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愈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君,赵筱卓,王成,陈欣,陈辉,胡骁骅,沈余明[1](2022)在《223例成人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近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成人严重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因严重烧伤住院的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职业、致伤元素、受伤场所、受伤季节、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吸入性损伤和复合伤、基础疾病、并发症、治疗结局、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3例患者,其中男173例,女50例,以中青年患者为主(92.83%)。职业分布方面工人占比最高(33.63%),5年间工人占比逐渐降低,而退休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P<0.05)。火焰烧伤175例(78.48%),呈逐年增长趋势;电烧伤23例(10.31%),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受伤场所最多的是家中,共104例(46.64%),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主要原因为燃气爆燃/爆炸(44.90%),呈间断增长趋势(P<0.05)。春季受伤例数最多(73例,32.74%),全年5月份最为高发(29例,13.00%)。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中位数分别为5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5%TBSA,电烧伤和化学烧伤相比于火焰烧伤主要分布于中小面积,但烧伤深度通常为Ⅲ度。共记录烧伤部位827处,无单一部位烧伤者,以双上肢(26.24%)、头面颈(23.82%)、双下肢(22.45%)最易受累。共162例(72.65%)有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是其主要原因(93.82%),而化学烧伤最易导致角膜烧伤(P<0.05)。总体治愈180例(80.72%)、死亡20例(8.97%)、稳定出院13例(5.83%)、放弃治疗10例(4.48%),老年患者中死亡和放弃治疗的比例高于中青年(P<0.05)。治愈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5d,且其住院时间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d,但住院时间与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青年男性仍是严重烧伤的高危人群,火焰烧伤是严重烧伤的主要原因,且常伴有吸入性损伤。退休后居家老人严重烧伤日益增多,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应给予其足够重视,并加强烧伤预防工作。
秦小锋,赵宇辉[2](2021)在《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在烧伤治疗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烧伤预防策略提供更详细的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研究所2013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的烧伤总面积≥30%总体表面积(TBSA)或烧伤严重程度为重度、特重度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18岁;>18岁且<60岁;≥60岁,将居住地分为农村和城市,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受伤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影响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调查共收集了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414例,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总数(4 222例)的9.8%。男女比例为3.14∶1.0;3个年龄段中>18岁且<60岁患者最多(70.0%);居住地为农村有371例(89.6%),农村与城市的患者比例为8.6∶1.0。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30,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居住地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9,P=0.626)。本研究患者受伤时间在4~9月较多,其中7月(71例,17.1%)为高峰期,烧伤多发生在夏季175例(42.3%),各季节中烧伤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9,P=0.711)。致伤地点主要为家里215例(51.9%),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致伤地点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66,P<0.01),患者致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287例(69.3%)。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致伤原因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69,P<0.01)。本研究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在30%~39%TBSA的范围患者最多为127例(30.7%),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烧伤总面积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914,P<0.01),大部分患者呈特重度烧伤者有277例(54.8%),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烧伤严重程度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2,P<0.01)。本研究患者致伤部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躯干、双下肢、双上肢、头面颈部、臀部及会阴,各年龄段患者在烧伤部位为双上肢、双下肢、头面颈、臀部及会阴构成比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8、39.067、17.133、8.349,P<0.01),各年龄段患者在烧伤部位为躯干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7,P=0.166)。本研究患者伤后入院时间<6 h入院者355例(85.7%)最多,3个年龄段患者在伤后入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3,P=0.691)。本研究患者院前处理以在现场未行任何处理者393例(94.9%)为主,3个年龄段患者在院前处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1,P=0.543)。本研究患者中绝大部分未合并吸入性损伤342例(82.6%),各年龄段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2,P=0.053),各种致伤原因中火焰烧伤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数最多72例(25.1%),各种致伤原因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68,P<0.01),居住地为城市的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为10例(23.3%),各居住地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9,P=0.284)。