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雅雯[1](2021)在《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江西省十所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同时2020年修订版新课程标准强调哲学课要培养中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因此,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展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特色与不足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分别对议题、议题式教学、相关概念辨析和高二哲学课、高二学生的特点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高二哲学课中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运用原则和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就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剖析: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到位、教师哲学素养有待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调动、现有评价机制和社会环境阻碍了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第三部分,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的改进策略。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度提出如下策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哲学素养;综合开发利用哲学议题资源,拓宽议题选择的渠道;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关注学生哲学思维发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第四部分,通过议题式教学运用于高二哲学课中的教学案例,分析了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的五个基本环节,接着以哲学课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为例,从课标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王聪[2](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应该着眼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拥有合理学科教学理念的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客观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任务,发挥哲学的育人功能。提高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对于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贯彻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一手资料,调查对象主要是笔者所在实习学校的高三学生,根据问卷调查和其他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仍存在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哲学素养培育、偏重原理讲述轻互动、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局限性、学生对哲学课缺乏兴趣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哲学的本体价值没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滞后。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改进教学。具体来说,为了提高高中思政课哲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改善学生对哲学的刻板印象,从挖掘哲学的本体价值入手,激发学生热爱智慧的情感;其次,通过辨析式教学的方式,对哲学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教师不断开发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创新完善教学设计,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最后,从教学的各环节着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熙[3](2020)在《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师也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逐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这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给予了学生发言的权利。案例教学法的真实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等特征,能够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陈说: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一部分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概述,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反思这三个环节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给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策略。
赵婕[4](2020)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例》文中提出历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主要教学材料、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新一轮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还比较少,用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让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深入了解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史教学中熟练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并将其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案例教学需要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高中历史教材中思想史教学内容的分析,认为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想史教学有其本身所具有优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其综合能力。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及思想史的教学现状,对高一、高二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代表性调查和访谈。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访谈材料,发现现阶段学生普遍对思想史学习兴趣不高,历史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够到位,思想史教学中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在思想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还要面临案例来源、课堂效率、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再次,为了充分证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课为例,通过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和课后评价阶段三个环节,完整展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从中总结出具体实施策略,提出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成功范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解决思想史教学中的问题,满足教育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技能。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继续探索,更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王笃敏[5](2020)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要想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哲学课程,因其抽象难懂、逻辑性强的特点,使众多学生对此感到畏惧,更需要教师从生活和实践中选取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一案到底”教学法因其“系统性与连贯性”、“启发性与建构性”、“主体性与实践性”的特征在教学方式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近几年来,该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和一线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进行了该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研究后,在实习期间展开教学实践,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框的教学为例,对“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理论,观摩教学,课堂实践,以及对学生和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高中哲学课中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案例编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开发难度大,容易脱离实际,内容不够丰满;二是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拿捏不准案例在课堂所占的比重,处理不好教学预设与生成,重视公开课演绎,忽视常规课教学等。为克服上述问题,笔者从加强教学实践,丰富案例资源;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素养;优化案例编选,坚持知识本位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期望能为推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堂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童贵兰[6](2020)在《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选择《生活与哲学》教材,研究如何在该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关键在于对《生活与哲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做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要在《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首要便是弄清要“教的怎么样”、“教什么”、“怎么教”这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生活与哲学》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高中生能理性地解释事物、理性的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课后要具备以上品质。