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特异性交通事故案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安迪,王茜,许光明,王传,付丽红,付光平,李淑瑾,丛斌[1](2022)在《法医器官组织特异性circRNAs的筛选及确证》文中指出目的筛选并确证器官组织特异性circRNAs分子标记物,应用于法医器官组织溯源。方法从TSCD数据库及文献中,筛选出器官组织特异性circRNAs,设计并验证引物。收集心脏、大脑、肝脏、皮肤、骨骼肌、肺脏等人体组织样本,经总RNA提取、RT-q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步骤对候选circRNAs进行组织表达水平分析,并评估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利用数据库和文献初步筛选出25个器官组织特异性circRNAs。经验证,其中8个circRNAs在目标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1)。RT-qPCR方法在最低0.1ng起始RNA模板量情况下可在所有目标组织检出特异性circRNAs。结论 circRNAs可以作为鉴识法医器官组织新的分子标记,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王凌霄[2](2021)在《饮酒后尿液中乙醇和5-羟色胺代谢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建立尿液中5羟(基)-β吲哚乙醇葡萄糖苷酸(5-hydroxytryptophol glucuronide,GTOL)和5羟(基)吲哚-3-乙酸(5-hydroxyindole-3-aceticacid,5-HIA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2.研究5-羟色胺代谢物在尿液中的代谢动力学规律,为判定饮酒案件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1.分析方法:乙醇的检测:取100μL待测尿液于顶空瓶中,加入叔丁醇(4mg/100m L)500μL,加盖密封,混匀后进样,HS-GC分析,标准曲线法计算乙醇含量。GTOL和5-HIAA的检测:取尿液100μL于1.5m 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10μL内标工作液(D4-GTOL、D2-5HIAA,250ng/m L),然后加入500μL乙腈(1%甲酸),涡旋2分钟。将混合后的样本加至过滤小柱,氮气加正压2-5Psi,控制流速在3-5秒/滴,干燥5分钟。氮气流下(20-28Psi)进行吹干,用200μL流动相复溶,进样,使用LC-MS/MS分析,标准曲线法计算GTOL和5-HIAA含量。2.样本收集饮酒者尿液中GTOL和5-HIAA代谢动力学研究:12名20~30岁健康男性受试前确认一周内无饮酒史,无酒精过敏及其他疾病。经过一夜的禁食,在早上8点伴食饮酒(0.975m L/Kg),然后在饮酒后0.5h、1h、1.5h、2h、3h、4h、5h、7h、9h、12h、15h、24h、48h、72h收集尿液。测定每次收集尿液的总容量,并将20m L等量尿液保存在-20℃下,待检。饮酒者尿液中GTOL和5-HIAA比值研究:收集乙醇阳性者尿液28例,阴性者尿液1例,收集后放置于-20℃待检。结果:1.GTOL和5-HIAA的检测方法:GTOL在0.025μg/m L-2μ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大于0.999,检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1μg/m L和0.02μg/m L。5-HIAA在0.1μg/m L-50μ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大于0.99,检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2μg/m L和0.05μg/m L。GTOL和5-HIAA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分别在90.52%~111.04%和96.81%~112.30%,稳定性变化率在﹣11.96%~3.71%。2.12名受试者未饮酒时尿液中GTOL和5-HIAA比值是0.74±0.95pmol/nmol,在饮酒0.5小时后均大于15pmol/nmol,在3~8小时降低至15pmol/nmol以下。3.25例乙醇阳性尿液样本GTOL和5-HIAA比值均大于15pmol/nmol,3例乙醇阳性尿样本和1例乙醇阴性尿液样本GTOL和5-HIAA比值小于15pmol/nmol,乙醇浓度与GTOL/5-HIAA之间呈显着正相关(r=0.96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尿液中GTOL和5-HIAA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可以应用于饮酒后GTOL和5-HIAA定量分析;通过对12名受试者单次饮酒后尿液中GTOL和5-HIAA代谢动力学研究,GTOL和5-HIAA比值检测时限为饮酒后0.5~9h,比乙醇的检测时限长,在推断饮酒时间方面比乙醇更有优势;通过对28例乙醇阳性样本尿液GTOL和5-HIAA比值测定,证实了用二者比值大于15pmol/nmol来判定近期饮酒适用于中国人群;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尿液中的乙醇含量与GTOL/5-HIAA有显着正相关。以上研究证明GTOL和5-HIAA可以作为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为司法鉴定法工作中饮酒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杜宇,庞俐,张金建,张振宇,官大威[3](2020)在《舌骨骨折法医学意义的系统回顾》文中研究说明舌骨骨折是法医尸检中的重要发现,与死亡原因和案件性质关系密切。除机械性窒息外,坠落、摔跌、交通事故、颈部遭受钝性外力打击、枪击、爆炸等致伤过程中的直接或间接创伤机制均可造成舌骨骨折。年龄、性别、醉酒、复苏可能是影响舌骨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系统综述了舌骨骨折的原因、机制及影响因素,特别是非机械性窒息原因的舌骨骨折,以期为法医病理学死因鉴定及案件性质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引起医疗工作者对舌骨骨折的更多关注。
