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

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

一、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城,高春晗,李庭燎[1](2021)在《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研究——基于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落地生根,开展针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途经。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拓展,基于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功能正在由监督向评价、服务等方向延伸。国家审计机关应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握基本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正确处理微观问题揭示与宏观决策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审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策落实的精准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项目建设的绩效性,科学建立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审计评价策略,并从推广经验做法、促进整改、推进政策科学性、完善体制机制等视角强化审计的服务功能,统筹各类资源,力求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

汪璐[2](2021)在《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未来十年我国医疗改革重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包括:健全完善医疗体系、建立可持续筹资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医疗服务等,将医疗保障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改进,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侵蚀医疗保险基金行为查处力度,保障群众利益。政府审计作为医疗保险基金外部监督的一项主要监督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署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并总结了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力度需要不断地加强,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使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文基于已有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审计机关实施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全文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在第二至第五部分中。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相关理论,包括概念、目标、特点及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解释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含义和目标,分析其三个特点是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注重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此外对委托代理理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案例中重点分析了项目的审计情况,包括审计目标、程序、内容、结果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审计方法对SR市医疗保险基金在筹集、使用、管理方面是否达到合法合规性、效益性和真实性的审计目标进行审计,总结出该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审计依据不足、审计内容不够全面;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周期延长;审计力量有限、难以拓展审计深度;审计结果转化率低、缺乏后续审计监督等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一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面临着处罚难的困境,存在审计监督漏洞;其二是计算机审计运用不充分,表现在数据采集不全面充分,大数据分析技术落后;其三是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表现在审计专业人才占比低,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其四是审计整改机制不完善,表现在审计结果公告完整性、及时性不够,审计回访工作流于形式,审计问责主体职能未充分发挥。第五部分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四个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将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处理处罚法律依据进行健全,此外还要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监督机制;二是要优化计算机审计,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三是要加强复合型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队伍建设,还应重视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四是要健全审计整改机制,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创新发布途径,开展审计回访、有效促进审计整改,加强审计问责、提高审计震慑力。本文通过分析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几个建议,以期为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完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使得审计理论得到进一步充实,为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王鑫[3](2020)在《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有建设投资体量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审计部门承担的工程结算审计任务也随之增多,然而各级审计机关从事投资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与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需借助社会审计机构的力量,这就给审计质量控制带来困难。工程结算审计是监督国有建设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有效评价继而提高结算审计质量能够更好地发挥国有资金质效、保障国有资金安全。因此,对如何准确评价新形势下的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水平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保证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参考国内外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评价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情况,借鉴相关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成果,将建立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研究目标,探索总结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主要内容以及5个主要方面的具体要求,并选择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进一步研究。基于上述理论,本文综合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等,从结算审计质量的5主要方面的要求出发,确定了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所需要用到的5个-级指标及28个二级指标,并邀请专家进行打分,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建立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Y市对口支援新疆项目结算审计评价,援疆项目中使用了数据平台、BIM等技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邀请专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援疆项目5个工程标段的结算审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Y市对口支援新疆项目各个标段的审计质量水平,同时进行优秀结算审计标段评选。进一步探索指标体系的简易应用,通过头脑风暴法设计简易计分评价表和评分细则,并对该项目5个标段的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进行简易评分,验证简易评分表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研究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全面评价,探索设计出一种简明易用的结算审计质量简易计分评价表,为政府审计部门加强结算审计质量管理、提高整体审计质量、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和管理工具。

