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营养学会新成果(论文文献综述)
程义勇[1](2021)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历史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为了指导人们从膳食中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营养缺乏和过量,减少某些慢性病的发生风险,由营养学术团体提出的健康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数值。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已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以下简称"中国居民DRIs")的修订工作列入工作日程。以杨月欣理事长为首的修订专家委员会于2021年3月30日在福州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明确了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和实施计划。本文旨在回顾中国营养学界自1920年以来在营养素需要量(nutrient requirements)及DRIs领域的发展历史,同时对DRIs有关概念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这次修订工作提供借鉴。
周丽威[2](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胡雯,母东煜,龚杰,周子琪,蒲芳芳,李雪梅,石磊,饶志勇,柳园,王艳,喻佳洁,李幼平[3](2020)在《循证营养与国民健康促进》文中指出实现国民对营养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保证营养服务的供给平衡是确保国民营养健康的根本。本文介绍学习、借鉴循证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基于现有循证营养研究成果因地制宜地进行优化实践、评价后效、监管风险、生产证据、培养人才,可实现学科交融,并以最佳时效、量效和质效促进国民营养健康。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秦洁[5](2020)在《民国时期(1912-1949)易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民国时期(1912-1949)易学成果的整体研究。全文分为绪论、正文、余论三部分,从不同角度阐释民国易学。绪论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概述民国近四十年间的易学史变迁。民国初年,时代鼎革之强力冲击、康有为式支持者之迷途、陈独秀式反对者之激进,最终形成合力,造成传统学术边缘化之局面,易学于数千年来第一次沦为“无人过而问津”之境地。值此之际,杭辛斋以其“精博”的易学研究新见,重新激发起时人读《易》、研《易》之兴趣;而胡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亦使新学视野落在传统典籍之上。受二氏影响,二十年代之易学,研究类型不断丰富,成果数量不断增加,摆脱了边缘化之窘况,呈现出近代学术的新气象。二十年代末至抗战初的“黄金十年”中,得益于政治、经济、教育、出版之推动,易学之成果数量、方法类型、研究质量,胥臻近代高峰,《周易》在后经学时代再次成为一时之显学。四十年代,受持续战争的影响,易学研究在困顿中坚持,成果数量锐减,且未形成新的特色。正文四章,系本文主体,旨在阐释民国易学的范式类型,揭示民国易学的逻辑演变。通过比较诸易家在“新学(西学)”与“经学(中学)”间的取用,民国易学可分为“固守朴学易传统”“以旧识涵摄新知”“据新学重估经书”“返经学以开新见”四种范式类型。第一章“固守朴学易传统:汉学余声中的家法赓续”,以沈瓞民、尚秉和、徐昂为代表,他们承继清代朴学易辑佚文本、梳理易例、涵化新创等方法,以孟氏、焦氏、虞氏等汉易为研究对象,而在易学研究中不关切新时代、新思想、新知识。具体而言,第一节考沈瓞民的孟氏易研究。沈瓞民在马国翰辑佚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考辨《说文》资料与虞氏异文逸象等,虽仍有未尽、乃至错误处,但整体上对孟氏易作了更为准确、全面的辑佚;辑佚之外,沈氏还比较孟氏易文与虞氏易注之出入,以考辨纯粹的孟氏家法。第二节考尚秉和的焦氏易研究。尚秉和注《焦氏易林》,核心理路是据本卦、旁通卦、遇卦、遇卦之旁通卦四种视域,观各视域的上下卦象、互卦象、对卦象、覆卦象、大象、半象,实现别卦与八卦之象的对应;再据八卦所取《说卦》之象、历代逸象与尚氏所发明之逸象,最终实现《易林》卦象与文辞之对应。尚氏此种理路,仍是传统象数之方法,是将“观象系辞”理解为象与辞的严密对应,而试图“执象释辞”以还原成书的过程;反思来看,更为合适的诠释路径应为“假辞明象”,活看文辞以揣摩符号。第三节考徐昂对虞翻、张惠言之研究。虞翻以消息、卦变、旁通、之正成既济、月体纳甲等为其核心易例。张惠言创造消息系统,试图贯通虞氏核心易例,但与虞氏易注多有不符。徐昂虽屡屡质疑张氏背离虞氏,然据“同归殊途”之易学观,终服膺张氏而融虞、张为一炉。徐昂梳理虞氏易,所长在于细致的易注揆集与图示,所短在于系统欠缺与易例杂糅。第二章“以旧识涵摄新知:象数基础上的创新尝试”,以刘师培、杭辛斋为代表,他们整合传统象数资源,在同时肯定经学与新学的前提下,以经学为学术根基,而尝试融会新思想、涵摄新知识。具体而言,第一节考刘师培之易学研究。刘师培之易学,有传承与创新两个面向。一方面,刘氏承继经学的知识与方法,以明了汉代象数易例为治《易》前提,以经学家名世;另一方面,刘氏引入分科视野,践行平实、平等、客观、逻辑之研究理念,发掘攘夷革命与民主建国之致用思想,开近代新易学之先声,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第二、三节考杭辛斋之易学。由“不立门户,不分派别,不论古今,不限中西”之理路,杭辛斋统括平议一切传统易学资源,涵摄融通一切古今中外学术,建构起“包罗万有”之易学体系,展现出“大象数”与“大易学”的恢弘学术气象。杭辛斋研《易》,以“明道立教”为其易学的根本精神。“易道”,是杭氏“大象数”与“大易学”的终极根据;“易教”,是杭氏易学的致用关切与价值落实。杭辛斋以其“精博”的易学研究成果,激发起时人读《易》、治《易》之兴趣,在治《易》所得与影响上,俨然成为近代易学第一家。