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三次曲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史振帅[1](2021)在《基于NURBS曲面拟合的道岔打磨廓形研究》文中指出道岔作为轨道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结构复杂,使用频繁,是轮轨系统中最容易发生磨损的部位之一,随着我国高速列车的提速运营,道岔磨耗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道岔研究的基础上,以道岔转辙器区域直尖轨为研究对象,采用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NURBS)双三次曲面理论,以实测的32个磨耗型面数据作为基础输入值,每条型面曲线设置19个插值点,以U V两个方向上的控制点权因子值为设计变量,构建道岔直尖轨打磨廓形计算模型;以降低车轮与道岔的接触应力为目标函数,以脱轨系数及道岔直尖轨磨耗廓形和标准廓形作为上下边界范围设置约束条件,获得道岔直尖轨的打磨廓形及拟合曲面;采用ALE自适应网格技术,编写Umeshmotion磨损子程序,以车轮-道岔静态匹配结果为基础输入量,依据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理论,对比分析打磨廓形OPzj及标准廓形BZzj的滚动接触性能;当列车通过量为20Mt、50Mt、100Mt时,对OPzj及BZzj进行了磨耗预测对比分析;建立车辆及道岔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高速列车直逆向过岔时,打磨廓形OPzj和标准廓形BZzj的接触匹配特性。在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分析中,与BZzj相比,采用OPzj时列车通过的轮重减载率的RMS值减少了11.1%,脱轨系数最大值减少了11.5%,车轮-道岔横/垂向力最大值分别减少了25.3%、7.7%,车体横/垂向振动加速度RMS值分别减少了6.3%、17.5%。可知OPzj的各项动力学性能皆略优于BZzj,可以更好的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道岔维护周期。采用车轮-道岔静态接触分析,对OPzj和BZzj关键截面的主要接触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与BZzj相比,OPzj的顶宽0mm、5mm、20mm、35mm、50mm截面的接触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少了5.3%、11.4%、12.8%、5.5%、15.1%,剪切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少了3.7%、3.4%、14.7%、27.6%、13.1%,接触压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少了0.18%、20.2%、13.4%,6.7%、22.2%,可知OPzj有利于减缓道岔磨耗,提高车轮与道岔的静态匹配性能。通过轮-岔滚动接触分析可以得出,与BZzj相比,顶宽0mm、5mm、20mm、35mm、50mm截面的OPzj的滚动接触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少了7.8%、34.8%、14.6%、35.3%、23.7%,节点位移总量分别减少了44%、62%、46.5%、45%、49%;当列车通过量为20Mt时,OPzj关键截面的磨耗量最大值与BZzj相比分别减少了32.1%、44.1%、14.3%、23.8%、45.7%;当列车通过量为50Mt时,OPzj关键截面的磨耗量最大值分别减少了33%、14.3%、12.9%、30.6%、40.5%;当列车通过量为100Mt时,OPzj关键截面的磨耗量最大值分别减少了26.2%、9.1%、20.8%、33.1%、34.1%;通过上述结果可知,道岔直尖轨的打磨廓形OPzj有利于减缓道岔磨耗,降低道岔疲劳损伤的发生,延长道岔的使用寿命和打磨维护周期,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缓磨特性。
武鹤玲[2](2021)在《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和奇异值分解优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图像的分辨率是指图像区域内像素点的数目,代表图像信息的存储量。日常生活中,由于采集环境和设备的限制或数据传输的要求,大量有价值的图像,以含有低信息量的低分辨率形式存在。而单幅图像超分辨率算法,就是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由一幅低分辨率图像自身,重建出包含更多图像信息和细节的高分辨率图像,最终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其在医学成像、卫星遥感影像以及监控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单幅图像超分辨算法一直是图像处理方向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传统的插值方法因为操作简单、便于理解,得以被大量使用,但它往往会使图像因为缺少高频信息而变得过于平滑。在基于重建的方法中,迭代反投影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图像高频信息,但同时也不加处理地引入了一些图像误差。随着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基于样本的学习方法已成为单幅图像超分辨算法的主流。