基于培养科学精神的目标认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课后:在科学知识层面,学生要能科学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在科学方法层面,学生能学会运用实事求是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及矛盾分析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在科学实践层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科学把握政治理想、科学确立人生目标、科学做出价值选择。为落实科学精神的培养,在《生活与哲学》课中应教什么、学什么。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哲学智慧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三方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其次,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和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问题,从思维方法的本质、哲学的辩证智慧及哲学的思维品质三方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最后,知识的学习终会转向实践,学生要能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要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社会历史中的规律认识、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认识及社会生活中的实践选择三方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生活与哲学》课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可促培养科学精神,从课前导入、课中互动和课后实践三方面回答。首先,课前导入要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讲故事、引时事等方式进行导课。其次,课中互动要引人思考,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通过创设情境、引用案例、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最后,课后实践是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后能学用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中践行哲学原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胡呈慧[7](2019)在《高中《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综合探究”栏目的设置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一大闪光点,同时也是我们当下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目前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虽然一直不被看好,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的提出,新高考的来临,都与“综合探究”栏目承载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它的开展对贯彻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果、转变师生观念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导论主要涉及到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指明了“综合探究”的内涵,对《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内容、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该课的教学意义: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有利于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有利于巩固哲学知识,构建哲学框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第二章,通过本人在湖南省涟源市三所高中的调查研究,了解了老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总结了《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师生位置颠倒。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原因分析:双重评价体制的存在;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有限;学生的学习观念、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不足。第三章,根据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原则和教学对策。提出了四个教学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理念贯彻性原则;教学设计有效性原;教学方式多样性原则。重点阐述了解决《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学对策:以教学评价促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境;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增强哲学素养、提升探究能力。第四章,根据现有的学生学情和《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特点,本人设计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教学流程,以便这一新课顺利推广。本人认为该课教学流程应该有以下6个步骤: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熟悉教材;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归纳总结。最后,以《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栏目为示范,作为教学案例展示,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李艳兰[8](2009)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案例教学是近几年来教学与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课题之一,目前已经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学科课程之中。简单的说,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相互协作,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许多的特点和优势,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形式,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案例教学在哲学常识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案例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描述,它不可替代系统的理论教学。只有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分析案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理论是教学的基础,案例是教学的补充。因而在哲学常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案例的收集和处理,准备和实施,运用和反思中要遵循案例教学的相关原则,同时要处理好相应的关系,采用正确的运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案例在哲学教学中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深化理论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能力提高以及哲学素养的养成。
吴学满[9](2008)在《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应灵活运用几个有效的基本教学法》文中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哲学原理课的几个十分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配合的;在哲学课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实现哲学课的教学目的;不能以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其它的教学方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常艳[10](2006)在《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方法性与实践性,在信息时代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哲学课具有可行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发挥。鉴于此,应处理好传统讲授与案例分析、教师导演与学生参与、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等三对关系,在选取案例时应遵循真实客观性、事件典型性、趣味性、综合性、情感教育性五大原则。
二、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江西省十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1.研究特色 |
2.研究不足 |
一、高二哲学课的议题式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议题 |
2.议题式教学 |
3.相关教学模式辨析 |
(二)课程与学生的特点分析 |
1.高二哲学课的特点 |
2.高二学生的特点 |
(三)高二哲学课中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四)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的原则 |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
2.学科性与生活化相统一 |
3.民主参与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
(五)高二哲学课教学中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
1.有利于哲学课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
2.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
3.有利于培养学生哲学素养 |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的现状——以江西省十所中学为例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
1.调查的基本情况 |
2.调查分析 |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
1.教师的哲学课教学理念尚有偏差 |
2.议题式教学的具体操作存在误区 |
3.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低 |
4.议题式教学形式较重,教学实效性不强 |
(三)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运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1.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到位 |
2.教师哲学素养水平有待提升 |
3.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调动 |
4.现有评价机制和社会环境阻碍了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
三、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的改进策略 |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哲学素质 |
1.转变传统的哲学课教育理念 |
2.提升教师哲学素养 |
3.增强议题式教学综合能力 |
(二)综合开发利用哲学议题资源,拓宽议题选择的渠道 |
1.挖掘教材,围绕哲学课教材综合探究开发议题 |