本研究患者有219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率为52.9%,其中住院期间实施4次手术的患者最多为99例(23.9%)。本研究绝大部分患者付费方式为自费381例(92.0%),各年龄段患者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66),自费患者中又以居住地为农村的最多,比例为92.7%,农村与城市患者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患者住院时间均以> 21 d为主,各年龄段烧伤住院患者在住院时间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64,P=0.067)。本研究患者临床预后以痊愈、好转为主有358例(86.5%),痊愈130例(31.4%)、好转228例(55.1%)、恶化26例(6.3%)、死亡30例(7.2%),不同年龄烧伤患者在临床预后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607,P=0.001)。本研究患者病死率为7.2%,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是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临床未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6、1.098,95%CI=1.021~1.071、1.066~1.131,P<0.01)。结论我国大面积严重烧伤主要见于中青年及老年,农村男性居多、致伤原因多为火焰烧伤,高发与春夏季常见于工作场所烧伤,病情往往较严重,致伤部位以躯干、双下肢、双上肢较多,自费为主要付费方式。不同年龄患者在性别、致伤原因、致伤场所、烧伤总面积、烧伤严重程度、烧伤部位及临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韩雪伟[3](2021)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为临床高龄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5例80岁及以上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整理性别、教育水平、烧伤季节及地域、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严重程度、基础疾病、院前急救措施、伤后入院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数据,并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分析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本组高龄烧伤患者共55例。1)男女比例为2:3,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农村患者占90.9%(50例),多于城镇;无伴侣患者占74.5%(41例);不同地域的高龄烧伤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伴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教育水平较低,文盲占72.7%(40例),男性患者教育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最主要烧伤原因是火焰烧伤,多见于男性患者,热液体烫伤次之,多见于女性患者,热固体与化学烧伤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发病例数波动不大,冬季烧伤患者多见,占38.2%(21例),其中热固体多发生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烧伤面积≤10%的患者多为热固体及热液体烫伤所致,烧伤面积>30%的患者均为火焰烧伤所致,且火焰烧伤均有III°烧伤创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严重程度以中度烧伤为主,火焰烧伤是高龄老人特重度烧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约41.8%(23例)的患者既往无慢性病症状,合并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分别占27.3%、23.7%,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占29.1%(16例),住院天数中位数为7d±16d,伤后入院时间中位数为6h±44d,仅有14.5%(8例)患者进行了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6)治疗以换药为主,所占比为80.0%(44例)。烧伤面积≤10%的高龄烧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烧伤面积>10%的治疗效果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烧伤患者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或(和)VSD负压吸引治疗较佳,治愈占总治愈例数的81.8%(9例)。放弃治疗及院内死亡的患者约56.3%(3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高龄老人烧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其发生主要与性别、教育水平、生活条件、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严重程度以中度烧伤为主,死亡率高,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轻中度高龄烧伤患者采用自体皮移植术或(和)VSD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较好。
张连[4](2020)在《江西烧伤中心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江西烧伤中心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救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收集笔者单位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患者430例,其中50例年龄小于等于18岁的患者为儿童组,298例大于18岁且小于或等于65岁的患者为中青年组,82例大于65岁的患者为老年组。2、统计分析各年龄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入院伤情特征、入院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对数据行c2、Fisher确切概率及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spearman法行变量间相关分析,对患者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人口统计学资料三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2=4.708,P=0.095);三组患者季节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以夏季为主(c2=7.135,P=0.309);三组患者居住地均以农村为主,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2=2.961,P=0.230);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文化程度分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中青年组以中等教育为主,老年组以初等教育为主(c2=32.070,P<0.001)。