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选拔与培养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选拔与培养

一、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与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峰[1](2021)在《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分析 ——以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优秀体育人才,挖掘具有潜力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体育工作者的有别于普通高考的招生途径。自创办以来,为国家、社会筛选出诸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出于招生考试的公平、合理、科学化建设目的,此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进与完善。自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联合决定开始实施专项分区联考模式,社会各界对于此政策褒贬不一,本文立足于此,并通过发放学生及教练员问卷调查(n=240,60)、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的测试项目、考核标准以及专项分区联考模式实施的利弊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招生录取人数方面,各位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华东考区3所体育院校240名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中,小前锋位置录取人数居于第一名,共78人,占总人数的32.5%;其次为得分后卫,录取人数为49人,占总人数的20.4%;而录取人数最少的位置为中锋,仅有28人,占总人数的11.7%。2.在专项测试项目中,各位置之间成绩存在较大差异。(1)助跑摸高测试部分,司职中锋的考生更具有优势。男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3.16米)<前锋组(3.25米)<中锋组(3.34米),各位置之间存在成绩差异,前锋组与中锋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0.05),而后卫组分别与前锋组、中锋组呈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女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分别与前锋组、中锋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5)。(2)多种变向上篮测试部分,司职控球后卫的考生占据一定优势。男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与前锋组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3<0.05),中锋组与后卫组、前锋组都存在着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P=0.002<0.01);女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与中锋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36<0.05)。(3)1分钟投篮测试部分,男子篮球运动员中,司职中锋位置的球员因测试成绩居于末尾,分别与控球后卫、大前锋具有显着性差异(P=0.3,0.035<0.05);女子篮球运动员中,成绩均值方面,后卫组(11)>前锋组(10)>中锋组(9);而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得出结果,后卫组与中锋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33<0.05),这说明男、女篮球运动员中,司职中锋位置的考生在投篮测试中仍处于不利地位。(4)实战比赛部分,在时间设定方面,34%的考生与40%的普通高中、业余体校教练员认为实战比赛的时长设定并不太充足;组队形式方面,50.4%的学生认为随机组队的形式可能会出现场上5个球员技术风格相似,表现为队员之间进攻无法流畅衔接,甚至出现位置冲突的情况;评分标准界定过于模糊,无细化指标进行界定评价。3.在专项分区联考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规范了考试过程,增加了考试的透明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了一些漏洞。在此模式的操作过程中,教练员与考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供需断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不利于自身高校篮球队的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单个专项安排地点相对固定,理论上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可能性。针对以上结论,主要提出以下建议:考生信息报名细节化,将身高、体重等先天条件以及场上位置等方面信息进行列举,帮助报考院校的教练员与考评官更加全面了解考生特点;丰富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的测试项目内容,将统一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可考虑根据场上各位置球员的技术特点与运动习惯进行专项技术评测;教练员作为一支球队的领导者,应参与到专项考试过程当中,不参与评价打分,旨在建立报考院校教练员与考生之间的信息桥梁,促进高校篮球运动队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单个专项考试地点应3年至5年内在该考区其他院校进行轮换,降低长时间固定地点的专项安排可能带来“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童牧[2](2021)在《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羽毛球运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各项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巅峰,竞技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它的影响扩大到社会各界,自此羽毛球在中国各个社会阶层得到飞速的发展。在我国各大高校内的开展和普及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并且各大高校的参与人数也不断增加,借助如此的发展势头,高校羽毛球队的组建成为必然的趋势,也不断的推动高校羽毛球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长沙市8所高校的羽毛球运动队展开调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进行查询分析,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别对球队主管领导、领队、教练员和队员进行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了影响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结论如下:长沙市高校在羽毛球运动员培养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运动员选材应该更加科学细致,后备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队伍新老交替的速度;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管理制度不成熟,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沙市高校场馆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能够满足基本的日常训练,但是维护和保障力度不够,学校场馆设施使用分配不均匀;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学校的固定拨款,无法满足训练时的庞大消耗和外出比赛的费用,成为影响长沙市高校羽毛球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训练时的内容单一,缺乏全面的大强度训练;竞技运动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前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难免会对文化课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学”与“训”的关系成为长沙市高校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发展对策:各高校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做好运动员选材工作,提高队伍的质量;加大力度经营校企合作,借助外力完善学校的场馆设施;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对运动队实行系统的管理;增加教练员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注重体能训练和技战术相结合的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各高校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教练员和学生的训练热情;高校联合举办交流比赛,增加学生的比赛机会,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姜志成[3](2021)在《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培养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省(市)的竞技体育发展走向。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其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样出色,尤其是篮球项目,曾培养出多位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优秀选手。但近几年,出现的后备人才储备少、质量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市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为厘清目前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困境,探寻解决困境的有效对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数理统计法,分别从培养体系脉络、体教结合现状、教练员要素、运动员要素、选材与输送、训练与竞赛、家庭因素、升学瓶颈等方面对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提取的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宏观调控因子、教练员因子、运动员因子、竞训保障因子及家庭因子,同时对各因子进行了具体阐述。整合实地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及体育局内部数据等多方面信息,通过深入分析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将体育及教育两类培养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必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有:“体教结合”政策没能达成理想状态的优势互补,后备人才储备量匮乏;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建有量不足,升学瓶颈严重限制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发展;学训矛盾仍然困扰青少年运动员;体育系统基层教练员配备不足且薪资待遇不理想;教育系统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有限,教练员专职化程度较低;运动员升学受限,家长对其参训存在较多顾虑;参赛队伍水平悬殊明显,竞赛体系不够完善。针对现有困境提出的对策为:深化“体教结合”并向“体教融合”方向发展;鼓励并协助高校积极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发挥社会性俱乐部的媒介及补充作用;完善教练员队伍并提高薪资待遇;建立并完善运动员升学及保障体系;加强基层球队建设及基本功训练;力求竞赛体系更加合理化。

