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夏玉元[1](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思政学科硕士生)是未来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党政部门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保证思政学科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而提升思政学科硕士生的学术能力是提高思政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运用实践调查方法从学生视角入手思考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基本内涵、现状与提升策略等问题。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在总结概括学术界对硕士生学术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进行简要论述,认为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获取能力、学科知识领地的拓展能力、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第二章通过整理与分析问卷数据,了解和掌握当前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分别从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角度剖析当前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不足的原因;第四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从思政学科硕士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获取能力、学科知识领地拓展能力、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从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学生自身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对策。本研究把思政学科放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大系统里整体考量,在此基础上,寻找思政学科的独特性,并从学科独特性入手,概括出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由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获取能力、学科知识领地拓展能力、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构成。同时,通过对思政学科硕士生的调查,得出当前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现状;并提出提升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三方面”策略,为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李铠希[2](2020)在《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存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各行各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理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为了落实这项工作,研究生导师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身基本素质,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而且要掌握新时代环境下立德树人的本领,提高立德树人水平。高校也要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健全立德树人相关机制,激发导师立德树人的动力。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论文的重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来展开阐述。第三部分是关于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存问题调研,通过问卷分析和访谈调查,指出导师立德树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社会环境的变化,导师主观方面的原因,研究生方面的新特点,高校立德树人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五部分是根据现状和原因分析提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增强导师立德树人意识,提高导师立德树人水平,发挥导师榜样示范作用,改善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健全高校立德树人保障机制。

张苏芹[3](2020)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紧迫性更加突出。目前“新文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文科研究生教育正在迎接新的挑战。文科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全面发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学科类型和科研资源的差异影响着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满意度。因此,本研究从研究生主体入手,关注文科硕士研究生对教育的感知,分析其教育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提升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研究生教育满意度领域已有研究的热点,发现硕士教育已经逐渐受到关注。接着,对研究生教育本质、文科研究生教育、国内外的教育满意度进行了逐层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中缺乏研究生满意度的统一理论、缺乏对学生接受教育的总体感知来进行衡量的研究、缺乏对文科硕士研究生群体的聚焦关注。最后,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与手段。在质性研究部分,通过个案访谈,深入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差异、学校差异现状,分析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影响教育满意度的深层次原因,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征明显;第二,三种不同类型大学的文科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状态、师资、科研资源、学术氛围、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明显分层;第三,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教育满意度具有个体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得出影响因素的初步层级图。在量化研究部分,依据质性访谈结果,以荣利颖和邓峰2018年提出的研究生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为基础,结合高举举的人文社科硕士研究生求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修订了调查问卷。经过数据分析,确定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量表》。以三所代表性高校的文科硕士研究生为对象进行问卷发放,从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指导、管理服务、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就业及升学、总体九个维度展开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主要得出两部分结论:第一,不同类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文科硕士研究生在教育满意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尤其表现在科学研究满意度、基础建设满意度、校园文化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上。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生教育满意度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生源地、学校类型、学科门类、年级、学位类型、跨专业、升学渠道、升学主要原因、自身学习自主性与投入度、工作经历,其中一流学科与否对教育满意度各维度均没有明显影响。最后,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观念、学校、学生、培养体系四个角度提出了对策:第一,重塑“双一流”新文科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第二,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文科学术环境与生存环境;第三,文科硕士生应自觉提升学术发展内生力;第四,抛却形式主义,抓实培养质量。