2.入院时情况三组患者烧伤原因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以火焰烧伤为主(P=0.251);与儿童组及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存在延迟复苏的风险较高,但三组间总体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2=3.060,P=0.217);三组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多数在伤后6小时内入院(c2=1.042,P=0.903);吸入性损伤患者三度烧伤发生率高(儿童组78%、中青年组82.9%、老年组78%);三组患者在烧伤总面积(TBSA)及三度烧伤面积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中青年组TBSA及三度烧伤面积要大于儿童组及老年组(H=11.334、15.480,P=0.003、P<0.001)。3.气管切开、手术及并发症情况儿童组、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气管切开率分别为40.0%、48.3%、37.8%,三者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2=3.523,P=0.172);6小时内气管切开率三组分别为45.0%、32.6%、35.5%,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2=1.216,P=0.546);老年组未行手术比例占63.1%,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儿童组28.0%、中青年组32.2%)(c2=28.914,P<0.001),且老年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其余两组(老年组64.3%、中青年组59.1%、儿童组54.0%),但三组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2=1.549,P=0.461)。4.治疗结果儿童组、中青年组及老年组结局不良的比例分别为10.0%、27.2%、53.7%,三组患者出现结局不良的风险有统计学差异(c2=34.931,P<0.001);儿童组、中青年组及老年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34.86±33.75、31.16±27.75、14.77±15.87,有显着统计学差异(H=32.973,P<0.001);儿童组、中青年组及老年组的治疗费用分别为18.47±27.08万元、25.99±27.26万元、9.91±14.07万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H=33.302,P<0.001)。5.预后因素分析430例患者中结局不良者130例占30.2%。影响患者结局不良的因素依次为TBSA、年龄、休克、手术,其中手术是结局不良的有利因素,其他是危险因素。结论:1.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中以中青年组比例最高,夏季易烧伤,火焰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老年组预后最差,死亡率最高。2.TBSA是影响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结局不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为年龄和休克;及时手术处理创面可改善病人预后。
黄海金[5](2020)在《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烧伤是毁灭性的伤害,通常会导致高发病率、情绪低落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除了紧张的即时护理外,烧伤通常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多次门诊就诊(换药等)以及多次重建性外科手术和住院治疗,这些与烧伤有关的健康后果通常会给烧伤受害者及其家人带来额外的社会经济负担。热损伤促进组织炎症和疼痛,这是很难控制的。已有研究表明,麻醉和镇痛可以影响大鼠烧伤模型的结果。不同的外周机制似乎与烧伤疼痛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大量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一些回顾性临床证据表明,麻醉可能损害认知能力。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期研究证据表明麻醉剂是神经元发育和功能强大的调制器,可能导致有害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氟比洛芬酯是否足以减少烧伤引起的痛觉和炎症,以及对早期认知的影响,阐明氟比洛芬酯治疗大鼠热损伤模型、减轻早期认知功能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目的:PO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中,POD的发生率为3.6%-28.3%。氟比洛芬酯理论上通过抑制烧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老年SD大鼠烧伤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实验一: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1);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将各组大鼠(n=6)按上述分组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做烧伤处理。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第3天处死大鼠。利用Von Frey法测量各组大鼠在烧伤后12、24、36、48、60、72h的机械痛阈值,评价大鼠疼痛行为学;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的结果。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烧伤SD大鼠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烧伤引起的游滞区组织的表皮层变薄、真皮层结构肿胀、胶原结构改变、局部炎症浸润、组织破坏等损伤倾向有所减轻,并随剂量增加,这一作用更加明显。给予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值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烧伤使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而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有所改善。海马HE染色结果显示烧伤使大鼠海马组织出现病理改变,经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后,海马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但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组的TNF-α、CINC-1、IL-6和IL-1β含量都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下降最为明显。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处理后抑制了炎症因子TNF-α、CINC-1、IL-6和IL-1β的表达,缓解痛觉过敏,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实验二: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老年大鼠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组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l);2)烧伤模型组(Model);3)氟比洛芬酯低剂量处理组(5mg/kg);4)氟比洛芬酯中剂量处理组(10mg/kg);5)氟比洛芬酯高剂量处理组(15mg/kg)。