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一、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危培,高颂,李冠辉,方志强,刘志昌,舒灏,童宇星,乐喜,王子维,陈一桢,晏群山,彭瑞,万超[1](2021)在《辊压法烟草薄片增强用醚化改性木质纤维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首先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醚化工艺参数对木质纤维羧基含量的影响;其次探究了羧基含量对纤维形貌、结晶结构、保水值及其在烟草薄片中分散性的影响;最后比较了不同羧基含量的纤维对辊压法烟草薄片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个工艺参数对纤维羧基含量影响顺序为:反应药品浓度>浆浓>反应时间。羧基含量与反应药品浓度成正比,与浆浓成反比,较佳的反应时间为50 min。随着羧基含量的上升,纤维平均宽度逐渐增加,纤维质均长度先增加后减少,而细小纤维含量先降后升。此外,羧基含量的上升提高了纤维的保水值及其在烟草薄片中的分散均匀性。相比于外加原纤维的样品,当羧基含量≥0.65 mmol/g时,醚化改性纤维能显着提高辊压法烟草薄片的抗张强度,提升幅度为35.8%~106.6%。

石文波[2](2021)在《褪黑素对芍药花茎强度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牡丹并称为“花王”和“花相”。由于芍药花大色艳、花型端庄、花香袭人,常被作为婚礼鲜花使用,现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广受青睐的高档切花。花茎挺直程度是衡量芍药切花品质的重要外观指标,然而大量花色、花型表现优异的传统芍药品种却在花茎挺直程度上表现欠佳,容易弯曲、倒伏。如何提高花茎强度、改善花茎挺直程度是目前我国芍药切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褪黑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尚未见褪黑素调控植物茎秆强度方面的报道。为了明确褪黑素能够调控芍药花茎强度,本研究首先测定了高、低花茎强度差异显着的两组芍药品种花茎中褪黑素含量,分析芍药花茎强度与褪黑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其次采用外源褪黑素对芍药植株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探讨外源褪黑素对芍药花茎强度的调控作用;此外,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了芍药响应外源褪黑素调控的相关基因,并对候选基因PlCOMT1进行克隆与功能验证,明确PlCOMT1在调控植株茎秆强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与低花茎强度芍药品种相比,高花茎强度芍药品种具有较高的茎粗、茎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木质素含量和褪黑素含量。并且花茎强度与褪黑素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均与木质素含量达显着正相关,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来间接影响花茎强度。(2)外源褪黑素显着增强了芍药花茎强度。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提高了芍药茎粗、茎重、花径、花重,尤其是茎粗提升最显着;还显着增加了芍药花茎木质部次生细胞壁厚度、加厚的木质部次生细胞壁层数、内源褪黑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及其分布范围。通过FTIR和2D-HSQC对芍药花茎木质素结构分析发现,外源褪黑素能够促进花茎中G-木质素与S-木质素的合成,尤其是对S-木质素合成的促进作用更显着,提高了 S/G 比值。此外,外源褪黑素还显着提高了芍药花茎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木质素生物合成酶活性。(3)对外源褪黑素处理(MT)和对照(CK)在花蕾期(S1)和盛花期(S4)的芍药花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1.2 GB序列数据,通过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共获得90,857个基因,平均比对率为71.02%。通过比对,CK-S1 vs MT-S1筛选到28,30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CK-S4 vs MT-S4筛选到25,507个DEGs,随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随机选择的9个DEGs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证实了转录组测序数据准确、可靠。DEGs的Pathway功能分析显示,在28,309和25,507个DEGs中分别有22,037和19,958个DEGs注释到135条代谢通路中,共同富集的代谢通路有9条,其中满足QValue≤ 0.05的代谢通路为甘油酯代谢、RNA转运、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硫中继系统、二萜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以及RNA聚合,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是木质素合成主要途径。在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外源褪黑素诱导了5种DEGs大量表达,包括2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2个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CCR)、3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CAD)、2个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4个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抑制了莽草酸/奎尼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基因(HCT)表达。而在褪黑素生物合成途径中,除了COMT外,外源褪黑素还诱导了色氨酸脱羧酶基因(TDC)大量表达。此外,MYB、NAC、AP2和C3H等转录因子家族受外源褪黑素诱导表达的数量最多。(4)采用RACE技术对候选COMT基因进行克隆,芍药PlCOMT1基因DNA序列全长1608 bp,cDNA序列全长1346 bp,具有3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077 bp,共编码359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COMT基因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构建含PlCOMT1基因序列的超表达载体pBWA(V)HS-PlCOMT1-GLosgfp基础上,借助烟草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发现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叶盘法将超表达载体转入烟草中,并经PCR和qRT-PCR检测得到阳性转基因植株。(5)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转基因烟草的茎秆强度提高了 29.6%,并且株高、茎粗、茎重、茎秆褪黑素含量和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叶片光合参数Pn、Gs、Ci、Tr均显着增高。其次,转基因烟草茎秆的木质部次生细胞壁厚度、加厚的次生细胞壁层数木质素分布范围均较野生型烟草显着增加。此外,转基因烟草茎秆的木质素总量、G-木质素与S-木质素含量、G/S比值以及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PAL、COMT、CAD、CCR和POD的表达水平较野生型烟草显着提高。

王娇[3](2021)在《弱光下番茄抗病性变化中质外体葡萄糖信号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其中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使得在番茄实际生产中频繁遭受非生物以及生物逆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设施覆盖遮阴、阴雨天气、以及近年来的雾霾多发等带来的设施弱光问题常导致番茄生产上病害高发频发,尤其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DC3000引起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危害大且防控难。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来进行病害的防控,严重威胁着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本文解析了番茄植物细胞通过RGS1(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G蛋白复合体感知并传导质外体葡萄糖信号调控弱光下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的路径,以及发现了一个具有非生物/生物逆境抗性的NAC转录因子SlNAP1。