王耀宾,龚道银,王丽丽[4](2020)在《72例交通事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法医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流行病学及法医学特征,探索判定创伤性MODS的参考指标。方法从MODS累及器官或系统的数目、各器官或系统发生衰竭的例数、首个衰竭器官以及器官衰竭后生存时间方面,对72例道路交通事故致MODS死亡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均值将案例分为两组,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MODS累及器官或系统数目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首个衰竭器官类型的差异以及两组MODS各器官或系统衰竭发生例数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创伤后MODS生存时间的差异,同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创伤后MODS累及器官或系统数目在ISS≤35分组为3~5个,在ISS>35分组为2~4个(P<0.05)。两组创伤后MODS衰竭器官以脑、肺发生例数较多,创伤后首个衰竭器官以肺、肾居多,创伤后首个器官发生衰竭的中位时间为2.00 d。创伤后MODS中位生存时间在ISS≤35分组为6.00 d,在ISS>35分组为2.33 d(P<0.05)。ISS≤35分组生存曲线较高、下降比较平缓,ISS>35分组生存曲线较低、下降陡峭(P<0.05)。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致MODS的流行病学和法医学特点具有一定特异性,ISS和ISS>35分时的MODS法医学特征可作为评价创伤、MODS、死亡三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可靠参考指标。
田璐源,江希文,李红妍[5](2020)在《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文中指出本文结合临床、法医学查体及影像资料,来分析经鉴定的54例鼻骨骨折案,认为鼻骨骨折很少出现误诊,而过度诊断比较常见;但仅依靠鼻骨X线平片容易导致过度诊断,需结合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涂钒[6](2020)在《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文中认为建立在诉讼规则之上的证据证明是一个主观的“心路历程”,是对历史事实遗留在主观印象与客观物质中的信息进行回溯、挖掘、拼贴出重要片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专家证据发挥着重要功能。可采性研究为专家证据是否被法庭接纳设立标准,对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之观察将从专家证人的资格、专家证言与报告样式、专家证据的客观性、成文的可采性规则、及与大陆法系和中国特色分别比较归纳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独有特色及反思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是美国专家证人的适格性探讨,这是可采性研究的第一步。对比普通证人不难发现,二者证言范围区别明显,可采性规则赋予了专家意见广阔收集信息的自由与作出结论的空间,不似普通证言对意见性与推断性描述的严格排除。与易被混淆的法庭之友比较相似之处与实质区别时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在庭审中扮演的角色、参与庭审的方式和阶段、提供的专业知识在庭审中的分量等方面来说,二者都截然不同。此外,以科学证据为对象,运用科学经验进行逻辑推演的法庭科学家,是近年来占专家证人比重越来越大的重要群体,法庭科学家的概念与科学证据的定义亦值得探讨。依此综合描述成为法庭认可的专家证人的适格性标准与其独有特征。需强调的是,专家证人作出的证据有两种方式,不仅包括证人证言这类直接言词证据,还包括专家报告这类书证。口头证言与书面证据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作出,分别受到不同规则的挑战与约束,它们面对的可采性审查是同中有异的。将专家证言与专家报告分篇而立,依据专家从成为专家证人到参与完整的诉讼程序为逻辑动线,独立探讨可采性是十分必要的。由此也引出第二章的内容,针对这两种专家证据的内容及样式展开可采性研究。第二章讲述美国专家证据的内容及形成,包括专家证言的主要内容及样式、专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样式。第一节与第二节针对专家证言展开。专家证言是获得专家身份的证人坐上证人席位后,在诉讼中回答律师的主询问与交叉询问的口头证据。与普通专家言论对比观察出,二者在发生场景、获取方式、提供信息内容之间的差异十分清晰,并且专家证言自有其语言特点,以描述类语言、说明类语言及分析类语言为框架展开分析。第三节与第四节针对专家报告展开。该部分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报告形成的过程对法庭科学专家的报告进行重点分析,二是对报告主要内容和样式格式的介绍。作为最重要的专家证人群体,以科学经验进行推理演绎的法庭科学家们参与诉讼的频率很高,他们的报告基础是法庭科学,作出的专家证据也称为科学证据。有三个领域的科学证据在庭审中被采纳的概率较高、裁判庭认可的证明力较强。一是回答“罪犯是谁”,认定个体的法庭科学证据。二是回答“如何犯罪”,重建犯罪现场和犯罪方式的法庭科学证据。三是回答“法定能力如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的科学证据。以此为据,重点介绍了回答第一个问题的“DNA证据”,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枪弹痕迹鉴定证据”和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法医精神病鉴定”的鉴定原理、鉴定方式、运行状态及应用中的前沿问题,还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其他法庭科学的应用问题,并在前三个主要科学证据章节末附上了典型争议案例的中文编译。对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样式格式的介绍在专家证人报告的篇末。综合分析了包括宣誓书、对某个证据作出的专家意见、综合性报告等真实案件资料,发现了英国填空式的“法官友好型”范式和美国任意性较大的“专家友好型”范式。结合相关法律、行业规范和司法实践总结出撰写报告的基本原则,包括简明扼要直击重点、避免使用猜测性或过度自信的表述、始终体现中立地位、采用客观方法,以及理性陈述意见。末尾附上目前为止所阅较为规范详尽的一篇美国专家报告的中文编译,以供参考。第三章对专家证据的客观性展开研究。即便专家证人、证言及报告的内容形式都满足可采性要件,专家证据也不必然可采,还应具备的客观性要件。客观性的满足由法律提供的客观制度保障与专家中立立场的主观保障共同实现。