建模前30分钟/建模后24h给药,根据实验一中机械痛阈值的结果,选择造模后48h处死各组大鼠(n=6)。HE染色检测各组皮肤和海马组织的病理结果;qPCR检测各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BDNF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BDNF、Caspase3、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模型建造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氟比洛芬酯处理治疗组海马组织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并且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处理组组间的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烧伤SD大鼠p38信号通路,使BDNF、Caspase3、GFAP和MMP9的mRNA表达及BDNF、caspase3和p-p38的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减轻大鼠早期认知功能损伤。
李仲越[6](2020)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老年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0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年龄≥60岁、烧伤深度主要为Ⅱ度的126例老年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定为治疗组,有65例,未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定为对照组,有6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补液、抗感染、创面清创包扎换药等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深、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瘢痕情况、住院总费用及二期手术率进行统计学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按严重程度比较,轻度(Z=-2.21,P=0.027)、中度(Z=-2.88,P=0.004)、重度(Z=-2.05,P=0.04),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按严重程度比较,轻度(Z=-2.11,P=0.035)、中度(Z=-2.35,P=0.019)、重度(Z=-2.16,P=0.031),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创面感染情况:两组轻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68);两组中度烧伤患者比较,(χ2=4.15,P=0.042),两组的重度患者比较(P=0.008),创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39,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休克、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瘢痕增生情况:治疗组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为(0.85±1.14)分,低于对照组(1.49±1.32)分(χ2=-2.98,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再住院手术率:治疗组四肢瘢痕增生患者再住院手术率为4.8%,低于对照组17.2%(χ2=4.77,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面部瘢痕增生患者再住院手术率为0,低于对照组8.3%(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干瘢痕增生患者再住院手术率均为0,无明显差异。7、治疗总费用情况:治疗组轻度患者住院总费用为(8529.9±1781)元,低于对照组(11993.95±5044.5)元(Z=-3.11,P=0.002);治疗组中度患者为(14576.61±6400.63)元,低于对照组(18707.7±8108.78)元(Z=-2.31,P=0.021);治疗组重度患者为(34053.37±11748.99)元,低于对照组(48490.44±10412.13)元(Z=-2.5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够缩短深Ⅱ度、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瘢痕增生程度,降低再住院手术率,治疗总费用也会相对减少,治疗效果确切,在老年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值得应用。
许议[7](2019)在《老年烧伤7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老年烧伤病人的烧伤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2年间烧伤整形外科所收治的65岁及以上老年烧伤患者共计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性别、年龄、受伤地域、烧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等数据,研究不同烧伤原因下所对应的老年患者例数及其构成比情况,分析老年烧伤病人的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1)65-74岁烧伤患者为老年烧伤的主要群体,所占比例为66.7%(48例);(2)老年烧伤患者的最主要烧伤原因是火焰烫伤,所占比例为58.3%(42例),其次为热液烫伤,所占比例为33.3%(24例)。火焰烧伤原因中烤火时不慎烧伤(14例)和煤气爆炸(18例)两种原因明显高于其他原因,两者达到32例,占老年烧伤烧伤原因的44.4%。(3)老年烧伤在农村(50例)的发生率高于城市(22例),约占老年烧伤患者总数的69.4%。(4)男性老年烧伤患者34例,女性老年烧伤患者38例。老年烧伤患者男女比例相近,男:女约为1:1。(五)老年烧伤患者烧伤严重程度最主要为中度烧伤,本组病例中占52.8%(38例);老年特重度烧伤所占比例为22.2%(16例),火焰烧伤是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约占87.5%。(六)12月-次年2月(冬季)是老年烧伤的高发季节,约占比例为38.9%(28例);冬季的火焰烧伤是老年烧伤最主要的因素,约占全年烧伤中的30.6%(22例)。(七)老年轻度烧伤患者治疗方法以换药为主,中度烧伤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例数相近,重度烧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率为62.5%,7例手术患者,治愈6例,1例死亡;保守换药2例死亡,5例签字出院,2例入院即抢救无效死亡。(八)伤后并发症中肺部并发症最为常见。结论:(1).近两年老年烧伤的主要群体集中于65-74岁;(2).老年烧伤患者的最主要烧伤原因是火焰烧伤,也是造成特重度烧伤的主要烧伤原因;(3).老年烧伤以农村为主;(4).老年烧伤患者烧伤严重程度最常见为中度烧伤;(5).12月-次年2月(冬季)是老年烧伤的高发季节,且以火焰烧伤多见;(6).手术治疗可明显促进大面积烧伤老年人康复;(7).伤后并发症中以肺部的并发症最为常见。