吴艳文[4](2020)在《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统计分析与完善路径》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有助于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在推进审计监督和反腐治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分析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在整理、解读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从数量、种类、格式、时间间隔等方面对2003—2018年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地区、立体化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存在公告率不高,不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效性不强和各地区实施效果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审计公告的终极目的,推进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众参与公告的互动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建设等完善路径。

朱未[5](2020)在《P县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末,中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开始发展,试点开展了一些环境审计项目,也在环境审计理论、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国环境审计还是不成熟的,一些政府环境审计项目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本文研究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对政府环境审计展开分析。从对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入手,阐述了P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P县政府的环境审计现状进行分析,为下文的案例分析打好基础。接下来通过分析P县T镇党政领导绿色责任审计的内容、发现的问题、建议与效果评价。总结归纳得出P县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问题包括:审计方法和内容较为单一;审计人员总体素质有待加强;审计评价介入环保项目时间滞后;审计信息披露不足,公开内容有限;审计后续跟踪整改缺乏实质。成因包括: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队伍缺乏系统培训;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方法落后;审计结果的执行不到位;审计披露要求不明确;舆论优势不明显。通过上文的分析对P县政府环境审计提出建议,包括:完善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组建高素质的审计团队;强化审计结果公告与执行;强化环境审计宣传力度,提高环保公众参与度;强化审计整改与跟踪程序。

马薇[6](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吴月[7](2019)在《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制度,是政府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包括在投资规模、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控制方面的监督,保证国家财政性资金的安全、高效、规范运行,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廉政建设,保障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社会持续性建设的进程中有序进行的监督制度。审计监督是立法、司法、执法监督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我国,将审计监督单独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定监督方式,只有很短的30年的历史,固在审计监督体制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因素。审计全覆盖是对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源分配、管理和使用环节等全方位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实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一方面保证了政府投资的安全、规范运行,完善了政府投资决策、确保投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有效遏制投资和建设领域的腐败,促进廉政建设、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在社会持续性建设的进程中有序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唐山市目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制度体系的现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制度以及实际审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投资审计管理经验,及笔者个人多年一线审计经验,提出了包括完善投资审计机制体制、实行审计联动机制等在内的多项改进措施。对于积极探索实现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的路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何姗姗[8](2019)在《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Y市A征地拆迁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三大”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拆迁的范围逐年扩大,作为土地储备的重要程序,征地拆迁工作进展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土地供应量的多少。同时,部分拆迁主体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使用效率不高、补偿金挪用情况严重、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频发。因此,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征地拆迁项目的监督管理,要求加大审计机关对征地拆迁项目的审计力度。征地拆迁跟踪审计作为大型投资项目审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跟踪审计各环节建立了“预防为主、跟踪问效”的审计思路,对审计风险的防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侧重于事后监督的传统审计由于介入时间不及时,无法从源头上杜绝舞弊现象。全过程跟踪审计则较好的弥补了传统审计基于财务报表分析问题这一缺陷,通过将介入时间提前、动态跟踪的方式,做到了拆迁项目的全过程掌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将腐败和舞弊扼杀在摇篮里。本文以Y市A征地拆迁项目为例,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研究贡献,并分别介绍了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要素、特点和实施方法。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和权力监督制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从补偿金的申报、拨付以及系统管理等三个重要环节对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进行了剖析,并阐述了跟踪审计执行效果的评价。随后,着重探讨了A征地拆迁项目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环境缺乏独立性、征地拆迁跟踪审计力量薄弱、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忽略了对于征拆执行情况的监督、补偿事项审计手段单一、补偿金跟踪审计步骤不规范、审计建议缺乏有效性、审计成果运用效率低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健全审计法律体系、促进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大力培训复合型人才、重视拆迁执行情况的监督、利用互联网跟踪审计技术并建立被征收人数据库、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审计执行效率等。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跟踪审计的提前介入,对项目进行防控,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能够及时发现拆迁项目存在的漏洞,督促整改、形成对参建方的制衡,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其次,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有以下三个重要环节:补偿金申报、补偿金拨付和补偿金的系统管理。通过跟踪审计,可以促进征地拆迁项目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金浪费和补偿金拨付的失误,杜绝了补偿金挪用现象的出现,通过对A征地拆迁项目的案例研究,验证了实施跟踪审计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被征收人数据库进行辅助审计是提升新时代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必然选择。