制度上发挥最大作用的是庭前开示制度,指在案件开庭审理之前,当事人获得各方所掌握证据资料之信息的法定程序。对此,英国与美国在民事与刑事诉讼领域的开示程度、开示内容都有些许不同,英国有着成文的开示规则,美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权利并非由宪法直接赋予,而是通过最高法院对第五和第十四条修正案争当程序条款的解释实现的。但开示规则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充分保障对抗力量均衡的功能。有开示就有例外,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赋予了四个特权,作为不用开示的法定例外。随着实践不断发展,这些例外又在不断发生变化,典型如专家证据的开示规定,由当做例外限制开示演变为弱化限制主张开示,这也形成了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一大特色。制度是显明的,证人的主观思想是隐蔽的。因而本章第二节开启了科学证据鉴定面对的重大伦理挑战,即“对抗同盟”现象的探讨。专家证人从作为雇主的“雇佣枪手”到与雇主暗自达成“对抗同盟”等一系列关系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外化的表现。美国与英国都作出了各自的改革尝试,但似乎成效一般。因为证据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被正确解读,专业证人的职业必然在以独立的、审慎的眼光分析证据的同时,又无法抛开证据与它所处的情境、待证事实之间需要建立合理联系的现实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法庭科学家这类重要的专家证人,身兼科学的研究者与法律的证明者,在科学真实与法庭真实之间游走,法庭中的科学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追求既统一又各异。它们都是客观真实的一部分,都重视因果关系的认定,都无法实现绝对真实。但法庭中的科学致力于发现真相,法庭中的法律也从不以探究真相为目的。第四章是美国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专家证言并不会因为作出主体的权威性而自动为法庭认可,因而第一节对弗莱伊案、多伯特案、锦湖轮胎案三个标志性先例作出了介绍与分析。弗莱伊案设立的普通接受原则既有进步意义和必然性,也有被取代的可能与局限性。多伯特案设立的强调科学方法鼓励法官审查的可采性规则是对普通接受原则的进步,但它带来的争议并不比簇拥的呼声小,也没有在全美范围内对弗莱伊规则全面取代。湖锦论坛案的到来结束了多伯特规则适用范围的争议,将规则扩展到非科学证据领域,肯定经验与技能同样适用多伯特规则。每个规则都附上了该案案由、裁判依据、裁判结果的中文编译概览,以供参考。同时,实践中的可采性规则不是生搬硬套的打勾式应用,除了满足成文法证据规则中的条款要求,依据标志性先例及其他判例设立的不成文规则,还需同时满足关联性、可靠性和可接受性标准。第二节对三个规则展开讨论。这三个规则都没有在证据法中明文体现,实际设定了准入性标准的门槛,并不是每个案例必定讨论的必要性规则,却可以成为降低证据可信度,甚至是排除证据的事由之一。第五章对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特色的剥离与反思。第一节通过与大陆法系比较,观察到美国对专家证据的对抗式审查模式的依赖、不似大陆法系依靠中立专家证人来矫正偏见、以及为法官心证的形成设立了独特的规则指引的三个特点。在与中国特色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处于专家证据应用的起步阶段,美国经历了专家证据开示从限制到宽松、由只关注相关性到愈加关注可靠性标准、专家证人道德标准从低至高的三个独特演变阶段,可为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未来发展提供些许思路。第二节讲述了庭审中法官与陪审团眼中的专家证据,发现实践中法官对物证的依赖十分严重,并且专家证据是否可采不仅与法官如何适用规则完成守门人角色相关,甚至受到法官本人的影响。陪审团对于专家报告的看法与采纳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经过研究发现陪审团并没有使用什么高大的逻辑判断,而是采用了日常生活中的谎言分辨技能。陪审员首先以自我认知对证据进行阅读并尝试理解,初次探查是否存在认知范围内的谎言,接着通过开庭陈述、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巩固或降低对专家评估的可信程度。一旦遇到复杂的科学证据,陪审团将直接摒弃这些逻辑,转而依靠外围信息判断证据可靠性的“独眼龙裁判”,譬如专家本人的个人魅力、作证经历、行业履历和着作数量等。第三节是对专家证据可采性的反思。观察发现实践中对专家证据过度依赖,导致“垃圾科学”与“冒牌专家”混于庭上,诉讼费用过高与诉讼延迟现象屡见不鲜,专家过失与渎职行为和任何行业领域一样普遍存在,都令被告不公平的承担了专家证据不可靠的证明责任与超出合理范围的诉讼成本。此外,缺乏统一标准的实验室实践等漏洞,使“甜点抗辩”等伪科学登堂入室不断干扰着司法正义的实现,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还发现专家证人作证风险逐渐增加,以雇佣方当事人主张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责任等民事诉求的概率显着提升,而司法判决对此类主张也愈加支持,甚至是鼓励。从医疗事故诉讼中的执业医生到没有尽到预防措施义务的精神病学家,还有对潜在受害者未履行道德范围内告知义务的专家证人和未尽到照顾义务的职业过失的专家证人,都成为了追诉的被告。第四节是对我国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的启示。在回应我国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的政策背景下,司法鉴定人改革顺利推进的历史契机下,专家辅助人制度已箭在弦上。统揽美国经验与教训,初步探索了三个方面的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要求。一是明确了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规则设立的必要性,有利于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有利于构建鉴定意见可采性规则、有利于推进裁判文书规范化。二是初步设想了成文可采性规则,包含专家适格性的形式审查,专家出庭口头意见审查,及未出庭专家撰写的专家报告的审查标准。三是对专家辅助人证据的客观性提出三个要求,对专家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对专家证据可靠性的审查,以及对专家证人道德的经常性审查。