白琼英[4](2020)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人才支撑。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生素质教育,尤其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然而,多年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弱化的迹象。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日趋增长,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开头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的选题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除了绪论外,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在人员构成、思想价值观、心理压力以及学习时间安排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特点;分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研究生逃课现象需要改变、部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程度不够以及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其中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是本部分的重点。其次,主要分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高校对研究生的特点关注不够,班级授课规模较大、授课效果降低,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导师工作压力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对策。通过分析,从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和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李宜英[5](2020)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文中认为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之举,要求教育者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关注和呵护人的精神、情感、心理等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品格,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研究生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心智更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为稳定,但在就业、人际关系、经济、情感等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学会对自身状态进行调整,学会对压力与矛盾进行正确处理,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社会竞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追求的目标一致,人文关怀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关怀彰显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从理论的层面来说,可以使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更加深刻;从实践的层面来说,可以帮助研究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更好地应对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受到重视,人文关怀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效展开。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在主观和客观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坚持以研究生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杨玲[6](2020)在《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导师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责任人,其岗位职责具有专业性。促进导师的专业化发展既是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手段。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师生关系异化、导师指导不足等各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研究生导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提升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素质。那么,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如何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导师专业化素质提升?回答好上述问题,既关系到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也关系到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以“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为题,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素质标准等为理论基础,以我国56所研究生院高校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组织机构、内容体系、路径方式、保障与激励机制等为分析框架,系统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基本方面包括:由导师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和培训目的构成的导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反映了对导师学术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师德修养和导师自我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等导师专业发展素质标准的要求。在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方面,研究生院主导导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学院等互相协作;成立导师服务中心、导师学校等专门组织还只是极少数高校的行为,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规定、优秀导师的经验、对好导师的素质要求、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申请科研项目与先进的科研方法、导师的师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体系。导师培训与研修班、导师反思自身指导实践、参与科研实践与培训、制度约束与师德培训形成了导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国家与高校的制度政策、荣誉激励等保障并激励着导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存在着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发展内容单一,与导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发展路径流于形式,难以有效落实导师专业化发展内容;保障与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国家和高校对“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重视不足,相应的制度政策不完善,同时导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也发挥不足。为了解决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还分析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英国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包括:制定聚焦导师指导能力的发展目标;内外组织协作支持;基于导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内容体系;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保障、约束与激励机制并存。澳大利亚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包括:明确导师指导能力是导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之核心;由专门组织为导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基于导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丰富导师专业化发展内容;整合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多方路径与举措;完善导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根据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可资借鉴之处,研究提出了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改进建议,如明确提升导师指导能力是促进导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之核心;为导师提供专门的发展平台;基于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丰富导师专业化发展内容;整合导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与举措;完善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政策保障、荣誉激励等。