张晓艺[8](2019)在《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对3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3期压疮的疗效,探索临床外治3期压疮的方法,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心血管内科、烧伤科、中心ICU、急诊ICU、脑病科、老年病科、骨科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压疮患者,随机为磺胺嘧啶银联合云南白药粉组(观察组)、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2)观察组予以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粉进行干预,将磺胺嘧啶银与云南白药充分混合,根据创面大小,在其外层均匀涂以1-2mm混合后的药物,用凡士林纱块覆盖;对照组予以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将磺胺嘧啶银霜5克与湿润烧伤膏5克充分混合,根据创面大小,在其外层均匀涂以1-2mm混合后的药物,用无菌纱块覆盖。两组均需保持药物与创面充分接触,每日换药一次。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对伤口面积变化、PUSH评分变化、压疮愈合率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测量。(3)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x?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球形性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压疮面积、PUSH评分、Braden评分、APACHE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正常并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疗效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PUSH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818,P>0.05;t=0.254,P>0.05),治疗2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治疗4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1周、2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1,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对照组内患者各时间点PUSH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PUSH评分明显降低;不同时间患者压疮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7,P<0.05);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P<0.05),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3)两组患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发现治疗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6.391,P<0.05),即观察组与对照组PUSH评分变化幅度与治疗时间有关、治疗时间对PUSH评分的结果有显着性影响(F=115.902,P<0.05)、不同组别间的PUSH评分无显着性差异(F=2.210,P>0.05)。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发现治疗时间与组别不存在交互作用(F=1.103,P>0.05),即暂不能确定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面积变化与治疗时间有关;治疗时间对压疮面积的结果有显着性影响(F=55.915,P<0.05);两组压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71,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发现治疗时间与组别不存在交互作用(F=0.030,P>0.05);治疗1周和2周创面愈合率有差别(F=63.223,P<0.05);治疗1周和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未见差别(F=1.588,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粉治疗3期压疮,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相比,能更快降低PUSH评分。3期压疮的疗效与治疗时间有关。压疮面积、压疮面愈合率、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2周)两种疗法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治疗4周后两种疗法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王文盛[9](2019)在《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烧伤早期重要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老年严重烧伤的预防与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单位)2009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统计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人口学特征、受伤时情况、伤情特征、治疗情况及结局方面相关指标。对数据行?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2.将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入院时年龄≥60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老年组,将同期124例入院时年龄在1859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中青年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如下指标。(1)伤后第1、2个24 h的补液量和尿量,入院时及伤后24、48 h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2)入院时、休克期、伤后37 d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红素、血肌酐、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3)病重病危天数及死亡情况。对数据行?2检验、成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1.1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占同期入院严重烧伤患者的8.7%,前后五年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发生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2.307,P>0.05);年龄分布为6089岁,平均年龄为67.0±10.5岁,其中以60-69岁年龄段患者居多,占62.9%;老年患者中男性居多,占65.0%。不同年龄段、不同烧伤场所、不同致伤因素、不同烧伤严重程度性别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396、3.467、1.163、0.718,P>0.05)。1.2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主要受伤场所为家庭,占69.1%;主要致伤因素为火焰烧伤,占84.5%;发生烧伤时间以夏季为高发季节,占36.1%。1.3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合并伤前系统疾病的比例为53.6%,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者最多见,占34%;最常见的具体伤前疾病为高血压,占27.8%。