英美法系中的专家证人概念不能直接拿来,国内理论扎实地鉴定人概念也无法直接套用,应属于司法辅助人项下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为其单独构建序列,并从培养去伪存真的逻辑思维、选择稳定可靠的科学理论、秉持客观公正的科学立场的专家入手,防范美国已发生与生在快速变化的风险,推动我国证据制度、鉴定制度、司法辅助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王卓群[7](2020)在《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与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虚拟解剖技术,观察死后尸体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将虚拟解剖和传统尸体解剖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相比较,并探索性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突出该技术在法医病理学实践中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方法收集不同死亡原因的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经CT断层扫描后进行系统尸体解剖。根据死亡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通过CT断层影像学阅片观察结果,逐条统计归纳不同死亡原因尸体的影像学表现,与相应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并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进行分析,以评价虚拟解剖技术对尸体主要信息的探查能力;通过结合医学影像后处理软件、3D打印技术、腹腔镜技术等,并以死后血管造影为基础,探索性的为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谋求新手段、新方法。结果CT断层扫描可以探查到身体各部位骨折的三维形态特征以及身体各部位的积气,并且可以检查到非常规解剖部位的微小损伤,相对于尸体解剖优势明显,但CT扫描分辨率有限,对于器官和软组织损伤有漏诊等不足;虚拟解剖基础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在病变或损伤方面的检出具有优越性,综合运用多技术融合可以有效的解决法医学鉴定中的实际问题。结论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及其新方法的探索可以弥补法医病理学解剖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成为传统尸体解剖的替代方法。
李焕[8](2020)在《MMP-9基因在河南汉族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突变》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是颅内血管壁破坏导致的一类复杂性疾病,随着动脉瘤的发展,IA产生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造成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IA的早期发现对防止其破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IA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复杂性疾病,已发现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年龄增长和性别等。但是遗传因素在I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发病率增加,与散发性动脉瘤相比,家族性动脉瘤倾向性更大,还有一些遗传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I型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有关。通过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已发现有多个与IA相关的遗传位点,但是只有一部分得到了不同作者的验证,MMP-9基因是其中的一个。MMP-9基因位于人类20号染色体上,其翻译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属于明胶酶类的一种,可以降解弹性蛋白和变性的胶原和胶原片段。其表达和功能异常和多种疾病相关,但其表达和突变形式与疾病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基因MMP-9的全外显子、部分调控区和外显子-内含子结合区进行测序,找出突变位点,分析突变对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推测MMP-9与颅内动脉瘤进展相关的分子机制,为IA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防止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打下基础。研究对象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集实验样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12月入院确诊的48名颅内动脉瘤患者。方法1.采用由上海莱枫生物公司生产的2 ml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液DNA,并对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测定。2.在NCBI上查取MMP-9基因信息,获取MMP-9基因序列,找出要扩增的序列,使用Primer3在线引物设计,扩增范围包括全部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结合部,部分5’UTR和3’UTR,然后在线Primer-BLAST进行特异性验证,最后交由公司合成引物。3.PCR扩增,PCR的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验证,然后切胶回收。4.上机测序,并用Chromas软件和Snap Gene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双峰和突变。5.