刘海明[4](2020)在《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等作为理论指导,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无论是基于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诉求,还是我国青少年力求综合发展的现实客观背景下,都需要加以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正是出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迫切需求,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借鉴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中有关的学科理论,以系统论知识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以大量的问卷数据和访谈材料为实证研究素材,从目标设置情况、训练参赛情况、课程教学情况、场馆设施情况、保障条件情况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比较中美两国在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上的差异,旨在能够更为有效的在分析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借鉴美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策略,从而优化我国现阶段校园篮球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有效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为我国学校体育内容体系的丰富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以41所各类学校校园篮球负责人、2507名在校学生、377名校园篮球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以20名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分管校园篮球项目的校领导、5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30名学校篮球教师、10名美国校园篮球相关人员或研究人员、7名国内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对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设置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由于自身办学条件因素,大多数学校未将国家层级目标纳入到校园篮球发展目标体系之中,目标设置更多集中在了学校层级目标设置层面,同时也缺乏省市地区性层级目标的设置。但是中国将思政教育放到了校园篮球之中,立德树人始终渗透在篮球课程及课外活动之中,这是中国校园篮球的优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从美国层面来看,提升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结、商业价值目标、国家篮球人才培养目标是校园篮球模式的三个主要目标。(2)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组织管理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缺乏全国统一的校园篮球组织管理部门,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活动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权限与管理范围不匹配的情况。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缺乏有效的议事协调机制,“教”、“体”融合机制贯彻力度不够。从美国层面来看,NCAA是典型的会员制管理机构,其主要是由四年制高等学校和学院式教育机构作为其下属会员,以联合会的形式来进行组织运作,同时NCAA在职能划分和员工的培养方面十分成功,职能划分的清晰。(3)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保障体系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国家级政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校园篮球尚未得到校方足够的保障性支持,尤其是在财务保障、就业保障以及考试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具体的资金数额来看,学校为校园篮球拨付的资金大约在每年10万元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校园篮球的发展需要,但是经费使用程序较为繁琐。科研保障服务上,除去一些数额较小的必要科研设施意外,大多数学校在科研人员配置和技术服务上保障力度不够;在医疗保障方面,运动损伤应急类设施配置较为完善,但是恢复类器材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医务人员配置不足。从美国层面来看,体育教育政策和社会体育参与政策保障了美国青少年课上课下的篮球参与;在经费保障方面,国家给予扶持力度较小,学校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了基本的经费保障。(4)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教学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在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色,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运动技能仍然处于一个主导型地位,教学对学生篮球参与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校园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以集体授课为主,战术学习和规则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教练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较为单一。从美国层面来看,中小学全由各州教育法自行规定教育目标,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美国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美国中小学篮球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手段多样,注重动作规范化要求,教学考核相对而言比较规范。大学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较大,在宽进严出的学分制管理下,倘若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业并取得相应学分,可申请延期,在教学管理方面,遵循综合素质与学术水平齐驱并驾的平等原则,鉴于此普遍实施学分制,运动员并不存在特殊照顾。(5)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训练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校园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相对为理想,但是在科研水平和受教育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校园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对篮球训练的认可度更高。在训练内容方面,体能训练中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较多,但是柔韧和灵敏训练相对较少。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对爆发力训练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好,训练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办法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从美国层面来看,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一个组织完善、管理高效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大学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的相关事宜。运动队是运动训练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每天不得超过4小时,而且必须保证每周有2天的空暇时间,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与竞赛。(6)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场馆设施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校园篮球所配备的篮球场馆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学校的篮球课程教学和课余篮球训练需要,但是从教学训练优化方面来看仍需进一步提升;在功能性场馆配置方面,大多数学校在康复理疗、数据分析和运动员个人放松方面的功能性场馆有待于改善;在训练设施方面,训练监控分析设施、康复理疗器材的配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在场馆设施管理上,主要是由后勤部门管理,这对于校园篮球场馆的使用来看在便捷度上可能会受到影响。从美国层面来看,美国高校大型篮球场馆的融资、规划和运营的一体化水平较高,大型篮球场馆和赛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赛事是大型篮球场馆运营的主要内容。(7)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竞赛体系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部分学校将参赛目标完全局限在了获得理想成绩上,在锦标主义的影响下校园篮球赛事的参赛目标发生了异化;大多数球队在校园篮球参赛目标上都设置了成绩要求,同时参赛成绩是运动员个人奖惩机制的主要标准。从CUBA赛事来看,大多数教练员对赛事的满意度不高,赛事运作质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从美国层面来看,NCAA赛事根据学校篮球队的比赛成绩、项目设置以及社会影响力将不同学校划分在三个不同的赛事联盟之中,NCAA每年11月开始比赛,全国64强球队分别以自动晋级和获邀晋级的方式进入到下一轮的比赛之中,各个比赛联盟的冠军能够直接晋级下一轮赛事。参加NCAA赛事的运动员必须遵守大学生竞技体育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1)美国校园篮球目标设置对中国的启示加强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目标之间的衔接性;以体质健康和专项技能作为发展模式的价值目标;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目标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美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设置全国性的校园篮球领导机构;坚持政府为强力推手,以协会实体化为实务促进体制深化革新;明确国家理事机构的非营利性质,重点发展体育事业;管理部门落实国家政策,通过制度促进校园篮球运动发展。(3)美国校园篮球保障措施对中国的启示构建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构建以教学为主干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4)美国校园篮球教学对中国的启示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突出“技能+习惯”培养的办学特色;加强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体;优化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考核准确性;加强校园篮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校园篮球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5)美国校园篮球训练对中国的启示保证校园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构建特色训练方案;优化校园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优化训练结构,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6)美国校园篮球场馆设施对中国的启示科学合理规划提升篮球场馆使用效率;依托学校情况和篮球教学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加强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7)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以运动员为主体,构建以运动员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竞赛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校园篮球竞赛机制;构建校园篮球赛事综合保障体系。

王雪菀[5](2020)在《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特色之路。西北地区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限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缓慢。高等普通院校的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如何提高西北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建设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该校的女篮教练、助理教练、管理人员和女篮队员为调查对象。为了保证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可比性,部分指标选择同类型、同地域且具有女子篮球高水平招生的宁夏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女子篮球队作一比较。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建设进行调研。通过深入了解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队以来到现在的辉煌成绩,得出青海师范大学女篮队伍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同时找出短板与不足,结合女篮队伍的实际情况,为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也为西北欠发达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学校非常重视运动队的发展,机构设置及运行机制良好,人员配备基本合理,有专职教练员负责球队的训练管理,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能够积极吸纳社会资源给予支持,经费保障优于西北地区同类高校运动队;但是,球队在训练设施、监控评价、医疗保障等方面尚有缺失。2.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运动队管理方面,配备有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到位,女篮运动员顽强拼搏,精神面貌良好;训练竞赛管理有序,实行目标管理,运动队成绩在西北领先,步入全国较高水平;但是,在运动队招生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生源,争取有较高水平的省市专业队、篮球特色学校球员进入球队,以保持运动队的特色及优势。3.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训练方面,训练时间相对于其他两所高校的时间较长,训练方法手段趋于合理,运动负荷较高;在运动员等级中,一级以上运动员比例较高,年均参加比赛的次数也较多,达到平均每年参赛次数市级以上十五次左右,参赛的级别上种类也较多,除参加省、市、国家级外,且有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这大大提升了女篮运动队的竞技水平。4.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训练的过程中一直坚持高原或亚高原训练,使女篮运动员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和体能储备,并能合理调整比赛环境因素,在体能恢复、适应环境、营养调配、医务监督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和方式;但是,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还不高,训练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不够,高质量针对性训练不足。5.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建设过程的研究表明,其未来发展可实施和推进“三阶段”模式,探索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四创新一突破”的“创新-突破”战略,构建新时代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西部模式”,力争在全国高校女篮竞技中取得新突破。