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弱光下番茄植物抗病性降低的机制不清楚的问题,我们发现了质外体葡萄糖信号在弱光下番茄抗病性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正常光(光照强度为300μmol m-2 s-1)相比,弱光(光照强度为50μmol m-2 s-1)显着降低了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正常光和弱光条件下接种Pst DC3000后通过测定番茄叶片质外体葡萄糖和总葡萄糖的含量,发现在弱光下或者接种Pst DC3000后,番茄叶片质外体葡萄糖和总葡萄糖含量显着降低。其中,番茄叶片质外体葡萄糖减少的更为显着,在弱光下接种Pst DC3000后降低了91.7%,而叶片总葡萄糖含量只减少了40.9%。此外,我们发现外源处理葡萄糖显着增强了弱光下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这些数据表明质外体葡萄糖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在弱光下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拟南芥AtRGS1被认为可以感知细胞外葡萄糖,但是缺乏RGS1和葡萄糖结合的直接证据,我们发现在细胞层面上番茄RGS1可以直接结合葡萄糖,并且RGS1负调控抗病性,且是弱光下葡萄糖诱发防御反应所必需的。我们以拟南芥AtRGS1(At3g2609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作为查询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方法鉴定了番茄Sl-RGS1基因(Solyc05g014160)。通过烟草瞬时过表达RGS1-GFP蛋白来鉴定RGS1的亚细胞定位,发现番茄RGS1定位于细胞膜上。通过基于细胞的生物膜干涉法(Cell-based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assay)发现番茄RGS1特异性结合葡萄糖。并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显示,葡萄糖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RGS1蛋白发生内吞作用。通过构建rgs1基因编辑突变株系,我们发现番茄RGS1负调控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并且葡萄糖增强弱光下番茄植株抗病性的效果在rgs1突变体材料中被严重削弱。3.葡萄糖信号的感知和传导是密不可分地,通常RGS1与G蛋白偶联,以介导糖信号传导。我们发现番茄RGS1与G蛋白复合体一起感知并传导质外体葡萄糖信号调控弱光下番茄植物的抗病性。我们鉴定了番茄G蛋白家族,发现番茄基因组编码6个Gα亚基基因(1个典型的Gα亚基基因GPA1,5个ExtraLarge G protein亚基基因),1个Gβ亚基基因AGB1,4个Gγ亚基基因。通过荧光双分子互补Bi FC和荧光素酶互补Split-Luc方法,我们发现RGS1与GPA1互作,GPA1与AGB1互作,而未检测到RGS1与AGB1的互作。外源葡萄糖处理可以削弱RGS1-GPA1,GPA1-AGB1的互作强度。通过构建gpa1、agb1突变体材料,我们发现番茄GPA1在弱光下负调控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而番茄AGB1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番茄植株的抗病性。葡萄糖在弱光条件下可以显着增强番茄野生型材料对Pst DC3000的抗性,然而这一葡萄糖诱导的抗病性的效果在上述突变体材料中均受到严重削弱。研究发现番茄GPA1和AGB1可能在RGS1的下游传导质外体葡萄糖信号调控弱光下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4.位于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可以通过调控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来介导糖信号的功能,我们在番茄G蛋白β亚基agb1突变体材料里发现了一个基因表达量显着下调的NAC转录因子SlNAP1,并且发现SlNAP1调控非生物/生物逆境的抗性。通过在烟草中瞬时表达SlNAP1-GFP蛋白,我们发现SlNAP1定位于细胞膜上和细胞核里。通过构建SlNAP1过表达转基因株系,我们发现S1NAP1过表达株系比野生型材料矮小。并且SlNAP1过表达株系显着增强了番茄对细菌性叶斑病以及青枯病的抗性以及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耐旱性。对不同激素含量的分析表明,SlNAP1过表达株系中赤霉素(Gibberellins,GA4)含量降低,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升高。此外,凝胶迁移检测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q PCR分析表明,SlNAP1直接靶标SlGA2ox3,SlPAL3和SlNCED1。研究发现SlNAP1可能通过抑制GA4积累以及促进SA和ABA的生物合成,来调控番茄植物的生长与非生物/生物逆境抗性。综上,本研究解析了番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RGS1/G蛋白信号感知并传导质外体葡萄糖信号以调控番茄弱光下的抗病性;鉴定了一个重要的番茄NAC转录因子S1NAP1正调控番茄对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以及干旱逆境的抗性。本文研究了番茄植物面对非生物/生物多种逆境如何激发其自身抗性,为农业生产上发展出绿色环保安全的增强作物广谱逆境抗性的方法提供了参考。

李猛政,李荣华,夏岩石,郭培国[4](2021)在《烟草叶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烟草除了可以作为卷烟原料外,其叶蛋白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蛋白质资源之一。烟叶中的蛋白质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和不溶性蛋白质,其中约一半的可溶性蛋白是FI蛋白(Fraction I protein),另一半是FII蛋白(Fraction II protein)。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已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如双水相萃取法、超滤法、层析法、电泳法等。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目前分离烟草叶蛋白常用的几种提取技术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张煜[5](2020)在《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加快实现秸秆和畜禽粪便循环再生利用,提高东北地区烟草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制备微生物菌肥的优良菌株,提出牛粪微生物菌肥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了制备菌肥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林间、烟地及牛粪中分离得到120株菌株中筛选出生长速率快、高效降解纤维素最佳菌株为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扩繁培养基配方:蛋白胨50 g+滤纸50 g+氯化钠50 g+碳酸钙20 g+酵母提取物10 g+蒸馏水10 L。最佳扩繁培养条件:接种量20%,温度30~35℃,pH值为7.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 ln/h。微生物菌肥制备优化工艺为:1000 kg牛粪+25 kg秸秆+7.5 kg菌液+2.5 kg水比例混合搅拌用塑料布覆盖,堆肥底径为145 cm,高为95 cm。混料初始含水率控制在60±1%,堆肥1~6周在升温和高温阶段每3 d翻堆1次,6~12周降温阶段每7 d翻堆1次。堆肥过程中含水量保持在60±5%。堆肥过程pH范围7.3~7.8之间,总氮含量先降后升,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上升,水解氮含量亦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堆体表面向下40 cm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7.60 g/kg和15.60g/kg。制备菌肥可显着提高烟草种子“龙江911”发芽率(p<0.05)。堆肥过程中,肥堆优势细菌门从厚壁菌门(Firmicutes)向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演替,形成新微生物菌肥群落结构。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在不同堆肥时期相对丰度均处于前50,但堆肥前期、中期、后期丰度呈现先降后增显着变化。说明了添加菌株对肥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重要作用。而后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图确定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及绿弯菌门在微生物群落发展中的重要性。微生物菌肥382.5 kg/hm2+烟草专用肥375 kg/hm2混合施用能够显着改善土壤pH值至烟草生长最适范围,提高土壤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同时对烟草的株高、茎围、叶面积、产量、氮和钾含量具有最佳促进效果。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显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烟草代谢产物积累。单施微生物菌肥1080 kg/hm2处理对土壤总孔隙度(51.2±2.1%)、有效磷含量(25.26 mg/kg)、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提升效果均为各试验组中最佳。同时单施微生物菌肥1080 kg/hm2处理组烟草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烟草总氮/烟碱比值最优,烟草品吸质量得分最高。单施烟草专用肥会导致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而施用微生物菌肥或混合施用微生物菌肥和烟草专用肥有助于改善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但单施烟草专用肥与单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表明:有效磷、有机碳、pH、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优化了牛粪-秸秆堆肥技术,配制出了高效微生物菌肥,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东北地区烟草品质量和产量的微生物菌肥堆肥及施肥技术。