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比较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是否具有医学统计学意义;用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的预测信息和突变效应分数,预测蛋白质功能是否引起改变。结果1.对48名患者的MMP-9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部分内含子连接处进行双向测序,共检测出15个点突变,12个为已知突变,3个为新发现的突变。其中5个为同义突变,3个在内含子处突变,5个错义突变,2个3’UTR处突变。2.3个新发现的突变中一个为错义突变chr20:44640324(c DNA.954G>A,Arg312His),存在于1个个体中。另外两个为同义突变Chr20:44640217(c.847C>A,Leu276Leu),Chr20:44640367(c DNA.967C>T,Thr316Thr),分别存在于1个个体中。3.6号外显子chr20:44640225位点上,患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做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14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突变位点与河南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该位点显性模型(GG+AG:AA)P=0.035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突变位点显性模型GG、AG与河南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的进展相关。4.经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5个错义突变中的4个错义突变可能会引起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改变,chr20:44640225(c DNA.855A>G,Gln279Arg,突变效应分数0.98793)、chr20:44642406(c DNA.1740G>C,Arg574Pro,突变效应分数0.99999)、chr20:44643111(c DNA.2022 G>A,Arg668Gln,突变效应分数0.99999)、chr20:44640324(c DNA.954G>A,Arg312His,突变效应分数0.99999)。但是以上4个基因突变中,只有chr20:44640225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chr20:44640324上的基因突变(c DNA.954G>A)为稀有变异,突变效应预测信息显示,这两个突变可能通过引起氨基酸改变进而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引起颅内动脉瘤疾病。结论1.MMP-9基因的6号外显子上chr20:44640324(c DNA.954G>A,Arg312His)位点,可能是颅内动脉瘤致病的稀有变异,可能为致病突变。2.MMP-9基因的6号外显子上chr20:44640225(c DNA.855A>G,Gln279Arg)位点,与河南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G等位基因是风险基因。
贾梦洋[9](2020)在《基于有限元法和THUMS模型的踝关节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踝关节损伤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损伤类型,由于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确定致伤方式和损伤机制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高坠和交通事故是法医病理学实践中常见的导致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本研究应用数值计算模拟的方法重建摔跌和撞击情况下踝关节损伤响应过程,通过分析生物力学指标变化,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再现损伤的过程,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究踝关节损伤的主要机制和形态,从而加深对踝关节损伤机制的理解,辅助分析踝关节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经过多方面验证的THUMS 4.0数字化人体模型,利用显式动力学分析系统LS-DYNA和前后处理模块LS-PrePost,加载不同的致伤条件,计算踝关节解剖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等生物力学指标,从而重建不同致伤条件下踝关节损伤在时间-空间-力之间的相互响应,最终以图像、动画和力学指标来反应不同致伤条件下踝关节损伤形态和损伤机制。结果:垂直体位高坠,若着地后踝关节呈自然姿势,可形成典型的胫、腓骨末端压缩性骨折。而最常见的损伤机制为胫骨与距骨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距骨撞击胫骨与腓骨末端形成踝关节内骨折。此外,当坠落高度较低,或足踝部内翻或跖屈等姿势角度较大时,足踝部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形成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踝关节主要以广泛的韧带损伤为主要特点。与高坠所致踝关节损伤相比,撞击形成的踝关节损伤缺乏胫骨下段压缩性骨折。撞击形成踝关节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撞击形成撞击部位骨折和踝关节过度曲屈或翻转形成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和内踝或外踝撕脱性骨折,且撞击位置离踝关节越远对踝关节影响越小。在法医学实践中,根据踝关节骨折形态,再结合体表软组织损伤区分高坠和撞击形成的踝关节损伤并不困难。结论:利用人体有限元模型以及显示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真实直观地再现踝关节损伤的过程,较准确地判断踝关节机械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损伤机制,为解释法医学实践中踝关节损伤的成伤机制和致伤方式提供了参考。