2.立足生本,围绕学生生活改编哲学议题 |
3.回归社会,开发社会热点为哲学议题 |
(三)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 |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
2.关注教学过程,增强学生议题探讨的哲学思辨意识 |
3.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议题探讨的哲学思辨能力 |
(四)关注学生哲学思维发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1.设计学生评价量化表展现哲学素养评价内容 |
2.观察学生的哲学思维并做好过程性评价 |
3.反馈学生哲学学习能力情况的总结性评价 |
四、议题式教学运用于高二哲学课中的教学案例 |
(一)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的基本环节 |
1.议题的设计 |
2.信息搜集 |
3.合作探究 |
4.总结反思 |
5.教学评价 |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运用的教学案例——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 |
1.课标依据 |
2.教材分析 |
3.学情分析 |
4.教学目标 |
5.教学重难点 |
6.教法 |
7.学法 |
8.教学过程 |
9.板书设计 |
10.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的运用研究——以江西省十所中学为例》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的运用研究——以江西省十所中学为例》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批判精神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过于重视哲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哲学素养的培育 |
二、教师偏重原理讲述轻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
三、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局限性,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
四、学生对哲学常识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
第四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一、挖掘学科本体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智慧的情感 |
二、深入剖析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式学习 |
三、开发课内外资源,促进教学设计的创新完善 |
四、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哲学常识的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意义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案例教学法概述 |
2.1 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
2.1.1 案例教学法 |
2.1.2 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 |
2.2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
2.3.1 生活性原则 |
2.3.2 启发性原则 |
2.3.3 时代性原则 |
3 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
3.1 课前准备阶段 |
3.1.1 观念准备 |
3.1.2 案例准备 |
3.1.3 教学准备 |
3.2 课堂实施阶段 |
3.2.1 呈现案例 |
3.2.2 巧妙提问 |
3.2.3 分析讨论 |
3.2.4 总结归纳 |
3.3 课后反思阶段 |
3.3.1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
3.3.2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
4 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
4.1.1 教师注重哲学知识的讲解,没有充分利用哲学案例 |
4.1.2 哲学案例素材选取不当,学生积极性不高 |
4.1.3 哲学案例制作困难,教师积极性不高 |
4.2 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教师知识底蕴和教学能力的局限 |
4.2.2 哲学教学案例资源不丰富 |
4.2.3 教学考核制度不完善 |
5 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化策略 |
5.1 教师自身的完善 |
5.1.1 提高自身的哲学理论素养 |
5.1.2 优化哲学案例的使用,使哲学知识通俗化 |
5.2 改进教学案例 |
5.2.1 哲学案例要与当前时政热点紧密相连 |
5.2.2 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哲学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
5.3 改善学校评价机制 |
5.3.1 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哲学案例教学 |
5.3.2 建立哲学案例教学评价奖励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解析 |
1.案例 |
2.案例教学法 |
3 历史案例教学法 |
(二)研究理论依据 |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
(一)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内容分析 |
1.课标解读——以2017版为例 |
2.教材解读——以人教版为例 |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史教学的优势 |
1.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 |
2.从培养学生的角度看 |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
1.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案例来源少,编写难度大 |
2.过程难把握,教学效率低 |
3.学生人数多,硬件设施少 |
4.未能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
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与策略——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例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二)课堂实施阶段 |
1.创设情境、导入案例 |
2.小组讨论、分析案例 |
3.学生发言、班级讨论 |
4.总结案例、情感升华 |
(三)课后总结阶段 |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
五、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
(一)建设历史学科教学案例库 |
(二)建立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
(三)给予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关于案例教学法、思想史教学等问题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关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思想史教学等问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5)“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
1.研究目标 |
2.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1.系统性与连贯性 |
2.启发性与建构性 |
3.主体性与实践性 |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 |
2.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章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 |
(一)课前准备 |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
2.选取合适案例,确定分析角度 |
3.优化案例呈现方式 |
(二)问题设计 |
1.意图明确,紧扣主题 |
2.逻辑合理,层层递进 |
3.难易适度,有机结合 |
(三)课堂实施 |
1.清晰导入 |
2.及时概括 |
3.合作探究 |
4.理性升华 |
(四)反思总结 |
1.反思教学设计 |
2.反思教学过程 |
3.反思评课建议 |
第三章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教学应用的效果分析 |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应用效果的调查分析 |
1.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2.对教师的访谈分析 |
(二)高中哲学课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优势 |
1.有利于增强高中哲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3.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三)高中哲学课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
1.案例编选中存在的问题 |
2.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应用中的改进策略 |
(一)加强研究探索实践,丰富案例资源 |
1.整合资源,搭建素材库 |
2.完善落实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 |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
2.注重教学素材积累 |
3.加强教学知识储备 |
(三)完善案例选编,优化“一案到底”课堂实施 |
1.明确案例选编标准 |
2.有机结合案例与教材 |
3.优化案例,知识本位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 |
(6)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二)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概述 |
一、科学精神的相关概念 |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内涵 |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维度 |
二、培养高中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
(一)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二)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 |
(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 |
三、《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可行性 |
(一)《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理论可行性 |
(二)《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应然可行性 |
(三)《生活与哲学》课中培养科学精神的现实可行性 |
四、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
(一)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
(二)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内容设计 |
(三)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
一、科学知识层面 |
(一)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 |
(二)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 |
二、科学方法层面 |
(一)学会运用实事求是方法 |
(二)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
三、科学实践层面 |
(一)科学把握政治理想 |