孙永强[6](2020)在《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CUBA全称“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仅次于CBA联赛的第二大篮球赛事。从2018年CUBA联赛进行赛制改革后,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比赛成绩来看,球队间差距较大。通过对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探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为我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竞技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本研究以分层抽取的方式选取参加2019年第22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湖南省赛区暨湖南省大学生篮球比赛(本科超级组)的八支球队,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论如下:运动员主要来于高中,年龄结构合理,二级运动员占比略高,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占多数,招生优惠政策不具吸引力,运动员基本可以完成学业;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基本都是校内兼职教练,执教年限相对较为合理,学历以硕士为主,职称以副教授、讲师为主;大多数学校只制定了长期训练计划。每周训练次数与时间较为合理;以参加CUBA湖南赛区和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为主要竞赛目标。大多数学校高水平竞赛场次缺乏;竞赛奖励以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为主;大多数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之间办队目标存在差异,大部分球队尚未形成一套固有的或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高校都配备了相应的训练场地及器材,但是缺乏更新,缺乏高科技辅助训练器材,大部分球队的经费全靠学校拨款,普遍不足。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运动员生源质量问题、高水平竞赛场次较少、办队经费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运动员学训矛盾。提出以下发展对策:提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优化招生政策,提升招生优惠政策吸引力。科学有效的处理好学训矛盾。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筹集渠道。完善篮球竞赛体制,举办高水平篮球赛事。优化教练员队伍,引进具有职业队经历的教练。

杜喆昕[7](2020)在《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世界杯时代”的来临,使得中国篮球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校篮球运动则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86年至今我国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姚明当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后提出:“希望将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打造成职业篮球人才后备基地,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为了提高高校篮球运动整体的竞技水平,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做着更新和调整,但要想加快高校篮球运动改革的步伐,重中之重在于球队建设。江苏省作为篮球项目传统试办省,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体育强省”的口号,使得我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实践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受到较大的关注,而如何促进我省各高校球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周期长且繁杂的过程,必须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协同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本文将江苏省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南京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篮球队建设现状加以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办队目标定位准确,阶段规划目标明确,但缺乏球队的总体规划,普遍采取协同管理球队的方式,便于球队的协调发展,总体效果不错。2.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球队的整体竞技能力发展不高,运动员生源分布不均匀,缺乏阶梯生源,球员配备的合理性低,教练员专业素质较高,培训机会不足,缺乏综合执教能力评定标准,专职化程度低,是影响球队建设的重要内因。3.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参赛机会较少,高校篮球联赛的赛程存在缺陷,不利于良性竞争,需要更新竞赛制度,营造竞赛氛围,促进相互提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为影响球队建设的重要外因。4.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球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阻碍球队的稳定发展。大学生球员的综合素质发展程度不高,一定程度影响球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后勤保障主要表现在经费来源单一,各学校制定的竞赛奖励政策脱离球队建设的需要,直接影响球队建设可持续发展。6.江苏各高校在完善人才输送制度,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存在输送渠道不畅通,制度执行力不强,就业指导走过场的现象,是影响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孙彬[8](2019)在《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篮球协会执行、由河南省各高校承办的一项重要赛事,其中本科甲组是针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赛,能客观反映出河南省普通大学生的篮球水平。由于大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全天的文化课学习是主流,因此本科甲组篮球队以组织课余训练的来提升运动成绩。本研究通过对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下篮球队课余训练的不足之处,同时为篮球队课余训练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有效的对策与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发挥课余训练的实效性起推动作用。本研究以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抽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8所高校进行调查,并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从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路径:其一,教练员及运动员基本情况;其二,课余训练的计划、时间段、训练时长、训练频率、训练内容与强度;其三,运动员的选拔途径;其四,运动员训练动机及态度、参加业余比赛频次、学训矛盾、华光杯篮球赛事安排对运动员的影响;其五,主管部门资金投入情况、学校奖励机制、各级领导重视程度。经过对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练员学历集中在硕士学历,年长教练员退居二线,导致师资队伍年轻化,缺乏带队经验。教练员选拔没有综合考究,多数教练员无运动等级且是以直接任命的方式带队,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不高,教练员组成结构有待完善。运动员竞技水平不高,训练年限偏短,技能水平相对于乙组和丙组(体育专业和高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第二,大部分教练员会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但在周期训练中不能有效完成各周型所规定的训练任务。课余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忽略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且篮球队在平时课余训练负荷安排偏小,而赛前集训期间负荷安排过大,形成明显反差易导致运动员运动损伤。第三,运动员选拔途径单一,集中在校内比赛中选拔运动员;在进行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中,没有把心理测试作为选拔运动员的评价标准之一。第四,很大比例运动员对篮球热爱程度很高,课余训练比较积极,但部分运动员参加业余比赛频次较低,缺乏比赛经验及适应大赛环境能力;部分运动员不能平衡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矛盾导致运动员进行课余训练时出现缺勤现象,另一方面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本科组比赛通常放在暑假7月份,导致运动员期末考试备考期与训练关键期冲突,加剧了运动员学训矛盾。第五,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经费匮乏已成为一种常态,限制了篮球队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部分高校只重视申报,轻于建设。部分高校奖励机制不健全,教练员带队训练学校不能给予相对应的报酬,严重影响了教练员组织课余训练的积极性。篮球队在赛前集训期间相关领导重视度较高,而在篮球队平时课余训练期间对其有所忽略,相关领导对篮球队重视度上有待提升。对策建议:第一,教练员选拔要全面考核,对教练选拔采用竞聘的形式,加强岗位培训,进而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对于执教教练员可适当减少教学任务安排,将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上。第二,教练员制定详细周期训练计划,并认真完成。教练员训练方法做到高效且有创新,并合理安排课余训练负荷,来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运动员应明确自己训练目标,杜绝盲目训练。第三,扩展运动员选拔途径,可发展高校篮球俱乐部和篮球社团建设来吸引更多有天赋运动员,利于优化运动员选材。在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中,应把心理测试作为运动员选拔标准之一。第四,合理安排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赛事时间,建议安排在周六日,以主客场积分制的方式进行比赛,更有利于赛事推广和运动员参与度;运动员应制定文化课学习与课余篮球训练时间安排表,合理分配学习和训练时间;运动队要主动创造比赛条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来增加训练和比赛经验。第五,学校相关领导制定相应制度来保障运动队课余训练的时间、经费、篮球场地配置等问题;改善奖励机制,提高运动队课余训练积极性;鼓励运动队寻求校外赞助,充裕课余训练资金。

