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

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

一、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武,左进华,郑淑芳,王清[1](2021)在《北京市蔬菜贮藏保鲜与流通研究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回顾了建国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在不同时期开展的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后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试图对今后北京市蔬菜采后处理、贮藏保鲜、冷链物流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进一步做好首都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蔬菜安全供应保障工作。

蒋学勤,温学萍,徐苏萌,赵玮,俞风娟[2](2021)在《宁夏供港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宁夏供港蔬菜采用规模化种植、合作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高效化运作的生产模式,已形成集高端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生产季从每年2月下旬至10月下旬,2020年生产供港蔬菜62.24万t,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宁夏已成为供港蔬菜的"明星产区",但宁夏蔬菜也存在比较效益下滑、生产技术有待提高、品牌亟须保护等问题。下一步,宁夏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国内大中目标城市的市场需求,推行标准化生产,

马良[3](2021)在《典型调理菜肴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杀菌机理及品质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调理菜肴加工和贮藏环节中,其体系内部持续进行的生化反应易导致品质下降,极大地限制了调理菜肴的品质和货架期。尽管传统杀菌技术(高压蒸汽)有效保证了调理菜肴的微生物安全,但易对调理菜肴色泽、风味和质构等品质产生较大不利影响。针对使用传统杀菌技术易造成调理菜肴品质下降的缺陷,本文开发绿色物理杀菌技术(射频)与生物抑菌剂(ε-聚赖氨酸)和化学抑菌剂(纳米氧化锌)协同的新型温和杀菌技术,以三种典型生鲜调理菜肴单品(食用菌,茄果蔬菜,禽肉)为切入点,探讨其适用性。在基于单品生鲜调理菜肴的基础上,制备典型单组分熟制调理菜肴(煎鸡胸肉)和典型多组分熟制调理菜肴(宫保鸡丁和蘑菇炒鸡),系统对比了新型温和杀菌技术和传统高压蒸汽杀菌技术对典型熟制调理菜肴的杀菌效果和色、香、味等品质的影响,阐明了相关机理并建立货架期模型,旨在为调理菜肴工业化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食品加工、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从大肠杆菌的残菌量、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漏量等评价指标着手,研究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处理的杀菌效果,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杀菌机理进行分析,筛选出最优杀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射频与ε-聚赖氨酸和纳米氧化锌协同处理导致大肠杆菌结构破坏程度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露量加大,细胞损伤程度加剧,协同作用提高了杀菌效率。对杀菌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和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动力学拟合的相关系数和模型评价参数更高,其拟合效果和准确度高于一级动力学模型和Weibull模型。根据实验结果所确立的后续实验参数为:极板间距20 mm,杀菌时间20min或30 min,ε-聚赖氨酸浓度0.25 g/kg,纳米氧化锌浓度0.04 g/kg。其次,采用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技术对三种典型生鲜调理菜肴——调理蛹虫草(食用菌类)、调理青椒(茄果蔬菜类)和调理鸡胸肉(禽肉类)进行杀菌处理,研究杀菌后三种典型生鲜调理菜肴的菌落总数、质构、色泽、虫草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杀菌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协同抑菌剂的杀菌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射频或单独使用抑菌剂,且对三种典型生鲜调理菜肴的色泽、质构、虫草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等品质的影响较小。射频协同抑菌剂杀菌对三种典型生鲜调理菜肴的穿透深度均远大于菜肴本身的厚度,可以满足杀菌要求。再次,在生鲜调理菜肴的研究基础上,制作典型单组分熟制调理菜肴煎鸡胸肉,对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杀菌后煎鸡胸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电子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杀菌处理导致的品质变化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过程中煎鸡胸肉温度呈现均匀分布,穿透深度(59.13~66.29 cm)远大于煎鸡胸肉包装厚度,无边角效应。与传统高压蒸汽杀菌技术对比,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较好地保持了煎鸡胸肉的色泽、质构和滋味等品质。而传统高压蒸汽杀菌不仅导致煎鸡胸肉鲜味值降幅高达33.45%,还严重破坏其肌原纤维紧实的网状结构,这可能是传统高压蒸汽杀菌技术导致煎鸡胸肉滋味和质构下降的主要原因。第四,制备典型多组分熟制调理菜肴宫保鸡丁,研究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对其适应性和品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宫保鸡丁的微生物数量,且在杀菌过程中,宫保鸡丁温度均匀分布,无边角效应。对电子鼻响应值进行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后,宫保鸡丁的风味与未杀菌样接近,而经传统高压蒸汽杀菌的宫保鸡丁其风味与未杀菌样和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较大。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引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增加18.82%~31.92%,而传统高压蒸汽杀菌导致其含量急剧增加95.68%。低场核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高压蒸汽处理对宫保鸡丁水质子的流动性和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较大,而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较好地保持了水质子的流动性和水分分布。第五,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射频与ε-聚赖氨酸(0.20 g/kg)和纳米氧化锌(0.03g/kg)组成的复合抑菌剂协同杀菌技术对典型多组分熟制调理菜肴蘑菇炒鸡进行杀菌处理,对其适用性和杀菌后的品质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提高了对蘑菇炒鸡菜肴的杀菌效率,通过缩短杀菌时间有效控制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积累,并降低了抗坏血酸的损失。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过程中蘑菇炒鸡温度均匀分布,无边角效应产生。蘑菇炒鸡挥发性成分中醛类和醇类物质的含量较高,在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过程中,前者相对含量先增至32.65%后降至27.70%,后者总相对含量从22.83%降至14.38%,通过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阐明了高压蒸汽处理组的风味与未杀菌样差异较大的原因。最后,对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进行加速贮藏实验,建立基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的货架期模型,该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对三种典型调理菜肴贮藏期间微生物数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协同抑菌剂杀菌可有效控制三种调理菜肴的微生物数量,在4℃冷藏270 d后菌落总数未超过最高限值。与传统高压蒸汽杀菌的菜肴相比,在贮藏期内,射频结合抑菌剂杀菌的三种调理菜肴品质与贮藏初期最接近。综合分析,射频协同抑菌剂杀菌能较好地保持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的原有品质,可将其货架期有效延长至270 d,在180 d以内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的品质最优。

