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关于“现代化”表述正确的是
- 答:最狭义的理解是“17世纪以来那种新文明的实现过程”。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表述诸多。
布莱克认握薯汪为:现代化的概念包括有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解释,它反映着人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现代化的动力》)
奥康内尔指出:在社会科学中,有一个名词用以指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或前技术的社会逐渐消逝,转变成另一种社会,其特征是具有机械技术以及理性的或世俗的态度,并具有高度差异的社会结构。这个名词就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概念》)
瓦尔马的定义是:“现代化”的含义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渗透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和行动手亩中,并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制度和目标。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制度和目标可明确表达如下:个性化、都市化、民众教育、具有代表性的 、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各阶层收入、向伤残贫困者提供福利。(《现代化问题探索》)
还有艾森斯塔特的观点,认为,“就历史的观点而言,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化类型变迁的过程。它从17世纪至19世纪形成于西欧和北美,而后扩及其他欧段仔洲国家,并在19世纪和20世纪传入南美、亚洲和非洲大陆。”(《现代化:抗拒与变迁》)
当然,还有中国学者的定义。认为现代化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概括起来,现代化可以看做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已经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楼主若有兴趣可参考燕继荣老师所编教材《发展政治学》。
问:关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历史(现代史)的书有哪些?
- 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版)、简明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由马敏和彭南生主编,基本上是遵循目前史学界已普遍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将1840—1949年这110年的历史视为中国近代史。
本书简介:
1、上限是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返缓争,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这两件事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事件。1949年以后则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不纳入本教材的叙述范围。
2、第一次鸦片战携氏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
3、“国中之国”——租界的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人口很快由两千人发展到两万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七八万人。漏隐模香港成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武装侵略的基地。
问:帮忙写下高一历史小论文额..(高分悬赏。)
- 答:可怜的桂林到现在似乎还有不少人停留在工业文明前,工业文明的思想何时才能进入桂林某些人的思想呢?桂林某些人似乎还处在中国洋务运动的前期,桂林需要一场彻底的洋务运动!工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工业。工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文明推动力,工业本身就是要消灭污染,让人活得更好,活得更滋润的文明!离开工业我们将步入原始社会。
对工业的错误理蠢段解是桂林的某些人的自以为是的先进的落后!也是极端环保主义的幼稚的表现!
工业本身应该就是以反对污做档橘染为前提!工业的文明就是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创造文明的增值,文明意味着更好更健康更进步的科学。反对污染就是足进工业的进步,如果没有人反对污染那么就是害了工业。因为有人要反对污染所以推动了工业的文明,而反对污染不意味着反对工业,那种割裂两者的关系的纯团人是缺少客观与成熟或不了解工业文明的极端环保或故做先进样的落后思想的体现。
桂林长期处在一帮自以为是的先进落后思想的鼓动糙动不明的旅游情节或旅游城市的感觉中断送了桂林的工业进步工业文明.
过去,现在,未来都讲证明工业文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大的动力。桂林有不少人反对工业化,至少桂林人论坛上有不少人反对工业化,其实就是不了解过去,也不了解现在更不懂将来的自私自利或自以为是的先进落后思想的总表现。害怕工业文明的愚蠢行为就如洋务运动的前期,历史在桂林是要重演吗?如果我们到今天为此还要去灌输工业文明的思想,也怪不得桂林的工业文明进展很慢了。尽管在这儿反对的人也许不是领导,但是他们的声音有些可悲,并且反映一些民意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
看似先进的落后思想是最容易误导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