但对于基于外部图像库的学习方法而言,结果好坏过于依赖外部实例数据库与目标放大图像的内容关联程度。另外,在基于内部图像库的学习方法中,存在如何构建轻便高效的内部实例数据库,以及采用何种学习训练模型才能重建出更高质量的高分辨率图像等研究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赋有一定的价值和挑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算法——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和奇异值分解优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算法,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的学习与映射、基于局部特征的双三次曲面插值和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非局部结构优化三个部分。首先,论文根据图像的自相似性研究,利用双三次下采样方法和本文提出的基于局部特征的双三次曲面插值放大方法,由一幅输入低分辨率图像自身构建了一个内部实例数库,并结合机器学习中的线性回归模型学习和映射了初始插值放大图像中缺少的高频信息。其中,基于局部特征的双三次曲面插值放大方法,采用双二次多项式拟合多个局部曲面,在多项式系数求解时,结合了图像边缘等信息,之后其通过融合相互重叠的局部曲面得到整幅图像的双三次采样曲面,实验证明,这种曲面插值方法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方法。算法的最后,为了减少插值和学习过程中造成的图像误差,本文在传统的迭代反投影模型基础上增加基于奇异值分解及软阈值收缩的操作,进一步提升了重建高分辨输图像的质量。为了验证上述所提单幅图像超分辨算法每一步骤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实验结果部分,论文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了阶段性实验:基于局部特征的双三次曲面插值方法与传统双三次插值方法的比较、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非局部结构优化方法与传统的迭代反投影方法的比较,以及内部实例数据库架构的优势分析。另外,论文还通过在Set5、Set14和Urban100数据集上进行不同放大倍数的实验和对比试验,对方法的整体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经过与当前不同类型的图像超分辨方法比较后发现,本文方法无论是在视觉效果还是在量化指标上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王鸣鹤[3](2020)在《基于GNSS高程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分区拟合方法》文中提出GNSS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高程控制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新方法。GNSS测量平差结果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础的大地高,而我国高程系统使用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础的正常高,这就使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转换成为大地测量工作领域中的热点与难点,当前主要的似大地水准面构建方法是采用物理大地测量经典的Stokes理论进行计算。本文先以水准测量成果拟合获得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再以GNSS测量技术获得待定点坐标信息,通过内插获得待定点正常高。在数据内插前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测区作分区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拟合精度。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地分析构建似大地水准面的常用方法,选取了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经济高效的组合法(移去-恢复法),使用内插分辨率1’×1’的EGM2008全球重力模型,提取高程异常中长波分量并对剩余部分进行数据内插。2.阐述多面函数拟合法计算过程,介绍核心点选取方法、常见核函数形式、平滑因子的特性与选择范围、模型待定系数解算过程,根据拟合与内插数据计算内外符合精度以评定拟合效果。3.阐述了分区拟合原则与区域划分方案,包括按地形分区、按高程异常值分区、按拟合中误差分区等方法,为提高边界重合点拟合精度,平滑连接各分区边界时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4.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采集了 1 10个点位的GNSS数据与二、三等水准数据,对实验测区按分区方案作分区拟合,根据不同分区特点设置一定数量的核心点,选择拟合精度最高的平滑因子,确定多面函数拟合参数。结合EGM2008全球重力模型进行内插计算,对三种分区方案逐一进行残差分析,计算各分区残差最大值、最小值与内外符合精度。对边界重合点进行平滑连接,计算分区重合点拟合残差,评价分区之间曲面平滑效果。5.对比三种分区方案拟合结果,分析各种分区方法在该区域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按地形分区外符合精度为0.0251m,按高程异常分区外符合精度为0.0285m,按中误差分区外符合精度为0.0197m,由此得到按拟合中误差拟合精度最高的结论。介绍了最优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参数,包括核心点分布、核心点在小区中数量与占比信息、各分区最优平滑因子、各分区待定系数等。
