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压缸活塞杆的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陈晋市,何春晖,魏星,张卫东,李永奇[1](2021)在《液压缸活塞杆电镀缺陷分析与预防改进》文中指出液压缸作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最常用的执行元件,在出厂加工或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活塞杆电镀缺陷的问题,致使液压缸和其他元件的使用寿命大幅缩减。对引起活塞杆电镀缺陷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预防改进方案,同时提出关于活塞杆电镀缺陷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为进一步制定规范的检测标准,使企业之间的故障信息互通,提高液压缸可靠性提供参考。
余成刚[2](2020)在《采煤机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矿井下冒顶事故时常发生,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顶板灾害,它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传统人工处理冒顶事故需要施工人员登高作业,处理流程复杂且施工进度缓慢,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延误冒顶事故处理的宝贵时间,影响采煤生产。针对井下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冒顶事故,提出了一种采煤机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与采煤机、复合可移动液压升降施工平台相结合构成了一种复合式冒顶处理机器人。当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时,能够随采煤机快速到达发生冒顶事故处,及时、高效的代替施工人员对冒顶事故进行处理。本文对其研究如下:(1)进行采煤机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和三维建模。本论文针对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冒顶事故,对冒顶处理机器人的复合可移动升降载体结构、机械手结构、钻机结构分别进行了设计,并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2)对冒顶处理机器人的载体进行了分析与设计。运用虚位移原理对复合可移动升降载体液压缸的极限推力进行了公式推导并计算;对升降载体机构受力分析并计算各铰点的受力大小;分别对冒顶处理机器人的升降系统和推移系统进行了液压系统设计,完成执行元件的计算选型问题,最后,对载体的全部动作给出其油路循环。(3)完成冒顶处理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设计以及其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布局设计并建立模型。对其关键零件:主动连杆、从动连杆、夹爪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到它们在极限位置、满负载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云图和总变形量分布云图,然后分析校核其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零件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均满足冒顶处理机器人作业的设计需求,保证冒顶处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图[46]表[11]参[58]
于锦[3](2020)在《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试验》文中指出肥料化利用是当下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秸秆和牛粪来源广泛、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其就地、就近混合制成优质有机肥可以直接或间接代替化肥使用,但玉米秸秆和牛粪形态分布分散,就地压缩可有效解决运输体积大、堆积密度低及贮存费用高等问题。本文以一定配比的丝化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为对象,基于参数试验分析、优化压缩工艺参数、设计混合物料压块机液压系统,探究了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制肥的生产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参数试验分析。利用WDW-200万能试验机配套自制的压缩试验用模具,以压力、压缩速度、保压时间为试验因素,以成型块失水率、压缩比、尺寸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优压力范围为15~24k N,此时失水率为3.33%~6.33%,压缩比为2.68~3.20,尺寸稳定性为77.55%~86.30%;较优压缩速度范围为200~400mm/min,此时失水率为6.67%~7.33%,压缩比为2.24~3.35,尺寸稳定性为86.45%~86.85%;较优保压时间范围为30~60s,此时失水率为6%~6.33%,压缩比为3.12~3.20,尺寸稳定性为82.67%~86.30%。(2)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参数优化。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建立压力、压缩速度和保压时间与成型块失水率、压缩比和尺寸稳定性的之间的数学模型,优化压缩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最佳压缩参数组合是压力为23.9k N,压缩速度为275.97mm/min,保压时间为53.12s。在此工艺条件下,成型块失水率达到试验要求,压缩比较大,尺寸稳定性较强。(3)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块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对混合物料压块机的液压传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以纯工作小时生产率、成品密度和有效度为试验指标,对装置工作性能进行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纯工作小时生产率约为613kg/h;平均成品密度达到767kg/m3;在累计72h的工作时间内,有效度高于99%。液压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研究包括试验分析和液压系统设计,探究了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工艺参数,设计制作了混合物料压块机的液压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秸秆和牛粪混合压缩制备农用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孙艳琼[4](2020)在《液压支架液压缸活塞杆的车削返修技术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液压支架是煤炭开采中的核心设备,其关键受力部件为液压缸的活塞杆,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损伤,如果报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其损伤形成因式和修复方案,延长液压缸的服役年限,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也为煤矿机械的其他零部件修复提供经验。
