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岭隧道非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

燕岭隧道非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

一、堰岭隧道超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铭[1](2021)在《强开采扰动下硐室围岩破裂失稳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

张坤[2](2020)在《基于地应力反演的古城矿N2303巷道支护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下空间的不断构筑就是原岩应力接连释放与重新赋存的累积过程,研究地应力状态的变化,对地下空间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是引起水利工程、地下仓库、隧道地铁、采矿工程等岩体开挖工程岩体破坏的根本原因。精准的地应力资料是地下空间安全作业的前提,是岩土工程科学、系统决策地保证,也是煤矿从事深部开采的技术支持前提。本次研究对古城矿西翼采区进行取芯工作后,标准试样制取后测得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得出后续数值模拟与支护分析所需岩石力学参数;在西翼采区进行现场地应力测试研究,得到古城矿西翼采区大巷与垂直主应力的偏角范围5.43°~22.53°,平均12.51°;与第一水平主应力夹角范围48°~62°,平均56°;与第二水平主应力夹角范围33-42°,平均36.75°。然后利用ANN人工智能网络系统对边界条件进行反演,最终反演结果是ux=2.64m,uy=1.83m,残差相对误差在8.7%~23.2%,平均相对误差在16.7%。将得到的边界条件施加到西翼采区作为边界条件后,区域地应力反演后,最大主应力为12.64MPa,中间主应力10.27MPa,最小主应力为6.52MPa,然后在4个测点处对反演模型进行切片处理,1#测点反演与实测误差在13.2%,2#测点反演与实测误差18.5%,3#测点反演与实测误差20.4%,4#测点反演与实测误差16.3%,反演的误差在可以接受范围内,证明反演可行。在分析地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基础上,引入脆弱性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提出N2303首采面回风顺槽在四种参数的支护方案,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根据预测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输入FLAC3D的边界条件,合理模拟围岩与支护系统的协调性,最终选取锚杆间排距900×900mm,锚索间排距1500×1800mm 的方案。共计图74张,表格34个,参考文献74篇。

赵少强,刘建国,陈传超,丁凡[3](2018)在《汉十高铁武当山隧道群平行导坑快速施工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武当山隧道群是汉十高铁重点工程,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环水保要求高。为确保施工工期,通过优化钻眼、爆破、出渣、通风、喷锚支护等关键技术,解决长大隧道独头施工交通与通风等难题,安全快速地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付晓强[4](2018)在《切缝药包减振降损试验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超深大直径立井井筒掘进过程中,钻爆法是最为普遍采用的开挖方法。立井掘进中单循环起爆药量大,爆破产生的振动灾害难以控制。由于井壁结构距离爆破工作面较近,新浇筑井壁结构不可避免会受到爆破产生的高强振动的影响。在含水地层中冻结壁的稳定对支护结构体支护效果优化的意义重大,冻结壁受爆破扰动产生片帮严重等现象导致冻结壁成型质量差,直接会影响到井筒的稳定性。由于爆破引起的冻结管的损伤对冻结壁交圈温度场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导致工程事故。目前爆破工程界针对立井爆破减振方面的研究更多地依靠缩小进尺、减小起爆药量等经验方法,对中深孔爆破条件下的爆破振动和损伤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爆破动载对冻结壁(管)及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51274203)”,针对超深大直径深立井基岩段爆破成型差、炸药单耗大和围岩损伤严重以及爆破振动对井壁和冻结管的危害效应显着的难题,以兖矿菏泽能化万福煤矿立井钻爆法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优化爆破参数和采用切缝药包控制爆破技术调整装药结构,从而实现了对立井爆破振动和损伤的有效控制。通过现场试验、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减少井壁结构振动效应、冻结壁损伤控制及降低冻结管损伤三方面讨论了切缝药包控制爆破技术的减振降损效果,分析了爆破动载对高强混凝土井壁、冻结壁、冻结管及支护结构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针对现有的立井井壁振动测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井壁预埋法振动监测方法。在井壁浇筑过程中采用将传感器预先埋置于井壁钢筋混凝土中,通过在井壁上预先固定保护箱的方法,实现对井壁结构长时间持续无间断监测。在准确采集井壁振动信号的基础上,得到了普通爆破和切缝药包爆破方案下的振动衰减规律,验证了切缝药包的减振效果。(2)通过信号噪声抑制和小波分析方法,精确识别出立井爆破网络中雷管段间实际起爆延期时间。研究表明,立井爆破起爆网络中1?2段和2?3段雷管延期时间对井壁振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1?2段和2?3段雷管延期时间比较接近雷管标定延期时间的下限,延期时间不足导致MS1和MS2段炮孔起爆产生的振动波峰值在时间轴上向MS3段雷管起爆波峰偏移,从而在MS3段起爆时间段内出现振速峰值叠加。因此,适当提高MS1和MS2段别雷管的精度,能起到减少爆破振动强度的效果。(3)对现场采集到的不同方案下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频谱特征提取,得到立井爆破振动的主频在150Hz左右,较常规的地下工程爆破主频高,这对井壁结构体是有利的。采用FSWT和小波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获得了信号在不同频带上的能量分布差异。分析得到切缝药包爆破的减振效果主要体现在近区,同时局部采用切缝药包爆破形式由于炸药能量释放的不均衡,井壁不同高度会导致能量在特定频率带出现了“选择放大”,这种放大也与井壁厚度的不均匀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切缝药包对称布置形式以起到最优化的爆破减振降损的效果。(4)对不同岩性下的冻结壁成型质量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通过对不同岩性下切缝药包爆破后的冻结壁形态进行拍摄,应用主动轮廓识别方法定性分析了切缝药包在不同岩性下的应用效果。