周星迪[9](2019)在《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文中提出十二五以来,我国把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到了促进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政府部门开始通过政府产业基金的形式支持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政府产业基金体量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更多的风险:政府过度干预、缺乏专业决策、投向分散、财政资金“刚性兑付”等。相反,政府产业基金的审计规模却依然较小,地方审计局缺乏审计的权限和资源,而审计署直属派出机构由于整体审计任务繁重,对政府产业基金的审计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亟需集聚审计力量加强对政府产业基金的审计监督,并注意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防范,提高产业基金审计质量,反映和揭示政府产业基金在设立、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从而保障政府产业基金规范有序地运行与国家资产的有效利用。文章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PDCA循环管理理论,总结政府产业基金的发展现状、组织模式和监管政策,分析归纳了导致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面临风险的原因,包括:审前风险评估不足、审计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产业基金的结构复杂性和金融传染性、审计工作考评压力、审计机关资源限制和审计依据不健全等。然后通过梳理康达产业基金审计案例,结合实务,具体分析案例审计过程中防风险措施与形成案例潜在审计风险的原因。最后,基于PDCA理论,从计划、执行、检查、反馈修正四个阶段提出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防控路径:加强产业基金审前风险评估、洞悉产业基金特征转换实施方案切入点、完善金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前移审计关口建立常态化取证机制、调整审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构建横向协作机制、尽快出台《产业基金法》,规范产业基金绩效评价等。文章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大多数的国家审计风险研究主要停留在系统层面,往往缺乏对于具体审计项目类型的针对性研究。即使是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类型的审计风险的研究,研究的的范围也较为局限。本文结合政府产业基金发展现状与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项目的审计风险与防范进行研究,提出有参考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外,本文结合实例分析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并将PDCA理论与全面审计风险管理相结合,为后续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对于促进审计全覆盖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汪妍[10](2019)在《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做出战略部署,要求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审计署重新修订《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紧接着发布《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都对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要求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审计机关尚未明确指导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本文将详细研究相关内容,以期为审计机关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本文首先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接着论述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重点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工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写作的理论依据;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概述不同时期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作用。然后分析总结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针对目前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时存在的不足,主要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中有关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设计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明确指导的时间、方式和内容,从内部审内部审计计划的安排、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和完善制度建设这五个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接着进行案例分析,介绍J公司内部审计概况,以及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情况,分析现存不足,提出完善措施,指明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具体做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审计机关加强指导的相关建议。本文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设计指导路径,提出目前尚未明确的关于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为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为审计机关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也期望能为审计机关指导属于指导对象的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二、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研究——基于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贯穿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过程的审计监督功能及实现
    (一)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的精准性
    (二)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
    (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运营的绩效性
三、判别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效果的审计评价功能及实现
    (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审计评价的方法与过程
    (三)审计评价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质量的审计服务功能及实现
    (一)推广经验与促进整改
    (二)推进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健全乡村振兴的体制与机制

(2)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整改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理论概述
    2.1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含义和目标
        2.1.1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含义
        2.1.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目标
    2.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特征
        2.2.1 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
        2.2.2 注重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2.2.3 注重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
    2.3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方法
        2.3.1 检查法
        2.3.2 外部调查法
        2.3.3 分析法
    2.4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基础理论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4.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介绍
    3.1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基本情况简介
        3.1.1 SR市医疗保险政策措施情况
        3.1.2 SR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3.2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主要程序
        3.2.1 审计计划阶段
        3.2.2 审计实施阶段
        3.2.3 审计报告阶段
        3.2.4 审计整改阶段
    3.3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内容
        3.3.1 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情况
        3.3.2 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情况
        3.3.3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情况