郑世浩[6](2020)在《秸秆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别筛选出固氮菌、水解有机磷细菌和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将它们与能拮抗层出镰孢菌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混合,以玉米秸秆为基质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得到固态发酵营养体最高活菌数的适宜条件,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同时,利用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烟草栽培试验,通过对烟草生长特性和抗病能力的测定,检验其应用效果。论文研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通过筛选分别得到固氮菌N3、水解有机磷细菌Y1、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W3,其16S rDNA鉴定结果分别为Arthrobacter sp.ZSH N3、Enterobacter asburiae ZSH Y1、Enterobacter hormaechei ZSH W3,在CGMCC的保藏编号分别为1.18471、1.18470和1.18469。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层出镰孢菌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拮抗效果良好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KY2(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KY2)当作生防菌使用。通过十字交叉法得知,固氮菌N3、水解有机磷细菌Y1、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W3、生防菌KY2相互间无拮抗作用。选取玉米秸秆作为基础固态基质,利用添加沼液和接种里氏木霉RUT-C30(Trichoderma reesei)菌悬液的方式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再接种固氮菌N3、水解有机磷细菌Y1、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W3、生防菌KY2混合菌悬液,发酵一定时间后制备出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得到固态发酵营养体最高活菌数的适宜条件,在发酵条件为温度30.4℃、初始pH 7.7、初始含水量100%、接种量15.5%、接种间隔时间12 h、发酵时间120 h的情况下,菌肥中固氮菌N3、水解有机磷细菌Y1、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W3、生防菌KY2实际有效活菌数分别达到2.27×109、3.11×109、7.10×108和3.21×109 CFU·g-1,总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原材料的6.07倍和11.43倍。选取烟草作为供试植株,进行盆栽实验验证复合微生物菌肥的功效。盆栽实验结果得出,施用该复合微生物菌肥既能显着提高烟草植株的生长特性、促进烟草叶片的光合作用,以及增加烟草叶片的营养成分,还能有效提高盆栽基质的营养成分含量、改善盆栽基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且有效防治烟草层出镰孢菌枯萎病。综上,论文完成了固氮菌N3、水解有机磷细菌Y1、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W3、生防菌KY2的筛选及鉴定,通过固态发酵,制备出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通过烟草盆栽实验,显示出复合微生物菌肥的良好功效,可进一步产业化推广。

梁荷叶[7](2020)在《二醋酸纤维制备卷烟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的研究》文中认为二醋酸纤维在烟草行业中的地位至今无可撼动,随着控烟政策的推行和吸烟有害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启动了卷烟降焦减害重大专项,烟草研究人员将目光移至新型烟用滤料开发及卷烟滤嘴结构设计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卷烟滤嘴纤维原料结构与性能,在此基础上将烟用废弃滤棒经醇碱溶液回收处理后,探讨了采用非织造湿法成网工艺制备卷烟滤棒基材的可能性。其次,将烟用二醋酸长丝束切短后作为主要生产原材料,掺配质量分数为40%粘胶纤维,选用非织造梳理成网与水刺加固工艺来制备滤棒基材,对滤料基础性能如面密度、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与分析。再次,梳理水刺工艺下获得的滤料经传统纸质滤棒成型机制备得到非织造卷烟滤棒,有关滤棒物理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最后,在多元复合滤棒成型机上将非织造滤棒与二醋酸纤维滤棒进行复合,制备得到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其中与抽吸端直接接触的是醋纤节段,接装烟支对成品卷烟烟气中基本有害成分进行测试与分析;为了对卷烟内在质量作出综合性评价,进行感官质量评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截面外观呈“Y”形的二醋酸纤维无明显皮芯结构,粘胶纤维表面有较多沟槽、且截面呈不规则锯齿状,比表面积略高于醋纤。粘胶纤维细度不及醋纤三分之一,结晶度无较大差异,醋纤拉伸断裂强度值低于粘胶纤维。醋纤玻璃化温度为199℃,非热塑性粘胶纤维不出现熔融。醋纤中由于亲水基团减少,故吸湿性弱于粘胶纤维,酸碱溶液对两种纤维原料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烟用废弃滤棒经乙醇体积浓度为20%、氢氧化钠浓度为12g·L-1的脱酯溶液处理后,掺配木浆纤维采用非织造湿法成网工艺获得卷烟滤棒基材,当木浆纤维掺入比例为60%可明显改善试样的成网质量,但由于基材尺寸有限,无法满足后续在滤棒成型机上的加工适应性。二醋酸长丝切短后掺配粘胶纤维经非织造梳理成网与水刺加固工艺,制备得到三种滤棒基材,同样的工艺参数对面密度为40g·m-2的3#纯粘胶纤维试样最为合适、面密度为28g·m-2的混合纤维原料制备得到的2#滤棒基材成网质量相对较差。三种非织造卷烟滤棒基材在各分切幅宽下,随着卷烟滤料分切幅宽增大,与之对应的非织造滤棒重量、圆周、压降和硬度物理性能指标均有所增加,特别的滤棒重量和压降这两项性能增幅较明显,圆周变化幅度最小。非织造滤段与醋纤滤段复合获得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接装烟支后同普通二醋酸纤维滤嘴卷烟相比,对烟气中总粒相物、CO、焦油、水分、烟碱等吸附量无较大差异,且相关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卷烟感官质量评吸综合得分均不及醋酸纤维滤嘴卷烟,但总体相差不甚明显。本课题为卷烟新型滤料开发及新型滤嘴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对卷烟降焦减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王海彤[8](2019)在《有机硼(GB)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硼作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们施用硼肥的方式主要是喷灌和滴灌,但是在水溶肥的实际生产中,高浓度的硼易与其他元素沉淀析出。提高水溶性硼肥硼含量,减少硼与无机化合物肥料的沉淀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无机硼有机化是提高水溶肥硼含量的重要工艺措施。本试验以大豆为试验对象,以自制有机硼和硼酸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培、水培、吸附解吸和田间试验,明确有机硼与无机硼的效果差异。为有机硼肥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对全文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大豆对有机硼的吸收量高于无机硼。每千克土施硼1.8 mg时,有机硼处理的大豆植株各部分硼含量高于无机硼处理。苗期时,有机硼处理(OBA)比无机硼处理(BA)的大豆根、茎、叶硼含量高2.10 mg/kg、0.99 mg/kg和1.71 mg/kg,增幅分别为11.92%、8.36%和4.78%。成熟期时,有机硼处理(OBA)的大豆根、茎、叶、果荚、籽粒硼含量比无机硼处理(BA)分别高1.36 mg/kg、0.31 mg/kg、4.15 mg/kg、1.69 mg/kg和0.25 mg/kg,增幅分别为10.62%、1.37%、4.43%、4.52%和0.76%。每千克土施硼6.9 mg时,吸收效率的差异更大,达显着水平。水培试验在排除土壤因素后,趋势不变。