作为民国易学之高峰,杭辛斋合会古今、因革传统之最大意义,是点化了象数的活力,创造了“活的”易学、“活的”经典。第三章“据新学重估经书:分科视域下的全新研究”,以胡适、古史辨派等为代表,他们彻底否定经学范式,在割裂传统的基础上,完全依归现代分科之学,重新估定作为典籍的《周易》,而进行哲学、史学、文字学、科学等维度的全新研究,成为现代学术主流。具体而言,第一节考哲学进路之研究。20世纪初,早期的“《周易》哲学”研究,多是零星地尝试,系统与深度都很有限。胡适本“求真”之理念,分离卦爻辞、《易传》与历代易学,而单纯研究《易传》哲学。在胡适的基础上,冯友兰更加贴近西方哲学问题,而阐释《易传》中之宇宙论与人生论。自胡适分观经传后,否定经文之哲学价值,一度成为主流意见;但随着“唯物辩证法”的传入,《周易》古经在“中国哲学史”中不再缺席。第二节考史学进路之新研究。史学对易学之影响,在近代经历了由“以史治《易》”向“以《易》为史”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以《易》为史”,包括“以《易》为史料”与“以《易》为史书”两种类型,前者以古史辨派、唯物史观为代表,后者以胡朴安为代表。古史辨派易学以打破经学范式为目的,割裂孔子与《易》的关系,重新认定《周易》经传的年代与性质,影响很大,但其研究结论、方法、理念都有重要缺陷。汪震、郭沫若、曾松友、王伯平、荆三麟、李星可等都对《周易》的时代背景有所探讨,但诸氏之观点相互冲突、混乱不堪。胡朴安极端地将所有卦爻辞都看作历史之记录,释《周易》为一部从草昧时代到周初的史书,其说很难成立。第三节考文字学与科学进路之研究。随着古文字学发展,一批学者抛开易学旧注,取用新材料、新方法,新解《周易》文辞;然而对比当前出土易类文献,这些新说大部分不能得到新资料之支持。随着科学声誉日隆,一批学者抛开《周易》文本与历代易学,专治易卦符号,比附科学知识,而定性《周易》为科学着作;科学易诸说影响很大,但需反思其得失与定位。第四章“返经学以开新见:重立常道后的义理新诠”,以熊十力、马一浮为代表,他们不满分科之研究,在反思西学的基础上,重新回归经学、确立常道本体,进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阐释易学之新义理。具体而言,第一节考熊十力之易学思想。熊十力之易学是不断变迁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与《读经示要》时期,熊氏引《周易》以证同、扩充其体用哲学,再由体用哲学反观《周易》与经学,已经展现出“归本《大易》”之学术气象;相较晚年着作,更能显明熊十力的易学与经学成就。熊十力引“太极”“乾元”“太易”“不易、变易”申说本体内涵与体用关系,引“乾坤阴阳”等申说本体发用之翕辟运转,引“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等申说本体落实与彰显,又引《周易》申说民主、科学之经世义。由体用哲学之视域,熊十力提出经学是常道之学,涵摄一切学术,是性命之根本、人生之所由;由此经学观,熊十力评骘了历代易学研究。反思熊氏易学,其“以意逆志”的诠释方法,值得注意。第二节考马一浮之易学思想。易学,是马一浮整体学术之根基;研究马一浮之易学,不能脱离其六艺与性理之学的宏观视野。马一浮称经学为六艺之学,为圣人之教,统摄一切学术,出于吾人自性本心,而拥有时代性、世界性价值;经书之中,《易》为六艺之终始,明文辞与修德行是易教两途。马一浮由三易讲性理哲学:不易而变易是由体显用,体用重重无尽;摄用归体,不易变易合一,即是易简境界;易简之关键,在于变易中识得不易,复性而以理为自身之主;易简需性修工夫,要破除习气、敬守正心。就易学本身而言,马一浮举观象之方法,包括观卦爻文辞、观宇宙人生之广象、观万物至理之不易、观内在一心之性理等四重涵义;此外,马一浮还重视十翼,评骘、合会历代易说,而又引佛道证《易》。以上是民国易学的四种范式类型。各范式间,内蕴逻辑演变之顺序。变革之际,有固守传统,脱离时代之范式;进一步,有不满固守,而试图融新入旧、以经学涵摄新学之范式;再进一步,有不满新旧掺杂,而试图完全抛弃旧识、归依新学之范式;再进一步,有不满割裂传统,而试图返归经学、申说新义之范式。余论部分,以问题为线索,丰富补充对民国易学之认识。第一节考民国易学的面貌与特点。从“新学”与“经学”的维度,可管窥民国易学之主要面向;但民国易学是“立体”而不是“平面”的,象数义理之维度、易道存废之维度、经学知识承继之维度、学术致用之维度,胥是认识民国易学的重要面向。五重维度之视角,交织出民国易学的个性差异与斑斓色彩。而个性之背后,民国易学又同时寓有共性潮流:对家法门户之融会,对学术创新之自觉。第二节考《周易》现代价值之重估。近代以来,易学与经学的价值受到质疑。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弱化经学以发展科学;激进反传统者,则彻底否定易学之价值;分科之学虽研究作为古籍的《周易》,但研究者并不承认易学的现实意义。与质疑的声音相对,有学者发掘易学中的新知识,藉比附西学以肯定易学之作用;亦有学者回归传统,通过与新学之比较,申说易学的独特价值。这些肯定的阐释,为易学文化之赓续筑就了基石。第三节考易学范式变革的两条线索。正文四章所揭示的民国易学范式类型与逻辑演变,内中隐含着范式变革的两条线索:其一是经学易范式由价值系统而知识体系的渐次瓦解,其一是新易学范式在为学与为道间的争论。
寸待丽[6](2020)在《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和补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落实,婴幼儿数量的稳健增长,儿童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婴幼儿患病率、死亡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母乳富含多种营养生物因子,是婴儿生命最初6个月内最佳的唯一营养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最初2年或更长时间内维持健康的最佳饮食。