卢裕亿[4](2021)在《预冷工艺参数对蔬菜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蔬菜是人类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但通常由于含水量高、呼吸旺盛而容易衰老腐烂,在常温下不易贮藏。因此,刚采收的蔬菜急需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其品温,抑制呼吸和新陈代谢,减缓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保鲜期。预冷作为蔬菜全程冷链的“最先一公里”,已成为保持采后蔬菜品质的关键措施。预冷工艺参数的设置会影响蔬菜的预冷效果,也会对后续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预冷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将会严重降低蔬菜的预冷效果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青椒、西兰花、结球生菜和番茄四种蔬菜为试材,探讨了内外包装、初始品温、延迟冷却和果蔬规格等预冷工艺参数对蔬菜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内外包装对青椒预冷速率及其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影响的研究。采用塑料箱、纸箱、塑料箱+防雾膜、纸箱+防雾膜四种方式包装青椒,分别从初温22~25℃压差预冷至9℃,预冷后无膜的加上防雾膜包装,外包装均用塑料箱,移入10℃冷库中冷藏8 d、模拟运输和销售各2 d,测定了预冷时间、失重率、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维生素C、叶绿素、总酚等)含量变化。塑料箱包装的预冷速率比纸箱包装的快,无膜包装预冷速率比加膜包装快;塑料箱包装预冷的青椒冷链品质比纸箱的高,防雾膜包装预冷的青椒冷链品质比无膜的高。塑料箱、纸箱、塑料箱+防雾膜、纸箱+防雾膜包装的青椒预冷时间分别为55、60、85、135 min,失重率分别为0.41%、0.39%、0.18%、0.17%,呼吸强度分别为16.57、18.50、18.89、19.23 mg CO2/(kg·h)。塑料箱包装的青椒预冷速率最快,能耗最少;在冷链流通中,其品质下降较缓慢,10℃下冷链流通12 d后感官评价为5.4分,仍具有商品性;失重率为1.27%,硬度为20.1 N,TSS、VC、叶绿素、总酚含量分别为3.85%、56.07 mg/100g、46.22 mg/kg、0.94 OD280/g。(2)初始品温对西兰花预冷速率及其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影响的研究。不同初始品温(12℃、20℃、27℃)的西兰花分别压差预冷至3℃,预冷后均用防雾膜包装,移至0℃冷库冷藏6 d、模拟运输和销售各2 d。结果表明,西兰花的初始品温越高,预冷时间越长,在冷链流通时品质越差。初温12℃、20℃、27℃的西兰花压差预冷时间分别为35、70、100 min,预冷后失重率分别为1.95%、2.27%、2.48%。三种初始品温的西兰花冷链流通10 d后感官评价分别为5.9、5.4、5.1分,均>5分,仍具有商品性。初温12℃的西兰花预冷速率最快,质量损失最少,冷链流通时品质保持最高,流通10 d后失重率为2.90%,VC、叶绿素、总酚含量分别为0.54 mg/g、0.28 mg/g、11.63 OD280/g,较初值保留率分别为62%、61%、78%。因此,应在一天中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采收蔬菜,有利于缩短预冷时间和流通过程中营养品质的保持。(3)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预冷速率及其冷链流通品质影响的研究。预冷前结球生菜于室温(18~20℃)放置1 h、5 h、8 h,然后分别压差预冷至3℃,预冷后加防雾膜包装、在0℃冷库中冷藏6 d、运输和销售各2 d,测定预冷时间、呼吸强度、失重率、VC、叶绿素、总酚等。由于塑料箱是开孔且敞开的,延迟过程中结球生菜品温没有升高,因而预冷时间几乎相等(100~105 min)。但在冷链流通过程中,延迟冷却时间越长的结球生菜品质下降越快。0℃下流通10 d后,延迟1 h的结球生菜感官评价为5.7分,失重率为1.38%,TSS、VC、叶绿素、总酚含量分别为3.12%、10.04 mg/100g、24.30 mg/kg、0.83 OD280/g。(4)果实规格番茄的预冷速率及其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大、中、小规格番茄从初始温度17~17.5℃分别压差预冷至3℃,然后加防雾膜包装,放置于0℃冷库中冷藏6 d、模拟运输和销售各2 d。大、中、小番茄的预冷时间分别为165、100、95 min,对应失重率分别为0.34%、0.45%、0.64%,差异显着。冷链流通10 d后,大、中、小番茄的感官评价分别为7.2、6.9、6.5分,失重率分别为0.52%、0.54%、0.77%,TSS含量分别为4.85%、4.77%、4.39%,VC含量分别为21.19、18.42、17.31 mg/100g,总酚含量分别为1.26、1.18、1.07 OD280/g,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1.48、1.42、1.20 mg/kg,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49、0.48、0.47mg/kg。番茄的营养物质含量因果实大小而异,一般而言,果实越大,营养物质含量越高;但冷链流通过程中不同规格的番茄营养物质下降趋势大致相同。由于预冷速率差异大,不同规格的番茄应该分开预冷。

柴青宇[5](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范凯[6](2020)在《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新鲜、营养的鲜切果蔬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新鲜果蔬经鲜切加工后易发生细胞组织褐变、营养成分流失、质地软化、水分损失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从而加快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缩短了产品货架期。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方法对鲜切果蔬品质保持和货架期延长意义重大。本文以鲜切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及气调联合处理对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品质、生理、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为鲜切蔬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在鲜切蔬菜保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超声波处理对鲜切蔬菜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气调处理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失重率,抑制了抗坏血酸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延缓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同时,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和微生物生长,保持了鲜切黄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超声波处理5 min与15 min相比,超声波处理10min联合气调能更好地保持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均延长至12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声波处理10 min联合气调能抑制鲜切生菜和黄瓜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声波单独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抑菌效果和货架期延长是有限的,研究了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0-0.5 g/L)的增加,抑制微生物效果增加,当ε-聚赖氨酸浓度从0.4 g/L增至0.5g/L时,ε-聚赖氨酸对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数量无显着性差异。