彭燕,胡丹屏,刘宇红,张荣芬[4](2019)在《基于FPGA实现的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图像缩放算法》文中研究指明图像缩放作为图像处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际应用中对图像缩放的质量和速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文首先在Matlab中实现糖尿病视网膜图像的缩放实验,对比验证了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算法在图像缩放细节处理上的优异表现,然后在擅长以纳秒级速度处理并行数据的FPGA硬件平台上实现该算法,达到了良好的图像缩放效果,这有利于医疗图像处理等工程应用与实践。
夏菁[5](2019)在《基于脑MR图像的组织分割及早期脑皮质结构分析方法》文中研究指明脑核磁共振(MR)图像是利用断层扫描技术得到的脑部图像。准确的组织分割方法能够将脑MR图像中灰质,白质和脑脊液分离开,为后续三维脑皮质重建分析提供基础,是脑MR图像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覆盖在白质表面的灰质组织为大脑皮质,组织分割后的灰质通过重建配准等处理,构建出三维皮质表面。脑沟和脑回是皮质表面的主要结构,在怀孕后期出现,在婴儿时期迅速扩张,该扩张在左右半球呈现出不对称性。胎儿、婴儿时期脑皮质表面结构的发育与后期脑部功能形成息息相关。研究表明,部分个体在童年或青年时期形成的神经疾病与胎儿或婴儿时期脑皮质的结构异常相关。因而,对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的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脑部MR图像分割到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是由底层到高层的纵向脑部研究。多年来,研究者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研究出更准确的脑MR图像分割方法以建立更真实的脑皮质表面,从而辅助开展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相关成果填补了神经科学领域中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在方向性发育、区域分割以及半球不对称等研究中的部分空缺。本文从底层脑MR图像组织分割和高层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两个角度开展相关研究。首先,脑MR图像易受强度不一致、噪声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造成组织边缘模糊。由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允许一个像素点属于多个类别,且通过设立平滑项能够调节其抗噪能力,因此适用于脑MR图像分割。然而,由于缺少对图像清晰度的加强以及对局部信息的利用,这类算法分割结果准确度仍待进一步提高。在组织分割基础之上,本文使用较为成熟的早期脑皮质表面生成技术将灰质组织构建出三维皮质表面,并对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中的方向性发育、区域分割及半球不对称三个未解决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婴儿出生后到1岁期间,沟回长度和高度的拉伸引起皮质表面的扩张,但是由于缺少准确提取沟回方向以及衡量方向性扩张的方法,皮质表面积分别在沿平行沟回(长度)和沿垂直沟回(高度)两个方向的扩张量仍未知。(2)由于胎儿脑皮质的沟回结构未建立完全,因此现有对成人的基于沟回特征点等静态信息的皮质区域分割方法并不适用于胎儿,胎儿脑皮质表面的区域分割问题尚待解决。(3)猕猴与人类有较近的发育及血缘关系,研究早期猕猴与早期人类脑皮质结构在对应年龄段与对应特征上半球不对称的差异,将为进化过程中人脑皮质独有特征及半球不对称起源提供重要线索。然而,由于早期猕猴大脑皮质尺寸较小,对其处理能力有限,人们对早期猕猴脑皮质结构半球不对称所知甚少。概括来讲,本文基于脑MR图像及人脑和猕猴大脑早期脑皮质表面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模糊聚类分割方法中缺少对脑MR图像清晰度的加强,以及对脑部影像中局部信息的利用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放大、带空间约束信息的聚类和精细分割的用于分割带噪声脑部MR图像算法。本文定义了形状参数与异常检测参数,并提出在全局聚类结束后,选取组织交界处的局部窗口进行进一步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充分利用MR图像中局部信息,有效地消除噪声对分割的影响,同时保留更多图像细节信息。(2)针对早期脑皮质表面方向性扩张未知且沿沟回高度及长度方向提取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皮质表面沟回特征计算婴儿大脑皮质方向性扩张的方法。