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星上连续波时分复用的扩频通系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蓝财洲[1](2019)在《基于CWTDM的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研究及其FPGA实现》文中研究指明CWTDM是一种连续波的时分复用方法,可以将多路带限连续的信号复接为一路信号在一条信道中进行传输,有样点交织和分帧叠接相加两种方式,可将CWTDM技术应用于卫星星上处理器中,构成一种非再生式的处理转发器,不需要对信号进行解调译码,可减小处理复杂度。但是,基于分帧叠接相加的CWTDM系统对频偏很敏感,即使存在一个很小的残留频偏也会对分接之后的CWTDM信号引入帧间的相位跳变,造成很大的相位噪声。如何减小残留频偏,实现一种低相位噪声的CWTDM系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对CWTDM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传输的CWTDM帧格式,使其在各种信道下都能在所需的低信噪比下正确的同步和估计频偏,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的系统,传输复杂度低、传输效率高、与FDM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功率效率。该系统由对信号的调制、CWTDM组帧复接、行波管放大器、Ka波段卫星信道、同步、频偏估计、信号分接、解调等部分组成。对卫星信道进行了分析,建模为雨衰信道,并分析了其对QPSK的影响,将其划分为三种等级的天气条件。2、对频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Kay算法、Fitz算法和L&R算法三种经典的频偏估计算法,从它们的推导过程分析了频偏估计的范围,并指出这三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在低信噪比下对频偏的估计不能达到本系统的要求。为了能尽量减小残留频偏,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差法,消除了频偏估计过程中的相位模糊,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锁频环的高精度三阶段频偏估计方法,以提出的改进相位差法和锁频环为基础,通过三次估计,即使信噪比在3dB左右也能将频偏减小到3Hz以内,从而消除了帧间的相位跳变现象。通过对QPSK调制和16APSK调制系统的仿真,可以得出结论:本系统是一种高顽健性和低相位噪声特性的卫星下行链路系统。3、使用FPGA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包括发送端的成形滤波模块、48路信号组帧复接模块;接收端的匹配滤波模块、同步模块、频偏估计模块、相偏估计模块、信号分接模块等,搭建了一种由ZCU102和AD9371组成的平台,使用VHDL语言对各个模块进行编写及仿真,并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李怡,庞友嘉,易克初,于全,孙德春[2](2017)在《大容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下行高效传输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基于非再生式星上处理的大容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下行链路采用频分复用(FDM)传输方式效率低、性能差的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两种特殊的连续波时分复用(CWTDM)方法——分帧交织叠接相加法(AFO)和准正交时分复用(QOTDM)法。首先,两种方法均先将待传输的各路基带复信号采样量化;然后,AFO方法对量化信号进行分帧叠接相加后加上帧头构成复用帧进行下行传输,QOTDM方法采用样点交织的时分复接再添加同步序列后转化为连续信号进行传输。AFO方法对信号复接、分接的处理简单;QOTDM方法复接时只需每路缓存一个样点,有利于实现更大容量的星上交换。与FDM下行传输方式相比,这两种方法的功率效率更高、链路特性更好。仿真结果表明,相较FDM传输方式,QOTDM方法的256个载波下的信干比可提高10dB,子信道隔离度可达到实用要求。
万威[3](2016)在《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地基波束成形技术相对天基波束成形技术在灵活性和扩展性方面占优势,因而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在地基波束成形技术码分复用馈电链路中,涉及到一种针对连续波信号的码分复用技术,该技术对链路的同步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的同步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载波同步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载波同步技术需求,得出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载波同步方式应为导频辅助下的闭环同步方式,并采用锁频环辅助以提高载波同步精度。然后给出了常用的导频辅助方法和闭环同步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确定导频辅助采用并行导频方式,闭环同步方式采用判决反馈环形式。最后对锁频环辅助下的锁相环进行研究,给出了锁频环辅助锁相环结构,并通过仿真比较了锁频环辅助下的锁相环相对锁频环与锁相环的优势。