应用数字图像相关处理方法对冻结壁成型状态进行三维重构,采用多重分形算法定量评价了不同岩性条件下切缝药包爆破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切缝药包爆破可以优化冻结壁的成型质量,岩性条件越好,其应用效果越优。(5)采用切缝药包爆破后,炮眼利用率由过去的80%左右提高到93%以上,提高了爆破效率;半眼痕率由过去的33%提高到75%左右,有效地控制了超挖现象;可节省炸药、雷管等火工品消耗量;减少了单循环起爆总装药量、孔数,节省了打眼时间。可大幅降低支护成本及工程相关的辅助费用,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6)由于对冻结壁围岩体的爆振响应和损伤形态的测量在工程中难以实现,建立合理的前提假定条件,设计了可拆卸式组装模具,应用相似理论并在实验室建立物理模型。在满足几何相似、材料相似和爆破动力相似的基础上,探讨了围岩体中的爆破振动波衰减特征,得到了围岩体单轴压缩下存在的拉伸破坏、单斜面剪切破坏和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三种破坏形式。在围岩体水平方向上布置3个振动测点,实现了对围岩体不同爆破方案下的振动信号的有效采集。通过炮孔和测点之间等效距离和等效药量的换算,回归拟合得到了周边眼普通爆破和切缝药包爆破条件下围岩体的振动衰减规律。(7)由于爆破信号中包含的噪声成分对其有效信息的提取会造成很大干扰,采用EMD-DFA组合方法对围岩振动信号进行了消噪研究,通过不同去噪方法的平均误差、信噪比、峰值信噪比和互相关性系数四个指标的对比,确定了EMD-DFA方法在去噪处理中的优越性。(8)在总结不同时频分析方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HHT分析方法对不同爆破次数条件下信号的时频特征进行了提取。第一次爆破下切缝药包爆破信号能量并未在某个频率段过分集中,反映了切缝药包能量较为均匀地分散。振幅仅在几个有限的时间及频段上有较大的突变,低频能量较为离散,振动能量条带现象明显。在1#和2#测点切缝药包爆破能量峰值较普通爆破降低了25%,3#测点切缝药包爆破能量峰值较普通爆破降低了50%。第二次爆破下,在1#和2#测点切缝药包爆破能量峰值较普通爆破分别降低了25%和33%,3#测点切缝药包爆破能量峰值较普通爆破降低了66.7%。切缝药包爆破可以使主要能量分布向高频发展,但在时间轴上持续较长。能量在500Hz以上频带有较为均匀的分布,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弱化。随着爆心距的增加,高频部分所包含的能量逐渐衰减。能量色条包络轮廓线更加清晰,爆破近区能量传播趋于稳定。第三次爆破在1#测点切缝药包爆破能量峰值与普通爆破相当,2#和3#测点分别降低了33%、50%。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加,开挖形成的空洞效应和微裂隙的存在使得当爆炸波传播至切缝管内壁的瞬间,切缝管内部爆生气体发生重新分布,切缝处释放的爆炸波压力随着爆生气体在切缝处积聚而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爆生气体在垂直切缝方向的作用更加微弱,能量随之降低并不断衰减。(9)采用声波测试方法,沿模型圆周方向布置8个测点,模型高度方向布置6个测点,对爆前、爆后的声波波速进行了测试。通过求取各测点声波速度降低平均值从而得到不同爆破次数下各声波测点处围岩的累积损伤情况。分析表明:若爆炸参量基本相同,则同一测点的累积声速降低率基本上呈增长趋势。爆心水平位置处的测点损伤度突变明显,反映了雷管集中装药的特点,这是与现场装药的不同之处。(10)对各测点不同爆破次数下的振动信号的非线性动力混沌特征进行了分析。降噪后的信号吸引子在一定区域内运动轨迹清晰,混沌特征明显。混沌吸引子的长轴端值与振动信号的极值相对应,上端点值对应信号的极大值,下端值对应信号的极小值。吸引子在相空间展开体积越大,则信号的复杂程度越高,其衰减过程越缓慢,反之,则其衰减较快。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吸引子在相空间体积形态逐渐变小,体现了能量的不断衰减。2#测点切缝药包爆破方案下振动减弱,振幅减小,且频率成分增多,传播更加稳定,主峰不明显。爆破能量趋于稳定,损耗减小,吸引子体积收缩,逐渐向平衡态过渡。该区域吸引子拖尾现象明显,说明混凝土模型中初期微裂纹已形成,导致应力波在裂纹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在信号波形上的体现便是在非主振时段出现震荡现象。3#测点由于爆破振动对边界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使吸引子形态变化出现随机偶然性的特点。不同方案下切缝药包爆破振动信号混沌吸引子在不同爆次下的变化表明,爆破过程属于能量耗散过程,即非线性耗能过程。(11)在介绍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冻结立井爆破对冻结管损伤影响研究。通过将等效载荷施加在不同段别雷管作用区域,实现了爆破载荷作用下冻结管振动响应过程可视化。提取冻结管不同部位的振动加速度信息并求取其反应谱图。由分析可知,振动加速度峰值是影响其反应谱面积值的最主要因素。反应谱面积与输入能量的集中程度为正相关,随着结构体自身阻尼系数的增大,加速度反应谱峰值降低,但形态趋于一致。建立了振动加速度峰值-反应谱峰值-反应谱面积梯度关系图,梯度图的边数为所使用的雷管段数,面积区域中不同颜色相互交叉,反映了相互干扰降振程度。不规则五边形的面积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切缝药包爆破的减振效果。通过海伦公式对梯度图进行有效分割并求取其面积,得到两种爆破方式下的梯度图的面积分别为58.5052和40.6877,普通爆破梯度图的面积为切缝药包爆破的1.44倍,体现了普通爆破初始输入能量更大。对不同面积内的数据进行加权,得到了不同爆破形式下的损伤概率在反应谱面积上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RSI>6为控制的重点,该值范围内冻结管产生损伤的概率为0.916,采用RSI值指标对爆破振动效应进行评估是可行的。

陈必港[5](2017)在《隧道掘进光面爆破空气柱长度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隧道掘进光面爆破施工过程中,部分现场作业人员常因导爆索成本过高、装药工艺复杂等原因,直接对周边孔采用孔底连续装药结构,导致长进尺掘进时孔底超挖和孔口欠挖现象严重。论文以云南《水平层状Ⅲ级围岩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在现有的几种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基础上,着重研究空气柱长度的确定及其在光面爆破参数设计中的应用,从理论分析、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找到切合现场实际、尽可能节约成本并基本保证光爆效果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并确定其关键参数——空气柱长度。理论分析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分析了空气间隔装药的作用机理,得出其相对于连续装药结构具有降低孔壁初始冲击压力、延长爆炸应力波作用时间、增强相邻炮孔的导向作用以及减弱对保留岩体的破坏作用等优势,从而定性地分析其有利于改善爆破效果的原因,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不同于现有理论将空气间隔装药炮孔初始冲击压力都按均压处理,论文考虑孔内压力沿炮孔轴向的衰减,引入Satisfied迭加法,分析了空气柱较长时的炮孔初始冲击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空气间隔装药条件下的爆炸应力场,为理论计算解决了爆源压力问题。