    3.4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结果
        3.4.1 审计中发现的事实
        3.4.2 审计评价意见
    3.5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3.5.1 审计依据不足,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3.5.2 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周期延长
        3.5.3 审计力量有限,难以拓展审计深度
        3.5.4 审计结果转化率低,缺乏后续审计监督
4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4.1.1 存在处罚难的困境
        4.1.2 存在审计监督漏洞
    4.2 计算机审计运用不充分
        4.2.1 数据采集不全面充分
        4.2.2 大数据分析技术落后
    4.3 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
        4.3.1 审计专业人才占比低
        4.3.2 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够
    4.4 审计整改机制不完善
        4.4.1 审计结果公告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够
        4.4.2 审计回访工作流于形式
        4.4.3 审计问责主体未充分发挥职能
5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建议
    5.1 建立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5.1.1 健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处理处罚法律依据
        5.1.2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监督机制
    5.2 优化计算机审计技术
        5.2.1 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5.2.2 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5.3 加强复合型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队伍建设
        5.3.1 招聘优秀的审计人才
        5.3.2 重视审计人员教育培训
    5.4 健全审计整改机制
        5.4.1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创新发布途径
        5.4.2 开展审计回访,有效促进审计整改
        5.4.3 加强审计问责,提高审计震慑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
    2.1 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相关理论
        2.1.1 工程结算审计的含义
        2.1.2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内容
    2.2 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的要求
        2.2.1 结算审计程序的质量要求
        2.2.2 结算审计成果的质量要求
        2.2.3 结算审计进度的质量要求
        2.2.4 结算审计配合的质量要求
        2.2.5 审计廉政纪律的质量要求
    2.3 研究理论的基本原理介绍
        2.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2.3.2 熵权法原理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1 选择评价影响因素
        3.1.2 确认评价指标内容
    3.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2.1 评价指标打分
        3.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2.3 运用熵权法确认指标权重
        3.2.4 复合修正指标权重
        3.2.5 建立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市对口支援新疆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
    4.1 项目概况
        4.1.1 工程背景
        4.1.2 基本情况
    4.2 工程结算审计情况
        4.2.1 工程结算审计执行和质量控制情况
        4.2.2 应用数据平台技术确保结算审计质量情况
        4.2.3 应用BIM技术确保结算审计质量情况
        4.2.4 工程结算审计成果情况
        4.2.5 结算审计主要调整内容
    4.3 结算审计质量综合评价
        4.3.1 确定评价人员和评价内容
        4.3.2 结算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情况
        4.3.3 优秀结算审计项目评比情况
    4.4 评价指标简化应用探索
        4.4.1 建立简易计分评价表
        4.4.2 质量简易打分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一: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评价指标影响程度专家意见表
附录二: 援疆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表
附录三: 援疆项目优秀结算审计标段评比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统计分析与完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沿革
    (一)建立阶段(2003年以前)
    (二)探索阶段(2003—2011年)
    (三)完善阶段(2011年以后)
三、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统计分析
    (一)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数量
    (二)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种类
    (三)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格式
    (四)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事项结束时间间隔
四、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率不高
    (二)公告的内容不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公告的时效性不强
    (四)各地区公告的实施不平衡
五、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规范过于笼统
    (二)存在“审计建议无足轻重”等认识误区
    (三)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配备不力
    (四)社会公众参与公告的互动不通畅
    (五)中、西部地区的发达程度欠佳
六、完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实施效果的路径
    (一)完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法律规范
    (二)明确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终极目的
    (三)积极推进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社会公众参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互动
    (五)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法制建设

(5)P县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3.4 研究的不足
2 政府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
    2.1 政府环境审计的概念
        2.1.1 政府环境审计的含义
        2.1.2 政府环境审计的特点
        2.1.3 政府环境审计的进程
    2.2 政府环境审计理论基础
3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情况
        3.1.1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阶段
        3.1.2 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内容
    3.2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情况
        3.2.1 P县生态环境保护概况
        3.2.2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3.2.3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成效
4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案例——T镇党政领导班子绿色责任履行情况审计
    4.1 项目概述
        4.1.1 审计背景
        4.1.2 审计目标
        4.1.3 审计内容
    4.2 审计程序
    4.3 审计发现的问题
    4.4 审计建议
    4.5 审计效果
    4.6 对P县 T镇党政领导班子绿色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的评价
5 P县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P县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5.1.1 审计方法和内容较为单一
        5.1.2 审计人员总体素质有待加强
        5.1.3 审计评价属于环保项目的事后审计
        5.1.4 审计信息披露不足公开内容有限
        5.1.5 审计后续跟踪整改缺乏实质
    5.2 P县政府环境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5.2.1 政府环境审计法律法规未进行落地