伍林虎,李湉,张世贵,张晟伟[5](2020)在《激光熔覆修复液压缸活塞杆拉伤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活塞杆拉伤是液压油缸中最常见也是修复成本最高的一种失效模式,文中将对外形尺寸及缺陷尺寸相同的2只液压缸活塞杆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由于省略了镀铬工序,所以在维修时间及维修成本上要大大优于传统方式。通过硬度实验,激光熔覆层的硬度在520 HV上,电镀可以达到750 HV以上。通过对涂层进行盐雾实验,电镀层在70 h后出现腐蚀点,而激光熔覆层在300 h才出现腐蚀点。综合对比后认为,激光熔覆在液压缸活塞杆拉伤的修复中有很高的可行性。
陈登民,李永奇,李小明,吉晨,汤宝石[6](2020)在《工程机械液压缸活塞杆拉伤故障分析及修复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液压缸是工程机械的执行元件,其活塞杆拉伤是常见的故障,轻微的导致液压缸漏油,严重的导致密封损伤或整机停机。该文对工程机械液压缸活塞杆拉伤故障进行分析,提出了活塞杆拉伤的分等分级及修复方案,对快速修复活塞杆拉伤故障和提高液压缸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曾亿山,张强,闵玉春,郝云锋[7](2019)在《活塞式液压缸的再制造》文中研究指明该文对一般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再制造工艺流程做了叙述,对每个过程所用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且也叙述了活塞式液压缸再制造的过程,最后对再制造完的某型号液压缸进行试验测试,为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再制造提供了参考。
袁剑[8](2019)在《矿用液压支架立柱立式拆装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压支架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上重要的支护装置,直接决定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立柱作为液压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调整支架高度并支撑综采工作面上方的煤层,其质量决定了液压支架的可靠性。而综采工作面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会严重损坏立柱,影响液压支架的安全可靠性,缩短其使用寿命。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在完成一个工作面的开采后,需要对立柱进行拆装维护和保养。立柱导向套拆卸是立柱拆卸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且常规卧式拆装立柱会产生导向套螺纹损坏、缸体损坏和密封件压坏等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立柱立式拆装机,实现拆装立柱方便,改善立柱的拆装质量和效率。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立式拆装机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整体结构设计。根据立式拆装机各个机构的实现作用,详细介绍各个机构的组成、功能及关键部件结构设计。(2)采用液压系统为立式拆装机的动力系统,对液压元件进行设计选型。对执行元件液压缸进行了设计,对执行元件液压马达和动力元件液压泵进行了计算选型,确定可靠的的液压回路并优选了相应的控制和辅助元件,最后确定液压原理图。(3)运用有限元法对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以保证立式拆装机关键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静力分析结果表明,旋转盘和升降架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棘轮盘在进行结构改进后满足要求。(4)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运用有限元法对旋转盘和升降架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根据拓扑优化的结果,对旋转盘和升降架进行轻量化设计,再对优化完成后的旋转盘和升降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旋转盘和升降架在轻量化后不仅减轻了质量,节约了成本,同时还满足刚度和强度的要求。通过设计该立式拆装机,能够顺利拆卸立柱导向套,即使遇到腐蚀锈死的导向套也能完美拆卸。立式拆装机使拆装立柱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图[59]表[8]参[70]
梁赟[9](2019)在《主被动混合驱动的假肢膝关节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战争、疾病和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进行肢体切除,尤其是切除膝关节,对患者日常行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合适的假肢能够帮助截肢者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截肢者对假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假肢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根据以上情况设计了一款主被动混合驱动的假肢膝关节,用以帮助膝上截肢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行走能力。本文采用PhaseSpace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健康人在平地前进、后退和上、下楼梯过程中的运动信息,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下肢髋、膝、踝关节角度,分析人体不同行走模式下各关节的协调运动情况和步态的实现过程,从理论上指导假肢膝关节的设计。