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郭凤香[1](2022)在《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设施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科研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社会需求量爆炸式增长以及大数据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地位越来越高。而为了与之相适应,高校通常会在实验室配备高科技仪器设备供学生和教师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同时,为了合理使用这些精密的仪器设备资源,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之下,实现高校实验室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大部分高校都开始在实验室管理中导入智能管理系统。因此,建设基于智能环境的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系统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更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未来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毛颖华[2](2021)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产教融合”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产教融合是现阶段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当下高校教育的重点。深化产教融合和高校实验室的建设研究,是创办好高校实验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和实验室发展需求的重要措施。作为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实验室建设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针对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陈小卫[3](2021)在《地方本科高校材料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思考》文中指出材料专业实验室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的重要任务,传统模式的材料专业实验室较为封闭,使用内容单一,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高受到禁锢,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创造能力。随着我国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型实验室开放的建设迫在眉睫。结合实验室发展的根本需求,针对目前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与发展对策,以期为提升地方材料专业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彭华松,许歆瑶,刘闯,蒋兴浩[4](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成为新常态。实验室使用频率和共享、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是落实实验室安全源头管理的关键措施,为了解当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难点,以问卷形式对98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整体情况、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和准入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力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与演练、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当前实验室安全教育薄弱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从系统性、专业化、定制化、体验式和准入制等方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为新工科建设夯实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
杜蕾[5](2021)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对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和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需求论证了实验室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开放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湖北省人民政府[6](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政发[2021]1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24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塑造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一、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主要目标第二章构建全域科技创新新格局一、全力争创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李阳[7](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8](2021)在《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下)》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重点收集整理70年期间有关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文件规章制度、重大活动与事件、重大项目与成就等,客观、翔实记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展现了高校实验室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与科学发展规律。作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工作者及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华子春,陈晖[9](2019)在《创新服务、增强凝聚、贡献社会、发展自我——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作用的研究与探索》文中指出以2017—2019年的工作为例,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将高校实验室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为研究会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创新服务、增强凝聚、贡献社会、发展自我,有力地扩大了江苏省实验室研究会在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影响力,积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主动协助主管部门服务高校师生和职能部门,做高校和厂商及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效益、做主管部门的好助手、做师生的好帮手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宋雪龄[10](2019)在《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社会对文科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也呈现高企盼和高标准。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下,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作为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人才战略和培养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正渐趋成为培育创新型文科人才的基地、孵化跨学科教学科研的摇篮和践行社会服务的平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助推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然而,纵观整体发展状况仍存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路径不清晰、功能定位单一等困境亟待解决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选取首批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方法为工具开展研究。首先,在明晰概念和梳理理论基础上,分析新时期促成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驱动机制。再次,探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中心建设路径选择。而后,凝练实践的主要特征、分析成效与问题,深化建设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际困境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的驱动机制为环境挑战、外部保障、发展潜能以及内部激发四个维度的作用结果,即时代发展对文科教育提出新要求、国家政策及资金提供建设的外部保障、学校前期发展奠定了建设的各种资源以及中心为实现育人使命而积极行动。(2)中心通过更新实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拓展实践创新人才成长新渠道以及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等四个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探索和实践。(3)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呈现着内涵式创新发展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取向的统筹耦合、教改路径重视开放式与综合化、培育路径关注协同化与人文性和保障路径注重集成化与效益性。(4)从以创新观念为先导,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以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跨学科融合,深化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内涵;注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发展,实现中心多功能性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障发展的合力等四个方面得出启示和对策,至此为其他院校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借鉴和可行性路径。
二、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
1.1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总体 |
1.2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
1.2.1 用户管理 |
1.2.2 教务管理 |
1.2.3 智能控制 |
2 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的管理问题 |
2.1 与学生实验实践需求契合度较低 |
2.2 与学生素质教学契合度较低 |
2.3 无法契合高校科技创新要求 |
2.4 无法科学评估教学改革成果 |
3 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
3.1 大数据时代实验室管理的特点 |
3.1.1 实验室安全管理智能化 |
3.1.2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 |
3.1.3 实验数据存储的数字化 |
3.2 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
3.2.1 实验室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革新 |
3.2.2 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
3.3 系统构架与技术路线 |
4 大数据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成果 |
4.1 建立起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