硼水平为0.5 mg/L时,OB05处理的根、茎、叶硼含量较B05处理高2.13 mg/kg、0.79 mg/kg和3.92 mg/kg,增幅分别为16.09%、5.99%和8.52%。硼水平为5 mg/L时,OB50处理的根、叶硼含量较B50处理高1.36 mg/kg和6.72 mg/kg,增幅分别为3.41%和1.99%。(2)有机硼处理下大豆体内可再利用的硼(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含量高于无机硼处理。土培大豆试验每千克土施硼1.8 mg时,有机硼处理(OBA)的叶片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和束缚态硼较无机硼处理(BA)高0.11 mg/kg、0.01 mg/kg和0.33 mg/kg,增幅分别为6.43%,1.13%和14.67%。每千克土施硼6.9 mg时,OBT的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含量比BT高2.26 mg/kg和0.33 mg/kg,增幅达23.83%和8.96%,差异显着。水培大豆10d时,OB05和OB50的自由态硼分别比B05和B50高0.18 mg/kg和1.71 mg/kg,增幅为9.77%和6.29%。30d时,OB05和OB50的自由态硼分别比B05和B50高0.32 mg/kg和0.46 mg/kg,增幅为9.47%和0.97%。(3)有机硼与无机硼处理的百粒重之间无明显差异。每千克土施硼1.8 mg时,有机硼和无机硼处理的大豆籽粒蛋白质、水分、纤维素、脂肪、钙、镁、铁和锌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每千克土施硼6.9 mg时,有机硼处理的蛋白含量和铁含量显着低于无机硼处理,但脂肪含量显着高于无机硼处理。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有机硼比无机硼处理更有利于大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无机硼处理(B05)在根长、表面积和分叉数上比有机硼处理的更高。而在平均直径上,有机硼处理更有优势。有机硼处理(OB05)的根系单株生物量显着高于无机硼(B05)处理,增量为0.10 g/plant,增幅为26.67%。这说明有机硼处理的根较无机硼处理的更粗,分叉更少,生物量更多。(5)有机硼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高于无机硼。这使有机硼在土壤中更不易被淋失,可减少硼素损耗。有机硼的解吸滞后系数为0.4791,小于无机硼的0.7352,具有更好解吸可逆性,后效更佳。(6)花期喷施效果好于苗期。同一喷施时期,有机硼更能提高叶片硼含量,硼向新器官的移动性也更好。花期时测定苗期处理的叶片不同形态硼含量,OBS处理的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束缚态硼含量仍高于BS处理,差量分别为0.60 mg/kg、0.01 mg/kg、0.22 mg/kg,增幅为12.63%、0.40%、4.19%。成熟期测量,OBS处理的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束缚态硼含量比BS高0.67 mg/kg、0.07 mg/kg、0.27 mg/kg,增幅为15.20%、5.38%、5.24%。OBF处理的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束缚态硼含量比BF高0.65 mg/kg、0.07 mg/kg、0.17 mg/kg,增幅为14.20%、5.04%、3.24%。另外,通过分析大田试验大豆籽粒的品质指标,喷施时期不会对大豆籽粒的品质产生显着影响。

李卫荣[9](2016)在《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在玉米和烟草种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所施磷肥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5%~10%,再加上后续的其利用率也不会超过25%,其它大部分转换成无效态在土壤中积累,使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磷库。作物根际土壤中的解磷微生物由于能将土壤中无效态转换成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速效磷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本研究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菌,考察了其解磷特征、优化发酵工艺并和实验室保存的两株高效解磷菌(恶臭假单胞菌L13和巨大芽胞杆菌Z6)进行了小规模的玉米大棚和烟草大田示范应用效果评价,为解磷菌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以难溶性磷为培养基唯一磷源,从玉米根际土壤中通过初筛、复筛步骤获得一株高效解有机(植酸钙)和无机(磷酸钙)难溶性磷的解磷菌L5,经16SrDNA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对磷酸钙解磷量达到554.06 mg/L,对植酸钙解磷量可达566.33 mg/L。进一步考察了解淀粉芽胞杆菌L5在改良PKO液体培养基中解磷特征以及分泌促生长物质的能力,结果发现解磷量的变化与菌体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植酸酶主要在生长前期产生;发酵液中能检测到40多种有机酸,主要是月桂酸、丙酸、丁酸和乙酸;发现L5同时具有分泌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能力。推测解淀粉芽胞杆菌L5对难溶性磷的溶解在生长前中期以植酸酶和有机酸的分泌为主,在后期中伴随着菌体自溶也会向胞外释放部分可溶性磷。为了提高解磷菌L5的芽胞产量,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糖蜜15g/L,酵母粉10g/L,豆粕10g/L,NaCl3g/L,K2HPO4 1g/L,CaCO3 2g/L,发酵温度为为37℃,种龄龄001,初始pH7.0,接种量2%,装液量20mL/250mL。优化后的L5芽胞产量达到了 141.33×108CFU/mL,较初始培养基中芽胞产量提高了 9.2倍,芽胞形成率达到90%以上。固体菌肥吸附载体选择实验中,经过90 d的考察,L5、Z6都是以草炭作为吸附载体的存活效果最好。考察了解磷菌L13、L5、Z6与复合肥在大棚玉米种植中搭配施用效果:解磷菌的定殖呈一直下降趋势,成熟期解磷菌维持在(6.21~44.28)X1O4CFU/g;解磷菌可以显着提高成熟时期的玉米植株茎围,最高提升17.25%;玉米粉中淀粉、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相对于CK(空白对照)最高可提升21.04%、15.24%、11.82%和27.27%;在玉米整个生长时期中,施加解磷菌肥的玉米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相对于CK有显着提高,速效磷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至施加菌剂后的50 d,速效磷含量提高1.5~11.5 mg/kg;在玉米根际土壤中IAA和嗜铁素含量相对于CK都有显着提高;施加L13、L5、Z6的玉米植株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6.18%、24.89%、22.22%。以上数据表明解磷菌在玉米根际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品质以及磷肥利用率,其中解淀粉芽胞杆菌L5与巨大芽胞杆菌Z6的效果相差甚微,且都优于恶臭假单胞菌L13。进一步考察了解磷菌L5、L13、Z6与烟草专用肥在大田烟草种植中搭配应用效果:解磷菌可以显着提高成熟期烟草的株高、最大叶长、茎围,相对于CK(空白对照)最高分别提高21.30%、14.81%、23.19%;在成熟期,烟叶总糖、还原糖以及总氮最高分别提高11.01%、14.96%、11.80%;可显着提高烟草根际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在生长周期中速效磷提高20.85~37.65 mg/kg;可显着提高成熟期中烟叶中总磷含量,总磷含量最高为2.02‰,较CK的1.77‰可提高14.12%;可以显着提高烟叶产量,产量相对于CK提高3.5%~6.9%,产值提高9.8%~13.5%。结果表明解磷菌能促进烟草的生长、提高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烟叶品质以及烟草产量产值,且3株菌株与大棚玉米应用结论类似:解淀粉芽胞杆菌L5、巨大芽胞杆菌Z6与烟草专用肥在大田烟草搭配使用效果相差不大,且都优于恶臭假单胞菌L13。

赵军,窦玉青,宋付朋,陈刚,李妮,李九五[10](2014)在《有机和无机烟草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烟草生产效益和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烟草无机专用肥与烟草生物有机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氮素水平、烟草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烟草无机专用、烟草生物有机专用肥相比,70%无机专用肥氮+30%生物有机专用肥氮,总施氮量为60 kg/hm2时,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3.75%118.14%、0 16.35%、全氮含量提高了0.77%10.42%,烟草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了0.76%51.88%,增产8.63%15.28%,土壤偏生产力提高了5.39%27.24%,烟草氮素利用率提高了3.21%208.38%,烟草的生产效益和氮素利用率均达到了最佳,而生物有机专用肥氮在总氮量中所占比例为5%时,对烟草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氮含量、烟草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作用不明显。因此,70%无机专用肥氮与30%生物有机专用肥氮配施、总氮量为60 kg/hm2是值得推荐的配施比例和用量。