设计了一款主被动混合驱动的假肢膝关节,由直流电机提供驱动力矩,由液压阻尼系统提供阻力矩。确定了假肢结构内各主要杆件的尺寸。建立了人体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求解膝关节力矩和功率,选取了直流电机的型号。阻尼力由流体从液压缸流经流道和节流阀产生的压力损失获得,设计了液压缸的各部分尺寸,根据对膝关节的最大阻力矩要求确定了流道直径。设计了一种旋转式结构的节流阀,研究了此节流阀过流面积的变化规律。利用仿真软件求解了液压阻尼系统节流阀全开状态下的输出阻尼力,表明所设计系统满足最大阻尼力要求。最后建立了液压阻尼系统输出阻尼力和运动速度与节流阀过流面积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假肢穿戴者三维模型,并在ADAMS中完成了虚拟样机的建立,通过运动学仿真模拟人体在平地前进、后退和上、下楼梯的运动过程,求解理想步态下假肢膝关节在支撑期和摆动期的所需力矩。直流电机可提供符合要求的理想驱动力矩,液压阻尼系统在节流阀全开状态下依然输出阻尼力,即阻尼力矩不能无限小,与理想阻尼力矩并不吻合。将假肢膝关节实际获得的力矩曲线输入到穿戴者虚拟样机模型中,其余髋、踝等关节以理想运动曲线驱动,对比实际假肢膝关节角度和正常人行走过程膝关节角度的区别,验证所设计假肢的合理性。
李慧[10](2019)在《柴油机调度单轨吊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油机调度单轨吊机车是一种煤矿轻型辅助运输牵引设备,与传统的柴油机单轨吊机车相比,以小型柴油机提供动力,通过液压系统输送到驱动装置,实现系统的负载运行。由两个驱动单元输出驱动力,结构紧凑,可遥控操作。因此,调度单轨吊机车不但很好的解决了长距离、大坡度、重载荷,底鼓变形严重等复杂问题,也解决了过风门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与气动单轨吊和蓄电池单轨吊相比,可以长时间运输和满足各种井下困难工况条件。本文以新型柴油机调度单轨吊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建模,优化调度单轨吊机车的实用性能。首先归纳分析了现有柴油机单轨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根据实际井下工作状况和工作要求,确定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离心式安全触发小车,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该型调度单轨吊机车在不同斜坡倾角下的承载能力、不同坡道下的速度与牵引力特性曲线并验证了机车的制动距离。然后对整体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分别对运输主回路和安全辅助回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及设计,结合调度单轨吊机车的工况参数对液压主系统和辅助回路系统主要元件计算并选型,对泵控马达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马达转速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机车的电液控遥控系统,包括遥控器和无线发射器的设计。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对该调度单轨吊行走回路、制动回路和夹紧回路进行建立模型仿真,并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分析负载与系统压差的关系,制动缸速度、位移及插装阀腔内压力的特性曲线。重点分析了制动系统中插装阀阻尼孔直径和阀芯弹簧刚度的参数对制动缸动作性能的影响。利用FluidSIM软件对运输辅助回路仿真模拟,验证了辅助回路设计的可行性。最后使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机车各零部件以及整体机车装配体的模型建立,使用Solidworks/Motion插件对驱动部进行运动学分析,更加直观的显示驱动部机架的受力,使用ANASY/Workbench插件对驱动部机架和制动臂进行结构分析,其强度和刚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样机生产完成后,分别进行了厂内试验和井下工业试验,验证了机车的主回路和辅助回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完成预期的行走、夹紧、制动工作。本文以单轨吊机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原则,对该型单轨吊机车液压系统和整体机械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对调度单轨吊之后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液压缸活塞杆的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压缸活塞杆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液压缸活塞杆电镀缺陷分析与预防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液压缸及电镀缺陷分类 |
2 电镀缺陷的主要特点、成因及检测方法 |
2.1 镀层麻点 |
2.2 镀层表面磕碰 |
2.3 镀层起皮 |
2.4 镀层表面漏镀 |
2.5 镀层咬伤 |
3 电镀缺陷预防措施 |
4 结束语 |
(2)采煤机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搬运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1.2.1 搬运机器人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搬运机器人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目前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处理现状 |
1.4 课题的提出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2 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整体设计及建模 |
2.1 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整体方案设计 |
2.1.1 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
2.1.2 冒顶处理机器人整体布局 |
2.2 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整体设计 |
2.3 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
2.4 各部分结构设计 |
2.4.1 复合可移动升降载体结构设计 |
2.4.2 机械手结构设计 |
2.4.3 钻机的结构设计 |
2.5 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的优势 |
2.6 本章小结 |
3 冒顶处理机器人载体的设计与分析 |