第三,运用断裂力学理论,综合考虑避免孔壁产生粉碎区、裂缝起裂条件以及裂缝最终扩展长度与周边孔间距的关系三个条件,得到空气柱长度的理论计算表达式,并根据实例计算得到的空气柱长度,分析了不同炮孔深度下合适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选取标准。模型实验方面,为验证上部空气间隔装药及中部空气间隔装药爆炸应力场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以爆炸相似理论为基础,制作了混凝土实验模型,对模型分别用这两种装药结构进行爆破,并运用高速多路动态应力测试系统测定炮孔近区的爆炸应力场。结果表明,所测应力分布特征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数值模拟方面,运用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不同空气柱长度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应力云图及有效应力时程曲线分析比较,进一步验证了空气柱长度理论计算表达式以及不同炮孔深度下合适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选取标准的合理性。现场工业试验方面,根据得到的空气柱长度理论计算表达式,结合成昆铁路永广段扩能工程现场实际,进行光面爆破参数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周边孔不同空气间隔装药开展现场工业试验。最终得出:综合考虑爆破效果及装药工艺,现场Ⅲ级围岩宜采用中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以及相应的空气柱长度为2.7m。

邢平伟[6](2013)在《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煤炭工业的安全高效开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主要灾害之一,而煤矿顶板大面积垮落又是顶板事故中最危险的一种表现形式。采空区顶板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垮落,不仅因自身重力产生严重的冲击破坏,而且更加严重的是把已采空间的空气在瞬间高速压出,形成空气冲击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等后果。纵观中国煤矿历次顶板大面积垮落引起的空气冲击灾害事故,其致灾的根本原因都是因对煤矿顶板大面积垮落引起的动力冲击现象研究不够,对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规律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预测理论和判据,难以提出实用有效的预警措施和防灾工程设计依据,以便在实践中科学地指导矿井的顶板大面积垮落空气冲击灾害防治工作。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采场顶板大面积垮落引起的空气冲击灾害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基础与现场防治实践研究,以实现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本文采用数学物理模型、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实践研究的方法,对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理论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构建了采空区顶板整体切落力学模型、O-X断裂垮落力学模型以及房柱式开采顶板整体切落力学模型;研究了顶板垮落过程中采空区、巷道风速和风压的发生机理及演变规律;开展了实验室模拟,验证了顶板垮落-空气耦合冲击规律的一致性;建立了不同顶板垮落形式下空气冲击灾害对巷道人员及设备的损伤和损坏模型,给出了巷道内人员损伤及设备损坏的判则;依据具体的现场工程背景,提出了采场顶板大面积垮落所导致的空气冲击灾害的防灾工程设计方法与减灾控制技术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顶板全部切落-整体运动型、顶板O-X破断回转下沉运动型的空气冲击理论预测模型,分析了顶板整体切落时,采空区空气压强的变化规律,推导了采空区、巷道口及巷道内空气的冲击速度随顶板垮落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并依据开采实际与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预测出了具体算例条件下空气冲击灾害的相关临界指标。(2)设计研制出了顶板垮落-空气冲击耦合模拟实验台,通过模拟顶板不同垮落高度时采空区不同位置的空气流速,并利用MATLAB软件,采用二次插值法绘制了不同垮落高度时采空区的速度分布场,揭示了采空区风速呈以模型实验台中部为对称面的对称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靠近巷道口位置风速最大,工作面煤壁侧风速次之,采空区侧风速最低。在巷道Ocm、10cm、30cm、50cm、80cm、100cm六个位置安设风速传感器,测得各自风速值,得出了随顶板垮落高度的不同,巷道某一位置风速的变化规律;顶板垮落-空气冲击时,沿巷道方向风速呈现随距离增加的衰减规律;空气自采空区流向巷道,受采空区面积与巷道断面积之比的影响规律。(3)根据井下人员受冲击空气超压伤害的评价原则,建立了人员受空气冲击超压伤害的评判模型(Ⅰ),确定人员受伤等级;并依人员受空气冲击时被推倒或卷入风中两种模式,构建出了空气冲击力的人员伤害模型(Ⅱ),提出了人员受超压伤害及冲击力伤害的计算公式。总结出了受空气冲击时巷道内设备损伤的三种模式,建立了巷道设备损伤评价的数-力模型,推导出了设备损伤的临界风速,并依据巷道内任意位置空气冲击速度的数值,判断设备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损坏程度。(4)提出了采空区密闭墙受空气冲击时的最大载荷设计计算公式和采空区空气冲击灾害的防冲密闭墙设计和校核方法,并在大柳塔矿活鸡兔井(长壁开采)与霍洛湾矿(房柱开采)进行了现场控制实践,验证了实际的防灾减灾效果。

程可[7](2012)在《深溪沟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深溪沟水电站地处大渡河大峡谷腹地,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河道两岸场地极为稀缺,峡谷巨风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布置难、施工难"在全国水电行业实属少见,工程建设的艰难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工程建设中遇到了很多的施工布置难题和施工过程中高难度的技术问题,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实现了深溪沟水电站优质高效地建设目标。