首先,为了更准确地提取沿沟回高度和长度的方向,本文通过设计一个能量函数充分利用沟深梯度和最大主方向场两个互补方向场在不同区域衡量沟回方向的优势,联合优化计算沟回方向。其次,本文提出使用雅各比矩阵来求解0岁到1岁婴儿脑皮质表面非线性形变,并将该形变投影到沟回方向,从而建立婴儿大脑皮质从出生到1岁期间方向性发育图谱。(3)针对用于成人的基于沟回特征点等静态区域分割方法对胎儿脑皮质表面区域分割不适用等问题,本文结合胎儿脑皮质表面发育迅速的特点,提出首个基于胎儿大脑皮质特征动态发育模式进行皮质表面区域分割的方法。为了充分表达特征发育模式,本文定义了点与点之间特征发育模式的低阶相似矩阵和高阶相似矩阵,并采用高效的相似性网络融合方法合并相似矩阵,进行谱聚类,从而对胎儿脑皮质表面进行分割。通过本方法,本文建立起首个基于皮质表面发育模式的胎儿脑皮质表面区域分割图谱。(4)针对由于早期猕猴脑皮质尺寸较小,导致其发育过程中皮质半球结构不对称研究空缺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针对婴儿脑皮质表面构建的处理流程方法,首次建立了早期猕猴脑皮质表面结构在纵向发育过程中的半球不对称性图谱,填补了该研究的空缺。同时,本文进一步在对应年龄段和对应特征上与人脑皮质表面结构半球不对称区域对比,揭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皮质表面所独有的部分特征。
辜旭赞,赵军,唐永兰[6](2017)在《全球质量守恒准均匀经纬网格三次样条函数变换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与模拟个例》文中认为三次样条函数(样条格式)为二阶可导非线性格式,但样条格式线性部分是二阶导数中央差。本文在简谐波真解条件下,推导证明二阶导数中央差比一阶导数中央差的空间截断误差以及相速和群速误差均减少一倍。借鉴谱模式动力框架核心思想,高斯网格二维谱变换半隐式-半拉格朗日积分方案,研究准均匀经纬网格样条格式变换显式-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引入原始大气运动方程,推导样条格式二阶时空离散准拉格朗日预报方程通式,得出静力守恒气压、气温预报方程,在经纬网格基础上,设计两种基本准均匀经纬网格,通过对压、温、湿、风及广义牛顿力(加速度)场做"经纬网格-准均匀经纬网格"三次样条函数变换,求得"水平双三次曲面+垂直三次样条"拟合上游点三次运动路径,用"匀加速"变率预报风场,进而求得一个时间步长平均"静力平流"三维位移散度场,并用它预报气压场增压和气温场绝热增温,从而实现全球静力质量守恒经纬网格三次样条函数变换显式-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经初步积分试验,证明上述动力框架是可行的。
范梦琪,王昶,高屹[7](2017)在《GPS高程拟合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取某地区74个已知点(大地高和高程异常值已知)作为实验数据,选择46个点作为建模点,选择28个点作为外检验点,选择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和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及泰勒多项式拟合模型的方法来建立该地区GPS高程拟合模型,并研究不同模型对拟合精度的影响。通过VB程序设计语言实现拟合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精度比较。通过实验证明,在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中二次曲面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次数增加时出现龙格现象;在双高次曲面拟合模型及泰勒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中双三次拟合和泰勒二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佳。通过实验比较,可以得出在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中双三次曲面拟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赵月玲[8](2017)在《基于逆向工程的曲面构造技术以及仿真加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于产品的性能以及外观要求不断深入,大量的复杂自由曲线曲面应运而生,产品更短的研发时间以及生产周期不断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上述背景下,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成为在航空航天、汽车以及模具等制造业中,一种构造复杂自由曲线曲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基于逆向工程深入研究了应用NURBS构造复杂自由曲线曲面的方法,并对构造的复杂自由曲面进行分析以及仿真加工。主要完成的内容如下:(1)介绍了NURBS曲线曲面的基础理论,通过三坐标测量机对涡轮叶片表面进行坐标点的获取;并对NURBS三次曲线以及双三次曲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选取参数方向、确定节点矢量以及边界条件、反算控制顶点的过程,在MATLAB中编程构造NURBS三次曲线,并采用NURBS双三次曲面的矩阵方法构造出废气涡轮增压器叶轮叶片型面;(2)详细介绍了NURBS四次曲线以及NURBS双四次曲面的构造方法,并给出NURBS四次曲线反算控制顶点的公式,通过控制顶点的反算构造NURBS四次曲线,并在此基础上,采用NURBS双四次曲面的矩阵方法,通过蒙面法在MATLAB中编程构造出废气涡轮增压器叶轮叶片型面;(3)在CATIA中分别将NURBS双三次曲面以及NURBS双四次曲面进行实体模型的建立,并对废气涡轮增压器叶轮进行整体模型的构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构造出的NURBS双三次曲面以及NURBS双四次曲面进行误差以及光顺性的对比分析;(4)在CATIA中进行废气涡轮增压器叶轮整体的数控加工仿真,基于叶轮由复杂曲线曲面构成,易产生干涉、碰撞等问题,本文采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仿真,仿真结束后对刀具路径进行分析,得出粗加工、半精加工以及精加工的刀具路径轨迹方程以及刀具路径轨迹对比图。