程睿超[9](2019)在《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光杯”大学生篮球锦标赛(HUBA)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型赛事,每年夏季在不同承办学校展开,男子组别中分为大学本科组和专科组,大学本科组别中又分为甲组(普通学生组)、乙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组)、丙组(高水平运动员组),吸引了全省各个高校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参赛。2018年第26届HUBA赛事仅男子甲组便有来自省内29所高校的50支代表队参赛,可以说HUBA是河南省大学生层面最高等级的精英赛事,而在HUBA最终的四强争霸赛中取得名次的队伍可以代表河南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比赛,也因此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篮球在某些高校属于传统项目,能够同时组建男子、女子不同组别好几支队伍参赛,这就对执教的篮球教练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高校篮球队的健康发展,本文采取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参加HUBA赛事的30所高校篮球队教练员进行了研究,从基本情况、队伍建设、影响因素等不同方面对高校篮球教练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力求为河南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队教练员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学校对教练员的培养和行政管理部门对教练员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两个组别的平均年龄均约为38岁,呈现出年纪轻学历高、年纪大高职称的模式,执教年限以5-10年居多;教练员队伍性别结构不太合理。2.河南省高校篮球教练的队伍配置大多为1-2人,相对河南理工大学教练员配置略有不足,且选拔聘任方式大多是体育教师聘任,拥有高水平运动经历的教练员不足。3.河南省高校篮球教练的业务能力较好,队员选材、训练组织、执教管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信息获取等能力都能够满足球队训练比赛的需要,但教练员科研和训练相冲突。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较少,导致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4.河南省大多高校对教练员和球队比较重视,但教练员的待遇满意度较低。教练员资质和执教经历、后备人才培养、硬件设施、经费训练质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员队伍的建设。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与专业篮球运动队、体育院校和体科所的合作、交流,培养更多具有扎实技术能力和优秀科研实力的新型教练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育新型篮球教练力量,以此推动河南省高校篮球教练员队伍的迭代。2.河南省高校应当根据自身队伍发展情况,组建半专业化的教练员团队。教练各司其职,缓解主教练压力的同时也能协同各方工作,紧密结合体育科研和先进的篮球训练理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3.河南省高校聘任篮球教练员时考虑选择具有专业运动经历和较高运动等级的教练员,鼓励有专业运动经历的运动员退役后继续读书深造,掌握篮球运动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方法后再进入高校任职。4.河南省高校教练员应当积极参加岗位培训、观摩、学习,多外出交流、比赛,以提升自身带队带训的业务能力。河南省高校应当重视、鼓励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解决培训经费问题,减少教练员科研压力,让教练员有更多的精力放到训练上。

葛辉[10](2019)在《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践发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文中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我国体育事业力求长足发展的大背景下,还是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迫切要求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借助科学发展观、系统论、路径依赖理论等研究理论,以及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有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的视角和观点,以丰富的客观现实素材,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球员招募、文化教育、专项训练、职业规划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客观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方案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更加丰富我国现行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体系和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篮球优秀竞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篮球运动的综合发展做出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贡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以588普通高校现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308名普通高校退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54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教练员和37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负责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以20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教练员、4名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相关工作人员、5名现役和5名退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10名美国大学篮球队相关人员或研究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对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标定位国家层级目标定位方面:由于办学质量和建队时间的原因,只有少数学校将国家层级的目标写入到了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目标体系之中;省市区域层级目标定位方面:多数球队将建设目标放在了学校层级之上,对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层次—省市地区层级目标却几乎没有纳入到球队建设目标体系之中;在学校层级目标定位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极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球队在学校层面的目标更加倾向于为学校带来利益,而非服务于学生;在运动员层级目标定位方面:单纯设置“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目标影响了运动员的综合发展。(2)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招生制度招生形式方面: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运动员招生构成上主要分为高水平运动员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方面:每支球队每年能够补充的球员人数十分有限;招生生源方面:基本以综合竞技能力相对较差的普通高中球员为主;招生依据方面:以运动员等级证书为前提,重专项技术轻文化知识;招生时间方面:运动训练学生相对固定,但是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招生时间不固定,对学生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影响较大。(3)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文化教育专业选择情况: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之间的选择人数基本持平;课程学习形式方面:以赛前集训停课、平时正常上课的形式为主,但一些一流办学水平高校没有采取任何停课训练形式;课外学习时间方面:由于训练量影响了学生课余学习精力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课余文化学习时间较少;学习管理形式方面:以集体教学为主,缺乏针对于篮球队运动员的分班教学;学习成绩情况:整体学习成绩较差,一般运动员存在挂科行为。(4)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专项训练训练频次和时间方面:训练频次和时间比较多,过于消耗运动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到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学校活动的参加;训练方法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在训练方法选择依据上是较为多元化,但是运动员的满意度较低;训练动力方面:满足感较为理想,但是缺乏对运动员长远发展的考虑使得部分运动员的需求满足感较低;训练激励机制方面:全部球队都采用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的策略,但是部分球队以学分作为奖励机制并不合理;教练员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和运动经历不理想,同时缺乏高层次的国内外培训和学习。(5)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场馆设施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方面:场馆配置基本能够满足训练和参赛要求,但是在数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功能性场馆配置方面:整体情况不理想,尤其在康复理疗室、洗浴间、数据分析室的配备上存在较大问题;训练设施配置方面:在康复理疗设施、训练监控设施和科研分析设施上的配置不够理想;场地管理主体方面:后勤部门是场馆设施的主要管理主体,这对于球队在场馆设施使用的便捷度上会产生一定问题。(6)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综合保障政策保障方面:国家级政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学校政策保障不完善,财务、就业、考试方面政策保障力度较差;资金保障方面:每年的经费拨付在50万元左右,但是经费报销程序上较为繁琐;科研保障方面:生理生化监控设备、训练恢复设备配置不足,科研人员和科研技术培训较差;安全保障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都从主观上缺乏对安全保障的重视;医疗保障方面:运动损伤恢复设备以及运动疲劳恢复设备不足,医护人员配合较差。(7)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退役选秀与就业规划退役选秀方面:选秀对象存在偏差、目标与形式存在脱节、新秀薪资制度有待完善、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同选秀制度存在脱节、职业俱乐部青年队制度阻碍了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选秀;就业规划方面: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程度较差、就业定位缺乏为祖国和社会服务的大局观念、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特点、就业以学校所在省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就业单位则由于运动员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较差而选择私企和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多、就业满意度较差。(8)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竞赛机制CUBA参赛目的方面:部分学校单纯将成绩作为了参赛目标,球队培养与建设目的出现了异化;赛事成绩要求方面:多数球队所在学校都明确设置了成绩要求;奖励机制方面:奖学金优先和物质奖励方面采用的球队数量也比较多;赛事满意度方面: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对于CUBA赛事的整体满意度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建设与发展策略:(1)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标定位的建设与发展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体现出水平差异;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避免功利主义倾向;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以运动员的综合发展为本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达成的根本途径。(2)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制度的建设与发展细化招生名额限制,强化招生与球队建设的供需结合;优化等级划分的考核方式,逐渐向竞技能力数据化考核的方向倾斜;优化文化课程考试,实现专项技术与文化知识考核双管齐下。(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以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角色特点安排文化学习;以运动员发展为本位安排文化课程学习;充分发挥教练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在运动员文化学习中的协调作用;文化学习内容要适当向运动员毕业升学或就业需要倾斜。(4)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的建设与发展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以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5)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学校情况和高水平篮球队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构建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场馆设施利用效率;优化场馆训练环境,加强场馆环保型改造;加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6)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综合保障的建设与发展构建“训、科、医、管”一体化的综合保障体系;围绕运动员发展构建综合保障体系,保障效应要落实到每个运动员;以训练保障为主线,协调各方构建综合保障体系。(7)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退役选秀和就业规划的建设与发展将运动员就业能力提升纳入到球队建设发展体系中;同时提升运动员的选秀优势、求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渠道为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就业发展创造条件。(8)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以运动员培养为目标,坚持以运动员作为球队发展的根本动力;优化CUBA赛事机制,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作为赛事主要目标;协调各方提升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参赛保障体系。