范腾飞[8](2011)在《复杂条件下小间距岩石隧道的钻爆施工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是我国第二条海底隧道,也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它是连接青岛市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该隧道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青黄不接”,是实现青岛市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有力支撑和重大工程措施。本文以青岛胶州湾左线小间距岩石隧道为背景,主要对该小间距岩石隧道的钻爆施工控制进行研究。浅埋、超小间距(最小间距0.25m)、下穿建筑物是青岛胶州湾左线小间距岩石隧道的主要特点,如何维持隧道施工过程中上覆岩层及中间岩柱的稳定性、控制爆破地震波对隧道上部建筑物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更好地控制隧道爆破施工对隧道围岩及其上部建(构)筑物的影响,对岩石在爆炸作用下的破碎机理、岩石的破碎形式以及爆破应力波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2.利用数值计算对小间距隧道的不同开挖方案进行了模拟对比研究,并进一步优化了支护参数,提出了增加右洞的径向支护能力和左洞的抗剪切能力,保证小间距隧道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在数值模拟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得出了最优的开挖方案,保证了小间距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3.对爆破方案和建筑物地表质点振动监测方案进行了研究,对现场监测的36组地表质点振速数据进行了分析,运用统计学原理回归出此场地地表质点振速的最佳衰减规律公式,并用此公式计算了爆破施工中的最大单段装药量,从而指导隧道爆破的设计与施工,保证了隧道上部建筑物的安全。4.对围岩压力、初支格栅钢架内力、二衬与初支间应力、二衬混凝土应变等进行了重点监控量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掌握了围岩、初支、二衬的受力状态,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从而为类似隧道的修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黄治成[9](2011)在《采场外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场外廓控制爆破主要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采用采场外廓控制爆破技术能保证开挖面光滑平整,减小围岩爆破累积效应;使围岩稳定性受爆破扰动的程度较低,从而提高爆破施工的质量,实现更安全、经济和科学的爆破开挖。本文首先从工程中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的运用论述了采场外廓控制爆破技术的研究现状,接着阐述了岩石控制爆破理论和预裂缝成缝机理的研究。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矿岩的爆破破碎,定性解释矿岩的爆破破碎过程,定量计算出矿岩的爆破破坏范围。为保护采场外廓岩石稳定性和选定控制爆破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在全面分析控制爆破参数理论计算和经验选取的基础上,求出了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时孔壁初始冲击压力和保证孔壁岩石不被冲击压坏的最小不耦合系数等理论值;提出了不耦合装药时求解体积最佳波阻抗的计算公式,研究提出了采场外廓控制爆破的方法。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得到了试验采场上下盘岩体及矿体的多项物理力学参数,利用1 stopt软件拟合出2#岩石乳化炸药JWL状态方程的各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五组预裂爆破效果好的参数拟合出试验采场预裂爆破线装药密度公式。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耦合装药和不耦合装药对比模型,耦合装药孔壁单元最小主应力峰值为不耦合装药孔壁对应单元峰值的3.344倍。说明采用不耦合装药的预裂爆破技术能有效地减低炸药对孔壁的作用力,减小保留岩体的损伤,有利于采场外廓的安全与稳定性。通过预裂爆破成缝数值模拟过程的研究发现预裂缝裂隙是先从孔壁开始发展,而不是应力波干涉理论认为的裂缝从中点首先产生,并向两孔发展。设计了采场外廓控制爆破的方案,工程实践表明巷道掘进和扩帮控制爆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第一次中深孔控制爆破效果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第二次控制爆破效果明显优于第一次。

郭建卿[10](2010)在《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防治冲击地压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冲击地压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而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与采掘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实验室试验、DYNA-2D和Flac3D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现场工程实践,对掘进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应力场分布特征与诱发冲击地压的关系、液固耦合和不耦合爆破作用过程及致裂弱化岩体解除工作面的压力集中现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岩体原生微观裂隙的致裂破断模型,提出了掘进头前方0—3m区域内形成非均匀薄壁应力的观点。通过实验研究液固耦合和不耦合爆破对孔壁的不同作用荷载,从而产生不同的致裂弱化区。应用DYAN 2D模拟研究液固耦合和不耦合爆破应力应变演化的基本特征;应用FLAC3D模拟研究了采动影响下,围岩内应力场的变化特征,不同爆破方式致裂弱化后应力集中区的转移规律。研制了液固耦合爆破封孔装置与注水工艺,建立了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系统,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实时监测。上述结果在平煤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防治冲击地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堰岭隧道超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堰岭隧道超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地应力反演的古城矿N2303巷道支护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地应力测量历史
    1.3 地应力反演方法
    1.4 地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古城矿矿区地应力实测
    2.1 工程概况
    2.2 地应力实测方法