赵晓运,陈燕丽,宋绪丁[9](2017)在《基于MATLAB和CATIA的叶片曲面分析与数控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工业产品的几何建模和数控加工是数字化制造中的关键和核心。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提高自由曲面等产品的几何建模精度和数控加工能力是工程实践的重要课题。在CATIA环境下,对所建立的飞机叶片几何模型进行了误差和光顺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NURBS双四次曲面比双三次曲面具有更高的光滑度,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发意义。通过数控仿真,验证了所建立NURBS双四次曲面数控加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辜旭赞,赵军,唐永兰[10](2016)在《三次样条函数(格式)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Ⅰ——准均匀经纬网格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平流方案与理想场试验》文中提出研究经纬网格三次样条函数(样条格式)变换准拉格朗日平流方案,推导给出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预报方程通式,设计一种准均匀经纬网格,对气压、气温、风及广义牛顿力(加速度)场做"经纬网格-准均匀经纬网格"双三次曲面拟合,实现各个变量场在球面上的二阶可导,从而显式迭代插值求得上游点路径与预报变量值,上游点气块被限定在具备样条格式的斜率、曲率和挠率之变量场上运动。为验证样条格式求经纬网格上游点的可行性,采用了国际上通行、有效的一套理想场试验方案:平衡流试验、过极地气流试验和Rossby-Haurwitz波试验,用以检验经纬网格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平流方案的可行性、一致性、精确性及程序正确性。理想场试验表明,样条格式求上游点预报误差来源于三次样条函数"2阶空间余差"数学误差和上游点路径达不到精确轨迹的截断误差,其累积(积分)误差使得波动振幅变平,而波动位相传播无误差,且误差具有收敛性、球面对称性和单调有界性,同时证明,三次样条函数变换能够解决极区经纬网格点过密和极点奇异的经典问题。
二、双三次曲面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三次曲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URBS曲面拟合的道岔打磨廓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道岔钢轨伤损类型及特点 |
1.3 道岔打磨策略及磨耗研究现状 |
1.4 NURBS理论在轮轨研究中的应用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计算理论及方法 |
2.1 NURBS曲面构造技术方法 |
2.1.1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理论 |
2.1.2 NURBS曲线的性质 |
2.1.3 NURBS曲面理论 |
2.1.4 NURBS双三次曲面构造方法 |
2.2 轮轨接触理论 |
2.2.1 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分析 |
2.2.2 Hertz接触理论 |
2.2.3 Carter二维弹性接触理论 |
2.2.4 Kalker简化理论 |
2.2.5 Kalker滚动接触理论 |
2.3 磨耗计算理论 |
2.3.1 能耗法磨耗预测原理 |
2.3.2 Archard磨耗计算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道岔直尖轨打磨廓形设计 |
3.1 道岔直尖轨磨耗数据的获取 |
3.2 道岔直尖轨磨耗廓形NURBS曲面描述 |
3.3 道岔直尖轨设计打磨廓形的生成 |
3.3.1 目标函数 |
3.3.2 约束条件 |
3.3.3 打磨廓形求解算法 |
3.3.4 打磨廓形的计算结果 |
3.3.5 直尖轨打磨廓形中关键截面的提取 |
3.4 转辙器区轮岔接触规律 |
3.5 轮-岔静态接触点分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分析 |
4.1 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4.1.1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4.1.2 道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4.2 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 |