4.2 显着提升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
5 结束语 |
(2)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产教融合”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产教融合的理念 |
(一)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
(二)明确协同育人教育理念 |
(三)明确合作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 |
(一)功能分区不明显 |
(二)实验室利用率低 |
(三)跨学科学习机会稀少 |
(四)产教融合之间沟通不足 |
(五)高校实验室开放性较低 |
三、产教融合下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创造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
(二)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开放性 |
(三)创建信息化教学方式和管理平台 |
(四)加强实验室师资力量 |
(五)构建网上实验平台 |
(六)引入学科性的公司模式 |
(七)创立利益共同体,深化合作度 |
四、结语 |
(3)地方本科高校材料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室开放的目的及意义 |
1.1 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
1.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1.3 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
2 实验室开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1 管理体系不完备、不健全 |
2.2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
2.3 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不足 |
3 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对策 |
3.1 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 |
3.2 加强实验团队建设 |
3.3 适当提高实验室管理投入 |
3.4 提升开放实验室使用效能 |
4 结语 |
(4)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研究方法 |
(1) 数据来源。 |
(2) 样本分布。 |
(3) 问卷结构。 |
2 研究结果 |
2.1 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整体成效有待提升 |
2.1.1 教学条件保障不足 |
2.1.2 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
2.2 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安全培训不足 |
2.2.1 专业安全培训师资缺乏 |
2.2.2 专业安全课程开设不足 |
2.3 安全教育频率低,全员全面全程教育未落实 |
2.4 实践与演练环节缺乏,教学效果不理想 |
2.5 安全教育考核不严,准入制未落实 |
3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问题的剖析 |
3.1 社会安全文化尚未形成,师生整体安全意识薄弱 |
3.2 学科交叉融合越深入,实验室安全教育难度大 |
3.3 实验室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安全教育无暇顾及 |
4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4.1 以系统化视角开展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
4.2 加强安全技术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 |
4.3 设置安全教育必修学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
4.4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
4.5 打破传统平面模式,加强安全教育实践性 |
4.6 强化安全考核及许可资格,严格落实准入制度 |
5 结 语 |
(5)高校实验室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创新人才理念及培养现状 |
(1)创新人才基本特征 |
(2)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
2.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 |
(1)硬件设施基本完善,管理制度还需完善 |
(2)教学与科研需求矛盾,大型仪器开放程度低 |
(3)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地位有待提高 |
3.高校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4.实验室建设对策 |
(1)完善实验室制度,转变管理观念 |
(2)明确实验教学地位,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
5.结论 |
(7)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家级实验室 |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
2.2 文献研究综述 |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协同创新理论 |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
2.3.4 数据挖掘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
3.1.1 萌芽起步阶段 |
3.1.2 集中建设阶段 |
3.1.3 快速发展阶段 |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
3.2.1 快速起步阶段 |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
3.2.3 重整复苏阶段 |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
3.3.3 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方法 |
4.1.2 案例选取原则 |
4.1.3 资料获取 |
4.1.4 分析框架 |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
4.3.5 林肯实验室 |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
4.4.6 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
5.1.6 小结 |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
5.2.4 小结 |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
5.3.4 小结 |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
5.4.4 小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现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理论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科综合 |
(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 |
(三)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特征与意义 |
(一)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特征 |
(二)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意义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协同创新理论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的驱动机制 |
一、背景概述 |
(一)基本情况 |
(二)发展历程 |
二、驱动机制 |
(一)环境挑战:社会对文科教育凸显高要求 |
(二)外部保障:国家的战略导向及经费支持 |
(三)发展潜能:学校前期发展沉淀建设基础 |
(四)内在激发:中心实现育人使命积极行动 |
三、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 |
一、价值路径:更新实验教育教学理念 |
(一)中心定位思路 |
(二)实验教学理念 |
(三)教学管理理念 |
二、教改路径: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 |
(一)实验课程体系 |
(二)实验教学内容 |
(三)实验教学方法 |
(四)实验教学评价 |
三、培育路径:拓展实践创新人才成长新渠道 |
(一)以学科为依托,促进学研融合 |
(二)以社团为支点,连结第二课堂 |
(三)面向社会情境,联动校外实践 |
四、保障路径:建立文科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 |
(一)改革机构制度,虚实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
(二)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建设 |
(三)搭建管理平台,软硬件打造以支撑教学 |
(四)构建内部管理质量监控模型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评析 |
一、主要特征 |
(一)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取向的统筹耦合 |
(二)教学模式构建重视开放式与综合化 |
(三)培育途径拓展关注协同化与人文性 |
(四)保障资源建设注重集成化与效益性 |
二、建设的主要问题 |
(一)基础设施经费压力较大 |
(二)物理空间缺乏聚积统合 |
(三)外部标准游离特色发展 |
三、实施成效 |
(一)文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
(二)文科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增强 |
(三)文科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升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启示 |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合理规划建设发展 |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 |
(二)进行科学规划建设 |
二、以教学改革为突破,积极推动学科融合 |
(一)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实验教学规律 |
(二)推动跨学科课程开发,深化文科综合建设内涵 |
三、耦合三位一体,实现多功能性质 |
(一)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发展 |
(二)实现中心的多功能性质,积极扩大示范辐射 |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障发展合力 |
(一)宏观层面 |
(二)中观层面 |
(三)微观层面 |
五、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 郭凤香. 办公自动化, 2022(04)
- [2]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产教融合”实验室建设研究[J]. 毛颖华. 产业创新研究, 2021(22)
- [3]地方本科高校材料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思考[J]. 陈小卫. 科技风, 2021(32)
- [4]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彭华松,许歆瑶,刘闯,蒋兴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10)
- [5]高校实验室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杜蕾. 当代化工研究, 2021(21)
- [6]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7]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8]新中国70周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下)[J]. 李兴植,李瀛,王成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3)
- [9]创新服务、增强凝聚、贡献社会、发展自我——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作用的研究与探索[J]. 华子春,陈晖.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12)
- [10]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D]. 宋雪龄.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