针对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定时同步技术,本文通过分析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特点,提出了两种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定时同步的实现思路,即扩频系统中的伪码跟踪思路与非扩频系统位同步思路,对于伪码跟踪思路,本文给出了两种同步方法,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非扩频系统位同步思路,本文分析得出其实现的难点在于位同步的实现,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的位同步方法,给出了其详细的推理过程与设计方法,通过仿真比较,证明了该位同步方法跟踪精度高,适用于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文章最后对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定时同步技术与载波同步技术的FPGA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两者在FPGA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同时给出了两者的硬件仿真及测试方案。
涂航[4](2016)在《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均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地基波束成形(GBBF)技术是一种新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部署方式,它通过将复杂的波束成型操作放在地面上进行,通过复杂度的提高换取了卫星的轻载荷;能够降低卫星部署、开发及维护成本;波束的部署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稳定性,可以灵活将通信资源聚集在急需的区域。连续波码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应用于GBBF系统星地馈电链路的复用技术:它将星上多个馈源信号的幅值扩频复用,大大节省了馈电链路的带宽;相对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方式,码分复用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同一时隙,可以较好的保证馈源信号间的相关特性。但对于码分复用(CDM)的馈电传输方式,链路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会破坏CDM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造成馈源信号间干扰,破坏馈源信号间的相关特性;实时变化的气象条件亦会影响馈源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在接收端使用均衡技术能够很好补偿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并能够自适应地跟踪信道特性变化,保证馈源信号尽可能无失真地传输。本文基于上述应用背景,研究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的均衡技术,以功率泄漏和幅相一致性为评估指标比较典型均衡算法在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中的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LMS的符号级自适应均衡算法,仿真分析表明,相较传统码片级均衡算法,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均衡算法的吞吐量,间接提高均衡算法的收敛速度,并提高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同时,考虑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的工程实现需求,本文还研究提出一种简化的LMS自适应均衡算法,基于FPGA在ISE开发环境进行算法实现,并通过仿真及系统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
庞友嘉[5](2015)在《基于QOTDM的宽带卫星下行链路传输及其FPGA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准正交时分复用(QOTDM)为一种连续波信号的时分复用方式,可用于星上非再生处理(Non-generative OBP),能够简化星上设备,并改善下行链路性能。因此,它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QOTDM的宽带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其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了FPGA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QOTDM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速率变换的QOTDM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法。经理论分析可知:与传统的QODTM传输系统的实现方式相比,该方法能够提高星上处理的灵活性以及下行链路的频带利用率。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样点定时同步环路参数调整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同步环路的单位阶跃响应特性,来确定基于多项式插值算法的精确样点同步环的环路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灵活地确定同步环的未知参数,并且精确样点同步环可使系统的样点采样精度达到采样间隔的2%。3.提出了一种同步捕获与频偏粗估计相结合的方案,方案中采用基于FFT的并行搜索算法实现帧同步及频偏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当下行链路中的频偏为?30KHz的频偏时,该方案只需0.113ms就可以完成同步捕获,并使频偏减小近40倍。4.完成了基于速率变换的QOTDM传输系统的FPGA设计及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FFT并行搜索算法的硬件实现简化方案,同时给出了多速率变换QOTDM传输系统的FPGA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各个子模块进行了FPGA设计,最终仿真验证了其设计的正确性。