4.3 动力学性能计算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道岔直尖轨打磨廓形磨耗预测分析 |
5.1 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1.1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5.1.2 接触属性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5.1.3 载荷工况的设置 |
5.2 车轮-道岔静态接触分析 |
5.2.1 车轮-道岔静态接触应力分析 |
5.2.2 车轮-道岔静态剪切应力分析 |
5.2.3 车轮-道岔静态压应力分析 |
5.3 车轮-道岔滚动接触分析 |
5.3.1 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理论 |
5.3.2 车轮-道岔稳态滚动接触特性分析 |
5.3.2.1 车轮-道岔稳态滚动接触应力分析 |
5.3.2.2 车轮-道岔稳态滚动接触节点位移量分析 |
5.4 直尖轨打磨廓形磨耗预测分析 |
5.4.1 钢轨磨耗预测关键技术 |
5.4.2 直尖轨关键截面磨耗预测对比分析 |
5.4.3 直尖轨关键截面磨耗廓形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和奇异值分解优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2.1 图像降采样模型 |
2.2 经典图像超分辨率模型 |
2.2.1 基于插值的方法 |
2.2.2 基于重建的方法 |
2.2.3 基于学习的方法 |
2.3 图像自相似性研究 |
2.3.1 单幅图像自相似性 |
2.3.2 相似性度量与相似块查找 |
2.4 图像超分辨率质量评价标准 |
2.4.1 客观评价标准 |
2.4.2 主观评价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和奇异值分解优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
3.1 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的学习与映射(IDL) |
3.1.1 内部实例数据库的构建 |
3.1.2 自适应线性回归模型的学习与映射 |
3.2 基于局部特征的双三次曲面插值(LFI) |
3.2.1 双二次曲面片的构造与求解 |
3.2.2 曲面融合 |
3.3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非局部结构优化(SVD) |
3.3.1 奇异值分解与软阈值收缩 |
3.3.2 图像重构与反向投影 |
3.4 算法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与结果 |
4.1 实验预处理 |
4.2 阶段性结果分析 |
4.3 实验参数设置 |
4.4 量化结果分析 |
4.5 视觉效果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GNSS高程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分区拟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构建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常用方法 |
2.1 起算面之间的关系 |
2.2 几何法构建(似)大地水准面 |
2.3 重力法构建(似)大地水准面 |
2.4 组合法构建(似)大地水准面 |
2.5 本章小结 |
3 多面函数拟合法 |
3.1 核心点的选取 |
3.2 核函数与平滑因子的确定 |
3.3 系数解算 |
3.4 精度评定 |
3.5 本章小结 |
4 分区拟合法 |
4.1 分区的原则 |
4.2 区域划分方案 |
4.3 分区平滑连接 |
4.4 本章小结 |
5 分区拟合构建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实例 |
5.1 测区概况 |
5.2 按地形分区 |
5.3 按高程异常分区 |
5.4 按拟合中误差分区 |
5.5 分区拟合结果对比 |
5.6 似大地水准面构建成果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FPGA实现的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图像缩放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的图像缩放算法及Matlab验证 |
1.1 双三次Ferguson曲面 |
1.2 双三次Ferguson曲面插值 |
1.3 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算法的Matlab验证 |
2 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图像缩放算法的FPGA设计与实现 |
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3.1 缩放仿真实验 |
3.2 不同平台下图像缩放的延时对比实验 |
4 结语 |
(5)基于脑MR图像的组织分割及早期脑皮质结构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脑MR图像组织分割 |
1.2.2 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各章节安排 |