二、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辊压法烟草薄片增强用醚化改性木质纤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1.2 纤维的醚化改性
    1.3 正交实验设计
    1.4 测试与表征
        1.4.1 纤维羧基含量测定
        1.4.2 纤维形态分析
        1.4.3 纤维Zeta电位测定
        1.4.4 纤维保水值测定
    1.5 辊压法烟草薄片制备及抗张强度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木浆纤维醚化反应原理
    2.2 醚化工艺对木浆纤维羧基含量的影响
    2.3 羧基含量对醚化木浆纤维形态、结晶结构和保水性能的影响
    2.4 醚化改性纤维在辊压法烟草薄膜中的分散性
    2.5 醚化改性纤维对辊压法烟草薄片的增强作用
3 结论
    3.1
    3.2
    3.3

(2)褪黑素对芍药花茎强度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茎秆强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1.1.1 植株形态特征
        1.1.2 茎秆解剖结构
        1.1.2.1 机械组织
        1.1.2.2 输导组织
        1.1.3 茎秆细胞壁组分
        1.1.3.1 纤维素
        1.1.3.2 木质素
        1.1.3.3 其他主要成分
    1.2 植物茎秆强度的调控措施
        1.2.1 栽培措施
        1.2.2 外源物质调控
        1.2.3 分子育种
    1.3 植物中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中褪黑素的发现
        1.3.2 植物中褪黑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3.3 植物中褪黑素的生理作用
        1.3.3.1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1.3.3.2 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芍药花茎强度与褪黑素含量的关系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植株形态指标测定
        2.1.2.2 植株光合特性测定
        2.1.2.3 花茎木质素含量测定
        2.1.2.4 花茎褪黑素含量测定
        2.1.2.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茎强度
        2.2.2 植株形态指标
        2.2.3 植株光合特性
        2.2.4 花茎木质素含量
        2.2.5 花茎褪黑素含量
    2.3 讨论
第3章 外源褪黑素对芍药花茎强度的调控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与处理
        3.1.2 方法
        3.1.2.1 植株形态指标
        3.1.2.2 花茎木质部次生细胞壁观察
        3.1.2.3 花茎褪黑素含量测定
        3.1.2.4 花茎木质素分布观察
        3.1.2.5 花茎木质素含量测定
        3.1.2.6 花茎木质素结构分析
        3.1.2.7 花茎木质素生物合成酶活性测定
        3.1.2.8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表型的影响
        3.2.2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形态指标的影响
        3.2.3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木质部次生细胞的影响
        3.2.5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木质素分布的影响
        3.2.6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2.7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木质素结构的影响
        3.2.7.1 花茎木质素FTIR分析
        3.2.7.2 花茎木质素2D-HSQC分析
        3.2.8 外源褪黑素对花茎木质素生物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外源褪黑素增强芍药花茎强度的转录组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花茎总RNA提取
        4.1.2.2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4.1.2.3 测序数据的过滤、比对和基因表达水平计算
        4.1.2.4 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
        4.1.2.5 RNA-seq结果的qRT-PCR验证
        4.1.2.6 DEGs功能分析
        4.1.2.7 候选DEGs的表达模式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转录组测序结果评估及与参考基因集比对
        4.2.2 DEGs筛选与统计分析
        4.2.3 DEGs的GO功能分类及KEGG富集分析
        4.2.4 RNA-seq结果的qRT-PCR验证
        4.2.5 褪黑素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DEGs表达模式分析
        4.2.6 转录因子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芍药PlCOMT1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2.1 PlCOMT1基因克隆
        5.1.2.2 PlCOMT1基因序列分析
        5.1.2.3 PlCOMT1基因表达模式检测
        5.1.2.4 PlCOMT1基因超表达载体构建
        5.1.2.5 PlCOMT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5.1.2.6 PlCOMT1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及鉴定
        5.1.2.7 PlCOMT1基因在烟草中的功能验证
        5.1.2.8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PlCOMT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5.2.2 PlCOMT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5.2.3 PlCOMT1基因超表达载体构建
        5.2.4 PlCOMT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5.2.5 转PlCOMT1基因烟草植株鉴定
        5.2.6 PlCOMT1基因的功能验证
        5.2.6.1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表型变化
        5.2.6.2 转PlCOMT1基因烟草形态指标变化
        5.2.6.3 转PlCOMT1基因烟草叶片光合特性变化
        5.2.6.4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褪黑素含量及TDC活性变化
        5.2.6.5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木质部次生细胞壁结构观察
        5.2.6.6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木质素分布观察
        5.2.6.7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木质素含量变化
        5.2.6.8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木质素单体组成变化
        5.2.6.9 转PlCOMT1基因烟草茎秆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5.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弱光下番茄抗病性变化中质外体葡萄糖信号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番茄生产与非生物/生物逆境
        1.1.1 番茄及其生长对环境的需求
        1.1.2 番茄的主要非生物逆境及其对生长的影响
        1.1.3 番茄的主要病原生物逆境及其响应
        1.1.4 非生物与生物等多种逆境下的番茄生产
        1.1.5 设施弱光对番茄生长及其抗性的影响
    1.2 植物糖信号对逆境的响应及调控作用
        1.2.1 植物主要糖信号及其逆境响应
        1.2.2 RGS1/异源三聚体G蛋白对糖信号感应及其逆境响应
    1.3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及抗逆性调控中的作用
        1.3.1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1.3.2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生物逆境抗性调控中的作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弱光对番茄质外体葡萄糖的影响及其与细菌性叶斑病发生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培养与不同光照强度及外源糖处理