    2.3 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原理
    2.4 古城矿地应力测量
    2.5 本章小结
3. 古城矿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3.1 反演概述
    3.2 实测地应力转化
    3.3 反演理论
    3.4 模型建立
    3.5 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反演
    3.6 反演地应力结果
    3.7 误差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地应力古城矿支护设计
    4.1 围岩应力、位移随巷道水平应力变化规律
    4.2 古城矿巷道围岩分类
    4.3 不同角度地应力下顶板稳定性分析
    4.4 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汉十高铁武当山隧道群平行导坑快速施工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项目施工重难点
    1)工期紧, 要求进度快
    2)地质条件较复杂
    3)施工组织难度大、环水保要求高
3 平导快速施工关键技术
    3.1 钻眼
    3.2 爆破
        1)合理炮眼深度
        2)楔形掏槽
        3)水压光面爆破
    3.3 装碴运输
    3.4 通风
        1)通风方式
        2)通风管理
    3.5 喷锚支护
        1)Ⅲ~Ⅳ级围岩
        2)Ⅴ级围岩
4 施工效果
5 结语

(4)切缝药包减振降损试验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井壁和冻结壁破坏研究现状
        1.2.2 冻结管破坏研究现状
        1.2.3 切缝药包爆破研究现状
        1.2.4 爆破减振技术研究现状
        1.2.5 爆破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6 爆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爆破基本理论与信号分析方法
    2.1 固体介质中的波与破坏作用
        2.1.1 固体介质中的波
        2.1.2 冲击波作用下岩石压缩破坏理论
    2.2 切缝药包爆破理论
        2.2.1 切缝药包外壳的作用
        2.2.2 切缝药包的护壁作用
    2.3 无限介质中的爆破作用
        2.3.1 球对称微分方程及其一般解法
        2.3.2 爆破动载作用下介质的破坏速度
        2.3.3 能流密度
    2.4 有限介质中的爆破作用
        2.4.1 多药包爆炸势流场的拉普拉斯方程
        2.4.2 自由面的聚(吸)能作用
    2.5 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理论
        2.5.1 傅里叶变换
        2.5.2 小波变换
        2.5.3 希尔伯特-黄(HHT)分析方法
    2.6 爆破信号组合分析方法应用
        2.6.1 EEMD分形与SPWV分布组合分析
        2.6.2 CEEMD与TQWT组合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冻结立井切缝药包减振降损现场试验
    3.1 工程概况及爆破方案
        3.1.1 工程概况
        3.1.2 爆破方案
    3.2 测试方案与信号采集
        3.2.1 测振仪选用与性能指标
        3.2.2 立井振动监测方案
        3.2.3 信号采集与波形数据
        3.2.4 冻结立井安全判据分析
        3.2.5 振动衰减规律分析
    3.3 立井爆破微差延期时间识别
        3.3.1 振动控制延期时间选择
        3.3.2 炮孔起爆时序效应
        3.3.3 微差延期准度和精度
        3.3.4 微差识别分析与结果
    3.4 切缝药包爆破井壁减振分析
        3.4.1 静载荷下砼井壁模态振型
        3.4.2 爆破振动信号频谱特征
    3.5 切缝药包护壁降损效果分析与评价
        3.5.1 自由场中切缝药包爆破数值模拟
        3.5.2 立井切缝药包爆破降损应用
        3.5.3 切缝药包爆破护壁降损效果评价
        3.5.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切缝药包爆破围岩减振降损模型试验
    4.1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4.1.1 爆破设计参数的量纲分析
        4.1.2 模型物理相似参数的确定
        4.1.3 物理模型建立
        4.1.4 基本力学性能测试
    4.2 围岩振动测试与信号采集分析
        4.2.1 围岩振动测试方案
        4.2.2 模型测试信号采集
        4.2.3 围岩振动衰减规律
    4.3 模型爆破信号去噪
        4.3.1 DFA算法
        4.3.2 EMD和DFA组合爆破信号去噪
        4.3.3 去噪效果评价
    4.4 爆破信号HHT时频分析
        4.4.1 HHT方法优点
        4.4.2 Hilbert谱分析方法
        4.4.3 不同爆破次数下信号时频特征
    4.5 爆破作用下冻结壁损伤特征分析
        4.5.1 岩体损伤判定标准
        4.5.2 声波波速测试与分析
        4.5.3 多次爆破下累积损伤分析
        4.5.4 混沌分形损伤特征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爆破动载荷下冻结管损伤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5.1 立井爆破数值模拟分析
        5.1.1 爆破模拟实现过程
        5.1.2 立井爆破模型建立
        5.1.3 模型的边界条件
        5.1.4 爆破荷载作用区域确定
        5.1.5 爆炸荷载的施加过程
    5.2 模拟结果与分析
        5.2.1 冻结管振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
        5.2.2 切缝药包爆破冻结管损伤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隧道掘进光面爆破空气柱长度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欠挖控制爆破技术研究现状
        1.2.2 空气间隔装药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1.2.3 空气间隔装药应力场分析研究现状
        1.2.4 空气柱长度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面爆破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光面爆破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简述
    2.3 光面爆破空气间隔装药作用机理理论分析