综合考虑使用成本和抑菌效果,选取0.4 g/L作为最适浓度。超声波、ε-聚赖氨酸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减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色差的上升,延缓了鲜切生菜中总酚、抗坏血酸和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鲜切生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降低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水分流动性,抑制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延长至15天。同时,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能延缓鲜切生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了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控制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品质,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粒径尺寸约为0.54-0.83 nm,处于典型的碳量子点尺寸范围内。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图和X衍射图谱显示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如-OH、-COOH等),从而呈现出良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的抑菌性随碳量子点浓度(0-4.5%)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涂膜处理相比,4.5%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微生物抑制效果更好,有利于鲜切生菜和黄瓜的保鲜。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延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失重率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及抗坏血酸的下降,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下降,降低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同时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MDA含量的升高,保存了鲜切黄瓜的气味和滋味,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处理明显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减少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腐败变质,且将其货架期分别延长至18天和15天。通过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发现,与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相比,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能更好地延缓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的衰老进程。针对普通气调包装鲜切蔬菜贮藏期间的缺氧状态及商用聚合物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限制气调包装的适用性问题,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可以提供适宜的O2和CO2气体浓度。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失重率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了鲜切黄瓜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保留了鲜切黄瓜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等主要风味物质,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的水分流动性。通过比较发现,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处理对鲜切黄瓜冷藏期间的保鲜效果更好。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有助于延缓鲜切黄瓜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了自由基的积累。

戚文元,王海宏,岳玲,郑琦,陈志军,颜伟强,包英姿,孔秋莲[7](2020)在《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蓝花冷藏保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鲜切西蓝花冷藏期间的黄化衰老、微生物腐败问题,研究电子束辐照的保鲜和杀菌效果。采用0.03 mm厚聚乙烯保鲜袋(PE)、0.02 mm厚聚氯乙烯保鲜袋(PVC)、一次性聚丙烯保鲜盒(PP)3种不同材料包装鲜切西蓝花,分别经0 k Gy(未辐照)、2.4 k Gy、4 k Gy电子束辐照后于4℃±1℃下冷藏30 d,定期检测黄化率、失重率、腐烂率、花球坚实度、总叶绿素含量、组织相对电导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大肠菌群。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抑制鲜切西蓝花冷藏期间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的增加,有效杀灭鲜切西蓝花初始携带的大肠菌群,减少黄化发生和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采用0.02 mm厚PVC保鲜袋结合2.4 k Gy辐照处理效果最佳,4℃冷藏18 d时,鲜切西蓝花的黄化率为2.2%,失重率小于1.3%,花球坚实度为入贮初值的82.3%,总叶绿素含量为11.5 mg∕[(100 g)FW],是入贮初值的84.6%,组织相对电导率较入贮初值升高26.6%,无腐烂发生,无大肠菌群检出。2.4 k Gy电子束辐照有效提高了冷藏鲜切西蓝花的贮藏品质,延长了其保鲜期。