易克初,李怡,孙晨华,南春国[6](2015)在《卫星通信的近期发展与前景展望》文中提出从分析卫星通信的特点入手,综述了卫星通信的卫星平台、可用频率资源和主要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概述了典型的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特点,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应用及产业化发展情况,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杨伦[7](2014)在《MF-TDMA/QOTDM下行链路复接/分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基于MF-TDMA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星上一般采用非再生式处理方式,设备复杂度低、功耗小,并且信道资源能够灵活地为众多不同用户应用,有效降低了卫星的负荷,可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本文中下行链路采用样点交织连续波时分复用传输技术,解决了对多个窄带信号的复包络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传输的问题,可以将路数任意多的多路信号时分复接为一路连续信号进行传输。对于QOTDM时分复用技术,如何实现同步是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下行链路传输系统复接和分接过程中的样点同步和载波同步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提出了一种OFDM和QOTDM相结合的改进复接方案,该方案将48路信号分为12组,每组做4点的IFFT,形成12路多载波信号,以减少复接的路数,降低了接收端进行分接的压力,然后添加两路相同的PN码,采用QOTDM技术复接为一路信号。2.针对QOTDM技术要求接收端具有非常高的样点同步精度的要求,设计了一组群延迟滤波器,通过群延迟滤波器中滤波器的不同相频特性调整样点,达到精确样点同步的目的,使得样点精度能够达到样点采样间隔的5%,并且实现起来也相对简单,克服了采样点插值法和自适应匹配滤波器法同步复杂度高、硬件实现困难的问题。在误比特率等于310?时,0/bE n与理论曲线相比劣化了0.5 d B。3.在接收端,提出了一种纠正载波频率偏差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数据辅助方法纠正载波频率偏差,利用两路PN码之间的相位差得出频率偏差的估计值,然后根据加权因子调整估计值,得到载波频率偏差的一个相似值来对频率偏差进行纠正。该方法只能达到载波粗同步的目的。在误比特率为10-3时,0/bE n与理论曲线相比劣化了1.6dB。4.完成了下行链路传输系统进行QOTDM复接和分接整体方案的设计,对复接和分接各个模块进行了仿真以及FPGA设计,并通过ModelSim验证了FPGA设计的正确性。
沈东阳[8](2014)在《连续波时分复用关键技术及其FPGA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多路复用技术是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对于连续波而言,若使用FDM方式,需要发射多载波信号,而且要进行功率回退和非线性补偿;若数字化后进行TDM传输,频带效率会很低。本文基于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展开,对128路采样频率为1MHz的连续波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主要工作如下:1、对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进行研究,使用CWTDM分帧叠接相加法设计系统,完成其性能仿真和验证。2、针对传输过程中的频偏问题对锁频锁相技术进行研究,设计数字锁相环和数字锁频环,对比其适用场景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数字锁相环和数字锁频环收敛速度快,跟踪精度高;由于锁相环不允许频偏太大,系统设计采用锁频环,并针对系统特点改进锁频环的工作方式,使其能在较低信噪比下正常工作。3、在硬件平台上对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FPGA设计。