二、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与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分析 ——以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2.2 运动训练专业
    2.3 体育单招考试制度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3.1.1 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综述
        3.1.2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
        3.1.3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制度的招生政策法规
        3.1.4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篮球专项测试的考试形式
        3.1.5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篮球专项测试的项目设置
        3.1.6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篮球专项测试的评分标准
        3.1.7 小结
    3.2 国外研究现状
        3.2.1 国外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选拔制度
        3.2.2 国外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选拔标准
        3.2.3 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专家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2018-2020 年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本科运训专业篮球专项学生录取情况
        5.1.1 录取人数统计
        5.1.2 运动等级及从训年限统计
        5.1.3 场上位置统计
    5.2 运训单招篮球专项考试的项目设置及各位置球员成绩分析
        5.2.1 各位置篮球运动员在助跑摸高测试部分的成绩分析
        5.2.2 各位置球员在多种变向上篮测试部分的成绩分析
        5.2.3 各位置球员在1 分钟投篮测试部分的成绩分析
        5.2.4 实战比赛项目设置分析
        5.2.5 综合成绩分析
        5.2.6 针对性专项测试的需求度调查分析
    5.3 分区联考模式实行的利与弊
        5.3.1 实行分区联考模式的优势
        5.3.2 改革后仍存在的缺陷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各位置招生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6.1.2 各位置之间测试成绩存在差异
        6.1.3 分区联考模式利弊明显
    6.2 建议
        6.2.1 考生报名信息更为细节
        6.2.2 考试项目更为多元具体
        6.2.3 分区联考形式更为联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理论意义
    1.4 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
        2.1.2 高校运动队建设研究
        2.1.3 高校运动队管理研究
        2.1.4 高校运动队教练员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小结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基本情况
        4.1.1 长沙市高校运动员生源及技术等级分析
        4.1.2 长沙市高校运动员羽毛球训练时长
        4.1.3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情况分析
        4.1.4 长沙市高校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4.1.5 长沙市高校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情况分析
        4.1.6 长沙市高校高校羽毛球队训练安排情况
        4.1.7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队参赛情况
    4.2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4.2.1 长沙市高校教练员年龄和执教年限
        4.2.2 长沙市高校教练员职称及学历
        4.2.3 长沙市高校教练员外出学习与岗位培训情况分析
        4.2.4 长沙市高校教练员球队任教形式
    4.3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分析
        4.3.1 长沙市高校学校领导对羽毛球运动队的重视程度
        4.3.2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训练经费来源
        4.3.3 长沙市高校学校羽毛球场馆设施情况
        4.3.4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管理情况
    4.4 影响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的问题
        4.4.1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具有流动性,后备人才匮乏
        4.4.2 长沙市高校高校羽毛球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场馆使用分配不合理
        4.4.3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队的管理体系和队员的日常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4.4.4 长沙市高校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经费短缺,后勤保障力度不够
        4.4.5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训练形式单一,教练员再学习机会少
        4.4.6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学训矛盾阻碍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
        4.4.7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队队员缺乏比赛和对抗的机会
    4.5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对策
        4.5.1 优化选材指标,培养多梯队、多层次的立体化队伍
        4.5.2 完善羽毛球基础设施,科学合理进行现有资源分配
        4.5.3 建立健全的运动队管理模式,规范管理
        4.5.4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后勤保障,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
        4.5.5 建立多元训练模式,加强高水平教练员的引进与培养
        4.5.6 建立奖惩机制,提供优惠政策解决学训矛盾
        4.5.7 创造羽毛球竞赛机会,增加交流学习,促进高校队伍竞争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问卷)
附录B 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教练员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

(3)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
        1.1.2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1.1.3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篮球后备人才
        2.1.2 体教结合
        2.1.3 体教融合
    2.2 国外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3 国内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4 有关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地调研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1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4.1.2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及流动概况分析
        4.1.3 体教结合模式下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1.4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储备情况
    4.2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探究
        4.2.1 教练员现状分析
        4.2.2 运动员现状分析
        4.2.3 运动员选材及出路情况分析
        4.2.4 运动员训练情况分析
        4.2.5 训练经费及设施分析
        4.2.6 竞赛要素分析
        4.2.7 家庭因素分析
        4.2.8 篮球特色学校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的人才流动分析
    4.3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宏观调控因子
        4.3.2 教练员因子
        4.3.3 运动员因子
        4.3.4 竞训保障因子
        4.3.5 家庭因子
5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5.1 深化“体教结合”并向“体教融合”方向发展
    5.2 鼓励高校积极建设高水平运动队
    5.3 发挥社会性俱乐部的媒介及补充作用
    5.4 完善教练员队伍并提高薪资待遇
    5.5 建立并完善运动员升学及保障体系
    5.6 加强基层球队建设及基本功训练
    5.7 力求竞赛体系更加合理化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录B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运动员调查问卷)
    附录C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家长调查问卷)
    附录D 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专家(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E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致谢

(4)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1.1.2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1.1.3 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水平提升的现实需要
        1.1.4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成效显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的局限
        1.2.4 研究趋势分析
    1.3 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界定
        1.3.1 青少年
        1.3.2 校园篮球
        1.3.3 发展模式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假设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
        2.2.1 以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所有组成环节为参考的全面分析
        2.2.2 宏观背景与微观环节思路下的综合对比
        2.2.3 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2.4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2.3 研究步骤与分析路径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
        2.4.2 个案研究法
        2.4.3 访谈法
        2.4.4 问卷调查法
        2.4.5 实地观察法