王英梅[7](2019)在《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的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逐年递增,使得人才供求关系发生显着变化,硕士生就业问题成了学生、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硕士生的高质量就业。在此背景下,高校硕士生的就业指导突显出它的现实意义,关于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的重要性跃然纸上。首先,本文以职业兴趣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应根据学生人格特质和不同专业领域特色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并注意个体发展的动态性特点,有计划的将就业指导贯穿硕士生学习生涯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其次,本文选取符合中国国情、文化和职业分类体系特点的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作为本次调研工具,通过spss.2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有较高的信度。为探究不同职业兴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笔者自编了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问卷,经对试测和正式施测数据的分析,得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本文选取地方高校某省属重点大学硕士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职业兴趣量表的对等性原则选取对应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深度访谈,加深本课题的研究深度。收集整理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位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硕士生整体就业指导需求程度较高;第二,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总分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领域上存在显着差异,即:女生就业指导需求高于男生,乡村学生高于城镇的学生,研三学生高于研一、研二学生,人文、社科、管理、艺术学生高于理工科学生;第三,硕士生职业兴趣与专业领域对等性占比高达85%;说明各专业领域与对应的职业兴趣具有较高匹配度;第四,硕士生职业兴趣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即:在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职业兴趣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在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职业兴趣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第五,在生源地上,除了艺术型职业兴趣存在显着差异,其余职业兴趣无显着差异;第六,在年级上,硕士生在现实型、研究型、常规型职业兴趣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二和研三学生得分高于研一学生。第七,现实型、研究型职业兴趣与就业指导总分呈现显着正相关,艺术型职业兴趣与指导老师技能水平呈显着正相关;第八,现实型和社会型职业兴趣对就业指导需求具有强烈的预测作用,现实型职业兴趣显着正向预测就业指导需求,社会型职业兴趣显着负向预测就业指导需求。最后,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指出当前我国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提升硕士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对策。

刘鑫鑫[8](2019)在《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知识竞争时代,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核心力量,积极培养、引进世界一流人才是全球各国欲屹立于世界舞台的必要手段。研究生教育凝聚着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国民教育梯队的最高阶段,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性人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聚焦社会热点,攻克建设难题,引领未来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卓越的人才支持即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所在。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大规模培养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提高学术能力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分析教育学特有的隐喻思维、意义空间建构和实践的关怀三大学术标识的基础上,划分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六项学术能力构成要素,分别是理论的逻辑思辨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跨学科的整合创新能力、教育知识的体知能力、教育问题的敏感能力以及教育实践的概括升华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影响(知识结构、认识兴趣、自我管理)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学术研究经费、导师、课程设置、学术文化)两大部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整体学术能力水平较低,并且存有学术能力结构发展失衡的问题。在对217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八项学术能力影响因素检测成果的剖析中,发现以下原因: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学术研究的认识兴趣低迷,自我管理的自律意识比较薄弱,学习和学术研究场所得不到保障,学术研究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导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的比例较低以及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学术文化有待发展等。因此,笔者建议从个体和环境两大方面综合进行改善,以促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发展。

王霞[9](2018)在《文化自信视角下研究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也是当前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坚定文化自信对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精神滋养;革命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榜样力量和批判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以时代内涵。文化自信视角下,创新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途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宋景东[10](2017)在《教学相长: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导师。研究生导师的专业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在由新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学科及个人特点的不同,研究生导师的具体专业发展路径会不尽相同,但也有共性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教学相长”(1)的关系。此阶段导师和学生的接触交流胜过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在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中,导师汲取学生身上的禀赋特质,在积极的反思和持续的建构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直白地讲,学生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促进、推动甚至鞭策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研究生能否推动导师专业发展?如何去推动导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导师的哪些素质发展?哪些研究生能够推动导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追问,是一个饶有趣味更具有价值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教育叙事的研究范式,选择一位研究生导师及其师门弟子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立体采撷、客观全面、突出要旨、注重伦理”的研究立场,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文献等多重研究方法,再现一部“教学相长”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活史,揭示“以生为师”、“倒逼反推”维度中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建构“学生反哺”、“师生共生”视阈下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模式。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导论和第一章,主要交代了研究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等,在综述文献、厘清概念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设计。同时,本部分还详细地聚焦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叙事者的生活背景进行立体透视,使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更为全面、丰富和深刻。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二、三、四、五章,这是论文的主体。