范庆炜[10](2020)在《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构建连锁常染色体STR分型体系及同级亲缘关系鉴定的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由于具有高多态性的特点,是法医DNA检测领域中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主流的遗传标记。使用的大多数STR商业试剂盒中所包含独立STR基因座在鉴定爷孙、叔侄和半同胞这三种同属二级的亲缘关系时,计算得到的似然率是相同的,因此不能使用亲子鉴定的常用独立STR基因座鉴定此类同级亲缘关系的复杂亲缘关系鉴定。近年来,在同级亲缘关系的研究中,使用连锁常染色体STR基因座无论是在理论计算上还是通过构建基于毛细管电泳STR分型技术都有相关研究,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技术既可检测大量STR基因座,又可分析多个DNA样本。本研究基于MPS构建了一个常染色体连锁STR基因座的分型体系,并建立一套MPS测序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方法,通过对体系的法医学评估和群体遗传学及相关法医学参数的分析,并通过Merlin软件模拟生成爷孙、叔侄、半同胞和全同胞各10000对亲缘关系对得到他们的分类分数,为复杂亲缘关系鉴定领域中同级亲缘关系鉴定研究提供新的检测方法与初步研究的数据。方法:(1)MPS体系的构建:按照一定的标准从Rutgers Map v3遗传图谱中筛选出66组173个常染色体连锁STR基因座,接下来在AIdesign探针/引物设计平台上对STR目的片段进行引物设计且STR基因座的片段长度范围在150bp270bp并开发多重PCR靶向捕获扩增的分型体系。(2)MPS文库构建及测序:使用QIAamp?DNA Investigator试剂盒提取110个北方汉族无关个体血卡样本DNA,QIAGEN DNeasy Blood&Tissue试剂盒提取家系样本血液DNA,将DNA样本使用MultipSeq?Custom Panel试剂盒进行MPS文库构建,使用Qubit4.0与QuantStudio 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文库进行定量,并使用Qsep100全自动核酸蛋白分析系统进行文库的质量控制,最后将合格的文库在Illumina MiSeq FGx测序平台上进行测序。(3)MPS数据分析:使用FASTQC软件对样本fastq文件进行测序质量的评估,然后使用STRaitRazor 3.0软件对样本进行STR基因座分型,然后使用本实验室建立的MPS数据分析流程对相关数据提取,最后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4)体系的法医学评估:随机选择2个样本进行同一批次3次文库构建及3次不同批次的文库构建的重复性研究和随机选择体系中的20个STR基因座进行单基因座扩增并进行Sanger测序的准确性实验;使用9948标准品DNA准备DNA投入量为10ng,5ng,2.5ng,1ng,0.5ng,0.25ng,0.125ng的文库进行灵敏性研究;将9947A与9948标准品DNA以1:1,1:2,1:4,1:9,2:1,4:1和9:1混合后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样本研究;使用猪,狗,牛,羊,鸡,兔,鼠7种动物样本DNA进行种属特异性研究实验;对110个北方汉族无关个体的DNA进行STR基因座的法医学参数学分析。(5)家系样本分析:使用4组包含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孩子五个人的家系样本进行各紧密连锁的STR组合的分析;使用Merlin软件模拟生成爷孙,叔侄,半同胞和全同胞四种亲缘关系对各10000对,接下来使用Merlin软件分别计算各亲缘关系对及假设亲缘关系对的似然率值,最终使用分类分数评估该体系对爷孙、叔侄、半同胞和全同胞亲缘关系对之间的区分能力。结果:(1)文库质量控制:文库片段长度在310400bp范围,既无小片段的引物二聚体也没有大片段的尾峰;随DNA投入量增加相对荧光单位值(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RFU)和文库浓度随之提高;样本测序数据fastq文件质控在Q30以上的碱基可达到98%以上。(2)MPS数据分析:样本总覆盖深度平均为302393×,主峰占比平均为0.8255;173个STR基因座覆盖深度平均为2617×;110个无关个体173个基因座中共检测到14759个杂合子,其等位基因杂合均衡比平均为0.881;110个无关个体173个STR基因座序列组成比中Allele%,Stutter%和Noise%平均值分别为83.0%,4.4%,12.6%。(3)法医学评估:同一批次与不同批次测序参数结果相近且STR基因座的分型一致,随机选取的20个STR基因座进行单基因座扩增后进行MPS测序分型结果和Sanger测序验证的结果与多重PCR靶向捕获测序体系的分型结果是一致;当DNA投入量小于2.5ng时,Allele%逐渐减少,且在小于0.25ng时出现STR基因座的丢失;当9947A与9948混合比例在1:4,1:9,或4:1,9:1时,混合样本中次要占比的样本的STR分型将很难区分是Stutter和其他杂峰,还是其真正的分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所得到的p值Boniferroni校正后有8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别是D1S1660,D5S1473,D5S1459,D6S1284,D15S644,D11S1983,D13S1492和D20S1146;各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多态性信息含量,个人识别能力及杂合度观察值均表现较好。(4)家系样本分析:4组包含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孩子的家系样本的分型结果和遗传关系表明,66组STR连锁群分别均呈紧密连锁;使用分类分数评估173个STR基因座对爷孙、叔侄、半同胞以及全同胞亲缘关系对之间的区分能力,结果表明,爷孙、叔侄、半同胞和全同胞亲缘关系对的分类分数分别为0.7247,0.5276,0.2154,0.9954,换句话说正确率爷孙为72.47%,叔侄为52.76%,半同胞为21.54%,全同胞为99.54%。结论:本研究基于MPS技术建立了一个包含173个常染色体连锁STR的复合PCR靶向捕获扩增分型体系和分析方法;该体系具有种属特异性好、灵敏度1ng、准确性与重复性较好、混合物检出能力较好的法医学性能指标验证结果;具有较好区分爷孙、叔侄、半同胞以及全同胞亲缘关系对的能力,可初步为复杂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同级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新的检测方法与分析思路。但是由于本体系遗传标记数量的不足和计算方法上仍有不完善,而不能使分类的准确率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值,仍需进一步改进优化。