闫春海[8](2020)在《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很多公司将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形成了跨境电商,其中,通过国际冷链物流能够更快的把国外优质的生鲜食品,如冰岛的海鲜、阿根廷的牛肉、美国的樱桃、哥斯达黎加的凤梨、智利的大红虾等高价值产品,配送到各大商超和国人的餐桌上。因此,研究国际段冷链和国内冷链物流的协同,尤其是生鲜食品进入我国境内后的冷链物流全过程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生鲜食品冷链涉及食品安全,尤其在生鲜食品运输流通环节中,需保持全程同温运输、存储。我国每年因保存不当变质的海鲜、肉类、水果、蔬菜等浪费惊人,损耗巨大,冷链物流成本偏高,究其原因是我国冷库数量及分布不合理,冷藏技术落后、冷链过程断链没有实现全程冷链等因素造成。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从事跨境冷链物流、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等第三方服务的A跨境电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供应链及冷链物流理论、全程管理、协同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通过文献法、访谈法、案例法,研究A公司在跨境电商全程冷链管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冷链跨境协同问题、国内段冷链仓储配送问题等。并利用鱼骨分析法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各问题产生的原因,内部如管理不到位、外部如国内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等。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策略的实施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本文从跨境物流协同模式、国内段仓储管理方式、冷链配送环节三个影响全程冷链方面提出了管理改进策略,并从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物流信息技术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论文希望从管理策略角度找出A公司跨境全程冷链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指导措施,也希望通过实践案例研究,丰富跨境全程冷链物流管理理论。

关秀杰,肖彦春,郝生宏,李晗[9](2020)在《可食用微乳化保鲜液对草莓低温冷藏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以丹东"九九"草莓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0.50、1.00 g·L-1)、柠檬酸(0.20、0.50 g·L-1)复配的复合保鲜液涂膜处理对草莓低温冷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经复合保鲜液涂膜处理低温冷藏后,显着提高了草莓的好果率,减缓了草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减少了抗坏血酸的营养损失,尤其是1.00 g·L-1壳聚糖与柠檬酸的复配保鲜效果优于0.50 g·L-1壳聚糖与柠檬酸的复配。该研究可为不耐贮藏的水果冷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李瀑[10](2020)在《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国际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力更强,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赛事规模、影响力、参赛人员的不断增加,比赛所需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对赛事主办方提出新的挑战。在筹办时间长、赛事时间短、需求量大、比赛场地分散的条件下,基于物流成本及物流时效等多方面考虑,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保障赛事安全。本文以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背景,首先界定了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定义,通过构建四维概念模型,从每个维度展开探讨,并分析了全流程和特性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商品多车型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基础模型,并进一步考虑食品的最佳储存期,对模型进行了升级和优化。同时考虑到赛事举办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而导致物流中断风险,进而提出综合考虑物流道路抢修与配送路径重构的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分别针对三个模型设计了对应的求解方式。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成果如下:(1)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的影响机理分析。通过设计该物流网络的多维概念模型,分析其网络构成的多重结构,绘制了物流网络流程图,对物流网络构建的特征做具体分析。揭示了赛事食品冷链物流运行规律,既丰富了赛事物流管理的研究成果,也为赛事物流网络的构建及优化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2)考虑多商品多车型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讨论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的独特性,通过问题描述与假设,构建多商品多车型的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型,其中考虑了多商品、多车型、分类储存及运输、装卸货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等。为加快求解效率进行模型强化,减少决策变量个数,增加约束空间搜索限制,同时运用分支定界算法对实际案例-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计算,得到最优选址-路径结果,并做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最后分析通用算法的求解规模,测试了 48个随机算例,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可能的聚类分析方法,以降低单次计算的数据规模。满足了赛事物流筹备对成本和时间的高精度要求,构建了符合赛事特点的物流网络模型,为现实中赛事物流网络基础框架的构建提供了数学建模基础。(3)考虑食品最佳储存期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考虑不同品类冷链食品的最佳储存期,从食品供应安全的角度考虑设置多周期储存,据此设计多周期多商品多车型的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运用Benders算法将原问题拆分为子问题和主问题,通过Gams进行编程求解,在合理时间内求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直接运用Cplex进行暴力求解测试,并不能在预期时间内获得最优解,从而验证了 Benders算法的有效性,对于解决大型赛事的食品安全供应问题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4)考虑中断风险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首先从风险预警的角度出发,对物流网络中断风险要素做具体分析,并设计物流网络中断风险预警机制;其次通过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根据道路抢修紧迫性优先抢修关键道路,使得完成抢修计划的时间最小化,下层按照各个赛区的食品需求时间,使得完成所有赛区场馆所需食品配送时间最小化,并采用基于距离矩阵的变邻域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寻优,以整体赛事配送时间最小为目标,确定优先通行道路,该模型对于道路抢修和赛事配送具有现实使用价值。图29幅,表17个,参考文献167篇。

二、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蔬菜贮藏保鲜与流通研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推广阶段(新中国成立—20世纪70年代)
2 产地低温贮藏、冷藏、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推广阶段(20世纪70—90年代)
3 采后保鲜处理技术研究、推广阶段(20世纪90年代)
4 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研究、推广阶段(21世纪)
5 今后蔬菜贮藏保鲜研究工作的重点

(2)宁夏供港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历程与规模
    1.2 种植品种与产量
    1.3 经营模式与特点
        1.3.1 规模化种植
        1.3.2 产业化经营
        1.3.3 标准化生产
        1.3.4 高效化运作
    1.4 销售渠道与效益
        1.4.1 销售市场
        1.4.2 品牌效应
        1.4.3 经济效益
        1.4.4 社会效益
2 存在问题
    2.1 比较效益逐步下滑