主要结合研究对象专业发展的时间顺序向前推移,竭尽全面地采撷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与学生进行的不同形式的交往。并对这些交往的“琐事”进行还原和深描,重点挖掘故事背后的“因果”,以及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反思和成长。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是对前文“琐碎叙事”的理论升华,也是论文的重点。基于第二部分对研究对象个体专业发展历史的梳理,深入挖掘内隐于表象的事物本质,进一步回答前文提出的系列追问,并对“教学相长”视阈下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予以理论观照。本研究认为:首先,作为“群”这一范畴的学生,研究生不仅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超越性,更具备其他“群”范畴学生所不具备的宽广视野、学术水准、洞悉能力等特殊品质,这些品质在“后喻时代”得以放大,进而促使导师向研究生学习成为可能。其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在反哺导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对以“师门”为单位的师生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则不能强求千篇一律,而要坚持随机生态、多元并包。第三,研究生能够促进导师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能力体系等方面的提升,推动着导师朝向“社会化”、“教育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第四,研究生反哺导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师生交往,这种交往不仅局限于学术性活动,“泛学术性”活动往往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且两种交往都需要建立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之上。第五,研究生推动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在于导师的内在矛盾,导师的个体觉醒、持续反思、主观幸福是发现“实然我”与“应然我”之间差距的根本动力;生活场域与个体的交互也是导师激发学习进取、重构自我的重要驱动力。

二、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理论
        (三)关键能力理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术能力
        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构成
        一、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获取能力
        二、学科知识领地的拓展能力
        三、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对象
        四、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现状分析
        一、认同基础理论获取的重要性,但缺乏踏实的行动
        二、具有新知识探索意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培养单位的因素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二、学术支持力度较小
        三、学术环境有待优化
    第二节 指导教师的因素
        一、少数导师对硕士生学术能力提升重视程度不够
        二、少部分导师因多种原因导致指导学生精力不足
        三、极少数导师的指导效果不明显
    第三节 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跨专业硕士生基础薄弱
        二、部分硕士生学术意识淡薄
        三、主动联系导师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对策
    第一节 全方位强化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获取能力
        一、优化核心课程设置,重视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
        二、提高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增强指导艺术和水平
        三、明确学术目标,坚定学术志趣
    第二节 深层次发掘硕士生知识领地拓展能力
        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二、切实发挥导师的学术引领与示范作用
        三、自觉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意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第三节 多渠道提升硕士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秉持“实践出真知”理念,创造实践锻炼机会
        二、导师依据培养需要,加强硕士生实践训练
        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理论运用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存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5 研究难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研究难点
        1.5.2 创新之处
        1.5.3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相关理论概述
    2.1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
        2.1.1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
        2.1.2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内涵与职责
    2.2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2.2.1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
        2.2.2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存问题调研
    3.1 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的认知现状
        3.1.1 部分导师对立德树人认同不够
        3.1.2 部分导师的立德树人意识不强
    3.2 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履行现状
        3.2.1 部分导师榜样示范不够
        3.2.2 部分导师引导方法不佳
        3.2.3 部分导师载体运用不足
        3.2.4 部分导师侧重科研指导
    3.3 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现状
        3.3.1 部分导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
        3.3.2 部分导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
        3.3.3 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缺乏人文关怀
第四章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4.1.1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4.1.2 网络环境的影响
    4.2 研究生方面的新特点
        4.2.1 人员构成复杂化
        4.2.2 思想更加多样化
    4.3 导师主观方面的原因
        4.3.1 部分导师存在认知偏差
        4.3.2 部分导师时间、精力不足
        4.3.3 部分导师个人素养不高
    4.4 高校立德树人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4.4.1 高校对立德树人不够重视
        4.4.2 高校立德树人制度不完善
第五章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5.1 增强导师立德树人意识
        5.1.1 明确自身职责,加强立德树人认同感
        5.1.2 提高主动意识,加强立德树人使命感
    5.2 提高导师立德树人水平
        5.2.1 把握立德树人规律
        5.2.2 充分运用育人平台
    5.3 发挥导师榜样示范作用
        5.3.1 做研究生道德的模范者
        5.3.2 做研究生思想的引领者
        5.3.3 做研究生学术的示范者
    5.4 改善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
        5.4.1 增强师生有效互动
        5.4.2 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
    5.5 健全高校立德树人保障机制
        5.5.1 高校顶层设计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
        5.5.2 健全高校立德树人相关机制
        5.5.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5.5.4 加强对导师的培训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致谢

(3)“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文献可视化分析
        1.3.2 文献综述及评述
        1.3.2.1 研究生教育本质的研究
        1.3.2.2 文科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1.3.2.3 教育满意度的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双一流”建设高校
        2.1.2 文科硕士研究生
        2.1.3 研究生教育满意度