第2章 脑组织分割及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相关算法与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基于FCM的大脑MR图像分割算法 |
2.2.2 传统FCM分割算法 |
2.2.3 经典改进FCM分割算法 |
2.3 基于组织分割的早期大脑皮质表面重建及配准 |
2.3.1 早期大脑皮质表面重建 |
2.3.2 早期大脑皮质表面配准 |
2.3.3 常用的大脑皮质表面特征 |
2.4 早期脑皮质表面结构分析相关理论及工作 |
2.4.1 早期婴儿大脑皮质表面的方向性扩张发育 |
2.4.2 早期胎儿大脑皮质表面的图谱建立及区域分割 |
2.4.3 早期大脑皮质表面左右半球结构不对称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放大、空间约束聚类和精细分割的脑部MR图像分割算法 |
3.1 引言 |
3.2 图像放大预处理 |
3.3 图像聚类全局分割 |
3.3.1 形状参数定义 |
3.3.2 异常检测参数定义 |
3.3.3 新构建的模糊因子 |
3.3.4 全局分割算法流程 |
3.4 图像精细分割 |
3.4.1 滑动窗口的定义 |
3.4.2 局部精细分割处理 |
3.5 图像合并处理 |
3.6 实验结果 |
3.7 小结 |
第4章 一种婴儿早期大脑皮质表面方向性发育的计算方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互补特征提取沟回方向场的方法 |
4.2.1 动机 |
4.2.2 计算沟深梯度场和最大主方向场 |
4.2.3 基于图割优化的沟回方向场提取 |
4.3 基于雅各比矩阵计算皮质表面的扩张方法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参数设置 |
4.4.2 使用一致性测量值评价沟回方向场 |
4.4.3 婴儿皮质表面的方向性扩张图谱 |
4.4.4 与皮质表面积总扩张的比较与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一种基于发育模式的胎儿脑皮质表面区域分割方法 |
5.1 引言 |
5.2 发育模式特征定义与相似性矩阵计算方法 |
5.3 相似矩阵融合与区域分割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胎儿数据详情及脑皮质图谱建立 |
5.4.2 可视化的分割结果 |
5.4.3 使用轮廓系数评价分割质量 |
5.4.4 选择最优分割类别数目 |
5.4.5 与Desikan-Killiany分割结果对比 |
5.4.6 区域分层的树状图 |
5.4.7 基于类别的面积发育模式 |
5.5 小结 |
第6章 早期猕猴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的左右半球不对称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早期猕猴脑皮质左右半球结构不对称性分析方法 |
6.2.1 早期猕猴数据详情及分组 |
6.2.2 早期猕猴脑MR图像分割及处理 |
6.2.3 早期猕猴脑皮质表面左右半球不对称性分析方法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3.1 早期猕猴脑皮质表面积不对称图谱 |
6.3.2 早期猕猴脑皮质厚度不对称图谱 |
6.3.3 早期猕猴脑皮质沟深不对称图谱 |
6.3.4 早期猕猴脑皮质顶点位置不对称图谱 |
6.4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资料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外文论文 |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 |
(6)全球质量守恒准均匀经纬网格三次样条函数变换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与模拟个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预报方程 |
2.1 大气运动方程 |
2.2 准拉格朗日预报方程 |
2.3 样条格式二阶时空离散预报方程 |
3 样条格式与中央差比较 |
3.1 非线性样条格式 |
3.2 样条格式线性截断误差 |
3.3 样条格式线性相速、群速与误差 |
4 准均匀经纬网格设计 |
4.1 球面经纬网格 |
4.2 准均匀经纬网格 |
4.3 Coons双三次曲面与Hermite双三次曲面片 |
4.4 求上游点 |
4.5 垂直“准均匀网格” |
5 模式边界 |
6 静力动力框架 |
6.1 静力垂直运动预报方程 |
6.2 水平运动预报方程 |
6.3 气压、气温预报方程 |
6.4 水汽预报方程 |
6.5 质量守恒地面气压预报方程 |
7 积分试验与分析 |
7.1 积分结果分析 |
7.2“失败”积分结果分析 |
8 结论 |
(7)GPS高程拟合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GPS高程拟合方法 |
2.1 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 |
2.2 双高次曲面拟合模型 |
2.3 泰勒多项式拟合模型 |
2.4 GPS高程拟合外业精度计算 |
3 拟合建模点的选取 |
4 算例分析 |
4.1 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实验分析 |
4.2 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实验分析 |
4.3 泰勒多项式曲面拟合 |
5 外业检验 |
5 结论 |
(8)基于逆向工程的曲面构造技术以及仿真加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曲线曲面构造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