    2.5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2.5.1 研究假设
        2.5.2 创新之处
3 研究理论基础
    3.1 系统科学理论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中美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4.1 中国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4.1.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启蒙期(1895-1949)
        4.1.2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发展期(1949-1995)
        4.1.3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改革创新期(1996-至今)
    4.2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历史的解读
        4.2.1 发展导向规模扩大为主
        4.2.2 现阶段对发展速度的体现
        4.2.3 符合初级阶段的发展导向
        4.2.4 校园篮球发展是国家改革思想的缩影
    4.3 美国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5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目标对比分析
    5.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定位情况
        5.1.1 国家层面目标
        5.1.2 学校层级目标设定
        5.1.3 学生层级目标设定
    5.2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定位情况
        5.2.1 提升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结
        5.2.2 商业价值目标
        5.2.3 国家篮球人才培养目标
    5.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目标设置的经验与启示
        5.3.1 加强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目标之间的衔接性
        5.3.2 以体质健康和专项技能作为发展模式的价值目标
        5.3.3 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目标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组织管理对比分析
    6.1 中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结构现状
        6.1.1 组织结构现状
        6.1.2 制度构建现状
    6.2 美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结构现状—以NCAA为例
        6.2.1 组织机构情况
        6.2.2 运行机制情况
    6.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6.3.1 设置全国性的校园篮球领导机构
        6.3.2 坚持政府为强力推手,以协会实体化为实务促进体制深化革新
        6.3.3 明确国家理事机构的非营利性质,重点发展体育事业
        6.3.4 管理部门落实国家政策,通过制度促进校园篮球运动发展
7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对比分析
    7.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
        7.1.1 政策保障情况
        7.1.2 资金保障情况
        7.1.3 科研保障情况
        7.1.4 安全保障情况
        7.1.5 医疗保障情况
    7.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
        7.2.1 政策保障情况
        7.2.2 经费保障情况
    7.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保障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7.3.1 构建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
        7.3.2 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
        7.3.3 构建以教学为主干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
8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对比分析
    8.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分析
        8.1.1 教学目标分析
        8.1.2 教学组织形式
        8.1.3 教学内容
        8.1.4 教学方法
        8.1.5 教学考核评价
        8.1.6 教师情况
    8.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分析
        8.2.1 中小学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8.2.2 大学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8.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在教学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8.3.1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突出“技能+习惯”培养的办学特色
        8.3.2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体
        8.3.3 优化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考核准确性
        8.3.4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8.3.5 搭建校园篮球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9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对比分析
    9.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分析
        9.1.1 训练动机情况
        9.1.2 训练内容情况
        9.1.3 训练方法情况
        9.1.4 训练课频率与时长
        9.1.5 训练激励机制
    9.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分析—以犹他大学为例
        9.2.1 训练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9.2.2 训练时间
        9.2.3 训练课实地观察情况
        9.2.4 训练特点
    9.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9.3.1 保证校园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
        9.3.2 以校园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
        9.3.3 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
        9.3.4 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
10 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10.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10.1.1 篮球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情况
        10.1.2 篮球训练功能性场馆配置情况
        10.1.3 篮球训练设施配置情况
        10.1.4 场馆管理主体
    10.2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以高校篮球场馆为例
        10.2.1 美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历史
        10.2.2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的位置规划
        10.2.3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的功能规划
        10.2.4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资金来源
    10.3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给我国的启示
        10.3.1 科学合理规划提升篮球场馆使用效率
        10.3.2 依托学校情况和篮球教学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
        10.3.3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
11 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竞赛体系对比分析—以CUBA和 NCAA为例
    11.1 中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分析—以CUBA为例
        11.1.1 CUBA赛事参赛目的
        11.1.2 CUBA赛事成绩要求
        11.1.3 CUBA赛事奖励机制
        11.1.4 CUBA赛事满意度
    11.2 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分析—以NCAA为例
    11.3 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11.3.1 以运动员为主体,构建以运动员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竞赛体系
        11.3.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校园篮球竞赛机制
        11.3.3 构建校园篮球赛事综合保障体系
12 研究结论与建议
    12.1 研究结论
    12.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篮球教师/教练员问卷)
附录Ⅱ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学生问卷)
附录Ⅲ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校园篮球负责人问卷)
附录Ⅳ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 “体教结合”是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
    1.3 高校实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与竞技体育开发价值
    1.4 探索西北地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成功之路,可为加快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提供借鉴与参考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1.1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及招生情况的研究
        3.1.2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问题的研究
        3.1.3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水平和能力的相关研究
        3.1.4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研究
    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3 相关概念界定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实地考察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5.1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发展历程
        5.1.1 运动队的组建与发展回顾
        5.1.2 运动队的建设目标
        5.1.3 运动队所取得的运动成绩
    5.2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组织与领导
        5.2.1 校领导重视程度
        5.2.2 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备
    5.3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资源条件
        5.3.1 经费的投入
        5.3.2 训练场馆及设施
        5.3.3 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5.4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管理
        5.4.1 招生的管理
        5.4.2 日常的管理
        5.4.3 教学的管理
        5.4.4 训练竞赛的管理
        5.4.5 参赛的情况
    5.5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医务监督与恢复
        5.5.1 体能的恢复
        5.5.2 医务的监督
        5.5.3 营养的调配
    5.6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未来发展