母乳库作为一类收集、加工、处理、储存以及合理分配捐赠母乳的专业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满足特殊患儿的母乳喂养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抽样调研中国现有母乳库的运营管理现状,梳理出中国母乳库作业成本计算流程,从而计算出中国典型母乳库运营管理的年成本和单位成本,以达到对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现状阶段性总结分析和明确上海市典型医院母乳库运营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国内政府机构人员、母乳喂养专家、母乳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母乳库补偿机制,并提出母乳库补偿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得到了如下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母乳库存在高需求高供给的母婴专科模式、高需求低供给的儿童专科模式、低需求高供给的综合医院模式和低需求低供给的私立医院模式四种供需匹配模式。明确了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的补偿机制主要是医院经费补偿、政府基金补偿、受捐基金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和母乳库面临的安全管理和资金来源问题。在成本分析上,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国母乳库作业成本分析模型,计算出了中国公立医院典型母乳库的运营年成本为30-100万元,单位成本为0.8-1.14元/ml。最后本研究结合成本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提出了政府部门可以从加大政府财政补助,拓宽公立医院母乳库筹资渠道,改革公立医院母乳库定价体系,考虑将捐赠乳纳入医保体系同时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来完善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综上,中国公立医院建立和推广母乳库对于提高中国母乳喂养率和降低婴幼儿患病率、死亡率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母乳库在运营管理过程存在的各种安全和资金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的补偿政策,从而保障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学会优秀改革案例汇编课题组[7](2018)在《全国学会改革与发展系列报告(二)——学会办事机构建设(1)》文中提出全国学会办事机构是理事会领导并授权秘书长具体负责的业务机构,承担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如会员部、学术部、财务部等,也可设立杂志社、出版社、咨询培训部以及附属企业等。办事机构是学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秘书长是
臧益秀[8](2016)在《成立社区营养专业委员会的回顾与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济南营养学会适应社区科普活动和慢性病防控的需求,2009年在多个社区建立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基地,2011年成立社区营养专业委员会,近8年的社区营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体会到开展社区营养科普宣教及慢病膳食营养综合干预有作为、有实效。学会多年重心下移,服务社区,增强了营养科技人员服务于民、重视实践、注重效果的意识。
姚滢秋[9](2014)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6月12日,中国营养学会隆重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程义勇教授,副主任委员杨月欣教授、杨晓光教授、郭俊生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朴建华教授、郭长江教授、孙建琴教授,以及来自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和企业研发的代表约120人出席。程义勇教授和杨月欣教授共同主持发布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我国的膳食指导、食物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已经得到了
本刊编辑部,郝军志[10](2014)在《中国人吃饭有了新标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4大看点》文中认为2014年6月中旬,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80余位专家,经历3年多的辛勤耕耘,终于完成了这一新版本的修订任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中国人吃饭,从此就有了新标准!此次修订,汲取了近10余年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的新成果,基于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一些营养素功能的认知的深入,对旧版内容做了很多修改。这对于普通家庭的计划
二、中国营养学会新成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营养学会新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历史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居民DRIs的历史沿革 |
1.1 从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到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
1.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订与修订 |
2 DRIs概念的发展 |
2.1 DRIs相关指标的发展 |
2.2 DRIs的发展现状(图1) |
3 结语 |
3.1 采用充足的科学证据,保证DRIs的专业权威性 |
3.2 建立高水平的营养专业队伍,提高DRIs修订质量 |
3.3 加强中国居民DRIs的研究及其应用,推动营养科学不断发展 |