程诚[9](2014)在《基于准正交时分复用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MF-TDMA/CWTDM转换体制的非再生式宽带卫星系统兼有透明转发和再生转发的优点,其星上处理过程简单、灵活性强,下行链路传输体制频带效率高且不存在交调干扰。本文在深入研究数字信道化和CWTDM传输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均匀数字信道化模型和一种改进的准正交时分复用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非均匀分路模型,这种模型结构巧妙简单且灵活性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非均匀分路模型,该模型使合路信号波形的失真度下降4.1%左右。2.提出了一种适合CWTDM传输体制的非均匀重构模型,这种模型结构简单且适用于任意数量连续子信道的重构。仿真结果表明,对于QPSK调制,带宽为四路子信道的宽带信号,误码率在10-3时,信噪比劣化0.5dB左右;误码率在10-4时,信噪比劣化0.7dB左右。3.针对下行链路多路准正交时分复用信号样点分接时存在信号样点精确同步的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OFDM的改进准正交时分复用方案,方案中采用FFT/IFFT实现子载波调制与解调,并设计了一组群延迟滤波器实现样点精确同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样点同步偏差小于5%。4.完成了非均匀数字信道化和准正交时分复用的关键模块的FPGA设计,并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戚云军[10](2008)在《基于MF-CDMA/CWTDM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仿真》文中指出本文研究基于CWTDM(连续波时分复用)的MF-CDMA(多频-码分多址)体制的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这种基于CWTDM的MF-CDMA体制在星上将信号解扩不解调,然后转换为CWTDM格式,下行链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式,既可以降低上行链路的噪声积累,又可使星上处理转发器的复杂度较低,减小移动台的体积和功耗,提高卫星上、下行链路信号的抗截获、抗干扰能力。因此,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将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与星上解扩相结合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提出了基于CWTDM(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的MF-CDMA(多频-码分多址)体制的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此方案具有FDMA和CDMA多址共同优点,且星上不解调,减少了星上处理复杂度;2.对上行链路关键技术和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包括编码、扩频和调制技术。3.对星上处理关键技术,包括多相阵列FFT分路技术、CWTDM复接/分接技术、CWTDM帧的同步技术、扩频信号同步捕获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4.完成了基于CWTDM技术的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的Matlab/Simulink仿真,给出了上行链路传输的误码率曲线。
二、基于星上连续波时分复用的扩频通系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星上连续波时分复用的扩频通系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WTDM的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研究及其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WTDM技术原理及系统模型 |
2.1 CWTDM基本原理 |
2.2 Ka波段卫星信道 |
2.3 行波管功率放大器模型 |
2.4 16 APSK调制 |
2.5 基于CWTDM的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WTDM的低相位噪声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系统 |
3.1 帧头的设计 |
3.2 经典频偏估计方法 |
3.2.1 频偏产生的原因 |
3.2.2 经典频偏估计方法介绍 |
3.3 基于锁频环的高精度三阶段频偏估计法 |
3.3.1 相位差法估计频偏 |
3.3.2 改进的相位差法粗频偏估计 |
3.3.3 改进的相位差法精确频偏估计 |
3.3.4 基于锁频环的第三阶段频偏估计 |
3.3.5 仿真及分析 |
3.4 CWTDM系统的高功率效率传输方法 |
3.5 系统误码性能仿真及分析 |
3.5.1 QPSK调制方式下的仿真 |
3.5.2 16 APSK调制下的的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WTDM系统的FPGA设计与实现 |
4.1 硬件仿真平台及整体模块设计 |
4.1.1 硬件仿真平台介绍 |
4.1.2 硬件仿真整体模块设计 |
4.2 发送端模块设计及仿真 |
4.2.1 时钟模块 |
4.2.2 成形滤波模块 |
4.2.3 信号组帧复接模块 |
4.3 接收端模块设计及仿真 |
4.3.1 同步模块 |
4.3.2 频偏估计及消除模块 |
4.3.3 相偏估计及消除模块 |
4.3.4 信号分接模块 |
4.4 系统联合调试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大容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下行高效传输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采用CWTDM方法的卫星下行链路 |
2 准正交时分复用传输体制 |
2.1 准正交时分复用传输方法的基本原理 |
2.2 QOTDM方式的性能特点 |
3 TDM-QOTDM传输方式 |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1 QOTDM传输性能仿真分析 |
4.2 QOTDM与多载波传输方式性能对比 |
5 结束语 |
(3)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概述 |
2.1 码分复用概述 |