1.4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分布为31%92%TBSA,平均烧伤总面积为45.0±20.0%TBSA;合并Ⅲ度烧伤者占79.4%,平均Ⅲ度烧伤面积为18.0±32.5%TBSA;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占39.2%;伤后入院时间分布为伤后2h伤后30d;其中伤后6-48h入院者居多,占45.4%。1.5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0±41.0天,平均病重病危天数为8.0±15.5天;住院期间接受过手术治疗者占52.6%;平均治疗费用为107410.0±213563.0元,每1%TBSA平均治疗费用为2421.0±4674.0元;不同烧伤严重程度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比例、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病重病危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0.345、1.215、5.414、0.163,P>0.05);随着年龄增加,接受手术治疗比例、治疗费用、住院天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2=7.055、10.572、16.506,P(27)0.05或0.01)。1.6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病死率为24.7%,死亡患者平均死亡时间为伤后19.2±17.6天;治疗结局中自动出院最为常见,占60.8%;烧伤总面积、是否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是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45、3.506,95%可信区间为1.024-4.083、1.307-9.406,P(27)0.05)。2.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研究2.1老年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尿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t=5.628,P<0.05),但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量和伤后第2个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1、1.307,1.110,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24、48 h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1、1.075、0.239,0、0.033、0.199,0.017、1.002、0.739,P>0.05)。2.2老年组患者休克期CK-MB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017,P(27)0.05),但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 d 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0.001,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6.485,P(27)0.05),但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 d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0.002,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226、12.299,P<0.05或P<0.01),2组患者伤后37 d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休克期及伤后37 d氧合指数分别为(371±16)、(263±16)、(228±18)mmHg(1mmHg=0.133 kPa),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420±13)、(327±13)、(281±17)mmHg(t=5.650、9.782、4.856,P<0.05或P<0.01);老年组患者伤后37 d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中青年组(t=6.636,P(27)0.05),但2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0.588,P>0.05)。2.3老年组患者的病重病危天数、病死率高于中青年组(Z=-2.303,?2=13.676,P<0.05或P<0.01)。结论:1.尽管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占同期入院严重烧伤患者的比例不高,但合并基础疾病多见,病死率高。60-69岁、男性是老年严重烧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夏季、火焰烧伤、家庭是老年严重烧伤发生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治疗愿望减弱;烧伤总面积、是否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是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中青年严重烧伤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在休克期同等组织灌注的情况下,烧伤早期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凝血系统损伤明显,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汤勇,王良喜,谢卫国,申传安,郭光华,陈俊杰,韩春茂,任利成,褚志刚,尹美芳,王园,张东霞,黄跃生,张家平[10](2017)在《多中心老年和中青年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近年来我国老年和中青年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老年严重烧伤的预防与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临床多中心严重烧伤流行病学病例数据与生物样本录入系统",收录8家笔者单位2012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8岁以上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615例年龄大于18岁且小于或等于65岁的患者划分为中青年组,将82例大于65岁的患者划分为老年组,分别统计如下指标:年龄、性别、居住地、教育程度、致伤原因、致伤场所、致伤季节、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发生情况和面积、致伤部位、吸入性损伤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后入院时间、延迟复苏比例、切削痂植皮手术比例、伤前系统疾病和住院期间系统并发症,住院天数、治疗结局与放弃治疗原因。对数据行X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老年组患者相对于中青年组患者在伤前系统疾病、住院期间系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中的比值比。结果 (1)2组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但中青年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2组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明显(X2=18.727,P<0.001)。2组患者均以农村患者居多,但老年组农村患者所占比例更高。2组患者居住地分布差异明显(X2=9.306,P=0.002)。中青年组患者以中等教育者居多,老年组患者以初等教育者居多。2组患者教育程度分布差异明显(X2=146.797,P<0.001)。(2)2组患者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均为火焰烧伤,但老年组患者火焰烧伤比例更高。