(2)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
(二)价值取向 |
(三)中学 |
四、研究设计 |
(一)时间范围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分析框架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
(一)文献检索概览 |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
三、研究现状反思 |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
(二)核心概念说明 |
二、价值的内涵 |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
(一)基本原理 |
(二)事实与价值 |
(三)模式理论 |
(四)情感理论 |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
(一)知识的整体性 |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
(五)注重智慧生成 |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
(一)结构主义 |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
(一)实用主义 |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民国时期(1912-1949)易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近代思潮与民国易学历程 |
一、晚清易学: 合会中西之新探索 |
二、民国初年: 易学边缘化 |
三、二十年代: 研究新气象 |
四、三十年代: 一时之显学 |
五、四十年代: 困顿中坚持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不足 |
一、民国易学的通论研究 |
二、民国易学的专人研究 |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研究理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固守朴学易传统: 汉学余声中的家法赓续 |
第一节 沈瓞民的孟氏易研究 |
一、家学传承与生平着述 |
二、孟氏易辑佚考证 |
三、孟氏易家法评说 |
第二节 尚秉和的焦氏易研究 |
一、研《易》历程与易学观 |
二、易说与易象: 治焦氏易之理路 |
三、尚氏易学之评价与反思 |
第三节 徐昂对虞翻、张惠言之研究 |
一、虞氏易例概述 |
二、张惠言虞氏消息系统 |
三、质疑与服膺: 徐昂对张惠言之态度 |
四、反思徐昂对虞氏易之梳理 |
第二章 以旧识涵摄新知:象数基础上的创新尝试 |
第一节 刘师培与新易学的先声 |
一、生平与易着 |
二、新尝试: 分科视野与新学学风 |
三、旧传统: 经学的知识与方法 |
四、致用关切与性格缺陷 |
第二节 杭辛斋包罗万有的易学面貌 |
一、生平与易着、版本 |
二、统括平议传统易学 |
三、涵摄融通古今学术 |
四、平议涵摄之标准 |
五、“大象数”与“大易学” |
第三节 杭辛斋易学的精神、影响与得失 |
一、易道: 杭氏易的终极根据 |
二、易教: 杭氏易的致用关切 |
三、近代易学第一家: 杭氏易的影响与成就 |
四、因革之间: 杭氏易的性质与反思 |
第三章 据新学重估经书: 分科视域下的全新研究 |
第一节 哲学的研究进路 |
一、早期的《周易》哲学研究 |
二、胡适的范式开创——“求道”转向“求真” |
三、贴近“普遍(欧洲)的哲学” |
四、《周易》古经有无哲学? |
第二节 史学研究的新进路 |
一、“以史治《易》”传统的两个层次 |
二、近代“以《易》为史”新论的两种类型——兼论“六经皆史”说的嬗变 |
三、古史辨派易学研究述评 |
四、反思《周易》时代背景研究之混乱 |
五、驳胡朴安《易》为古史说 |
第三节 文字学与科学的研究进路 |
第四章 返经学以开新见: 重立常道后的义理新诠 |
第一节 熊十力易学思想研究 |
一、熊十力易学思想之变迁 |
二、《周易》所证之体用哲学 |
三、体用视域下的经学观 |
四、体用视域下的历代易学评论 |
五、熊十力易学的方法与特色 |
第二节 马一浮易学思想研究 |
一、生平歧说与治学、讲学 |
二、六艺与易教 |
三、研《易》方法与易学观点 |
四、“三易”与性理哲学 |
五、试论马一浮的学术特色 |
余论 |
第一节 民国易学的面貌与特点 |
一、由《易学讨论集》谈起 |
二、五重维度观个性差异 |
三、融合创新之共性潮流 |
第二节 《周易》现代价值之重估 |
一、经学时代的易学价值 |
二、对经学现代价值之质疑 |
三、对易学现代价值之申说 |
第三节 易学范式变革的两条线索 |
一、经学易范式的瓦解 |
二、新易学范式的争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和补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背景及目的 |
2.研究综述 |
2.1 国内研究与探索 |
2.2 国外研究与进展 |
3.研究内容 |
3.1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现状阶段性总结及分析 |
3.2 典型地区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
3.3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的补偿政策建议 |
4.研究方法 |
4.1 研究类型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
1.基本概念 |
1.1 母乳喂养 |
1.2 母乳库 |
1.3 HACCP |
1.4 作业成本法 |
2.基本理论 |
2.1 医院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
2.2 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理论 |
2.3 医院补偿机制理论 |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二章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现状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中国母乳库的基本情况 |