        5.2.2 审计队伍自身配备不足
        5.2.3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5.2.4 审计结果的执行不到位
        5.2.5 审计披露要求不明确政府问责机制缺失
        5.2.6 舆论优势不明显
6 P县政府环境审计的改善对策
    6.1 将法律法规进行落地制定长远审计计划
    6.2 组建高素质的审计团队
    6.3 强化审计结果公告与执行
    6.4 加大处理处罚力度
    6.5 强化环境审计宣传力度提高环保公众参与度
    6.6 强化审计整改与跟踪程序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一、国家治理
        二、国家审计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国家治理理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第一节 现实困境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第二节 生成机理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利益协调困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三、组织关系厘定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二、审计职能转型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一、内生机制
        二、外部机制
        三、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7)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外投资审计全覆盖路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4.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创新性分析
第2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概念
        2.1.2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
        2.1.3 审计全覆盖及其特点
    2.2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理论依据
        2.2.1 政府监管理论
        2.2.2 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免疫系统理论
    2.3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模式框架分析
        2.3.1 审计全覆盖的组织结构
        2.3.2 全覆盖审计流程
        2.3.3 全覆盖审计方法
第3章 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现状
        3.1.1 现行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
        3.1.2 唐山市对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的探索实践
    3.2 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审计对象及内容覆盖不足
        3.2.2 审计深度覆盖不足
        3.2.3 动态审计覆盖不足
        3.2.4 审计整改覆盖不足
    3.3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制度建设与社会环境不匹配
        3.3.2 投资监管形式单一
        3.3.3 投资审计力量不足、方法落后
        3.3.4 监督整改制度不完善
第4章 国内外投资审计全覆盖经验启示
    4.1 国外情况
        4.1.1 英、法两国政府投资审计模式和审计覆盖情况
        4.1.2 印度政府投资审计模式和审计覆盖情况
        4.1.3 美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模式和审计覆盖情况
    4.2 国内情况
        4.2.1 上海市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监管合力
        4.2.2 北京市采取联动方式,运用考核机制
        4.2.3 成都市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审计资源
    4.3 国内外投资审计全覆盖的经验启示
第5章 完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5.1 完善投资审计机制体制
        5.1.1 明确部门投资监管职责
        5.1.2 规范投资审计评价指标
    5.2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联动机制
        5.2.1 实行部门间横向联动
        5.2.2 提高内外审纵向联动
    5.3 加强审计监管
        5.3.1 加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3.2 实行审计整改回访制度
    5.4 改进审计方法
        5.4.1 科学制定计划
        5.4.2 创新审计方法
        5.4.3 借助中介机构力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Y市A征地拆迁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相关概念
        2.1.1 征地拆迁项目的概念及特征
        2.1.2 跟踪审计的概念及特征
        2.1.3 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内涵
    2.2 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阶段及审计方法
        2.2.1 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阶段
        2.2.2 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审计方法
    2.3 理论基础
        2.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3.2 权力监督制衡理论
3.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案例分析
    3.1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简介
        3.1.1 A征地拆迁项目简介
        3.1.2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基本情况
    3.2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2.1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目标
        3.2.2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方案的制定
        3.2.3 A征地拆迁项目各重要阶段跟踪审计的实施
    3.3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的结果
        3.3.1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发现
        3.3.2 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主要成效
4.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审计环境层面
    4.2 审计主体层面
        4.2.1 征地拆迁审计力量薄弱
        4.2.2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4.3 审计业务层面
        4.3.1 招投标审计流于形式,审计工作不严谨
        4.3.2 补偿金跟踪审计步骤不规范
        4.3.3 补偿事项审计程序手段单一
        4.3.4 忽略了征拆执行情况审计监督
    4.4 审计成果层面
        4.4.1 审计建议缺乏有效性
        4.4.2 审计成果运用率低
5.A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优化建议
    5.1 审计环境层面的优化建议
    5.2 审计主体层面的优化建议
        5.2.1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促进审计资源合理配置
        5.2.2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力度
    5.3 审计业务层面的优化建议
        5.3.1 重视招投标审计监督,规范招标审计流程
        5.3.2 规范征地补偿金跟踪审计的步骤
        5.3.3 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5.3.4 加强拆迁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
    5.4 审计成果层面的优化建议
        5.4.1 建立审计建议质量控制体系
        5.4.2 多方部门联动监督,提高审计执行效率
6.结论、启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审计环境角度
        6.2.2 审计主体角度
        6.2.3 审计业务角度
        6.2.4 审计对象角度
    6.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6.3.1 不足
        6.3.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9)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的研究
        1.2.2 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研究
        1.2.3 审计机关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内容
    1.4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府产业基金