1.3 逆向工程的发展历程 |
1.4 数控加工技术 |
1.4.1 五轴数控加工技术 |
1.4.2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叶片数据的获取 |
2.1 NURBS曲线方程及其性质 |
2.1.1 NURBS曲线方程 |
2.1.2 NURBS曲线的性质 |
2.2 NURBS曲面方程及其性质 |
2.2.1 NURBS曲面方程 |
2.2.2 NURBS曲面的性质 |
2.3 叶片表面数据的采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URBS三次构造技术 |
3.1 NURBS三次曲线的构造方法 |
3.1.1 NURBS三次曲线方程 |
3.1.2 NURBS三次曲线的节点矢量 |
3.1.3 NURBS三次曲线的边界条件 |
3.1.4 NURBS三次曲线控制顶点的反算 |
3.2 NURBS双三次曲面的构造方法 |
3.2.1 NURBS双三次曲面方程 |
3.2.2 NURBS双三次曲面构造的基本步骤 |
3.3 叶轮叶片的NURBS双三次型面构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URBS四次构造技术 |
4.1 NURBS四次曲线的构造方法 |
4.1.1 NURBS四次曲线方程 |
4.1.2 NURBS四次曲线的构造 |
4.2 NURBS双四次曲面的构造方法 |
4.2.1 NURBS双四次曲面方程 |
4.2.2 NURBS双四次曲面的构造 |
4.3 叶轮叶片的NURBS双四次型面构造 |
4.4 NURBS复杂自由曲面的误差与光顺性分析 |
4.4.1 NURBS复杂自由曲面的误差分析 |
4.4.2 NURBS复杂自由曲面的光顺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叶轮的整体构造与数控加工仿真 |
5.1 废气涡轮增压器叶轮造型 |
5.2 叶轮的数控加工仿真 |
5.2.1 叶轮叶片的数控加工仿真 |
5.2.2 整体叶轮的数控加工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MATLAB和CATIA的叶片曲面分析与数控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叶片曲面的模型分析 |
1.1 叶片曲面的误差分析 |
1.2 叶片曲面的光顺性分析 |
1.2.1 基于曲率的叶片曲面光顺性分析 |
1.2.2 基于光照模型的叶片曲面光顺性分析 |
2 叶片曲面的数控仿真 |
3 结语 |
(10)三次样条函数(格式)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Ⅰ——准均匀经纬网格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平流方案与理想场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样条格式预报方程 |
1.1 大气运动方程 |
1.2 准拉格朗日预报方程 |
1.3 样条格式二阶时空离散预报方程 |
2 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平流 |
2.1 经纬网格-准均匀经纬网格 |
2.2 经纬网格与Hermite双三次曲面片 |
2.3 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平流方案 |
3 准拉格朗日平流试验与分析 |
3.1 平衡流试验 |
3.2 过极地气流试验 |
3.3 Rossby-Haurwitz波试验 |
4 理想场试验误差初步分析 |
5 结论和讨论 |
四、双三次曲面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URBS曲面拟合的道岔打磨廓形研究[D]. 史振帅.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基于内部实例数据库和奇异值分解优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方法研究[D]. 武鹤玲. 山东大学, 2021(12)
- [3]基于GNSS高程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分区拟合方法[D]. 王鸣鹤.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基于FPGA实现的Ferguson双三次曲面插值图像缩放算法[J]. 彭燕,胡丹屏,刘宇红,张荣芬.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5]基于脑MR图像的组织分割及早期脑皮质结构分析方法[D]. 夏菁. 山东大学, 2019(11)
- [6]全球质量守恒准均匀经纬网格三次样条函数变换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与模拟个例[J]. 辜旭赞,赵军,唐永兰. 高原气象, 2017(04)
- [7]GPS高程拟合方法的研究[J]. 范梦琪,王昶,高屹. 北京测绘, 2017(04)
- [8]基于逆向工程的曲面构造技术以及仿真加工的研究[D]. 赵月玲. 长安大学, 2017(04)
- [9]基于MATLAB和CATIA的叶片曲面分析与数控仿真[J]. 赵晓运,陈燕丽,宋绪丁. 现代制造工程, 2017(02)
- [10]三次样条函数(格式)准拉格朗日积分方案Ⅰ——准均匀经纬网格样条格式准拉格朗日平流方案与理想场试验[J]. 辜旭赞,赵军,唐永兰. 暴雨灾害,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