    2.2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3 品牌保护需求紧迫
3 对策与建议
    3.1 保持适度规模,继续开拓市场,丰富品种
    3.2 提高组织化程度,统一标准,统一品牌
    3.3 建立宁港合作机制,打通直供港澳渠道
    3.4 强化科技支撑,培养技术工人
    3.5 加大政策扶持,保证产业稳步发展

(3)典型调理菜肴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杀菌机理及品质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调理菜肴及其发展概况
        1.1.1 调理菜肴概况
        1.1.2 调理菜肴的优点
        1.1.3 我国调理菜肴行业存在的问题
        1.1.4 我国调理菜肴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调理菜肴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1.2.1 传统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1.2.2 新型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1.3 射频杀菌及研究进展
        1.3.1 射频概述
        1.3.2 射频杀菌机理
        1.3.3 介电性质和穿透深度
        1.3.4 射频技术在食品杀菌中的应用进展
    1.4 ε-聚赖氨酸抑菌机理及研究进展
        1.4.1 ε-聚赖氨酸概述
        1.4.2 ε-聚赖氨酸抑菌机理
        1.4.3 ε-聚赖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1.5 纳米氧化锌抑菌机理及研究进展
        1.5.1 纳米氧化锌概述
        1.5.2 纳米氧化锌抑菌机理
        1.5.3 纳米氧化锌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1.6 调理菜肴温和杀菌技术
    1.7 立题背景和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机理研究及杀菌动力学模型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抑菌剂的制备
        2.3.2 大肠杆菌培养及菌悬液的制备
        2.3.3 杀菌方案
        2.3.4 测定方法
        2.3.5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2.4.2 单独射频处理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2.4.3 单独射频处理对大肠杆菌形态的影响
        2.4.4 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2.4.5 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杀菌对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2.4.6 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杀菌对大肠杆菌细胞内紫外吸收物质泄露量的影响
        2.4.7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2.4.8 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处理对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模型建立及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处理对典型生鲜调理菜肴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制备
        3.3.2 抑菌剂的制备
        3.3.3 杀菌方案
        3.3.4 测定方法
        3.3.5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杀菌条件对调理蛹虫草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
        3.4.2 不同杀菌条件对调理青椒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
        3.4.3 不同杀菌条件对调理鸡胸肉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
        3.4.4 贮藏期间三种典型生鲜调理菜肴菌落总数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对典型单组分熟制调理菜肴煎鸡胸肉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煎鸡胸肉的制备
        4.3.2 煎鸡胸肉的杀菌处理
        4.3.3 杀菌温度均匀性的测定
        4.3.4 煎鸡胸肉介电性质的测定
        4.3.5 杀菌后煎鸡胸肉菌落总数的测定
        4.3.6 杀菌后煎鸡胸肉色泽的测定
        4.3.7 杀菌后煎鸡胸肉质构的测定
        4.3.8 杀菌后煎鸡胸肉TBARS含量的测定
        4.3.9 杀菌后煎鸡胸肉电子舌的测定
        4.3.10 杀菌后肌原纤维的扫描电镜观察
        4.3.11 杀菌后煎鸡胸肉的感官评价
        4.3.12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的温度均匀性
        4.4.2 不同温度下煎鸡胸肉的介电性质和穿透深度
        4.4.3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煎鸡胸肉菌落总数的影响
        4.4.4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煎鸡胸肉色泽的影响
        4.4.5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煎鸡胸肉质构的影响
        4.4.6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煎鸡胸肉TBARS含量的影响
        4.4.7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煎鸡胸肉滋味影响的电子舌分析
        4.4.8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4.4.9 射频结合ε-聚赖氨酸杀菌对煎鸡胸肉感官评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处理对典型多组分熟制调理菜肴宫保鸡丁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原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宫保鸡丁的制备
        5.3.2 宫保鸡丁的杀菌处理
        5.3.3 杀菌温度均匀性的测定
        5.3.4 杀菌后宫保鸡丁菌落总数的测定
        5.3.5 杀菌后宫保鸡丁质构的测定
        5.3.6 杀菌后宫保鸡丁TBARS含量的测定
        5.3.7 杀菌后宫保鸡丁水分分布及磁共振成像的测定
        5.3.8 杀菌后宫保鸡丁电子鼻的测定
        5.3.9 杀菌后宫保鸡丁的感官评价
        5.3.10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的温度均匀性
        5.4.2 杀菌后宫保鸡丁的菌落总数
        5.4.3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对宫保鸡丁质构的影响
        5.4.4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对宫保鸡丁TBARS含量的影响
        5.4.5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对宫保鸡丁水分分布及状态的影响
        5.4.6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对宫保鸡丁风味影响的电子鼻分析
        5.4.7 射频结合纳米氧化锌杀菌对宫保鸡丁感官评分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处理对典型多组分熟制调理菜肴蘑菇炒鸡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实验原料
        6.2.2 主要试剂