        2.3.1 降低孔壁上的初始冲击压力
        2.3.2 延长爆炸应力波的作用时间
        2.3.3 增强相邻炮孔的导向作用
        2.3.4 减弱对保留岩体的破坏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面爆破空气间隔装药爆炸应力场分析
    3.1 前言
    3.2 理论分析基础
        3.2.1 炸药爆轰理论
        3.2.2 周围岩层爆炸应力场
        3.2.3 Starfield迭加法
    3.3 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应力场分析
        3.3.1 小直径药卷装药应力场分析
        3.3.2 上部空气间隔装药应力场分析
        3.3.3 中部空气间隔装药应力场分析
        3.3.4 分段空气间隔装药应力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模型应力测试实验
    4.1 前言
    4.2 爆炸相似理论
        4.2.1 几何形状相似
        4.2.2 材料力学性质相似
        4.2.3 爆破动力相似
    4.3 实验模型及应变砖
    4.4 模型力学实验测定
    4.5 测试原理及测试系统
        4.5.1 测试原理
        4.5.2 测试系统
        4.5.3 主要仪器参数介绍
    4.6 实验方案及步骤
    4.7 实验结果及分析
        4.7.1 实验结果
        4.7.2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气柱长度理论计算及装药结构确定
    5.1 前言
    5.2 理论基础
        5.2.1 裂缝起裂
        5.2.2 裂缝扩展
        5.2.3 裂缝止裂及裂缝最终扩展长度
    5.3 空气柱长度的确定
    5.4 实例计算
    5.5 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的确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光面爆破空气间隔装药数值分析
    6.1 前言
    6.2 数值模拟方案
        6.2.1 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数值模拟方案
        6.2.2 不同空气柱长度数值模拟方案
    6.3 材料类型及参数
        6.3.1 炸药材料类型及参数
        6.3.2 空气柱材料类型及参数
        6.3.3 岩石材料类型及参数
        6.3.4 堵塞材料类型及参数
    6.4 边界条件的确定
    6.5 数值分析流程
    6.6 数值结果分析
        6.6.1 不同空气间隔装药结构数值结果分析
        6.6.2 不同空气柱长度模拟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空气柱长度在水平层状岩层隧道光面爆破中的应用研究
    7.1 前言
    7.2 工程概况
        7.2.1 工程简介
        7.2.2 围岩分级情况
        7.2.3 水平层状岩层地质评价
        7.2.4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7.3 隧道爆破现状
    7.4 爆破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7.5 光面爆破方案
        7.5.1 施工工法的选择
        7.5.2 爆破参数的设计
    7.6 现场试验应用及爆破效果
        7.6.1 施工工艺
        7.6.2 试验及爆破效果
    7.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顶板断裂垮落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顶板大面积垮落引起空气冲击灾害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研究方法
    1.4 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耦合冲击的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耦合冲击的力学模型
        2.2.1 全部切落-整体运动型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的理论模型
        2.2.2 O-X型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的理论模型
        2.2.3 房采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的理论模型
    2.3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理论预测
        2.3.1 活鸡兔井1-2煤层顶板整体切落的空气冲击预测
        2.3.2 活鸡兔井1-2煤层与霍洛湾矿2~#煤层采空区顶板垮落的空气冲击预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装置与监测设备
        3.1.1 相似比的确定
        3.1.2 实验装置设计
    3.2 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测试过程
        3.2.1 实验方案
        3.2.2 实验测试过程
    3.3 采空区顶板整体垮落空气冲击实验的结果分析
        3.3.1 顶板整体垮落冲击风速测试结果及采空区速度场分析
        3.3.2 顶板垮落空气冲击巷道风速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3.4 顶板垮落空气冲击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危险评价研究
    4.1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研究的重点
    4.2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评价理论
        4.2.1 井下人员损伤的理论分析
        4.2.2 巷道设备损坏的理论分析
        4.2.3 巷道密闭墙损坏的理论分析
    4.3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的灾害评价算例分析
        4.3.1 井下人员损伤的算例分析
        4.3.2 巷道设备损坏的算例分析
        4.3.3 巷道防灾密闭墙损坏的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控制实践及应用
    5.1 顶板大面积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现场控制概述
    5.2 活鸡兔井1-2煤层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现场控制实践
        5.2.1 活鸡兔井21303工作面顶板强制预裂爆破方案设计