        5.6.1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未来发展的目标及走向
        5.6.2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未来发展的阶段及战略构想
        5.6.3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未来发展的内容及措施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大学篮球队组织管理的相关研究
        2.1.2 国外大学篮球队训练问题的研究
        2.1.3 国外大学篮球运动员心理状况、社会适应相关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关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研究
        2.2.2 有关CUBA赛事的研究
        2.2.3 有关高校篮球发展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实地调查法
第4章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现状分析
    4.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相关情况分析
        4.1.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生源分布情况分析
        4.1.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及年级分布情况分析
        4.1.3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运动员运动等级情况分析
        4.1.4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招生形式及优惠政策情况分析
        4.1.5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学习教育情况分析
        4.1.6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运动员就业意向情况现状
    4.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教练员相关情况分析
        4.2.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教练员年龄结构情况分析
        4.2.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教练员执教性质和执教年限情况分析
        4.2.3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教练员学历及职称情况分析
        4.2.4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教练员运动经历情况分析
    4.3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训练现状分析
        4.3.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训练计划制定情况分析
        4.3.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训练时间安排情况分析
        4.3.3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训练质量情况分析
    4.4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竞赛现状分析
        4.4.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竞赛类别分析
        4.4.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训练竞赛级别分析
        4.4.3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竞赛场次分析
        4.4.4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竞赛成绩分析
    4.5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管理现状分析
        4.5.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领导重视程度分析
        4.5.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组队目标分析
    4.6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后勤保障情况分析
        4.6.1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4.6.2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经费情况分析
第5章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1 生源质量问题
    5.2 高水平竞赛场次较少
    5.3 经费不足
    5.4 管理制度不完善
    5.5 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5.6 运动员学训矛盾
第6章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发展对策
    6.1 提高校领导重视程度
    6.2 优化招生制度,提升招生待遇吸引力
    6.3 科学有效的处理好学训矛盾
    6.4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6.5 完善篮球竞赛体制,举办高水平篮球赛事
    6.6 优化教练员队伍,引进有职业队经历的教练员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运动员调查问卷
附录B 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录C 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7)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理论依据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国内相关研究
    3.3 国外相关研究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情况分析
    5.2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5.3 影响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6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解决思路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8)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课余训练概念界定
        1.3.2 关于河南省高校篮球队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1.3.3 课余训练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1.3.4 关于篮球队课余训练开展现状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开展现状研究
        3.1.1 赛事简介
        3.1.2 开展历程回顾
        3.1.3 发展现状及意义
    3.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3.2.1 教练员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2.2 运动员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3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教练员现状分析
        3.3.1 教练员选拔运动员现状分析
        3.3.2 教练员课余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安排
        3.3.3 教练员课余训练内容设置及周期安排
        3.3.4 教练员课余训练负荷强度安排分析
        3.3.5 教练员对运动员课余训练出勤情况满意度调查分析
        3.3.6 教练员来源及专职化程度
    3.4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运动员现状分析
        3.4.1 运动员课余训练动机及态度
        3.4.2 运动员课余训练目标分析
        3.4.3 运动员每周参加课余训练次数及时间安排
        3.4.4 运动员课余训练对学习的影响
        3.4.5 运动员自发组织课余训练情况
        3.4.6 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3.4.7 运动员营养补充情况
    3.5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保障性条件现状分析
        3.5.1 篮球场地设施配置情况
        3.5.2 运动队课余训练经费保障分析
        3.5.3 领导重视度情况
        3.5.4 参赛情况
    3.6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3.6.1 教练员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3.6.2 运动员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3.6.3 课余训练保障性条件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运动员问卷
    附录 B 教练员问卷
    附录 C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我国篮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1.3.2 有关高校篮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1.3.3 有关河南省高校篮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
        3.1.1 年龄情况
        3.1.2 性别情况
        3.1.3 职称情况
        3.1.4 学历情况
        3.1.5 执教年限
        3.1.6 执教经历
        3.1.7 运动经历和运动等级
        3.1.8 工资待遇
        3.1.9 工作环境
        3.1.10 来源情况
    3.2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建设状况调查与分析
        3.2.1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人员配置情况
        3.2.2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管理机制建设情况
        3.2.3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业务能力建设情况
    3.3 影响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建设因素分析
        3.3.1 领导重视程度
        3.3.2 教练员资质和执教经历
        3.3.3 经费保障
        3.3.4 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
        3.3.5 硬件设施保障
        3.3.6 训练质量或学训矛盾
    3.4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建设发展对策
        3.4.1 加强教练员培养
        3.4.2 增加篮球后备人才储备
        3.4.3 改善硬件设施
        3.4.4 加大建队经费投入
        3.4.5 提升领导重视程度
        3.4.6 提升训练质量,缓解学训矛盾
        3.4.7 改善其他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建设状况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建设状况研究》问卷内容效度调查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践发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竞技篮球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1.1.2 我国竞技篮球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1.1.3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1.1.4 研究深入性与指导理论的欠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的局限
        1.2.4 研究趋势分析
    1.3 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界定
        1.3.1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
        1.3.2 科学发展观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小结
2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假设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
        2.2.1 以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全过程为参考的全面分析
        2.2.2“科学发展观”思路下的分析
        2.2.3 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2.4 以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