        6.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蘑菇炒鸡的制备
        6.3.2 蘑菇炒鸡的杀菌处理
        6.3.3 抑菌剂的抑菌能力测定
        6.3.4 杀菌后蘑菇炒鸡菌落总数的测定
        6.3.5 杀菌后TBARS含量的测定
        6.3.6 杀菌后青椒抗坏血酸的测定
        6.3.7 杀菌温度均匀性的测定
        6.3.8 杀菌后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6.3.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测定
        6.3.10 杀菌后蘑菇炒鸡的感官评价
        6.3.11 数据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不同浓度抑菌剂的抑菌能力对比
        6.4.2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对蘑菇炒鸡菌落总数的影响
        6.4.3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对蘑菇炒鸡TBARS含量的影响
        6.4.4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对蘑菇炒鸡中青椒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6.4.5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的温度均匀性
        6.4.6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对蘑菇炒鸡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6.4.7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后鸡肉肌原纤维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
        6.4.8 射频结合复合抑菌剂杀菌对蘑菇炒鸡感官评分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贮藏货架期模型与品质变化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设备
        7.2.1 实验原料
        7.2.2 主要试剂
        7.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的制备
        7.3.2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的杀菌处理
        7.3.3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加速贮藏实验
        7.3.4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贮藏品质变化研究
        7.3.5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TBARS含量的测定
        7.3.6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贮藏期间菌落总数的的测定
        7.3.7 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贮藏期间感官评价的测定
        7.3.8 数据分析
    7.4 结果与讨论
        7.4.1 基于TBARS含量的货架期模型
        7.4.2 贮藏期间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菌落总数的变化
        7.4.3 贮藏期间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TBARS含量的变化
        7.4.4 贮藏期间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感官评分的变化
        7.4.5 基于三种典型熟制调理菜肴贮藏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7.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清单
附录B:本论文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4)预冷工艺参数对蔬菜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
    2 国内外预冷技术现状
        2.1 产地预冷的重要性
        2.2 预冷工艺参数的研究进展
    3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3.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内外包装对青椒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内外包装对青椒预冷速率的影响
        2.2 不同内外包装对青椒呼吸强度的影响
        2.3 不同内外包装对青椒感官评价和失重率的影响
        2.4 不同内外包装对青椒硬度和TSS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内外包装对青椒VC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内外包装对青椒总酚和MDA含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三章 初始品温对西兰花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初始品温对西兰花预冷速率的影响
        2.2 不同初始品温对西兰花呼吸强度的影响
        2.3 不同初始品温对西兰花感官评价和失重率的影响
        2.4 不同初始品温对西兰花VC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初始品温对西兰花总酚和MDA含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四章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延迟过程中环境温度和结球生菜品温变化
        2.2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预冷速率的影响
        2.3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呼吸强度的影响
        2.4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感官评价和失重率的影响
        2.5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TSS和VC含量的影响
        2.6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叶绿素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2.7 延迟冷却对结球生菜MDA含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五章 果实规格对番茄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规格对番茄预冷速率的影响
        2.2 不同规格对番茄呼吸强度的影响
        2.3 不同规格对番茄感官评价和失重率的影响
        2.4 不同规格对番茄TSS和VC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规格对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规格对番茄总酚和MDA含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鲜切果蔬生理及品质变化
        1.1.1 生理变化
        1.1.2 营养成分变化
        1.1.3 微生物变化