二、1例特异性交通事故案的法医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特异性交通事故案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法医器官组织特异性circRNAs的筛选及确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本的采集和储存 |
1.2 CircRNAs位点的筛选及引物设计 |
1.3 总RNA的提取、定量和完整性测定 |
1.4 反转录 |
1.5 q PCR |
1.6 数据分析 |
1.7 琼脂糖凝胶电泳 |
1.8 Sanger测序 |
1.9 灵敏度研究 |
2 结果 |
2.1 样本RNA的浓度和质量 |
2.2 候选circRNAs信息 |
2.3 引物设计及评估 |
2.4 候选circRNAs在不同组织表达水平 |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2.6 Sanger测序结果 |
2.7 灵敏度检验 |
3 讨论 |
(2)饮酒后尿液中乙醇和5-羟色胺代谢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5 羟(基)-β吲哚乙醇葡萄糖苷酸和5 羟(基)吲哚-3-乙酸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 |
1.2 标准品与试剂 |
1.3 储备液配置 |
1.4 样品前处理 |
1.5 仪器条件 |
1.6 方法学验证 |
1.6.1 特异性与选择性 |
1.6.2 工作曲线 |
1.6.3 准确度与精密度 |
1.6.4 稳定性 |
2 结果 |
2.1 特异性与选择性 |
2.2 工作曲线 |
2.3 准确度与精密度 |
2.4 稳定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饮酒者尿液中乙醇、GTOL和5-HIAA代谢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收集 |
1.2 试剂 |
1.3 样品前处理 |
1.3.1 样本中乙醇检测 |
1.3.2 样本中GTOL和5-HIAA检测 |
1.4 仪器条件 |
1.4.1 HS-GC条件 |
1.4.2 LC-MS/MS条件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乙醇代谢动力学 |
2.2 GTOL和5-HIAA代谢动力学 |
3 讨论 |
3.1 尿液中乙醇代谢动力学 |
3.2 尿液中GTOL和5-HIAA代谢动力学 |
第三部分 尿液中GTOL和5-HIAA比值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收集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5-羟色胺代谢物作为饮酒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舌骨骨折法医学意义的系统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舌骨的解剖学基础 |
2 舌骨骨折的发生率 |
3 舌骨骨折的原因 |
3.1 机械性窒息 |
3.2 非机械性窒息 |
3.2.1 高坠或摔跌 |
3.2.2 交通创伤 |
3.2.3 其他原因 |
4 舌骨骨折的机制 |
5 舌骨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 |
5.1 年龄、性别 |
5.2 酒精中毒 |
5.3 复苏 |
5.4 坠落高度 |
5.5 颈椎和下颌骨骨折 |
6 研究舌骨骨折的法医学意义 |
6.1 有助于死因分析及案件性质推断 |
6.2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4)72例交通事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ISS分值 |
2.3 损伤分布情况 |
2.4 MODS累及器官或系统的数目 |
2.5 MODS各器官或系统发生衰竭的例数 |
2.6 首个发生衰竭的器官(系统)类型及时间 |
2.7 生存时间及生存分析 |
3 讨论 |
3.1 创伤性MODS的发病机制 |
3.2 创伤性MODS的流行病学特点 |
3.3 ISS分值与创伤性MODS的关系及法医学特征 |
3.4 小结 |
(5)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
(一)案例资料 |
(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一)鼻骨骨折的诊疗意义 |
(二)鼻骨骨折损伤原因和机制 |
(三)鼻骨骨折的法医学常规检查 |
(四)几种影像学检查对鼻骨骨折诊断的比较 |
(6)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学术回顾 |
三、理论意义与研究期待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美国专家证人的适格性 |
第一节 与普通证人比较:美国专家证人的资格 |
一、专家证人的适格标准 |
二、专家证人与其他证人的比较 |
三、专家证据的两种方式 |
第二节 美国专家证人在法庭实践中的职业义务 |
一、豁免与追责:专家证人的职务义务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美国专家证据的内容与形成 |
第一节 专家证言的内容 |
一、普通专家言论与专家证言 |
二、联邦证据规则中的重要条款 |
三、对专家证言的文本分析 |
第二节 专家证言的样式 |
第三节 专家报告的内容 |
一、法庭科学:专家报告的主要客体 |
二、科学方法的科学性:专家报告可靠性的依赖 |
第四节 专家报告的样式 |
一、专家报告的基本范式 |
二、报告撰写的基本原则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国专家证据的客观中立 |
第一节 庭前开示:客观上的制度保障 |
一、专家证据的庭前开示: |
二、专家证据开示的功能 |
三、专家证据开示的例外 |
第二节 矫正偏见:主观上的中立立场 |
一、中立专家的制度基础 |
二、矫正专家证人偏向性的措施 |
第三节 法庭中的科学真实与法律真实 |
一、法庭中科学与法律在追求真实中的统一 |
二、法庭中科学与法律在追求真实中的矛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 |
第一节 :最重要的三个判例 |
一、延迟新兴科学采用的普遍接受原则:Frye v.United Stated(1923) |
二、强调科学方法鼓励审查:Daubert v.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Inc(1993) |
三、结束“多伯特规则”适用范围的争论:Kumho Tire Co.v.Carmicheal(1994) |
第二节 其他可采性规则 |
一、关联性规则 |
二、可靠性规则 |
三、可接受性规则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特色与反思 |