    2.2 理论基础
        2.2.1 态度理论
        2.2.2 需要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期望理论
第三章 “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2.1 访谈问卷与对象
        3.2.2 访谈内容与分析
        3.2.3 访谈结果总结
第四章 “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量化研究
    4.1 “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量表编制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工具
        4.1.3 数据分析
        4.1.3.1 项目分析
        4.1.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1.3.3 信度分析
        4.1.4 小结
    4.2 “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现状研究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结果分析
        4.2.3.1 描述性分析
        4.2.3.2 差异性分析
第五章 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5.1 “除旧布新”:重塑“双一流”新文科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5.1.1 消弭文理工学科的观念差异,提升文科地位
        5.1.2 贯彻新文科教育理念,加强人文主义熏陶
        5.1.3 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交融关联的文科体系
        5.1.4 加强导师的人文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观念
    5.2 “因校制宜”:营造良好的文科学术环境与生存环境
        5.2.1 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的文科硕士教育的提升策略
        5.2.2 工科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文科硕士教育的提升策略
        5.2.3 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文科硕士教育的提升策略
    5.3 “溯源从流”:文科硕士生应自觉提升学术发展内生力
        5.3.1 抛却浮躁心理,增强自身定力
        5.3.2 增强学术自律,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5.3.3 善于利用身边的学术资源,学会主动沟通
        5.3.4 培养优良的学术品德,树立高远的学术追求
    5.4 “去伪存真”:抛却形式主义,抓实培养质量
        5.4.1 完善培养目标,突出核心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5.4.2 整合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学习效果
        5.4.3 搭建实习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5.4.4 过程重于结果,加强对培养体系的全流程监控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试测问卷
附录3 正式问卷
附录4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4)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系统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
        1.研究创新
        2.研究不足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1.研究生人员的复杂性
        2.研究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状况
        3.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4.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安排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研究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2.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个人素养
        3.思政课教师关心教学效果
        4.学校支撑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3.研究生逃课现象需要改变
        4.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程度不够
        5.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三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对研究生的特点关注不够
    (二)班级授课的规模较大、授课效果降低
    (三)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导师工作压力因素的影响
四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3.构建管理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4.采用贴近研究生生活的实践教育法
    (二)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1.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2.采用多元化导师指导模式
        3.加强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人文”与“关怀”
        2.1.2 人文关怀
        2.1.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2.2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2.2.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追求的目标一致
        2.2.2 人文关怀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
        2.2.3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关怀彰显的重要载体
    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价值
        2.3.1 化解负面情绪
        2.3.2 满足精神需求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思想来源
    3.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3.1.1 重视人的需要和个性
        3.1.2 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
        3.1.3 重视人的关系的全面发展
    3.2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人文关怀的思想
        3.2.1 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3.2.2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3.2.3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3.2.4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3.2.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3.3.1 儒家的“仁学”思想
        3.3.2 道家的“道法自然”理念
        3.3.3 佛家的“普度众生”情怀
    3.4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3.4.1 古希腊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
        3.4.2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
        3.4.3 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4.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取得的成效
        4.1.1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得到重视
        4.1.2 人文关怀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融合
        4.1.3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4.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不足的问题
        4.2.1 部分研究生与导师缺乏沟通
        4.2.2 教育内容欠缺情感教育
        4.2.3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4.2.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形成合力
        4.2.5 研究生自我关怀能力欠缺
        4.2.6 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5.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5.1.1 增设情感教育类课程
        5.1.2 导师要因材施教
        5.1.3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5.1.4 辅导员要真正关心和服务研究生