    1.2 鲜切果蔬货架期延长的新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货架期延长的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2 货架期延长的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3 货架期延长的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3 超声波与新型涂膜材料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1 超声波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2 ε-聚赖氨酸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3 碳量子点/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气调包装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1 普通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2 激光微孔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试验
        2.3.3 指标测定
        2.3.4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结果
        2.4.2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2.4.3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2.4.4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处理
        3.3.2 试验设计
        3.3.3 指标测定
        3.3.4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3.4.2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3.4.3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失重率和色泽的影响
        3.4.4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PPO和 POD活性的影响
        3.4.5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总酚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3.4.6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7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水分状态的影响
        3.4.8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货架期的影响
        3.4.9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碳量子点制备
        4.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制备
        4.3.3 样品处理
        4.3.4 指标测定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碳量子点的表征
        4.4.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抑菌性
        4.4.3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微生物的影响
        4.4.4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4.4.5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4.4.6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激光机加工微孔包装袋
        5.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溶液
        5.3.3 样品处理
        5.3.4 指标测定
        5.3.5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气体成分变化
        5.4.2 失重率的变化
        5.4.3 硬度的变化
        5.4.4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5.4.5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5.4.6 风味的变化
        5.4.7 水分状态的变化
        5.4.8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清单

(7)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蓝花冷藏保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电子束辐照
        1.2.2 黄化率、失重率和腐烂率测定
        1.2.3 花球坚实度测定
        1.2.4 总叶绿素含量测定
        1.2.5 组织相对电导率测定
        1.2.6 微生物学检验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包装冷藏鲜切西蓝花黄化率、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2.2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包装冷藏鲜切西蓝花花球坚实度的影响
    2.3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包装冷藏鲜切西蓝花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包装冷藏鲜切西蓝花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5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包装冷藏鲜切西蓝花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3 结论

(8)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供应链及供应链协同理论
        2.1.1 供应链的定义及特征
        2.1.2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2.1.3 供应链协同理论
    2.2 冷链物流理论
        2.2.1 冷链与全程冷链物流的定义
        2.2.2 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以及遵循原则
        2.2.3 冷链运输的装备以及技术要求
    2.3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3.1 企业战略的定义
        2.3.2 企业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
3 A跨境电商公司及其全程冷链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3.1 A跨境电商公司概况
        3.1.1 A跨境电商公司基本情况
        3.1.2 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物流业务组织架构
    3.2 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物流运营现状分析
        3.2.1 A公司冷链经营的产品结构分析
        3.2.2 A公司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分析
        3.2.3 A公司冷链物流流程及过程控制现状分析
        3.2.4 A公司跨境冷链经营现状
4 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A跨境电商公司跨境段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4.1.1 海运及中转过程断链问题
        4.1.2 冷链货物清关时效问题
        4.1.3 冷链信息流中断问题
    4.2 A跨境电商公司国内段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冷链仓储存在的问题
        4.2.2 冷链配送存在的问题
    4.3 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鱼骨图分析法概述
        4.3.2 基于鱼骨分析法的问题原因分析