        5.2.2 活鸡兔井21303工作面顶板强制爆破初次来压灾害预防的效果分析
        5.2.3 活鸡兔井21303工作面顶板强制爆破空气冲击灾害预防的效果分析
    5.3 霍洛湾矿房柱式开采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控制实践
        5.3.1 霍洛湾矿房柱式开采采空区密闭墙的方案设计
        5.3.2 密闭墙的受载分析
        5.3.3 密闭墙的强度校核
        5.3.4 霍洛湾矿房柱式采空区顶板岩层破坏状态监测方案设计及实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主要科研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8)复杂条件下小间距岩石隧道的钻爆施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小间距隧道研究现状
    1.3 小间距隧道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工程难点、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本工程难点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与应力波理论
    2.1 引言
    2.2 爆破作用下岩石介质的破碎机理分析
        2.2.1 岩石介质爆破破碎的原因
        2.2.2 岩石爆破的破碎形式
    2.3 岩石爆破应力波理论
        2.3.1 爆破应力波的产生及影响范围
        2.3.2 爆破地震波的分类
        2.3.3 爆破地震波传播机理
    2.4 爆破地震波的特征及危害
        2.4.1 爆破地震波的特征
        2.4.2 爆破地震波的危害
    2.5 影响爆破地震波的因素
        2.5.1 岩体性质对爆破地震波的影响
        2.5.2 爆破类型对地震波的影响
        2.5.3 爆破装药量对地震波的影响
        2.5.4 爆破装药耦合特征对地震波的影响
        2.5.5 岩土地形特征对地震波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州湾左线小间距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
    3.1 小间距隧道对比分析
    3.2 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3.2.1 计算模型及参数
        3.2.2 计算结果分析
    3.3 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3.3.1 支护参数优化
        3.3.2 优化后的模拟分析
    3.4 开挖方案的优化
    3.5 小间距隧道的稳定性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爆破振动及地表质点监测分析研究
    4.1 胶州湾左线小间距隧道概况
    4.2 爆破对地表振动影响研究现状
    4.3 爆破方案设计
        4.3.1 爆破方案设计原则
        4.3.2 最大段药量的确定
        4.3.3 主要爆破减振措施
        4.3.4 炮眼布置及爆破参数
    4.4 隧道爆破振动监测安全判据
    4.5 地表振动监测方案
        4.5.1 爆破振动监测仪器的选择
        4.5.2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4.5.3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原理
        4.5.4 完整的爆破振动监测过程
        4.5.5 地表振动监测方法
    4.6 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析处理
        4.6.1 地表质点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4.6.2 地表质点振动主频分析
        4.6.3 地表质点振速回归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5.1 监控量测的目的
    5.2 监控量测的内容
    5.3 监控量测的方法
        5.3.1 洞内观察
        5.3.2 围岩压力及二衬与初支间应力监测
        5.3.3 二衬混凝土应变监测
        5.3.4 格栅钢架内力监测
    5.4 监测结果及分析
        5.4.1 初支监测结果及分析
        5.4.2 二衬监测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采场外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 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外廓控制爆破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光面爆破在外廓控制爆破研究现状
        1.3.2 预裂爆破在外廓控制爆破研究现状
    1.4 本文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岩石控制爆破理论
    2.1 前言
    2.2 爆破理论发展
        2.2.1 弹性理论
        2.2.2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理论
        2.2.3 损伤理论
    2.3 预裂缝成缝机理的研究
        2.3.1 预裂缝成缝机理基本理论
        2.3.2 矿岩爆破破碎动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场外廓控制爆破参数计算与优化
    3.1 前言
    3.2 采场外廓控制爆破原理与参数计算
        3.2.1 采场外廓控制爆破原理
        3.2.2 采场外廓控制爆破参数的理论计算
    3.3 采场外廓控制爆破参数的优化
    3.4 采场外廓控制爆破的方法与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场外廓预裂爆破LS-DYNA数值模拟
    4.1 前言
    4.2 预裂缝成形数值模拟
        4.2.1 材料模型和模型建立
        4.2.2 边界条件的处理
        4.2.3 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
    5.1 前言
    5.2 工程背景
        5.2.1 工程概况
        5.2.2 采矿方法介绍
    5.3 光面爆破技术应用
        5.3.1 掘进光面爆破参数的选择
        5.3.2 掘进光面爆破方案设计
        5.3.3 扩帮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5.3.4 扩帮光面爆破炮孔布置与起爆网路
        5.3.5 光面爆破施工与效果
    5.4 预裂爆破技术应用
        5.4.1 第一次预裂爆破试验
        5.4.2 预裂爆破施工工艺