2.2 连续波信号概述 |
2.3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载波同步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连续波载波同步技术需求分析 |
3.3 导频辅助 |
3.3.1 串行导频 |
3.3.2 并行导频 |
3.3.3 导频辅助分析比较 |
3.4 闭环载波同步算法 |
3.4.1 M次方环 |
3.4.2 同相正交环 |
3.4.3 判决反馈环 |
3.4.4 松尾环 |
3.4.5 闭环载波同步分析比较 |
3.5 锁频环辅助锁相环 |
3.5.1 一阶锁频环辅助二阶锁相环 |
3.5.2 性能仿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定时同步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定时同步需求分析 |
4.3 基于Walsh码的码分复用系统系统同步方案 |
4.4 改进Gardner算法设计 |
4.4.1 Gardner算法简介 |
4.4.2 Gardner算法适用条件 |
4.4.3 改进Gardner算法 |
4.4.4 改进Gardner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定时同步算法和载波同步算法的FPGA实现 |
5.1 实现平台及系统参数 |
5.1.1 实现平台 |
5.1.2 系统参数 |
5.2 模块设计 |
5.2.1 锁频环辅助锁相环模块设计 |
5.2.2 改进Gardner模块设计 |
5.2.3 资源消耗分析 |
5.3 硬件仿真与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4)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均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地基波束成形系统概述 |
1.1.2 连续波码分复用技术概述 |
1.2 均衡技术概述 |
1.2.1 均衡器的类型 |
1.2.2 扩频系统均衡技术概述 |
1.2.3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均衡技术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概述 |
2.1 连续码分复用技术原理 |
2.2 连续波码分复用技术方案设计 |
2.2.1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的帧结构 |
2.2.2 扩频码的选取 |
2.2.3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模型 |
2.3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仿真 |
2.3.1 连续波码分复用模型仿真 |
2.3.2 中频信道模型仿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时域均衡技术研究 |
3.1 维纳滤波器 |
3.1.1 线性最优滤波 |
3.1.2 维纳-霍夫方程 |
3.1.3 维纳霍夫方程的矩阵形式 |
3.2 典型时域均衡算法研究与分析 |
3.2.1 LMS算法 |
3.2.2 变步长LMS算法 |
3.2.3 解相关LMS算法 |
3.2.4 RLS算法 |
3.3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中的时域均衡技术研究 |
3.3.1 功率泄漏测试方法 |
3.3.2 功率泄漏测试结果 |
3.3.3 幅相一致性测试方法 |
3.3.4 幅相一致性测试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频域均衡技术研究 |
4.1 频域均衡技术 |
4.1.1 频域均衡的原理 |
4.1.2 频域均衡序列 |
4.1.3 频域均衡准则 |
4.1.4 频域均衡仿真 |
4.2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中的频域均衡 |
4.2.1 功率泄漏测试结果 |
4.2.2 幅相误差测试结果 |
4.3 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均衡算法研究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LMS的符号级自适应均衡算法研究 |
5.1 符号级均衡算法模型 |
5.1.1 扩频通信用户间干扰的数学推导 |
5.1.2 符号级均衡算法模型 |
5.2 基于LMS的符号级均衡算法性能仿真 |
5.2.1 均衡算法抽头阶数仿真 |
5.2.2 均衡算法收敛性能仿真 |
5.2.3 均衡算法误码率性能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LMS自适应均衡算法FPGA实现方案研究 |
6.1 简化的时域LMS自适应均衡算法 |
6.2 LMS自适应均衡算法FPGA实现方案 |
6.3 FPGA均衡器迭代过程及处理时延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5)基于QOTDM的宽带卫星下行链路传输及其FPGA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下行链路传输技术研究及发展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QOTDM及多速率处理基本理论 |
2.1 准正交时分复用技术原理 |
2.2 QOTDM传输系统的基本实现 |
2.2.1 QOTDM复接原理 |
2.2.2 同步序列及帧结构设计 |
2.2.3 波形成形与匹配滤波 |
2.2.4 系统频带利用率 |
2.3 多速率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 |
2.3.1 内插 |
2.3.2 抽取 |
2.3.3 非整数倍采样速率转换 |