        4.3.3 A公司全程冷链物流管理的SWOT分析
5 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管理改进策略及保障措施
    5.1 全程冷链管理改进策略
        5.1.1 跨境段冷链物流协同策略
        5.1.2 国内段冷链仓储管理的改进策略
        5.1.3 国内段冷链配送的改进策略
    5.2 全程冷链管理策略改进的保障措施
        5.2.1 现代化管理理念保障
        5.2.2 政策、区位及人力资源的保障
        5.2.3 物流信息技术的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可食用微乳化保鲜液对草莓低温冷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复合保鲜液的配制
        1.2.2 涂膜保鲜处理
    1.3 项目测定
        1.3.1 腐烂指数
        1.3.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1.3.3 草莓果实硬度测定
        1.3.4 总酸含量测定
        1.3.5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涂膜保鲜液对草莓腐烂指数的影响
    2.2 复合涂膜保鲜液对草莓硬度的影响
    2.3 复合涂膜保鲜液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 复合涂膜保鲜液对草莓总酸含量的影响
    2.5 复合涂膜保鲜液对草莓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10)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全球体育影响力逐年上升
        1.1.2 大型体育赛事对冷链食品的需求复杂
        1.1.3 冷链物流是保障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1.1.4 构建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十分必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大型体育赛事
        1.3.2 体育赛事物流
        1.3.3 食品冷链
        1.3.4 物流网络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研究综述
    2.1 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研究综述
        2.1.1 理论研究
        2.1.2 应用研究
    2.2 食品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2.2.1 食品冷链配送中心选址
        2.2.2 食品冷链物流运输
    2.3 物流网络研究综述
        2.3.1 物流网络的概念
        2.3.2 物流网络的构成
        2.3.3 物流网络的构建
    2.4 物流中断研究综述
        2.4.1 网络弹性
        2.4.2 网络中断恢复
    2.5 本章小结
3 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的影响机理分析
    3.1 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的多维概念模型
        3.1.1 质态维度
        3.1.2 空间维度
        3.1.3 量态维度
        3.1.4 流程维度
    3.2 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的全流程分析
        3.2.1 初级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全流程
        3.2.2 加工食品物流网络的全流程
    3.3 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的特征分析
        3.3.1 物流对象复杂
        3.3.2 配送中心硬件要求高
        3.3.3 配送车辆购置和运营成本高
        3.3.4 物流流向以正向为主
        3.3.5 配送流程短、流速快
        3.3.6 兼顾物流效率与效益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多商品多车型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
    4.1 考虑多商品多车型的研究背景
    4.2 考虑多商品多车型的问题描述
    4.3 多商品多车型赛事物流网络模型
        4.3.1 符号说明
        4.3.2 双目标分析
        4.3.3 模型构建
        4.3.4 模型强化
    4.4 多商品多车型赛事物流网络构建的算法设计
        4.4.1 多目标转化
        4.4.2 分支定界求解
    4.5 考虑多商品多车型的案例分析
        4.5.1 案例背景
        4.5.2 结果分析
        4.5.3 灵敏度分析
        4.5.4 求解规模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考虑食品最佳储存期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
    5.1 考虑食品最佳储存期的研究背景
    5.2 考虑食品最佳储存期的问题描述
    5.3 多周期赛事物流网络模型
        5.3.1 符号说明
        5.3.2 模型构建
    5.4 BENDERS分解算法
        5.4.1 Benders算法分析
        5.4.2 多周期赛事物流网络构建的算法设计
    5.5 考虑食品最佳储存期的案例分析
        5.5.1 案例背景
        5.5.2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考虑中断风险的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
    6.1 物流网络中断风险要素分析
    6.2 物流网络中断风险预警机制设计
        6.2.1 中断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6.2.2 中断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6.2.3 中断风险预控策略
    6.3 考虑中断风险的赛事物流网络模型
        6.3.1 考虑中断风险的研究背景
        6.3.2 考虑中断风险的问题描述
        6.3.3 符号说明
        6.3.4 模型构建
    6.4 基于距离矩阵的变邻域搜索算法
    6.5 仿真测试分析与验证
        6.5.1 算例设计
        6.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蔬菜贮藏保鲜与流通研究发展[J]. 李武,左进华,郑淑芳,王清. 蔬菜, 2021(S1)
  • [2]宁夏供港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J]. 蒋学勤,温学萍,徐苏萌,赵玮,俞风娟. 中国蔬菜, 2021(07)
  • [3]典型调理菜肴射频及其抑菌剂协同杀菌机理及品质调控研究[D]. 马良. 江南大学, 2021(01)
  • [4]预冷工艺参数对蔬菜预冷速率及其冷链品质的影响[D]. 卢裕亿. 上海海洋大学, 2021
  • [5]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6]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D]. 范凯. 江南大学, 2020(03)
  • [7]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蓝花冷藏保鲜的影响[J]. 戚文元,王海宏,岳玲,郑琦,陈志军,颜伟强,包英姿,孔秋莲. 上海农业学报, 2020(06)
  • [8]A跨境电商公司全程冷链管理策略研究[D]. 闫春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
  • [9]可食用微乳化保鲜液对草莓低温冷藏品质的影响[J]. 关秀杰,肖彦春,郝生宏,李晗. 北方园艺, 2020(16)
  • [10]大型体育赛事食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 李瀑.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蔬菜小包装冷藏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