        2.1.2 Pst DC3000 培养及接种方法
        2.1.3 植物RNA提取,反转录及qRT-PCR
        2.1.4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指标测定
        2.1.5 质外体液体提取及G6PDH活性检测
        2.1.6 叶片总葡萄糖及质外体葡萄糖含量测定
        2.1.7 活性氧(ROS)爆发测定
        2.1.8 方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弱光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的影响
        2.2.2 弱光下Pst DC3000接种对叶片质外体葡萄糖和总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2.2.3 外源处理葡萄糖对弱光下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的影响
    2.3 讨论
3 质外体糖信号感应蛋白RGS1 的鉴定及其在弱光下番茄抗性中的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基因编辑突变体材料构建、植物材料培养及处理
        3.1.2 烟草瞬时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3.1.3 原生质体提取
        3.1.4 基于细胞层面的生物膜干涉法研究RGS1与葡萄糖的结合
        3.1.5 蛋白提取及免疫印迹
        3.1.6 Pst DC3000培养及接种方法
        3.1.7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指标测定
        3.1.8 活性氧ROS爆发测定
        3.1.9 方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番茄RGS1基因鉴定与蛋白结构分析及其亚细胞定位
        3.2.2 番茄rgs1突变体材料的构建及鉴定
        3.2.3 葡萄糖与RGS1结合能力检测
        3.2.4 番茄RGS1在弱光下抗病性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3.2.5 葡萄糖处理对RGS1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3.3 讨论
4 RGS1/G蛋白复合体在传导糖信号影响弱光下番茄抗病性中的功能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基因编辑材料构建、植物材料培养及处理
        4.1.2 Pst DC3000培养及接种方法
        4.1.3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指标测定
        4.1.4 双分子荧光互补(Bi FC)
        4.1.5 Split-Luc体系检测蛋白互作
        4.1.6 活性氧ROS爆发测定
        4.1.7 番茄异源三聚体G蛋白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4.1.8 方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异源三聚体G蛋白家族系统发育及结构域分析
        4.2.2 番茄G蛋白γ亚基突变体构建及鉴定
        4.2.3 RGS1和G蛋白复合体之间的互作以及葡萄糖处理对其互作的影响
        4.2.4 番茄GPA1以及AGB1突变体材料的构建及鉴定
        4.2.5 G蛋白在传导葡萄糖信号影响弱光下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中的作用
    4.3 讨论
5 番茄NAC转录因子SlNAP1在调控非生物/生物逆境抗性中的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转基因材料构建、植物材料培养
        5.1.2 烟草瞬时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5.1.3 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
        5.1.4 病菌接种方法及干旱处理
        5.1.5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抗性指标测定
        5.1.6 电导率测定
        5.1.7 激素含量测定
        5.1.8 植物RNA提取,反转录及q RT-PCR
        5.1.9 SlNA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蛋白诱导及纯化
        5.1.10 凝胶迁移检测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
        5.1.1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 IP)
        5.1.12 方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lNAP1在调控非生物/生物逆境抗性中的作用
        5.2.2 SlNAP1对生长抗性相关激素含量及其关键合成代谢基因的影响
        5.2.3 SlNAP1与S1GA2ox3,S1PAL3和SlNCED1启动子结合研究
    5.3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4)烟草叶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提取
    1.1 酸碱提取法
    1.2 有机溶剂提取法
    1.3 双水相萃取法
    1.4 结晶和重结晶法
2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不同进行分离提取
    2.1 超滤膜法
    2.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3 凝胶过滤法
3 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进行分离提取
    3.1 离子交换法
    3.2 双向电泳法
4 根据蛋白质分子的配体专一性进行分离提取
5 其他提取方法
6 展望

(5)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肥料研究国内外概述
        1.1.1 无机肥料
        1.1.2 有机肥料
        1.1.3 微生物菌肥
        1.1.4 微生物菌株筛选
        1.1.5 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
    1.2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1 种植区土壤研究概述
        1.2.2 高通量测序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1.2.4 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的影响
    1.3 烟草研究概述
        1.3.1 烟草的种类与分布
        1.3.2 烟草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1.3.3 烟草的经济价值
    1.4 微生物菌肥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1.4.1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1.4.2 微生物菌肥在林业中的应用
        1.4.3 微生物菌肥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
        1.4.4 微生物菌肥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筛选与扩繁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培养基
    2.2 研究方法
        2.2.1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分离
        2.2.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筛选
        2.2.3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鉴定
        2.2.4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扩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种类
        2.3.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制备
        2.3.3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扩繁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营养成分分析
    3.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
        3.2.2 温度、pH和含水量的测定
        3.2.3 有机碳的测定
        3.2.4 氮的测定
        3.2.5 有效磷的测定
        3.2.6 速效钾的测定
        3.2.7 微生物菌肥品质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菌肥的堆积条件