(二)科学确立人生目标 |
(三)科学做出价值选择 |
第三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内容设计 |
一、与时代同行的哲学 |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
(二)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 |
(三)哲学智慧与社会实践 |
二、科学的思维方法 |
(一)思维方法的本质 |
(二)哲学的辩证智慧 |
(三)哲学的思维品质 |
三、科学的判断与选择 |
(一)社会历史中的规律认识 |
(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认识 |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选择 |
第四章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过程设计 |
一、巧设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设疑导入引学生求知 |
(二)故事导入引学生兴趣 |
(三)时事导入引学生注意 |
二、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
(二)引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辨 |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辨析 |
三、课后实践引学生践行哲学原理 |
(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践行 |
(二)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践行 |
(三)在参加社会实践中践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中《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概述 |
第一节 “综合探究”的内涵 |
第二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内容 |
第三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特点 |
一、政治导向性 |
二、实践性与综合性 |
三、自主性与合作性 |
四、开放性与灵活性 |
第四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教学意义 |
一、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
二、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 |
四、有利于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 |
五、有利于巩固哲学知识,构建哲学框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
第二章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调查研究和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研究 |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
二、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
三、教师访谈情况 |
第二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时间不足 |
二、教学开展形式单一 |
三、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 |
四、师生位置颠倒 |
第三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双重评价体制的存在 |
二、教学环境的限制 |
三、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有限 |
四、学生的学习观念、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不足 |
第三章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对策 |
第一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教学原则 |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教学理念贯彻性原则 |
三、教学设计有效性原则 |
四、教学方式多样性原则 |
第二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教学对策 |
一、以教学评价促教学改革 |
二、优化教学环境 |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 |
四、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哲学素养、提升探究能力 |
第四章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教学流程与案例展示及教学反思 |
第一节 《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的教学流程 |
一、导入新课 |
二、明确学习目标 |
三、自主学习、熟悉教材 |
四、合作学习 |
五、成果展示 |
六、归纳总结 |
第二节 教学案例--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
一、导入新课 |
二、展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
三、自主学习 |
四、合作学习 |
五、成果展示 |
六、归纳总结 |
第三节 案例教学反思 |
一、根据学生特点,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
二、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 |
三、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有效探究 |
四、把握学生探究进度,严格控制探究时间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及现状 |
一、国外案例教学的历史发展 |
二、国内案例教学的历史发展 |
三、案例教学法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哲学案例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 |
二、哲学案例教学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案例 |
一、案例的含义 |
二、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
三、案例的分类 |
第二节 案例教学法 |
一、案例教学法 |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
第三节 高中政治新课程哲学常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思想和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观点 |
二、卢梭“自然人”的教育思想 |
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 |
四、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思想 |
五、多元智能理论 |
六、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案例教学法和高中哲学常识教学的关系 |
第一节 高二哲学常识的地位 |
一、高中哲学常识教材的特点 |
二、哲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 |
三、哲学常识在会考和高考中的地位 |
第二节 哲学常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哲学教学功能片面化 |
二、哲学教学理论模式化 |
三、哲学教材内容陈旧化 |
四、哲学教法定势化 |
第三节 高中政治新课程哲学常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
一、采用案例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 |
二、采用案例教学是改变传统哲学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
三、采用案例教学是推进哲学常识教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第四章 案例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第一节 案例教学法在哲学教学运用中的操作程序 |
一、哲学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择 |
二、哲学教学案例撰写的基本要求 |
三、哲学案例教学的准备、实施 |
第二节 案例教学法在哲学常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
一、哲学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
二、哲学教学案例在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
三、案例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
四、案例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
五、案例教学法的在哲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和优势表现 |
第三节 案例教学法在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分析 |
一、案例教学法在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试验分析 |
二、案例教学法在哲学常识教学中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
三、案例教学法在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9)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应灵活运用几个有效的基本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
二、互动教学法 |
三、案例教学法 |
(10)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哲学课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
二、当前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1.案例教学与传统式讲授失衡 |
2.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偏差 |
3.案例选编与运用缺乏科学性 |
4.知识储备与课堂驾驭难度大 |
三、对策探讨 |
1.处理好三对关系 |
2.遵循五大原则 |
四、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江西省十所中学为例[D]. 胡雅雯.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有效性研究[D]. 王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陈熙.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4]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思想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例[D]. 赵婕.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笃敏. 鲁东大学, 2020(01)
- [6]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设计研究[D]. 童贵兰. 西南大学, 2020(01)
- [7]高中《生活与哲学》“综合探究”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呈慧.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8]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李艳兰.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9]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应灵活运用几个有效的基本教学法[J]. 吴学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0]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常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