2.4 一种提高频带效率的传输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QOTDM宽带卫星下行链路研究 |
3.1 多速率变换的QOTDM传输系统 |
3.1.1 方案实现 |
3.1.2 性能分析 |
3.2 同步捕获及频偏估计 |
3.2.1 帧同步基本原理 |
3.2.2 频偏对于同步捕获的影响 |
3.2.3 一种同步捕获与频偏粗估计结合的方案 |
3.3 精确样点同步环路设计 |
3.3.1 精确样点同步环路结构 |
3.3.2 基于可变群延迟滤波器的重新抽样法 |
3.3.3 基于相关峰值的定时误差估计 |
3.3.4 一种新型环路参数调整算法 |
3.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速率变换的QOTDM传输系统硬件实现 |
4.1 发射端方案设计及仿真 |
4.1.1 系统时钟模块 |
4.1.2 速率变换模块 |
4.1.3 复接模块 |
4.1.4 信道成形滤波模块 |
4.2 接收端方案设计及仿真 |
4.2.1 输入缓冲模块 |
4.2.2 同步捕获模块 |
4.2.3 精确样点同步环路模块 |
4.2.4 分接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MF-TDMA/QOTDM下行链路复接/分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动态 |
1.3 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CWTDM技术及抽样率变换基础理论 |
2.1 CWTDM技术概述 |
2.1.1 分帧交织叠接法 |
2.1.2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 |
2.2 抽样率变换的基础理论 |
2.2.1 M-抽取和L-内插 |
2.2.2 滤波器与抽取和零插值系统的等效变换 |
2.2.3 多抽样率系统的多相结构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QOTDM复接及FPGA设计 |
3.1 QOTDM复接总体方案 |
3.1.1 QOTDM复接的总体结构及分析 |
3.1.2 QOTDM复接仿真 |
3.2 QOTDM复接FPGA设计 |
3.2.1 多项滤波器 |
3.2.2 采用分布式算法的FIR滤波器 |
3.2.3 LVDS接 |
3.2.4 复接模块的FPGA设计 |
3.3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QOTDM分接及FPGA设计 |
4.1 QOTDM分接总体方案 |
4.2 QOTDM样点同步 |
4.2.1 基于自适应匹配滤波器精确样点同步 |
4.2.2 基于采样点插值精确样点同步 |
4.2.3 基于可变群延迟滤波器精确样点同步 |
4.2.4 QOTDM基于可变群延迟滤波器的样点同步仿真 |
4.3 QOTDM载波频偏纠正 |
4.3.1 载波频偏纠正算法 |
4.3.2 载波同步仿真 |
4.4 QOTDM分接FPGA设计 |
4.4.1 时钟产生模块 |
4.4.2 匹配滤波模块 |
4.4.3 信号捕获模块 |
4.4.4 样点同步偏差判决模块 |
4.4.5 群延迟滤波器系数调整模块 |
4.4.6 载波频率偏差纠正模块 |
4.4.7 FFT模块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连续波时分复用关键技术及其FPGA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研究与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研究 |
2.1 常规时分复用技术 |
2.2 CWTDM技术 |
2.2.1 CWTDM技术说明 |
2.2.2 CWTDM分帧叠接相加法 |
2.2.3 传输效率分析 |
2.3 仿真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频偏纠正技术 |
3.1 锁相环原理 |
3.2 数字锁相环 |
3.2.1 数字锁相环原理 |
3.2.2 相偏估计算法 |
3.2.3 锁相环仿真结果 |
3.3 数字锁频环 |
3.3.1 数字锁频环原理 |
3.3.2 频偏估计算法 |
3.3.3 数字锁频环仿真结果 |
3.4 CWTDM系统中频偏纠正 |
3.4.1 方案设计 |
3.4.2 仿真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WTDM系统FPGA设计与仿真 |
4.1 系统概述 |
4.2 发射端设计与仿真 |
4.2.1 发射端设计 |
4.2.2 发送端仿真结果 |
4.3 接收端设计与仿真 |
4.3.1 接收端设计 |
4.3.2 接收端仿真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准正交时分复用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动态 |
1.2.1 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发展 |
1.2.2 CWTDM体制简介 |
1.3 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CWTDM和数字信道化相关理论 |
2.1 MF-TDMA/CWTDM体制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原理 |
2.2 CWTDM技术 |
2.2.1 CWTDM技术概述 |
2.2.2 分帧交织叠接法 |
2.2.3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 |
2.3 多抽样率基础理论 |
2.3.1 滤波器与抽取和内插的等效变换 |
2.3.2 滤波器的多相分解 |
2.3.3 多项分解实现系统的高效网络结构 |
第三章 非均匀分路及准正交时分复接的仿真及实现 |
3.1 星上非均匀频分分路设计 |
3.1.1 原型滤波器设计 |
3.1.2 星上非均匀频分分路模型 |
3.1.3 非均匀频分分路模型改进及Matlab仿真 |
3.2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复接设计 |