    5.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5.2.1 实行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准入机制
        5.2.2 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关怀评价机制
        5.2.3 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合力
    5.3 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5.3.1 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关怀能力
        5.3.2 学会寻求帮助,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5.4 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5.4.1 丰富教育内容
        5.4.2 创新教育方法
    5.5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5.5.1 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5.5.2 打造“绿水青山”的网络空间环境
        5.5.3 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有关研究生导师的研究
        1.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研究生导师
        2.1.2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
        2.1.3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素质标准
        2.2.2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3.1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体系
        3.1.1 高校导师任职资格与岗位职责规定
        3.1.2 高校导师培训活动的目的
    3.2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机构
        3.2.1 研究生院主导,专业学院与教师发展中心协作支持
        3.2.2 专门组织负责导师专业化发展活动
    3.3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3.3.1 以导师职责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政策与规定
        3.3.2 优秀导师的经验与对好导师的素质要求
        3.3.3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3.4 科研项目申请及先进科研方法的培训
        3.3.5 导师师德素养方面的发展内容
    3.4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3.4.1 提升导师指导能力的导师培训与导师研修班
        3.4.2 导师的实践性反思活动
        3.4.3 导师参与科研实践发展自身学术科研水平
        3.4.4 制度约束与师德培训共同建设导师师德师风
    3.5 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保障措施
        3.5.1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政策
        3.5.2 导师专业化发展的荣誉激励
第四章 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担导师专业化发展的职责
        4.1.2 导师专业发展内容单一,与导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有差距
        4.1.3 导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流于形式,难以有效落实导师发展内容
        4.1.4 导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与激励机制不足
    4.2 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理念层面:对“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不足
        4.2.2 制度政策层面:支持导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不完善
        4.2.3 实践主体层面:导师参与专业化发展主体性与积极性不足
第五章 国外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5.1 英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5.1.1 制定聚焦导师指导能力的发展目标
        5.1.2 内外组织协作促进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
        5.1.3 基于导师实际需求的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体系
        5.1.4 开发多样化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5.1.5 保障、约束与激励研究生导师的专业化发展
    5.2 澳大利亚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5.2.1 以提升导师指导能力为核心的发展目标
        5.2.2 建立多方协作的促进导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
        5.2.3 多层面的发展内容对接研究生导师发展需求
        5.2.4 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导师专业发展路径
        5.2.5 提供全过程的导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与激励
第六章 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改进建议
    6.1 明确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之核心: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6.2 建立支持导师专业化发展的专门组织:提供发展平台
    6.3 基于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丰富导师专业化发展内容
    6.4 整合导师专业发展的多方路径:落实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6.5 完善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政策:提供保障与激励
第七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的不足
    7.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的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第二节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研究
第二章 硕士生职业兴趣类型和就业指导需求调查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查结果
    第三节 调查结果讨论
第三章 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分析
    第一节 就业指导需求访谈设计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高校因素
    第二节 导师因素
    第三节 硕士生因素
第五章 基于职业兴趣提升硕士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对策
    第一节 高校:从制度到具体方案,全方位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第二节 导师:落实导师责任制,学术与就业指导双管齐下
    第三节 硕士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提升就业竞争力
结语
附录1 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问卷-试测
附录2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正式
附录3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1.1.2 研究生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
        1.1.3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亟需提高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
        1.4.2 关于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4.3 关于研究生学术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5 概念界定
        1.5.1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1.5.2 学术能力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概述
    2.1 教育学的学术标识
        2.1.1 隐喻语言
        2.1.2 意义空间的建构
        2.1.3 对教育实践的关怀
    2.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构成要素
        2.2.1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构成的一般要素
        2.2.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构成的特殊要素
    2.3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特征
        2.3.1 实践性
        2.3.2 个体性
        2.3.3 整体性