2组患者致伤原因分布差异明显(X2=25.063,P<0.001)。中青年组患者的主要致伤场所为公共场所,老年组患者的主要致伤场所为私人住宅。2组患者致伤场所分布差异明显(X2=46.313,P<0.001)。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最常见致伤季节分别为夏季和冬季。2组患者致伤季节分布差异明显(X2=23.143,P<0.001)。2组患者烧伤总面积分布差异明显(X2=25.799,P=0.002)。2组患者Ⅲ度烧伤发生情况相近(X2=2.685,P=0.101),Ⅲ度烧伤面积分布差异明显(X2=26.702,P=0.002)。2组患者致伤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54,P=0.785)。2组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425、0.672,P值均大于0.05)。(3)2组患者入院时间分布差异明显(X2=6.632,P=0.036),但延迟复苏比例相近(X2=1.261,P=0.261)。中青年组患者中行切削痂植皮手术比例为72.0%(443/615),高于老年组患者的35.4%(29/82,X2=44.498,P<0.001)。中青年组患者中伤前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为13.2%(81/615),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的61.0%(50/82,X2=108.337,P<0.001)。老年组患者出现伤前系统疾病的风险是中青年组患者的10.30倍(95%置信区间为6.2417.01,P<0.001)。住院期间,老年组共59.8%(49/82)患者出现系统并发症,高于中青年组的36.6%(225/615,X2=16.282,P<0.001);老年组患者出现系统并发症的风险为中青年组患者的2.57倍(95%置信区间为1.614.12,P<0.001)。老年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中青年组(U=36 735,P<0.001)。2组患者治疗结局分布差异明显(X2=106.251,P<0.001)。老年组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为中青年组患者的7.52倍(95%置信区间为4.4012.88,X2=67.709,P<0.001)。老年组患者放弃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X2=150.670,P<0.001),老年组患者放弃治疗的风险为中青年组患者的15.86倍(95%置信区间为9.3626.88,P<0.001)。2组患者放弃治疗的原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78,P=0.243)。结论老年与中青年组严重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农村人口比例更高、教育程度更低、更多见火焰烧伤、多发生在私人住宅和冬季、烧伤总面积略小但Ⅲ度烧伤面积更大、住院天数更短、手术治疗比例更低、伤前系统疾病及住院期间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出现不良结局及放弃治疗的风险更高。
二、治愈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愈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223例成人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统计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致伤元素、受伤场所及季节 |
2.3 临床特征 |
2.3.1 烧伤总面积及Ⅲ度烧伤面积 |
2.3.2 烧伤部位 |
2.3.3 吸入性损伤和复合伤 |
2.3.4 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
2.3.5 治疗结局和住院时间 |
3 讨论 |
(2)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二、调查对象 |
三、统计指标 |
四、预后标准 |
五、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
六、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性别、年龄及居住地 |
二、受伤季节 |
三、致伤场所及原因 |
四、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 |
五、受伤部位 |
六、伤后入院时间及院前处理 |
七、吸入性损伤和治疗方式 |
八、住院费用及付费方式 |
九、住院时间和预后 |
十、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讨 论 |
(3)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龄烧伤患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江西烧伤中心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 |
2.2 统计指标 |
2.2.1 人口统计学基本资料 |
2.2.2 入院病情 |
2.2.3 治疗情况 |
2.2.4 治疗结果 |
2.3 患者结局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人口统计学资料 |
3.2 入院时病人情况 |
3.3 气管切开、手术及并发症情况 |
3.4 治疗结果 |
3.5 结局不良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总结 |
5.1 结论 |
5.2 总结 |
5.3 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背景 |
研究意义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1 烧伤 |
1.2 严重烧伤对认知的影响 |
1.2.1 烧伤治疗过程中麻醉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
1.2.2 烧伤引起的炎症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
1.3 烧伤疼痛管理 |
1.3.1 疼痛管理的问题 |
1.3.2 烧伤疼痛的治疗 |
1.3.3 未来的疼痛目标和考虑因素 |
1.4 本研究选择氟比洛芬酯的原因 |
第二部分 氟比洛芬酯对烧伤大鼠早期认知和炎症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3.2 实验动物 |
2.4 实验数据统计 |
2.5 结果 |
2.5.1 HE染色判断模型 |
2.5.2 疼痛行为学改变 |
2.5.3 Morris水迷宫结果 |
2.5.4 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结果 |
2.5.5 各组TNF-α、CINC-1、IL-6和IL-1β表达结果 |
2.5.6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果 |
2.5.7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结果 |
2.6 讨论 |
2.7 结论 |
第三部分 氟比洛芬酯影响烧伤大鼠早期认知的分子机制 |
3.1 引言 |
3.2 技术路线图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3.2 实验动物 |
3.4 实验数据统计 |
3.5 结果 |
3.5.1 HE染色判断模型 |
3.5.2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5.3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 |
3.5.4 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p38和p-p38蛋白的表达 |
3.6 讨论 |
3.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1. POCD的临床诊断 |
2. POCD的发病机制与相关学说 |
2.1 炎症反应 |
2.2 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 |