2.2 中国母乳库安全管理现状 |
2.3 中国母乳库补偿机制现状 |
2.4 2016-2018 年不同类型母乳库捐乳用乳情况 |
3.讨论 |
3.1 中国母乳库的供需匹配情况 |
3.2 中国母乳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
4.结论 |
第三章 中国典型医院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
1.中国母乳库作业成本分析流程 |
1.1 基础数据收集 |
1.2 确认作业中心 |
1.3 资源分析和确定资源动因 |
1.4 确定作业动因 |
1.5 成本归集 |
1.6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图 |
2.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
2.1 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基本概况 |
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成本核算 |
3.中国典型医院母乳库作业成本核算分析 |
3.1 中国其他母乳库的成本核算结果 |
3.2 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探讨 |
第四章 中国母乳库运营管理的补偿政策建议探讨 |
1.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
1.1 中国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现状 |
1.2 中国公立医院母乳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
2.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
2.1 国际各国母乳库运行管理模式 |
2.2 国际各国母乳库的运营成本和补偿机制 |
3.完善公立医院母乳库补偿机制的对策 |
3.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发挥母乳库“无偿捐赠,无偿使用”的公益性 |
3.2 拓宽公立医院母乳库筹资渠道,实现母乳库可持续发展 |
3.3 探索公立医院母乳库定价机制,明确捐赠乳的合理价格 |
3.4 纳入医疗保险报销体系,健全医保监督管理机制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1.研究结论和成果 |
1.1 研究结论 |
1.2 创新成果 |
2.研究不足和展望 |
2.1 研究不足 |
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7)全国学会改革与发展系列报告(二)——学会办事机构建设(1)(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 |
案例参考 (13)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14) :中国标准化协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二、学会办事机构信息化建设 |
案例参考 (15) :中国化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16)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17) :中国水利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18) :中国自动化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19) :中国金属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20)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案例参考 (21) :中国营养学会 |
(一) 改革背景 |
(二) 改革措施 |
(三) 案例小结 |
(10)中国人吃饭有了新标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4大看点(论文提纲范文)
新版内容有5大变化 |
慢性病防控成为修订的重要依据 |
一、降低能量的推荐摄入量 |
二、更加强调营养均衡 |
三、维生素D推荐量增加 |
四、新增婴幼儿营养素推荐 |
扩展阅读 |
关注老年少肌症 |
警惕少肌症, 蛋白质需平衡分配 |
营养控制慢病 |
四、中国营养学会新成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历史与发展[J]. 程义勇. 营养学报, 2021(02)
- [2]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3]循证营养与国民健康促进[J]. 胡雯,母东煜,龚杰,周子琪,蒲芳芳,李雪梅,石磊,饶志勇,柳园,王艳,喻佳洁,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07)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民国时期(1912-1949)易学研究[D]. 秦洁. 山东大学, 2020(09)
- [6]中国母乳库成本分析和补偿政策研究[D]. 寸待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全国学会改革与发展系列报告(二)——学会办事机构建设(1)[J]. 全国学会优秀改革案例汇编课题组. 学会, 2018(10)
- [8]成立社区营养专业委员会的回顾与体会[A]. 臧益秀.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 2016
- [9]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J]. 姚滢秋. 营养学报, 2014(04)
- [10]中国人吃饭有了新标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4大看点[J]. 本刊编辑部,郝军志.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