    2.3 研究步骤与分析路径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
        2.4.2 个案研究法
        2.4.3 访谈法
        2.4.4 问卷调查法
        2.4.5 实地观察法
        2.4.6 逻辑分析法
    2.5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2.5.1 研究假设
        2.5.2 创新之处
    2.6 研究内容
    2.7 小结
3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目标定位
    3.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目标定位情况
        3.1.1 国家层级目标设定
        3.1.2 省市区域层级目标设定
        3.1.3 学校层级目标设定
        3.1.4 运动员层级目标设定
    3.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标定位的优化
        3.2.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体现出水平差异
        3.2.2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避免功利主义倾向
        3.2.3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以运动员的综合发展为本位
        3.2.4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达成的根本途径
    3.3 小结
4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招生制度建设
    4.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招生制度及其存在问题
        4.1.1 招生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4.1.2 招生人数及其存在问题
        4.1.3 招生生源
        4.1.4 招生依据
        4.1.5 招生时间安排
    4.2 域外经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水平篮球队球员招募
        4.2.1 资料来源
        4.2.2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制度
    4.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4.3.1 细化招生名额限制,强化招生与球队建设的供需结合
        4.3.2 优化等级划分的考核方式,逐渐向竞技能力数据化考核的方向倾斜
        4.3.3 优化文化课程考试,实现专项技术与文化知识考核双管齐下
    4.4 小结
5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5.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5.1.1 在校专业选择情况
        5.1.2 课程学习形式
        5.1.3 课外学习时间
        5.1.4 学习管理形式
        5.1.5 学习成绩情况
    5.2 域外经验: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5.2.1 学生文化课程管理制度
        5.2.2 运动员选拔制度
        5.2.3 学籍管理制度
        5.2.4 学习要求
    5.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优化
        5.3.1 以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角色特点安排文化学习
        5.3.2 以运动员发展为本位安排文化课程学习
        5.3.3 充分发挥教练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在运动员文化学习中的协调作用
        5.3.4 文化学习内容要适当向运动员毕业升学或就业需要倾斜
    5.4 小结
6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优化
    6.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训练现状
        6.1.1 训练频次与训练时间
        6.1.2 训练方法
        6.1.3 运动员训练动力
        6.1.4 训练激励机制
    6.2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现状
        6.2.1 教练员年龄情况
        6.2.2 聘用形式情况
        6.2.3 执教年限情况
        6.2.4 学历及职称情况
        6.2.5 学习及进修情况
        6.2.6 运动经历情况
    6.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的建设与发展
        6.3.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
        6.3.2 以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
        6.3.3 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
        6.3.4 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
    6.4 小结
7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场馆设施建设
    7.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场馆设施使用现状
        7.1.1 篮球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情况
        7.1.2 篮球训练功能性场馆配置情况
        7.1.3 篮球训练设施配置情况
        7.1.4 场馆管理主体
    7.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7.2.1 依托学校情况和高水平篮球队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
        7.2.2 构建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场馆设施利用效率
        7.2.3 优化场馆训练环境,加强场馆环保型改造
        7.2.4 加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
    7.3 小结
8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保障体系建设
    8.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综合保障情况
        8.1.1 政策保障情况
        8.1.2 资金保障情况
        8.1.3 科研保障情况
        8.1.4 安全保障情况
        8.1.5 医疗保障情况
    8.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综合保障的建设与发展
        8.2.1 构建“训、科、医、管”一体化的综合保障体系
        8.2.2 围绕运动员发展构建综合保障体系,保障效应要落实到每个运动员
        8.2.3 以训练保障为主线,协调各方构建综合保障体系
    8.3 小结
9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退役选秀与就业规划
    9.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选秀机制研究—基于美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选秀基础上的分析
        9.1.1 美国高校篮球运动员选秀机制
        9.1.2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选秀机制
        9.1.3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选秀机制存在的问题
    9.2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就业规划情况
        9.2.1 就业率和专业对口情况
        9.2.2 就业目标定位情况
        9.2.3 就业途径情况
        9.2.4 就业地区与就业单位情况
        9.2.5 就业及工作满意度情况
        9.2.6 工作不足分析
    9.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退役选秀和就业规划的建设与发展
        9.3.1 将运动员就业能力提升纳入到球队建设发展体系中
        9.3.2 同时提升运动员的选秀优势、求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9.3.3 综合运用多种渠道为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就业发展创造条件
    9.4 小结
10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机制建设—以CUBA赛事为例
    10.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CUBA竞赛情况及其存在问题
        10.1.1 CUBA赛事参赛目的
        10.1.2 CUBA赛事成绩要求
        10.1.3 CUBA赛事奖励机制
        10.1.4 CUBA赛事满意度
    10.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机制的优化
        10.2.1 以运动员培养为目标,坚持以运动员作为球队发展的根本动力
        10.2.2 优化CUBA赛事机制,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作为赛事主要目标
        10.2.3 协调各方提升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参赛保障体系
    10.3 小结
1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的个案研究-以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为例
    11.1 个案选择
    11.2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队伍建设发展成果
    11.3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队伍建设情况
        11.3.1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目标定位与达成情况
        11.3.2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招生机制
        11.3.3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11.3.4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专项训练
        11.3.5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的场馆设施
        11.3.6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的综合保障
        11.3.7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选秀及就业情况
        11.3.8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竞赛机制
12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与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分析 ——以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为例[D]. 杨宇峰.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2]长沙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童牧.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上海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D]. 姜志成.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D]. 刘海明. 山西大学, 2020(03)
  • [5]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设与发展研究[D]. 王雪菀.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湖南省CUBA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永强. 吉首大学, 2020(03)
  • [7]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杜喆昕.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8]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彬. 河南大学, 2019(07)
  • [9]河南省高校篮球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D]. 程睿超. 河南大学, 2019(01)
  • [10]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践发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D]. 葛辉. 山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选拔与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