        2.1.2 审计风险
        2.1.3 审计质量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PDCA循环理论
3 产业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3.1 发展现状
        3.1.1 基金规模
        3.1.2 基金资本来源
        3.1.3 基金行业分布
    3.2 组织模式
        3.2.1 公司制基金组织模式
        3.2.2 信托制基金组织模式
        3.2.3 有限合伙制基金组织模式
    3.3 监管政策
4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内容及审计风险分析
    4.1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内容
        4.1.1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现状
        4.1.2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目标
        4.1.3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流程
    4.2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表现
    4.3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原因
        4.3.1 审前风险评估不足
        4.3.2 审计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
        4.3.3 产业基金的结构复杂性和金融传染性
        4.3.4 基金项目管理团队频繁流动导致取证渠道不畅
        4.3.5 审计工作考评压力
        4.3.6 审计机关资源限制
        4.3.7 政府产业基金审计依据不健全
5 康达产业基金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5.1 案例基本情况
        5.1.1 康达基金介绍
        5.1.2 发现被审计单位问题
    5.2 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防控分析
        5.2.1 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防控
        5.2.2 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防控
        5.2.3 审计项目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防控
    5.3 案例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5.3.1 审计方案不完善影响审计质量
        5.3.2 取证渠道不畅导致取证风险
        5.3.3 人员考评机制不当引发“抓大放小“
        5.3.4 审计资源限制造成审计盲区
        5.3.5 缺乏绩效评价依据导致评价失真
6 基于PDCA循环的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防控路径
    6.1 审计风险防控计划阶段(Plan)
        6.1.1 加强产业基金审前风险评估
        6.1.2 洞悉产业基金特征,完善审计实施方案
        6.1.3 完善金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6.2 审计风险防控执行阶段(Do)
        6.2.1 大数据挖掘穿透产业基金投资结构链条
        6.2.2 审计关注基金章程和投资协议
        6.2.3 前移审计关口建立常态化取证机制
        6.2.4 实现项目管理终身责任制,建立人员流动清单
    6.3 审计风险防控检查阶段(Check)
        6.3.1 实施“立体复核”,细化资料管理
        6.3.2 做好政府产业基金定期回访工作
    6.4 审计风险防控反馈修正阶段(Act)
        6.4.1 调整人员绩效考评体系
        6.4.2 构建横向协作机制缓解审计资源不足
        6.4.3 出台《产业基金法》规范产业基金绩效评价
        6.4.4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7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10)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分工理论
    2.3 治理理论
3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变迁
    3.1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职责得到初步确立
    3.2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逐步深入
    3.3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不断提升
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不足
    4.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4.1.1 通过网络信息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
        4.1.2 通过专家座谈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
        4.1.3 现状总结
    4.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4.2.1 审计机关指导的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4.2.2 审计机关的指导职责划分不明确
        4.2.3 部分地区对指导工作缺乏重视
        4.2.4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5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设计
    5.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设计目标
    5.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设计原则
        5.2.1 总体指导思想
        5.2.2 基本原则
    5.3 设计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
        5.3.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安排审计计划
        5.3.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审计提高项目质量
        5.3.3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升技能
        5.3.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
        5.3.5 完善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5.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设计的注意事项
        5.4.1 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指导部门
        5.4.2 界定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的职责
        5.4.3 指导部门与审计机关其他业务部门合作
6 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案例分析
    6.1 案例背景介绍
        6.1.1 J公司简介
        6.1.2 J公司内部审计情况概述
        6.1.3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情况
    6.2 .案例分析
        6.2.1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尚存不足
        6.2.2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
    6.3 案例启示
        6.3.1 针对审计机关提出的建议
        6.3.2 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研究——基于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的视角[J]. 刘国城,高春晗,李庭燎. 财会通讯, 2021(17)
  • [2]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分析[D]. 汪璐.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质量评价研究[D]. 王鑫. 扬州大学, 2020(04)
  • [4]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统计分析与完善路径[J]. 吴艳文.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05)
  • [5]P县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朱未.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7]唐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研究[D]. 吴月.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8]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Y市A征地拆迁项目为例[D]. 何姗姗.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9]政府产业基金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D]. 周星迪.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10]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D]. 汪妍.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