析 |
2.2 新型无卤阻燃材料 |
2.2.1 阻燃环氧树脂 |
2.2.2 无卤阻燃通用塑料 |
2.2.3 无卤阻燃工程塑料 |
2.2.4 无卤阻燃聚酯纤维及涤棉纺织品 |
2.2.5 无卤阻燃橡胶与弹性体 |
2.2.6 无卤阻燃电线电缆材料 |
2.2.7 防火涂料 |
2.2.8 阻燃木塑复合材料 |
2.2.9 阻燃外墙保温材料 |
3 推动我国阻燃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8)环氧树脂分类、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环氧树脂典型材料的组成与分类 |
1.1 组成 |
1.2 分类 |
1.2.1 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 |
1.2.2 酚醛多环氧树脂 |
1.2.3 其他 |
2 性能特点 |
3 主要消费领域 |
3.1 涂料行业 |
3.2 胶粘剂 |
3.3 塑封料 |
3.4 复合材料 |
3.5 消费结构 |
4 市场前景 |
4.1 国际市场 |
4.2 国内市场 |
5 建议 |
(9)我国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的市场现状及应用前景 |
1.1 环氧树脂在粉末涂料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
1.1.1 纯环氧粉末涂料的主要用途概述 |
1.1.2 环氧-聚酯粉末涂料主要用途 |
1.2 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的市场前景分析 |
1.2.1 家电行业 |
1.2.2 船舶工业 |
1.2.3 输油管道 |
1.2.4 汽车制造业 |
2 项目产品市场容量现状及市场容量测算 |
3 结语 |
(10)国内外环氧树脂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情况 |
1.1 国外生产情况 |
1.2 国内生产情况 |
2 市场分析 |
2.1 国外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预测 |
2.2 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与预测 |
2.2.1 环氧涂料 |
2.2.2 汽车工业 |
2.2.3 电子/机电材料 |
2.2.4 复合材料 |
2.2.5 风机叶片 |
2.2.6 胶粘剂 |
3 结 语 |
四、我国环氧树脂市场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D]. 聂长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扬农锦湖化工环氧树脂的营销策略研究[D]. 王金宝.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3]石墨烯/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马春柳. 吉林大学, 2019(03)
- [4]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的合成及其工业化研究[D]. 冯韶静.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5]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优选[D]. 陈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6]苯酚亚甲基化反应中新型固体酸的催化研究[D]. 向伟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7]新型阻燃材料[J]. 王玉忠,陈力. 新型工业化, 2016(01)
- [8]环氧树脂分类、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J]. 肖艳. 化学工业, 2014(09)
- [9]我国粉末涂料用环氧树脂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 杨宪一. 热固性树脂, 2014(03)
- [10]国内外环氧树脂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J]. 齐姝婧,殷丽文,宋丕双,郑邦婞. 弹性体,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