        3.3.2 微生物菌肥养分分析
        3.3.3 微生物菌肥品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菌肥堆积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4.2 研究方法
        4.2.1 试验流程
        4.2.2 微生物基因组总DNA提取
        4.2.3 基因扩增序列及高通量测序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微生物菌肥制肥过程中群落的OTU差异
        4.3.2 物种分类分析
        4.3.3 Beta多样性分析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4.3.4 微生物菌肥的群落网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烟草农艺性状的测定
        5.2.2 烟草品质的测定
        5.2.3 烟草品吸质量的评价标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5.3.2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5.3.3 烟草品吸质量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肥力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6.2.2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6.2.3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6.2.4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
        6.2.5 结果与分析
        6.2.6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6.2.7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2.8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2.9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秸秆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秸秆还田研究现状
        1.1.1 秸秆还田的手段与利弊
        1.1.2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3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 微生物菌肥研究现状
        1.2.1 微生物菌肥的优势
        1.2.2 微生物菌肥菌种资源收集、鉴定与安全性评价
        1.2.3 多菌种复配协同增效技术
    1.3 微生物菌肥菌种作用机制
        1.3.1 固氮微生物作用机制
        1.3.2 解磷微生物作用机制
        1.3.3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作用机制
        1.3.4 生物防治微生物作用机制
    1.4 土壤微生物生态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固氮菌、解磷菌、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固氮菌的初筛
        2.3.2 解磷菌的初筛
        2.3.3 固氮菌的复筛
        2.3.4 解磷菌的复筛
        2.3.5 生防菌的筛选
        2.3.6 固氮菌、解磷菌和生防菌的革兰氏染色
        2.3.7 固氮菌、解磷菌的16SrDNA鉴定
        2.3.8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固氮菌筛选结果
        2.4.2 水解有机磷细菌筛选结果
        2.4.3 水解不溶性无机磷细菌筛选结果
        2.4.4 生防菌筛选结果
        2.4.5 固氮、解磷和生防菌的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
        2.4.6 固氮菌、解磷菌的16SrDNA鉴定结果
    2.5 小结
3 混合菌株固态发酵制备微生物菌肥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菌株间拮抗性测定
        3.3.2 单因素实验
        3.3.3 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
        3.3.4 最陡爬坡实验
        3.3.5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设计实验
        3.3.6 复合微生物菌肥指标测定
        3.3.7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发酵菌株间拮抗性分析
        3.4.2 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
        3.4.3 Plackett-Burman实验优化
        3.4.4 最陡爬坡实验优化
        3.4.5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实验优化
        3.4.6 复合型生物菌肥的质量指标
    3.5 小结
4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盆栽烟草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盆栽烟草植株生长指标测定
        4.3.2 盆栽烟草叶片光合特性测定
        4.3.3 盆栽烟草叶片营养成分测定
        4.3.4 盆栽土壤基质营养成分测定
        4.3.5 微生物菌肥生物防治应用效果测定
        4.3.6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植株生长的影响
        4.4.2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4.4.3 盆栽烟草叶片营养成分分析
        4.4.4 盆栽土壤基质营养成分分析
        4.4.5 微生物菌肥生物防治应用效果分析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二醋酸纤维制备卷烟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醋酸纤维的发展概况
    1.2 粘胶纤维的发展概况
    1.3 卷烟滤嘴的发展概况
    1.4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纤维原料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卷烟非织造滤棒基材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烟用废弃滤棒非织造湿法成网工艺制备滤棒基材实验部分
    3.3 二醋酸长丝非织造梳理成网工艺制备滤棒基材实验部分
    3.4 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卷烟非织造滤棒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卷烟制备与烟气分析
    5.1 引言
    5.2 二元复合滤嘴制备实验部分
    5.3 卷烟烟气基本有害成分含量测试
    5.4 二元复合非织造卷烟感官质量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有机硼(GB)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综述
    1.1 土壤中的硼
        1.1.1 含量和分布
        1.1.2 存在形态及有效性
        1.1.3 硼的吸附与解吸
    1.2 植物中的硼
        1.2.1 植物的硼含量
        1.2.2 硼与植物细胞壁
        1.2.3 植物对硼的吸收与运输
        1.2.4 硼营养丰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5 硼元素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目前常用硼肥及硼肥的施用方法
2 研究背景、目标和内容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不同浓度有机硼对大豆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2.3.2 大豆植株对有机硼无机硼吸收利用的差异
        2.3.3 有机硼与无机硼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
        2.3.4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2.4 技术路线
3 土培条件下有机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有机硼对大豆各生育期生物量的影响
        3.2.2 有机硼对大豆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3.2.3 有机硼对大豆叶片不同形态硼含量的影响
        3.2.4 有机硼对苗期大豆叶片R值的影响
        3.2.5 有机硼对苗期大豆叶片不同形态硼相对含量的影响
        3.2.6 有机硼对大豆不同部位硼含量的影响