3.1 复合可移动升降载体的设计与分析 |
3.2 复合可移动升降载体的力学分析 |
3.2.1 升降液压缸的推力计算 |
3.2.2 升降载体机构运动及受力分析 |
3.3 升降载体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 |
3.3.1 升降液压缸的选取 |
3.3.2 液压缸的主要参数计算 |
3.3.3 液压元件的选取 |
3.3.4 液压系统的设计 |
3.4 移动机构的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 |
3.4.1 推移液压缸的选取 |
3.4.2 推移液压缸的主要参数计算 |
3.4.3 液压元件的选取 |
3.4.4 移动机构液压系统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末端执行器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4.1 末端执行器设计目标和要求 |
4.2 末端执行器整体结构设计 |
4.2.1 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原理 |
4.2.2 末端执行器的结构设计 |
4.2.3 末端执行器的特点 |
4.3 末端执行器关键零件有限元分析 |
4.3.1 ANSYS有限元分析简介 |
4.3.2 有限元分析流程 |
4.3.3 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3)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r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生物质压缩工艺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生物质压缩装置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参数试验与分析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1.3 试验模具的设计 |
2.2 试验因素与指标 |
2.2.1 试验因素及水平范围的确定 |
2.2.2 试验指标的选取与测定 |
2.3 压力对混合物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
2.3.1 压力对失水率的影响 |
2.3.2 压力对压缩比的影响 |
2.3.3 压力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
2.4 压缩速度对混合物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
2.4.1 压缩速度对失水率的影响 |
2.4.2 压缩速度对压缩比的影响 |
2.4.3 压缩速度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
2.5 保压时间对混合物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
2.5.1 保压时间对失水率的影响 |
2.5.2 保压时间对压缩比的影响 |
2.5.3 保压时间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参数优化 |
3.1 试验方案设计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试验结果 |
3.2.2 失水率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2.3 压缩比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2.4 尺寸稳定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3 因素交互作用对混合物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
3.3.1 压力与压缩速度对失水率的交互作用 |
3.3.2 压力与保压时间对失水率的交互作用 |
3.3.3 压力与保压时间对尺寸稳定性的交互作用 |
3.4 参数优化与验证试验 |
3.4.1 混合物料压缩过程参数优化 |
3.4.2 混合物料压缩最优参数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块机液压系统设计与试验 |
4.1 整机工作原理 |
4.2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
4.2.1 液压系统结构 |
4.2.2 主压液压缸设计 |
4.2.3 推送液压缸设计 |
4.2.4 出料挡板液压缸设计 |
4.2.5 液压泵与配套电机的选取 |
4.3 液压系统工作性能试验 |
4.3.1 试验条件 |
4.3.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4)液压支架液压缸活塞杆的车削返修技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活塞杆的缺陷类型及修复方法 |
2 活塞杆车削返修方案制定 |
3 车削返修方案实施 |
4 活塞杆车削修复效果验证 |
5 结语 |
(5)激光熔覆修复液压缸活塞杆拉伤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实验参数 |
1.1.1 传统维修方式 |
1.1.2 激光熔覆方式 |
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1.2.1 硬度测试 |
1.2.2 盐雾实验 |
2 结语 |
(6)工程机械液压缸活塞杆拉伤故障分析及修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液压缸活塞杆拉伤故障现象描述 |
2 活塞杆拉伤故障分析 |
3 活塞杆拉伤故障修复方法 |
4 结论 |
(7)活塞式液压缸的再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活塞缸的结构及损坏形式 |
2 再制造的工艺流程 |
2.1 再制造产品拆解 |
2.2 再制造产品的分类清洗 |
2.3 零部件损伤的检测和评估 |
2.4 损坏件的再制造 |
2.5 零部件组装 |
2.6 检测调试 |
2.7 包装防护 |
3 活塞缸的再制造过程 |
3.1 液压缸的拆解 |
1) 拆除进出油口封盖 |
2) 拆除上端盖 |
3) 活塞及活塞杆抽出 |
3.2 液压缸的清洗 |
3.3 液压缸的检测 |
3.4 液压缸的再制造修复 |
1) 活塞杆的再制造修复 |
2) 缸筒的修复 |
3) 活塞的修复 |
3.5 液压缸的检测调试 |
4 结论 |
(8)矿用液压支架立柱立式拆装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液压支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液压支架国外研究现状 |
1.3.2 液压支架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课题研究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2 立式拆装机的整体设计 |
2.1 立式拆装机整体结构 |
2.2 立式拆装机各机构的设计 |
2.2.1 底座的设计 |
2.2.2 摆动架及大扭矩增力机构的设计 |