第三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个体影响因素
        3.1.1 知识结构
        3.1.2 认识兴趣
        3.1.3 自我管理
    3.2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
        3.2.1 硬性环境因素
        3.2.2 软性环境因素
第四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4.2 调查结果概况
        4.2.1 调查对象概况
        4.2.2 学术能力检测概况
        4.2.3 影响因素检测概况
    4.3 调查结果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学术能力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原因分析
第五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对策
    5.1 个体层面
        5.1.1 学术自觉
        5.1.2 文化自觉
    5.2 环境层面
        5.2.1 完善课程设置
        5.2.2 提高学生的课题参与力度
        5.2.3 创设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文化自信视角下研究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与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坚定文化自信对培育研究生人文素质的促进作用
    (一) 传统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精神滋养
    (二) 革命文化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榜样力量和批判精神
    (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以时代内涵
三、文化自信视角下研究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路径
    (一) 整合挖掘, 形成教学体系
    (二) 进行中外文化对比教育, 帮助研究生正确认知海外文化
    (三) 发挥文化的“实用价值”, 将人文关怀融入研究生人文素质培育过程中
    (四) 建设把文化自信融入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常态机制, 避免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五) 完善研究生人文素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 建立系统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并将其纳入研究生培养考核体系中
    (六) 以文化自信为依托, 创新研究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话语表达方式
四、结语

(10)教学相长: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
        (二)导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再确证
        (三)对“技术理性”的再思考
        (四)研究者的个人旨趣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二)有关研究生导师的研究
        (三)有关“教学相长”的研究
        (四)有关教育叙事方法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评述
    三、研究主题与核心概念
        (一)研究主题
        (二)核心概念的厘清与辨析
    四、“理论”借鉴
        (一)可行性参考: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反哺理论”
        (二)研究方法借鉴:迈克亚当斯的“生活史研究要素论”
    五、研究价值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总体思路
        (二)论文框架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呈现
        (一)对象的选择:缘何是“柏门”
        (二)柏导其人:“一枝独秀”
        (三)柏门弟子:“百花争妍”
    三、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四、技术、策略与研究伦理
        (一)策略:研究者的处世哲学
        (二)技术:研究者的学术风格
        (三)伦理:研究者的道德良知
    五、对叙事研究范式的前提反思
        (一)内容:“故事”与“理论”的矛盾
        (二)方式:“叙述”与“评论”的矛盾
        (三)效度:“本我”与“外我”的矛盾
        (四)推论:“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第二章 初为导师:“教学相长”的萌芽
    一、师道尊严:最初从教理念的生成
        (一)神圣:对上一代学者的印象
        (二)意气风发:携名校晕轮凯旋
    二、“收效甚微”:前三届学生的教育实践
        (一)“老实听话”的开山弟子
        (二)关系尴尬的第二届学生
        (三)“不学无术”的第三届学生
    三、“后生可畏”:对师门未来“副导师”的观察
        (一)“无心插柳”的栾峰
        (二)“有意栽花”的逸卓
    四、小结
第三章 遭遇瓶颈:“教学相长”的关节点
    一、导师专业发展的“场外”滋扰
        (一)家庭的遭遇
        (二)单位的紧张
    二、导师专业发展的“场内”困顿
        (一)学术自卑:“科研到底有啥用”
        (二)师生冲突:“就当没带过这个学生”
        (三)教学遇挫:“还想让我怎么教”
    三、瓶颈消解
        (一)学生助力:“无债一身轻”
        (二)个体反思:“认清我自己”
    四、小结
第四章 晋升博导:“教学相长”的新阶段
    一、学术为本:科研型学生的反推
        (一)“学术铁三角”的搭建
        (二)“师门研讨”中的争执
        (三)“师本”研究领域的确立
    二、生态多元:不同背景学生的反哺
        (一)“职业妈妈”孙靖如
        (二)“高校行政”宋金均
        (三)“政府官员”周立国
        (四)“非学术型”学生的价值
    三、德勤兼备:师门“红人”的榜样熏染
        (一)一次长谈
        (二)三篇论文
        (三)若干琐事
    四、情感升华:师生交往的校外延伸
        (一)“送老”:泛舟水花湖
        (二)“迎新”:徒步丁香山
    五、小结
第五章 坦然前行:“教学相长”的高境界
    一、自有后来人:师门文化的自觉延续
        (一)“双骄”入门
        (二)“红人”交班
    二、再遇“问题生”:导师教育能力的验证
        (一)“上天恩赐的”杜河
        (二)一言难尽的孙菲
    三、迎接新挑战:导师素养的再伸展
        (一)“多民族化”:新疆学生的到来
        (二)“国际化”:留学生的加入
        (三)“个性化”:“90 后”博士的出现
    四、人分情不散:导师幸福的核心要素
        (一)答辩中的“捧场”
        (二)迎新中的“汇报”
    五、小结
第六章 反思与回应
    一、学生何以能助力导师的专业发展
        (一)“类”维度学生的超越性
        (二)“群”维度学生的超越性
        (三)“后喻时代”学生的超越性
    二、助力导师专业发展的学生群体解析
        (一)“两极”学生对导师的助力
        (二)“反哺型”学术共同体的建构
    三、学生助力导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学术性的交往活动
        (二)“泛学术性”的交往活动
        (三)学生助力导师发展视阈中师生交往的应然样态
    四、学生助力导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见之于客观的意识
        (二)外显与内隐的知识
        (三)多重角色的能力
    五、学生助力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个体意识:导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二)场域激发:导师专业发展的外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D]. 夏玉元.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存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D]. 李铠希.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3]“双一流”建设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D]. 张苏芹. 江南大学, 2020(01)
  • [4]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白琼英.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 李宜英.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 杨玲. 兰州大学, 2020(12)
  • [7]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的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D]. 王英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0)
  • [8]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D]. 刘鑫鑫.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9]文化自信视角下研究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探究[J]. 王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0]教学相长: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宋景东.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