        3.2.7 有机硼对大豆籽粒百粒重、品质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4 大豆植株对有机硼与无机硼吸收利用的差异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有机硼对水培大豆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4.2.2 有机硼对水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
        4.2.3 有机硼对水培大豆叶片不同形态硼含量的影响
        4.2.4 有机硼对水培大豆植株各部位硼含量的影响
        4.2.5 有机硼对水培大豆植株各部位硼相对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5 有机硼与无机硼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差异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对有机硼和无机硼的等温吸附特征
        5.2.2 土壤对有机硼和无机硼的等温解吸特征
    5.3 讨论
    5.4 结论
6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6.2.2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叶片不同形态硼含量的影响
        6.2.3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叶片不同形态硼相对含量的影响
        6.2.4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植株不同部位硼含量的影响
        6.2.5 不同时期喷施有机硼对大豆籽粒百粒重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
    6.4 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在玉米和烟草种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肥的应用现状
    1.2 磷对作物的重要性以及土壤中的磷
        1.2.1 磷对作物的重要性
        1.2.2 土壤中磷的存在形式
        1.2.3 土壤中磷的动态变化
    1.3 解磷微生物
        1.3.1 解磷微生物的种类
        1.3.2 解磷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及分布
        1.3.3 解磷机制研究
    1.4 解磷菌的发酵工艺优化
        1.4.1 解磷菌培养基优化
        1.4.2 解磷菌发酵条件优化
    1.5 解磷微生物菌肥研究进展
        1.5.1 解磷菌肥种类及施用方法
        1.5.2 解磷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的促生长作用以及机制
        1.5.3 解磷微生物菌肥在种植中应用
        1.5.4 解磷微生物菌肥应用存在的问题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和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土样
        2.2.2 培养基
        2.2.3 试剂
        2.2.4 主要仪器
    2.3 方法
        2.3.1 解磷菌的初筛
        2.3.2 解磷菌的复筛
        2.3.3 解磷菌的鉴定
        2.3.4 解磷菌株分泌IAA和嗜铁素检测
        2.3.5 解磷菌生物量和植酸酶活测定
        2.3.6 有机酸GC-MS检测
        2.3.7 数据处理
    2.4 结果和分析
        2.4.1 解磷菌的筛选以及鉴定
        2.4.2 解磷菌促生长物质的检测
        2.4.3 解淀粉芽胞杆菌L5的解磷特征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解淀粉芽胞杆菌L5发酵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菌种
        3.2.2 培养基
        3.2.3 主要仪器
    3.3 方法
        3.3.1 解淀粉芽胞杆菌L5的培养
        3.3.2 发酵培养基优化
        3.3.3 发酵条件优化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初始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3.4.2 碳源的选择
        3.4.3 氮源的选择
        3.4.4 酵母粉浓度优化
        3.4.5 豆粕浓度优化
        3.4.6 无机盐浓度优化
        3.4.7 培养基正交优化
        3.4.8 发酵条件正交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解磷菌在大棚玉米种植中应用效果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菌种
        4.2.2 培养基
        4.2.3 主要试剂
        4.2.4 玉米种子
        4.2.5 大棚土壤
        4.2.6 主要仪器
    4.3 方法
        4.3.1 利福平抗性诱导
        4.3.2 解磷菌L5、Z6的吸附载体选择
        4.3.3 固体菌肥制备
        4.3.4 大棚实验设计
        4.3.5 施肥及田间管理
        4.3.6 大棚实验测定项目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解磷菌L5、Z6的吸附载体选择
        4.4.2 解磷菌在玉米根际土壤中定殖
        4.4.3 解磷菌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4.4.4 解磷菌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4.5 解磷菌对玉米品质影响
        4.4.6 解磷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4.4.7 解磷菌对根际土壤分泌促生长物质的影响
        4.4.8 解磷菌对玉米各部位总磷含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解磷菌在大田烟草种植中应用效果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菌种
        5.2.2 培养基
        5.2.3 主要试剂
        5.2.4 大田实验供试烟草品种
        5.2.5 大田土壤
        5.2.6 主要仪器
    5.3 方法
        5.3.1 固体菌肥制备
        5.3.2 大田实验设计
        5.3.3 施肥及田间管理
        5.3.4 大田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解磷菌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5.4.2 解磷菌对成熟期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5.4.3 解磷菌对烟草根际土壤中速效磷的影响
        5.4.4 解磷菌对各时期烟叶总磷含量的影响
        5.4.5 解磷菌对烟草产量、产值等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辊压法烟草薄片增强用醚化改性木质纤维的研究[J]. 危培,高颂,李冠辉,方志强,刘志昌,舒灏,童宇星,乐喜,王子维,陈一桢,晏群山,彭瑞,万超. 中国造纸, 2021(07)
  • [2]褪黑素对芍药花茎强度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D]. 石文波. 扬州大学, 2021(08)
  • [3]弱光下番茄抗病性变化中质外体葡萄糖信号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娇. 浙江大学, 2021(01)
  • [4]烟草叶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李猛政,李荣华,夏岩石,郭培国. 中国烟草科学, 2021(04)
  • [5]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 张煜.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6]秸秆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D]. 郑世浩.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二醋酸纤维制备卷烟二元复合非织造滤嘴的研究[D]. 梁荷叶. 东华大学, 2020(01)
  • [8]有机硼(GB)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D]. 王海彤.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9]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在玉米和烟草种植中的应用[D]. 李卫荣.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3)
  • [10]有机和无机烟草专用肥配合施用对烟草生产效益和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赵军,窦玉青,宋付朋,陈刚,李妮,李九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结晶肥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