2.2.3 固定夹紧机构的设计 |
2.2.4 滑动夹紧机构及翻转机构的设计 |
2.2.5 升降托架机构的设计 |
2.3 立式拆装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
2.3.1 立式拆装机工作原理 |
2.3.2 立式拆装机工作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3 立式拆装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
3.1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
3.1.1 工作压力的选择和缸内径及杆直径的计算 |
3.1.2 活塞杆输出速度和供液流量的计算 |
3.1.3 总体结构设计 |
3.2 液压马达及液压泵的计算选型 |
3.2.1 液压马达的计算选型 |
3.2.2 液压泵的计算选型 |
3.3 控制及辅助元件的选择和液压原理图的绘制 |
3.4 本章小结 |
4 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4.1 有限元方法及ANSYS Workbench的概述 |
4.1.1 有限元方法的概述 |
4.1.2 ANSYS Workbench的概述 |
4.2 立式拆装机的三维模型建立 |
4.3 关键零部件的静力学分析 |
4.3.1 旋转盘的静力学分析 |
4.3.2 棘轮盘的静力学分析 |
4.3.3 升降架的静力学分析 |
4.4 关键零部件的优化设计 |
4.4.1 旋转盘的优化设计 |
4.4.2 升降架的优化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主被动混合驱动的假肢膝关节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人体下肢运动信息采集和步态分析 |
2.1 引言 |
2.2 下肢关节运动术语 |
2.3 下肢运动信息采集实验 |
2.3.1 PhaseSpace三维运动捕捉系统 |
2.3.2 信息采集实验步骤 |
2.4 实验数据处理和步态分析 |
2.4.1 实验数据处理 |
2.4.2 人体下肢运动步态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假肢膝关节方案构型和参数设计 |
3.1 引言 |
3.2 假肢膝关节总体构型 |
3.3 假肢总体尺寸设计 |
3.4 人体下肢运动学模型建立 |
3.4.1 摆动期运动学模型 |
3.4.2 支撑期运动学模型 |
3.5 人体下肢动力学模型建立 |
3.5.1 摆动期动力学模型 |
3.5.2 支撑期动力学模型 |
3.6 动力学模型求解及驱动电机选取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液压阻尼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液压阻尼系统承载计算 |
4.3 液压阻尼系统结构设计 |
4.3.1 液压缸设计 |
4.3.2 液压流道设计 |
4.3.3 节流阀设计 |
4.4 液压阻尼系统最大阻尼力验证 |
4.5 液压阻尼系统数学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假肢膝关节穿戴者动力学仿真分析 |
5.1 引言 |
5.2 假肢穿戴者虚拟样机仿真流程 |
5.3 假肢穿戴者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
5.4 平地前进仿真及结果分析 |
5.4.1 假肢膝关节力矩求解 |
5.4.2 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5.5 其他运动模式仿真及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柴油机调度单轨吊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综述 |
1.2 单轨吊发展历史与现状 |
1.3 调度单轨吊存在的技术难点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调度单轨吊机车工作原理 |
2.1 机车工作原理介绍 |
2.2 机车行走承载计算 |
2.3 系统安全设计 |
2.4 验算制动距离 |
2.5 本章小结 |
3 机车液压系统设计 |
3.1 运输主回路设计 |
3.2 安全辅助回路设计 |
3.3 电液控系统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调度单轨吊机车系统建模与仿真 |
4.1 机车主回路建模与仿真 |
4.2 辅助回路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机车结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 |
5.1 整车设计要求 |
5.2 主机结构设计 |
5.3 驱动部结构设计 |
5.4 机车整体结构 |
5.5 驱动部结构动力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6.1 制动臂结构分析 |
6.2 驱动部机架有限元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出厂试验 |
7.1 厂内试验 |
7.2 井下工业试验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液压缸活塞杆的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压缸活塞杆电镀缺陷分析与预防改进[J]. 陈晋市,何春晖,魏星,张卫东,李永奇. 工程机械, 2021(09)
- [2]采煤机机载式冒顶处理机器人设计研究[D]. 余成刚.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3]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压缩试验[D]. 于锦.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液压支架液压缸活塞杆的车削返修技术探索[J]. 孙艳琼.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21)
- [5]激光熔覆修复液压缸活塞杆拉伤的可行性研究[J]. 伍林虎,李湉,张世贵,张晟伟. 机械工程师, 2020(11)
- [6]工程机械液压缸活塞杆拉伤故障分析及修复方法[J]. 陈登民,李永奇,李小明,吉晨,汤宝石.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7)
- [7]活塞式液压缸的再制造[J]. 曾亿山,张强,闵玉春,郝云锋.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9(12)
- [8]矿用液压支架立柱立式拆装机设计[D]. 袁剑.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9]主被动混合驱动的假肢膝关节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分析[D]. 梁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柴油机调度单轨吊设计研究[D]. 李慧.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