2.3 突触修饰假说 |
2.4 蛋白异常学说 |
3. POCD与循环标致物 |
3.1 炎性因子 |
3.2 S-100蛋白 |
3.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
3.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n factor, BDNF) |
3.5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
3.6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 |
3.7 微RNA(microRNA, miRNA) |
3.8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
3.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 |
POCD的影响因素 |
1. 疼痛与镇痛 |
2. 麻醉药 |
3. 麻醉方式 |
4. 年龄 |
5. 手术因素 |
6. 麻醉深度 |
7. 其他因素 |
治疗与预防 |
1. 右美托咪定 |
2. 利多卡因 |
3. 乌司他丁 |
4. 磷酸肌酸钠 |
5. 环氧酶抑制剂 |
6. 中医药方面 |
小结 |
参考文献 |
(6)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烧伤特点及其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老年烧伤7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典型病例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对3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压疮的定义 |
1.1.2 压疮流行病学研究 |
1.1.3 压疮的形成机制 |
1.1.4 压疮的分期 |
1.1.5 压疮的治疗 |
1.1.6 存在的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中医治疗压疮进展 |
1.2.2 西医治疗压疮进展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6 研究方法 |
2.6.1 分组 |
2.6.2 干预方法与内容 |
2.6.3 研究指标与工具 |
2.6.4 资料收集方法 |
2.6.5 资料分析 |
2.7 技术路线图 |
2.8 质量控制 |
2.8.1 研究设计阶段 |
2.8.2 数据收集阶段 |
2.8.3 数据录入与分析阶段 |
2.9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
3.2.1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 |
3.2.2 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 |
3.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比较 |
3.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3.2.5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PUSH评分比较 |
3.2.6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 |
3.2.7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比较 |
3.3 两组患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
3.3.1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 |
3.3.2 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 |
3.3.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比较 |
4 讨论 |
4.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4.2 安全性分析 |
4.3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对患者压疮PUSH评分的影响 |
4.4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对患者压疮面积的影响 |
4.5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三期压疮对患者压疮愈合效果的影响 |
4.6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3期压疮对治疗效果影响 |
4.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8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9 对今后研究的意义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伦理审查表 |
附录三:入组选择表 |
附录四:病例报告表 |
附录五:危重病人APACHE评分表 |
附录六:Braden评分量表 |
附录七:PUSH压疮评估量表 |
附录八:疗效观察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
1.1 前言 |
1.2 对象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对象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烧伤休克过度复苏现象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工作情况 |
致谢 |
四、治愈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223例成人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 张慧君,赵筱卓,王成,陈欣,陈辉,胡骁骅,沈余明. 中国医刊, 2022(02)
- [2]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秦小锋,赵宇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1(05)
- [3]高龄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D]. 韩雪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江西烧伤中心吸入性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 张连. 南昌大学, 2020(08)
- [5]氟比洛芬酯对烧伤SD大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海金. 南昌大学, 2020(08)
- [6]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D]. 李仲越.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老年烧伤72例临床分析[D]. 许议.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8]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对3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D]. 张晓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研究[D]. 王文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10]多中心老年和中青年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汤勇,王良喜,谢卫国,申传安,郭光华,陈俊杰,韩春茂,任利成,褚志刚,尹美芳,王园,张东霞,黄跃生,张家平. 中华烧伤杂志,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