3.2.1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复接的总体结构 |
3.2.2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复接技术 |
3.2.3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复接的Matlab仿真结果 |
3.3 下行链路发射端关键技术的基带部分FPGA实现 |
3.3.1 嵌入式块RAM用做移位寄存器 |
3.3.2 非均匀频分分路模块 |
3.3.3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复接的基带模块 |
第四章 准正交时分分接及非均匀重构的仿真及实现 |
4.1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分接设计 |
4.1.1 群延迟滤波器设计 |
4.1.2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分接技术 |
4.1.3 准正交时分复用法分接的Matlab仿真结果 |
4.2 地面非均匀重构设计 |
4.2.1 非均匀重构模型 |
4.2.2 非均匀重构模型改进 |
4.2.3 非均匀重构改进模型的Matlab仿真结果 |
4.3 下行链路接收端关键技术的基带部分FPGA实现 |
4.3.1 时钟产生模块 |
4.3.2 群延迟滤波下采样模块 |
4.3.3 滑动相关延迟模块 |
4.3.4 判决地址输出模块 |
4.3.5 后续处理模块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MF-CDMA/CWTDM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动态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MF-CDMA 体制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 |
2.1 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 |
2.2 系统方案论证 |
2.2.1 系统简介 |
2.2.2 上行链路 |
2.2.3 星上处理 |
2.2.4 系统的地面接收机 |
2.2.5 系统参数设置及CWTDM 复接帧方案 |
第三章 系统上行业务信道关键技术 |
3.1 块交织 |
3.1.1 交织编码 |
3.1.2 MF-CDMA 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交织方式 |
3.2 8 阶正交调制 |
3.2.1 Walsh 函数的基本原理 |
3.2.2 MF-CDMA 通信系统中采用的Walsh 函数 |
3.3 长码直接序列扩展 |
3.4 正交相位扩展 |
3.5 基带滤波 |
3.6 偏移正交相移键控(OQPSK) |
3.6.1 QPSK 调制 |
3.6.2 OQPSK 调制 |
3.7 小结 |
第四章 星上处理关键技术 |
4.1 多相阵列FFT 分路技术 |
4.2 CWTDM 帧的同步技术 |
4.3 扩频码的捕获和跟踪 |
4.3.1 捕获 |
4.3.2 跟踪 |
第五章 MF-CDMA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仿真 |
5.1 MATLAB 及Simulink 仿真平台 |
5.2 系统上行链路的建模仿真 |
5.2.1 上行链路总体模型简介 |
5.2.2 Walsh 码调制器 |
5.2.3 长码直接序列扩展 |
5.2.4 正交相位扩展 |
5.2.5 基带滤波 |
5.2.6 偏移正交相移键控(OQPSK) |
5.3 仿真结果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基于星上连续波时分复用的扩频通系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WTDM的卫星下行链路传输研究及其FPGA实现[D]. 蓝财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2]大容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下行高效传输方法[J]. 李怡,庞友嘉,易克初,于全,孙德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3)
- [3]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 万威.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4]连续波码分复用系统均衡技术研究[D]. 涂航.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5]基于QOTDM的宽带卫星下行链路传输及其FPGA设计[D]. 庞友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6]卫星通信的近期发展与前景展望[J]. 易克初,李怡,孙晨华,南春国. 通信学报, 2015(06)
- [7]MF-TDMA/QOTDM下行链路复接/分接技术研究[D]. 杨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连续波时分复用关键技术及其FPGA设计[D]. 沈东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9]基于准正交时分复用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研究[D]. 程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10]基于MF-CDMA/CWTDM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仿真[D]. 戚云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