        5.4.3 第一次预裂爆破效果分析与改进
        5.4.4 第二次预裂爆破试验
        5.4.5 第二次预裂爆破效果分析与改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防治冲击地压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特点
        1.2.1 冲击地压机理研究及进展
        1.2.2 冲击地压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2.3 耦合爆破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液固耦合爆破及致裂弱化机理研究
    2.1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2.1.1 概述
        2.1.2 岩石取样、试件制作及实验系统
        2.1.3 岩样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2.1.4 围岩的冲击倾向性
    2.2 煤岩体的微观结构与可爆性
        2.2.1 煤岩体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2.2.2 荷载作用下岩石微裂纹的扩展形态
        2.2.3 岩石的可爆性
    2.3 煤岩体在爆破作用下的破坏特征
        2.3.1 煤岩体爆破损伤断裂机理
        2.3.2 煤岩体爆破作用下破裂损伤模型
    2.4 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弱化防治冲击地压原理
        2.4.1 采掘工作面煤岩体的应力状态分析
        2.4.2 液固耦合爆破致裂弱化防治冲击地压机理
    2.5 液固耦合与不耦合爆破孔壁的动载荷对比分析
        2.5.1 液固耦合与空气不耦合爆破时孔壁入射压力对比分析
        2.5.2 水与空气作耦合质时岩体破碎区域
    2.6 小结
3 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弱化实验研究
    3.1 液固耦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模型研制
        3.1.1 引言
        3.1.2 实验方案
        3.1.3 液固耦合爆破试验的相似准则与模型设计制作
        3.1.4 试验方案系统及数据采集
    3.2 液固耦合和不耦合爆破应力应变波传播实验研究
        3.2.1 爆炸应力实验研究
        3.2.2 应变波传播实验研究
        3.2.3 爆破致裂弱化的超声波检测
    3.3 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裂缝扩展特征
        3.3.1 爆破作用下岩体致裂裂缝演化过程
        3.3.2 爆破荷载作用下煤岩体致裂弱化特征
        3.3.3 应变率对岩石致裂弱化的影响
        3.3.4 爆破作用下煤岩体破断裂缝扩展分析
    3.4 相关因素对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裂缝扩展的影响
        3.4.1 煤岩特性影响
        3.4.2 煤岩完整性的影响
    3.5 小结
4 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弱化煤岩体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岩体爆破作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4.2.1 模型建立与相关参数
        4.2.2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
        4.2.3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4.2.4 爆破作用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4.3 爆破致裂弱化岩体的数值模拟研究
        4.3.1 计算模型
        4.3.2 建立计算模型
        4.3.3 采掘影响应力分布数值模拟
        4.3.4 爆破致裂弱化数值模拟研究
        4.3.5 致裂弱化效果模拟结果分析
    4.4 小结
5 液固耦合爆破致裂防治冲击地压的应用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液固耦合爆破致裂弱化相关参数确定
        5.2.1 封孔方法及封孔装置研制
        5.2.2 孔径的选择与布孔方式
        5.2.3 炸药的选择与装药量
        5.2.4 封孔注水与引爆
    5.3 致裂弱化效果监测
        5.3.1 测点布置
        5.3.2 监测方法
        5.3.3 电磁辐射监测临界指标的确定
        5.3.4 电磁辐射现场应用监测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堰岭隧道超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开采扰动下硐室围岩破裂失稳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 杨铭.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地应力反演的古城矿N2303巷道支护应用研究[D]. 张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3]汉十高铁武当山隧道群平行导坑快速施工关键技术[J]. 赵少强,刘建国,陈传超,丁凡. 施工技术, 2018(S4)
  • [4]切缝药包减振降损试验与综合评价研究[D]. 付晓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1)
  • [5]隧道掘进光面爆破空气柱长度的研究与应用[D]. 陈必港. 福州大学, 2017(05)
  • [6]采空区顶板垮落空气冲击灾害的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D]. 邢平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7]深溪沟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分析[J]. 程可. 四川水力发电, 2012(02)
  • [8]复杂条件下小间距岩石隧道的钻爆施工控制研究[D]. 范腾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9]采场外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D]. 黄治成. 中南大学, 2011(01)
  • [10]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防治冲击地压机理与应用研究[D]. 郭建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标签:;  ;  

燕岭隧道非常规深孔爆破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