第一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特色 |
一、与大陆法系的比较 |
二、与中国特色的比较 |
第二节 法官与陪审团眼中的专家证据 |
一、法官眼中的专家报告 |
二、陪审团眼中的专家报告 |
第三节 专家证据可采性的反思 |
一、对专家证人的过度依赖 |
二、法庭科学证据的不当司法运用 |
第四节 对我国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构建的启示 |
一、专家辅助人证据可采性标准设立的必要性 |
二、专家辅助人证据的可采性规则之构建 |
三、专家辅助人证据的客观性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附录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案例举要 |
索引 |
(7)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与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虚拟解剖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
1 虚拟解剖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 消化道离体造影技术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3 虚拟解剖技术结合腹腔镜技术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4 右心穿刺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肺栓塞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8)MMP-9基因在河南汉族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突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2.2.3 主要试剂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本的收集 |
2.3.2 外周血DNA的提取 |
2.3.3 基因组DNA纯度与浓度的检测 |
2.3.4 基因MMP-9的信息 |
2.3.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3.6 MMP-9 PCR扩增和Sanger测序 |
2.3.7 测序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3 结果 |
3.1 DNA纯度和浓度的检测结果 |
3.2 PCR扩增结果 |
3.3 测序结果 |
3.3.1 突变结果图 |
3.3.2 突变数据统计 |
3.4 统计学分析 |
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颅内动脉瘤稀有变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基于有限元法和THUMS模型的踝关节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踝关节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构建连锁常染色体STR分型体系及同级亲缘关系鉴定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缩写词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样本收集 |
1.3 分型体系的构建 |
1.4 样本提取及定量 |
1.5 文库构建与优化 |
1.6 文库质量检测分析 |
1.7 文库定量检测分析 |
1.8 大规模平行测序操作流程 |
1.9 单基因座扩增 |
1.10 生物信息和统计学数据的分析 |
1.11 模拟家系分类分数计算 |
1.12 数据统计分析 |
1.13 相关概念 |
2 结果 |
2.1 STR基因座筛选结果 |
2.2 目的片段引物设计结果 |
2.3 文库质控 |
2.4 测序参数结果 |
2.5 检测体系的法医学评估 |
2.6 法医学参数分析 |
2.7 真实家系样本的连锁分析 |
2.8 模拟家系的分类分数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1例特异性交通事故案的法医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医器官组织特异性circRNAs的筛选及确证[J]. 高安迪,王茜,许光明,王传,付丽红,付光平,李淑瑾,丛斌.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2(01)
- [2]饮酒后尿液中乙醇和5-羟色胺代谢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 王凌霄. 山西医科大学, 2021
- [3]舌骨骨折法医学意义的系统回顾[J]. 杜宇,庞俐,张金建,张振宇,官大威.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0(05)
- [4]72例交通事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法医学分析[J]. 王耀宾,龚道银,王丽丽. 法医学杂志, 2020(04)
- [5]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 田璐源,江希文,李红妍. 医学与法学, 2020(03)
- [6]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研究[D]. 涂钒.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2)
- [7]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技术的回顾性与探索性研究[D]. 王卓群. 苏州大学, 2020(02)
- [8]MMP-9基因在河南汉族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突变[D]. 李焕. 郑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有限元法和THUMS模型的踝关节损伤机制研究[D]. 贾梦洋.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构建连锁常染色体STR分型体系及同级亲缘关系鉴定的初探[D]. 范庆炜. 山西医科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